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标准菌株汇总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新版标准GB/T 4789-2010于2010年6月1日开始实施。
新版《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标在检测流程、检验方法及培养基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动。
标准中要求实验室应当有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以下是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整理的《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中涉及的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以方便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检疫机构、卫生防疫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食品企业微生物实验室使用。
附件: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阳性对照用菌。
微生物学检验标准-4789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4789名称∙12/08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12/08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12/08GB 4789.1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12/13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12/13GB 4789.2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12/13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12/13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12/13GB 478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06/12GB 4789.3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06/12GB 4789.3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的鉴定∙06/12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06/12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06/11现行有效的4789系列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2012年7月更新)∙04/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 GB4789系列(2010版,已根据卫生部2010年5月26日的勘误公告进行更新)∙04/22GB 4789.4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04/22GB 4789.3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04/22GB 4789.3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04/22GB 4789.1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04/22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04/22GB 4789.1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04/22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04/22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04/22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04/22GB 478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03/19GB/T 4789.39-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03/19GB/T 4789.38-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03/19GB/T 4789.34-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03/19GB/T 4789.30-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03/19GB/T 4789.2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03/19GB/T 4789.10-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03/19GB/T 4789.9-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03/19GB/T 4789.8-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03/19GB/T 4789.2-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03/19GB/T 4789.1-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09/28GB/T 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09/28GB/T 4789.4-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09/24GB/T 4789.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04/1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 GB/T4789系列(2003-2008版)∙04/07GB/T 4789.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06/21GB/T 4789.32-200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05/09GB/T 4789.3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粮谷、果蔬类食品检验∙05/09GB/T 4789.3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体检验方法∙05/09GB/T 4789.30-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05/09GB/T 4789.2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05/09GB/T 4789.28-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05/09GB/T 4789.27-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05/09GB/T 4789.1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05/09GB/T 4789.2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05/09GB/T 4789.2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酒类检验∙05/09GB/T 4789.2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糖果、糕点、蜜饯检验∙05/09GB/T 4789.2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食菜、豆制品检验∙05/09GB/T 4789.2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调味品检验∙05/09GB/T 4789.2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05/09GB/T 4789.20-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水产食品检验∙05/09GB/T 4789.1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蛋与蛋制品检验∙05/09GB/T 4789.18-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05/09GB/T 4789.17-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与肉制品检验∙05/09GB/T 4789.1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05/09GB/T 4789.1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05/09GB/T 4789.1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05/09GB/T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05/09GB/T 4789.1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05/09GB/T 4789.10-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05/08GB/T 4789.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05/08GB/T 4789.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05/08GB/T 4789.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05/08GB/T 4789.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05/08GB/T 4789.7-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05/08GB/T 4789.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05/08GB/T 4789.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总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众多,其中有较为通用的也有与具体产品相关联的。
食品580收集整理了通用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供大家参考使用。
1GB类GB 478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GB 4789.1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GB 4789.1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2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 4789.28-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 4789.3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GB 4789.3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的鉴定GB 4789.3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GB 4789.3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GB 478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2GBT类GBT 22429-2008 食品中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筛选检验酶联免疫法GBT 27635-2011 斑点叉尾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测操作方法GBT 4789.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T 4789.8-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BT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T 4789.16-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GBT 4789.2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GBT 4789.32-200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GBT 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2SBT类SBT 10315-1999 孢子数测定法SBT 10316-1999 孢子发芽率测定法3SN类SN 0170-1992 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SNT 0040-1992 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计数检验方法SNT 0168-2015 进出口食品中菌落总数计数方法SNT 0169-2010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SNT 0172-2010 进出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SNT 0173-2010 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SNT 0174-2011 出口食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方法SNT 0175-2010 进出口食品中弯曲菌的检测方法SNT 0176-2013 出口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测方法SNT 0177-2011 出口食品中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计数方法SNT 0178-2011 出口食品嗜热菌芽胞(需氧芽胞总数、平酸芽胞和厌氧芽胞)计数方法SNT 0184.3-2008 进出口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免疫磁珠法SNT 0184.4-2010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检测第4部分:胶体金法SNT 0330-2012 出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通则SNT 0475-1995 出口商品中粪链球菌群检验方法SNT 0477-1995 出口食品中B群链球菌检验方法SNT 0738-1997 出口食品中肠杆菌科检验方法SNT 0751-2010 进出口食品中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SNT 0865-2000 进出口食品中肉毒梭菌及其肉毒毒素检验方法SNT 1022-2010 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SNT 1035-2011 进出口食品中产毒青霉属、曲霉属及其毒素的检测方法SNT 1059.1-2002 进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滤膜筛选法SNT 1059.4-2005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杆菌检验方法谷氨酸脱羧酶法SNT 1059.5-2006 食品和动物饲料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方法免疫磁珠法SNT 1059.6-2008 进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属检测方法垂直膜过滤法SNT 1059.7-2010 进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 法SNT 1071-2014 出口食品中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测方法SNT 1538.1-2005 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SNT 1538.2-2007 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SNT 1615-2005 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嗜冷微生物计数方法SNT 1748-2006 进出口食品中寄生虫的检验方法SNT 1800-2006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30℃菌落计数方法SNT 1827-2006 进出口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检验方法SNT 1869-2007 食品中多种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PCR法SNT 1870-2007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实时PCR法SNT 1895-2007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计数法PetrifilmTM 测试片法SNT 1896-2007 食品中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快速计数法PetrifilmTM 测试片法SNT 1897-2007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PetrifilmTM测试片法SNT 1933.1-2007 食品和水中肠球菌检验方法第1部分平板计数法和最近似值测定法SNT 1933.2-2007 食品和水中肠球菌检验方法第2部分滤膜法SNT 1941.1-2007 进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检验方法第1部分分离与计数方法SNT 1941.2-2007 进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检验方法第2部分PetrifilmTM测试片法SNT 1941.3-2007 进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检验方法第3部分乳酸杆菌的PCR法SNT 1962-2007 食品中克雷伯氏菌检测方法SNT 2098-2008 食品和化妆品中的菌落计数检测方法螺旋平板法SNT 2099-2008 进出口食品中绿脓杆菌检测方法SNT 2416-2010 进出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检测方法电泳和免疫印迹法SNT 2522.1-2010 进出口辐照食品检测方法微生物学筛选法SNT 2524.1-2010 进出口食品中变形杆菌检测方法第1部分定性检测方法SNT 2524.2-2010 进出口食品中变形杆菌检测方法第2部分MPN法SNT 2525-2010 食品中肉毒梭菌的PCR检测方法SNT 2562-2010 食品中霍乱弧菌分群检测 MPCR-DHPLC法SNT 2565-2010 食品中志贺氏菌分群检测 MPCR-DHPLC法SNT 2566-2010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Petrifilm 测试片法SNT 2567-2010 食品及包装品无菌检验SNT 2582-2010 产黄曲霉毒素真菌PCR检测方法SNT 2632-2010 微生物菌种常规保藏技术规程SNT 2641-2010 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 PCR-DHPLC法SNT 2660-2010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藏方法SNT 2754.1-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SNT 2754.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大肠杆菌O157SNT 2754.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志贺氏菌SNT 2754.4-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NT 2754.5-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副溶血性弧菌SNT 2754.6-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SNT 2754.7-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空肠弯曲菌SNT 2754.8-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肺炎克雷伯氏菌SNT 2754.9-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溶血性链球菌SNT 2754.10-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产气荚膜梭菌SNT 2754.11-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产霍乱毒素的霍乱弧菌SNT 2754.1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溶藻弧菌SNT 2754.1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创伤弧菌SNT 2754.14-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假结核耶尔森氏菌SNT 2754.15-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阪琦肠杆菌SNT 2775-2011 商品化食品检测试剂盒评价方法SNT 2797-2011 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MPCR-DHPLC法SNT 3063.1-2011 航空食品第1部分:冷加工车间环境微生物检验方法SNT 3141-2012 出口食品包装物微生物检测指南SNT 3152-2012 出口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法SNT 3263-2012 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SNT 3266-201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SNT 3306.5-2013 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5部分布鲁氏菌SNT 3384-2012 出口食品中空肠弯曲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微量稀释法SNT 3567.1-2013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程SNT 3724-2013 进出口食品中幽门螺杆菌的检验方法。
GB 4789.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4789.10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2016-12-23发布2017-06-2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前言本标准代替G B4789.10 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㊁S N/T0172 2010‘进出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㊁S N/T2154 2008‘进出口食品中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兔血浆纤维蛋白原琼脂培养基技术“㊂本标准与G B4789.10 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试验用增菌液统一为7.5%氯化钠肉汤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的检验方法㊂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性检验;第二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较高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第三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较低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㊂2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恒温培养箱:36ħʃ1ħ㊂2.2冰箱:2ħ~5ħ㊂2.3恒温水浴箱:36ħ~56ħ㊂2.4天平:感量0.1g㊂2.5均质器㊂2.6振荡器㊂2.7无菌吸管:1m L(具0.01m L刻度)㊁10m L(具0.1m 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㊂2.8无菌锥形瓶:容量100m L㊁500m L㊂2.9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㊂2.10涂布棒㊂2.11p H计或p H比色管或精密p H试纸㊂3培养基和试剂3.17.5%氯化钠肉汤:见A.1㊂3.2血琼脂平板:见A.2㊂3.3 B a i r d-P a r k e r琼脂平板:见A.3㊂3.4脑心浸出液肉汤(B H I):见A.4㊂3.5兔血浆:见A.5㊂3.6稀释液:磷酸盐缓冲液:见A.6㊂3.7营养琼脂小斜面:见A.7㊂3.8革兰氏染色液:见A.8㊂3.9无菌生理盐水:见A.9㊂第一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4检验程序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程序见图1㊂图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程序5操作步骤5.1样品的处理称取25g样品至盛有225m L7.5%氯化钠肉汤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 i n~10000r/m i n均质1m i n~2m i n,或放入盛有225m L7.5%氯化钠肉汤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 i n~ 2m i n㊂若样品为液态,吸取25m L样品至盛有225m L7.5%氯化钠肉汤的无菌锥形瓶(瓶内可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振荡混匀㊂5.2增菌将上述样品匀液于36ħʃ1ħ培养18h~24h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5%氯化钠肉汤中呈混浊生长㊂5.3分离将增菌后的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到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和血平板,血平板36ħʃ1ħ培养18h~ 24h㊂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36ħʃ1ħ培养24h~48h㊂5.4初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上呈圆形,表面光滑㊁凸起㊁湿润㊁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黑色至黑色,有光泽,常有浅色(非白色)的边缘,周围绕以不透明圈(沉淀),其外常有一清晰带㊂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黏稠感㊂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其他外观基本相同㊂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且外观可能较粗糙,质地较干燥㊂在血平板上,形成菌落较大,圆形㊁光滑凸起㊁湿润㊁金黄色(有时为白色),菌落周围可见完全透明溶血圈㊂挑取上述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㊂5.5确证鉴定5.5.1染色镜检: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呈葡萄球状,无芽胞,无荚膜,直径约为0.5μm~1μm㊂5.5.2血浆凝固酶试验:挑取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或血平板上至少5个可疑菌落(小于5个全选),分别接种到5m LB H I和营养琼脂小斜面,36ħʃ1ħ培养18h~24h㊂取新鲜配制兔血浆0.5m L,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B H I培养物0.2m L~0.3m L,振荡摇匀,置36ħʃ1ħ温箱或水浴箱内,每半小时观察一次,观察6h,如呈现凝固(即将试管倾斜或倒置时,呈现凝块)或凝固体积大于原体积的一半,被判定为阳性结果㊂同时以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和阴性葡萄球菌菌株的肉汤培养物作为对照㊂也可用商品化的试剂,按说明书操作,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㊂结果如可疑,挑取营养琼脂小斜面的菌落到5m LB H I,36ħʃ1ħ培养18h~48h,重复试验㊂5.6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验(选做)可疑食物中毒样品或产生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鉴定,应按附录B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㊂6结果与报告6.1结果判定:符合5.4㊁5.5,可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㊂6.2结果报告:在25g(m 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㊂第二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7检验程序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见图2㊂图2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8操作步骤8.1样品的稀释8.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g样品置于盛有225m 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 i n~10000r/m i n均质1m i n~2m i n,或置于盛有225m 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 i n~2m i n,制成1ʒ10的样品匀液㊂8.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m L样品置于盛有225m 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ʒ10的样品匀液㊂8.1.3用1m 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ʒ10样品匀液1m 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 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1m L 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ʒ100的样品匀液㊂8.1.4按8.1.3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㊂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 L无菌吸管或吸头㊂8.2样品的接种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 L样品匀液以0.3m L㊁0.3m L㊁0.4m L接种量分别加入三块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然后用无菌涂布棒涂布整个平板,注意不要触及平板边缘㊂使用前,如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表面有水珠,可放在25ħ~50ħ的培养箱里干燥,直到平板表面的水珠消失㊂8.3培养在通常情况下,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m i n,如样液不易吸收,可将平板放在培养箱36ħʃ1ħ培养1h;等样品匀液吸收后翻转平板,倒置后于36ħʃ1ħ培养24h~48h㊂8.4典型菌落计数和确认8.4.1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上呈圆形,表面光滑㊁凸起㊁湿润㊁菌落直径为2mm~ 3mm,颜色呈灰黑色至黑色,有光泽,常有浅色(非白色)的边缘,周围绕以不透明圈(沉淀),其外常有一清晰带㊂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黏稠感㊂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其他外观基本相同㊂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且外观可能较粗糙,质地较干燥㊂8.4.2选择有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平板,且同一稀释度3个平板所有菌落数合计在20C F U~ 200C F U之间的平板,计数典型菌落数㊂8.4.3从典型菌落中至少选5个可疑菌落(小于5个全选)进行鉴定试验㊂分别做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见5.5);同时划线接种到血平板36ħʃ1ħ培养18h~24h后观察菌落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较大,圆形㊁光滑凸起㊁湿润㊁金黄色(有时为白色),菌落周围可见完全透明溶血圈㊂9结果计算9.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在20C F U~200C F U之间,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按式(1)计算㊂9.2 若最低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小于20C F U ,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按式(1)计算㊂9.3 若某一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大于200C F U ,但下一稀释度平板上没有典型菌落,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按式(1)计算㊂9.4 若某一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大于200C F U ,而下一稀释度平板上虽有典型菌落但不在20C F U~200C F U 范围内,应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按式(1)计算㊂9.5 若2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典型菌落数均在20C F U~200C F U 之间,按式(2)计算㊂9.6 计算公式式(1):T =A BC d(1)式中:T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A某一稀释度典型菌落的总数;B某一稀释度鉴定为阳性的菌落数;C某一稀释度用于鉴定试验的菌落数;d 稀释因子㊂式(2):T =A 1B 1/C 1+A 2B 2/C 21.1d(2)式中:T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A 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典型菌落的总数;B 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鉴定为阳性的菌落数;C 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用于鉴定试验的菌落数;A 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典型菌落的总数;B 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鉴定为阳性的菌落数;C 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用于鉴定试验的菌落数;1.1计算系数;d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㊂10 报告根据9中公式计算结果,报告每g (m L )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以C F U /g(m L )表示;如T 值为0,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㊂第三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M P N 计数11 检验程序金黄色葡萄球菌M P N 计数检验程序见图3㊂图3金黄色葡萄球菌M P N法检验程序12操作步骤12.1样品的稀释按8.1进行㊂12.2接种和培养12.2.1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1m L样品匀液至7.5%氯化钠肉汤管(如接种量超过1m L,则用双料7.5%氯化钠肉汤),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将上述接种物36ħʃ1ħ培养,18h~24h㊂12.2.2用接种环从培养后的7.5%氯化钠肉汤管中分别取培养物1环,移种于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36ħʃ1ħ培养,24h~48h㊂12.3典型菌落确认按8.4.1㊁8.4.3进行㊂13结果与报告根据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试管管数,查M P N检索表(见附录C),报告每g(m L)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可能数,以M P N/g(m L)表示㊂附录A培养基和试剂A.17.5%氯化钠肉汤A.1.1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氯化钠75g蒸馏水1000m LA.1.2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调节p H至7.4ʃ0.2,分装,每瓶225m L,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2血琼脂平板A.2.1成分豆粉琼脂(p H7.5ʃ0.2)100m L脱纤维羊血(或兔血)5m L~10m LA.2.2制法加热溶化琼脂,冷却至50ħ,以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倾注平板㊂A.3B a i r d-P a r k e r琼脂平板A.3.1成分胰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酵母膏1.0g丙酮酸钠10.0g甘氨酸12.0g氯化锂(L i C l㊃6H2O)5.0g琼脂20.0g蒸馏水950m LA.3.2增菌剂的配法30%卵黄盐水50m L与通过0.22μm孔径滤膜进行过滤除菌的1%亚碲酸钾溶液10m L混合,保存于冰箱内㊂A.3.3制法将各成分加到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调节p H至7.0ʃ0.2㊂分装每瓶95m L,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临用时加热溶化琼脂,冷至50ħ,每95m L加入预热至50ħ的卵黄亚碲酸钾增菌剂5m L摇匀后倾注平板㊂培养基应是致密不透明的㊂使用前在冰箱储存不得超过48h㊂A.4脑心浸出液肉汤(B H I)A.4.1成分胰蛋白质胨10.0g氯化钠5.0g磷酸氢二钠(12H2O)2.5g葡萄糖2.0g牛心浸出液500m LA.4.2制法加热溶解,调节p H至7.4ʃ0.2,分装16mmˑ160mm试管,每管5m L置121ħ,15m i n灭菌㊂A.5兔血浆取柠檬酸钠3.8g,加蒸馏水100m L,溶解后过滤,装瓶,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兔血浆制备:取3.8%柠檬酸钠溶液一份,加兔全血4份,混好静置(或以3000r/m i n离心30m i n),使血液细胞下降,即可得血浆㊂A.6磷酸盐缓冲液A.6.1成分磷酸二氢钾(K H2P O4)34.0g蒸馏水500m LA.6.2制法贮存液:称取34.0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m 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 L的1m o 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至7.2,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 L后贮存于冰箱㊂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 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 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7营养琼脂小斜面A.7.1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20.0g蒸馏水1000m LA.7.2制法将除琼脂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内,加入15%氢氧化钠溶液约2m L调节p H至7.3ʃ0.2㊂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分装13mmˑ130mm试管,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8革兰氏染色液A.8.1结晶紫染色液A.8.1.1成分结晶紫1.0g95%乙醇20.0m L1%草酸铵水溶液80.0m LA.8.1.2制法将结晶紫完全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㊂A.8.2革兰氏碘液A.8.2.1成分碘1.0g碘化钾2.0g蒸馏水300m LA.8.2.2制法将碘与碘化钾先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 L㊂A.8.3沙黄复染液A.8.3.1成分沙黄0.25g95%乙醇10.0m L蒸馏水90.0m LA.8.3.2制法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㊂A.8.4染色法a)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 i n,水洗㊂b)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 i n,水洗㊂c)滴加95%乙醇脱色约15s~30s,直至染色液被洗掉,不要过分脱色,水洗㊂d)滴加复染液,复染1m i n,水洗㊁待干㊁镜检㊂A.9无菌生理盐水A.9.1成分氯化钠8.5g蒸馏水1000m LA.9.2制法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 L蒸馏水中,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附录B葡萄球菌肠毒素检验B.1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应符合G B/T6682对一级水的规定㊂B.1.1 A㊁B㊁C㊁D㊁E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E L I S A检测试剂盒㊂B.1.2p H试纸,范围在3.5~8.0,精度0.1㊂B.1.30.25m o l/L㊁p H8.0的T r i s缓冲液:将121.1g的T r i s溶解到800m L的去离子水中,待温度冷至室温后,加42m L浓H C L,调p H至8.0㊂B.1.4p 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称取N a H2P O4㊃H2O0.55g(或N a H2P O4㊃2H2O0.62g)㊁N a2H P O4㊃2H2O2.85g(或N a2H P O4㊃12H2O5.73g)㊁N a C l8.7g溶于1000m L蒸馏水中,充分混匀即可㊂B.1.5庚烷㊂B.1.610%次氯酸钠溶液㊂B.1.7肠毒素产毒培养基B.1.7.1成分蛋白胨20.0g胰消化酪蛋白200m g(氨基酸)氯化钠5.0g磷酸氢二钾1.0g磷酸二氢钾1.0g氯化钙0.1g硫酸镁0.2g菸酸0.01g蒸馏水1000m Lp H7.3ʃ0.2B.1.7.2制法将所有成分混于水中,溶解后调节p H,121ħ高压灭菌30m i n㊂B.1.8营养琼脂B.1.8.1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20.0g蒸馏水1000m LB.1.8.2制法将除琼脂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内,加入15%氢氧化钠溶液约2m L校正p H至7.3ʃ0.2㊂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㊂分装烧瓶,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B.2仪器和设备B.2.1电子天平:感量0.01g㊂B.2.2均质器㊂B.2.3离心机:转速3000g~5000g㊂B.2.4离心管:50m L㊂B.2.5滤器:滤膜孔径0.2μm㊂B.2.6微量加样器:20μL~200μL㊁200μL~1000μL㊂B.2.7微量多通道加样器:50μL~300μL㊂B.2.8自动洗板机(可选择使用)㊂B.2.9酶标仪:波长450n m㊂B.3原理本方法可用A㊁B㊁C㊁D㊁E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完成㊂本方法测定的基础是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 L I S A)㊂96孔酶标板的每一个微孔条的A~E孔分别包被了A㊁B㊁C㊁D㊁E 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H孔为阳性质控,已包被混合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F和G孔为阴性质控,包被了非免疫动物的抗体㊂样品中如果有葡萄球菌肠毒素,游离的葡萄球菌肠毒素则与各微孔中包被的特定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余未结合的成分在洗板过程中被洗掉;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过氧化物酶标记物(二抗)结合,未结合上的酶标记物在洗板过程中被洗掉;加入酶底物和显色剂并孵育,酶标记物上的酶催化底物分解,使无色的显色剂变为蓝色;加入反应终止液可使颜色由蓝变黄,并终止了酶反应;以450n m波长的酶标仪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样品中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吸光度值成正比㊂B.4检测步骤B.4.1从分离菌株培养物中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方法待测菌株接种营养琼脂斜面(试管18mmˑ180mm)36ħ培养24h,用5m L生理盐水洗下菌落,倾入60m L产毒培养基中,36ħ振荡培养48h,振速为100次/m i n,吸出菌液离心,8000r/m i n 20m i n,加热100ħ,10m i n,取上清液,取100μL稀释后的样液进行试验㊂B.4.2从食品中提取和检测葡萄球菌毒素方法B.4.2.1牛奶和奶粉将25g奶粉溶解到125m L㊁0.25M㊁p H8.0的T r i s缓冲液中,混匀后同液体牛奶一样按以下步骤制备㊂将牛奶于15ħ,3500g离心10m i n㊂将表面形成的一层脂肪层移走,变成脱脂牛奶㊂用蒸馏水对其进行稀释(1ʒ20)㊂取100μL稀释后的样液进行试验㊂B.4.2.2脂肪含量不超过40%的食品称取10g样品绞碎,加入p H7.4的P B S液15m L进行均质㊂振摇15m i n㊂于15ħ,3500g离心10m i n㊂必要时,移去上面脂肪层㊂取上清液进行过滤除菌㊂取100μL的滤出液进行试验㊂B.4.2.3脂肪含量超过40%的食品称取10g样品绞碎,加入p H7.4的P B S液15m L进行均质㊂振摇15m i n㊂于15ħ,3500g离心10m i n㊂吸取5m L上层悬浮液,转移到另外一个离心管中,再加入5m L的庚烷,充分混匀5m i n㊂于15ħ,3500g离心5m i n㊂将上部有机相(庚烷层)全部弃去,注意该过程中不要残留庚烷㊂将下部水相层进行过滤除菌㊂取100μL的滤出液进行试验㊂B.4.2.4其他食品可酌情参考上述食品处理方法㊂B.4.3检测B.4.3.1所有操作均应在室温(20ħ~25ħ)下进行,A㊁B㊁C㊁D㊁E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E L I S A检测试剂盒中所有试剂的温度均应回升至室温方可使用㊂测定中吸取不同的试剂和样品溶液时应更换吸头,用过的吸头以及废液处理前要浸泡到10%次氯酸钠溶液中过夜㊂B.4.3.2将所需数量的微孔条插入框架中(一个样品需要一个微孔条)㊂将样品液加入微孔条的A~G 孔,每孔100μL㊂H孔加100μL的阳性对照,用手轻拍微孔板充分混匀,用黏胶纸封住微孔以防溶液挥发,置室温下孵育1h㊂B.4.3.3将孔中液体倾倒至含10%次氯酸钠溶液的容器中,并在吸水纸上拍打几次以确保孔内不残留液体㊂每孔用多通道加样器注入250μL的洗液,再倾倒掉并在吸水纸上拍干㊂重复以上洗板操作4次㊂本步骤也可由自动洗板机完成㊂B.4.3.4每孔加入100μL的酶标抗体,用手轻拍微孔板充分混匀,置室温下孵育1h㊂B.4.3.5重复B.4.3.3的洗板程序㊂B.4.3.6加50μL的TM B底物和50μL的发色剂至每个微孔中,轻拍混匀,室温黑暗避光处孵育30m i n㊂B.4.3.7加入100μL的2m o l/L硫酸终止液,轻拍混匀,30m i n内用酶标仪在450n m波长条件下测量每个微孔溶液的O D值㊂B.4.4结果的计算和表述B.4.4.1质量控制测试结果阳性质控的O D值要大于0.5,阴性质控的O D值要小于0.3,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上要求,测试的结果不被认可㊂对阳性结果要排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干扰㊂B.4.4.2临界值的计算每一个微孔条的F孔和G孔为阴性质控,两个阴性质控O D值的平均值加上0.15为临界值㊂示例:阴性质控1=0.08阴性质控2=0.10平均值=0.09临界值=0.09+0.15=0.24B.4.4.3结果表述O D值小于临界值的样品孔判为阴性,表述为样品中未检出某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O D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的样品孔判为阳性,表述为样品中检出某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㊂B.5生物安全因样品中不排除有其他潜在的传染性物质存在,所以要严格按照G 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处理㊂附录C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可能数(M P N)检索表每g(m L)检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可能数(M P N)的检索见表C.1㊂表C.1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可能数(M P N)检索表阳性管数0.100.010.001M P N 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000<3.0 9.5 0013.00.159.6 0103.00.1511 0116.11.218 0206.21.218 0309.43.638 1003.60.1718 1017.21.318 102113.638 1107.41.320 111113.638 120113.642 121154.542 130164.542 2009.21.438 201143.642 202204.542 210153.742 211204.542 212278.794阳性管数0.100.010.001M P N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220214.542 221288.794 222358.794 230298.794 231368.794 300234.694 301388.7110 3026417180 310439180 3117517200 31212037420 31316040420 3209318420 32115037420 32221040430 323290901000 330240421000 331460902000 33211001804100 333>1100420注1:本表采用3个稀释度[0.1g(m L)㊁0.01g(m L)和0.001g(m L)]㊁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㊂注2: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g(m L)㊁0.1g(m L)和0.01g(m 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倍;如改用0.01g (m L)㊁0.001g(m L)㊁0.0001g(m L)时,则表内数字应相应增高10倍,其余类推㊂。
标准菌株-GB 478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标准菌株清单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CICC21669
GB 4789.9-2014空肠弯曲菌检验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CICC22936
GB 4789.10-2016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ICC2490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CICC41290
纸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
CICC2488
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
CICC40269
GB/T 4789.27-2008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CICC10385
大肠埃希氏菌DH5αEscherichia coli
(含肉毒梭菌typeE基因)
CICC10780
大肠埃希氏菌DH5αEscherichia coli
(含肉毒梭菌typeA基因)
CICC10783
大肠埃希氏菌DH5αEscherichia coli
(含肉毒梭菌typeB基因)
CICC10784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
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Escherichia coliEHEC O157:H 7
CICC21530
GB 4789.38-2012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CICC10305
(=ATCC 25922)
(ATCC 25922)
浅析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解读技巧
浅析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解读技巧发布时间:2021-09-22T04:22:05.16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月下作者:吴九玲[导读] 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解读是从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岗位必备的专业能力。
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的学习重点及难点包括:检验意义、检验程序、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检验步骤解析、检验报告五个方面。
熟练解读致病菌标准可以使得致病菌检验工作事半功倍。
深圳技师学院吴九玲深圳 518026摘要: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解读是从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岗位必备的专业能力。
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的学习重点及难点包括:检验意义、检验程序、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检验步骤解析、检验报告五个方面。
熟练解读致病菌标准可以使得致病菌检验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GB 4789 致病菌标准解读食品种类繁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数量多,随着检验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标准更新的也比较快。
因课时及教学资源所限,职业院校有关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课程内容无法涵盖所有的食品微生物检验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
一般教学内容宜选取比较有代表性或常见的几个致病菌检验标准学习。
学生在食品微生物检验岗位实习或在真正的工作场景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教会学生学会独立解读标准非常重要。
学生具备解读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的学习能力,可以很快地适应食品微生物检验新岗位、新的工作要求,快速地提升职业技能。
因此学会快速地学习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对于今后需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的学习重点及难点包括:检验意义、检验程序、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检验步骤解析、检验报告五个方面。
对致病菌标准的五个方面解读到位是快速掌握GB 4789.系列致病菌标准的关键。
一、了解致病菌的相关食品中毒事件,明确致病菌的检验意义和致病性。
(自然科学)GB4789涉及的微生物常规检测技术
GB/T 4789.2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 检验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GB/T 4789.3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 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GB/T 4789.3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 检验 双歧杆菌检验
生理生化试验-沙门氏菌
尿素酶试验 • 原理:细菌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
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 酚红呈粉红色。其活性最适pH为7.2 • 结果:阴性-黄;阳性-红
生理生化试验-沙门氏菌
生理生化试验-沙门氏菌
氰化钾试验 • 原理:KCN可抑制某些细菌的呼吸酶系统。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 酶和过氧化物酶以铁卟啉作为辅基,KCN 能与铁卟啉结合使这些酶失去活性从而 抑制细菌的生长
GB/T 4789.35-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 检验 食品中乳酸菌检验
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 氏菌O157:H7/NM检验
GB/T 4789.3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 萄球菌计数
GB/T 4789.3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杆菌 计数
大肠菌群计数
• MPN法还可用于测定食品中其它细菌,如 沙门菌、粪链球菌、亚硫酸盐还原菌 等—须选用适合其生物特性的选择性培 养基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培养时间:3d开始,5d结束 培养温度:25℃~28℃ 计数方法:选择菌落数在10~150之间
的平皿计数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生长特征 • 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
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Gram所创立的。革兰染色法可将所有 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 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 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众多,其中有较为通用的也有与具体产品相
关联的。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
总的知识,欢迎阅读。
1GB 类
GB 478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
GB 4789.1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β 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GB 4789.1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
GB4789系列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总
GB/T 5750.12-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45
SN/T 4091-2015
食品微生物学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
46
SN/T 3266-201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
47
SN/T 3141-2012
出口食品包装物微生物检测指南
48
SN/T 2376-2009
番茄酱中主要腐败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28
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29
GB 4789.29-202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30
GB 4789.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31
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食菜、豆制品检验
24
GB/T 4789.2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糖果、糕点、蜜饯检验
25
GB/T 4789.2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酒类检验
26
GB 4789.2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
27
GB/T 4789.2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19
GB/T 4789.1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蛋与蛋制品检验
20
GB/T 4789.20-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水产食品检验
21
GB/T 4789.21-2003
GBT_4789[1].40-2010_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_阪崎肠杆菌检验标准培训资料
USFDA 方法 (一) (一)USFDA
30
• •
优点:所使用的各种培养基常见、价格便宜,更易普及。 缺点:选择性差
:竞争性抑制作用 1. EE broth broth:竞争性抑制作用 2. VRBGA :( 1)其它细菌也能生长,产生粉紫色菌落,胆 VRBGA:( :(1 2)ES 无特征性菌落,不易 汁酸沉淀形成紫色晕圈;( 汁酸沉淀形成紫色晕圈;(2 ES无特征性菌落,不易 ES 和其他微生物 区别 区别ES ES和其他微生物 3. TSA:多种产生黄色素沉着的肠杆菌科菌株均能生长,如: pantoea spp .,E. hermanii,E. vulneris。 spp.
13
五、增殖能力
℃,37 ℃分别是 13.7h ,1.7h ,19 -21min 。 • 6℃,21 21℃ 37℃ 分别是13.7h 13.7h, 1.7h, 19- 21min。 发现,与本底相比, 25 ℃放置 6h 该菌的相对危险 • MRA MRA发现,与本底相比, 发现,与本底相比,25 25℃ 放置6h 6h该菌的相对危险 30 倍; 25 ℃放置 10h 可增加 30 000 倍。 性可增加 性可增加30 30倍; 倍;25 25℃ 放置10h 10h可增加 可增加30 000倍。 年2月FAO/WHO 在日内瓦召开的婴儿配方粉中 ES • 2004 2004年 FAO/WHO在日内瓦召开的婴儿配方粉中 在日内瓦召开的婴儿配方粉中ES ES (< 3 专家研讨会上提出婴儿配方粉中微量的 专家研讨会上提出婴儿配方粉中微量的ES ES(< (<3 CFU/100g )污染也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CFU/100g)污染也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25
五五��世世界界范范围围内内 感感染染情情况况
食品微生物指标
9
致泻大肠埃希 氏菌检验
培养基产物 特性
2003食品微生物 学检验 致泻大
生化特性检验
培养基培养-生化实 验
肠埃希氏菌检验
10
副溶血性弧菌 检验
培养基产物 特性
GB 4789.7— 2008副溶血性弧
菌检验
生化特性检验
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 基培养-氧化酶试验/
嗜盐性试验
尿素酶试验和动力观
察-革兰氏染色镜检-
GB 4789.39— 2008 粪大肠菌 粪大肠菌计数
计数
MPN计数
21
大肠埃希氏菌 计数
计数
GB 4789.38— 2012大肠埃希氏 生化产物特性
菌计数
MPN计数
平板计数法
22
双歧杆菌的鉴 培养基产物
定
特性
GB 4789.34— 2012 双歧杆菌
的鉴定
生化产物特性
培养基培养
典型菌群落 计数
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 分析仪筛选法
形态与染色
形态特点观察
13
溶血性链球菌 检验
培养基产物 特性
GB 4789.11— 2003溶血性链球
菌检验
培养特性
生化特性
链激酶试验 杆菌肽药敏感试验
14
肉毒梭菌及肉 毒毒素的检验
培养基产物 特性
GB 4789.12— 2003肉毒梭菌及 肉毒毒素的检验
生化特性
培养基培养
11
小肠眼炎尔森 氏菌检验
培养基产物 特性
GB 4789.8— 2008小肠眼炎尔
森氏菌检验
生化特性检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化检定
改良克氏双糖试验-
生化检定
GB 4789 常见食品菌株分类表
菌种类型菌种标准菌株号G+球菌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ATCC 25923CMCC(B)26003表皮葡萄球菌ATCC 14990CMCC(B)26069 链球菌属溶血性链球菌CMCC(B)32210G-杆菌肠杆菌科沙门菌属伤寒沙门氏菌CMCC(B)50071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4028CMCC(B) 50115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MCC(B) 50093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MCC(B) 50094 志贺氏菌属志贺氏菌(痢疾)CMCC(B)51105CMCC(B)51252志贺氏菌(福氏)CMCC(B) 51572NICPBP 51252志贺氏菌(宋内氏)ATCC 25931CMCC(B) 51592 埃希氏菌属EHEC O157:H7 NCTC 12900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ATCC 35218ATCC 8739CMCC(B)44103CMCC(B)44102 耶尔森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TCC 9805肠杆菌属阪崎肠杆菌ATCC 29522ATCC 51329阴沟肠杆菌CMCC(B)45301产气肠杆菌ATCC 13048 变形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CMCC(B)49027奇异变形杆菌CMCC(B)49005ATCC9806弧菌科弧菌属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创伤弧菌ATCC 27562非发酵菌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ATCC 15442ATCC 9027CMCC 10104弯曲菌属弯曲菌属空肠弯曲菌ATCC 33291G+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李斯特菌属李斯特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ATCC 19115CMCC(B)54002NICPBP 54002 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G+厌氧杆菌有芽孢梭菌属产气荚膜梭菌ATCC 13124无芽孢乳酸杆菌属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CCTCC AB 98049两岐双歧杆菌CICC 6071菌种类型具体菌种标准用靶基因参考标准文献用靶基因该菌易污染食物来源G+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femA 1SN/T 2641-2010SEA\B\C\D\I\J、nuc、clfA、scpA、sspB奶、肉、蛋、鱼等多种食品及其制品溶血性链球菌rpoB、Cfb 2SN/T 2563-2010、同1奶、肉、蛋及其制品猪源性链球菌未提供GB/T 19915.6-2010 猪肉G-杆菌肠杆菌科沙门氏菌invA 同1、2、5InvA\B\C\D\E、hilA、fimA、rfb、agfA、viaB肉、禽、奶、蛋类等多种食品,水源志贺氏菌ipaH3SN/T 2565-2010 ial、virA 、ipaH 、蔬菜、瓜果、腌菜等志贺氏菌(福氏)prpB志贺氏菌(鲍氏)wzzB志贺氏菌(痢疾)SHTEHEC O157:H7 rfbE 同1、4、5 hly、slt、eae牛肉、鸡肉、牛奶、奶制品、蔬菜、水果,水源ETEA eltA、lt 4SN/T 2797-2011、同1EIEC invX、ial 同1、4EPEC bfpA 同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6SrRNA 同1、2、5 猪牡蛎及水源阪崎肠杆菌16S-23S rRNA 同1 rpsU-dnaG婴幼儿乳、乳制品、乳粉肺炎克雷伯氏菌phoE 同1弧菌科副溶血弧菌tlh 同1、5 toxR、TDH、TRH鱼、虾、蟹、贝类、墨鱼、海鱼、海虾、海蟹等海产品,及含盐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创伤弧菌vvhA/vvHB、V2hA同1、5 vvhA溶藻弧菌collagenase同1hsp60拟态弧菌vmhA河流弧菌toxR梅氏弧菌Inf C霍乱弧菌通用型ompW 同1、5 hlyA泥鳅、鳝鱼、水源霍乱弧菌O1菌群TCPASNT 2562-2010rfbM霍乱弧菌O139菌群CTXA wbfR霍乱弧菌非O1/0139群LPSgt/胶原酶嗜水气单胞菌16SrRNA 同1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ETA 同1少见G-小杆菌弯曲菌属空肠弯曲菌hyp、CdtA、VS1 同1、2、5SN/T 1869-2007 ORF-C 猪、牛、鸡等畜禽类肉制品嗜热空肠弯曲菌16SrRNA 同1布鲁菌属布鲁氏杆菌TetB 同1猪肉、羊肉、牛肉G+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李斯特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rfA 同1、同2、同5iap、ssrA、hlyA、inlA\B、prfA、plcA\B、Mpl腐败蔬菜、水产品、奶及奶制品、肉制品芽孢杆菌属蜡样芽孢杆菌hemolysin 同1HblA\C\D、entFM、bceT、PlcR米饭或淀粉类制品G+厌氧杆菌有芽孢肉毒梭菌E bont、ABEF四型同1、SNT 2525-2010土壤、海洋或动物粪便污染食物无芽孢乳酸杆菌属16S-23S rRNA 同1 益生菌真菌产黄曲霉真菌真菌毒素aflR、omt-1、ver-1、ITSSN/T 2582-2010发霉的谷物、豆类及坚果类菌种标准菌株号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ATCC 25923CMCC(B)26003 表皮葡萄球菌ATCC 14990CMCC(B)26069 溶血性链球菌CMCC(B)32210伤寒沙门氏菌CMCC(B)50071 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4028CMCC(B) 50115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MCC(B) 50093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MCC(B) 50094 志贺氏菌(痢疾)CMCC(B)51105CMCC(B)51252 志贺氏菌(福氏)CMCC(B) 51572NICPBP 51252 志贺氏菌(宋内氏)ATCC 25931CMCC(B) 51592 EHEC O157:H7 NCTC 12900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ATCC 35218ATCC 8739CMCC(B)44103CMCC(B)4410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TCC 9805阪崎肠杆菌ATCC 29522ATCC 51329阴沟肠杆菌CMCC(B)45301 产气肠杆菌ATCC 13048普通变形杆菌CMCC(B)49027 奇异变形杆菌CMCC(B)49005ATCC9806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创伤弧菌ATCC 2756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ATCC 15442ATCC 9027CMCC 10104空肠弯曲菌ATCC 3329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ATCC 19115菌CMCC(B)54002NICPBP 54002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 产气荚膜梭菌ATCC 13124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CCTCC AB 98049婴儿双歧杆菌CICC 6069菌种标准菌株号菌种标准菌株号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ATCC 9805ATCC 25923 阪崎肠杆菌ATCC 29522表皮葡萄球菌 CMCC(B)26003ATCC 51329ATCC 14990阴沟肠杆菌 CMCC(B)45301 CMCC(B)26069产气肠杆菌 ATCC 13048 溶血性链球菌 CMCC(B)32210 普通变形杆菌 CMCC(B)49027伤寒沙门氏菌 CMCC(B)50071奇异变形杆菌CMCC(B)49005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4028ATCC9806CMCC(B) 50115副溶血弧菌 ATCC 17802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CMCC(B) 50093 创伤弧菌 ATCC 27562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CMCC(B) 50094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志贺氏菌(痢疾)CMCC(B)51105ATCC 15442CMCC(B)51252 ATCC 9027 志贺氏菌(福氏)CMCC(B) 51572CMCC 10104NICPBP 51252 空肠弯曲菌 ATCC 33291志贺氏菌(宋内氏)ATCC 2593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ATCC 19115CMCC(B) 51592CMCC(B)54002EHEC O157:H7 NCTC 12900NICPBP 54002大肠埃希氏菌 ATCC 25922 蜡样芽孢杆菌 CMCC(B)63303 ATCC 35218产气荚膜梭菌 ATCC 13124 ATCC 8739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 CCTCC AB 98049 CMCC(B)44103 两岐双歧杆菌 CICC 6071 CMCC(B)44102 婴儿双歧杆菌 CICC 6069菌种类型菌种标准菌株号G+球菌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ATCC 25923CMCC(B)26003表皮葡萄球菌ATCC 14990CMCC(B)26069 链球菌属溶血性链球菌CMCC(B)32210G-杆菌肠杆菌科沙门菌属伤寒沙门氏菌CMCC(B)50071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4028CMCC(B) 50115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MCC(B) 50093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MCC(B) 50094 志贺氏菌属志贺氏菌(痢疾)CMCC(B)51105CMCC(B)51252志贺氏菌(福氏)CMCC(B) 51572NICPBP 51252志贺氏菌(宋内氏)ATCC 25931CMCC(B) 51592 埃希氏菌属EHEC O157:H7 NCTC 12900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ATCC 35218ATCC 8739CMCC(B)44103CMCC(B)44102 耶尔森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TCC 9805肠杆菌属阪崎肠杆菌ATCC 29522ATCC 51329阴沟肠杆菌CMCC(B)45301产气肠杆菌ATCC 13048 变形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CMCC(B)49027奇异变形杆菌CMCC(B)49005ATCC9806弧菌科弧菌属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创伤弧菌ATCC 27562非发酵菌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ATCC 15442ATCC 9027CMCC 10104弯曲菌属弯曲菌属空肠弯曲菌ATCC 33291G+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李斯特菌属李斯特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ATCC 19115CMCC(B)54002NICPBP 54002 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G+厌氧杆菌有芽孢梭菌属产气荚膜梭菌ATCC 13124无芽孢乳酸杆菌属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CCTCC AB 98049双歧杆菌属两岐双歧杆菌CICC 6071婴儿双歧杆菌CICC 6069。
微生物检验总则GB-4789
随机性
代表性 无菌性
3.2采样方案 (1) 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 度等确定采样方案。 (2)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 m 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 和 M 值。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 m 值的样品 数; 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限量值(三级采样方案)或最高安全限 量值(二级采样方案); 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2.3.3干热灭菌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 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 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 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 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用此方法灭 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2.3.4过滤除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1-2016
目录
一、范围 二、实验室基本要求 三、样品的采集 四、检验 五、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 六、记录与报告 七、检验后样品的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 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2/实验室基本要求
2.1检验人员 (1) 应具有相应的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具备相应的资质,能 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2)应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 (3) 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污染样品。 (4) 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的规定,确保自身安全。 (5)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
2.2微生物基本操作
30%
梯度稀释
平板倾注
45%
35%
平板划线
GB4789. 35乳酸菌检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食品中乳酸菌检验
GB 4789.35-2010
定义
GB/T 4789.35-2007: 检验方法有三部分: 第1部分:分离与计数方法; 第2部分:PetrifilmTM测试片法; 第3部分:乳杆菌的PCR法
SN标准
GB/T 4789.35-2008 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修订
本标准与GB/T 4789.35-2003相比主要修 改如下: ——将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由改良TJA 培养基 (改良番茄汁琼脂培养基)改为MRS培养基; ——增加API 50CH 诊断试剂条; ——乳酸菌计数由倾注法改为涂布法。
乳酸菌计数
乳杆菌计数 乳酸菌总数结果减去 双歧杆菌与 嗜热链球 菌计数结果之和即得乳杆菌计数。
报告(GB/T4789.35-2008)
根据菌落计数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最终确定 的乳酸菌菌落在30~300之间的平板计数, 再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修约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之后的数字,采用10的指数表示。参 照GB/T 4789.2规定。每克(或毫升)食品 中所含有的乳酸菌数以CFU/g(mL)表示。
结果的表述
7.4.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 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 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 每g(mL)中菌落总数结果。 7.4.2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 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1)计算:
7.4.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30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 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 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7.4.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 倍数计算。 7.4.5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 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 乘以最低稀释倍 数计算。 7.4.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 CFU~300 CFU 之间,其中一部分小于30 CFU 或大于300CFU 时,则以最接近30 CFU 或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1 1 1 1 1
2 2 1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ctobacillus reuteri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Penicillium islandicum Penicillium patulum Penicillium viridicatum Penicillium rugulosum Fusarium moniliforme Fusarium oxysporum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isteria ivanovii Listeria innocua Staphylococcus aureus Rhodococcus equi Escherichia coli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ifidobacterium breve 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casei
53、 54、 55、 56、 57、
GB/T 4789.36-2008 GB/T 4789.37-2008 GB/T 4789.38-2008 GB/T 4789.39-2008 GB 4789.40-2010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NM 检验
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Escherichia coli EHEC O157:H 7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Escherichia coli Enterobacter sakazakii
CICC 21530 CICC 21600 CICC 10389 CICC 10389 CICC 21560
2 2 1 1 1
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 大肠杆菌计数 粪大肠菌群计数 阪崎肠杆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阪崎肠杆菌
注:(1) 肉毒梭菌及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不包括在此列表内。 (2) 红色字体为菌落计数所用培养基质控菌株。 (3) 蓝色字体为标准阴性对照菌株。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GB 4789 标准菌株汇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GB/T 4789.16-2003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GB 4789.3-2010 GB 4789.4-2010 GB/T 4789.5-2003 GB/T 4789.6-2003 GB/T 4789.7-2008 GB/T 4789.8-2008 GB/T 4789.9-2008 GB 4789.10-2010 GB/T 4789.11-2003 GB/T 4789.13-2003 GB/T 4789.14-2003 GB 4789.15-2010 大肠菌群计数 沙门氏菌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空肠弯曲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789.2-2010 菌落总数测定
岛青霉 展开青霉 纯绿青霉 皱褶青霉 串珠镰刀菌 尖孢镰刀菌 嗜热链球菌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曾用名: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卡利德变种) 单增李斯特氏菌 伊氏李斯特氏菌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阴性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 马红球菌(阴性对照) 大肠埃希氏菌 两歧双歧杆菌 婴儿双歧杆菌 长双歧杆菌 青春双歧杆菌 动物双歧杆菌 短双歧杆菌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嗜酸乳杆菌 罗伊氏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生物安全 级别(BSL)
1 1 1 1 2 2 2 2 2 2 2 1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GB/T 4789.35-2008 食品中乳酸菌检验 GBT 4789.34-2008 双歧杆菌检验 GB 4789.32-2010 大肠菌群快速检验 GB 4789.30-201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 验 GB/T 4789.27-2008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菌种名称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福氏志贺氏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空肠弯曲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阴性对照)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产气荚膜梭菌 蜡样芽孢杆菌 白假丝酵母 黑曲霉 黄曲霉 寄生曲霉 杂色曲霉 构巢曲霉 赭曲霉 黄绿青霉 橘青霉 圆弧青霉
CICC 编号
CICC 10389 CICC 10384 CICC 10275 CICC 10389 CICC 21482 CICC 21534 CICC 10372 CICC 21617 CICC 21669 CICC 22936 CICC 21600 CICC 10294 CICC 10373 CICC 22949 CICC 10041 CICC 1965 CICC 40372 CICC 2219 CICC 2175 CICC 40376 CICC 2438 CICC 2050 CICC 40298 CICC 40673 CICC 41049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CICC 40637 CICC 40931 CICC 40665 CICC 40640 CICC 40363 CICC 41029 CICC 6223 CICC 10392 CICC 21633 CICC 10416 CICC 10417 CICC 23656 CICC 22955 CICC 10389 CICC 6071 CICC 6069 CICC 6068 CICC 6070 CICC 6165 CICC 6079 CICC 20296 CICC 6047 CICC 6005 CICC 6226 CICC 6001 CICC 6009 CICC 6063
菌种拉丁名称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Salmonella enteritidis Shigella flexneri Escherichia coli EPEC O78:K80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Campylobacter jejuni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reptococcus hemolytic-β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Bacillus cereus Candida albicans Aspergillus niger Aspergillus flavus Aspergillus parasiticus Aspergillus versicolor Aspergillus nidulans Aspergillus ochraceus Penicillium citreo-viride Penicillium citrinum Penicillium cyclop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