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全息照相
全息摄影实验实验报告

全息摄影实验实验报告全息摄影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全息摄影技术,将三维物体的信息以全息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光的衍射原理进行重建。
实验结果表明,全息摄影技术具有较高的重建准确性和图像质量。
引言:全息摄影是一种记录并再现物体三维信息的技术。
与传统摄影不同,全息摄影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下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全息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将通过搭建全息摄影实验装置,探究全息摄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激光器、全息板、物体样品、光源、照相机等。
方法:1. 搭建实验装置:将激光器、全息板、物体样品、光源和照相机依次放置在光学台上。
2. 调整光路:通过调整激光器的位置和方向,使激光光束垂直射向全息板。
3. 拍摄全息图:将物体样品放置在激光器和全息板之间,保证物体样品与全息板之间的距离适当。
4. 开启光源:将光源打开,照亮物体样品,使激光光束照射到物体上。
5. 拍摄全息图:通过照相机拍摄全息图,并保证照相机的位置稳定。
6. 显示全息图:将全息板放置在光源下,使光线通过全息板,观察全息图的重建效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拍摄到了全息图,并进行了重建。
在重建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全息图的特点和效果。
全息图具有真实的三维效果,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细节。
与传统的二维图像相比,全息图更加真实、立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全息摄影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当激光光束照射到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反射、散射和折射。
其中一部分光线经过全息板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形成干涉条纹。
全息板将这些干涉条纹记录下来,形成全息图。
当光线再次通过全息板时,根据光的衍射原理,干涉条纹会重新产生,从而实现全息图的重建。
全息摄影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科学研究领域,全息摄影可以用于记录和分析微小的物体结构,如细胞、分子等。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这是一个关于全息照相实验的报告。
全息照相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照相技术,它可以记录物体表面的光波干涉图像。
与传统的照像技术不同,全息照相不仅可以记录物体的形态、颜色和亮度等信息,还可以记录物体的立体信息。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技术,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
这次实验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物体:一个三角锥。
我们用激光器照射三角锥,然后通过一系列光学元件,使得反射光波穿过一个干涉仪,形成一个干涉图像。
然后我们将照相底片放入干涉图像中,让它记录下干涉图像的信息。
经过大约5分钟的曝光,我们取出照相底片,将它进行显影和定影的处理,最终得到了一张全息照相的照片。
这张照片上不仅记录了三角锥的形态、颜色和亮度信息,还记录了它的立体信息。
如果我们将这张照片放入一个专门的全息观察器中观察,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逼真的三维图像。
这是因为当我们观察照片时,光波穿过了照相底片,并在重建过程中再次干涉,使得我们看到了一个虚拟的三维图像。
这种全息照相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制造透镜、探测微小变化、重建生物分子和细胞的三维图像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制造全息贺卡、全息商标等实用产品。
然而,全息照相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需要使用激光器等非常昂贵的器材,并需要非常精确的光学调节。
其次,它需要长时间曝光,并且对环境中的震动、光强等干扰很敏感。
最后,全息照相的照片只能使用同样的光源观察,否则会失去记录的信息。
总的来说,全息照相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实用的技术。
虽然它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它一定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第1篇示例: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和重现三维物体形态的技术。
在物理实验中,全息照相常常被用来展示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以及光的衍射特性。
通过对全息照相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物理规律。
在进行全息照相实验时,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块全息记录板和一个激光光源。
将三维物体放置在激光的光路上,并将全息记录板放置在物体后方适当的位置上。
然后打开激光光源,让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经过反射或透射后,光线通过全息记录板并记录下物体的三维信息。
实验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照相过程,通过调整全息记录板和光源的位置,确保光线正确定位并记录下物体的干涉模式。
照相完成后,我们可以用激光光源再次照射全息记录板,这时会出现全息照相的重现效果,即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三维形态在全息图上精确还原。
通过全息照相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波动性质。
根据干涉原理,当激光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光线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记录下了物体的表面形态信息,进而被全息记录板保存下来。
在重现过程中,光线再次照射到全息记录板上,干涉条纹会产生叠加效应,使得物体的立体形态得以重现。
全息照相还可以展示光的衍射特性。
当光线通过物体的边缘或孔隙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产生波纹状的光斑。
这些衍射图样也会被全息记录板记录下来,使得在全息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微结构和表面特征。
全息照相是一种非常精密和高级的光学技术,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和衍射特性。
通过对全息照相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行为规律,为日后的光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2篇示例: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体三维形状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成像、艺术创作等领域。
在物理学实验中,全息照相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通过全息照相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原理,提高学生对光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名称:全息照相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掌握全息照相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实验仪器和材料:全息照相装置、激光器、照相底片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2. 在实验室中搭建全息照相装置;3. 调整激光器,使其产生平行光束;4. 将被摄物体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安装照相底片;5. 打开激光器,照射被摄物体,使其反射的平行光束照射到照相底片上;6. 关闭激光器,取下照相底片;7. 进行冲洗、显影和定影等处理;8. 查看全息照片,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得到了全息照片,并观察到全息照片上的物体具有立体效果和拓扑衍射现象。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2. 全息照相具有三维立体感,可以更真实地还原物体的形状和外貌;3. 全息照相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全息显微术、全息存储等。
实验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光源和照相底片,探索全息照相实验的更多可能性。
可以深入了解全息照相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全息照相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一、备课工作:在备课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多媒体等,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趣味性。
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充分利用实践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三、作业批改:我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注重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
我也积极借鉴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全息照相_大学物理实验全息照相

【实验目的】
n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特点 n 2、学习全息照相的n 全息照相原理是1948年Dennis Gabor 为了提高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而提出的。“全息”是 指物体发出的光波的全部信息:既包括振幅或 强度,也包括相位。
n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以干涉条纹的 形式将被摄物表面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记录 下来,并再现出来。
7.观察全息照相的再现像,将全息片按拍摄时安 置情况放回支架,用参考光照亮,即可见到衍 射的三维虚像。
8.观察全息照相的实像,观察虚像后,将全息片 绕铅直轴转180度,这是参考光束从全息片的 背面照射,在全息片的前方用一白纸或毛玻璃 屏可观察到再现实像。
注意事项
n 1.绝对不能用眼睛直视未扩束的激光束,以免 造成视网膜永久损失。
3.一张感光片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曝光,可以使多个物 体的全息图记录在同一张全息照片上,再现时, 可以分别再现:只要拍摄时改变参考光的入射角 度就可以了。
4.全息照片中被摄物的亮度可以由再现光的强弱来调 节。
5.全息片没有正片和负片之分,复制非常容易,只要 将全息片与未感光的感光版相对压紧晒印曝光、 冲洗后得到的照片,再现出来的像仍和原来照片 像完全一样。
n 全息照相技术在摄影艺术、精密计量、无损检 测、信息处理、遥感图像分析和生物医学等领 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全息照片的拍摄—光的干涉
全息照相的再现---光的衍射
全息照相的特点
1.全息照片再现出来的被摄物形象完全逼真,其质 感、层次、反差与原物一致并且是三维立体像。
2.全息照片上任一小部分的干涉条纹是由物体上所有 物点漫射来的光与参考光相干涉而成的,所以, 全息照片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被摄物的整体图像。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的方法和冲洗底片的方法3.观察物像再现实验仪器:1.氦氖激光灯,成套全息照相工具元件及防振装置2.曝光定时器,光点检流计,硅光电池,全息底片3.被照物体,显影液,定影液等二、实验原理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
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
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
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
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相关原理图:(1)实验光路图物象再现原理干涉方法制作光栅方法:三、实验步骤1.预热激光源,调整光源各元件大致摆放到各自的相应位臵上, 调整各元件, 使各光束都与台面平行且与各元件中心重合, 开始时不要加扩束镜,测量物光与参考光的光程, 从分束镜开始, 沿着光束的前进方向量至全息干板为止, 按等光程按排光路为好, 光程差不得大于1 cm。
2.检验光照强度,确定曝光时间3.感光片曝光将激光器出射的激光遮挡住,装夹好全息干板,使乳胶面向着被拍摄的物体,静置几分钟使防震台不震动后取消遮挡,激光曝光10-20s。
特别要注意再曝光过程中绝对不要触及防震台并保持室内安静。
4.显影和定影按显影-水洗-定影-水洗-晾干的程序处理。
显影时间约为2min。
从显影液中取出感光板后用水冲洗,放定影液中定影2-4min,最后在水洗2-3min5.物象再现将晾干的全息图片放回原来的位置,感光乳胶面仍向着物体,用原参考光照射,去掉物,在全息图的后方观察,即可看到位置、大小与原物体一样的三维立体像。
物理实验-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班级__信工C班___ 组别______D______姓名____李铃______ 学号_1111000048_日期___2013.3.6___ 指导教师___张波____【实验题目】_________全息照相【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摄影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方法;2.掌握激光全息摄影和激光再现的实验技术;3.通过观察全息图像的再现,弄清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的本质区别【实验仪器】防震全息台,氦—氖激光器,扩束透镜,分束棱镜(或分束板),反射镜,毛玻璃屏,调节支架,米尺,计时器,照相冲洗设备等。
【实验原理】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
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底片上各点的感光程度不仅随强度也随两束光的位相关系而不同。
所以全息摄影不仅记录了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记录了位相信息。
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
全息图种类很多,有菲涅耳图、夫琅和费图、傅立叶变换全息图、彩虹全息图、像全息图、体积全息图等。
不管哪种全息图都要分成两步来完成,即用干涉法记录光波全息图,称波前记录;用衍射原理使原光波波前再现,称波前再现。
1.全息照相的过程物体发出的包含振幅和位相信息的光可以用下式表示:其中:为振幅,为位相。
普通摄影只能记录物体光波的振幅信息,而位相信息全部丢失,因此照片没有立体感。
数学表达式为: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感光材料可以直接记录光波的位相,在全息摄影中我们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
如右图所示,激光器L发出的激光由分束镜BS将光线一分为二,透射光线经反射镜M2反射再经过扩束后照射在被摄物体上,这束光线称为物光(O光);反射光线经反射镜M1反射再经过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材料上,因而称为参考光(R光);两束光线在P处相干并形成干涉条纹,这些条纹记录了物光的所有振幅和位相信息。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全息照相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2.掌握漫反射全息照片的摄制方法及加深对全息照片特点的理解。
【仪器用具】JQX-1型激光全息实验台,He-Ne激光器,分束镜(50%)一个,扩束镜(40倍)两个,全反射镜两个,被摄物体(如:小瓷猪,小瓷马等)及放置物体的底座,全息干版及底架,暗室技术使用的设备。
【原理】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象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也就是只记录了物光的振幅信息,于是,在照相纸上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
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
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全息照相与全息照相术在介绍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之前,首先看一下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有什么区别。
总的来说,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的原理完全不同。
普通照相通常是通过照相机物镜成像,在感光底片平面上将物体发出的或它散射的光波(通常称为物光)的强度分布(即振幅分布)记录下来,由于底片上的感光物质只对光的强度有响应,对相位分布不起作用,所以在照相过程中把光波的位相分布这个重要的信息丢失了。
因而,在所得到的照片中,物体的三维特征消失,不再存在视差,改变观察角度时,并不能看到像的不同侧面。
图1 波前干涉实物光路图全息技术则完全不同,由全息术所产生的像是完全逼真的立体像(因为同时记录下了物光的强度分布和位相分布,即全部信息),当以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就象观察一个真实的物体一样,能够看到像的不同侧面,也能在不同的距离聚焦。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8篇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8篇篇1引言全息照相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和再现物体三维图像的技术。
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对全息照相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全息照相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并分析实验结果及结论。
一、实验原理全息照相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通过记录物体发出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还原出物体的三维图像。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激光器发出激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的光波会携带物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这些信息会被记录在全息胶片上,形成全息图。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激光器、全息胶片、支架、物体(如字母表、小物件等)。
2. 安装激光器:将激光器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激光器的角度和位置,使其发出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物体上。
3. 放置全息胶片:将全息胶片放置在激光器和物体之间,调整全息胶片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记录物体发出的光波信息。
4. 照射物体:打开激光器,照射物体,使物体反射的光波照射到全息胶片上。
5. 记录全息图:当全息胶片记录足够的光波信息后,关闭激光器,并将全息胶片取出保存。
6. 再现图像:将全息胶片放置在再现台上,利用激光器发出的再现光照射全息胶片,即可观察到物体的三维图像。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 全息图记录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记录了物体的光波信息,形成了全息图。
全息图上的条纹清晰可见,分布均匀。
2. 再现图像结果:当我们使用再现光照射全息胶片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物体的三维图像。
图像的立体感强,细节清晰可见。
3.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例如,激光器的角度和位置调整不准确可能导致光波信息记录不完整;全息胶片的位置和角度调整不准确可能导致图像变形或模糊等。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调整实验器材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全息照相技术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实验室名称:全息照相实验室⼆、实验项⽬名称:全息照相实验三、实验学时:四、实验原理:普通照相是把物体通过照相物镜成像于照相底⽚上,每个物点转换成⼀个对应的像点。
并将被摄物体在某个瞬时漫射的光波(物光波)所反映的物体的亮度分布成像于底⽚上,底⽚记录的是与物光波振幅的平⽅成⽐例的强度分布,它丢失了物光波的相位信息,所以普通照⽚上的物像没有⽴体感。
全息照相虽然也是⼀种照相过程,但在概念上同普通照相根本不同。
全息照相记录的不是物光的强度分布,⽽是⼲涉条纹。
⼲涉条纹的可见度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涉条纹的疏密和取向则由物光波的相位决定。
物体上每个点发出的光波记录在整个底⽚上,换⾔之,底⽚上的每个点都记录了所有物点发出的光波。
这样⽤⼲涉法把物光波场的“全部信息”都记录下来所获得的照⽚,称为全息照⽚或全息图。
由全息图可以再现物光波,从⽽形成与原物体逼真的三维像。
这个物光波的完整记录与再现的过程,便称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
(⼀)透射式全息照相1. 物光波波前的记录物光波波前信息包括它的振幅和相位,⽽现有的记录介质只对光的强度即振幅的平⽅产⽣响应。
因此,在波前记录时必须把相位信息转换为强度信息。
为此,⼈们借助于参考光与物光的⼲涉来实现上述转换。
显然,参考光和物光应具有很好的相⼲性,⽽且记录物光波波前的光路需按⼀定的规则布置,以保证获得更佳的⼲涉效果。
⼀种常⽤的静物全息记录光路如图所⽰。
激光束经分束镜分为两束光,⼀束经全反射镜反射并扩束后,均匀照明被摄物,再经被摄物漫反射,带有了被摄物的信息,照射在记录介质——⼲板上,这束光称为物光;另⼀光束经全反射镜反射与扩束镜扩束后,直接均匀地照明⼲板,这束光不带物的信息,称为参考光。
两光波在⼲板上相遇产⽣相⼲叠加形成⼲涉图样,使感光物质感光记录在⼲板上。
经暗房操作处理后,成为可永久保存并随时重现光波波前的全息照⽚。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学院土环学院班级采矿1502 学号41501556 姓名殷苑文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2.掌握全息照相方法及底片冲洗方法;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激光器,成套全息照相光具原件及隔振光学平台,白屏,硅光电池及电压表,全息干板,被照物体,显影液和定影液等。
二、实验原理(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全息记录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
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和位相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
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上,这部分光叫物光。
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
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
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
因此,被摄物体反射光中的全部信息都以不同明暗程度和不同疏密分布的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这种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一般在全息照片上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明暗程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的干涉条纹。
由于干涉条纹密度很高,所以要求记录介质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达1000 条线/毫米以上,故不能用普通照相底片拍摄全息图。
物象再现由于全息照相在感光板上纪录的不是被摄物的直接形象,而是复杂的干涉条纹,因此全息照片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衍射光栅,物象再现的过程实际是光的衍射现象。
要看到被摄物体的像,必须用一束同参考光的波长和传播方向完全相同的光束照射全息照片,这束光叫再现光。
工作报告之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哈工大近代光学实验报告】《近代光学创新实验》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介绍院(系)专业光学工程学生许祯瑜学号班号2013年6月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介绍摘要: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是指在拍摄静态全息图曝光过程中,如果拍摄物产生了微小位移(或微小形变),则这张全息图再现时在像的表面上就会产生若干条黑条纹,从而可以根据全息图片再现的物象条纹完成对拍摄物体表面,诸如形变、位移、振动等多种物理量的研究和测量工作。
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全息干涉测量法已经在无损检测、微小位移或振动的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全息照相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键词:激光全息干涉技术;双爆光;测量0 引言双曝光法即在全息光路布局中,用一张全息底片分别对变形前后的物体进行两次全息照相。
这时,物体在变形前后的两个光波波阵面相互重叠,固定在一张全息图中。
如全息图用拍摄时的参考光照明,再现的干涉条纹图即表征物体在两次曝光之间的变形或位移。
双曝光全息干涉法是简单易行的常用方法,可获得高反差的干涉条纹图。
自激光全息术发明以来,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对相关技术和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激光全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激光全息技术更展现了它的巨大应用前景。
全息干涉测量技术是全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它把普通的干涉测量同全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如下特点:(1) 一般干涉测量只可用来测量形状比较简单的高度抛光表面的工件,而全息干涉测量能够对具有任意形状和粗糙表面的三维表面进行测量,精度可达光波波长数量级。
(2) 由于全息图再现的像具有三维性质,故用全息技术就可以通过干涉测量方法从许多不同视角去观察一个形状复杂的物体,一个干涉测量全息图就相当于用一般干涉测量进行的多次观察。
(3) 全息干涉测量可以对一个物体在两个不同时刻的状态进行对比,因而可以探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任何改变。
这样,将此一时刻物体与较早时刻的物体本身加以比较,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将有很大优点,特别是适用于任意形状和粗糙表面的测量。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_实验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一、实验目的:通过全息照相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并再现物体全部信息的方法。
通过干涉的原理,将物体的光波场记录在一块介质中,使得在再现时,不仅能还原物体的形状,还可以还原原物体的相位信息。
全息照相实验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准备工作:调整激光光源、准直器和样品台的位置,使得激光照射到样品上并通过准直器成为平行光。
2. 全息照相记录:将光波场记录在介质上,使得记录介质上的折射率发生变化。
3. 振镜再现:使用振镜扫描的方法再现全息图像,将光波场重新还原成物体的形状和相位信息。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激光光源:用于提供高亮度、单色性好的光源。
2. 准直器:用于调整激光的方向和尺寸。
3. 样品台:放置样品并调整样品位置。
4. 全息记录介质:用于记录光波场的介质。
5. 振镜再现装置:用于再现全息图像。
四、实验步骤:2. 调整样品位置,使得样品平行于光的传播方向。
3. 使用全息记录介质记录光波场,记录介质放置于样品后方适当位置。
4. 使用振镜再现装置再现全息图像,观察再现效果,并调节振镜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再现图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记录并再现了样品的全息图像。
在再现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全息图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相位信息的还原。
这表明全息照相可以记录并再现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形状和相位信息。
我们还观察到了全息图像的双光束干涉效应,这也验证了全息照相的原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全息照相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我们也意识到全息照相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记录并再现物体的全部信息,应用前景广阔。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的积累,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一全息照相

实验一 全息照相[实验目的]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学习拍摄全息图与再现立体图像的方法。
[实验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新型的照相技术。
早在1948 年伽柏(D . Gabor )就提出了全息原理。
60 年代初激光的发明使全息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从基木原理上,还是从拍摄和观察方法上,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都有本质的区别。
普通照相基于几何光学的透镜成像原理,它所记录的是物通过透镜成像后,像平面上的光强分布,而失掉了光波的另一个信息——位相,因而只能呈现一个平面图像,而失去了立体感。
全息照相是基于干涉、衍射的原理。
它的关键是引入一束相干的参考光波,使其和来自物体的物光波在个全息干板处相干涉,底片上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物光波的全部信息—— 强度和位相,这就是全息照相名称的由来。
经过显影定影等暗室处理后,底片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复杂的干涉条纹,这就是全息图。
若用与参考光相同的光束以同样的角度照射全息图,全息、图上密密的干涉条纹相当于一块复杂的光栅,在光栅的衍射光中,会出现原来的物光波,能形成原物体的立体像。
因此,全息照像可分为全息记录和波前重现两个基本过程,它们的本质就是干涉和衍射。
(一).投射式全息照相透射式全息照相是指重现时所观察的是全息图透射光的成像。
下面对平面全息图的情况做具体的数学描述。
1.全息记录 设来自物体的单色光波在全息干板平面(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为:称为物光波。
同一波长的参考光波在于平板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为:称为参考光波。
平板上总的复振幅分布为:干板上的光强分布为:适当控制曝光量和冲洗条件,可以使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t ( x , y )与曝光量E (与光强I 成正比)成线性关系,α,β为常数。
这就是全息图的记录过程。
由上面的描述可知,底片上干涉条纹的反衬度为:干涉条纹的间距则决定于(ΨR -ΨO )随位置变化的快慢。
对一定的ΨR ,АR 来说,干涉条纹的明暗对比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大小,即强度因子,干涉条纹的形状间隔反映了物光波的位相分布。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全息照相【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实验技术。
3.了解全息照相再现物像的性质、观察方法。
【实验仪器】光学平台、He-Ne 激光器及电源、快门及定时曝光器、分束镜(透射光和反射光7:3)、反射镜2块、扩束镜2块、全息底片、被摄物体、暗室技术使用的设备【实验原理】1.全息成像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二步成像的照相技术。
第一步采用相干光照明,利用干涉原理,把物体在感光材料(全息干版)处的光波波前纪录下来,称为全息图。
第二步利用衍射原理,按一定条件用光照射全息图,原先被纪录的物体光波的波前,就会重新激活出来在全息图后继续传播,就像原物仍在原位发出的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物”并不是实际物体,而是与原物完全相同的一个三维像。
下面对全息照相原理作一简单的数学描述。
设全息底片所在平面为xy 平面,物光在底片上的振动表达式为0(x,y)00(x,y)(x,y)e i i t E A e ϕω= (1)参考光为(x,y)(x,y)(x,y)e R i i t R R E A e ϕω= (2)于是,在底片上任一点物光和参考光复振幅分别为0(x,y)0(x,y)A (x,y)e i O ϕ= (3)(x,y)R(x,y)A (x,y)e R i R ϕ= (4)相干叠加后的合成光场为H(x,y)(x,y)O(x,y)R =+ (5)干涉条纹的光强为[O R][O R ]I HH ***==++ (6)式中为H *为H 的共轭复数。
为使关系式简洁,各量中的x ,y 均省略。
将上式展开得00()()22000R R i i R R R I A A A A e A A e ϕϕϕϕ---=+++ 经简化后上式可简写为220002cos()R R R I A A A A ϕϕ=++- (7)这正是干涉条纹光强的表达式。
上式表明,光强I (x ,y )包含了物光波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
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
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
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
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感光底板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
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
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
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
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I(O R)(O*R*)OO*RR*OR*O*R IO IR OR*O*R(式1)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
,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2.物相再现3.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
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
全息照相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2班实验名称:全息照相实验任课教师:***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实验技术。
3.了解全息照相再现物像的性质、观察方法。
二、实验仪器三、实验装置示意图5底片图1 全息照相光路四、实验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二步成像的照相技术。
第一步采用相干光照明,利用干涉原理,把物体在感光材料(全息干版)处的光波波前纪录下来,称为全息图。
第二步利用衍射原理,按一定条件用光照射全息图,原先被纪录的物体光波的波前,就会重新激活出来在全息图后继续传播,就像原物仍在原位发出的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物”并不是实际物体,而是与原物完全相同的一个三维像。
1.全息照相的纪录——光的干涉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
一列单色波可表示为:2cos(t )rx A πωϕλ=+- (1)式中,A 为振幅,ω 为圆频率,λ 为波长,φ 为波源的初相位。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12cos(t )n i i i i i r x A πωϕλ==+-∑ (2)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A )和位相(ωt+φ-2πr/λ)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
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叫物光。
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
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
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