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优质课评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课时安排 1 年级八年级学期第二学期学段第2学段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能根据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知道中位线的长,求菱形的周长;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菱形的面积,如知道菱形的对角线的长怎样求面积,知道菱形的高如何求面积。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菱形的基本概念和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学会书写推理过程。从而领悟到由合情推理到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同学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竞争对手,更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伙伴。
教学
重点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的探究。
教学
难点
菱形性质的应用和面积的求法。
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前,我将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题解决法、课堂讨论法和讲练结合法等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这节课的很多地方都是由学生在讲。
教学过程预设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活动1:
课题引入:
1.用一个跳伞的视频引出菱形;
2.请你欣赏: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菱形的图片;
3.板书课题: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学生欣赏通过视频和生活中的菱形的
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
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操作感知
得出定义活动2:
1.剪纸活动: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裁出一
个和刚才跳伞运动员组成的一样的图案。
2.演示几何画板,出现邻边相等。
3.板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学生动手操作,裁出
菱形
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让其
相邻两边相等,得到菱形的定义。
在这一运动变化过程中强化了对
菱形定义的理解,淡化了对定义的
强制记忆,并激发学生好奇、探究
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应用学具
探究性质活动3:
探究菱形的性质:
1.菱形属于平行四边形吗?
(让几何画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动起来,变出菱形)
板书:(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刚才大家裁出来的菱形可以对折吗?对折以后重合
吗?有几条对称轴?
板书:(2)轴对称图形;
3.观察几何画板上的菱形,它在边、角、对角线方面有
什么特殊的性质?
板书:(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
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利用几何
画板和手中的菱形
观察、操作、猜想、
探究出菱形的性质。
让一个学生起立口
述四条边相等的证
明。
让学生写出第(4)
的证明过程。
通过对几何画板的观察和动
手操作,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
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
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
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对猜想的论证,进一步突
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直
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进
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推理的必
要性,它是得出结论的重要手段,
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此外,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给学
生一个独立的探求空间,让学生经
历探究的过程,由学生讲,学生写,
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四、当堂训练
学以致用活动4:
应用菱形的性质解题:
1.如图(1),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
中点,如果EF=2,那么菱形ABCD的周是_________。
2.如图(2),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 CD上
的点,且CE=CF。求证:AE=AF。
题1比较简单,让学
生起立回答。
题2有一定的难度,
请一个学生上讲台
讲解,锻炼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
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习的
知识,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五、范例点击
巩固深化活动5:
探究菱形的面积公式:
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已知AC=10,BD=24,求菱
形的边长、周长、面积。
例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
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
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
例1比较简单,让学
生起立讲,面积公式
的推导也由预习过
的同学讲。
例2让学生写,培养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
力。
最后一题也由学
生来讲,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培
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
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运用菱形
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
程中掌握菱形性质的应用,达到
“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进一
步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A
B D
C
O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1:3
,
cm
2
7,
两邻角的度数比是
菱形的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