教育交流精品: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1.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灵枢·经脉》人们在开始孕育生长的时候,先是来自于父母的阴阳之气会合而形成精,精之后便会生成脑髓。
2.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灵枢·本脏》所谓的卫气,可以温养肌肉,使得皮肤充实,滋养腠理,掌管汗孔的正常开合。
3.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人身体的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所有的血气都通达到面部,进而注于所有的孔窍之中。
4. 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黄帝内经·灵枢篇》喜乐过度则神气外散而体内不藏;忧愁过度则血气阻塞而不通;大怒不止则神志迷惑而难以治疗;恐惧过度则神气散失而体内无存。
5.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脉有一诀窍,那就是作为医生首先应心平气和。
6.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故五脏盛,乃能泻。
——《黄帝内经》肾的功能是主水,用于藏精,精气来自于先天之精气外,还需要其他的五脏后天之精的充养,因此五脏的精气充盈,肾脏的精气才会充盈外泄。
7.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黄帝内经》脾就如同朝中的谏议大夫,用来辅助君王,所有的计划,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8.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黄帝内经》太阳经脉来时,脉洪大且长;少阳经脉来时,脉律脉形变化多;阳明经脉来时,脉浮大而短。
9.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素问·生气通天论》身心清净,便能够保持阳气充足,因此肌肉皮肤十分紧密,即便有大风和病毒的侵扰,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
10.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智。
有智慧的人,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便能够注重自身的保养。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国学教育论文《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地点: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主讲人:徐平整理:本刊编辑部背景资料:《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中医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的源头活水。
其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承载了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又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同于西医,它还在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是国学经典中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到西汉。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灵枢》《素问》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内容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和论治之道等。
理想的健康人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观,不仅仅是肌体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还应当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满状态。
《黄帝内经》中描述理想的健康人应该是合天时、合人事、惜精养神的,即:1、合天时指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2、合人事指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意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3、惜精养神指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每天都在忙碌做事的人难成大气,唯有善于思考、懂得劳逸结合的人才是最具智慧的人。
休息即为放下,表面看好像无所作为,然而真正放下才能够五毒不侵、成就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病例,一个商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选择了乐观对待,将其视为自身的一部分,平和心态,每天与癌细胞进行对话,与癌细胞和平相处,病情得到稳定并基本治愈。
只有一个人毫无心理压力,彻底放下、合理休息,才能够变得无比强大,才可能击败病魔、重获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医疗条件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生活方式。
向黄帝内经学习养生之道感悟养生智慧
养生智慧
我个人认为养生,不仅仅要学 习养生知识,还是要学习养生智慧, 更要感悟养生之道。 因为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叫知 识。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叫智慧。 其实学习养生应该是学习养生 之道,从《黄帝内经》中参悟养生 智慧才是根本,而不仅仅是养生知 识。 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因为越 简单的事物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而 且道就在我们的身边。
习性造病,积劳成疾(三)
▲ 不要急躁,更不要抱怨。求果不如注重因。好比 一个误区,犹如拜佛取经进入了小雷音寺,而非大雷 音寺。 ▲ 养生好比保养自己的爱车。你定时保养自己的爱 车,为什么没有时间养护自己身体。如学习养生之道, 不生气,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适量运动等等。 ▲ 其实聪明的你不妨可以做一个对比:你有时间, 有勇气,有精力和金钱去排队挂号、看病、抓药、煲 药、吃药。为什么没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坏习 惯,为什么没有时间每天锻炼身体去养生防病呢? ▲ 有时养生是一种舍得的哲学。因为有时有舍才有 得。如果舍去不睡觉打通宵麻雀、上网熬夜的坏习惯, 不会不收获健康。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扁鹊的故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到了魏国。魏文王接见了他,问道:“听闻 你家中有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但不知哪一位的医术最好 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医术最好,我二哥排第二,三兄弟中 我医术最差。” 魏王觉得奇怪:“那么为什么你会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于病情发作之前就进行处理,使周 围的人疾病消弥于无形,外人无从知晓,所以只有我们家里面 的人才知道他的医术最高。而我二哥,在病情还十分轻微时, 就将疾病治愈,在他手上,疾病不能发展成大病、重病,所以 周围的乡亲都认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名声只限于本乡。只有 我,到了病情比较明显,或者比较重的时候,才知道病因,而 运用药物、针灸等方法治好重病、难治之症,大家都以为我的 医术高明,所以我的名声响遍数国。”
黄帝内经养生 古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养生古代养生智慧黄帝内经养生古代养生智慧,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黄帝内经养生古代养生智慧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黄帝内经养生形劳而不倦《黄帝内经》有言:“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古代养生家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
即所谓的“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若要养好“形与神”,须得协调好“动与静”。
“静”有助于培养元气,“动”能使元气更好地循环。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适时适度的饮食习惯、坚持有效的身体锻炼。
做好这些,能使精神饱满,从而让身体越活越年轻。
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的老人,往往比城市的老人更硬朗长寿。
这得益于乡村生活,让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身体经常劳作,就不至于轻易感到疲倦。
真气平和调顺,自然寿命绵长。
心安而不惧《黄帝内经》里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心态平和,不患得患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人体内的生理活动,就能始终按照自然规律去运行。
反观那些整天心事重重、活得战战兢兢的人,很少有能够长寿的。
中医养生之道,讲究的是“养心调神”。
这与《黄帝内经》中,“心安而不惧”的说法是一致的。
所谓心安者,在志为喜、在声为笑。
喜悦的心情和愉快的笑声,远胜过世间一切保养品。
佛说:万物唯心造,随所住处皆安乐。
内心安定、无有恐惧,因而能够自在洒脱。
古代养生智慧德全而不危《黄帝内经》有言:“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意思是,有些人之所以能活到百岁,动作灵活而不显得衰老,是因为道德修养的完备。
古人以“德”为立身之本。
孔子曰:“大德者,必得其寿。
”意思是说,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往往越活越年轻。
孔子这番“有德者寿”的说法,实际是蕴含着医理的。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
”养德,能够调理人的性情。
由内而外地维护人的元气,使人长寿。
所谓德全,概括起来有八个字:性善,仁礼,知足,忍让。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风尚L i f e styleSTRAIT SISTER56法于阴阳法于阴阳,就是要顺应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适于生存的环境,享受人类的自然寿命。
《黄帝内经》中同此观点的还有“天人相应”,是说人必须要了解四时的变化,适应四时阴阳的兴衰消长,使自身的阴阳之气得以平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提出:春三月,万物欣欣向荣,人需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多多愉悦身心,体验勃勃的生机带给自己的精神快乐。
这即“养生之道”。
夏三月,万物隆盛,人则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适应夏日洋溢充盈的阳气,才能精神焕发。
这亦谓“养长之道”。
秋三月,万物丰收兴隆,气候上清爽静肃,阳气收敛,那么这时人就需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如此,阳气可以向体内聚拢,少受到肃杀之气的侵害,精神方可安宁。
这便是“养收之道”。
冬三月,天寒地冻,阳气闭藏,唯有“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才能够避免阴寒之气的侵害。
这就是“养藏之道”。
食饮有节“食饮有节”就是要有合理的膳食习惯。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食疗应该如何开展的原则性描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里所提出的饮食结构是十分合理的,有主食,有副食,谷肉果菜的均衡摄入,实际上就是饮食有节的第一层要求。
第二层要求,则是不可以不节制,也莫要过分节制。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说的饮食过度而导致肠胃超负荷,影响消化。
反过来说,有些女孩子过分追求纤细窈窕,挑食、偏食和不当减肥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这同样不符合老祖宗的食疗观。
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既不要吃得太饱,也不可过分饥饿。
起居有常起居有常,就是作息有规律。
曾国藩为官处世之所以能够影响后人,和他起居有常有莫大关系。
曾的祖父对于家里人的作息要求很严格,每天必须早起床,但是曾国藩起不来。
为此他想了个办法:在睡觉的房间放一个铜盆,上面用绳子悬着一个秤砣。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黄帝内经》养生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和形体,提高防病、抗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的环境,避免外邪侵扰。
《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两段话是养生的精髓。
第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强调人可以活到百岁,人之所以没能活到百岁、尽享天年,而是半百而衰、英年早逝,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胃。
第二,酒色太过——“醉以入房”,花天酒地,伤精竭液。
第三,起居无常——“以妄为常”,日夜颠倒,损神劳形。
第四,情志不佳——“不时御神”、放逸其心,损伤心神。
第五,劳作太过——“不知持满”,逆于生乐,极力劳形。
人要想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就要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五大养生原则:第一,顺应自然:“法于阴阳”——顺四时而知寒暑。
不违背天时气候,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反之就要生病。
第二,导引吐纳:“和于术数”——运动锻炼。
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现今的保健操、跑步、爬山、游泳等运动锻炼也能起到保健的目的。
“和于术数”关键在于“和”字,采用任何一种健身方法,都要做到适中。
第三,饮食养生:“食饮有节”——不过饱过饥。
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不要过寒过热、食嗜辛咸。
如果不加以节制,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受纳运化的能力,就会损伤脾胃。
第四,起居养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规律。
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晚上熬夜不睡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生活方式。
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睡好子午觉。
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
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圣人为什么重医药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够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
如果又能够让别人听从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天下即人身,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有一个和谐的机制。
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
《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
如果肾经不足的话,我们就思维就不够。
拿破仑有一句话: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中医的话是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即命运。
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中国文化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2.可以认知自我生命活力:魄力精神意志胆识聪明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魄在中医里涉及到它是肺的神。
肺神,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神。
力,涉及到肾,力量从肾来。
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先天本能的问题,所以魄力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
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
精神,在中医里,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神是心的神明。
精神在中医里是心肾相交的能力。
胆识涉及的是胆气足不足。
胆,是主决断的。
意志,意是脾(精)的外现,心之所存谓之意。
脾主运化,脾精足不是记忆性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
关联性好,就是运化,就是头脑灵活的表现。
志是肾之神,肾主收藏。
意志是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
运化灵活,又能定住坚持,就是有意志力。
聪明,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
聪明与否,看肝肾能力。
学习《黄帝内经》,培养更多地向内观察我们人身的能力。
它是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
向内看很痛苦也很难,所以自古圣贤皆寂寞。
西方是要认识自己,而中国文化是要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和谐,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原文: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生命是一个过程)现在告诉大家,你看它都是很完整的,就是四个字,四个字的。
其实大家可能老觉得养生,说老师你一定要教我们很多的养生方法,我告诉你,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养生,比如说同样读这句话,你是吟诵下来的,你声音如果保持了一个抑扬顿挫的话,你本身就养气。
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去读《黄帝内经》,不要怕读不懂,前面不懂,后面都会有人给你解释。
那么昔在黄帝,生而神灵,这第一段讲的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昔在,我稍微说一下这个昔字,昔字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昔(象形字),就是日在水下,太阳已经到了洪水里边了,这意味着一个很远古的洪水时代,那么用英文来翻译就是 longlongago,就是很久很久以前。
那么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黄帝,生而神灵,看上去好像是在说黄帝,实际上真的是在说黄帝吗?难道我们每个人出生都不是神灵吗?那么生而神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神灵就告诉你,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他不可思议的那一方面。
比如我们想一个受精卵,然后在经过细胞分裂,然后再经过十月怀胎,他就能够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这难道不是一种神灵吗?所以实际上这不是单纯在说黄帝,而是说我们人的生命都是生而神灵。
我们每个人都生而神灵。
而且我现在告诉你,每个人生而神灵都是有相的。
养生智慧所谓神灵大家看下面我举个老子的一句话,叫做什么呢?老子是最爱用小孩子来打比方的,老子最喜欢的几类人物,一个是小孩子,一个是少女。
那么他说小孩子说什么呢?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的小孩子连毒虫,比如说我们大家在生活当中都看到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有狼可以把孩子抱回去,没听说过狼把大人抱回去,为什么?想没想过,为什么能去把小孩子抱回家去养一个狼孩出来,没说把你抱回去,为什么?因为什么呀,小孩子在老子的眼里,老子就解释,这是为什么,因为小孩子阳气特别足,阳气特别足,肾精特别足的话,他就不懂得恐惧。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要点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曲黎敏教授讲座笔记目录《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 (1)1-中医的定义 (3)一、养的内容: (3)二、中医是对生命的细致体会与关切——“医者意也”。
(5)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上) (9)一、五行定义,五行,不是只五种物体,而是指五种状态和运行的方式. (9)二、五气风、热、湿、燥、寒 (10)三、五行各象 (11)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下) (11)黄帝的意义(一) (12)黄帝的意义(二) (12)一、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统摄脏腑 (13)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14)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蕴含生机 (14)五、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造化形容 (15)六、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疏通气机 (15)七、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生发真阳 (16)八、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受纳分类 (16)九.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容纳变化 (16)十一、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渗透分别 (17)十二、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17)十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气化出焉 (17)经脉.穴位.奇经八脉 (18)经脉阴经6条, (18)穴位井穴荥穴腧穴经穴合穴几个重要的穴位: (18)关元经脉探秘 (18)《内经》说人 (19)<黄帝内经II》3-五藏与意思思维(中)五藏各象 (20)1.、象人事:木母、金公、姹女、婴儿、黄婆 (20)2.象五腑 (21)3、象五体 (22)4、象五窍 (23)5、象五华 (24)6、象五色 (25)《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5-五藏与意思思维(下)-曲黎敏课堂笔记 (25)8.象五音: (26)9、象五神. 27 10,象五志,五种情志。
(28)11、象五变 (29)12、象五味 (30)13、象五臭 (31)14、象五液 (31)五《灵兰秘典论》的社会医学模式-心 (32)一、心的功能: (33)二、心病难医 (33)4、心经有问题,心血虚就会造成心痛。
宋益名养生智慧四季养生四气调神
宋益名:《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宇宙、生命现象的伟大著作。
它是中华传统医药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修炼的源头活水。
《黄帝内经》是医学,更是医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
而是更像一位老师。
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
学习黄帝内经就是学习如何依准我们的生命本性去做人和生活。
是在培补我们的智慧元气,帮助我们完成对自我生命体的认知过程;所以,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夏天怎么养长秋天怎么养收冬天怎么养藏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
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
调的是神。
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
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
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
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
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
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
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
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未病先防,预防疾病
黄帝内经养⽣智慧解密:未病先防,预防疾病黄帝内经养⽣智慧解密未病先防,预防疾病是故圣⼈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犹渴⽽穿井,⽃⽽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调神⼤论》)本条原⽂是说,疾病的关键是预防重于治疗,所以⾼明的医⽣“上⼯”“上医”“良医”他们不主张治疗已病,却⾮常重视预防未病,这就如同治理国家⼀样,不要等到出了动乱再去治理,⽽是在动乱之前就考虑防备,预防重于治理。
所以,假如疾病已经形成才去治疗,动乱之后才去平定,这就好像是⼝渴了才去掘井,发⽣战争之后才去铸造兵器,那就太晚,太迟了!“治未病”是《内经》提出的防病养⽣谋略,后世多有发挥,其既是养⽣保健的原则,亦是治疗疾病的原则。
以下介绍“治未病”的内涵与应⽤:1.“治未病”的内涵《内经》的“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后世对此多有发挥,⽬前⼀般认为“治未病”应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与“瘥后防复”三个⽅⾯,其中“未病先防”更接近养⽣保健的真谛。
⾸先,“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患病之前采⽤预防的⽅法从⽽避免疾病的发⽣,适⽤于未病的健康⼈群与亚健康状态的⼈群。
包括祛除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主动养⽣、锻炼⾝体。
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类,外因包括环境因素、⼯作压⼒、⼈际关系、家庭或社会负担等,内因包括⾃⾝抗病能⼒、健康意识、不良⽣活⽅式、感情挫折等。
增强健康意识,积极⾏动,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作,可以提⾼机体抗病能⼒,防⽌病邪侵袭。
其次,“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当机体已经处于疾病状态时,要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防⽌疾病转变殃及其他未病脏腑或危及⽣命。
《黄帝⼋⼗⼀难经》即《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脾,故先实其脾,⽆令得受肝之邪,故⽈治未病焉。
”未病早防为上策,已病早治为中策,以败为戒为下策。
因此,东汉史学家荀悦《申鉴杂⾔》说:“先其未然谓之防,发⽽⽌之谓之救,⾏⽽责之谓之戒。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全书
风邪,百 病之长
湿邪,秽 浊阴邪
上篇 黄帝内经 中的 生命智慧
三 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 发挥身体的 自愈之道
06
不治已病治 未病
01
燥邪,干涩 之病
05
补气、养血、 藏阳
02
热邪,火热 阳邪
04
气血失常致 病
03
外避邪气, 内守精神
上篇 黄帝内经 中的 生命智慧
四 形体官窍构筑健康藩篱 灵丹妙药 都在自己身上
人——地 域环境养
生
下篇 黄帝内经中的 养生智慧
七 艾灸拔罐按摩刮痧 一学就会的养生祛病法
传统的
A
艾灸法
拔罐
B
保健
推拿按摩
C
保健法
神奇的
D
刮痧法
感谢聆听
一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巧用人 体生物钟为健康加分
0 1 了解十二时辰养生法 0 2 子时养护胆经 ——气血流注,保护
体内的暖阳
0 3 丑时养护肝经 ——深度睡眠,让生 命之树长青
0 4 寅时养护肺经 ——天亮起身,令气 血整装待发
0 5 卯时养护大肠经 ——排出毒素,轻 微运动保健康
0 6 辰时养护胃经 ——营养早餐,饭后 百步促消化
05
足少阳胆经 ——常敲胆经一身 轻
06
足厥阴肝经 ——疏肝解郁的法 宝
上篇 黄帝内经 中的 生命智慧
六 经络通畅保健康 唤醒原本属于 你的自愈力
01
奇经八 脉
02
经别
03
经筋
04
别络
05
皮部
02
下篇 黄帝内经中的 养生智慧
下篇 黄帝内经中的 养生智慧
一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巧 用人体生物钟为健康加分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全书
4
补气务必多食益气健脾的食物
5
人参善补气,脾肺皆有益
6
补气血,千万别陷入误区
三 认清自己是 什么体质,把养 生养到实处
四 湿热体质:养生重在 疏肝利胆,祛湿清热
1
湿热体质宜重“四养”
2
脚臭其实是脾湿造的“孽”
3
湿热体质易生“痘”,平衡火罐 可防治
4
冬虫夏草不适合湿热体质的人
三 认清自己是什么体 质,把养生养到实处
五 阳虚体质:调养重在扶阳固本, 防寒保暖
01
单阳 虚击体此质处与输阳入气你不的足正的文差 别
02
阳虚体质,多吃点养阳、补阳食物
03
十个胖子九个虚,胖子也要补身体
04
现代人的阳虚体质,多是冰箱“冻”出 来的
三 认清自己是什么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
六 阴虚体质:养生重在滋阴降火,镇静安神
四 钻石之旅——《黄帝内经》中 的养生精要
0 1 由工人伐木想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
0 2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健康长寿的 根本
0 3 不拘一格,因人施养——《黄帝内经》 养生原则
0 4 饮食、起居作息当与自然相应 0 5 顺四时以适寒暑,避六淫各有主时
二 补足真阳百病 消——阳气是人体最 好的治病良药
B
疾病分阴 阳,防治
各有方
C
亚健康是 轻度阴阳
失衡
D
运动就可 以生阳, 静坐就可
以生阴
三 认清自己是什么 体质,把养生养到实 处
三 认清自己是什么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
A
C
E
二 平和体质:养 生要采取中庸之道”
四 湿热体质:养 生重在疏肝利胆,
祛湿清热
《黄帝内经》里的四大养生智慧(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形与神俱)
《黄帝内经》里的四大养生智慧(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形与神俱)《黄帝内经》里的四大养生智慧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中医养生之道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
那么养生有几个方面呢?《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饮食:食饮有节养生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中国的养生主要有四大派,这四派都有一个源头:易经。
四大派即指道家养生、儒家养生、佛家养生、医家养生,儒家养生偏于阳,道家养生偏于阴,佛家养生偏于讲修心。
当然严格地说,佛家不讲养生,但是客观上看,佛家最养生。
佛家讲修心、吃素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分饱。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佛家讲“过午不食”是有一定道理,按照佛家的说法:早晨是菩萨吃的,中午是人吃的,晚上是畜生吃的。
就“饮”而言,中国人有三大饮:饮酒、饮茶、饮水。
岐伯这里讲的“饮”是指饮酒,饮酒也要节制。
饮茶也要按照“阴阳中和”的总原则,按照《黄帝内经》人分为五种体质,而茶分六种: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按照五行把茶分为五类,五类茶和五行一一相配,不同体质的人就可以按照五行原理选择适合的茶。
起居:起居有常这方面主要是把握住十二时辰中的四个时辰——子午卯酉的起居。
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的子时、中午11点到1点的午时、早上5点到7点的卯时、下午5点到7点的酉时。
那应该怎样起居、作息呢?先从子时说,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是阴气最旺盛,也就是阴气到了尽头、阳气马上要生发的时候。
这个时候万籁俱静,夜深人静,到了深度睡眠的时候。
子时为水,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此时是元气开始生发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神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损伤。
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说法,半夜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值班的意思,《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就是说五脏六腑都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中华宝藏《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养生智慧)
中华宝藏《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养生智慧)智慧)9944">[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則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译文]: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人应当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时解开头发,伸展伸展腰体,用以使情志宣发舒畅开来。
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
这乃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
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春天生机不旺、以致供给身体在夏天茂长时所需的正气缺少的缘故。
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
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
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
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
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收敛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与健康教育
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与健康教育1. 简介《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文献之一。
它记录了古代医家对人体结构、气血循环、疾病发病机理以及保健养生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与健康,而《黄帝内经》对于中医养生和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中医养生理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包括阴阳平衡、五行调理、脏腑功能调节、气血运行等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人们如何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绪管理等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阴阳平衡:《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阴阳失衡是引起各种疾病的根本原因。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作息时间以及情绪管理等方式,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五行调理:《黄帝内经》中将自然界的万物分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每个人体都有五脏对应五行,通过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
•脏腑功能调节:《黄帝内经》强调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配合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及采用草药等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脏腑功能,促进健康。
•气血运行:《黄帝内经》指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通过正常呼吸、适度锻炼等方式,可以保持气血畅通,增强身体免疫力。
3. 健康教育实践基于《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理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十分重要。
下面列举了一些具体措施:•普及相关知识: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的知识。
讲解理论,示范实操,并提供书籍和资料以供参考。
•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例如中华医学文化节、中医药健康嘉年华等,以增强公众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和兴趣。
•制定个人养生计划:根据《黄帝内经》的原理,制定适合个人的养生计划。
包括饮食、运动、情绪管理等方面,并进行持续跟踪与评估。
•知识宣传与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在各种媒体平台上推广《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的知识。
包括编写文章、发布视频等,让更多人了解与学习。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提供了许多有关健康养生的秘诀,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
的建议:
1.调节饮食:黄帝内经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饮食应多
样化,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谷物、豆类和水产品等。
此外,应该避
免过度饮食和过度饮酒。
2.锻炼身体:黄帝内经认为,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新陈代谢。
常见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等。
3.保持良好的情绪:黄帝内经认为,情绪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应该避免过度焦虑、压力和忧虑等负
面情绪。
4.合理的作息时间:黄帝内经认为,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保持身
心健康,例如每天早睡早起,定时吃饭,避免过度加班等。
5.中医调理:黄帝内经也强调中医保健。
在生病或身体不适时,
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例如针灸、按摩、中药等。
这些都是黄帝内经养生秘诀的一部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
们保持健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中的饮⾷养⽣智慧原⽂:阴之所⽣,本在五味[1];阴之五宫[2],伤在五味。
注释:[1]阴之所⽣,本在五味:阴,即阴精。
五味,即酸苦⽢⾟咸,此处泛指饮⾷物。
⾔阴精的产⽣,本源于饮⾷五味。
[2]阴之五宫:五宫,即五脏。
阴之五宫,即藏蓄阴精的五脏。
原⽂:是故味过于酸,肝⽓以津,脾⽓乃绝[3]。
味过于咸,⼤⾻⽓劳,短肌,⼼⽓抑[4]。
味过于⽢,⼼⽓喘满,⾊⿊,肾⽓不衡[5]。
味过于苦,脾⽓不濡,胃⽓乃厚[6]。
味过于⾟,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注释:[3]味过于酸,肝⽓以津,脾⽓乃绝:津,满溢、过盛之意。
酸味有滋养肝脏的作⽤,但酸味⼤过,会导致肝⽓过亢,肝⽊乘脾⼟,⽽使脾⽓衰竭。
[4]味过于咸,⼤⾻⽓劳,短肌,⼼⽓抑:张志聪注释说“⼤⾻,腰⾼之⾻,肾之府也。
过⾷咸则伤肾,故⾻⽓劳伤;⽔邪盛则侮⼟,故肌⾁短缩,⽔上凌⼼,故⼼⽓抑郁也。
”是指咸味⾷物吃太多,会伤肾,抑制⼼⽓。
[5]味过于⽢,⼼⽓喘满,⾊⿊,肾⽓不衡:⽢,《太素》作“苦”。
可从。
喘,此指⼼跳急促。
满,通“懑”,烦闷也。
衡,平也。
苦⼊⼼,味过于苦则反伤⼼⽓,故⼼跳急促⽽烦闷;⿊为⽔⾊,⽕不⾜则⽔⽓乘之,故⾯见⿊⾊,⼼⽕虚衰则肾⽔偏盛,故⾔肾⽓不衡。
[6]味过于苦,脾⽓不濡,胃⽓乃厚:苦,《太素》“⽢”,且⽆“不”字。
可从。
濡,湿也。
厚,此指胀满。
⽢⼊脾,味过于⽢则伤脾⽣湿,湿阻脾胃则⽣胀满。
《奇病论》⽈:“⽢者令⼈中满。
”原⽂:是故谨和五味,⾻正筋柔,⽓⾎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以精[7],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素问·⽣⽓通天论》)饮⾷⾃倍,肠胃乃伤。
(《素问·痹论》)饮⾷劳倦即伤脾。
(《素问·本病论》)因⽽饱⾷,筋脉横解,肠澼为痔[8];因⽽⼤饮,则⽓逆。
(《素问·⽣⽓通天论》)五⾕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味合⽽服之,以补益精⽓。
(《素问·藏⽓法时论》)饮⾷不节,病⽣于肠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四季的产生是源自阳气的变化
• 春季阳气“生” • 夏季阳气“长” • 秋季阳气“收” • 冬季阳气“藏”
3、冬季的养生—养藏的季节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 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 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一、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顺时养生
本源于气一元论的生成论思想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1、 人体中的季节秘密
(1) 哪个季节出生的人体质最好? (2) 北方人与南方人为何不同?
(3)人体的疾病多择季而发 肝应春—多精神类疾病 心应夏—多心血管疾病 脾应长夏—多胃肠疾病 肺应秋— 多呼吸系统疾病 肾应冬— 各系统疾病均多发,尤其பைடு நூலகம்心脑血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是一本什么书?
第一部中医学经典 第一部养生学宝典 第一部生命百科全书
儒道佛
孔子 公元前551年
老子 前585年
释迦牟尼 前565年
• 德国现代哲学大师雅斯贝斯:
• “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 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 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 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2)咽津—补益肾水肾精
将舌抵上颚,或“龙搅华池”,等津蓄满口 后咽下,最后发出啯然之声。肾之液为“唾”。 通过咽津,可以补充肾水,填充肾精,灌溉五 脏。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3) 搓耳:
肾开窍于耳, 耳是全身脏腑的缩影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 搓耳的方法: 1)搓耳门 2)捏耳廓、耳垂 3)鸣天鼓 4)拨耳
《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 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养生大法
• 法于阴阳—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养生 • 和于术数—使用与身体和谐的养生法术 • 食饮有节—吃、喝有节制 • 起居有常—起居有常规 • 不妄作劳—不超越常度的劳作 • 外避时邪—避免发生时代、时令病 • 内养精神—恬淡虚无,守持精神
(1)睡眠—
• 冬季: 宜早卧晚起,增加睡眠。睡眠是潜 藏阳气的重要方式,动植物通过冬眠过冬。
• 春夏季:晚睡早起,少睡懒觉,早起不要 早于鸡鸣,晚睡不要晚于子时。
(2)运动 —
• 冬季:“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减少运动, 或不运动,保持阳气收敛内藏。
• 春夏季:运动增加,产生阳气,新绿可以舒达肝气, 郊外踏青最有益,可以有效避免抑郁症发生。夏 季保持适量的运动,使气得泄。
健康误区:冬洗桑拿,夏吹冷气
• 冬季应促进阳气的闭藏,泡温泉、洗桑拿、剧烈运动等导致 阳气与精气发散太过、体质日渐虚弱 。
• 夏季应保持一定量的汗出,“使气得泄”。吹冷气过多,一 则导致汗出减少;一则导致寒邪入侵,肢体关节出现病变。
健康误区:冬洗桑拿,夏吹冷气
《素问·金匮真言论》: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 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 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 者,秋成风疟。
冬季是养生最重要的季节 ,养生的要点为“藏”。
(3)房事—
房事:春一、夏二、秋一、冬无 《内经》 “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春季动辄发热、季节性高血压者、皮肤过敏症等,多与冬季 精气不藏、肾精不足有关。
(4)情志—
• 《内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 冬季情志宜深沉、含蓄; 春季保持情绪舒展、愉快; 夏季宜饱满热情; 秋季宜平稳、淡泊;
(6)擦涌泉—— 使元气长盛不衰
以左手擦右脚涌泉,右手擦左足涌泉, 各100次左右,每于晚上睡前摩擦。擦 涌泉具有强身补肾,镇静安眠之效用。
二、和于术数
和,调和使用; 术数,养生的技术与方法。
使用与身体和谐的养生法术:
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 气功、 药膳、水疗等,应与体质阴阳和 谐、动静得宜。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1) 叩齿—— 固齿强肾法 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在中年之后,
肾气渐虚,牙齿亦出现一定的松动。每日上 下齿相叩36次,最好在晚上入睡前进行,可 补益肾气,强固牙齿。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4)浴面—— 保持青春不老 两手相对摩热,覆面轻擦,如以水洗面之状,
每日数次。因为人之三百六十五络皆上注于面, 通过浴面,可疏通面部经络,使面色红润,须 发不白。有鼻炎者,单独搓迎香穴。
马三立养生口诀:搓脸磕牙踢屁股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5)灸 关元— 治疗下 焦虚寒
常用便捷养生法术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4、活血药物:山楂、丹参、三七、桃仁、杏仁、红花、等活 血之品使用。 5、适度补肾,增强人体代谢能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 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 道。”
• 《黄帝内经》是智者之间的对话,这 些对话告诉我们,这个广博的自然界与 我们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应 该如何降伏身心,听从自然的引导,达 到人体阴阳的和谐,身心的健康。
(5) 饮食—
冬季:为进补的最佳季节:
•
羊肉、牛肉、驴肉、鲜鱼等肉类;人参、鹿茸等补药。
为防过热,可配合白萝卜等少量清火之品食用。
•
葱、姜、花椒、茴香、大枣等调料;韭菜、香菜、桂圆
等蔬菜水果等;
(6)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是死亡 率最高的季节。
黄帝曰:有其年老而有子者,何也?
歧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 有余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1、保持一定量的步行,以1小时左右为佳; 2、控制饮食:减少总量,尤其是晚餐;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3、化湿的食物与药物: 薏米、赤小豆、冬瓜、燕麦、苦荞麦、白萝卜、海带、
紫菜、陈皮、茯苓、白芥子、萝卜子、玉米须等均有化湿祛 痰的作用,可以经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