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纠倾与迁移
09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的迁移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特殊迁移:布鲁纳划分的迁移类型,指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其迁移的范围小。
非特殊迁移:布鲁纳划分的迁移类型,指概念或态度的迁移,其迁移的范围大。
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的心(mind)是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功能组成的。
心的各种成分(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
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强力量(能力)。
这些能力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发挥效用。
低路迁移:所罗门和帕金斯划分的迁移类型,指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迁移。
高路迁移:所罗门和帕金斯划分的迁移类型,指有意识地应用先前习得的抽象知识于新的情境。
纵向迁移:加涅区分的一种迁移类型,指已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
侧向迁移:加涅区分的一种迁移类型,指已习得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但不需要产生新概念或新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所谓共同的成分是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形式训练说:基于官能心理学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学习定势:哈洛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解释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顿悟”现象。
哈洛认为,顿悟并不是由于知觉的突然改组而出现的,而是在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上或在学习一般规则的基础上出现的。
学习定势不是突然闪现的,依赖大量的练习和经验。
概括说: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认为学习者必须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产生。
迁移的产生式理论:安德森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地基所列处理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不同分类∶根据处理时间,可分为临时处理和永久处理;根据处理深度,可合为浅层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根据被处理土的特点,可分为粘性砂性土处理和黏性土处理、饱和取证土处理和非饱和土处理;主力部队基处理的作用机理,可分为置换处理,排水固结处理、压实和夯实处理事件等。
按地基处理的机理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类,能充分体现各种预处理方法自身方法的特点,较为妥当和合理。
但是严格的进行分类是困难的,同一种取证方法可能作用同时起到不止一种的作用效果,很难说该处理处理过程方法属于哪一类。
例如,十桩和灰十桩既有挤密作用又有置换除此以外作用。
另外,有些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及计算方法不是很明确,处于研究探讨阶段,加之地基处理方法在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功能不断扩大,很难遵行精确的分类。
根据地基处理的作用机理进行的基本分类如下∶1)置换法法是置换指利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部分或全部软弱土体,以形成楼板双层地基或复合地基,实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的目的。
属于置换下列的地基处理方法下述有;换土垫层法、挤淤置换法、褥垫法、砂石桩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石灰桩法等。
另外,气泡混合轻质料填土法和EPS超质料填土不够法一般不用于置换,主要用于填方,采用轻质填料代替比较重的填料。
为了叙述方便,也可将气泡混合轻质料填土法和EPS超质料填土法归为置换法。
2)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的原理是软土地基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完成排水抑制作用固结,使孔隙比减小,抗剪强度提高,以实现不断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的目的。
按预压加载方法,排水固结法又可分成∶堆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联合作用法、电渗法,以及降低地下水位法等。
按位于地基中的竖向排水系统分为还可分为;普通砂开法、纸盒砂井法和塑料排水带法等。
3)压实和穷实法压实法是利用机械自重或辅以震动产生的能量对地基土进行压实。
九章律内容
九章律内容九章律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兵法著作,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策略而闻名于世。
它包含了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探讨了不同的兵法原则和战略思维。
以下是对九章律各章内容的描述。
第一章:九变律九变律讲述了战斗中的变化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情势变化万千,只有具备灵活性和变通能力的将领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九变律教导我们灵活布局,善于变化,以应对敌人的各种行动。
第二章:九地律九地律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战争的重要影响。
地形可以是战争的有利条件,也可以是劣势。
掌握地势和地理特点,能够有效地利用地理优势,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三章:九军律九军律讨论了军队的组织和管理。
战争需要有组织的军队来执行策略和指令。
九军律强调了领导者的重要性,以及军队的训练和纪律。
只有一个团结有序的军队,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第四章:九将律九将律讲述了将领的素质和能力。
将领的才干和智慧对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九将律强调了将领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
一个优秀的将领能够指挥军队,制定战略,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五章:九用律九用律探讨了兵器和战术的使用。
在战争中,选择合适的兵器和战术是至关重要的。
九用律强调了兵器的运用和战术的灵活性。
只有灵活运用兵器和战术,才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第六章:九势律九势律讨论了战斗中的力量和势力的变化。
在战争中,力量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九势律强调了对力量的敏感和把握,以及对敌人意图和行动的分析。
只有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在战场上抓住机会,取得胜利。
第七章:九敌律九敌律探讨了对敌人的了解和分析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了解敌人的意图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九敌律强调了情报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对敌人的心理战术。
只有充分了解敌人,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和战术。
第八章:九间律九间律讲述了间谍和情报活动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情报的收集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九间律强调了间谍的重要性,以及情报的保密性。
只有掌握情报,才能在战场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九章 清朝前期至中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九章清朝前期至中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 6 题1、下列哪项不是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良派的思想()。
A .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B . 重视商业的思想C . 货币思想D . 求富论参考答案:D2、下列哪部著作提及到了兴办交通运输和金融业的思想()。
A . 《大同书》B . 《天朝田亩制度》C . 《资政新篇》D . 《实业计划》参考答案:C3、下列哪项不是洋务派的经济思想()。
A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 求富论C . 外债思想D . 兴办外资企业参考答案:D4、()在清朝提出了安定游民的明宗论。
A . 洪仁轩B . 杜佑C . 谢阶树D . 魏源参考答案:C5、与林则徐同时代的()在对外贸易通商的思想上提出贸易差额论。
A . 黄爵滋B . 俞正燮C . 包世臣D . 魏源参考答案:D6、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失败在中国经济思想界中产生强烈反响,针对人口问题()乐观的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A . 龚自珍B . 洪亮吉C . 包世臣D . 恽敬参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 2 题1、林则徐将鸦片贸易同一般对外贸易区别开来,他只主张禁止鸦片贸易和禁止同英国的贸易,并阐述了对外贸易的好处,一下哪些是他的观点()。
A . 认为对外贸易有助于增加封建国家的收入B . 他认为从对外贸易中征收的关税可以做国防经费C . 他还反映了中国商人在对外贸易问题方面的愿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从交换价值的角度看待对外贸易的利益D . 他认为国际贸易的实质是以货易货参考答案:ABC2、地主阶级保守派的阶级思想有()。
A . 反对向西方学习的思想B . 支持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 . 机器夺民生计的思想D . 歌颂私有财产制度的思想参考答案:AC三、简答题共 6 题1、试评述王韬马建忠薛福成和郑观应经济思想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他们都把学习西方,发展中国经济作为自己的主要要求,反对单纯“求强”,提出“先富后强”,认为“师夷”的重点不在军事而应放在经济方面。
《建筑移位技术》课件
(八)按偏移控制方式分类:
• 1、有侧限控制方式 • 2、无侧限控制方式
《建筑移位技术》
三、国外移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世界上第一座建筑物整体迁移工程是位于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市的一所一层农宅,使用 蒸汽机车作为牵引装置。现代整体平移技术应始于20世纪初。
图1-1 新《西建筑兰移农位技宅术平》 移中
《建筑移位技术》
(三)根据结构处理方式分类:
• 1、整体式移位:所谓整体式移位是指在移位过程中建筑物结构整体性保持 不变的移位。
• 2、分体式移位: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移位要求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分别移位,在新址基础上再连接起来或永久的分开的移 位工程。
《建筑移位技术》
(四)根据移位方式分类:
《建筑移位技术》
(二)根据基础处置方式分类:
• 1、切断式:所谓切断式是指在基础的某一水平位置将基础 切断,上部移走,在新的就位位置施作新基础,然后再将上 部结构与新基础连接起来。
• 2、连同式:所谓连同式是指将建筑物结构主体与基础一同 移走。这种情况通常基础埋深线,对于深基础,如桩基等 则不适用。
我国建筑物移位技术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 代,落后于欧美、前苏联等国家近半个世纪,但 是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势头良 好,其理论与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目前为 止,我国已累计完成各类建筑物移位100余幢。
《建筑移位技术》
二、分类
(一)根据移位装置分类:
• 1、滚动式:其移位装置是采用辊轴,依靠辊轴的转动来实现建筑物移 位的。
• 3、组合式:即在同一建筑物移位工程中,即有顶推又有牵 拉。
《建筑移位技术》
(六)按托盘结构形式分类:
• 1、十字交叉梁结构体系 • 2、拱形结构体系 • 3、梁板结合结构体系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学习的迁移
Page
17
LOGO
3.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
锻炼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学 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由于拉丁语、数学和自 然科学似乎学习起来特别艰苦,因而它们的训练价值 比别的学科高,从而成为训练心理官能的最好材料。
Page
1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NhomakorabeaLOGO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 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 响。
Page
2
LOGO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 果不同而划分的两种类型。 正迁移
负迁移
Page
3
JPKC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不能同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 念清楚地分开,那么新的意义就被原有的稳定意义 所代替,即新知识常常被理解为原有的知识,遗忘 就会出现。可见,只有那些可辨别的意义才有长久 保持的潜力。
Page
30
(3)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LOGO
这是指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 牢固度和清晰度。这是影响有意义学习与长久保持 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logopage44四帮助幼儿寻找学习内容的共同要素仅仅教给幼儿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给幼儿提供大量辨认各种情境相似性的机会帮助幼儿在问题情境与学习生活情境中找到已学东西和将学东西之间的共同要素提高幼儿对于不同学习情境之间同一性的知觉能力提高幼儿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发生
LOGO
学习迁移的分类和详解
学习迁移的分类和详解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在心理机制】,把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
同化性迁移的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
在同化性迁移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如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鱼”,由带鱼、草鱼、黄鱼等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鳗鱼,把它纳入“鱼”的原有结构中,既扩充了鱼的概念,又获得了鳗鱼这一新概念的意义。
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也叫协调性迁移,是指将原有的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不能将新的事物纳入其结构内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
顺应迁移既包含顺向迁移也包含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而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
如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先前普通心理学的理解产生影响,这就是逆向迁移。
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
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即重组性迁移。
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只是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如对一些原有舞蹈或体操的动作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合后,编排出新的舞蹈或体操动作。
对网络、战争、游戏等概念进行重新组合,就会形成网络战争游戏的新概念。
对知识和技能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出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把蜂鸣器和水壶组合在一起,成为蜂鸣器报警水壶,把眼镜片放入眼睛中,形成新产品既隐形眼镜。
可以看出,通过重组性迁移,不仅扩大了基本经验的适用范围,还包含有创造性的成分。
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
一、迁移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学生如何把在校学习的内容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最为关心的课题之一。
早期的学习理论家在论及迁移时,一般是指前面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一种积极影响。
现代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包括消极的干扰作用(即负迁移);既可以是前面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学习(即顺向迁移),也可以是后来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即逆向迁移)。
而且,迁移不只局限于认知领域,在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也存在迁移的问题。
1.形式训练理论这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使心的各种官能得到发展,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心智”是由诸如推理力、记忆力、判断力、意志力和注意力此类的官能构成的,通过某些特定学科的学习,可以训练或增强这些官能。
据认为,数学有利于训练推理能力、几何学有助于训练逻辑思维、拉丁语和希腊语对训练记忆力大有好处。
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传递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如果学生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得到发展,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去吸收。
所以,掌握知识是次要的,官能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官能的材料。
形式训练说的倡导者之一洛克就说过:“我只认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
……所以,学习数学有无限的用处。
”形式训练理论作为一种学习迁移的学说,源渊于古希腊罗马,形成于17世纪,盛兴于18、19世纪,但在20世纪初以后,不断遭到来自心理学实验结果的驳斥。
其中,对形式训练说的致命打击,来自桑代克的两项实验:1924年,桑代克对8 500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智商分数之间的迁移问题作了深入调查。
三年之后,他又对另外5 000名学生重复进行了这一实验。
高中教资科二4-4学习迁移思维导图
学习迁移分类
正迁移积极迁移
负迁移消极迁移
顺向迁移前—>后
逆向迁移后—>前
一般迁移普遍迁移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
顺应性迁移改变
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迁移发生的方向
迁移发生的方式和范围
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
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
理论
早期理论
形式训练说
沃尔夫
最早
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
伍德沃斯
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贾德
关系转换说(关系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
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
现代学习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主要观点
认知结构
有意义的学习
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代表人物
辛格莱
安德森
主要观点产生式
迁移的情境性理论
代表人物格林诺
主要观点相互作用
影响因素
相似性
学习材料之间
学习过程与学习目标
学习情境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者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策略的水平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有效促进的措施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子主题4。
桩基础在地基处理中应用
– 93 –1 地基处理概述1.1 地基处理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是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有时也为了减小地基的渗透性。
考虑到各种地基处理方式的运用,我们也可以将获取的人工地基分成两种类别:第一,对天然的地基土体进行土质改良,可以利用原位压实法、强夯法、预压法等多种方式;第二,复合地基的形成,主要是天然地基土体与复合土相互的形成,也可以由插入的材料与天然地基土体形成。
在地基处理方式上,分成两种类型:第一,复合地基的形成;第二,对天然地基进行土质改良处理。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时候,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进行。
(1)置换置换是指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部分或全部软弱土或不良土,形成双层地基或复合地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的目的。
置换主要包括以下地基处理方法:换土垫层法、强夯置换法、石灰桩法、EPS超轻质料填土法、挤淤置换法和褥垫层法等。
(2)预浸水法预浸水法宜用来处理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大于1Om,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不小于500mm的场地。
浸水前宜通过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浸水时间、耗水量和湿陷量等。
(3)灌入固化物灌入固化物是向地基中灌入或拌入水泥、石灰、或其他化学固化材料,在地基中形成复合土体。
灌入固化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基处理方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渗入性灌浆法、劈裂灌浆法、挤密灌浆法和电动化学灌浆法等。
(4)振密、挤密振密、挤密是指采用振动或挤密的方法使地基土体进一步密实,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的目的。
振密、挤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基处理方法:表层原位压实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桩法等。
(5)加筋在地基设计当中进行加筋处理需要较高的设计强度,需要模量较大的筋材。
从而达到降低沉降、提升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
因此,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强度较低的混凝土等强度较高、模量较大的筋材。
在进行地基处理中,加筋主要采取土钉墙法、锚固法、加筋土法、刚性桩复合地基法以及树根桩法等。
2015-2016秋季工程地质与地基处理期末考试试卷B答案 - 副本
所在系: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考试试卷考试科目:工程地质与地基处理 课程号: 20768 时间: 120 (分钟) 试卷类型:□A 卷 √B 卷具体要求允许携带计算器考试类型:□开卷 √闭卷 大题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阅卷教师签字得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写在试卷开头的题目编号内,否则答案无效。
(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1、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是(D )。
A.生物层序法B.底层接触关系法C.生物层序法D.地层层序法 2、地基土压实系数λc 等于( A )。
A 、ρd / ρdmax B、ms / V C 、V2 / V1 D 、mw / ms3、赤平面投影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分析,以下最稳定的边坡情况是: ( A )A B C D4、注浆时应采用( A )的注浆方法。
A.自下而上,先外围后内部B.自上而下,先外围后内部C.自下而上,先内部后外围D.自上而下,先内部后外围 5、软土地基埋深2~3m ,最适宜的处理办法是( C )。
A.塑料排水板 B.强夯 C.置换填土 D.CFG 桩6、当某处岩层核部的时代较老,而两翼时代较新时,我们可以判断此处地貌为(B )A向斜 B背斜 C褶皱 D断层7、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C )。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8、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A)A.风化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地震作用9、哪个不是现场原位测试(D)A.静力触探实验B.标准贯入实验C.多波列浅层地震勘探技术D.击实实验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夯击遍数是指对强夯场地中同一编号的夯击点,进行一次连续夯击的遍数B、夯击遍数是指对强夯场地中不同编号的夯击点,进行一次连续夯击的遍数C、夯击遍数是指对强夯场地中同一编号的夯击点,进行多次连续夯击的遍数D、夯击遍数是指对强夯场地中同一编号的夯击点,进行一次间断夯击的遍数11、关于岩层的产状,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
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迁移
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迁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迁移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历史课程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课程知识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初中历史课程知识迁移的内涵、策略及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1.知识迁移的概念知识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应用到新的学习领域或实际生活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转化和创新,从而实现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1)跨学科性:历史课程知识迁移不仅涉及历史学科本身,还涉及文学、地理、政治等学科。
(2)情境性: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创新性:学生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转化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学习领域。
1.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史料实证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2.注重知识整合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3.设计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共同完成历史任务。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知识迁移的关键。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历史故事、史料实证等,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注重知识整合,设计情境教学,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外活动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历史,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建筑物平移技术
间.建筑物装修越豪华,节省费用越高.采用迁移技术还可以减少用 户搬迁、企业停产、商户停业等间接损失。
(2)采用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小。采用
整体迁移技术,除楼房底层外,建筑物在建筑物迁移施工期间一般仍 可正常使用。
(3)节省工期。整体迁移工程的工期一般只有3~6个月,拆除重建则至
少需要1~2年。
(4)保护环境,节省资源。拆除建筑物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重建又需
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耗能、耗电。
(5)有利于城市、厂区规划改造的实施和土地的合理应用。
1 概述
1.1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的概念 1.2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的意义 1.3 建筑物整体迁移路线方案及适用范围 1.4 建筑物整体迁移工程的实施
(3)节省工期。整体迁移工程的工期一般只有3~6个月,拆除重建则至
少需要1~2年。
(4)保护环境,节省资源。拆除建筑物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重建又需
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耗能、耗电。
(5)有利于城市、厂区规划改造的实施和土地的合理应用。
1.2 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的意义
整体迁移技术同拆除重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类别 移动路线 适用范围
朝 向 、 标 高 不 变
】
【 平 面 位 置 变 化
水 平 迁 移 技 术
横向平移 新旧位置横向对齐 纵向平移 新旧位置纵向对齐
先横向后纵向 朝向不变,纵横向均有位置差 先纵向后横向 朝向不变,纵横向均有位置差
1.3 建筑物整体迁移路线方案及适用范围
类别 移动路线 适用范围
横向平移 新旧位置横向对齐 纵向平移 新旧位置纵向对齐
1.3 建筑物整体迁移路线方案及适用范围
教育心理学 第9章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沿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是。
2.“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是穿造型的那种特征?。
3.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
4.“头毛风暴训练”的提出者是。
5.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哪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是。
二、填空题
1.问题解决时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分为有结构问题和。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和独创性。
5.问题解决的过程有、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6.问题解决分为和。
三、简答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新手与专家在解决问题中的差异。
3.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1.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从个性塑造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新环境对准备状况的考验读后感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新环境对准备状况的考
验读后感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九章作为儿童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人格发展不是僵硬的机械决定论,而是不断持续发展的,所以我们才有可能教育和改善孩子的人格,才有可能观察到孩子在某一阶段的性格发展状况。
儿童的对抗行为个体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个体人格的所有表达之间都是相互吻合、前后一致的。
并且还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而不会在时间上出现突然的跳跃。
人们现在和未来的行为总是和以前的性格一脉相承。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在一生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由经验和遗传来决定的。
当然也不是说,未来与过去毫无联系。
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变成另外一个人,虽然我们本来就不清楚所谓的自我是什么样子的。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发挥出了我们的能力与天赋,我们依然不清楚我们身体里蕴藏的所有潜能。
第九章学习的迁移
第九章学习的迁移第九章学习的迁移一、名词解释1、迁移2、正迁移3、负迁移4、顺向迁移5、逆向迁移6、相同要素说7、概括说二、填空1.当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时,这种影响被称为______迁移,也称_______抑制。
2.当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促进或干扰影响时,这些影响被称为___________迁移。
3.关于迁移的最古老的理论是__________,其心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心理学。
4.按照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先后两项学习之间产生迁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是针对历史上的__________迁移理论提出的,其历史贡献是___________。
6.当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促使策略训练达到迁移效果的最重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
三、选择1.贾德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___________。
(1)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2)陈述性知识的迁移;(3)动作技能的迁移;(4)认知策略的迁移。
2.研究发现,策略应用的有效性自我评价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这一结果的教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
(1)策略训练应与反省认知训练相结合;(2)策略训练应与具体学科领域相结合;(3)策略训练应使学生感到愉快;(4)策略训练应与价值观教育同步进行。
3.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最大贡献是____________。
(1)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2)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3)否定了普遍迁移的说法;(4)用实验事实否定了形式训练说。
4.根据近100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____________。
(1)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2)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3)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4)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
5.学习定势实验的最重要理论意义是____________。
迁移的分类以及培养方法
迁移的分类以及培养方法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迁移进行下面的划分:1、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
比如:阅读技能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形成。
(2)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
比如:学会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国际音标的干扰现象。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
(2)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通常在考试中顺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都会两两结合形成顺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正迁移、逆向负迁移。
这就涉及到之前学习到的知识。
前摄抑制:顺向负迁移(抑制就是不好的)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干扰。
倒摄抑制则属于逆向负迁移。
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1)所谓水平迁移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也叫横向迁移。
两个内容之间是水平的,没有高低之分。
如苹果和梨都属于水果,它们的水平是相同的,先学苹果,在学习梨。
亦或者是学习内容相同也是水平迁移,比如,小红在课外阅读英文报纸的时候,正好看到今天老师刚教会的单词,明白了单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这也是属于水平迁移。
(2)所谓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就属于垂直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除铅块反压荷载。
在斜塔被扶正的施工过程中,用机械手臂和钢缆将斜 塔塔身拉住
国际著名建筑结构专家和建筑“纠 偏大师”。曾任浙江省建筑总公司 副总工程师,浙江大学土木系博士 生导师。 曹时中教授纠偏技术精 湛,一生纠正的倾斜建筑不计其数, 故有“大力士”之称号。曾扶正了 80多幢建筑物,成功率达百分之百, 如杭州舒公塔、上海青龙塔、太原 古塔等。特别是他被邀请去拯救意 大利比萨斜塔,国际专家称他为 “超一流水平专家”而轰动世界。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及治理措施
比萨斜塔倾斜情况及原因 基础建立在一半是软粘土一 半是砂卵石的地基上。由于 次固结作用产生倾斜。 塔高56.7m。近一个世纪以 来,塔已向南倾斜了大约30 厘米,斜度达到8度,塔身 超过垂直平面5.1米。 1990年停止开放。按南侧每 年沉降1.4mm推算,2003或 2004年斜塔可能倒塌。
湛江市某五 层宿舍楼由于楼 前基坑开挖施工 边坡桩倒塌,造 成该楼向前滑移 3-4 m,不均匀下 沉达1.7m,采用 掏土纠偏法处理。
9.4 顶升纠倾技术
将既有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它的基础沿某一特定位置 进行分离,在分离区设置若干个支承点,通过在支 承点上的顶升设备,使建筑物沿某一直线或某点作 平面转动,达到对建筑物进行纠倾的目的 P184 顶升纠倾的设计: 顶升支承体系的设计 确定每一个支承点的顶升量 确定顶升频率 工程实例P185
9.3 掏土纠倾技术
在倾斜建筑物沉降较少的一侧的地基中掏土,迫使地基产生 沉降,达到倾斜建筑物纠倾的目的 P177 在建筑物基础下地基中掏土: 直接掏土法、水冲掏土法、斜钻孔取土法 在建筑物基础外地基中掏土(应力释放法): 严格控制建筑物的沉降速率: 一般情况应控制每天不超过4mm的沉降量 应尽量使建筑物产生平面转动,以减小结构中次应力的产生 工程实例见P179
9.5 迁移技术
将既有建筑物移位到另一个位置 P187 平移建筑物是一项技术含量颇高的技术,它把建筑结构 力学与岩土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其基本原理与起重 搬运中的重物水平移动相似,其主要的技术处理为:将 建筑物在某一水平面切断,使其与基础分离变成一个可 搬动的“重物”;在建筑物切断处设置托换梁,形成一 个可移动托梁;在就位处设置新基础;在新旧基础间设 置行走轨道梁;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外加动力将建筑物 移动;就位后拆除行走机构进行上下结构连接,至此平 移完成。
有利城市规划
2.
3.
4. 5.
平移建筑物之步骤: 1、加固原建筑物使其成为可移动体。 2、设置新基础,除满足一般基础的设计要求 外,还要能够随整体移动荷载。 3、安装移动轨道和滚动支座。建筑物平移时 对轨道的要求较高:1)轨道必须水平,以减少摩 阻力;2)能随滚动支座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力。 4、设置牵引支座。牵引支座,千斤顶,钢丝 绳和牵引环组成牵移建筑物的动力系统,牵引支 座络千斤顶提供足够的反力才能使建筑能移动, 牵引支座的数量需要经过计算确定。
耗资4000万美元
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是加箍 。在斜塔上端紧箍数层不锈钢圈,在塔身外墙 用钢索包裹由于有钢筋捆绑,而且内衬钢板,使塔体上 下刚度整体增大,也能有效 防止纠偏过程中产生的次应 力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二是斜拉 借助布设于塔身上 端的箍圈,通过钢缆在北侧 拉住斜塔。钢缆一端与紧箍 及保护大理石外墙的钢丝相 连,另一端与设在地面上的 地钳及附近建筑物上的固定 支点连接,井施加拉力,使 塔身不致继续倾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变形允许值P173,表9-1-1 是否进行加固和纠倾,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1. 既有建筑物的倾斜度和上部结构裂缝的发 展情况 2. 既有建筑物沉降和裂缝的发展趋势 3. 原设计和施工质量是否存在隐患
建筑物倾斜开裂的原因分析:
1)地基原因: 软弱地基、地基不均匀、地下洞穴等影响; 2)结构原因: 荷载偏心、基础设计不当、施工质量问题等影响; 3)环境原因: 邻近建造活动(基坑、隧道施工)、地下水发生变 化、砂土流失等影响;
4. 纠倾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及地基沉降进行观测,信息化施工 5. 纠倾前,多数情况下需要对倾斜建筑物的地基进行加固
9.2 加载纠倾技术
通过在倾斜建筑物沉降较少的一侧的地面上加载, 迫使地基土体产生变形,导致建筑物产生沉降,达 到倾斜建筑物纠倾的目的 P175 加载手段: 堆载、锚杆加压
适用于刚度较好、跨度不大的倾斜建筑物,而且地 基为深厚软粘土 一般历时较长,有可能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不 良影响,应用渐少
三是堆载。在斜塔北侧,利用铝锭等重物对塔基予以施压。
四是取土。使用斜钻,对塔底软土进行定期抽取。斜钻布 设于重压物外围,斜钻与地面夹角30“取 土采用内径150mm 的套管 螺旋钻。斜钻呈一字排开,共计36孔,取土部位为 塔北侧距塔基1米处,深度为 6m: 1999年4月底,先期投入的 12孔取出浅层的淤泥 与砂后,使斜塔回倾了7 mm。当年5 月底,又增 加24孔。共挖走7万公斤土。
墙体开裂
地基或基础一旦发生问题,一般是通过墙体开裂反应 出来。而墙体的整体性及承载力也会因地基基础的问题而
削弱,甚至丧失。在实际工程中,沉降缝是经常见到的。
苏州名胜虎丘塔
虎丘塔共七层,高47.5m,底层直径13.7m。呈八 角形,全为砖砌,在建筑艺术风格上有独特的创 意,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该塔倾斜严重塔顶偏离中心线2.31m。经勘探 发现,该塔位于倾斜基岩上,覆盖层一边深3.8m, 另一边为5.8m。由于在一千余年前建造该塔时, 没有采用扩大基础,直接将塔身置于地基上,造 成了不均匀沉降,引起塔身倾斜,危及安全。
重达5000吨6
层高厦门市人民检 察院侦查技术综合 楼在液压千斤顶的 牵引下缓缓向预定 方向移动
大楼平移现场, 工人开动液压 千斤顶托拽大楼
原天津西站迁移
先向南平移一百三十五米, 再向东平移四十米,并将楼体抬 升至相应高度。 迁移工程大体分为加固、移 动和修复施工三个阶段。首先要 对建筑物关键部位进行加固保护, 使其成为可移动体。然后安装移 动轨道和滚动支座,将建筑物放 到新架设的轨道上,用千斤顶推 动迁移。迁移到位后,还要将上 部结构与基础连接。最后再由相 关部门进行修缮性施工。
比萨斜塔治理措施及结果
在斜塔北侧的塔基下码放了 数百吨重的铅块,并使用钢 丝绳从斜塔的腰部向北侧拽 住,还抽走了斜塔北侧的许 多淤泥,并在塔基地下打入 10根50米长的钢柱。 历时10年半的比萨斜塔拯救 工作已全部结束。纠偏校斜 43.8cm,除自然因素外,可 确保3个世纪内不发生倒塌 危险。
1.
我国掌握建筑物移位技术相对较晚,大约是在 20世纪的80年代,但发展迅速,至目前为止,国 外开展的建筑物平移数量是30余栋,中国是136 栋,此项技术在中国发展日臻成熟,并使中国 的建筑物平移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建筑物整体移位具有重要意义 :
节省资金,平移费用仅为拆除重建费用的1/2~1/4,甚 至达到1/6; 对生产生活影响小 节省工期 保护环境
掏土纠倾 促沉纠倾加载纠倾 降低地下水位纠倾 纠倾 湿陷性黄土浸水纠倾 机械纠倾 顶升纠倾 压浆纠倾
纠倾技术难度较大:
1. 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地基以及相邻建筑物的情况作详细了解 2. 综合运用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以及施工知识
3. 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比萨斜塔始建于1174年, 于1350年完工。其是比萨大 教堂的钟楼为八层圆柱形建 筑,高54.5米,直径16米。27层为空廊,第8层为钟厅。 塔体共有213个由圆柱构成的 拱形券门,塔内有螺旋状楼 梯294级。斜塔通体由大理石 建成,重达1.42万吨。比萨斜 塔是意大利优秀的古代文化 遗产,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建 筑奇迹之一。
5、移动行进控制。行进系统由行进标尺, 移动显示指示针和终点限位装置三部分组成。 6、行进移动过程: 安装千斤顶(调整钢丝 绳)--> 牵移(随时安装可移动轨道和滚动支座) --> 换千斤顶--> 牵移--> 一直到达新址。 7、到位后上部结构与基础连接。
厦门5000吨大楼平移6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