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业型大学的探索

合集下载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探索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依靠其自身能力来解决就业的问题[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而高校共青团作为学校的重要部分,理应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作出表率,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工作中。

高校共青团根据中央这一政策,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认真落实,每年有效推动建立国家级、省级以及校级等创新创业项目,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在丰富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一方面,大学生逐渐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涨,对双创工作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深。

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其他事情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全参与到一个项目中来,无法有效完成项目,收获好的成果。

还有一部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极差,加上一些学校的基础教育不足,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少之又少,而这些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日益完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学生创业成为了一个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就重点强调了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促进和加快创新创业行业的环境发展,并且着力于发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创新的作用,加快整个创业环境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是时代的潮流,大学生创业的时代也随之到来。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情况需要一个完整的调研和统计,去跟进和督促其落地情况,需要各项目负责人有效落实,将更多精力、更多时间投入项目中,有效完成项目成果[2]。

共青团当前已经有了明确促进大学生双创的工作流程,缺少的是督促落实的工作流程。

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相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

打造创新型企业大学——基于海尔大学的探索性实践研究

打造创新型企业大学——基于海尔大学的探索性实践研究

MANAGEMENT INNOVATION I管理创新打画新型他大学——基于海尔大学的探索性实践研究文/金伟林吴画斌关键词:企业大学物联网范式赋能平台海尔海尔大学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变成一个对内对外赋能的平台,其主要体现在构建了利于创新的知识平台、搭建对外赋能平台、扮演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

本文选取海尔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建立创新型企业大学及如何赋能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页图所示。

一、打造认知、链接、重构三种能力海尔大学为了承接集团构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战略,进行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如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搭建非线性人才学习交互平台。

现阶段跨界已经由过去简单的物理关系转变为化学反应,可以称为生态圈。

而做生态圈的人才需要认知、链接、重构三种能力,这三个能力能否成为长板,是企业成功元素。

因此员工被鼓励成为自己的CEO,创造更大价值,能够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共创。

同时,海尔大学所拥有的企业级培训,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麦拉根国际公司创始人、ATD专家帕特•麦克拉根提出了"learning4.0"概念,这也与海尔大学发展理念及方式契合,她提示企业员工要抓住机会,不断发展想象力,有目的、有自我意识,成为智慧学习4.0学习者。

帕特•麦克拉根高度肯定了海尔大学的发展,她认为海尔大学的发展领先于其他同类型企业大学,其发展模式值得其他企业大学借鉴。

二、角色重新定位海尔大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能上的创新。

2016年以前,传统企业大学扮演4个角色:事务性专家、员工发展顾问、业务合作伙伴和变革推动者。

海尔大学在角色定位中提出了第五个角色:创新孵化器。

这个角色也是海尔的首创,已经在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10.0中得到了认可。

其次,培训意义的改变。

创客的培训是开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将这些项目引入海尔内部孵化平台,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61OCCUPATION2021 01编辑 陈子今MAJOR专业建设文 / 丁英娣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生须具备的创新发展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从创新创业目标、课程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考虑,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不匹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专业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但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岗位教育的目标不匹配,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耗时较长,严重挤压了创新创业教育时间,未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融合,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初衷。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岗位素质外,还应具有极强的岗位创新发展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未开设针对高职生的岗位发展和职业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不仅背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也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健全,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由一线专业课程教师担任,他们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创新精神,对于高职生的岗位辅导和创新培养力不从心,导致新课程改革中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大多属于学院派,他们对于新时期就业岗位的创新创业发展缺乏足够了解;同时,高职院校未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未及时将符合新时期就业岗位创新创业发展要求的校外教师充实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导致现有教师队伍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理论知识、岗位实践和创新发展水平。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和要素,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同时,他们还能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提高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成效是显著的。

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得到了激发和培养。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业的实践方法,积极思考问题,开拓思路,培养了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通常包括创业训练、创意比赛、创新项目孵化等形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实践锻炼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还促进了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借助各种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

通过与企业、创投机构、专家学者等进行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指导,有助于他们在创新创业道路上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有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仍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支持与指导。

一些学校只注重开展一些表面的创新创业活动,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专业指导,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资源和平台不够充分和稳定。

刍议创业型大学

刍议创业型大学

刍议创业型大学【摘要】“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功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其突出强调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创业型大学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必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无论从创业型大学的特点、发展动因来考察,还是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探索创建“创业型大学”之路,实现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都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高职院校;转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攀升,1998年仅为9.8%,2002年上升到15%,2010年达到26.5%。

按照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阶段化理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

从国际上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与多样化的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世界各国,其办学目标和模式无不是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多元立体组合。

创业型大学从传统大学演变而来。

一般来说,创业型大学的产生受如下因素的影响:一、政府的因素传统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受到政府方面的影响。

政府减少大学财政拨款促使大学创业。

20世纪中叶,西方大学90%以上的办学经费来自政府的资助。

随着大学发展黄金时期的过去,政府对大学的投入日益减少,大学不得不面临办学经费不足这一事实。

为解决经费不足问题,许多大学采取“省一半、赚一半”的政策。

(1)“省一半”指大学尽量减少开支,“赚一半”指大学通过创业获取利润。

一些大学通过创业所获得的资金,不仅能保证大学正常运转,而且还有盈余。

产业界的因素:为获得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开发学生实习基地,提升社会影响力,一些大学选择与产业界结成伙伴关系,逐步实现学校的发展壮大。

(2)产业界需求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促使大学创业。

为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产业界急需寻求新技术和开发出新产品。

因此,它们需要的不是诸如秘书、图书管理员这样的知识保存者,而是拥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的技术开发人员及产品革新人员,如电信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等。

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成临沂大学办学新定位

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成临沂大学办学新定位

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成临沂大学办学新定位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成临沂大学办学新定位新定位:努力创建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与此相适应,学校同时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定位:类型定位:综合类应用研究型。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强化基础学科支撑作用,创新发展应用学科,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培养目标定位: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沂蒙,面向山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根据临沂大学新的办学定位,学校以后将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更加强调教学科研人员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学术创业能力的提升,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基础学科支撑作用,通过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发展应用学科,着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重大技术难题,将充分发挥大学的人才、科技资源的纽带作用,通过协同创新的路径,联合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力量,共同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新的办学定位方案,特别强调临沂大学的办学类型是“综合类应用研究型”。

“综合类”标志着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较为齐全,“应用研究型”标志着今后学校将把发展应用研究作为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的主导方向。

这一类型定位摆脱了传统的“教学型”、“研究型”大学的定位模式,也标志着今后学校将不走传统大学发展的“老路”,不跟在那些传统的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强校后面亦步亦趋。

学校要走一条通过广大师生的创新创业、通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新业绩,更多地获取办学资源和社会的美誉度,从而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临沂大学在7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至少呈现出两个显著的发展特征:始终扎根沂蒙革命老区,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形成了校地共建、互动发展的办学格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和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应从选择可行的教育路径着手,建立普识教育—专修教育—项目孵化—新创企业社会移植四个节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线路,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举措,是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以创业促就业的必要手段。

但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教育路径的选择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可操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的考虑因素1、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方向上,学生的专业背景只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二是创业课教学呈现出“实务课”和“经验课”的显著特征,课程设置应带有明显的“培训课”性质;三是教材建设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设计;四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为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技能。

2、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现状笔者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高校调研的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愿意接受系统创业培训的学生约占30%,具有较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约占10%,具备创业潜质、具有创业兴趣、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约占5%左右,而对毕业1—3年的学生调查,创业成功率约在1%左右。

因此,要依据不同需求的大学生群体,开展不同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探索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探索

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就业创业指导类)(2021SJGLX1038);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子项目(jg2252)㊂作者简介:王丽萍(1980-),女,山东禹城人,教育学硕士,郑州经贸学院副教授㊂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探索王丽萍(郑州经贸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㊀要:借助NVivo12软件,按时间序列对2018-2021年关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49份文本资料进行词频分析,并运用扎根理论对相关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㊂扎根结果分析,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创业主体㊁高校㊁社会和政府四大要素,其中创业主体是中心角色,通过 内部支持 协同合作 外部保障 形成体系㊂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坚实的成果,但还存在成长的空间,比如在专创融合㊁家庭因素㊁创业主体的 反哺 作用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探索㊂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高校;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080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 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㊂充分说明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高校远远不够,需要将校内㊁校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以高校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㊂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发展到生态化阶段,建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是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㊂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以期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㊂1㊀文献回顾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文化培育㊁生态因子协作以及生态机制等方面㊂1.1㊀生态文化培育研究生态文化培育的研究多借鉴美国㊁以色列等高校的做法,再融入国内 立德树人 的思政元素㊂王志强(2020)认为从多个维度培育校内的创新创业文化,从而构建起所在区域内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和生态系统㊂1.2㊀生态因子协作研究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已初具雏形,但要素与要素之间尚未形成良好循环㊂鲍明旭(2020)认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政府㊁高校和产业同心协力,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㊂1.3㊀生态机制研究现阶段,学者们倾向于思考创业生态系统如何高效运作,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生态机制研究㊂陈元媛(2021)指出要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机制㊂政府要发挥好 中介 作用,做好创新成果转化的服务工作㊂综上,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生态文化培育㊁生态因子协作以及生态机制等问题上,其中以生态因子协作研究为最多,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内部要素以高校为主体,外部要素包括政府㊁企业㊁社会等,但各生态要素之间如何良性协作尚未形成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作模型㊂2㊀研究设计2.1㊀研究方法本文对国内颁布的双创政策文件㊁学术期刊文章等文本进行逐步编码,并在编码的过程中运用NVivo12的词频检索功能对范畴内容进行时间序列上的比较分析,进而找出现阶段双创教育的重心领域㊂2.2㊀数据收集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两个部分㊂一是,收集2015-2021年间的官方文件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官方网站公布的关于 创新创业 的相关政策文件,共收集到9份;二是,收集知网数据库2018-2021年间的期刊论文㊂以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为主题词,检索到121篇北大核心㊁CSSCI 等期刊论文,从中随机选取40篇㊂㊃3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3㊀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3.1㊀开放式编码提炼概念与范畴将文本材料进行编码,主要包括开放性编码(OpenCoding)㊁主轴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㊂(1)开放式编码㊂将49份文本资料随机选取28份导入NVivo12软件中,并进行编号和命名,对原始文本和范畴的确定进行不断理解㊁整合㊁筛选和比较,同时根据概念间的重复度和出现的频次进行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了60个初始概念编码和18个范畴㊂(2)主轴编码㊂通过主轴编码后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一步形成了4个主范畴㊂如表1所示㊂表1㊀三级编码过程主范畴副范畴初始范畴内涵解释创业主体B1创业主体A1个人创业主体校内参与创业的个人A2组织创业主体组织创业主体主要涉及高校㊁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校社会B2领导体系B3课程建设B4师资建设B5制度建设B6文化建设B7校外合作A3专项工作领导机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总体推进校内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二是统筹协调与社会㊁企业㊁政府等各方的合作A4创业教育专门机构主要任务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学科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和教学团队A5理论基础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㊁专创融合课程㊁在线课程等的建设,以及双创教材㊁教学方法改革等研究A6课外实践活动包括非正规课程㊁专业社团㊁第二课堂㊁实践平台等实践活动A7校内师资校内师资包括专职教师和实践教师A8校外师资校外师资包括专家学者㊁企业人士㊁政府人员等A9师资制度包括师资培养㊁激励政策㊁考核评价等制度建设A10学生制度包括创业支持㊁学分认定㊁弹性学制等制度建设A11校内机制主要指保障机制㊁评价机制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A12校内文化建设包括创造高校创新创业的氛围营造和人文环境建设A13校外文化建设包括社交文化和创业文化的打造 营造独立㊁自由㊁创业㊁实干的创新创业氛围A14资源体系高校与社会㊁企业合作,争取创业所需人力㊁技术㊁信息㊁场地㊁资金等资源A15对外合作高校可与名校㊁创业孵化器㊁企业㊁政府㊁公众等进行合作和交流政府B8保障服务A16政府支持政府通过多方来源可从资金㊁场地㊁政策㊁立法㊁科技㊁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A17创业指导服务高校㊁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信息㊁培训㊁商机等多方面服务㊀㊀(3)选择性编码与模型构建㊂经过选择性编码,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梳理出一条 故事线 :高校为创业主体提供 内部支持 ,社会通过 协同合作 为创业主体营造适宜创业的社会文化和资源体系,政府通过 外部保障 为创业主体提供资金㊁场地㊁政策等保障性支持和创业指导服务,创业主体向政府㊁社会和高校反哺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与工艺等㊂构建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㊂图1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理论模型(4)饱和度检验㊂本研究对剩余的21份文本资料进行了理论饱和度检验,对其进行三级编码后,所得结果基本包括在以上所得范畴中,未发现新的范畴关系结构㊂由此得出,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的理论模型是饱和的㊂除此之外,还向本领域两位专家㊁学者请教了编码结果和理论模型,得到了他们肯定,说明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㊂4㊀模型阐释及扎根结果分析下面将阐释模型中的4个主范畴 创业主体㊁高校㊁社会和政府之间的逻辑关系㊂4.1㊀内部支持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高校可以从领导体系㊁课程㊁师资㊁制度㊁校园文化等方面为创业主体提供内部支持㊂ 高校 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作为创业主体的 土壤 ,向大学生供给大量 养分 ㊂ 领导体系 通过建设合理的 课程体系 ㊁搭建全面的 师资队伍 ㊁设置科学的 制度体系 ㊂ 高校 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断提供 物质基础 , 课程体系 和 师资队伍 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生产 知识能量 , 制度体系 保证 知识能量 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流通和循环㊂4.2㊀协同合作协同合作,包括校外文化建设和校外合作㊂校外文化建设指的是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外合作,包括资源体系和对外合作㊂一个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建立,需要国家㊁企业㊁媒体㊁高校㊁家庭等多种要素共同协作㊂4.3㊀外部保障外部保障,主要指的是政府的支持和创业指导服㊃42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务㊂政府需要从资金㊁场地㊁政策㊁立法㊁智力㊁管理㊁资源等方面对创业主体给予支持㊂创业指导服务也需要政府从信息㊁培训和项目等方面予以提供㊂如果将高校比作是 根 ,那么政府则更像是 土壤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源源不断向根系输送足够的养分㊂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为创业主体提供 内部支持 ,与社会 协同合作 为创业主体营造社会文化和资源体系,政府为创业主体提供 外部保障 ,它们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㊂5㊀研究结论与展望5.1㊀研究结论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2018-2021年有关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的49份文本资料进行了逐步编码和系统分析,并按年份对文本资料进行NVivo12词频检索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坚实的成果,但还存在成长的空间,比如在家庭因素㊁专创融合㊁创业主体的 反哺 作用㊁ 协同协作 和 外部保障 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探索㊂(1)生态系统的主体中,缺少 家庭 这一重要主体㊂忽视了 家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要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风气和文化, 家庭 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我国自古崇尚中庸之道,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确实有一定难度,需要政府㊁社会㊁媒体等持续宣传,为家庭树立创新创业风气奠定基础㊂(2)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存在 两张皮 现象,需要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真正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㊂传统的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是什么)和演绎推理(应该是什么)的能力,而创业思维更注重培养溯因推理(可能是什么)能力,在面对当今高度不确定的环境,更需要学生的溯因推理能力㊂除此以外,双创课程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㊁教学形式㊁方法和手段都需要与时俱进㊁不断创新㊂(3)忽视了创业主体(大学生)的 反哺 作用㊂从当前研究来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过于注重自上而下的能量输送,即高校㊁社会和政府向创业主体(大学生),而对创业主体(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 反哺 能力较为忽视㊂高校㊁社会或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平台和渠道,让创业主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比如科研成果㊁产品㊁工艺等赋能高校㊁企业和政府,从而形成 能量 闭环㊂5.2㊀研究贡献(1)研究方法创新㊂首次运用扎根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梳理,阐述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借鉴㊂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现今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成果丰硕,但也存在薄弱点,比如:生态系统的主体中,缺少 家庭 这一重要主体;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存在 两张皮 现象;忽视了创业主体(大学生)的 反哺 作用;针对 内部支持 的研究明显多于协同协作 和 外部保障 等,希望在高校建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时予以重点补充和考虑㊂(2)研究理论创新㊂以 故事线 (StoryLine)的形式描绘和构建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㊂当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生态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协作研究㊂本文从整体上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抽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模型,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发展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㊂5.3㊀研究不足与展望(1)研究不足㊂本文以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为基础,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理论模型㊂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㊂比如,对数据的收集可能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疫情期间,去高校做访谈的条件有限,未能收集到一手资料,因此,本文收集数据是选取一定量相关政策文件和期刊论文,导致最终的模型构建有可能针对性不强㊂(2)未来展望㊂首先,在选取数据方面,未来的研究可偏重一手资料㊂比如,选择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的高校㊂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更加多样化㊂比如,采用实地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注重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可同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深入挖掘数据现象,由表及里,探索出更内在的本质,此方式更有利于被访谈者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因此,所得到的信息也往往比个别访谈更加深入和全面㊂参考文献[1]杨晓慧.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18,(1):48-52.[2]王志强,朱黎雨.以色列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1):67-74. [3]鲍明旭.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基于三螺旋理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0): 31-35.[4]陈元媛.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7):94-96.㊃52㊃。

大学进取与变革的路径——论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

大学进取与变革的路径——论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

大学进取与变革的路径——论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大学进取与变革的路径——论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伯顿·克拉克(Burton R. Clark)是教育学界的一位重要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深入揭示了大学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发展路径。

他的创业型大学观对大学如何在不断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与启示作用。

本文将以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为切入点,讨论大学进取与变革的路径。

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强调大学的发展需要不断追求变革与创新。

大学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应该通过创新科研和教学方式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并积极与社会各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而这种变革与创新的能力源自于大学的进取精神,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以及教师、学生、校友和社会各界共同的参与与支持。

大学的进取精神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伯顿·克拉克认为,大学应该鼓励师生们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创造新的知识和理论。

进取精神使得大学能够持续创新,开拓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而这种进取精神也需要得到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支持与鼓励,通过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来激发师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大学进取与变革的重要保障。

伯顿·克拉克指出,大学需要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推动他们在研究和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主体性。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实际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能力。

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大学才能不断进步和创新。

大学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伯顿·克拉克认为,大学不应该与社会割裂,而是应该与各行各业密切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

“理实融合、产教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

“理实融合、产教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

论点ARGUMENT 人才培育134基金课题:2018年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8-082);2022年江西财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学科竞赛驱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2018)。

“理实融合、产教协同”视角下创新 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文/王树柏 毕云龙 刘森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联系实践、学校连接企业、融合专业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创新性地提出“理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组成师生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强化“理实融合”,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做实“产教协同”,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教育革新与进步的必经阶段,也是应用型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对其实施的“理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探究,以期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一)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的不足现阶段,在许多应用型高校中,理论课程占比远大于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的实操性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有待加强。

与此同时,大学生难以对接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二)学校连接企业方面的不足高校课程改革的审批流程通常较为复杂,容易导致改革内容滞后于企业实际需求,进而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不能有效匹配企业的用人需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与实践作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政策层面的扶持以及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不断推动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策层面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其中包括设立专项创业基金,提供创投支持,鼓励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基地等。

这些政策措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课程设置与实践活动的推动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高校纷纷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

例如,开设创业管理、创意思维、市场营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同时,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双创”实践活动。

学生参与到创业团队中,亲身实践创新创业的过程,提升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为此,一些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这些导师团队由企业家、行业专家以及高校教授组成,提供了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和帮助。

他们通过与学生定期交流,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跨越创新创业的难关。

四、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为了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许多高校建设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

学生可以在这些场所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孵化和实践操作等活动。

这些基地和平台不仅提供了硬件设施,还为学生提供了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五、形成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高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创业论坛等,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同时,社会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普遍的关注和支持,各类创投机构纷纷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对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大学的启示

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对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大学的启示

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对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大学的启示【摘要】本文探讨了斯坦福大学作为创业型大学的发展之路,并从创业教育、创业文化塑造、产学研结合、政策支持和国际化视野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斯坦福大学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对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大学的启示,包括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政策支持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这些启示将对我国高校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支持,并有助于加快高校的创新创业发展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关键词: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创业文化、产学研结合、创新创业政策、国际化、培养人才、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国际合作、国际竞争力。

1. 引言1.1 斯坦福大学对创业型大学发展的探索在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被视为学生必修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创业项目、实习和企业家讲座等活动,培养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斯坦福大学还鼓励学生和教师从科研成果中孵化创业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斯坦福大学还注重培养创业文化。

学校鼓励师生创新思维,支持学生发挥创意,推动创业项目的发展。

学校还建立了一系列支持创业团队的机制,为学生们提供创业孵化器、创业导师等资源和支持。

斯坦福大学还致力于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发展。

斯坦福大学在创业型大学发展中的探索为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大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值得借鉴和学习。

2. 正文2.1 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愈发重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创业活动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培养创业人才已被确立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承担风险的勇气。

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践和创业比赛等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商业理念和技术,激发他们对创新的热情和灵感,培养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灵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和素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措施和成果,希望对相关研究和实践有所启发。

一、项目背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基础。

通过系列的培训、实践和辅导,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也可以促进大学与社会、产业的深度合作,为社会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资源。

该项目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项目实践措施1. 课程设置项目将开设一系列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包括创业理论、创新管理、市场营销、商业策划、创新设计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实践活动项目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创业比赛、创业论坛、创业实训营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创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学习创业经验和技巧,提升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项目导师项目将邀请一批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导师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实践,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创新创业中的问题和困难。

4. 创业实践基地项目将建立一批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资源支持。

学生可以在这些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和创新研究,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项目成果1. 提升创新能力经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创业理论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创新技巧和工具,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业型大学的形成探究——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创业型大学的形成探究——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克将创 业 型 大 学 描 述 为 “ 凭 它 自 己的 力 量 ,积
传 统 大学理 念 的改 造 。
每次学 术革命 所产 生 的新 型大 学都是 建立 在 之 前 出现 的大学基 础之上 的 ,并用新 的大学使命 来 更新 和补 充之前 大学 使命 的形式 和 内容 。埃 兹
科 维 茨认为 ,创业 型大 学 的概念是 在两 次学术 革
第 1 5卷
第 4期
厦 门城 市职业 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Xi a me n C i t y Vo c a t i o n a l C 1 5 No . 4
2 0 1 3年 l 2月
D e e . 2 0 1 3
[ 关键词 ]麻 省理工学院 ;创 业型 大学;探 究 [ 中图分类号] G 6 4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2 0 9 5— 2 7 2 4( 2 0 1 3 )0 4— 0 0 6 4— 4 0
创业 型大学 的 出现对传 统大 学组 织机制 及运 行 的理念带 了极 大 的冲击 。美 国学者 伯顿 - 克拉
型大 学就在 第二 次学术 革命 中产生 的 ,强调 大学
获得 资金 的 日益 增强 的兴趣 ,正在使 学术机 构在
精神 实质 上更接 近 于公 司 ,公 司这种 组织对 知识 的兴 趣 总是 与 经 济 应 用 紧密 相 连 的 。 ” 麻 省 理 工学 院 ( Ma s s a c h u s e t t s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MI T ) 的发展 历程 印证 了 这些 认识 ,并 树 立 了创 业 型 大 学 发 展 的 典 范 。 亨 利 ・埃 茨 科 维 兹 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5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蒋占军 张华卫 姚晓通对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平台、团队建设和教改研究三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用,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和兴趣激励,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的目标。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开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强创业教育及服务,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政策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

尽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定义并不完全统一,但对其内涵却有共同的认识,那就是以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

各高校都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了相应部署,普遍都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相关课程。

但仍然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师资不足、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1 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分析高校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拥有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大学生群体。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奢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们都能成功创业,但可以通过教育使他们获得成为一个创业者所需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做三项基本条件的建设,即支撑平台、教学团队和教改研究,简称其为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三要素首先,在平台建设方面,要不断拓展平台内容。

实验教学是实践育人的而核心,平台建设是实验教学的根本保证,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平台既要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和创新实践训练,还应具有项目孵化及相关服务功能,所以其不仅包括校内各实验教学平台,还应包含科学研究平台和企业实践平台。

在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平台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育人功能,吸收优秀本科生参与项目团队,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课题攻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术联系不够紧密的短板。

试论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试论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
彩 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深化创业理念 ; 再次 , 对师生影 响最为直接 的课
近年来 , 中国高等教育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进程 之 中, 其存 在 的主要 问题是“ 教育还 不适 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新要 求” 更谈不上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具体体现在大学生就业难 、 , 科研成 果转化率低等方面。 破解 这些难题 的根本 出路在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 , 锐意改革与创新 , 探索新 的高水 平大学建设与发展之路。 具体来 说。 建设创业型大学不仅可 以调动教师 的积极性 , 扩大教师发展空间 , 也有 助于高校培 养创新型人才 ,同时能够使高校更好地 服务 地方经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的职能 , 并在融人和服务地方 的同时发 展
的保存 和传播知识 的教学型大学转 向了以教学和研究 为主要 使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研究性大学 ; 第二次学术革命则是从研究型大学又延伸 出了既延续
旧有使命 , 又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创业 型大学 。最知名 的创业型
大学是斯 坦福大学 , T等 ,最主要 的特点是毕业生与教师更深地融 M1 人社会 , 与传统 的象牙塔大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 所谓“ 创业型” 大学 , 也
【 关键词 】创业 型大学; : 必要性 ; 有效途径


创业型大学 的概念

部分学生进行 自主创业 , 缓解 就业难 的困境 。并且 在创业过程中学
创业 型大学 概念 的提出是在 19 年。伯顿 ・ 98 克拉克在其 著作 《 创 业 型大学 : 上转 型的途径 》 组织 中使用并阐述了这个 概念。与此同时 , 埃 兹库维茨(t o i, ) Ez wtH 也提出 了创业型大学 的概念 , k z 他认为创业型大 学包含和延伸了我们通常所说 的研究型大学 。 创业型大学概念的形成 经历了两次学术革命 、 三种大学类型的转化 。第一次学术革命是从单

课题申报范文:2608-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课题申报范文:2608-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 问题的提出“互联网+”的革新大潮呼啸而来。

21世纪是“创业时代”,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聚焦在创新与创业水平上, 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当今世界各国为了使自己国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都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并将此作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2014年 5 月 6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愿景, 这一愿景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创业创新热情。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落后, 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 缺乏系统化。

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发扬创新人才资源优势, 增强我国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教育理论的创新。

因此, 无论在现实还是理论上, 研究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

(2) 课题界定以“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愿景为大背景, 从学校、社会、学生三个角度精心设计调查问卷, 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 整理调查问卷, 利用SPSS软件进行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创新(Innovation)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熊彼特(J.A.Schumpeter)是创新理论的奠基人。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也就是说,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国际上关于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有两种定义。

一种认为它是一种理念和思想。

例如, 叶平认为, 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中心, 以改革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为重心, 鼓励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构建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构建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构建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许多高校都纷纷建立了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获得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指导,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源支持和项目投资。

构建一个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平台的目标和定位。

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确定是支持学生的创业项目还是服务整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群体。

无论是哪种定位,平台的目标都应该是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可行的创业项目。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需要做好资源整合和对接。

平台应该借助学校的资源,整合各种创新创业相关的资源,如导师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平台还应该与外部的创新创业资源进行对接,与创业园区、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培训和指导体系。

平台应该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创新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平台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导师指导,帮助他们完善创业计划、寻找商业模式、解决创业难题等。

通过培训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还需要注重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

平台应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并为他们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机会。

平台还应该加强创业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创业的勇气和担当精神。

通过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和监管体系。

平台应该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

平台还应该加强对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的合规和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人工智能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人工智能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日益深入人心。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和探索机会。

本文将就人工智能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探讨。

一、人工智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

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算法、数据分析等手段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

1. 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智能筛选与匹配传统的创新创业项目筛选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而且往往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而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匹配等手段,实现对大量项目的智能筛选和匹配,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创新性。

2. 构建个性化的创业培训内容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和能力水平都有所不同,传统的创业培训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基于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创新意向,为每位学生设计出个性化的创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3. 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智能辅导与指导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惑,传统的辅导和指导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聊天机器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智能辅导和指导,解决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困惑。

二、人工智能助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中,人工智能已经在各个层面得到了应用和实践。

1. 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在一些高校中,已经开始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的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培训。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应用,为他们将来的创新创业道路奠定基础。

2. 人工智能辅助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一些创业孵化器或创新创业基地,也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创业型大学的探索
摘要:2012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强调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而高校主导创业活动则是“三螺旋”模型的核心思想。

大学作为创新活动单位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大学将在我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推动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要成功促使大学在与政府、企业的互动中实现的良性的螺旋式上升,就必须了解创业型大学的内容,构建要素,针对当前高校现状提出构建创业型大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63-01
一、创业型大学的定义
(一)定义。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全新的、集成的大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不同于“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

创业型大学所要做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学习,提高创业能力;通过训练学生创业思维来培养创业精神。

它更关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来教、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等问题。

本文借用纽约大学亨利·埃兹库维茨教授根据美国大学的发展史给出了“创业型大学”的定义。

他认为,判断一所大学是不是创业型大学要根据其使命,创业型大学的使命除了教学、研究外,还
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具体来说一所创业型大学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大学自身作为一个组织具有创业性;大学的成员(教职人员、学生、普通雇员)一定程度上能转变成创业者;大学和周围环境的互动遵循创业模式。

(二)职能。

1、教学职能。

这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职能,创业型大学也不例外,并且是创业型大学的本质,即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通过输送各种专门人才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服务;
2、科学研究。

这种科学研究且脱离了单纯为科学而研究的目的,这是创业型大学的重要职能。

创业型大学的知识运用是在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的;雄厚的研究实力则是创业型大学创业的基础;
3、创业职能。

创业型大学在面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拓展其外围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研究出来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大学通过创业活动担负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机构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角色。

二、创业型大学的构建要素
纽约大学亨利·埃兹库维茨教授亨利.埃兹科维茨认为,新兴的创业型大学的主要因素有如下5个:(一)拥有研究团队;(二)建立有商业潜力的研究基础;(三)将研究作为知识产权转移出大学
的组织机制;(四)在大学里组建公司的能力;(五)学术要素和商业要素整合成新的组织模式,如大学—企业研究中心。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构建创业型大学为目标,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办学模式,坚持“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建一个会(所),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原则,依托专业创办了齐三机床有限公司、汽车教学中心(汽车博览中心)、家政教学中心(百草家园老年公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等21个专业实体,覆盖了学院所开设的40多个专业。

大学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满足了创建创业型大学的基本要素。

三、创业型大学的构建
斯劳特(slaughter,s)与莱斯利(leslie,l.l)认为创业型大学实质就是指高校在变化的情势下采取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如大学为获得外来资源而参与市场营利活动;课程设置倾向于满足企业的需要;与产业界合作成立合作研究中心,进行技术转让、开办衍生公司,通过咨询、应用研究等方式,增加私营部门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为外部资金以及留学生展开竞争,寻找新的有效方式以招收更多学生;出售教育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等等。

(一)创业知识实践化。

创业意识在校内进行普及,是实现创业型大学构建的首要前提。

创业型大学实质上是一个创业实体,更直接进行商业化研究活动,通过建立对外转让、许可专利的技术转移机构,使大学的研究成果
转化为社会需要的商品。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力争将每个系、每个专业都发展为单独实体,专业建设中提出“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建一个会(所),创一个品牌”,即为每个专业要开设专业相关公司实体,建立专业协会或者研究所,力争将每个专业建设成为品牌专业,这就创业型大学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

学院鼓励专利的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这就为创造知识并能实现转化提供了可能。

(二)课程设置多元化。

创业型大学,并非单纯进行创业教育,而是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

在创业型大学课程设置中,除了进行专业创业教育外,在日常课程设置中,也要讲课程建设与创业相融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行“两化”(即“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在考核部分加入了创业团队成果部分,这就很好的迫使学生去创业,最终实现由被动创业逐步转为主动创业。

(三)创业教育专业化。

创业型大学的构建要求高校整合相关企业和社会资源,围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立专门研究部门。

为师生提供准确、前沿的市场需求信息。

校内各部门间要打破专业、系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产学研一体的实现。

高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师生创业实践基地。

加强校企间横向课题的研究,由
教师带学生做课题,在学生实训和实践的过程中,让他们带着创业方案到企业去经受检验,直接参与企业的创业活动,增长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四)师资队伍创业化。

创业型大学要求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传播,更要进行创业实践教育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多实践经验,更多参加生产性实践活动。

高校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前提下,带领学生共同创业,通过其多种形式的实战,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挖掘创业潜能,形成创业技能。

同时,从校外聘请创业者、企业家为师生进行创业讲学,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学校自有创业师资队伍。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专业建设中,明确提出“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原则,也就是说每个专业专业负责人要开设专业相关公司实体,也就是创业,以专业公司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以专业公司的盈利来实现专业培养经费。

以此创业形式来促进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惠莉,顾坤华.创业型大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4).
[2]甘永涛.论创业型大学研究的理论架构[j].科学学研究,2011,(11):1619-1624.
[3]亨利·埃茨科维茨.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9,(4):481-4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