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082d7cf46527d3240ce0eb.png)
效平稳地 降低 高血 压患者 24 h血压水平 ,减少 靶器官损 害 ,预 防心血管疾病 、脑卒 中及周 围血管疾病 的发生 ,并且安全 、耐受 性好 ,适合作为原 发性高血压 的初始 治疗 方案而在临床推广应 用 。
参 考 文 献 [1】 胡盛 寿 ,孔灵芝 ,高润霖 ,等 .中国心 血管病报告 :2oo6[ra].北京 :中
通过 对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患者 的治疗和加 强护理观察 ,患者 的
预 后 明 显 改 观 。
【关键词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病情观察 护理 预 后
蛛 网膜 下 腔 出 血 是 指 脑 底 部 或 脑 表 面 的 血 管 破 裂 ,血 液 流 入蛛 网膜下腔引起 的临床综合 征[11,用力劳动 、情绪激动 、恐惧 、 用力排便等均是 发病 的明显诱 因。此病起病 急 ,如治疗 和护理 不 当 ,患者可能会再 度出血 ,甚 至死亡 。
效观察L刀.广州 医学 ,2006,16(1):22. (收稿 El期 :2011-12-06)
蛛 网膜下腔 出血患者 的观察及护理
沈 红 英
(山西铝厂职工医院 ,山西 河津 043304)
【摘要 】 目的 探讨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患者 的护 理方法。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50例蛛 网膜下腔 出血 患者病情 的观 察及护理 措 施。结 果 5O例 患者治愈 41例 ,好转 7例 ,死亡 2例 。结论
国大百科 全书 。2008:1-2. [2] 李 慧杰 ,杨成 明.不 同人群 降压 目标值 的探讨叨.心血管病学 进展 ,
201l,32(11):818—821. 【3 】 王 罗得.第二代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依那普利苯 酯丙 脯酸的
临床药理 和应用叨.临床荟萃 ,2006,20(10):97. [4] 谷 宏勤 ,黄荣华.卡 托普利伍用 利尿剂治疗 原发性 高血压 4o例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05b94a38e9951e79b8927f8.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避免SAH 复发及再出血,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选择在本科住院的123例患者,针对SAH 常见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SAH的治愈率明显提高,123例患者治愈81例,占65.85%,再出血27例,占21.95%,死亡15例,占12.20%,患者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
结论:采取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治疗SAH的重要保证。
标签: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护理;经验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因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垂体卒中、血液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和抗凝治疗并发症等所致。
患者会短时间内颅内压急骤升高,进一步减少了脑血流量,形成脑水肿,甚至导致脑疝形成,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2]。
笔者通过对1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等,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6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83例,女40例,年龄40~69岁,住院期间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具有抗纤溶作用的止血药物6-氨基乙酸降低再出血率,缓慢静滴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1.2护理方法1.2.1 用药观察和护理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一般用20%甘露醇125 ml q 8 h 或q 12 h快速静脉滴注,120滴/min,有效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要求在15~30 min内滴完,同时静推20 mg呋塞米增强脱水效果。
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病房,因甘露醇为高渗性脱水剂,药液漏出血管可引起组织坏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2]。
一旦发生了痉挛,特别是后期的脑血管痉挛,很难逆转,所以主要是注重预防[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659f4571fe910ef12df8d0.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最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突然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最常见,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短时间内可发生急剧变化,因此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病情观察1.1意识的观察严密观察意识的变化,正确识别意识障碍的程度。
昏迷快而深者应考虑内侧型出血,脑干出血或大量出血,昏迷浅者见于脑叶出血,如果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应考虑脑内继续出血脑疝形成。
若出现躁动不安应查找原因,躁动有时是病情恶化的前提,也可能是病情好转的先兆,应仔细观察加以辩别。
1.2瞳孔的观察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光反射等。
如果瞳孔早期缩小、或忽大忽小,则提示脑疝的前兆逐渐消失,若逐渐增大并超过6mm,边缘不整,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则是小脑幕切迹疝的形成,如果双侧瞳孔散大直径在6mm以上,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则是脑干损伤或小脑扁桃体疝形成,若双侧瞳孔缩小固定,形状规则,对光反射消失,则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桥出血所致。
1.3生命体征的观察颅内压增高的早期呼吸、脉搏加深、加快、血压则上升,若呼吸中枢受到损害则出现呼吸急促,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或颅内压继续升高,脑血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刺激呼吸中枢致深而出现鼾声,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1.4 对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先兆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颅内压增高严重时,随时会发生脑疝,如不及时发现,短时间内会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故在护理中要重点观察。
1.5 出血的观察和预防患者的意识障碍多在出血的数分钟或1小时出现。
如出现进行性的意识障碍加深,或昏迷-清醒-再昏迷应考虑蛛网膜下腔有继续出血的可能或脑血管痉挛,护理中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给予处理。
首次蛛网膜出血的患者2周内为再次出血的好发期,血液吸收期中患者头痛明显,部分可出现精神症状,为防止脑出血痉挛和再出血,可采用多次腰椎穿刺,每次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量约5ml送检,观察出血的动态变化),也可以静脉或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K、钙离子拮抗剂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观察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79758ad4d8d15abe234e80.png)
蛛 网 膜 下 腔 Ⅲ血 指 脑 底 或 肭 表 面 血 管破 裂 m , 液 甑接 流 入 蛛 网膜 下 腔 引 血 起 的 一种 临 床 综 合 征 。颅 内动 脉 瘤 是 其 最 常 见 的 病 因 ( 5 ~8 % ) , 病 急 5% 0 起
管 以训 练 膀 胱 肌 功 能 。
促, 多在用力 或情绪 激动 等情况 下诱 发。 现将护理体会 报告 如下。
资 料 与 方 法
吸出。保持床铺 平 整 、 清洁 , 每大 湿式 扫 床 2次 。每天做 口腔护理 3次 , 使病人 清 沽 、 适 , 防 口臭 、 ] 。促 进 病 人食 舒 预 f垢 欲, 口唇 千 裂 者 涂 石 蚶 油 保 护 。 加 强 营 养, 给予 高热 、 蛋 白、 高 高纤 维素 、 盐 低 饮 食 , 昏迷 性 病 人 超 过 7 对 2小 时 , 进 能 食应鼓励尽 进食 , 化食物应适 最。对于 不能进食者应给 鼻饲 , 并做好 鼻饲 患者 的 护 理 。 注 意 观 察 各 种 导 管 足 否 通 畅 (¨ 女 吸氧管 、 尿管 等 ) 每周更换 1次 , 并 每 日做尿道 口消毒 防止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
不要引起呕吐 , 并注 意 防止 舌 后 坠 而 影 响
呼吸 。
蛛 网膜 下腔出血冉 发病率较 高, 5 以
做 好 心 理 护 理
~
1 天 为 高 峰 ,0 发 生 在 首 次 出 血 后 1 1 8%
应J 脱 水 剂 的护理 : 2 % 甘 露 醇 l 1 j 0 可引起静脉炎 , 漏对皮 肤有损 伤 , 外 故应 用 2 % 汁露 醇 时 应 加 热 达 4 % 时 用 7号 0 0 头皮针 , 大血管 1次穿 刺成 功 , 滴 时 选 静 问较长时静脉应轮换使用 , 静滴时应快 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doc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doc](https://img.taocdn.com/s3/m/6fb7a9de8e9951e79a892769.png)
临床用药的观察及护理:患者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一般用20%甘露醇125mlQ8h或Q12h快速静脉滴注。
要求在15—20分钟内滴完,同时静推20g速尿增强脱水效果,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病房,注意观察头痛症状是否减轻,局部皮肤有无渗漏红肿,因甘露醇为高渗性脱水剂,药液漏出血管外可引起组织坏死,所以要及时采取措施,更换穿刺部位,局部硫酸镁热敷等,同时记录24小时尿量,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减少低血容量低钠血症的发生,观察患者尿量,警惕甘露醇的肾损害。
在应用预防脑血管痉挛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时,应注意避光和点滴速度,观察皮肤是否发红—心动过速和过缓,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同时严密观察血压。
嘱病人和家属不要随意调整滴速,以免影响药效和发生不良反应。
2.4心理护理:由于该病发生突然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恐惧、悲观、抑郁、焦虑等症状医护人员对待患者要热情关心服务周到。
病情稳定后多与患者交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各种负性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5加强基础护理及功能锻炼:患者长期卧床应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无屑,每半小时—1小时翻身一次。
勤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净无味。
同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1—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
及时清除呕吐物,痰多及时咳出或者吸出,防止肺部感染。
及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每日协助患者作被动运动2次,各关节应处于功能位,避免形成关节僵直,畸形挛缩和肌肉萎缩。
活动量和活动度以患者感到累为宜。
2.6出院健康指导:嘱患者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喜忧过度。
生活起居有规律,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卧床休息一个月后适当活动。
持之以恒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但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及激烈的活动,女性患者在1—2年内避免妊娠,以免复发。
患者应戒烟、忌饮酒、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定期门诊复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601414650e52ea5518982e.png)
节稳 定性 和 肌 肉 的 张 力 ,防 止 出现 关 节 僵 硬 和肌 肉 萎缩 指 导 患 者 进 2.4.1 指 导 患者 继续进 行 功能 锻练 。
行 。①踝 关 节 的背 伸 屈 曲练 习 ,② 股 四头 肌 的等 长 收 缩 运 动 。③ 臀 大 2.4.2 病 人 出院 时 ,嘱其 三个 月 内不 能 向患 侧 翻身 ,健侧 卧 位时 两 腿 间
肌 、臀 中 肌等 长收 缩练 习 。④指 导正 确 翻 身 ,健 侧 卧位 ,两腿 问 夹 一厚 软 应 夹一 厚枕 。
垫 。⑤ 上肢 活动 指导 ,目的是恢 复上 肢肌 力 。
2.4.3 避 免盘 腿 ,勿 坐 沙发 或 矮凳 ,坐位 时 勿前 倾 ,勿 下 蹲拾 物 ,勿在 床
2.3.2 术 后 4~7天 :主 要 目的是 恢复 关 节 的活 动 度 ,进一 步 提高 肌力 。 上 屈膝 而坐 。不 要单髋 负重 ,更衣 时 先脱健 侧 ,先 穿 患侧 。指导 术后 6~
~ l7O3
人床 边 站立 超过 30min而没 有不 适感 就 可 以练 习行 走 ,下地 行 走 时 间及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患 者 的 临床 观 察及 护 理
秦 向华 张元仁
(1.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医院 铁力 152500 2.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 密山 158300)
人 也 可采用 双 上肢及 健 侧 下 肢 的支 撑 自行 上 下床 。初 次 站 立 不应 超 过 [1] 杜 克 、王 守 志.骨 科 护 理 学,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1995,1701
5rain,以后可 根 据病人 恢 复 情 况 ,逐 渐 延 长 练 习 时 间 。③ 行 走 练 习 。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b3452baf45b307e87197e0.png)
参考文献
1 张朝玲 , 王相英 , 跃成 , 蛛网膜下腔再 李 等. 发出血 1 例. 6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9 :. 1 74 9 2 贾爱兰. 蛛网膜下 腔出血 患者 的护理体会 .
中国医药导 报 ,0 85 8 :3 12 20 ,( ) 12,7 .
创造 良好的护患关系 : 网膜下腔 出 蛛 血头痛剧烈 , 有些 患者 还伴有 肢体 瘫痪 , 生活不能 自理 , 再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
液性质及量 , 对有肺部感染患者应积极采
此护士必须 以高度 的责任 感和 同情 心给 予患者 热情 关 怀 , 患者 感 到 温暖 和 安 让
慰。
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④并 发癫 痫 : 病人有前驱症 状时 , 应努 力使病 人平 卧 ,
避免摔伤 , 发作 时勿按压 病人肢 体 , 防止
绝对 卧床休息 : 网膜 下腔出血患者 蛛
骨折 , 时使用牙垫 防止舌 咬伤 。癫痫发 及 作后病人应充 分休 息 , 同时备好 吸 引器 , 极度躁动的病人必要时约束病人肢体 , 但 注意约束 切 勿 过 紧 以防影 响 血液 循 环。 恢复期病人应有陪护 。 康复治疗 : 强调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及
护理指导 。理论 上主 动运动 较被动 运动 在维持肢体 的正常功 能方 面有更 大的作 用 。运动 的原则 由简单到复杂 、 由初级到
必须绝对 卧床休息 4周 , 过早下床 活动可
资料与方法 我们科 自 20 0 5年 1月 ~20 0 6年 1 2 月共收治蛛 网膜下腔 出血 1 8例 , 中男 5 其
痰, 无菌套管 每天煮 沸消毒 、 口定期 换 伤 药, 随时观察体温升高情况 , 观察 咳嗽 、 痰
颅 脑 损伤 7 2例 并发 症 的观察 与 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护理科普
![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护理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1e7bfdd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a.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护理科普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病因有多种,主要是因为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病变破裂造成血压升高,致使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随之破裂,血流入蛛网膜下腔所导致的。
该疾病发作时,起病快,出血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危险系数较大。
有研究表明,该疾病的死亡率大概在25%到50%之间,若在治疗后有较好的护理干预,能够将死亡率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反之则会增大。
所以做好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工作,对于降低病死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观察护理(一)病情监控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之后,需要对患者血压、脉搏、体温以及意识状态等进行实时观察,并根据情况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继发性脑血管破裂等术后不良反应。
①在手术之后可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或者以疼痛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刺激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若患者意识状态不佳,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则患者可能是继发性脑血管破裂,且出血量较大,致使颅内压力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协助医生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脑疝的出现。
另外,还可通过瞳孔是否扩大,对光源反应是否迟钝来判断是否已经出现脑疝症状。
②若在手术之后发现患者出现高温现象,则有可能是出现合并感染,或者是颅内出血,影响到下丘脑导致出现中枢神经性高热。
在此种情况下可先通过冰敷等物理方法进行降温,然后上报主治医生,根据医嘱对患者注射复方氨基比林等药物进行处理,同时,应该施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
③若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呼吸急促等现象,则有可能是颅内出血,对呼吸中枢神经造成影响。
④若是出现血压升高,但脉搏缓慢无力的现象,则有可能是颅内形成脑疝,需要及时治疗。
⑤若患者已经有脑疝形成征兆,则可能表现出呕吐、疼痛等症状,也应该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二)穿刺肢体的观察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在手术部位进行穿刺处理,术后护理应该注意包扎部位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血液渗出,同时应该对穿刺侧的下肢进行固定,但为维持机体活性,可对其进行按摩处理;另外一侧的肢体则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血液循环,避免长久不动出现血肿等不良反应。
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cc7ecb4028915f814dc205.png)
快 者 达 14次/ i 呼 吸慢 者 3 5次/ i 另 外 观察 患 儿 皮 2 a r n, ~ a r n。 肤 色 泽 的变 化 也 非 常 重 要 , 意 有 无 皮 肤 苍 白 、 绀 、 染 注 发 黄 等 , 肤 发 绀 提示 低 氧 ; 肤 发 花 则 有 循 环 不 良 的情 况 , 皮 皮 如
瞳 孔变 化 是颅 内疾 病 、 物 中毒 等病 情 变化 的一个 重 要 药 指 征 。正 常人 瞳孔 呈 圆形 , 边缘 整 齐 , 两侧 对 等 , 自然 光 线 在
下 直径 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5 40m .~ . m。而 患者 则 表 现为 双 侧 瞳孔 大小 不 等 ,
亡率 较 高 ,严 重 者 常有 神 经 系 统后 遗 症 。我 院 于 2 0 0 7年 6
甚 至 昏迷 。 由此 可 见 , 对原 发 性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的早 产 儿应
做 到 动态观 察 、 时发 现 意识 的细微 变 化 、 时 报告 医 生 , 及 及 以
3讨 论
及重 金 属均 降低 、 至失 去疗 效 , 甚 而善 得 定 、 赛 克为 其 在 胃 洛 肠道 止 血提 供 了理 想环 境 。 因此 三者 联 合能 起 协 同作 用 , 止 血迅 速 , 救成 功 率高 , 抢 且无 明显 不 良反 应 。用 药期 间 , 护理
占 50 .%。结论 : 发 性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多见 于早 产 儿 , 病死 亡 率较 高 , 重 者常 有神 经 系统 后遗 症 , 原 该 严 密切 观察 病情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a2a45c602768e9951e738d9.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神志、瞳孔、肌力。
2、评估生命体征。
3、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及有无伴随症状,如大汗、恶心、喷射性呕吐。
二、护理措施
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 4-6 周,尽量减少搬动,头部抬高 15 度-20 度”,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声光刺激,严格限制探视,治疗和护理活动集中进行。
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头痛情况,如患者在症状、体征好转后,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
碍加重、原有症状和体征重新出现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指导多食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4、用药指导:遵医嘱予以脱水,防止脑血管痉挛等药物,甘露醇应快速静滴,注意观察尿量,定时复查电解质;尼莫地平可致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肠不适、血压下降等,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注意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焦虑心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应进行的相关检査,病程和愈后,防治原则和自我护理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告知患者和家属诱发再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屏气等,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缓泻剂等药物。
2、女性患者 1-2 年内避孕。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bf7d83856a561253d36f06.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诊断/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相关因素不适:急性疼痛 -舒适、疼痛控制1、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观察有无伴与脑水肿、颅内发症状,例如:呕吐、颅内高压的征象的观察以及再出血征象的高压、学液刺激观察等有关2、当疼痛突然加剧时需警惕颅内高压与脑疝。
3、医护人员要充分相信患者对疼痛的描述,由于疼痛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能被他人证实或否定,同时告诉患者不要强忍疼痛,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4、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反馈给医生并做好记录,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防治血管痉挛的药物。
自理缺陷 - 与医源无并发症发生加强生活及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及时清除分泌物,性限制(绝对卧皮肤护理、按摩受压部位,防治压疮,加强口腔护理,防治口腔床)有关炎等并发症。
合作性问题 - 脑无并发症发生体位与休息:疝、再出血、脑1)绝对卧床休息 4-6 周,在急性期或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时。
血管痉挛、脑水2)颅内压增高患者,抬高床头15-30 °,以利颅内静脉回流,肿保持头颈部不屈曲或髋部不大于90°,同时无显著旋转。
3)清醒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应轻柔,并告知患者勿头部过度活动的重要性。
4)意识障碍的患者:翻身时应注意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避免颈部扭曲导致脑干移位,出现呼吸抑制或引起心率和呼吸功能的急剧变化,造成患者突然死亡。
防止一切使颅内压增高的因素:1)主要因素: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打喷嚏,应注意避免。
2)保持大便通畅:查过 3 天未大便可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禁止高压灌肠。
3)血压、腹压增高会引起颅内压增高,诱发再出血或脑疝。
4)尿潴留:因膀胱胀满而导致病人烦躁,应注意及时解决。
满足病人需要,提供舒适的护理:1)室内光线柔和,控制噪音强度在 35-45 分贝,温度:18-22 ℃,湿度: 50%-60%。
2)减少探视,以免加重头痛,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be4f53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d.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是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等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破裂出血。
此外,外伤、血液病、药物使用等也可能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发病后需要紧急治疗和护理。
护理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所以说出现这种疾病之后再进行护理措施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来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意识状态、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并定期记录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意识障碍等。
2、休息和保持安静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和过度劳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和身体负担。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持环境安静: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单人病房中,避免嘈杂的环境刺激和影响,以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恢复。
②确保充足的睡眠:睡眠对脑部神经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很重要。
患者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可以采取适当的药物和措施帮助他们入睡和保证睡眠的质量。
③控制体位变换: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体位转换,避免头部下垂,以减少颅内压力的增加,有利于脑部的恢复和修复。
④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需要避免患者进行剧烈运动和劳累,以免加重颅内压力,加重病情。
⑤管理情绪和心理: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往往需要面临长期的治疗和康复,因此需要给予他们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增强他们的康复信心。
3、控制体温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控制体温是非常重要的护理要点之一,因为高热会导致脑组织损伤加重,延长恢复时间,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是控制体温的护理措施:①应定期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和处理体温异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7a18b73168884868762d6c6.png)
【 文献 标 识 码】 B
【 文章 编 号 】 1 7 — 1 0 2 1 ) 60 2 —2 6 3 5 1 ( 0 0 1 - 0 00
不 一 ; 动 脉硬 化时 , 脑 脑动 脉 中纤 维 组 织 代 替 了肌 层 , 内弹 力
层 变 性 断 裂 和 胆 固 醇 沉 积 于 内膜 , 上 血 液 的 冲 击 , 渐 扩 加 逐
总 之 , 题作 业 法 是 一 种 较 好 的 形 式 , 可 以 早 期 培 养 课 它
蛛 网 膜 下 腔 出血 病 人 的 观 察 及 护 理 体 Z
吴 丽
云 南 文 山 州 医 院 文 山 6 3 0 600
【 关键 词 】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 护理 体 会 【 图分 类 号1 R 7 . 4 中 43 7
下 腔 出 血。
4 临 床 表 现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的 发病 见 于各 个 年龄 组 , 天 性 动 脉 瘤 先
2 资料 收 集 通过对 3 O例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患 者 的观 察 , 者 均 出 现 患 破裂 者 多 见 于 2 ~ 4 o O岁 的 青 壮 年 , 0岁 以 上 的 发 病 者 以 动 5
中, 培养 了 良好 的 团 队协 作 精 神 , 团结 合 作 , 吃苦 耐 劳 , 于 勇 进 取 , 时 培养 了组 织 、 调 等 综 合 素质 。 同 协
课题 作 业 法 使学 生 充 分 利 用 图 书 馆 资 源 , 高 学 生 获取 提
[ ] 张立 红 , 素 平 , 月珍 .对 8所 三 级 甲 等 医 院 护 理 科 研 现 状 2 李 朱 的调 查 分 析 I] J.中 华 护理 杂 志 ,9 63 ( ) 484 9 1 9 , 18 :6—6 . [ ] 沈洁 , 安 丽 .护 理 专 业 在校 大 学 生信 息 素 质 现状 的调 查 研 究 3 姜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537015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4f.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一般为4~6周,床头抬高15°~30°。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应食质软、易消化、富含粗纤维、营养丰富的食物。
对昏迷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食物。
3.病情观察:根据护理级别按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及头疼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控制血压,1周内血压不宜过低,以防引起脑供血不足、低血容量而诱发脑梗死。
4.用药护理:应用降颅内压药物时,如静点20%甘露醇等,应注意快速静滴;应用镇静止痛药时,如口服地西洋等,应防止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用缓解脑血管痉挛的药物时,如尼莫地平等,患者出现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时,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5.基础护理:根据护理级别和患者的自理能力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保持口腔、面部、头发、指甲、会阴、足部、全身的清洁,协助大小便、更衣,做好生活护理。
6.专科护理: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良肢位的摆放、关节被动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应循序渐进。
吞咽功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
7.安全护理:定期进行压疮、跌倒/坠床的评估,高危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如启用气垫床、减压贴保护,加强翻身拍背,拉好床挡,保护性约束等确保患者安全。
对于使用物理降温者应防止冻伤的发生。
8.心理护理:耐心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焦虑,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
给患者多讲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对不同性格的患者采取与其相适应的心理护理方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9.腰椎穿刺术的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去枕平卧4~6h,多饮水;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不适情况,如有不适,立即通知医生,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发生。
10.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按时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对昏迷患者及时吸痰及氧气吸入,不仅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还可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64c28fec3a87c24028c471.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新生儿期十分多见。病 因 现意 识 的细 微 变化 、及 时 报告 医 生 , 以获 得 及时 与低氧、酸中毒、低血糖等因素有关,也可由产伤 救 治 的机会 。 所 致 。出血 原 因常 为 低氧 引起 毛 细血 管 内血 液 外
33降低颅 内压 。保 护脑组 织 .
2. 5其 他
3. .1 3 镇静止惊
患儿出现烦躁 、尖叫等惊厥先兆
原 发 性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的早 产 儿 常 有 呕吐 及 时 。应 立 即处 理 。苯 巴 比妥 为镇 静 抗惊 厥 的 首选 拒 食 。甚 至有 的 患 儿 吸 吮反 射及 吞 嘲 反射 消 失 。 药物 ,叮 降低 脑 细胞 代 谢 率 、减 轻 脑水 肿 、 降低 因此 要观 察 患 儿 的 吃奶 情 况 ,记 录 热 量 及液 体 摄 颅 内压、改善腑血流 、减少颅 内出血 、抗惊厥 、 人 量 ,以保 证 机体 生 理 需 要 ,必 要 时静 脉 高 营 养 保 护 脑组 织 ,早期 应 用 效 果较 好 ,也 可 选 用水 合 补 液 。此 外 还 要 注意 观 察患 儿抽 搐 持续 的时 间 、 氯 醛 、安 定 止 惊 。用 药 后 需严 密 观察 病 情 ,防止 次数、部位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为医生判断出血 呼吸抑制 等不 良反 应 。 部位 、出血量 及预 后提 供依据 。 3 .防治 脑 水肿 如患 儿 出现精 神 萎 靡 、脑 性 尖 .2 3 叫、 肌张 力 减 弱或 增 强 、原 始 反射 异 常 等 ,则 为 3 护 理
渗 , 不是静 脉破裂 。该病 多见于 早产儿 , 约 占 22瞳孔 的观 察 而 . 发病的34】 /【 】 。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 瞳 孔 变 化 是 颅 内 疾 病 、 药 物 中 毒 等 病 情 较高 ,严重 者常有 神经系统 后遗症 。我院于20年 变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指 征 。 正 常 人 瞳 孔 呈 圆 形 , 07 6J 08 月共 收治早产 儿原发 性蛛 网膜 下腔 出 边 缘 整 齐 , 两 侧 对 等 ,在 自然 光 线 下 直 径 为 f  ̄20年6 血嘶 0 ,现将其观察与护理报 道如下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c8cd7ff242336c1eb95ee9.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通过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向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有关疾病的医学及护理知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
方法观察分析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
结果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及健康指导,提高康复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此外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脑血管痉挛而死亡,因此做好急性期的抢救观察与护理,对制止出血,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1.1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34-68岁,平均49.9,全部病例经头ct或mri明确诊断。
1.2病例特点多数为脑动脉瘤患者,其次为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少数为脑肿瘤,均为突然发病,患者常有剧烈头痛,继而恶心呕吐,常出现神志不清和抽搐,血压升高,烦躁不安及大小便失禁,昏迷常较浅,持续时间短,出血后常有一段时间发热,如出血停止,头痛症状减轻,2-3周后症状可完全消失。
2加强观察2.1仔细观察病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呕吐、血压等变化意识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状,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烦躁不安,意识状态加重,提示有脑疝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2.2观察体温的变化发热一般在出现后2-3天发生,对于中枢性发热,给予物理降温,头置冰帽(温度调至16-18℃),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注意观察效果和反应,同时避免冻伤,体温降至38℃,取下冰帽、冰袋。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73c5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0.png)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动脉瘤、血管畸形或血管硬化等原因导致蛛网膜下腔出现出血的一种疾病。
蛛网膜下腔是指脑脊液流动的空间,膜下腔出血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甚至死亡。
观察: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包括以下方面:1.神经系统观察: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生命体征观察: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存在发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降低等情况。
3.颅内压监测:对于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行颅内压监测,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4.血液检查:定期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5.脑部影像学检查:包括脑CT(或MRI)扫描等,观察脑出血部位、大小、形状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护理: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卧床休息: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头部保持低位,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以减少颅内压的升高。
2.吸氧治疗:给予患者吸氧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的正常水平,促进脑组织的氧供。
3.神经功能保护:加强对患者神经功能的维护和护理,保持空气道通畅,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状态、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4.血压控制: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控制血压,以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的发生。
5.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抗惊厥药物等。
6.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促进患者的康复。
7.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
8.安全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跌倒、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和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31e1006c85ec3a87c2c50b.png)
果 比较 『 J ] . 齐鲁 护理 杂志 , 2 0 0 7 , 1 3 ( 9 ) : 4 2 . 【 3 】 唐 梦辉 微 量 注 射 泵 控 制 气道 湿 化 的 临床 应 用 f J 1 . 医学 临床研
究, 2 0 0 9, 2 6 ( 4) : 4 8 .
f 4 1 孔 响 方.气管切 开患 者气 道持 续 湿化 与 间 断湿化 的 比较研 究 『 J ] . 中国 实用 护理 杂志 , 2 0 0 5 , 2 1 ( 7 ) : 4 7 . 【 5 ] 尹利华, 王建荣, 张利 岩 . 密 闭 式吸 痰 研 究进展 f J ] . 南方 护 理 学
很好 的降低 痰 液的 黏 稠度 ,能 明 显地 预 防 刺激 性 咳 嗽与 痰痂 形 成, 减少气道黏膜损伤出血。 配合肺部 的体疗和体位的变化 , 使痰 液 松动 , 易 于 吸出 , 雾 化颗 粒携 带 的 抗菌 药 物 可 以广 泛分 布并 较 好 吸收 , 抗感染 效果 明显 , 降 低 了发生感 染 的机会 , 减 少 了并 发症 的发生 。此外 氧气驱 动在 吸 氧的 同时进 行气 道 湿化 , 两 者连 贯性 较强 , 氧合 状 态极 好 , 减少 了多 次吸 痰 引起 的 血 氧分 压及 血 氧饱 和度下降 , 可以明显缓解低氧状态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增快。 间断
3 . 1严格卧床 : 急性期绝对卧床 3 — 4 周, 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和突然 用力 , 不 要 过早 下床 活 动 , 做 好思 想 工 作 , 宣传 卧床 的重 要性 , 取 得 患者 的合作 。 3 . 2饮食 : 应给高热量、 高蛋 白质、 低脂肪 , 以保证营养的供应。不 能进食者应鼻饲, 在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误吸误咽的情况 。 3 - 3呼吸道护理 : 定时翻身叩背 , 必要时吸痰, 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3 . 4保证大便通畅: 由于长期 卧床 胃肠蠕动减慢 , 易引起便秘, 而 大便用力易致再次出血而危及生命 , 故应保持大便通畅 , 必要时 应用缓泻剂。 3 . 5口腔护理 : 保持 口腔清洁 , 督促病人定时涮牙漱 口, 意识障碍 者行特 殊 口腔 护理 , 以预 防 口腔感 染 。 3 . 6皮肤 护 理 : 保 持 床 铺 清洁 、 干燥、 平整, 定时 翻身 , 按 摩受 压 部 位, 以促进 局部 血液 循环 , 防止 褥疮 的发 生 。 3 . 7加强病房管理 : 搞好环境卫生 ,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 定时开窗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3a1d047cd184254b353532.png)
息 4~ 6周 ,严 格 控 制 探 视 时 间 。 头 痛 剧 烈 者 要 用 止 痛 剂 , 率 最 高 是 在第 5~ 7天 。这 一 时 间段 注 意观 察 有 无 进 行 性
必 要 时给 镇静 剂 ,以减 轻 其 躁 动 不 安 。避 免 情 绪 激 动 和 突 头 痛 和 意识 改 变 ,有 无 局 灶 性 神 经 系 统 体 征 ,如偏 瘫 ,失 语
重 者 有 意识 障碍 、昏迷 、心脏 损 害 心 电 图 改 变 [】 。部 分 患 者 用 力排 便 。便 秘 时 可用 缓 泻 剂 或 石 蜡 油 、开 塞 露 等 ,不 宜灌
有 局 灶性 或 全身 性癫 痫 发作 。 而老 年 人 常 表 现 不 典 型 。 头 肠 ,以免 排便 用 力 ,增 加 颅 内 压 ,导 致 再 出血 。同 时 预 防 呼
【关键 词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临床 观 察 ;护 理
Arachnoid under the cavity bleeds patient’S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es Cheng M ingj ie Liu H ongyan D“n Yuhua
瞳 孔 不 等 大 ,提 示 再 出血 。 昏迷 者 要 留 置 导 尿 管 ,定 期 冲 平 ,维 持 正 常 血 容 量 ,维 持 足 够 的脑 灌 注 ,以免 发 生 脑 供 血
征变 化 。意识 状 态与 预 后 密切 相 关 。动 脉 瘤 引起 的 出血 患 再 出血 非 常重 要 。加强 生 活 指 导 ,因长 期 卧 床 ,不 习惯 床 上
者 入 院 时一 般有 剧烈 头 痛 ,常伴 有 恶 心 呕 吐 、畏 光 。病 情 严 排 便等 因素 ,容 易 引起 便 秘 。嘱 病 人 多食 蔬 菜 、水果 。避 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
方法:对4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产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
结果:40例早产儿中治愈35例,占87.5%;死亡3例,占7.5%;自动出院2例,占5.0%。
结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早产儿,该病死亡率较高,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提供诊疗信息、积极给予护理干预。
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新生儿期十分多见。
病因与低氧、酸中毒、低血糖等因素有关,也可由产伤所致。
出血原因常为低氧引起毛细血管内血液外渗,而不是静脉破裂。
该病多见于早产儿, 约占发病的3/4[1]。
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较高,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我院于2007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现将其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
其中,男23例,女17例;孕30~32周8例,33~35周21例,36~37周11例;治愈35例,占87.5%;死亡3例,占7.5%:自动出院2例,占5.0%。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和精神状态
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
精神状态是指个体的情感反应。
早产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在生后2d开始出现惊厥,继而表现呼吸暂停、高调尖叫、烦躁不安:患儿出血量较少者,早期常出现兴奋状态、不易入睡、哭闹不安、脑性尖叫,随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嗜睡、反应低下甚至昏迷。
由此可见,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产儿应做到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意识的细微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获得及时救治的机会。
2.2 瞳孔的观察
瞳孔变化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
正常人瞳孔呈
圆形,边缘整齐, 两侧对等,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4.0mm。
而患者则表现为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消失或双侧瞳孔扩大,均提示脑疝形成,表示病情危重,应及时报告医生。
2.3 囟门的观察
应经常观察患儿前囟是否凸凹及紧张,如前囟饱满紧张提示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用脱水剂。
2.4 生命体征的观察
新生儿全身血容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丧失比例相对较成人大,同时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稳定性差,易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故应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率[2]。
首先要特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病情危重时可出现呼吸不规则、屏气、甚至呼吸暂停,应马上报告医生,积极协助抢救。
40例中有9例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呼吸快者达124次/rain,呼吸慢者3~5次/rain。
另外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也非常重要,注意有无皮肤苍白、发绀、黄染等,皮肤发绀提示低氧;皮肤发花则有循环不良的情况,如颜面皮肤苍白或发绀,以额部和口周为主者,提示出血量多,病情危重;体温不升,皮肤黄染说明病情严重,需积极抢救治疗。
2.5 其他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产儿常有呕吐及拒食。
甚至有的患儿吸吮反射及吞嘲反射消失。
因此要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记录热量及液体摄人量,以保证机体生理需要,必要时静脉高营养补液。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患儿抽搐持续的时间、次数、部位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为医生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量及预后提供依据。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室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时通风换气,室温保持在24~26qC,湿度保持在60%~65%。
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尽量使机械声、报警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声光等外界刺激,有计划地集中完成治疗和护理,一切操作要轻、稳、准。
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
减少反复穿刺,尽量避免头皮穿刺和减少对头部的搬动,以免加重出血。
3.2 及时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期合理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可以减轻腑组织的损伤,减少后遗症。
为避免
鼻导管对早产儿鼻黏膜的损伤,一般采用鼻前庭吸氧,氧流量0.5~1.0.L/min:患儿抽搐或重度低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氧流量为4~5 L/rain:呼吸暂停可采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使m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直至停吸。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网头部不宜搬动,长时间采取一种体位易出现吸人性肺炎:应根据产伤的部位,抬高肩部,头偏向健侧,避免呕吐物和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床旁备吸痰器,抽搐重,分泌物多的患儿应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手法应轻柔,自口腔或鼻孑L轻轻从浅入深,慢慢转动吸痰管口,边进边吸或边提边吸,减少刺激达到有效吸引,禁止拍背。
3.3 降低颅内压。
保护脑组织
3.3.1镇静止惊 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
应立即处理。
苯巴比妥为镇静抗惊厥的首选药物,叮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腑血流、减少颅内出血、抗惊厥、保护脑组织,早期应用效果较好,也可选用水合氯醛、安定止惊。
用药后需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3.3.2防治脑水肿 如患儿出现精神萎靡、脑性尖叫、肌张力减弱或增强、原始反射异常等,则为急性脑水肿的主要表现,应用地塞米松和呋塞米。
早期应用甘露醇有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应慎用。
颅内压力争取在48~72 h内降下来。
同时要限制液体摄入量,50~60ml/(kgd),防止加重脑水肿;使用脑细胞营养剂,促进腑细胞功能的恢复,出血停止后可配合高压氧治疗。
3.4 合理喂养
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冈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
对于出血轻者可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可施行鼻饲。
以保证营养供给。
鼻饲管以较软的乳胶管或硅胶管为好,每周更换一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停乳期应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酸碱及水盐代谢平衡,供给足够的能量,使患儿血糖维持在正常高值,即5.4mmol/L左右。
3.5 健康教育
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可进行全身抚触,肢体被动运动,肌肉按摩,变换体位和姿势,放音乐,给患儿看色彩鲜艳、移动的物体,以促进小儿脑的发育。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78—779。
[2]郭郁莲,卢燕君,郑映芝,等。
新生儿颅内H¨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
误诊学杂志。
2007,7(14):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