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册:看浪花教案
《看浪花》教学教案
《看浪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浪花的形成,了解浪花的基本特点;(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亲自观察浪花的形成和特点;(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浪花的产生原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浪花的形成过程;(2)浪花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浪花形成原理的阐述;(2)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2)实验器材:水、沙子、瓶子等。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海水、浪花的基本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浪花;(2)提问:你们知道浪花是怎么形成的吗?2. 探究浪花的形成:(1)讲解浪花的形成过程;(2)引导学生思考浪花形成的原因。
3. 观察浪花的特点:(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浪花特点;(2)总结浪花的特点:白色、泡沫状、不稳定等。
4.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沙子、水、浪花的关系;(2)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的现象,探讨原因。
5.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讨论:如何减少海岸侵蚀现象?(2)引导学生思考浪花对海岸线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1)浪花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强调爱护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布置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浪花现象,记录下来;(2)写一篇关于浪花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 学生对浪花形成过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如何?2. 实验环节是否顺利,学生是否积极参与?3. 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4.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5.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是否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七、作业批改1. 学生对浪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教学设计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朗读、讨论等环节中,感受大海的壮美,体验作者的情感。
(1)引导学生运用预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组织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仿写等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方法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壮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如“浪、花、跳、跃、笑、迎、招、呼、踏、脚、丫、排、排、翻”等,并对难写的字进行讲解和示范。
2.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停顿等。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浪花像小精灵一样跳跃”,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浪花的美丽。
3.朗读练习: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力求将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看浪花》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看浪花》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看浪花》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耍、痒、丫、泪、壳、蓝、淘、娃”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像、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电脑大海图:问:这是哪儿呀?谁去过?海边好玩吗?你能把在海边玩时的高兴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拿着照片给大家讲。
)3、出示电脑小女孩在沙滩玩时的图:你们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们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儿,那个姑娘想听听你们读书,行吗?4、自己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6、小姑娘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得准确。
电脑出示词语:浪花玩耍笑了跑来唱歌眼泪送给贝壳淘气娃娃小脚丫放电脑录音:你们读得真准!我答应和你们一起玩。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教师范读第一段:刚才大家读得挺好的,老师也不想落后呀?给我个机会读读书行吗?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听哪儿读得好?通过老师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浪花迈着轻轻的步了走来的轻轻的读得好,体会浪花迈的步子很轻。
)板书:轻2、浪花怎么轻轻地走来?请同学表演。
3、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当浪花轻轻的溅到脚上。
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8、学生练习读。
9、还有哪读得好?(浪花笑着跑回家。
《看浪花》公开课教案
《看浪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浪花的形成和特点,提高对海洋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浪花的形成:介绍浪花的成因,如风力和海浪的作用。
2. 浪花的特点:描述浪花的形状、颜色和动态,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
3. 浪花的观察:教授观察浪花的方法,如距离、角度和时间的选择。
4. 浪花的保护:讨论浪花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浪花,培养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浪花的形成和特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浪花的形成和保护方法,传授知识。
4. 实践活动:设计观察浪花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浪花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 视频素材:准备关于浪花形成的视频,辅助教学。
3. 观察工具:提供望远镜、摄像机等观察工具,方便学生观察浪花。
4. 教学场地:选择海边或模拟海边的场地,便于学生观察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浪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浪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浪花的形成和特点,讲解观察浪花的方法。
3. 观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浪花的实践活动,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浪花的保护和意义,分享观察心得。
5. 总结:教师总结浪花的特点和保护方法,强调环保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浪花的作业,引导学生持续关注自然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浪花的观察深度和细节掌握。
2.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清晰度。
3.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度。
4. 环保意识: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浪花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海洋生物学家或环境保护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海边垃圾清理活动,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环境。
《看浪花》教案设计
《看浪花》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看浪花》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了解自然风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利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海浪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与理解:选择一段文章《看浪花》,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回答相关问题。
-文章讲了什么?主要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对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它有什么意义?-你有没有读过关于海浪的其他描写?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讨论与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集体讨论。
-文章通过怎样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4.创作与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海浪的认识和想象,写一段短文或绘制一幅画作。
-你对海浪的感受是什么?请写一段短文或绘制一幅画作表达出来。
-你选择用什么样的描写方式?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5.展示与交流: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你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有什么感受?-不同同学对海浪的认识和感受有哪些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6.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并进行拓展性讨论。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除了海浪,你还有没有其他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历?请谈谈你对那些景色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海浪和自然景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听取学生的辩论和观点交流,评估他们对于文章中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3.评估学生的作品,看他们能否通过文字和图画表达出自己对海浪的感受和想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设计,学生既能在阅读文章中提高阅读能力,又能在讨论与分析中培养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创作与表达,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和了解自然风景的美,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绘画能力。
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教案范文三篇
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⑵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妙。
重点难点: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⑵理解三个孩子看到浪花所想的内容,并领会他们的志向。
⑶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一、复习⑴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看浪花》。
(课件出示词语,生齐读)⑵(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词语)男、女生比赛读。
⑵分组比赛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浪花的声音⑴师:孩子们,你们想去看浪花吗?咱们出发吧!(播放视频)⑵师:谁能模仿浪花的声音?浪花由远而近,所以读的时候声音要延长些,谁再来读?师:浪花轻轻地拍打着海岸——;再轻一点——;浪花重重地拍打着海岸——;再重一点——;浪花由远而近,卷到了西津门——;卷到了校门口——;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一浪接一浪,打着滚——⑶师:你们读得太棒了,徐教师好像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呢!(二)感受三个孩子美妙的愿望⑴学习第一小节。
师引读: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
生接读: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⑵师:这三个孩子分别在想什么呢?(出示默读要求)请大家默读课文2—4小节,找到孩子们想法的句子,划上“——”。
⑶报告交流,齐读孩子的愿望。
⑷过渡:你喜爱哪个孩子的愿望,就找到这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A、“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1)指名读第一小节。
(板书:说愿望)(2)师:你们见过黑鲨吗?教师带来了黑鲨的图片。
师:黑鲨全身黑灰色,尾鳍呈金红色,眼睛大而外突,性情比较凶猛。
(3)师:戏黑鲨,多勇敢的孩子啊!(齐读)(4)师:想着,想着,这个孩子好像看见了什么画面?(板书:想画面) (5)师:马鬃是马身上的哪个部位?请生上台指,理解:马鬃。
(6)师:当你衣着潜水服装和黑鲨一起游戏、追逐、玩耍时,浪花在翻滚着,一浪接着一浪,就像千万匹骏马在奔驰,马鬃在空中起起伏伏。
《看浪花》 教学设计8篇
《看浪花》教学设计8篇《看浪花》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看浪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看浪花》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活爱好:1、小伴侣,你们过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想跟老师去海边看看吗?请闭上眼睛,我们就要动身了。
(播放海边的声音)2、来到了海边。
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是啊,大海无边无际,海水哗哗地唱着歌,拍打着海岸,卷起朵朵浪花,(出示图)有三个孩子光脚丫,也来到了海边,坐在海滩看浪花。
有位把孩子们看到的想到的编成了一首诗歌《看浪花》,你们想听听吗?(播放课文录音)2、诗歌这么动听,想不想读?下面就请大家自已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你能做到吗?3、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学得怎么样了。
(出示)a、谁觉得自己全部会读了,能当小老师了?(指2、3名当小老师带读)b、大家自己能读了吗?(直接读)c、去掉拼音能读吗?(分组读,开火车读)随机理解“稻穗、马鬃、彩绸”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里的稻谷已经熟了, 沉甸甸的稻穗压得稻杆抬不起头来。
马鬃是在马的什么地方?彩绸是布料的一种,松软滑爽、高雅华丽、色泽明丽、光荣夺目。
d、这首诗里还有几个四字词特别好,谁找出来了?4、把生字字词读正确了,读通课文应当没问题了吧,那就请同桌相互读,相互检查,也可以帮帮对方。
5、分小节检查同学的朗读。
留意正音。
(三)再读课文1、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读顺课文。
2、齐读课文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
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哗——哗——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际。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看浪花》 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看浪花》教学设计学校二年语文下册:《看浪花》教学设计(精选14篇)学校二年语文下册:《看浪花》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熟悉4个生字。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通过朗读课文,观看插图,启发同学绽开合理的想象,培育想象力量。
二、教材说明这是一首布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节。
第一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
其次、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绽开各自的想象:让海水变淡水;去海底打猎;到海底去采矿。
第五节讲孩子们沉醉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
诗歌语言清爽、活泼,琅琅上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文在描写浪花时用了很多比方句,把浪花比作问号、稻穗、马鬃等,没有见过大海的同学在想象或理解上有肯定困难,可通过挂图或影像资料赐予关心。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预备大海、浪花的挂图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预备教学课件或影像资料。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束、庄、捕”这三个字简单读错,要留意订正读音。
“号”是多音字,在本课读hào,不读háo。
“稼”的本音是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
“庄、稼、哗、矿”四个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淡、猎、获”,可借助学过的偏旁和部件来识记。
2写字教学。
哗:左边的“口”要写小些,位置在田字格的左上方。
号:中间的“横”要长。
淡:右边的两个“火”字,上小下大。
上面“火”字的最终一笔“捺”要变成“点”。
捕、获:不要漏写最终一笔“点”。
(三)词句教学本文的词句通俗易懂,可让同学通过反复诵读去感悟理解,不必作过多讲解。
对同学的理解不要作过多限制。
如“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际。
”“绿浪”既可理解为海浪,也可理解为由未成熟的稻穗组成的稻浪。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一句较难理解,这句是讲阳光照在海面上,海面就像发光的彩绸一样。
有条件的班级,可借助影像关心同学理解。
《看浪花》公开课教案
《看浪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浪花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拍摄浪花的方法;(2)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浪花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拍摄浪花的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1)拍摄出具有艺术效果的浪花照片;(2)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浪花的形成原因及特点的相关资料;(2)准备拍摄浪花的设备(相机、三脚架等);(3)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浪花照片。
2. 学生准备:(1)了解浪花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提前学习拍摄照片的基本技巧;(3)准备拍摄浪花的设备(相机、三脚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组浪花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浪花的美丽;(2)简要介绍浪花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 探究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浪花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汇报的内容,强调浪花的特点。
3. 实践拍摄(1)教师示范拍摄浪花的方法及技巧;(2)学生分组拍摄浪花,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相互欣赏、交流拍摄成果。
4. 对比分析(1)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浪花照片;(2)学生对比分析,讨论哪一张照片更具艺术效果;(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摄影技巧及审美观念。
5. 总结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教师强调拍摄浪花的方法及技巧;(3)学生展示拍摄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成果;3.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展示其他自然景观的照片,如瀑布、喷泉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浪花与其他自然景观的异同;3.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4.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汇报的内容,强调自然景观的美丽与价值。
《看浪花》教学教案
《看浪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浪花的形成和特点,了解海浪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运用观察、讨论、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浪的特点。
(3)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看浪花》是一篇关于海浪的科普文章,通过描述浪花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 教学内容:(1)海浪的形成和特点。
(2)描述海浪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3)小组合作探究海浪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海浪的形成和特点。
(2)描述海浪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3)小组合作探究海浪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海浪的形成和特点的理解。
(2)运用英语描述海浪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海浪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看浪花》课文,了解海浪的相关知识。
(2)准备相关海浪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任务。
2. 学生准备:(1)预习《看浪花》课文,了解海浪的基本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海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海浪的了解。
(3)简介《看浪花》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海浪的形成和特点。
《看浪花》教学教案
《看浪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浪花,了解浪花的形成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亲自观察浪花的形成和特点;(2)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海边生活,了解海洋生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浪花的形成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浪花的形成原理;(2)海洋生态的保护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浪花形成和特点的相关资料;(2)准备海边观察和实践的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了解海洋生态的基本知识;(2)准备观察浪花的记录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风景,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2)提问:“你们听说过浪花吗?知道浪花是什么吗?”2. 探究浪花的形成和特点:(1)让学生观看浪花的形成和特点的资料;(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浪花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海边观察和实践:(1)组织学生前往海边进行观察和实践;(2)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浪花形成和特点;(3)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态,提出保护措施。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分享观察和实践的收获;(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和实践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观察浪花的记录本;3. 设计一份保护海洋生态的宣传活动方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包括观察、实践、总结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观察和实践的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看浪花》教学教案
《看浪花》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浪花的形成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与浪花之间的关系。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浪花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浪花的感受。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浪花的形成和特点。
海洋生态与浪花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浪花的能力培养。
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浪花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展示浪花的形成和特点。
通过实物展示浪花的质地和形状。
3.2 观察法:带领学生到海滩或观赏浪花的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浪花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
3.3 绘画表达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浪花的感受和认识。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色彩和线条展现浪花的美丽。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
实物展示浪花的质地和形状。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4.2 场地准备:选择合适的海滩或观赏浪花的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浪花的美丽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思考浪花的形成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讲解:通过实物展示浪花的质地和形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浪花的特点。
讲解浪花的形成过程和海洋生态与浪花之间的关系。
5.3 观察实践:带领学生到海滩或观赏浪花的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浪花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5.4 绘画表达: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浪花的感受和认识。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色彩和线条展现浪花的美丽。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观察和实践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记录和交流,评价他们对浪花特点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看浪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看浪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浪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浪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浪花的形成原因2.浪花的特点三、教学步骤:Step1: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浪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介绍这个自然现象。
引发学生对浪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Step2:探究(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浪花的形成原因,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3.学生小组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和分享。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浪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整理和记录。
Step3:实践(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浪花模型活动。
学生可以利用纸板、彩纸、棉花等材料,自由发挥创造,制作出不同形态的浪花模型。
2.学生根据自己对浪花的理解和想象,可以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和涂色。
3.学生完成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彼此欣赏和评价。
Step4: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浪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例如:浪花对航海、沿海城市和海岛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Step5: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浪花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探究环节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和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2.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包括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在拓展环节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引入环节可以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探究环节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避免问题过于宽泛或过于狭隘。
《看浪花》教学教案
《看浪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浪花,了解浪花的形成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亲自观察浪花,总结浪花的形成和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浪花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浪花的形成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浪花的形成原理。
(2)如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浪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实验材料,如水、沙子等。
2. 学生准备:(1)观察过浪花的经历。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浪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浪花。
(2)提问:“你们对浪花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历。
2. 探究浪花的形成和特点(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浪花现象,总结浪花的形成和特点。
(2)教师讲解:讲解浪花的形成原理,如水波与沙子的相互作用等。
3. 实验环节(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体验浪花形成的过程,如用水和沙子制作浪花模型。
(2)观察实验结果,进一步了解浪花的形成和特点。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如浪花的形成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雨、雪等,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短文,可以是倡议书、心得体会等。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活动:组织学生到海边或河边观察浪花,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2. 举办主题班会: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和心得。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时间?(2)实验环节是否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浪花的形成和特点?2. 学生方面:(1)学生对浪花的了解和认识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关注大自然,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八、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时的表现。
《看浪花》教案(精选18篇)
《看浪花》教案(精选18篇)《看浪花》篇1预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应该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能读出自信,自豪的语气.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孩子看到浪花所想的内容,并体会他们的志向;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文中的一些词语和每节诗的最后两句的理解是难点.课时安排共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小朋友去海边看过浪花吗大海里的浪花是怎么样的2,今天我们要学这首诗歌,是讲三个孩子在海边看浪花,浪花在他们眼里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出示课件.1,请到过海边的学生说浪花.2,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学习第一小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大家自由读诗歌,要求把诗歌读通顺,读流利;再找找诗歌分成几个小节,分别给标上序号.2,看小朋友读得很认真,对于这首诗歌, 你有不理解或比较难读的词语吗你指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1)"戏"是什么意思(2)"疙瘩"就是指一些小石块一类的块状物体.(3)" 彩绸"就是一些彩色的绸带.(4)"鬃"就是牛,马后颈上的毛.3,既然这些词语难读,那我们就多读几遍.出示课件.这三个字老师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颜色呢把它们再读两遍.4,昨晚,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让大家欣赏,欣赏的时候,请你根据图的内容说词语.出示课件.5,浪花的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一下.你们觉得哪种声音最像浪花是从远到近的,所以读地时候要延长些.要把这个字的音延长只要在后面加上一条短线,它有个名字叫"破折号".指导朗读"哗——哗——"6, 让我们把诗歌的第一小节试着读一读吧,要读出浪花从远而近的声音.7,现在再让我们整齐地读这首诗歌.1,自由读诗歌,读通顺,读流利, 并给诗歌的小节标上序号.2,说出比较难读或难理解的词."天涯", "戏黑鲨"," 鬃","采矿","疙瘩","彩绸","万里海疆"."戏"就是和它一起玩,嬉戏.3,(1)齐读;(2)指名读;(2)男同学读第一排,女同学读第二排;最后一排大家一起读.读带有轻声的词语.4,学生说:马鬃,万马奔腾,稻穗,庄稼,黑鲨,潜水服装,5,指名模仿;认识"破折号".并读一读.整齐地模仿.6,齐读第一小节.7,认真地读诗歌.(三), 学习诗歌的二至四小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一束束浪花像问号,那这三个孩子分别在想什么呢用"~~~"画出诗歌中的有关句子.巡回指导.2,请小朋友连起来,把找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3,孩子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去浇庄稼"时,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随机板书:海水变淡水浇庄稼4,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处思考.既然海水不能浇的话,我们就淡水浇好了呀,为什么要把海水就淡水呢单单是这个原因吗5,说得好,我们的生活用水只占整个地球水资源的0.3%,其余大部分是海水.目前,全球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危机.所以我们要自己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那个孩子的理想是多么美好呀!当海水变淡水,大面积的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6,这时的浪花在他眼里像什么用"——"画出诗歌中有关的句子,并轻声地读一读.7,让我们把眼前这美好的景色读出来吧.出示第二小节的课件.8,孩子们还想到海里去探险,去和黑鲨一起嬉戏,玩耍.黑鲨是海洋里一种凶猛的鱼兽,他们难道不怕吗你又是怎么理解的随机板书:去探险戏黑鲨9, 对呀,当海水变成淡水时,海里的鲨鱼也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凶猛了,而是温柔地和小朋友们一起在海里玩耍.小结:据统计,全球一年有12万条鲨鱼被人类捕杀,整个海洋家族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研究环境的科学家已在大声呼吁,"保护自然,保护动物,人和动物应该和睦相处."10,当动物和人类能和平共处时,孩子们觉得这些浪花又会像什么呢请从书上找到答案用"——"画出,轻声读一读.11,交流.让我们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一起读出来吧!出示第三小节的课件.12,孩子们还想去干什么呀随机板书:去采矿抱金疙瘩13,抱出金疙瘩和彩绸有什么关系呢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舞彩绸表演的是什么气氛的节目14,是呀,当采矿人员从海底下挖出无数的煤矿,石油和稀有金属时,大家就会敲锣打鼓,挥动彩绸,载歌载舞来表达自己激动,兴奋的心情,我们的祖国也会拥有这些金疙瘩而更加繁荣昌盛.15,让我们把那份喜悦一起读出来吧!出示第四小节的课件.16,看着绿绿的稻穗,美丽的彩绸,奔腾的骏马,小朋友,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第二,三,四小节来, 让我们怀着孩子们对自己美好而远大的理想的自信心和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三个小节吧!1,看书画出有关的句子.(1)我想让海水变淡水, 哗啦哗啦浇庄稼!(2)我想到海里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3)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2,看屏幕齐读句子.3, 因为海水是咸的,浇了庄稼,庄稼就会死.所以要把海水变淡水,然后才去浇庄稼.4,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但小溪里的水,江河里的水都流到大海里,海水却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把海水变成淡水,让它去浇庄稼.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5,认真地听老师小结对第1小节的理解.6, 看书画出句子:一束束浪花像稻穗7,齐读第一小节.8,当鲨鱼温柔的时候,潜水会和它去交流,和它做好朋友.9,认真地听老师, 对第二小节的理解.10,看诗歌画出句子:一束束浪花像马鬃11,齐读第二小节12,孩子们还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13, 在台上表演节目.开心的,高兴的,喜悦的时候人们会舞动彩绸.14,听老师讲解对第二小节地理解.15,看屏幕齐读第三小节.16, 欣赏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小节.(四)学习诗歌的第五小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听着孩子们对自己理想的描绘,浪花很高兴,它又做了什么呢请小朋友看这第五小节,自己轻声地读几遍.出示第五小节的课件.2,浪花做了什么抚摩是什么意思它的是谁3,现在你就是这三个孩子中的一个,你坐在海边,浪花像小手抚摩你的小脚丫,你们笑说着自己的理想时,仿佛美好的明天就已经展现在眼前了,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歌吧,把自己的高兴,快乐,兴奋等等读出来吧!1,自由地读第五小节.2,浪花抚摩孩子的小脚丫.抚摩就是轻轻地模;近义词就是抚摸.3,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歌.(五)说话延伸1, 浪花有时很温和,有时很暴躁,它会帮人们做好事,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面对着这些变化无常的浪花,你又会想什么呢你觉得它像什么引导说自己的理想.2, 请小朋友把自己想说的,写在海鸥的翅膀上,让海鸥把你的理想捎给浪花,带给大海.3,把你说的读给大家听一听.1,谈自己的理想.我也想到海底去,因为浪花像一座座桥,我可以沿着这座拱桥下去.我想改变浪花的脾气,让浪花像胖乎乎的小手抚摸着我.2,动手写一写.师巡回指导.3,交流(六)板书设计看浪花破折号:——变淡水浇庄稼去探险戏黑鲨去采矿抱金疙瘩《看浪花》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看浪花》教学方案(5篇)
《看浪花》教学方案(5篇)《看浪花》教学方案 1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
(齐读课题:20、浪花)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
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
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
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
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看浪花》教案之二
《看浪花》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观察浪花的形态、颜色和动态,培养观察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浪花的兴趣。
(2)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观察浪花的形态、颜色和动态。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
(2)运用观察方法,准确描述浪花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浪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浪花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浪花,激发学生对浪花的兴趣。
2.课文朗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记忆方法。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书写示范。
4.观察浪花(1)教师出示浪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浪花的形态、颜色和动态。
(3)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关于浪花的诗歌或散文。
(2)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加强书写练习。
2.家长协助孩子观察浪花,拍摄照片或视频,与同学分享。
3.写一篇关于浪花的观察日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浪花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看浪花》教学教案
《看浪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浪花的形成,了解海洋的基本特点和海浪的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特点:海洋的面积、深度、温度等。
2. 海浪的形成原因:风、气压、地球自转等。
3. 浪花的形成过程:水滴的碰撞、泡沫的产生、浪花的形状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浪花的形成过程,了解海浪的形成原因。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 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视频或图片:关于海浪和浪花的形成过程。
2. 分组讨论的工具:如白板、笔等。
3. 提问的问题清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海浪和浪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海洋的了解。
2. 讲解:介绍海洋的基本特点和海浪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海浪的形成过程。
3. 观察:播放教学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浪花的形成过程。
4.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解释,强调海浪和浪花形成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结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海洋特点和海浪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通过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分享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
3. 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邀请海洋生物学家或海洋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
2. 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海滩清洁、海洋生物保护宣传等。
3. 开展海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海洋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教案范文三篇
鲁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教案三篇篇一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三个孩子看到浪花所想的内容,并体会他们的志向。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一、复习1、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看浪花》。
(课件出示词语,生齐读)2、(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词语)男、女生比赛读。
2、分组比赛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浪花的声音1、师:孩子们,你们想去看浪花吗?咱们出发吧!(播放视频)2、师:谁能模仿浪花的声音?浪花由远而近,所以读的时候声音要延长些,谁再来读?师:浪花轻轻地拍打着海岸——;再轻一点——;浪花重重地拍打着海岸——;再重一点——;浪花由远而近,卷到了西津门——;卷到了校门口——;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一浪接一浪,打着滚——3、师:你们读得太棒了,徐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呢!(二)感受三个孩子美好的愿望1、学习第一小节。
师引读: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
生接读: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2、师:这三个孩子分别在想什么呢?(出示默读要求)请大家默读课文2—4小节,找到孩子们想法的句子,划上“——”。
3、汇报交流,齐读孩子的愿望。
4、过渡:你喜欢哪个孩子的愿望,就找到这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A、“我想到海底去探险,身着潜水服装戏黑鲨!”(1)指名读第一小节。
(板书:说愿望)(2)师:你们见过黑鲨吗?老师带来了黑鲨的图片。
师:黑鲨全身黑灰色,尾鳍呈金红色,眼睛大而外突,性情比较凶猛。
(3)师:戏黑鲨,多勇敢的孩子啊!(齐读)(4)师:想着,想着,这个孩子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板书:想画面)(5)师:马鬃是马身上的哪个部位?请生上台指,理解:马鬃。
(6)师:当你穿着潜水服装和黑鲨一起游戏、追逐、玩耍时,浪花在翻滚着,一浪接着一浪,就像千万匹骏马在奔驰,马鬃在空中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