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6《散步》同步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6课散步(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6课散步(学生版+解析)

第6课散步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识记重要词语,运用合适语气、节奏读课文,把握情感变化。

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内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结合具体词句的含义,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等写作技巧。

4.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知识点01 以读带悟。

【即学即练1】(一)、你觉得《散步》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参考答案: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段落,把握好语气、节奏,读出家人之爱和体会人(景)物特点。

(1)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也是..妈妈和儿子..妈妈和儿子 !”人物(儿子)特点:聪慧、活泼、可爱。

【朗读指导】"突然叫”要重读,解读时语速(节奏)较快,要用欢快雀跃的语气读出小孩子的天真活泼来。

(2..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

我说:“走大路...。

”人物(我)特点:孝明、温和、稳重【朗读指导】“长”要读得语速稍慢,语气上扬,以体现时空的长度,“短”字重音轻读,目标导航语气下沉,以表现对母亲时日不多的担忧和痛心,可以预见的是“我”能够陪母亲的时日不多了,于是,“我”决定“走大路”。

“走大路”要字字重读,语气应该是挥地有声,要读出“我”的坚定,责任和担当。

(3..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人物(母亲)特点:慈爱、随和、善解人意【朗读指导】“摸摸”重音轻读,语速稍慢,符合老年人的慈爱的语气。

(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一~都使人想着样东西——生命。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6课 散步》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6课 散步》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散.步(sǎn)很累.(lèi)信服.(fú)脚踝.(huái)B.嫩.芽(lèn)铺.着(pū)煎熬.(áo)水泡.(pào)C.分歧.(qí)还.小(huán)拆.散(chāi)蹲.下(dūn)D.霎.时(shà)鱼塘.(táng)稳.当(wěn)粼.粼(lín)三、标题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走得很仔细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全国人大代表在谈到大学自主招生时说,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各得其所....。

(2)纳米材料环保工艺画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消除新房子内的甲醛。

将自己喜欢的工艺画挂在房间里,既优雅别致,又可净化居室环境,真是两全其美....之策。

四、标题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C.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课内品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本课重点】《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作者为我们展现了的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和温馨!文中的“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站在人生的中点,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基础练习】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散背()()()()行重()()2.选词填空。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A任意 B肆意 C随意)(2)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A 平坦 B顺利 C平顺)(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儿子。

(A健康 B强壮 C强健)。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他的时日还长。

(A伴同 B伴随 C陪同)3.摘录描写南方初春美景的佳句。

(1)(2)4.一本好书,可学的东西往往很多,想一下子全部学到手是不太现实的,最好的方法是每次读书都把思想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只从这一方面、、,其余的暂且不管。

A,理解吸收思考 B,思考理解吸收C.吸收理解思考 D,思考吸收理解【拓展阅读】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怎样理解这一句话?2.朗读下列的诗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代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

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6 散步》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6 散步》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6散步》同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散步(s^n)•很累(lei).信服啊.娜(huai).B.嫩芽(l&n).镭着(P。

)煎憋(ao)水包.(pao)C.领袖(xiu)还小(hu9n).拆散(chai).蹲下(dUn).D.零时(shA)鱼墉(tang)禧当(wen)粼粼(im).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⑴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⑵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踏艮仔细。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全国人大代表在谈到大学自主招生时说,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各得其所。

• • ♦♦(2)纳米材料环保工艺画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消除房子内的甲醛。

将自己喜欢的工艺画挂在房间里,既优雅别致,又可净化居室环境,真盾W全其美之策。

• • ♦♦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散步》的体裁是散文,本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C.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练习及答案

6、散步一、基础知识1.下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分歧(qí) 委屈(qū) 鱼塘(táng) 熬(áo)过苦日子B.拆散(chāi) 散步(sǎn) 温馨(xīn) 嫩(nân)C.粼粼(lín) 蹲下来(dūn) 毕竟(j ìng) 水波(bō)[来源:学科] D.稳当(wěn) 责任(zã) 习惯(guàn) 铺着(pū )2.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A.分歧(岔道) B.熬(忍受)C.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D.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树上的嫩芽也蜜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B.母亲要走大陆,大陆平顺。

C.我想坼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排比)(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对比)(3)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拟人)二、阅读理解课文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散步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散步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散步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满分: 11分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一、写字题(共1小题,共8分)(8分)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地响。

(2)后来发生了fēn 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4)她常常疼得整宿fān lái fùqù地睡不了觉。

二、单选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共3分)2.下列作品中,作家与作者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老舍——《秋天的怀念》B.朱自清——《春》C.刘湛秋——《雨的四季》D.莫怀戚——《散步》【答案】1.(1)(2)(3)(4)2.A【解析】1.(1)(2)(3)(4)2.《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作品。

故选:A。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散步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参考答案嘹亮分歧咄咄逼人翻来覆去1.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易错字“嘹”,词语释义:(声音)清晰响亮。

1.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易错字“歧”,词语释义:1.(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2.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1.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易错字“咄”,词语释义: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多指气势,也可以指眼神,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1.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易错字“翻”、“覆”,词语释义: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精编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精编练习含答案

6 散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qí) 拆.散(chāi) 熬.过(áo)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竞—竟)(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绝—决)(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曲—屈)(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贯—惯)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髓哦!”02 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

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部编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6《散步》同步学习练习

部编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6《散步》同步学习练习

6 散步1.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qí( ) xìn()服chāi()散dūn()下瞬时( ) 水波粼粼( ) 嫩芽( ) 熬过( )....2.找出并更正以下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

( )(2)我想折散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得其所,终不肯意。

( )(3)儿子固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

( )(4)可是,全部都取绝于我。

( )3.请联合语境,采用本文中的词语达成下边的填空。

期望着,期望着,春季终于到了。

已经70岁的奶奶又________了一个________。

周日,我们一家人为去公园还是动物园产生了________。

我说,我要去动物园里喂天鹅,还能够欣赏________的湖面,多美呀;奶奶却想去公园看老年人打太极拳,能够一边看,一边学。

爸爸说,我们分红两伙,我和你奶奶去公园,你和妈妈去动物园,这样________。

我和奶奶都________地址了点头。

4.以下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方也是妈妈和儿子,后边也是妈妈和儿子!”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方法,找不出;我想拆开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得其所,终不肯意。

C.可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想法,“还是走小道吧!”D.“我走可是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5.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全部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小孩,利用全部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育他们自强自立。

B.我们要学习并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觉父辈的使命感、责任感。

C.为了创造优秀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确实增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市第一小学采纳了各样预防举措,防范师生不患春季流感,保证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6.以下选项中排序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祖先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辈传达出正能量。

②先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遵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6《散步》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6《散步》同步练习(含答案)

《散步》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酷.冬(kù)散.步(sǎn)很累.(lèi)信服.(fú)B.嫩.芽(nèng)铺.着(pū)熬.(áo)水泡.(pào)C.分歧.(qí)还.小(huán)拆.散(chāi)蹲.(dūn)D.一霎.时(shà)水波粼.粼(lín lín)鱼塘.(táng)稳.(wěn)【答案】D【解析】A项,“散”音应为sàn;B项,“嫩”音应为nèn;C项,“还”音应为há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田野外套茂密各得其所 B.平顺取决强状严重关头C.折散委屈整齐水波粼粼 D.鱼搪幼小习惯产生分歧【答案】A【解析】B项,“强状”应为“强壮”;C项,“折散”应为“拆散”;D项,“鱼搪”应为“鱼塘”。

3.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关头时那样。

(3)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地铺着。

(4)不过,这一切都()于我。

A.信服庄重注意取决 B.佩服严重随意决定C.信服严重随意取决 D.佩服庄重任意决定【答案】C【解析】结合文意,母亲不可“佩服”“我”。

“庄重”表示神情、态度。

“任意”和“随意”有区别,“任意”的意思是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样就怎样,一般指人。

而“随意”是任凭自己的意思,小草是随自己的意愿而长,第4句话的主语是“这一切”,所以用“取决”,“决定”的主语应是人。

4.简答题。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我”为什么劝母亲散步?(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感情?(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7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所以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

从深层理解来说,这段话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

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祥和、欢乐气氛,为散步这一行为设置了一个美好而幸福的背景。

第二处是母亲顺小路望过去的景物:“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走小路的原因,体现母亲充分理解、疼爱孙儿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6 《散步》晨读晚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6 《散步》晨读晚练(含答案)

训练6 快乐晨读诗海漫步诗词在线别董大①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词语注释①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作者简介高适(700—765),盛唐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衡水)人.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熟悉军事生活,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诗词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经典美文美文在线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②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⑤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⑥;冕小儿,恬若不知.词语注释①窃:偷偷地.②辄:总是(常常),就.③挞:用鞭子、棍子等打.④曷:通“何”,为什么.⑤潜:暗暗地、悄悄地.⑥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点滴积累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便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轻松晚练凝望生活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像,之所以引人凝望深思,就是因为它们融会了生活的艺术.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脉含情,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冰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则是生活艺术的经典.凝望生活,是一幅画卷.以沧桑的理性作笔,沿着人生的主线,给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和生动的假设,于人于世界的纷繁芜杂中融入人性的至纯.少年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青年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a屈子凝望汨罗江,是失意的时候;b李白凝望月光,是思乡的时候;c朱自清凝望荷塘,是孤独的时候;d李商隐凝望乐游原,是黄昏的时候;e弗洛伊德凝望墙壁,是寂寞的时候.那是种非同寻常的沉默,是伟大与成功诞生的前奏.凝望生活,是一支晨曲.在命运的每一次曲折跌宕、大起大落之后,一个个休止符开始了下一轮的自由组合;但休止不是停止,而是一个起点;后面的乐章,必将成熟稳重、热烈奔放、荡气回肠.凝望生活吧,让思维和往事作一次坦荡的毫无遮掩的交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蓄勇气,满怀执著,放眼又一段长征.但生活的改变,仅有凝望是不够的,凝望只是一块跳板,是思想的铺垫;凝望者不是没有泪,也不是没到伤心处,因为人生豪迈不应有悔,醍醐灌顶不应用泪,在凝望之中与理想和成功牵手,指点江山,把过去、现在、未来收进档案制成拷贝,作为教材和编年史,去纪念流金的岁月,去安慰不安的灵魂.这样,即使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我们也永远胸有成竹.凝望生活,生活也在凝望你.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平等的氛围里重新谈判,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命运里重新洗牌,所有的一切都在蓝天白云里重新开头.(选自《演讲与口才》)1.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的理由.2. 仿照第三段画线句子的格式,补全句子.少年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青年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3. 选文第四段画线句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举例论证,有一个例子的顺序需要调整,这个例子的序号是,应调至,需要调整的理由是 .4. 结合选文第六段的内容,再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凝望生活.训练61.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是一幅画卷,是一腔投入,是一支晨曲.2. 充满了蜜意中年的凝望是平静3. d b、c之间李商隐是晚唐人,朱自清是现代人4. 围绕“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指点现在,收获未来”并联系自身实际回答即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散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来的,“散步”这个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另拟标题,如《母亲与儿子》《选择》《背上的世界》,这些标题与文章的中心相关;《初春漫步》《大路还是小路》,这两个标题提示了文章的线索。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从表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唯恐有闪失。

从更深层面上来看,“我”和“妻子”都已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

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对人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同时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景物描写一:“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作用:通过对初春秀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景物描写二:“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作用:渲染了融洽的氛围,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

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参考答案:课文中运用对称式的句子有很多。

例如:(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6 散步(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6   散步(含答案)

6 散步一、积累与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忍受,艰苦支持。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形容水的明净。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意见不一致。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 仔细观察右边漫画《传承》,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7.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我应该:我对_________说:“”8. 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全班人数每年父母为孩子过生日的学生数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54 48 12(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同步训练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同步训练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同步训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蜜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铺(______)嫩(______)咕(______)(2)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字并改正过来。

____改____(3)语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4)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这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二、其他2.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____________)(2)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____________)(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____________)(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____________)三、选择题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2)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3)我决定()儿子,因为我们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A.(1)度(2)无奈(3)屈服B.(1)拖(2)高兴(3)屈服C.(1)熬(2)信服(3)委屈D.(1)活(2)犹豫(3)委屈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头脑的人类为了控制某些不受待见的生物,居然采取了一些污染整个环境的做法,而且这些做法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B.《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词,意境优美,婉转悠扬,深受观众好评。

C.通过5月22日在西安举办的以“伟人故里·灵秀南充”为主题的南充旅游推介会,再一次把南充旅游业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D.上级通知王明同学6月5日前去参加我市“红旗飘飘,伴我成长”演讲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 含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 含课后习题答案
意见不一致。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
【随意】 【分歧】 【委屈】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粼粼】
相信并佩服。
【信服】
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短时间。
【熬】 【霎时】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各得其所】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 声音洪亮、吐词清楚; 字音正确、停顿恰当; 做到抑扬顿挫。
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 田野上散步。
精读细研
1.细读课文,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母亲、妻子、儿子、 “我”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孝顺、善良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 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整体感知
2.根据课文内容抢答。 时间: 初春 地点: 田野 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起因: 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经过: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结果: 我们一家人向前走去,其乐融融。
整体感知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散步的 经历?散步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吗?你有 什么感受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 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6 散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重点)
( lèi )劳累 累 ( léi )累赘

06 散步-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课后检测同步卷(部编版)

06 散步-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课后检测同步卷(部编版)

6 散步素养前测快速阅读课文,自主梳理一下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和多音字注音。

嫩.芽( ) 拆.散( )背.起( ) 粼粼.()积累()铺设()累劳累()铺累赘()店铺()2. 根据注音写汉字组成词语。

shà( )时分qí( )áo( )过取jué()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信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里尽头是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粼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素养达标知识通关知识点1 正确理解标题1.课文以“散步”为题的作用是。

课堂笔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回答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主旨、修辞等方面去考虑。

散文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如下几种: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表达多层含义;表述作者的主观态度和情感;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成为文章的线索或结构思路。

知识点2 概括课文主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

课堂笔记(1)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抒情的句子。

(2)注意标题的提示作用。

(3)分析材料的详略,一般来说,详写的内容即突出中心所在。

(4)概括主题的一般格式:文章描述了(描写了、刻画了)XX的事迹或人物、景物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XX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XX的感情。

知识点3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3.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虽然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

请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课堂笔记内容上的作用:(1)抒发感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散 步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散 步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6课 散 步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委屈.(qū) 散.步(sàn) 蹲.下(dūn) B .一霎.时(shà) 拆.散(chāi) 嫩.芽(lèn) C .分歧.(qí) 粼.粼(lín) 领.袖(lǐnɡ) D .鱼塘.(tánɡ) 水泡.(pào) 信.服(xìn)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B .田里的冬水也沽沽地起着水泡儿。

C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D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①照相师傅一再告诉我,要尽量自然..些。

B .⎩⎪⎨⎪⎧ 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 .⎩⎪⎨⎪⎧ 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①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 .⎩⎪⎨⎪⎧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①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4.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2)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 )(3)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 )5.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散步》中一家四口人的性格特点。

(1)母亲:(2)“我”:(3)妻子:(4)儿子: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能不能换成“度”,为什么?7.“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三、课外阅读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①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6《散步》同步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6《散步》同步试题及答案

6《散步》课时练A组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散.步(sǎn)很累.(lèi)信服.(fú)脚踝.(huái) B.嫩.芽(lèn)铺.着(pū)煎熬.(áo)水泡.(pào)C.分歧.(qí)还.小(huán)拆.散(chāi)蹲.下(dūn) D.霎.时(shà)鱼塘.(táng)稳.当(wěn)水波粼.粼(lín) 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走得很仔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全国人大代表在谈到大学自主招生时说,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各得..其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纳米材料环保工艺画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消除新房子内的甲醛。

将自己喜欢的工艺画挂在房间里,既优雅别致,又可净化居室环境,真是两全其美....之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 6《散步》随堂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6《散步》随堂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1.主题解说《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年人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阅读考点链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技法点津】(1)题目扩展法:有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加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

(2)要素归纳法:找出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合理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

(3)摘录法:①抓中心句、总起句;②抓关键句、过渡句。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2。

3.基础考点链接冒号【用法】(1)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如:同志们、朋友们:……(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3)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xìn(信)服áo(熬)过分歧.(qí)取jué(决)委qū(屈) 一霎.(shà) 领.袖(lǐng) 拆.散(chāi)各得其suǒ(所) 水波粼粼.(lín)2.汉字积累——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竞—竟)(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绝—决)(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曲—屈)(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贯—惯)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同步习题(含答案)

《散步》同步练习1.下边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zhī)委屈(qū)鱼塘(tánɡ)熬过(áo)B.拆散(chāi)散步(sǎn)温馨(xīn)嫩芽(nân)C.粼粼(lín)毕竟(jìnɡ)水波(bō)蹲下(dūn)D.铺着(pū)和谐(xie)憧憬(chóng)盎然(àng)2.读下面文字,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__(A.铺 B.盖)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____(A.浓 B.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____ (A.起 B.冒)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A.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C.‚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D.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阅读文章1—5段,回答下面问题。

4.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

5.文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怎样理解这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写开头‚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而不用‚三代人散步‛,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写到‚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散步》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 拆.散(chāi) 熬.过(áo)
粼.粼(lín) 桑.树(sāng ) 一霎.时(shà)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通过上述努力,她得出了让人信服(信服信任)的结论。

(2)他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身体也越来越强壮(强大强壮)。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所熟悉的。

(解析:A.该句为陈述句,问号应改为逗号;B.叹号应放到引号内;C.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们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近经典。

(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纷纷”前加“网友们”;C.搭配不当,应把“和”改为“,增强环保意识”;D.语序不当,应为“走近经典、了解经典、传承经典”。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一位父亲对孩子说:“我能告诉你人生的真谛,________;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
________;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________;我能告诉你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________。


①但不能替你物色朋友
②但不能给你永恒的生命
③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
④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D.③①④②
6.今年10月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为迎接这一节日,学校开展了“走近老人,关注老人”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在这次活动中,假如大家都推荐你做主持人,请给这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不少于
50字)
【示例】同学们,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我们开展“走近老人,关注老人”的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2)观察漫画《美好生活》,说说你对漫画的理解。

【示例】全社会应形成敬老的风气,在旅游、交通、医疗等方面关注老人,让老人感觉到处处有亲人,才是美好生活。

(意思对即可)
二、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8.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9.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

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哲理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担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三、拓展阅读
(原创)
母亲这把干柴
朱成玉
①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母亲在给我的信中说:“留给你的一树李子,熟透了,一个一个落到地上,最后一个都落了,你还没回来!”
②我仿佛看到母亲站在那李子树下,忧伤地捡起最后一个李子,内心该是怎样的落寞和荒芜!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佝偻着的身影,那一把我赖以取暖的干柴。

③终生的劳碌让母亲驼了背,这一点和外婆很像,外婆老的时候,腰弯得厉害,随时都有吻到脚背的可能,看上去,仿佛一个悲伤的句号。

如今,母亲也在通往“句号”的路上。

母亲这一生,承受着多少失望,又扶着多少希望,倚在风雨飘摇的门框,望着我们回家的路啊!
④我为何不能早一点儿迈进她的门槛儿?
⑤小时候的深秋,母亲常常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那时候母亲力气很大,背也不驼,所以她的柴火总是很大的一捆,母亲扛在肩头一点儿也不吃力,甚至不妨碍和我玩耍。

没想到,很多年后,能让我最确切地形容母亲的词汇,竟然就是这把干柴。

⑥母亲扛着家的重担,也扛着一家人的暖,因为爱,那担子再重,她都不忍换一下肩膀。

母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只为了给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

⑦母亲孤单的背影是我眼中的繁华,以此为枕,推开一个又一个清晨。

任我怎样在梦里奔腾,也走不出她目光里的哀凉。

⑧没有玩具,母亲给我们做。

缝沙包,扎毽子,用硬一点儿的纸画扑克,我们的童年其乐融融。

贫穷让我们消瘦,却并未让我们晦暗,为了在风中唤醒一盏灯笼,母亲耗尽了整整一生的柴。

⑨母亲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但凡父亲单位里发了电影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北风呼啸,都会领着我去看。

我记不住影片的内容,却记住了母亲的怀抱,那种温暖让人贪恋,往往电影还没看完,我就睡着了。

回去的路上,母亲叫不醒我,只好背着我,怕我感冒,就用她的外套蒙着我的头,自己穿着单薄的衬衫闯进风里,扣子开了,也来不及去系,像一本被打开的经书,让我念诵不已。

⑩我贪玩儿,天黑了也没回家,母亲出来寻找,一遍一遍唤着我的名字。

很远我就能听见,手提灯笼的母亲,是离我身体最近的一束光。

母亲这把干柴,越来越轻了。

我们和岁月都是榨汁机,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

母亲老了,生病的时候,我抱着她上手术台,母亲很轻,骨头仿佛都变成空心的,一点儿分量都没有。

让我想起在生活的最低谷,母亲掉着眼泪说:“如果谁肯把我买了去,我倒也乐意,给你们换几顿饱饭!”可是母亲这把干柴,卖不上好价钱,又轻又瘦的一捆,谁都不肯瞧上一眼。

有一次回家小住,我执意睡在母亲身边,像小时候那样,依偎着她。

我的孩子好奇地问:“爸爸,你这么大了,为啥还让奶奶抱呢?”我说:“爸爸虽然长大了,可是在你奶奶眼里,爸爸永远是个孩子。

”母亲可以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她的怀抱,却永远广阔。

那一夜,我在和母亲有关的梦里取暖,习惯性失眠的母亲,她的梦又在哪个角落里漂移呢?
梦里的母亲步履蹒跚,可不知为何,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她!
(选自《幸福·悦读》) 10.梳理文章情节,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梳理情节】
母亲带“我”割荒草做引火柴→
母亲领着“我”去看电影→寻找天黑还没回家的“我”
11.文章以“母亲这把干柴”作标题,有何作用?【标题作用】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母亲的一生;②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赏析句子】
回去的路上,母亲叫不醒我,只好背着我,怕我感冒,就用她的外套蒙着我的头,自己穿着单薄的衬衫闯进风里,扣子开了,也来不及去系,像一本被打开的经书,让我念诵不已。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打开的经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
的关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3.“梦里的母亲步履蹒跚”,可为什么“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她?【内容理解】
①母亲虽然身体不好,走路不便,但为了“我”,仍然劳碌奔波,奋勇前行;②暗示着
母亲身体不行了,生命即将终结,离“我”越来越远了。

1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个性。

【人物形象】
①深秋带“我”割荒草,劳碌一生,可以看出母亲勤劳、能干、任劳任怨;②给“我”
做玩具,看完电影背着熟睡的“我”回家等,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疼爱;③无论天气
怎样,都要带“我”看电影,可以看出母亲很浪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