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优质课评选教案
菱形的性质公开课教案
补充和说明:通过几何作图和计算,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菱形内角相等和外角相等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相关问题。
4. 第四章:菱形的对称性质
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作图,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菱形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欣赏和理解菱形的对称美。
第五章:菱形的应用与拓展
5.1 菱形的面积计算
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入菱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解释菱形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几何证明解释其正确性。
5.2 菱形的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图案设计、建筑装饰等。
展示一些菱形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欣赏并理解菱形的美丽和实用性。
9. 第九章:菱形的性质与几何证明
补充和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几何证明,深入理解和证明菱形的性质。提供一些几何题目,让学生应用菱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解释菱形对角线长度的性质,并证明其正确性。
2.2 菱形的对角线交点
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角线交点,发现交点将对角线分成相等的线段。
解释菱形对角线交点的性质,并证明其正确性。
第三章:菱形的角度性质
3.1 菱形的内角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内角,发现菱形的内角相等。
解释菱形内角性质,并证明其正确性。
3.2 菱形的外角性质
展示菱形的轴对称变换实例,并解释其几何性质。
8.2 菱形的中心对称变换
引导学生了解中心对称变换的概念,引入菱形的中心对称变换。
展示菱形的中心对称变换实例,并解释其几何性质。
第九章:菱形的性质与几何证明
9.1 菱形的性质证明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证明,证明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的定义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条边相等、对角相等等。
2.学会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菱形的面积、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等。
3.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4.了解菱形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菱形有哪些性质?”、“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பைடு நூலகம்作精神。
3.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总结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菱形图形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设立小组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认知和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直观思维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4.运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钻石、瓷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性质教案
菱形的性质教案教案标题:菱形的性质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菱形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 探索菱形的性质,包括边长、角度和对角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1. 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的性质,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其他类型的四边形。
2. 展示一些图形(其中包括菱形),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菱形的特点。
3. 提问:你能描述一下菱形的性质吗?菱形与其他四边形有何区别?步骤二:菱形的定义和要素1. 讲解菱形的定义:四条边相等, 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菱形的定义,并把握住关键词汇和概念。
步骤三:菱形的性质探索1.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菱形的图片或几何模型。
2. 学生观察,并提出关于菱形性质的问题,例如:每个角度的度数是多少?对角线长度有何规律?等等。
3. 学生归纳总结:每个小组汇报他们发现的共同点和规律,全班一起讨论并得出结论。
步骤四:菱形的性质验证1. 给学生一些举例菱形的问题,如:给出一条对角线的长度,能否确定菱形的面积?2. 学生通过计算和实践来验证并解答问题,展示他们对于菱形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1. 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菱形性质的理解。
2.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学习,可以探究菱形的特殊情况,如正菱形。
步骤六:课堂总结1.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菱形性质的知识,强调关键点和要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有趣的观察结果。
教学资源:1. 图形展示板或幻灯片,展示菱形和其他四边形的图片。
2. 菱形的几何模型或实物,供学生观察和探索。
3. 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活动工具。
4. 练习题和课堂练习材料。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的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和全班中的表现和汇报。
3.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堂练习的正确性和深度。
拓展活动:1. 学生自行寻找关于菱形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数学菱形教案【优秀6篇】
数学菱形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数学菱形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数学菱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数学菱形教案篇二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1.1.1菱形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需要我更多地关注并给予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设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1.1.1菱形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1.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线长度关系、对角线所形成的角为直角、四边相等、对边平行。
2.菱形的判定:根据定义判定、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长度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加强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4.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看到几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八年级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菱形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的: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1、2;2、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道补充题,是为了巩固菱形的性质;例2是教材P108中的例2,这是一道用菱形知识与直角三角形知识来求菱形面积的实际应用问题、此题目,除用以巩固菱形性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菱形的面积,以促进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四、课堂引入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18、2、2菱形》课时练习含答案;5、在同一平面内,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纸片不能裁剪)可以拼成的四边形是( )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梯形答案:B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解析:解答: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长都为a,根据菱形的定义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题意得,拼成的四边形四边相等,则是菱形、故选B、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定义、6、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 )A、等腰梯形B、正方形C、矩形D、菱形答案:D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解析:解答:由于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都相等,则得到的四边形的四条边也相等,即是菱形、由题意可得:得到的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即是菱形、故选D、分析:本题利用了菱形的概念: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四边形中不一定为菱形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B、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D、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3、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A、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C、矩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第2篇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证明某点在某条直线上及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 垂直平分线定理和其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 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容易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2、教法建议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具体说明如下:(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前面,学习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这样由复习概念入手,顺其自然提出问题:在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它到线段两端的距离有何关系?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相等”. 然后学生完成证明,找一名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总结. 最后,由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即得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 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都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一般没有什么困难,这一节的难点仍然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为了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对照,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定理的区别和联系.(3) 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第3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3、难点的突破方法:首先应先复习组中值的定义,在七年级下教材P72中已经介绍过组中值定义。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第一章:菱形的定义和性质1.1 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四边形的定义,引入菱形的概念。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菱形是由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1.2 菱形的性质介绍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角线性质,得出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性质。
引导学生探索菱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得出均为直角的性质。
第二章:菱形的判定2.1 判定一个四边形为菱形的条件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强调四条边相等是判定的关键条件。
2.2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必定是菱形。
引导学生运用这个判定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章:菱形的面积3.1 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引入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2 应用菱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菱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注意对角线长度和角度的关系,以便准确计算面积。
第四章:菱形的对角线4.1 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得出对角线长度相等的性质。
通过几何证明,引导学生理解对角线长度相等的证明方法。
4.2 菱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得出均为直角的性质。
通过几何证明,引导学生理解对角线与边的夹角为直角的证明方法。
第五章:菱形的对称性5.1 菱形的轴对称性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称性,得出菱形具有轴对称性的性质。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菱形有两组对称轴。
5.2 菱形的中心对称性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对称性,得出菱形具有中心对称性的性质。
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菱形的中心对称性。
第六章:菱形的画法6.1 菱形的画法步骤介绍菱形的画法步骤,包括确定边长、画对角线、分割四边形等。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菱形的绘制。
6.2 应用菱形的画法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菱形的画法解决问题,如绘制特定的菱形图案。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优质课)
《菱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悉菱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并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现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观察讨论法课堂类型:综合课教具:电脑教学手段:电化教学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及由它们组成的精美图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看一看每幅图案是由哪种基本图形组成的。
生:菱形。
师:既然菱形在生活中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菱形(板书课题)三、新授(二)定义教学师:既然我们要研究菱形,那么什么是菱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看下面的动画演示(只演示菱形的形成过程。
)这是两个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现在我把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短边进行平移,到达某一特殊位置,这时候,它就变成了菱形,同学们先考虑这个变形后的四边形还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为什么。
生:是,因为由平移图形的性质可以知道,平移时,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所以这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也可以说: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因此它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好!解释得很清楚,这说明菱形是平行四边形,但又比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特殊,那么它特殊之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演示)师:大家都看到了菱形的特殊之处,谁能准确把这个特殊之处说出来?生:有两条边相等。
师:什么样的边呢?说得准确些。
生:有两条邻边相等,有一组邻边相等。
师:好,说得很好,由上面的实验演示我们可以知道菱形应具备两个特征:1、它是平行四边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请同学们根据这两个特征给菱形下个定义。
生: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名称:《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主题内容简介:这一节课主要是理解、熟记和运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定理1、2和菱形的面积公式,并且会灵活运用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懂得融会贯通,与前面的平行四边形联系结合起来,形成一张知识网。
学习目标分析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1、2和面积的公式;会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想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折叠菱形来探究菱形的性质和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
5)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探究菱形的性质和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前需知识掌握情况:1、通过计算机技术让学生让学生感受菱形是由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通过运动而演变成菱形,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菱形及其性质的兴趣;2、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通过折叠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菱形的性质1和2。
3、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可以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来证明菱形的性质;4、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之前的轴对称图像的性质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推导出菱形的面积公式。
对微课的认识:微课,微课是什么?同学们听都没听过,但是由于是新鲜事物,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特征分析学习态度:这两个班的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能力都较差,必须得在老师的指引才能进行。
学习风格:只要老师给予一定的教学内容,学生之间还是能够进行观察,思考,自主合作探究。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微课是为了更加直观、集中、简短地把一个知识重点、一个知识难点或者一个易错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反复不断地播放,让学生不断地加深理解和记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菱形判定优秀教案
菱形判定优秀教案
教案标题:菱形判定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菱形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相关知识点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菱形模型、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菱形模型引起学生对菱形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菱形?菱形有哪些性质?
2. 讲解:通过黑板和彩色粉笔,讲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3. 操练:设计一些菱形判定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总结,强调菱形判定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五、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菱形判定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巩固和复习。
六、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延伸
设计一些拓展性的菱形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九:《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设计九:《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
2.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能运用菱形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
2.难点:菱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菱形图案引出菱形概念。
2.讲解菱形的概念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3.菱形的性质
(1)边、角、对角线的性质。
(2)通过图形和推理讲解。
4.菱形的判定方法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例题讲解
运用菱形性质和判定的例题分析。
6.课堂练习
学生进行菱形知识的练习。
7.小组讨论
讨论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总结归纳
总结菱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9.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菱形知识。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
教案: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一章:菱形的定义1.1 引言向学生介绍菱形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菱形是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来猜测菱形的特征。
1.2 菱形的定义给出菱形的正式定义:“菱形是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解释菱形的名称来源,菱形的特点像菱角一样。
1.3 菱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图形,发现其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平分对方每个角都是直角第二章:菱形的对称性2.1 引言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菱形有什么特殊的对称性吗?”引导学生思考菱形的对称性。
2.2 菱形的对称性给出菱形的对称性定义:“菱形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
”解释菱形的轴对称性:菱形有两组对边平行,可以沿两条对角线进行折叠,两边重合。
解释菱心的概念:菱形的中心点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它是菱形的中心对称点。
2.3 菱形的对称性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出菱形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让学生尝试解决与菱形对称性相关的问题,如:如果给出一个菱形的一部分,能否确定整个菱形的形状?第三章:菱形的面积计算3.1 引言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如何计算菱形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2 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给出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之积的一半。
”解释公式背后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或几何证明来说明。
3.3 菱形的面积计算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给定菱形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解决与菱形面积相关的问题,如:如果给出一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度,能否计算出其面积?第四章:菱形的构造4.1 引言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如何构造一个菱形?”引导学生思考菱形的构造方法。
4.2 菱形的构造方法给出菱形的构造方法:“通过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在对角线上分别标记四个点,连接相邻点即可得到菱形。
”解释菱形构造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或几何证明来说明。
4.3 菱形的构造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构造一个菱形。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
为四边形ABCD是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共同来探讨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⑴简单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指明了课型的性质。
⑴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自然地从平行四边形过渡到菱形,为引入菱形的概念做铺垫。
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探究四边形ABCD的性质和特点,学生观察思考过程中学会了动眼、动口、动脑三维一体,多种刺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观察猜想:四边形ABCD为什么图形?并且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探究: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老师提问和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的方式,最后得出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
归纳总结:
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五、归纳小结,反馈回授
归纳小结:(3分钟)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⑴菱形的四边相等。
⑵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平分一组对角。
⑶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⑴有利于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深化对菱形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⑵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宏观掌握知识的能力。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课题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授课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时长
45分钟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九章第二节19.2.2菱形
教材及参考书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菱形的定义和菱形的特殊性质,并熟练运用其进行有关的证明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菱形的定义;(2)掌握菱形的性质;(3)学会菱形的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菱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如骰子、风筝等,发现它们都具有四条相等的边和四个角都相等的特征;(2)给出菱形的定义: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叫作菱形。
2. 菱形的性质(1)边长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2)对角线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3)角度性质:菱形的四个角都相等,均为直角或锐角;(4)对角线与边的关系:菱形的对角线将菱形分成的三角形是全等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证明方法;2. 直观演示法: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菱形的性质;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菱形的性质;4. 小组讨论法:分组探讨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菱形的定义及性质:结合实物和几何画板软件,讲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证明方法;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自行探究菱形的性质,并完成相关练习;4.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菱形的性质,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菱形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有关菱形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菱形性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分析问题能力。
七、作业布置2. 菱形应用题: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2.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方。
(2)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3)菱形的对角相等。
(4)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 菱形的判定方法:(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方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理解菱形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1. 教学PPT或黑板。
2. 几何画图工具。
3. 相关几何图形示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蜂巢、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现菱形的性质。
3. 讲解与演示:利用PPT或黑板,展示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方,对边平行且相等等。
通过几何画图工具,演示菱形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
4. 练习与巩固:给出一些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判断。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设计图案、构造模型等方面应用菱形。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菱形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练习与巩固:评价学生在练习中应用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正确性。
3. 拓展与应用: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菱形性质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教案)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菱形的定义;(2)掌握菱形的性质;(3)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探索菱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2)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2)菱形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菱形性质的证明;(2)菱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菱形模型、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引导学生关注菱形的美感;(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吗?2. 探究菱形的定义:(1)学生通过观察菱形模型,总结出菱形的定义;(2)教师引导归纳: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3. 探究菱形的性质:(1)学生分组讨论,利用直尺、圆规探究菱形的性质;(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菱形的性质。
4. 菱形的判定方法:(1)学生通过举例,总结出菱形的判定方法;(2)教师引导归纳: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2)教师挑选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用书上的课后练习题;2. 收集生活中的菱形图案,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还需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六、教学内容:菱形的证明与应用1. 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菱形的性质证明相关几何结论;(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优质课评选教案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学科数学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课时安排 1 年级八年级学期第二学期学段第2学段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能根据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知道中位线的长,求菱形的周长;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菱形的面积,如知道菱形的对角线的长怎样求面积,知道菱形的高如何求面积。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菱形的基本概念和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学会书写推理过程。
从而领悟到由合情推理到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并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同学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竞争对手,更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伙伴。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应用和面积的求法。
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
课前,我将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题解决法、课堂讨论法和讲练结合法等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这节课的很多地方都是由学生在讲。
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内容的呈现)(学习活动的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1:课题引入:1.用一个跳伞的视频引出菱形;2.请你欣赏: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菱形的图片;3.板书课题: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学生欣赏通过视频和生活中的菱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案人教版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讲课稿华伦中学初二数学集备组章兴姬我从四个方面介绍我是怎样剖析教材和设计教课过程的。
一、教材剖析、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以后。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断,又学习了特别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察看、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解说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方所学知识的持续,又是后边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教材从学生年纪特色、文化知识的实质水平出发,先让学生着手做,动脑思虑,而后与伙伴沟通、研究、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断,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课过程中真实享遇到研究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班,该班级是年段的一般班,学生的状况是中等学生许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至名的学习上落伍的学生。
所以长久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鉴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剖析,我以为本节课的教课有几个方面需要掌握好的:⑴本节课的课题是:研究菱形的重要性质;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着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⑶要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⑷教课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巧运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质状况,本节课我拟订了以下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宽泛的应用。
()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辨别条件,并能灵巧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菱形的性质和辨别条件的过程,在察看、操作和剖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研究的意识,领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领会菱形的图形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剖析、教课方案思想菱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拥有菱形的全部性质。
这节课教课时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让察看、猜想、考证,获取悉识,培育主动研究的能力。
第一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惹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宽泛应用,而后设计几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议论,相互沟通,形成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教材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课时安排 1 年级八年级学期第二学期学段第2学段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能根据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知道中位线的长,求菱形的周长;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菱形的面积,如知道菱形的对角线的长怎样求面积,知道菱形的高如何求面积。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菱形的基本概念和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学会书写推理过程。
从而领悟到由合情推理到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并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同学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竞争对手,更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伙伴。
教学
重点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的探究。
教学
难点
菱形性质的应用和面积的求法。
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
课前,我将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题解决法、课堂讨论法和讲练结合法等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这节课的很多地方都是由学生在讲。
教学过程预设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活动1:
课题引入:
1.用一个跳伞的视频引出菱形;
2.请你欣赏: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菱形的图片;
3.板书课题: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学生欣赏通过视频和生活中的菱形的
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
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操作感知
得出定义活动2:
1.剪纸活动: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裁出一
个和刚才跳伞运动员组成的一样的图案。
2.演示几何画板,出现邻边相等。
3.板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学生动手操作,裁出
菱形
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让其
相邻两边相等,得到菱形的定义。
在这一运动变化过程中强化了对
菱形定义的理解,淡化了对定义的
强制记忆,并激发学生好奇、探究
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应用学具
探究性质活动3:
探究菱形的性质:
1.菱形属于平行四边形吗?
(让几何画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动起来,变出菱形)
板书:(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刚才大家裁出来的菱形可以对折吗?对折以后重合
吗?有几条对称轴?
板书:(2)轴对称图形;
3.观察几何画板上的菱形,它在边、角、对角线方面有
什么特殊的性质?
板书:(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
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利用几何
画板和手中的菱形
观察、操作、猜想、
探究出菱形的性质。
让一个学生起立口
述四条边相等的证
明。
让学生写出第(4)
的证明过程。
通过对几何画板的观察和动
手操作,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
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
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
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对猜想的论证,进一步突
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直
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进
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推理的必
要性,它是得出结论的重要手段,
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此外,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给学
生一个独立的探求空间,让学生经
历探究的过程,由学生讲,学生写,
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四、当堂训练
学以致用活动4:
应用菱形的性质解题:
1.如图(1),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
中点,如果EF=2,那么菱形ABCD的周是_________。
2.如图(2),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 CD上
的点,且CE=CF。
求证:AE=AF。
题1比较简单,让学
生起立回答。
题2有一定的难度,
请一个学生上讲台
讲解,锻炼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
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习的
知识,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五、范例点击
巩固深化活动5:
探究菱形的面积公式:
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已知AC=10,BD=24,求菱
形的边长、周长、面积。
例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
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
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
例1比较简单,让学
生起立讲,面积公式
的推导也由预习过
的同学讲。
例2让学生写,培养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
力。
最后一题也由学
生来讲,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培
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
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运用菱形
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
程中掌握菱形性质的应用,达到
“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进一
步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A
B D
C
O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1:3
,
cm
2
7,
两邻角的度数比是
菱形的高为
六、小结深化 建构认知
作业设置 巩固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
(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必做题:习题19.2第5题 选做题:习题19.2第11题
通过小结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感受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树立自信心。
通过课外练习的布置使学生能在课外时间里也能加强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
板书设计 板书设置体现课堂内容与方法,简明扼要,反应知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
因此,我将黑板分成四版,菱形的定义和
性质安排在左端的第一版,性质的证明放在第二版,而练习则放在第三版,银幕放在第四版。
菱形 性质证明和练习最后一题 练习
多媒体银幕
一、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
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二、性质
(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
有性质;
(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
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由学生来写 由学生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