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编录知识
钻探地质编录及注意的事项
岩心采取率的计算,除了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等的特殊要求之外,一般只计算分层采取 率;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 顶底板(3-5米)要计算回次采取率。计算公 式如下:分层采取率=分层岩芯长度/分层进 尺(分层底板孔深-分层顶板孔深) 回次采取率=(本会次岩心长+本会次残留岩 心长(或-上会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进尺
1、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要测1-
2次孔内水位,未下好井口管的孔段和泥浆钻 进的钻孔可以不测 2、每次观测应在提钻 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其间隔时间应大于5 分钟 3、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溶洞 等现象应及时记录其孔深
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1、每钻进100米、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
及编号等是否准确无误,岩矿心是否颠倒混乱以及 是否作了简易水文观测等。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 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查明原因,并通知当班纪 录员修正。在此基础上对岩矿心进行详细地观察描 述,为了避免重复,一般可按照不同岩性、不同的 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纪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 表中。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 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中 应注意的问题
编录的重点是各种地质界限,特别是标志层、
矿层、(体)和构造、断裂界限、矿化(包 括主要矿产和伴生、共生矿产)、蚀边现象 及其后生变化(包括氧化带、混合带、原生 带的划分)等等 钻孔施工前,根据设计孔位及勘探线剖面编 制的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的地质部分,核查 钻孔孔口坐标、主轴方位、斜度(天顶角) 及岩心收集装置等。
施工中,逐日到现场对岩心(粉)进行观察
研究,用规定表格进行编录,每钻进一定深 度,见重要标志层、见矿、处理重大孔内事 故后和终孔时都应进行孔深校测。孔深误差 较小时,在最后回次一次校正为校测深度, 误差较大时,可在该校测间隔区段,按每回 次校正±1cm,将最后回次校正为校测深度, 向上配完为止;如果误差过大,应责成施工 方面找出原因后处理。
钻探地质编录技术总结
钻探地质编录技术总结
一.室内准备的工具
1、岩心箱拍照牌/相机;
2、油性笔/A4纸;
3、计算器;
4、2H铅笔/小刀;
5、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
6、三角板/量角器;
7、瓶盖带孔的塑料瓶。
二.编录步骤
1、检查班报表/岩心牌是否填写完整;
2、抄写班报表上的回次、累计深度、进尺、到编录表上;
3、用钢卷尺量取每一回次岩心长;
4、计算每一箱岩心起止累计深度;
5、对每箱岩心箱做拍照;
6、编录前对每箱岩心进行洒水处理,方便看清岩心的结构、构造及成分;
7、对每箱岩心做详细准确的地质编录(参见《硬岩型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
探原始编录规范》)。
三、注意事项
1、编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倒推整体,不放过每一个线索,包括岩性(颜色、结构、组分、矿化蚀变特征)变化,蚀变特征变化,最重要的是矿化线索,如黄铁矿化1,紫色萤石矿1,赤铁矿细脉 2 等;
2、随时以规范章程为标准,任何记录和细节都不能脱离规范。
备注:1、氧化环境 2、还原环境。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1. 背景和目的钻探编录是石油勘探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作用是记录钻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石油地质研究。
钻探编录的安全操作规程旨在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保障钻探编录过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尽可能的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风险。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钻探编录工作的人员,包括钻探工程师、钻井监督员、采油工程师等等。
3. 安全操作规程3.1 装置检查在进行钻探编录作业之前,需要对所用的装置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装置的安全性。
检查内容包括:•检查录井车、井口缆绳、电缆、采集器等装置的完好性和可靠性;•检查驾驶车辆的制动系统、燃料系统、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等是否正常;•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如是否摆放了足够的急救设备和灭火器材;•检查有无危险品,必要时应作好清理和保护工作。
3.2 安全防护在钻探编录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防护措施:•全面检查防护设施,如护架、护栏、安全带等,保障操作人员的身体安全;•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如遇紧急情况,应按照规定主动撤离;•在使用热工具时,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防护设备,避免事故发生;•作业现场必须配备防护设施,如防撞装置、旋转保护罩等等,确保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3.3 现场管理•作业前需确认现场安排是否妥当,必要时要现场调整;•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整改。
如发现设备损坏、油渗、设施破损等情况,应及时报告维修部门处理;•作业现场内禁止抽烟、使用明火等可能引发火源的行为,确保作业现场的环境安全;•严禁机动车辆进入作业区域,避免影响钻探编录作业。
4. 总结本规程旨在从多个角度出发,为钻探编录作业的安全提供保障。
所有操作人员都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作业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钻探编录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提高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应该注重作业质量和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地质编录要点
地质编录要点地质勘察钻探地质编录要点1、素填土:灰褐色,稍湿,松散、稍密、中密状,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岩、泥岩块石、块碎石组成,粒径,土石比,为新近机械抛填,未经分层碾压;2、杂填土:灰黑色,稍湿,松散、稍密、中密状,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岩、泥岩块石、块碎石组成,粒径,土石比,为新近机械无序抛填;3、粉质粘土:紫红色,软塑~可塑~硬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有无摇震反应;4、砂:灰色、灰黄色,细粒,稍湿、湿成分主要有长石、石英,松散、稍密、中密状,成分主要有长石、石英,夹什么东西?5、泥岩:紫褐色、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质组成,泥质结构,多少米以上岩芯呈块状、饼状或短柱状,为强风化;余段较完整,岩芯节长多少米,局部较破碎,局部含砂质;6、泥质砂岩:灰褐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含泥质较重;7、砂岩:灰褐色,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8、灰岩:灰色、青灰、灰白色,主要由碳酸钙矿物组成,微晶结构(隐晶结构),中厚层(薄层、厚层、巨厚层),裂隙发育程度(较发育、不发育),充填物(粘性土、碎屑),岩石的软硬程度(极软、软、较软、较硬、坚硬),划分风化界线; 9、页岩:灰黑色,主要由粘土矿物质组成,泥质结构,片状-薄层状,层理、片理很发育,岩心呈5-10米柱状,部分成碎块状,碎屑状,岩质极软,手捏易碎,强风化;10-20米岩质软,手难掰碎,锤击易碎,中风化。
10、卵石:灰黄色,卵石母岩成分主要由砂岩、灰岩组成,粒径一般为2-20cm,少量20-40cm,呈椭圆、次棱角状,岩质较硬,来少量灰黄色中粗砂及少量粘性土,约占30-40%,中密状,稍湿、湿注:岩芯是否有裂隙、倾角、有无充填物,有无水锈,颜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工程地质钻探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讲述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是一项多方面的技术,用于确定建筑物的基础和地下水资源的情况。
这种技术需要一系列知识,包括地质工程、土力学、钻探和岩土力学等方面。
通过培训,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人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风险和成本。
教材应包括以下三个主题:1.工程地质基础知识首先,教材应包括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
这包括地球科学的基础和地质学的原理。
例如,钻探员需要了解地层、岩石、土壤和地质构造的基本知识。
此外,课程还应涵盖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包括地下水、断层、地震和地质灾害等内容。
2.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教材还应涵盖工程地质钻探技术。
这包括井的设计和施工、钻探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以及钻探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此外,教材应该涵盖钻探方法、样品采集和样品分析等技能。
对于处理得到的数据,应包括其在地质模型中的应用。
相应的,钻探员还需要了解采样的方法、不同类型的标本、如何判断样品质量、如何保存样本等。
3.工程应用教材还应包括工程实践知识。
工程钻探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工程地质设计,例如道路、水利和建筑物的特殊需求。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了解如何将地质工作与设计和施工相结合,以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风险。
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的编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通过梳理和整理工程地质领域的各个方面,教材可以帮助工程专业人员掌握工程地质领域的知识。
同时,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材的内容,是提高工程地质水平的关键。
总之,工程地质钻探编录技术培训教材提供了各种关键性信息,以确保工程钻探员具有必要的技能和工程知识。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性价比。
因此,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 钻探基础知识
第一讲钻探基础知识一、钻探的基本概念1、钻探:用钻机按一定设计角度和方向向地下钻孔,通过取出孔内的岩芯、岩屑或在孔内下入测试仪器,以探明地下矿产储量、了解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满足其它工程施工要求等,这种工程称为钻探。
2、岩芯钻探:钻进时,在孔底保留岩芯,并主要以提出的岩芯来研究、了解地下地质和矿产情况的钻探方法。
3、钻进:利用钻头在孔底工作,破碎岩石和继续加深钻孔的作业。
它包括破碎孔底岩石和使钻孔按要求延伸两个方面。
4、钻进方法:向地下钻孔时,破碎孔底岩石的方法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5、钻探工艺:如何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来破碎岩石(土层),在地层中造成一个有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圆滑规则的钻孔,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保证钻进工作顺利进行的全部工作。
6、钻孔:为进行矿床勘探或其它工程目的,采用钻探机械设备或其它方法带动钻头而钻得的圆柱形孔。
它具有深度大、直径小、方向任意的特点。
7、钻孔空间三要素①孔深(L):孔口至测点的钻孔轴线的长度;②顶角(θ):测点处钻孔轴线(或其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③方位角(α):测点处钻孔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磁北方向的夹角。
8、钻孔结构:指由开孔至终孔,孔身口径的变化。
它包含着钻孔口径、换径次数、下套管层数、管径、长度、换径深度及套管底部止水封固方法等。
9、循环:泥浆泵通过钻柱内孔(或钻柱与孔壁间隙)将冲洗液送到孔底,完成冲洗孔底、冷却钻头作用后,沿钻柱与孔壁之间的环状间隙(或钻柱内孔)返回地表并将岩粉携带出孔外的过程。
二、钻探的分类2、按碎岩工具(或称为磨料)分类硬质合金钻进、钢粒钻进、金刚石钻进、牙轮钻头钻进等。
3、按施加外力的性质和方式分类:冲击钻进、回转钻进、冲击回转钻进等。
4、按冲洗液类型分类:清水钻进、泥浆钻进、乳状液钻进、饱和盐溶液钻进、泡沫钻进、空气钻进等。
5、按冲洗液循环方式分类:正循环钻进、反循环钻进等。
6、按是否取心分类:取心钻进、全面钻进等。
7、按岩心从孔内输送至地表方式分类提钻取心、不提钻取心(绳索取心钻进和反循环连续取心等)8、特殊的钻探方法绳索取心、定向、潜孔锤、跟管、中心取样、井底动力钻进等。
野外编录及钻探注意事项
编录必备王永强整理提供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 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6、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7、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8、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地质编录钻探工程是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的主要手段,钻探地质编录内容包括:1、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2、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3、岩矿心管理和处理工作。
一、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一)、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钻孔定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机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机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二)、钻孔施工后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1.岩心管理(1)岩(矿)心排放入箱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 ,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钻探工程编录方法
(4)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记录 不准确时,某个回次因残留岩心,使其岩心 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根据以下两种 方式处理:
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采取率为100%, 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多出还 可以继续上推,一般不能上推5个回次,如 继续超出则要寻找原因。如:岩心破碎或砂 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反循环时取心工 具采取的岩心。
(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测定孔深
允许顶角差 直 2
4
6
8 10 12
(°)
孔
若钻孔倾斜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采取补求措施。
• ⑶钻孔深度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 为保证钻孔孔深准确性,特别是矿体井深 的可靠性,要求钻孔每100m,见矿层前后, 均应进行井深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 1/1000,如果产生超差要查明原因,及时 进行平差消除。
• 孔深=主动钻杆长+立杆长度+钻具-机高-机 余。
• ⑷钻孔简易水文观测
• 在起钻后和下钻前均应观测水位一次,起、 下钻间隔时间至少应保持5分钟,如果起钻 和下钻时间超过15分钟,则每隔15分钟测定 一次,冲洗液消耗量就每钻进一小时测定一 次,终孔后测终孔水位,对矿体顶、底板进 行大层水位观测时,施工人员要进行配合。 遇井内涌水、漏水现象及时记录孔深。
二、钻探工程编录方法
• 钻探工程的编录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逐日到现场对岩 心(粉)进行观察研究,用规定表格进行编录,并收 集声象资料、采集标本、样品;
• 及时按地质情况及钻孔深度、方位和现场施工情况 修改钻孔参数。
• 施工中预计将钻进矿层(体)或发现矿化现象时, 立即用书面或其它方式通知钻探班长及机长。
• (3)布样及取样
钻探编录
2.80 2.56 4.02 0.35 2.91 3.67
85 99 87 50 49.90
100
注:长度单位:m 记录人:李小林 日期:2007.04.25 检查人:周小林 日期:2007.04.28
3. “残留岩心”处理
1)残留岩心认定
残留岩心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在未测量残留 岩心,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使其岩心长度大于回次 进尺时,超过的岩心为“残留岩心” 如某回次进尺2.10m,但完整的岩心有2.56m,超出进
二、检查、整理岩矿心
1. 现场检查
应随钻孔施工的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 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
2. 检查钻孔班报表
正式编录前应详细检查机台钻探班报表(孔深校正及
弯曲度测量记录、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记录的回
次进尺、井深、水文观测资料等是否齐全,无误
二、检查、整理岩矿心
3.检查整理:施工现场,将岩心 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 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 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岩矿心顺序 有颠倒,岩心是否有错放,一旦 发现,应正确地予以调整,并通 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3)计算回次采取率:
回次“采取率”=
本回次岩心长 100 % 本回次进尺
“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 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 为89.63-85.24=4.39m) 允许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 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有特殊要求,以及矿层(含矿层、 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应计回次算采取率
3 3 第2分层底界在第7回次的 7 至 7 岩心之间岩心长为: 4 4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保障钻探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钻探作业的人员,在钻探现场严格遵守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第三条: 所有参与钻探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章:安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第四条: 所有使用的钻探设备和工具必须经过检测合格,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五条: 使用钻探设备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 使用各类工具时,必须使用合适的工具,不得使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工具,保证使用工具的安全性。
第三章: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七条: 在进行钻探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并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核和批准。
第八条: 钻探作业前必须对现场进行检查,清除作业场地周围的障碍物,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第九条: 在钻探作业前,必须对钻探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钻探作业的操作规程第十条: 钻探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计划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作业方法。
第十一条: 在操作钻探设备时,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第十二条: 钻探作业中必须保持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钻探作业的安全措施第十三条: 钻井平台必须设置防护栏杆,防止人员坠落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 在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第十五条: 在进行钻探作业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防止钻孔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作业中的应急预案第十六条: 钻探作业中如果发生事故或意外情况,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十七条: 每个钻探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应急预案,遇到事故或意外情况时能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第十八条: 钻探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作业现场的安全通道和逃生出口,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撤离作业现场。
钻探地质编录课件
3.2.2.2 记录回次数据
• a)填表。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 • 尺、采取率等记录与附录B中表B.9“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其中:“止孔深” • 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
3 5。
7 3.2.1.5 岩矿心拍照 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 存档。
岩芯箱编号
3.2.2 观察记录 3.2.2.1 分层 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 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 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 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 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 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见附录B中表B.10)或分层隔 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 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5。
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B.7)“钻孔简易水文观 测记录表”(见附录B中 表B.8)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 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3.2.1.2 检查整理岩矿心 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 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 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 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 报表。
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
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一. 概述1. 钻探编录操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以下是钻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的详细描述。
二.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1. 在进行钻探编录作业前,务必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头盔、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地保护工作人员免受伤害。
三. 检查设备状态1. 在操作钻探设备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各个部分,确保其状态良好。
特别关注钻头、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关键部位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
四. 安全操作钻机1. 在启动钻机之前,必须确保所有安全装置完好并处于工作状态。
如紧急停止装置、过载保护装置等。
五. 维护安全作业区域1. 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性,事先清理杂物,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无人员和障碍物进入作业范围。
六. 操作规程1. 在进行钻探编录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并严格遵守以下规程:a. 确保钻机处于稳定的位置,固定好底座,防止震动;b. 钻机启动前,确保钻杆、钻头处于安全位置,并将各个部件正确安装;c. 钻机运转中,操作人员应保持专注,严禁大声喧哗或嬉戏;d. 钻机使用过程中,严禁将手或其他物体靠近钻头、钻杆等运动部件,以免发生意外伤害;e. 钻机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电源,停止运转,做好设备清理和维护工作。
七. 废弃物处理1. 鼓励对钻探编录作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如岩屑、废水等。
合理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八. 突发情况应对1. 在执行钻探编录作业时,突发情况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
但操作人员必须随时保持冷静,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理。
如发生火灾、泥浆喷出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切断电源或紧急停止装置,并报告上级。
九. 定期培训和演习1. 钻探编录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演习,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十. 事故报告和分析1. 在发生钻探编录作业事故后,必须及时进行报告和分析。
钻探岩心工程地质编录
例如某回次自17.3至19.16m,回次进尺1.86m,采 上岩心1.54m,其中上部0.44m为中风化花岗岩, 下部1.1m为微风化花岗岩,则:
该回次岩心采取率=1.54 100%=83% 1.86
中、微风化岩的换层深度=17.3 0.44=17.83m 0.83
·偏靠安全推算法: 假定相对好的一层岩心采取率为100%,推算分层
深度。 仍以上例,则:
中、微风化岩的换层深度=19.16 1.1 18.06m ·钻探异常深度记录 严格要求机台及时准确记录进尺快慢变换、遇砾
卵石、基岩面、溶洞的顶、底等感觉钻进异常的 孔深,对于确定分层深度有重要作用,也是判断 和确定换层位置最为准确的方法 。
5.土的分类和描述
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四大类, 土的定名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 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5.4粘性土 粘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10< Iρ≤17为粉质粘土;Iρ>17为粘土。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摇震反应、光 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粘性土的状态见表5.4.1。
粉土、粘性土(粉质粘土、粘土)的简易鉴别见 表5.4.2
摇震反应:将软塑至流塑状态的小土块揉成土球, 在掌上反复摇晃,另一掌振击,土中的自由水将 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二手指捏土球,放松后 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
土按土颗粒的粒径大小分组见表5.1
5.1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称 为碎石土,根据颗粒级配及形状应按表5.1.1分为 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碎石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大小和含量、最 大粒径、一般粒径)、颗粒形状(磨圆度、圆、 亚圆、棱角、次棱角等)、母岩成分、风化程度、 充填物的性质(土或砂)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钻孔布孔及编录
钻探布孔及编录
一、钻探的布孔;
首先明确本矿区的探矿性质及调查程度并结合已做的或已设计的将要进行的探矿工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钻孔的设计及布置就设计而言应该在充分考虑已做工作的前提下在地质图上做出合理密度的钻孔设计接下来需要实际考察调查区域并将已在地质图上设计出的钻孔投放到实际地质位置看是否在没有脱离剖面线及探槽的情况下做到控矿或验矿的效果如果吻合则算合理否则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总之不能脱离实际剖面线在实际设计钻孔没有脱离剖面线的前提下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钻孔距蚀变岩体层的位置关系即钻孔既要有合适的置钻平台又需要注意不能离蚀变岩体层太远做到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还需要注意钻探的性质是控矿钻还是验证钻如果是验证钻其目的主要是验证其矿的存在与否故设计以打出矿体即可相反如果是控矿钻则需要根据已有的成果设计出必须探到矿体的实际规模为目的最后还要注意就是钻孔的设计必须考虑调查区设计中设计的钻孔量不能超出以设计的钻孔量。
一、钻孔的编录
针对钻孔的编录应该自开钻之日起做到野外实际实时跟踪编录而在开钻前作为地质人员应该做好各项钻前工作主要包括方位角和倾角的确定及安全事项等问题监督在编录钻孔时需要配合钻机人员做好地质相关的工作同时需要独立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测量每次钻的进尺和岩心及矿芯的长度尽量确保所测数据与实
际情况相符同时做好钻取进尺、岩矿心长度的现场编录,尽而算出岩矿心的采取率
2、认真观察钻取岩心的岩性结合放大镜及时对岩层和矿化体进行划
分及时根据需要做好光谱样、光片样、化学样的采集同时做好及时的现场钻孔编录
3、配合钻机人员使钻探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到底。
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地质编录又称钻孔地质编录,指为取得钻孔的原始地质资料而进行的编录工作。
岩心钻探编录,又称岩心编录。
一般分为两步进行:(1)钻探现场按回次检查整理岩(矿)心,量取长度,按顺序编号,记录残留长度,回次进尺,计算回次与岩性分层采取率;进行地质观察和描述记录;按规定记录测深、测斜和取样资料;必要时,要求重测、纠偏,以及采取物探测井或补采岩矿粉(泥)样品用以弥补岩心采取率的不足。
(2)室内整理根据现场记录和取样资料计算岩矿层厚度,研究岩矿石特征,编制岩心柱状图,这是钻孔原始编录的主要成果。
若钻孔发生了倾角与方位角的偏移,则需以计算或投影作图方法进行钻孔弯曲校正,作出钻孔轴线的剖面与平面图,以供编制勘探线剖面图时利用。
钻探结束时,汇总整理钻孔有关资料,以备存档和检查利用。
钻孔弯曲校正:根据某钻孔测量资料(表4-6-4)用正投影法作图步骤如下(见图4-6-21):表4-6-4 某钻孔测量资料根据测量钻孔倾角及方位角弯曲资料编制的剖面图和平面图①以钻孔测点和测量深度,依次计算各测点的控制长度(深度)(见表4-17)。
每个测点资料的控制长度等于上下相邻测点间一半距离之和。
因钻杆是逐渐弯曲的,故各测点弯曲资料表示是开始发生于其与上测点间距之半的位置,终止于其与下测点间距之半的位置。
此“开始”至“终止”的长度,为测点资料的控制长度。
这些开始点与终止点为转换点,或称作图控制点。
自地表孔口位置向深部依次在各控制点以其倾角和控制长度作出oabcdef各点连续的折线图。
若将其以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则得仅是倾角发生变化了的钻孔轴线剖面图。
②将各控制点投影到横坐标轴上依次得:L1、L2、L3、L4、L5、L6线段,它们分别为各相邻控制点间线段未发生方位角偏移时在原设计方位上(此图为90°)的水平投影长度。
③自钻孔平面投影位置o′开始,依次分别用各测点方位角与对应的水平投影线段(L1…L6)长度画出o′a′b′c′d′e′f′折线,为该钻孔轴线的水平平面实际投影图。
钻探编录要求及参考资料
细碎 屑岩
粉砂岩
50%以上的颗粒为 0.005~0.05mm 的粉粒,经胶结而 成。常具有吸水性和薄的平地层理
50%以上的造岩矿物颗粒直径小于 0.005mm,主要为高
粘 土 岩 类
泥岩 页岩
岭土等粘土矿物,次为石英,长石,云母,常含钙质, 铁质等杂质。无清楚层理,块状构造 50%以上的造岩矿物颗粒直径小于 0.005mm,主要为粘 土矿物。层理以育,可裂成很薄的页片,具显微层理 或页理,断口面为上状光泽。据物质成分可分为钙质
碎块状
断层,断层破碎带,层理及层间结构 面较发育,一般有 3 组以上,裂隙间 距小于 0.3m,有许多分离体形式
散体结构
构造影响严重或 风化程度极高
碎屑状
构造和风化裂隙密集,结构错综复杂, 多充填粘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
厚度 h(m) 类别
h>1.0 巨厚层
岩层按单层厚度划分
1.0≥h>0.5 0.5≥h>0.1
砂土密实度定量划分 未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N≤10 10<N≤15 15<N≤30
N>30
碎石土密实度按 N63.5 和 N120 划分
未经修正的重力触探锤击数 未经修正的重力触探锤击数
N63.5 N63.5≤7
N120 N120≤4
7<N63.5≤15
4<N120≤7
15<N63.5≤30
中风化
结构与构造清晰,岩石被分割成大块状,裂隙中少有充填,岩心节长 一般大于 200mm;不易击碎,用镐难挖掘,岩石表面或裂面大都变色。
微风化 岩石新鲜,基本无风化迹象,裂面有轻微褪色,锤击声清脆。
类型 泥质结构
钻探工程及编录
第11章钻探工程及编录钻探工程是查明深部矿体产状、形态、品位变化和赋存部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钻探地质管理及编录工作必须认真负责,使编录工作在最大限度内反映客观地质情况,为正确评价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11.1 钻探工程的种类、钻孔类型及其运用在矿产评价中,常用的钻探工程为浅钻和岩心钻(机械回转钻)两类。
浅钻一般为铅直的浅型钻,包括旋转钻进的、钢丝绳冲击钻进的和旋转采取岩心钻进的等,其深度通常在150米以内。
当矿体埋藏深度在150米以内、物质成分及品位变化不很复杂时,均可使用浅钻,尤其是适用于涌水量大,无法用浅井来探矿时,可用浅钻代替浅井。
它常用来作矿点检查及验证地面物化探异常等。
岩心钻是一种机械回转钻,需要整套的机械设备(钻机、水泵、柴油机或电动机、钻杆、套管等),其钻探深度可以很大。
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的钻机:孔深达到300米者,应用300型钻机;孔深为300-500米者,用500型钻机;深度为500-1000米者,用1000型钻机,简称千米钻。
钻孔轴线的方向,应穿过矿体的顶、底板,并尽可能垂直于矿体的顶、底板。
这样才能了解矿体变化最大的方向的情况。
按照天顶角(钻孔轴线与铅直方向的夹角)的不同,钻孔分以下类型:1.直孔(铅直钻孔)直孔是沿铅直方向钻进的钻孔。
即天顶角为零度。
直孔的施工技术较简单,钻进效率高,因而是钻探中最常使用的工程。
实际工作中,凡有可能用直孔的,都应尽可能采用直孔。
它适用于倾角不大于45°的矿体和围岩(有时倾角达50°-60°也用)。
2.斜孔钻孔轴与铅直方向有一定的夹角的钻孔叫斜孔。
这种钻孔,施工技术较直孔复杂,天顶角越大,施工技术越复杂。
当矿体倾角较陡时,如使用直孔,不能保证钻孔垂直于矿体的顶、底板方向穿过矿体,甚至有可能使钻孔从上盘滑过而打不到矿体,此时必须用斜孔。
一般说,斜孔适用于倾角大于45°的矿体。
在设计钻孔天顶角的大小时,应视地质条件、钻孔深度、钻机性能及操作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不超过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习目的明确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地质编录方法,特别要掌握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
二、方法原理钻孔开工后,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探现场的编录工作包括如下的内容:(一)根据钻探班报表检查孔深和进尺。
设钻具总长为L,机台高度为P,主动钻杆的机上余尺为c,则本回次孔深H2H 2= L - P – c本回次进尺L1为本回次孔深H1与上一回次孔深H2之差L1 = H1 - H2(二)检查岩心,主要包括:⑴查岩心的放置是否按岩心自然顺序正确放在岩心箱内;⑵岩心编号是否正确及岩心长度丈量是否准确;⑶核对岩心隔板上的数据。
(三)岩(矿)心采取率计算岩、矿心采取率是单位进尺的岩、矿心长度的百分数,即(VI-1)根据取心孔段的不同情况分为回次采取率和分层采取率。
1、回次岩心采取率计算图VI-1是钻孔采取岩心示意图。
上一回次的孔深为H1,残留进尺为S1。
从孔深H1继续向下钻进,本回次的孔深达到H2,残留进尺为S2。
从钻孔中取出岩心,其长度为m, m=m1 + m2(图VI—1),与这一段岩心相应的进尺M为:回次岩心采取率则k为:(VI—2)2、分层岩心采取率计算图6-1岩心采取率示意图(VI—3)分层岩心长度由统计各回次同一岩性的岩心长获得。
分层进尺则是该分层底的孔深与顶的孔深之差。
(四)换层深度计算图6—1中岩心有两种不同的岩性,上部的岩心长度为m1,其代表进尺M1为:(VI—4)换层孔深H为:(VI—5)或根据下部的岩心长度为m2,其代表进尺M2为:(VI—6)换层孔深H为:(VI—7)(五)轴心夹角测量轴心夹角是岩心轴与各种面(层面、断裂面、节理面、片理面等)的夹角。
测量轴心夹角,是钻探编录的一项重要工作。
测量到的轴心夹角是局部产状,对研究矿体构造很有用。
测量轴心夹角有如下方法。
1. 测量法采用量角器或测斜仪测量轴心夹角的。
有些单位制作了岩心量角器,用岩心量角器测量较准确、方便。
所谓岩心量角器如图6-2所示,绘在透明薄膜上。
量轴心夹角时,将其包裹在岩心上,并使其下(上)端线重合成一直线,便能量得轴心夹角。
图VI-2岩心量角器及其操作示意图2、计算法如图6-3所示,岩心是圆柱体,任意倾角的平面与其交切,得到的切面为椭圆。
椭圆的长、短轴分别为d1和d2。
轴心夹角是椭圆长轴与岩心轴d1在夹角d,有(VI—8)由于岩心轴长度d等于椭圆短轴长度d2,于是得(VI—9)(0<α<π)(VI—10)图VI-3 计算法示意图(六)填写钻孔野外记录表钻孔野外记录表是最原始的钻孔编录资料。
主要内容包括:各钻进回次的进尺及其岩矿心采取率;换层孔深;按分层记录的岩性及其采集标本的编号;岩石硬度等级;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主要有钻孔水位及耗水量的记录和钻进中发现的孔内情况,如泛水、漏水、掉块等的记录。
(七)修改钻孔预想柱状图修改钻孔预想柱状图是随钻探进行获得了新地质资料而修改钻孔地质设计的工作。
地质编录人员应及时地修改以利于更好地指导钻探施工。
(八)检查孔深验证、孔斜测量、简易水文观测按设计要求检查孔深验证、孔斜测量、简易水文观测等工作。
丈量钻具验证孔深的工作,应按一定深度及时进行,特别是在见到矿体和重要标志层和下套管前后。
孔深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误差小于此数可直接修正记录孔深;小于大于此数则应进行合理平差。
地质编录人员要注意检查钻孔施工是否根据设计要求及时地进行孔斜测量以及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孔斜超过了设计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斜的措施并在以后的施工中采取防斜措施。
简易水文观测的目的是获取划分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位置、厚度等资料,并初步了解含水层的水位。
在钻孔地质设计中规定要进行简易水文观测的钻孔不能用泥浆钻进。
钻探地质编录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看钻探原始班报表中是否对简易水文观测的内容作全面、认真的填写;特别是所记录的静止水位是否真的是在水位静止时所作的记录。
(九)封孔、立标钻孔结钻后,根据各个矿区的具体情况,有的需要封孔。
封孔前应提交封孔设计,明确封孔的孔段及其技术要求。
封孔的质量要抽查。
施工结束,在孔口的位置立标,标明钻孔的孔号及施工日期和单位。
标志可以用混凝土或石材制作。
(十)终孔验收和小结对完工钻孔必须进行终孔验收。
验收工作由施工单位、地质单位的技术人员和有关领导一起进行。
同时还应作地质小结。
其内容主要有:钻孔设计的目的和施工结果;钻孔质量评述;主要地质成果和对地质矿产的新认识;经验教训,等等。
三、实习步骤o仔细阅读“方法原理”部分的内容,对岩心钻探地质编录有全面的了解;o实际编录岩心,其步骤为:▪仔细观察岩心,根据岩石、矿石特征将其分层。
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岩性的回次,丈量不同岩性的岩心长度m1,m2,▪将岩心票上的原始数据填入附表6-3中的3—7项;▪计算回次岩心采取率;▪计算换层深度;▪计算分层岩心采取率;▪测量(或计算)轴心夹角;▪分层描述,描述各层的岩性、构造和矿化等现象及其变化情况;▪按比例尺,绘钻孔柱状图。
四、实习资料表VI-1某钻孔原始记录片段五、实习要求1.填写表VI-2,了解岩心钻探现场编录的基本内容;表6-2钻探现场编录的基本内容2. 根据实际的岩心或利用实习资料所提供的资料练习岩心编录。
表VI-3岩心钻孔地质编录/tag-%D7%EA%BF%D7.html/thread-7337344-1-1.html钻孔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 检查整理岩矿心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1.2 检查整理岩矿心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
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1.3 检查岩矿心样品签确保岩矿心样品签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回次号等数据准确无误。
1.4 岩矿芯编号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57/3 。
1.5 岩矿心拍照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2 观察记录2.1 分层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
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下图。
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详细出处参考/thread-23216-1-1.html2.2 记录回次数据a)填表。
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与“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
其中:“止孔深”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
b)残留岩心的处理。
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
见下图。
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详细出处参考/thread-23216-1-1.html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计,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
例: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回次进尺0.9m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回次(第9回次采取率现为100%)。
第8回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推的0.9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0.9=5.1m,超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为100%(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
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88%)。
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后继续超出,应寻找原因,再作处理。
②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
c)回次采取率计算①当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要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
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方法如下: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详细出处参考/thread-23216-1-1.html/html/develop/MapGIS/2007/0801/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