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DNA修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突变的起因
☺几乎任何导致DNA损伤的因素都能够导致 DNA突变,前提是它们造成的损伤在DNA 复制之前还没有被细胞内的修复系统修复,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导致DNA损伤的原 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导致DNA突变的原因。 由内在因素引起的突变被称为自发性突变, 由外在因素引发的突变被称为诱发突变。 各种导致DNA突变的内外因素总称为突变 原。
*
*
*
真核生物两类核苷酸切除修复
全局性基因组NER和转录偶联性NER
全局性基因组NER负责修复整个基因组的损伤, 速度慢,效率低。 转录偶联性NER专门负责修复那些正在转录的 基因在模板链上的损伤,速度快,效率高。 两类NER的主要差别在于识别损伤的机制上, 至于损伤识别以后发生的修复反应并无本质上 的不同。转录偶联性NER由RNA聚合酶识别损 伤,当RNA聚合酶转录到受损伤部位而前进受 阻的时候,转录偶联系统即被起动。
大肠杆菌的核苷酸切除修复
*
*
*
*
受到ATP水解的驱动,2个 UvrA与1个UvrB形成三聚体 复合物(UvrA2UvrB1); 该复合物与DNA随机结合 后,沿着DNA链移动,以 探测损伤的位置。 当遇到嘧啶二聚体时,通过 水解ATP,造成损伤部位的 DNA双螺旋发生局部解链 和进一步弯曲,致使UvrB 与损伤部位形成更紧密的接 触; UvrA在ATP水解后离开复 合物,留下UvrB横跨损伤 部位;
NER在所有的生物具有相同的步骤:
① 识别损伤—由特殊的蛋白质完成,并由此引 发一系列的蛋白质与受损伤DNA的有序结合; ② 切除损伤—特殊的内切酶在损伤部位的两侧 切开DNA链,随后两个切口之间带有损伤的 DNA片段被去除; ③ 修复合成—DNA聚合酶以另外一条链为模板, 合成已被切除的序列; ④ 缝合切口—由DNA连接酶催化。
可在加有相应理化因子的平板中选择
条件致死突变型
出发菌株经突变 在某种条件下可生长,而在另一种条件下不能生长繁
殖。
例:E. Coli Ts突变株,即温度敏感突变株, 有些菌株 在37 oC下生长正常,却不能在42 oC下生长; T4噬菌体的
某些突变株在25 oC下具有感染性,而37 oC下丧失
基因突变和DNA修复
一、突变
突变(Mutation, 即基因突变)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 (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的 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 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原因可以是细胞分裂 时遗传基因的复制发生错误、或受化学物质、辐射 或病毒的影响。 突变通常会导致细胞运作不正常或死亡,甚至可以 在较高等生物中引发癌症。但同时,突变也被视为 物种进化的“推动力”:不理想的突变会经天择过 程被淘汰,而对物种有利的突变则会被累积下去。
形态突变型பைடு நூலகம்
即由突变而产生 个体或菌落形态所发生的非选择性突变 例: 孢子有无或颜色变化、鞭毛有无或荚膜 有无的突变,有时可引起菌落表观改变而具 有选择性。
抗原性突变型
基因突变 导致菌体抗原结构发生变化 类型多:细胞壁成份改变或丧失、荚膜改变
或丧失及鞭毛的有无等。
产量变异型
由基因突变所致的获得代谢产物的产量高于出发菌株之变异
6.
参与错配修复的蛋白质和酶的名称和功能 大肠杆菌 酵母
MutS Msh2,Msh6, Msh3 Msh1Msh4, Msh5 Mlh1 Pms1 Mlh2,Mlh3 Mut H UvrD 不明
1、突变的起因
细胞内源的因素 环境因素
-例如化学试剂、污染物和UV线
疾病治疗
-例如离子辐射和化疗
细胞内源因素 复制错误(P496)
DNA合成过程中出现碱基错配而引起了碱基替换。 互变异构体 复制滑移
DNA本身的不稳定
脱嘌呤/脱嘧啶 碱基的自发脱氨基
活性氧的作用
DNA, 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
(互变异构体)烯醇式的T和G的配对
DNA链间交联 互补双链之间产生交联(双功能试剂的作用) DNA与蛋白 质的交联
2、突变的影响
突变的类型
点突变是指DNA 分子某一位点上所发生的一种碱 基对变成另外一种碱基对的突变。 移码突变是指在一个蛋白质基因的编码区发生的 一个或多个核苷酸(非3的整数倍)的缺失或插入。
突变对基因组的影响(P503)
营养缺陷型(P506)
由野生型菌株(wild type strain) 通过基因突变
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
在培养野生型菌株的基本培养基不能生长,但可在加入对 应的生长因子后能从基本培养基中筛选出。
抗性突变型
原始或出发菌株 对某种化学或物理因子无抗性 经基因突变后成为具有抗性
直接修复 切除修复 错配修复 双链断裂修复 (包括非同源末端连接和重组修复) 损伤跨越
直接修复
嘧啶二聚体的直接修复——由DNA光裂合 酶催化。此酶直接识别和结合嘧啶二聚体。 然后,利用辅基捕捉到的光能,将嘧啶二聚 体打开,最后再与DNA解离。但是胎盘类 哺乳动物却没有这种酶。 烷基化碱基的直接修复——由特定的烷基转 移酶催化 DNA链断裂的直接修复——由DNA连接酶 催化。
达尔文进化论与拉马克进化论 程序性突变与随机突变区别
二、DNA的修复(P510)
DNA是唯一一种在发生损伤以后可以被完全修复的分子,而其他生 物大分子在受到损伤以后要么被降解,要么被取代。当然,并不是 发生在DNA分子上的所有损伤都能修复。如果受到的损伤不能及时 被修复,可导致细胞的癌变和早衰。
复制打滑引起的移框突变
脱嘌呤/脱嘧啶
* * 脱嘌呤比脱嘧啶更容易 在DNA分子上产生AP位点
1.
2.
3.
大肠杆菌 -1 次脱嘌呤/ 基因组/ 复制 嗜热水生菌 -300次脱嘌呤/ 基因组/ 复制 哺乳动物细胞-10 000次脱嘌呤/ 基因组/ 复制
DNA分子上的自发脱嘌呤作用和自发脱氨基作用
活性氧(ROS)
真核细胞的碱基切除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
NER最初的切点是损伤部位附近的3′,5′-磷酸二 酯键,主要用来修复因UV、丝裂霉素 C和顺 铂等因素造成的比较大的损伤,如嘧啶二聚体、 6-4光产物或体积较大的碱基加合物以及链间 交联等导致DNA结构发生扭曲并影响到DNA 复制的损伤,此外,约20%碱基的氧化性损伤 也由它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损伤以寡聚核苷酸的形式被切 除。由于NER识别损伤的机制并非针对损伤本 身,而是损伤对DNA双螺旋结构造成的扭曲, 因此,NER能够使用相同的机制和几乎同一套 修复蛋白去修复一系列性质并不相同的损伤。
DNA突变可能是隐性的,也可能是显性的。 单倍体不足:突变后,正常的等位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不足以
维持正常的应有的生物学功能 。
功能获得:赋予蛋白异常活性,很多发生在调控序列。
突变对微生物的影响
选择性突变: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快速鉴别与区分的突变。 非选择性突变:无法用选择性或鉴别性培养基来鉴别与区分的 微生物突变。
活性氧的碱基修饰作用
自发脱氨基和活性氧作用引起的碱基转换
环境(诱变)因素 (P500) 化学试剂 碱基类似物、脱氨剂、烷化剂、嵌入剂 物理因素 UV、离子辐射 (γ-射线 、x-射线)、高温
诱变剂诱发的点突变
碱基类似物诱发的点突变
鸟嘌呤的甲基化导致碱基错配
溴化乙锭
诱变效应
嵌入试剂诱发的移框突变
碱基切除修复
* DNA 糖苷酶切除受损伤的碱基 * 短修补——是主要途径,约占80%~90%, 只需合成属于AP位点的1个正常的核苷酸 * 长修补——是次要途径,约占10%~20%, 为短修补途径的备用途径,要合成1小段寡 聚核苷酸
尿嘧啶的切除修复
DNA糖苷酶都是沿着 DNA小沟扫描DNA, 当找到受损伤的碱基 后即与DNA结合,并 导致DNA结构发生歪 曲,以便将损伤的碱 基挤出双螺旋,进入 它的活性中心被切割
株,常称产量突变株或高产菌株(high producing mutant)。
产量性状是多基因与复杂因素的综合结果,故获取高产菌株 是一个逐步累积、变异机理十分复杂探索过程。
分为:正变株(plus mutant)、负变株(minus mutant)
3、高频突变和程序性突变(508)
高频突变是非正常基因修复的结果
全局性NER和转录偶联性NER
错配修复(P516)
错配修复 (MMR)系统主要用来修复DNA分 子上错配碱基对,此外,还能修复一些因“复 制打滑”而诱发的核苷酸插入或缺失损伤。 错配修复系统必须能保证只会将子链上错误的 碱基切除,而不会把母链中本来就正确的碱基 切除。 大肠杆菌的MMR系统利用甲基化来区分子链 和母链的,因此,大肠杆菌内修复复制中产生 的错配碱基的系统又称为甲基化导向的错配修 复。至于其它细菌和真核细胞如何区分子链和 母链的尚不清楚。
大肠杆菌的核苷酸切除修复
*
UvrC被UvrB招募到损伤 部位后激活UvrB的核酸 内切酶活性,UvrB在距 离嘧啶二聚体的下游4nt 的位置切开DNA链; 与此同时,UvrC的核酸 内切酶活性被UvrB激活, 在距离嘧啶二聚体的上游 7nt的位置切开DNA链;
*
大肠杆菌的核苷酸切除修复
在解链酶UvrD的作 用下,ATP被水解, 包含嘧啶二聚体的 DNA片段发生解链 而离开双螺旋, UvrC也随之而去; 最后,DNA聚合酶I 或II填补空缺; DNA连接酶则缝合 切口。
同义突变(synonymous mutation)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通读突变(readthrough mutation)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碱基突变的几种方式
移框突变
突变对多细胞生物的影响
紫外线引起的碱基损伤
离子辐射引起的DNA链断裂
DNA损伤的因素和损伤的主要类型
损伤类型 碱基丢失 碱基修饰 碱基交联 碱基转换 碱基错配 DNA链断裂 实例/原因 自发脱碱基(热、酸),脱嘌呤>脱嘧啶 形成碱基复合物,例如,8-羟基脱氧鸟嘌呤(离子辐射或活 性氧),6-烷基鸟嘌呤(烷基化试剂) 嘧啶二聚体和6-4光产物(UV) C→U,A→I(自发脱氨基) GT(4种dNTP浓度不平衡、碱基的互变异构或碱基之间的差 别不足) 因磷酸二酯键被破坏引起单链断裂或双链断裂(离子辐射或 特殊的化学试剂),因脱氧核糖环3号位发生断裂引起的 DNA链断裂(博来霉素) UV
大肠杆菌MMR作用的主要步骤
1. 2. 3. 4. 5. 首先由MutS识别并结合除了C-C以外的错配碱基对, MutL随后结合; 在错配碱基对两侧的DNA通过MutS作相向移动; MutH与MutL和GATC位点结合; MutH的核酸内切酶活性被MutS/MutL激活,在非甲 基化GATC的5′端切开子链; UvrD作为解链酶,催化被切开的含有错配碱基的子 链与母链的分离,SSB则与母链上处于单链状态的 区域结合,特殊的外切酶将游离出来的含有错配碱 基的单链DNA进行水解。如果MutH的切点在错配 碱基的3′端,将由外切核酸酶I从3′→5′方向水解。如 果MutH的切点在在错配碱基的5′端,则由外切核酸 酶VII和 RecJ 来降解; DNA聚合酶III和连接酶分别进行缺口的修复合成和 切口的缝合。
嘧啶二聚体的直接修复
烷基化碱基的直接修复
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先切除损伤的碱基或核苷酸,然后, 重新合成正常的核苷酸,最后,再经连接酶 重新连接,将原来的切口缝合。整个切除修 复过程包括识别、切除、重新合成和重新连 接。 切除修复又分为碱基切除修复(BER)和核 苷酸切除修复(NER),两者的主要差别在 于识别损伤的机制上,前者是直接识别具体 的受损伤的碱基,而后者并不识别具体的损 伤,而是识别损伤对DNA双螺旋结构造成 的扭曲。
* * * *
由正常的细胞代谢产生 线粒体利用细胞 ~85% O2,是ROS的主要 来源 导致DNA、蛋白质和脂质损伤 常见的形式:
过氧化氢 (H2O2) 超氧化物自由基 (O2•-) 羟基自由基 (HO•)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 烷过氧化物 (ROOH) 烷氧自由基 (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