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考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含答案)1(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Inm到l00nm之间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做这样的选择题才能做好。
【详解】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
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
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
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S SO3H2SO4B.SiO2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FeCl2(aq) D.Al2O3NaAlO2(aq) AlCl3(aq)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
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
故选A。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µm的颗粒物,该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
C.静电除尘治理悬浮颗粒污染,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
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KI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化物有关,故A正确;
B.PM2.5作为空气质量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故B正确;
C.静电除尘就是运用悬浮颗粒的胶粒带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从而达除尘的效果,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故C正确;
D.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碘酸钾(KI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下列对胶体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胶体对离子有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胶体微粒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在不停地运动着
D.Fe(OH)3胶体微粒能既能透过半透膜,也能透过滤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荷,能吸附阳离子NH4+,所以有保肥作用,故A正确;
B. 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故B正确;
C. 胶体微粒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在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故C正确;
D.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Fe(OH)3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故选D。
5.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详解】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再滴入少量新制Cu (OH)2悬浊液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可以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否则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影响了实验结果,故A错误;
B.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是强酸制取弱酸,不是双水解原理,故B错误;
C.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加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则2NO2⇌N2O4的△H<0,故C正确;
D.FeCl3饱和溶液中逐滴滴入足量浓氨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得到胶体,应将FeCl3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发生水解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碳酸氢根的电离常数比偏铝酸大,碳酸氢根与氢离子的结合能力弱,可以认为是偏铝酸跟夺走了碳酸氢根中的氢离子,偏铝酸跟所需的氢离子是碳酸氢根电离出来的,不是水,所以不是水解,从生成物的角度看,若是水解反应,则碳酸氢根应变成碳酸,再变成二氧化碳,可事实上不是,最终产物是碳酸根,所以从这两方面看该反应都不是水解反应。
7.预防和灭杀新型冠状病毒是有效控制肺炎传播的重要手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B.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
C.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其消毒效果越好
D.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相较于普通口罩的优势在于能够阻挡气溶胶,而在飞沫传播中病毒颗粒一般存在于气溶胶中,所以N95对于某些传播途径有比较好的阻断效果,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故A正确;
B.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则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故B 正确;
C.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其消毒效果越好,但医用酒精浓度过高,如95%酒精会使细菌细胞外面形成保护层,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目的,75%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所以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C错误;
D.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叫做气溶胶,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