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策略探讨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策略探讨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策略探讨【摘要】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策略,通过分析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和观察要点。

护理工作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颅内出血,重视观察和护理策略的重要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改进护理措施,提高颅内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护理、危害、诊断、策略、预防、治疗、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新生儿颅内发生出血现象的疾病,是新生儿神经系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新生儿颅内出血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前三天内,尤其是出生后24小时内最为常见,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有所不同,一般在1%~3%之间。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胎儿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的多种因素有关,如早产、胎膜破裂时间、产程等。

在临床工作中,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准确诊断及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加强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害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并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

颅内出血会导致新生儿脑组织受损,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颅内出血可能导致小脑萎缩、智力发育迟缓以及其他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

颅内出血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

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至关重要。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害,医护人员和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减小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颅内疾病,严重危及婴儿的生命健康。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与CT表现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与CT表现分析
版 社 ,2 0 :3 - 5 . 0 52 8 2 1
回声或不均质 的中等 回声。f)D I 4C F 未探及 血流信号或可见 细
窄的不规则 血流信号,频谱呈 持续低平 状态 ,增加静 脉 回流 的试 验无 明显改 变等 [6 5] -o总之 ,彩色 多普勒超 声诊 断下肢
深静脉 血栓 无创 、实 时、动态 、费用低 ,对 血管 内的血栓 回
个 精细的缺乏结缔组织支持 的毛细血管床 ,接受来 自大脑 前
裂有关 ; 大脑表面 : 与大脑表浅桥静脉破裂有关 。
动脉、大 脑中动脉的纹状体分支及 颈动脉 的血供,然后 引流 入深部静 脉系统 。对缺 氧 、高碳 酸血症 和酸 中毒极 为敏感 ,
易引起室管膜下出血,并穿破 室管 膜进入侧脑 室引起脑 室内 出血。进入侧脑室后 的血流 ,由第四脑室人蛛 网膜 下腔或 向 室周扩散 ,引起继 发.蛛 网膜下腔出血 [4 陛 3] -o
程 度 的后 遗 症 。
龄 1 ~ 0Leabharlann 2 2 。6 例新生儿 颅内出血的 C h T表现中,硬膜下出血
2 8例 ,蛛 网膜下腔 出血 2 4例,脑室周围 一脑室内出血 1 例 , 7 脑 实质出血者 1 。6 例 中,有难产病史 4 ,缺 血缺氧性 例 2 7例
① 河南省潢川县人 民医院 通讯作者 : 骆泽斌 河南 潢川 4 55 6 10
声可直 接观察,溶栓 后跟 踪监测疗 效,其定位准确 ,诊断符 合率高 ,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方 法。
参 考 文 献
【 周永昌, 1 】 郭万学 . 超声 医学 [ ] 5 . M . 版 北京: 第 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社 ,
20 6:0 9 0 13 .
常见部位 , 亦是很多静脉血栓 的起始部位 , 检查时应重点探测 , 以免漏 诊。 由于急慢性 血栓的超声 图像 的差异 ,要从管腔 内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2.缺血缺氧窒息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可 损害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形成压力被动性 脑血流。当动脉压力升高时,脑血流量增加, 可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当动脉压力降低时, 脑血流量减少,引起毛细血管缺血性损伤而出 血;低氧、高碳酸血症还可引起脑血管扩张, 血管内压增加,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或静脉淤 滞、血栓形成,脑静脉血管破裂出血。
5.脑积水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可减 少脑脊液的产生,每日50~l00mg/kg,分3~4 次口服;对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于病情 稳定后(生后2周左右)连续腰椎穿刺,每日 或隔日1次,防止粘连和脑积水,但对此法尚 存在争议。梗阻性脑积水上述治疗多无效,可 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预后】
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 围生期因素有关。早产儿、Ⅲ~Ⅳ级 PVH-IVH、慢性缺氧、顶枕部脑实质出血 预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
1.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早产;提高 产科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伤;对 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给予治疗。
2.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医 源性颅内出血的因素发生。
谢谢!
软脑膜下的颗粒层均留存胚胎生发基质(germinal matrix, GM) 。该组织是一未成熟的毛细血管网,其血管壁仅有一层内 皮细胞、缺少胶原和弹力纤维支撑。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可导致 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室管膜下出血;出血向内可穿破室管膜进入脑 室内引起脑室内出血;血液外渗可扩散至脑室周围的白质。GM层 血管壁内皮细胞富含线粒体,耗氧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易引 起血管壁破坏出血。此处小静脉系统呈“U”字形走向汇于Galen静 脉,由于这种特殊走向,易发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致出血及出 血性脑梗死。胎龄32周以后GM层逐步退化形成神经胶质细胞,构 成生后脑白质的基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_0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_0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观察护理我院于2004~2006年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儿10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痊愈6例,死亡4例。

现将该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1 病情观察1.1 观察分析病因本组10例中由于助产时外力作用使用不当而致儿头变形引起损伤性颅内出血者8例,且多合并有缺氧性出血。

10例中宫内窒息者2例,出生后发生窒息者6例,其中1例窒息长达40 min。

1.2 观察神态本病患儿早期常表现为兴奋、不易入睡、易激惹、烦躁不安,并有特别的脑性尖叫,如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抑制、嗜睡、反应低下。

本组10例中6例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和脑性尖叫,其中1例表现为嗜睡、另1例以抑制为主,表现嗜睡,昏迷以致死亡。

1.3 观察痉挛观察患儿痉挛的发作情况,对治疗和抢救有重要意义。

颅内出血可有轻微痉挛,如面肌颤动或口角肌肉颤动、流涎、眼睛凝视或斜视,眼球震颤或眨眼,指、趾抽动或呈握拳状,四肢早期肌张力增强,晚期减退等。

本组病例中有2例表现为局部轻微痉挛;5例为全身痉挛。

观察到痉挛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1.4 观察皮肤重症颅内出血患儿表现为颜面苍白或青紫,以额部和口周最为明显。

一般患儿皮肤的青紫随缺氧情况的好转而逐渐转为红润。

1.5 观察呼吸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本组中有8例患儿出现过呼吸不规则及呼吸困难,呼吸最快者为120次/min,最慢者2~3次/min。

有的患者呼吸暂停达1 min,同时出现阵发性颜面及口周青紫。

1.6 观察前囟本病患儿由于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前囟膨隆。

本组中有4例前囟饱满,抑之有紧张感,随着颅内出血的吸收而逐渐恢复正常。

1.7 观察摄入情况患儿常有呕吐与拒食,有的患儿不会吸吮或吞咽。

因此,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热量及液体摄入情况,以保证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因产前、产程中或产后缺氧及产伤引起渗血或血管破裂出血。

出血部位可在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脑室和脑组织的任何部位。

【临床表现】1,意识改变:出生后兴奋或嗜睡,易激惹,表情淡漠。

眼凝视、斜视、震颤。

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降低。

2. 颅内压增高表现:尖声哭叫、前囟膨隆、惊厥、呼吸不规律或暂停等。

3.面色苍白或青紫、不吃奶、吐奶,出现黄疽或贫血。

【评估要点】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胎儿有无宫内窘迫、患儿有无窒息史,有无产伤和窒息等不正常生产史及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

2.专科情况(1) 观察患儿意识状态:有无兴奋、易激惹、嗜睡、反应迟钝或昏迷。

(2) 评估肌张力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肌张力减低或消失,观察并记录惊厥的次数。

(3) 检查患儿的各种反射情况,如吸吮、拥抱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及有无对光反应。

(4) 评估有无缺氧、循环衰竭及程度。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脑 CT 和 B 超检查可协助辨别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化验血生化 CPK 一 BB 活性增高,血常规有贫血表现。

【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出血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昏迷有关。

3.家属焦虑:与患儿生病、家属缺乏疾病及护理的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意识、眼及瞳孔、囱门张力、肌张力的变化,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定期测量头围,准确记录阳性体征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2.保持静卧,头肩抬高 300,右侧卧位。

减少噪声,尽量减少移动和各种刺激,治疗护理要轻、稳,避免头皮静脉穿刺和过多搬动头部引起患儿烦躁,加重颅内出血。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间断低流量或头罩吸氧。

4.维持体温在 35. 5 一 36. 50C ,体温高时即给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应用暖箱、远红外辐射床或热水袋保暖。

5.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输人新鲜血浆以增加凝血因子的止血作用。

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

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

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认知障碍。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分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依据。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Papile分级标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分级。

该标准将新生儿颅内出血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Ⅰ、Ⅱ、Ⅲ和Ⅳ级。

Ⅰ级颅内出血:轻度颅内出血通常出现在侧脑室周围的小出血点,病情相对较轻,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多数能够自行恢复。

Ⅱ级颅内出血:中度颅内出血通常表现为侧脑室周围较大的出血点,病情较为严重,但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儿也能够恢复。

Ⅲ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范围进一步扩大,累及脑室或脑白质,头围急剧增大,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更为明显。

这类患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同时也需要积极的护理和恢复。

Ⅳ级颅内出血:最严重的颅内出血表现为儿童严重的颅内压升高,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尤其是偏瘫、癫痫等症状常常出现,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或其他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除了Papile分级标准外,国内也有一些分级标准,如北京标准、上海标准等。

这些标准虽然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都是用来评估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程度的指导标准。

总之,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石。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分级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力求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恢复,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诊断】
• (一)病史 • 有新生儿窒息或产伤史。
【诊断】
• (二)临床表现 • 颅内出血症状与体征因出血部位与出血量不同而异,临床表现为中
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
(二)临床表现
• 1.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重症者 表现如下:
• ①急剧恶化型,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意识障碍、 呼吸暂停、光反射消失、凝视、肌张力严重低下或周身强直性惊 厥、前囟紧张隆起,出现难以纠正的酸中毒或猝死;
(二)临床表现
• 2.硬脑膜下出血:亚急性者,在出生24h后出现症状,以神经兴奋症 状及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斜视;
• 亦有的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在生后数月发展为慢性硬脑膜下积 液,导致癫病发作。
(二)临床表现
• 3.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是指脑室内出血或硬脑膜下出血 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治疗】
• 6.III级以上IVH 患儿:应定期做头颅B超,随访脑室大小,每日行腰穿 穿刺放液,必要时请外科干预。
【治疗】
• 7.出血后脑积水:作脑室穿刺引流,维持7天后撤除,如头围继续增大, 可考虑行脑积水分流术。
【治疗】
• 8.预防医源性颅内出血:防止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突然和(或)持续的 脑血流过高,如高碳酸血症、高血压、迅速扩容等。
• III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 IV级,脑室内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可呈均匀血性并 可见皱缩红细胞,其他类型出血脑脊液可正常。
• 3.连续观察头围变化:有助于监测脑室体积的变化。
【治疗】
• 1.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干扰,抬高头位,保证液量及热量的供应, 头三天液量一般控制在60ml/(kg.d)左右,有呕吐等情况时酌情增加。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其他 无法解释的黄疸和贫血
临床表现
二、各型颅内出血的特点
1.硬脑膜下出血 ①多数为产伤所致;
②急性大量出血,呼吸停止、死亡;
③亚急性者出生24h后惊厥,伴偏瘫等局灶性脑征;
④新生儿期症状不明显,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 下积液,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临床表现
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①生后第2天发作惊厥; ②发作间歇情况良好; ③症状轻重与出血量有关。
量降低
治疗要点
镇静、止痉
B
止血 A 治疗要点
C
降低颅内压
外科处理
E
D 应用脑代
谢激活剂
护理原则
1.保持安静、少动:抬高上半身15度到30度,侧 卧,护理操作与治疗集中进行。 2.保证入量:病重者推迟喂奶时间,以静脉补液; 吸吮吞咽困难者,通过胃管喂奶。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合理
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并且好转及时停
止用氧。
护理原则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生命体征、出入 量、瞳孔、神经反射。 5.保持瘫痪者肢体的功能位。

病因和发病机制
3.其他
不适当地输液 频繁吸引、气胸
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
出血性疾病
颅内出血
……
临床表现
一、常见症状
意识形态改变 激惹、过度兴奋或抑制如表情淡漠、 嗜睡、昏迷等
眼症状 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震颤等
颅内压增高表现 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 呼吸改变 增快、减慢、不规则或暂停等 肌张力改变 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瞳孔 不对称,对光反应差
病因和发病机制
1.产伤性颅内出血
胎头所受压力过大 局部压力不均 头颅短时间内变形过速 •大脑镰、小脑 幕撕裂而致硬 脑膜下出血; •脑表面静脉撕 裂常伴蛛网膜 下腔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临床上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颅内出血风险高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难产儿、胎头受力娩出、产伤等。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病因颅内出血多由以下因素引起:1.催产素使用。

催产素是一种能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导致胎头受力较大,使新生儿头部血管破裂出血。

2.胎头受力。

胎儿在产道受力过大,头部受到压迫和挤压,造成头部血管破裂出血。

3.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这类婴儿的头骨比较薄,头部血管比较脆弱,容易发生颅内出血。

4.新生儿产伤。

新生儿在娩出时,由于胎头过大、胎位不正等原因,造成产褥期产伤,使得新生儿头部血管破裂出血。

二、临床表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1.神经系统症状。

新生儿可能出现烦躁、嗜睡、拒绝进食、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2.头部异常。

新生儿头部可能出现肿胀、硬结和压痛等症状。

3.皮肤黄疸。

出生后1-2天内出现皮肤黄疸,黄疸程度较重。

三、诊断确诊新生儿颅内出血需要通过以下检查手段:1.头部超声。

颅内出血初期,头部超声检查可测量颅内出血灶的大小和位置。

2.头颅CT。

对于严重的颅内出血,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以确定出血的情况。

3.脑电图。

对于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可以进行脑电图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脑电异常。

四、护理对于患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需要进行以下护理:1.密切观察。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心率、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安静休息。

由于颅内出血可能导致新生儿烦躁不安,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噪音和刺激,保持室温适宜。

3.间隔喂养。

新生儿食欲减退,应该进行间隔喂养,小而频繁,以避免吞咽不畅或呕吐。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颅内出血可能导致新生儿水、电解质平衡发生紊乱,护理人员需要控制输液量,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气和血钾等指标。

5.心理支持。

新生儿颅内出血知识

新生儿颅内出血知识

新生儿颅内出血
一、定义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由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临床上以中枢神经兴奋和(或)抑制症状及呼吸障碍为主要特征,预后差,病死率高,应积极防治。

二、病因
缺氧、产伤、其他因素等。

三、临床表现
其症状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关系密切,主要表现有:1)意识改变,如易激惹,过度兴奋或嗜睡、昏迷等;2)眼征,如凝视、斜视、眼震颤等;3)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4)呼吸改变;5)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6)瞳孔,有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7)黄疸和贫血。

四、护理
1、保持安静、减少刺激;患儿取头高位,肩部抬高15°-30°,尽量少搬动头部,将护理和治疗集中进行,需头偏向一侧时,整个身躯也应取同向侧位,以保持头呈正中位。

2、密切观察小儿神志、呼吸、前囟、肌张力及瞳孔改变,遵医嘱应用降颅内压药物及抗生素。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观察并记录呼吸次数、频率、类型。

4、供给足够的能量和水分,根据患儿情况采取直接,鼻饲哺乳,必要时静脉输液。

5、维持体温恒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6、加强皮肤护理以防褥疮发生。

五、出院指导
1、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2、指导家长做好患儿智力开发,肢体功能训练。

3、如有后遗症,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文章目录*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并发症*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饮食注意事项1. 新生儿颅内出血吃什么好2. 新生儿颅内出血不能吃什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等。

2、抑制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意识障碍则出现抑制状态,如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消失和散大;呼吸障碍改变,呼吸节律由增快到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其他:如贫血和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等等。

各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1、硬膜下出血:特点为多数系产伤,出血量大。

产伤致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呼吸停止死亡;亚急性者,在出生24h后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在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小脑幕上出血先表现为激惹、脑性尖叫、两眼凝视惊厥等兴奋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抑制状态。

小脑幕下出血因出血灶压迫延髓,可出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阵发性呼吸暂停甚至呼吸停止、肌张力低下。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常有窒息史,可为原发、也可为脑室内出血或硬膜下出血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的桥静脉,典型症状是在生后第2天发作惊。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并发症1、常合并肺透明膜病,肺出血。

2、经常出现阵发性呼吸节律不整及呼吸暂停,伴发绀,晚期出现惊厥及昏迷,面色苍白,前囱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极度严重者可死于产程中或生后仅有微弱心跳,虽经积极复苏,最后仍告无效。

婴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婴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婴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导语: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才刚下地就被医生诊断出来患有颅内出血的现象,颅内出现也四一种疾病,并且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话也是很严重的一种疾病,
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才刚下地就被医生诊断出来患有颅内出血的现象,颅内出现也四一种疾病,并且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话也是很严重的一种疾病,颅内出血之后孩子会持续的昏迷,这样的症状很多早产儿都是会发生的,而孩子的颅内出血有很多症状表现的,我们作为父母的在孩子出生后就要观察孩子是否有这样的症状,那么婴儿颅内出血有哪些症状呢?
1、脑出血
脑出血系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常见于大脑半球,幕下脑出血(小脑或脑干)较少见,发病前可有外伤,过度兴奋等诱因。

起病较急,常见表现有突发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惊厥发作、视物模糊或偏盲、感觉障碍、呼吸改变、意识障碍等。

重症患儿一般均有明显的生命体征的改变,并易伴发消化道出血,心肺功能异常,水、电解质紊乱,特别严重者可伴发脑疝死亡。

血肿破入蛛网膜下腔者常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脑室出血常表现为深昏迷、四肢软瘫、早期高热、双侧瞳孔缩小、去脑强直样发作。

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非外伤性原因所致的颅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常起病急剧,主要表现为血液刺激或容量增加所致的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征,如颈项强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

半数以上病例出现意识障碍、面色苍白和惊厥发作。

病初2~3天内常有发热,大脑凸面血管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

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及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

多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

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

死亡率较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我院最近收治14例患者,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例,早产8例,足月产2例,过期产4例。

出生后3天内发病者占多数,呼吸衰竭2例,治愈11例,死亡1例。

2病情观察2.1意识和精神的观察:注意有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嗜睡或昏迷现象。

患儿出血量少或小脑幕出血为主者,早期常出现兴奋状态,不易入睡,哭闹不安,脑性尖叫。

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嗜睡、反应低下甚至昏迷。

14例中,兴奋者11例,抑制者3例。

我们均做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意识的细微变化,报告医生,并做详细记录,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儿转危为安。

2.2观察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则表示颅内压增高;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和各种反射均消失,表示病情危重。

2.3囟门的观察:前囟饱满紧张提示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用脱水剂,以免引起脑疝。

2.4生命体征的观察:应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变化,及时给予心脑监护,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变化。

呼吸不规则、屏气、暂停均表示病情危重。

如呼吸不规则。

注意有无皮肤苍白、青紫、黄染等,如颜面皮肤苍白或青紫,提示颅内出血量较大,病情较严重。

皮肤青紫可随出血量多少、窒息时间长短成正比关系。

皮肤黄染则会增加治愈的难度,早期发现可协助治疗。

注意体温变化,如有体温不升或高热,表示病情危重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5患儿恶心、呕吐提示颅内压增高,注意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

因患儿常有呕吐及拒食,甚至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消失。

故应观察患儿热量及液体摄入情况,以保证机体生理需要。

脱水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囟门皮肤弹性、尿量及颜色变化,以防脱水过度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3护理3.1一般护理: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定时通风,温度保持在18-24℃,湿度50-65%。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露醇。 5 脑积水治疗 乙酰唑胺可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必要时腰椎穿刺放脑脊液
或侧脑室引流。
6
预后
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它围生期因素有关。早产儿、 慢性缺氧、顶枕部脑实质出血预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 遗症
7
预防
1 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早产;提高产科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伤; 对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给予治疗。
3 其他 高渗液体输入过快、机械通气不当、血压 波动过大,操作时对头部按压过重均可引起颅 内出血。还有少数,是由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 脑血管畸形引起。
3
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一般生后1-2天内出 现。常见表现有:
1 意识改变 如易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 2 眼部症状 凝视、斜视、眼球上翻、眼震颤等 3 颅内压增高表现 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 4 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增快或减慢,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等 5 肌张力改变 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6 瞳孔改变 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差 7 其他 出现黄疸和贫血表现
• 小脑出血 包括原发性小脑出血,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扩散至小脑,静脉出血性梗 死,及产伤引起小脑撕裂4种类型。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 或有产伤史的足月儿。严重者除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脑干症状,如频繁呼 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可在短时间内死亡。预后较差,尤其是早产儿。
2 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医源性颅内出血的因素发生。 3 目前并未证明孕妇或新生儿预防性给予苯巴比妥、吲哚美辛、止血敏、维
生素1 E等E 药可与预防发生基质-脑室内出血。
8

9
10
11
12
• 脑实质出血 多因小静脉栓塞后使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出血。如出血部位在脑干, 则早期可发生瞳孔变化、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等,前囟张力可不高。主要后遗症为 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概述指在新生儿期间,颅内任何部位的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要因缺氧和产伤引起。

【临床表现】为脑性尖叫、拒奶、呕吐、嗜睡或烦躁、肌张力增强或抽搐等症状。

【治疗要点】止血、对症、支持疗法,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的药物。

二、护理诊断1、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神经系统受损致摄入减少有关3、颅内适应能力下降与颅内出血有关。

4、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感染、癫痫。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注意体温、呼吸、心率、面色、神态、囟门饱满度、瞳孔大小。

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有烦躁不安、脑性尖叫、喷射性呕吐、惊厥等表现时立即报告医生。

按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治疗。

2、一般护理保持绝对安静,尽量减少头部搬动。

采取头部抬高15℃~30℃,右侧卧位,以减轻颅内水肿和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各种治疗护理工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要轻柔,减少震动。

入院3天内免洗澡。

避免局部受压时间过长,引起皮肤压伤。

床垫要平稳、柔软,可加海绵垫子身下,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

3、营养支持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喂养方法,病情严重者,推迟喂养时间,一般情况好转后给予喂奶。

喂奶时不要抱起,吸吮吞咽困难者用鼻饲喂养。

喂奶后注意观察面色有无发绀、呕吐,防止呛奶窒息。

呕吐重者,宜禁食输液,以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4、用药护理准时用药,确保疗效,严格控制每日入量,总液量按50ml/(kg·d)计算。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成分以葡萄糖为主,限制电解质的输入。

5、健康教育定期复查头颅CT,有肢体瘫痪者,加强功能锻炼。

早期干预,开发智力,加强营养,防止感染,按时预防接种,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早期为兴奋症状,如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

随着病情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如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时减弱或消失等。

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眼凝视,瞬目,双瞳孔大小不等戎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等表现。

(二)各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 1.硬膜下出血多由于产伤引起。

小脑幕上出血先表现为激惹、脑性尖叫、两眼凝视惊厥等兴奋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抑制状态。

小脑幕下出血因出血灶压迫延髓,可出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阵发性呼吸暂停甚至呼吸停止、肌张力低下。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常有窒息史,可为原发,也为脑室内出血或硬膨下出血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出血量少者可无症状,或仅有易激惹、肌张力低下,常在1周内恢复。

出血量多者症状明显,可出现惊厥,但惊厥间期神志清楚。

蛛网膜下腔让血不易压迫脑干,故预后较好,但出血严重者也可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可遗留有脑积水后遗症。

3.脑实质出血多为早产儿。

临床表现无特殊,当出血使脑干受压时,可表现为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

4.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和出生时有窒息史者。

临床表现如上述,常发生于生后24~48小时内,症状轻重不一。

严重者可急剧恶化,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搐、四肢肌张力低下、前囟饱满、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暂停等。

出血量多者有贫血、血压不升。

5.硬膜外出血常见于产钳助产者,常伴颅骨骨折。

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严重者出现脑干功能障碍逐渐加重甚至死亡。

6.小脑内出血多发生于极低体重儿。

起病急,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脑干功能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