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设计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尾气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一种绿色、低碳、便捷的交通工具,逐渐成为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定义与特点公共自行车系统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提供的,供市民共享的自行车服务。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环保:公共自行车是一种零排放的交通工具,不会产生尾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减少噪音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2. 低碳出行:公共自行车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汽车等高碳交通工具的依赖,从而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3. 便捷性:公共自行车系统通常设置在市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商业中心、居民区等地,方便市民随时借取和归还自行车,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出行选择。
4. 促进健康: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改善市民的健康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二、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现状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单车租赁到现在的智能化、网络化运营。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城市成功实施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欧洲城市的发展:欧洲城市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施了公共自行车系统。
例如,法国的巴黎公共自行车系统(Vélib)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公共自行车系统(OV-fiets)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2. 亚洲城市的发展:亚洲城市也在积极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
中国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之一,该系统已经成为杭州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3. 美洲城市的发展:美洲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相对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城市都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为市民提供了方便的出行选择。
三、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优势与挑战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积极地促进步行和自行车的安全和便利的出行方式,确保公众安全出行的同时,促进社会和环境健康的发展。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可持续交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环境友好的社会发展,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规划标准来促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
一.规划标准的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应以交通出行安全、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为基本原则,以确保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有效而安全。
2.整合因素: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要综合考虑政府、市场开发、社会文化及环境保护等因素,重视并整合社会需求和地方特色,不仅要保证安全,还要有利于人文环境社会化和经济发展。
三、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1.步行道规划:城市步行道规划要考虑步行连通度,要分析道路宽窄,,行人视域舒适度,道路的质量,必要时可以请专业设计部门或工程机构参与设计等因素;2.自行车道规划:城市自行车道规划要考虑安全性、便利性、抗冲击性和抗摩擦性等因素,同时要有足够宽度保证自行车行驶,也包括了两辆自行车之间的距离要求;3.公共空间的规划:为了增加城市行人出行的便利性,城市必须为行人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如集市、街头表演、休闲空间等,以增强步行出行的安全感和方便性。
四、规划实施管理1.规划责任体系:建立和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和管理体系,落实职责,明确协调机制,实行分级负责、联合管理、按功能分区等多元化管理模式;2.公共宣传和教育:开展深入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城市行人出行的建设和管理中,营造出一种安全文化;合理使用视听媒体,开展义务椰育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安全意识;3.技术支持: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支持步行出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提供公共安全设备、照明系统等;同时建立技术分析监督和有效的管理体系,以改善步行出行安全问题。
针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应当按照上述标准统筹安排、转变政策和加强规划,从而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行车道规划设计
浅析自行车道规划设计摘要:我国现在只有少数的大城市设置了自行车专用道,它的设置与规划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该文在国内外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趋势及经验的基础上,对自行车专用道的设置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我国的具体现状,我简要分析了自行车专用道设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自行车道对居民提供的服务正在由单一的服务功能向多功能的综合服务过渡,不同的自行车道因其使用者出行的目的不同而具有相异的主导功能。
因此,依据城市自行车道主导服务功能可将其划分为2 种类型:城市交通功能自行车道及休闲运动功能自行车道。
关键词:交通方式;自行车车道;设计中图分类号:u491.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引言近10年来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特别是私家小汽车和出租车的迅速增长,自行车出行在城市总体出行中比例有所下降。
目前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的自行车的比重一般约为35%与45%左右,而中小城市的自行车出行比重远远大于此数,一般为60%以上,自行车数量大,在许多城市中仍占主导地位,涉及面大、分布广,在大街小巷早晚又非常集中,影响机动车与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在一些中小城市中管好了自行车交通就管好了城市交通,因此在中小城市中自行车交通规划的成败可以影响一个城市的总体交通规划,从哥本哈根的“城市自行车计划”到美国的“完全自行车”、和德国的“平静交通”行动,我们看出自行车相关基础设施,包括专用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点、自行车维修服务以及与公共交通系统转乘相关的设施,在自行车交通环境中作用突出。
2、自行车道功能划分自行车道系统是由多条及多段自行车道组合而成,不同的自行车道因其使用者出行的目的不同而具有相异的主导功能。
因此,依据城市自行车道主导服务功能可将其归纳为2种类型:城市交通功能自行车道及休闲运动功能自行车道。
2.1城市交通功能自行车道规划设计该类自行车道主要以工作、购物等出行服务为目的,连接居住区与行政办公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便捷、安全是其规划设计的首要原则。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2.1.16 稳静化措施 稳静化措施是道路设计中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的总称, 目的是降低机动车 车速、减少机动车流量,以改善道路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保障步行和自行 车交通使用者的安全。
4
3
基本规定
3.1.1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 1) 应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使用者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安全性,在满 足安全性的前提下统筹考虑连续性、方便性、舒适性等要求。 2) 应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不得通过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方 式拓宽机动车道,杜绝安全隐患。 3) 步行和自行车道应通过各种措施与机动车道隔离,不应将绿化带等物理 隔离设施改造为护栏或划线隔离,不得在人行道及自行车道上施划机动 车停车泊位。 4) 在过街设施、道路照明、市政管线、街道界面等的设计和维护中应考虑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使用者的安全,降低交通事故或受犯罪侵害的风险。 3.1.2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连续性原则。 1) 应根据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布局与两侧用地功能,结合滨水、公园、绿 地空间,形成由城市道路两侧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专用路、自行车 专用路构成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保证行人和自行车通行的连续、 通畅。 2) 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与铁路、河流、快速路等相交时,应通过工程 及管理措施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安全、连续通行。 3) 应研究探索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穿越公园、小区以及大院的可行措施,增 强网络密度,提高连通性。 4) 在设计道路交叉口和过街设施时,应特别注意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连续 性,避免出现断点。 3.1.3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方便性原则。 1) 在既有城区改造、新区建设、轨道交通、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实施 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设施布局,并可贯通周边公 园、大型居住区内部路网,作为城市路网补充,形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系统的便捷路径,完善步行和自行车微循环系统。 2) 鼓励结合城市水体、山体、绿地、大型商业购物区和文体活动区,建设 步行和自行车专用道路或禁车的步行街(区) 。在城市滨水空间和公园 绿地中应设置步行专用路和自行车专用路, 方便居民休闲、 健身和出行。 3) 步行和自行车网络布局应与城市公共空间节点、公共交通车站等吸引点 紧密衔接,步行网络应与目的地直接连通,自行车停车设施应尽可能靠
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
1.4 设计必须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公正的分配城市道 路空间,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者的交通权益。(编制目的)
《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
1 研究背景
n 北京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道路设计多以满足机动车行驶需求为核心, 造成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设施服务水平不高;
n 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受到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行人 与非机动车出行条件日益恶化;
n《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规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 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仍是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提倡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 实行步行者优先,为包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步行者和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 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导则条文内容组成
1总则 2术语 3 基本规定 4 行人交通系统
4.1 行人交通特性 4.2 人行设施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4.3 人行道设计 4.4 行人过街设施 4.5 公交车站 4.6 行人引导设施 4.7 行人交通系统的照明 4.8 人行道无障碍环境设施
导则条文内容组成
5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5.1 车辆设计尺寸 5.2 非机动车交通特性 5.3 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5.4 非机动车道设计 5.5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5.6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5.7 非机动车标识标线系统 5.8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照明
4.2 人行设施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4.2.3 排队区服务水平
排队区域的服务水平可以参考表4-3,
城市规划中的自行车道设计与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自行车道设计与建设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凸显出来,其中,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经济、健康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促进自行车的使用,城市规划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建设自行车道网络,以提供安全、便利的自行车出行环境。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自行车道设计与建设相关问题。
一、自行车道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自行车道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自行车道应设置在交通流动的边缘,与机动车道明确分隔,以避免与机动车辆的冲突。
此外,还需考虑自行车道宽度、弯道半径、坡度等因素,确保骑行过程中的安全。
2.连通性原则:自行车道网络应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确保相邻地区之间的良好连接。
自行车道与其他交通设施的衔接也需要考虑,如与公交站、地铁站、火车站等的衔接。
3.直观性原则:自行车道应具备明显的标识和导向系统,使骑行者能够清晰地找到自行车道并遵循正确的路径。
标志、路面涂装等可以用来增加自行车道的可视性。
4.便利性原则:自行车道设计应充分考虑骑行者的便利性,比如提供停车设施、修理点、充电站等,提供更好的骑行体验。
5.适用性原则:自行车道应考虑不同年龄、能力和需求的骑行者,包括儿童、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
设计上可以考虑宽度、坡度、路面材料等因素,以适应各类骑行者的需求。
二、自行车道建设策略在城市规划中,自行车道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策略:1.整体规划:城市规划师应对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自行车道网络进行整体规划。
考虑骑行需求、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主干道和支线道路,并与其他交通设施相衔接,形成完整的自行车道网络。
2.过渡策略:对于已建成的城市,自行车道的建设需要有逐步过渡的策略。
可以选择在道路改造、城市更新或新建项目等时机,逐步增设自行车道,以减少成本和不便。
3.多元化策略:自行车道设计不应只限于一种形式,可以根据城市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如独立的自行车道、共享机动车道、自行车专用街道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骑行需求。
智能交通知识:城市自行车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交通知识:城市自行车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更多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
城市自行车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便捷和高效运行。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系统组成、技术特点等方面详细阐述城市自行车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理念城市自行车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以“安全、便捷、高效”为核心,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为市民提供更好的自行车出行体验。
系统的设计思路是立足于城市自行车实际运营过程,为实现自行车调度、管理、安全监管、用户服务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打造城市自行车智能交通生态系统。
二、系统组成城市自行车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自行车调度系统、自行车用户管理系统、自行车租赁系统、自行车安全监管系统和自行车数据分析系统。
1.自行车调度系统自行车调度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城市自行车的调度管理,主要由自行车调度中心、自行车调度软件、移动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四个模块组成。
自行车调度中心完成自行车的调度管理,自行车调度软件实现调度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移动平台实现了自行车调度的实时监管和管理,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流。
2.自行车用户管理系统自行车用户管理系统是为自行车用户提供全面的自行车服务,主要由自行车用户注册系统、自行车用户信息管理系统、自行车用户信用评价系统、自行车用户反馈及投诉系统等模块组成。
自行车用户注册系统完成自行车用户的身份注册,自行车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行车用户信息维护和管理,自行车用户信用评价系统为自行车用户提供信用评价服务,自行车用户反馈及投诉系统则可以为自行车用户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投诉服务。
3.自行车租赁系统自行车租赁系统是为自行车用户提供方便、快捷、低廉的租赁服务,主要由自行车租赁站点管理系统、自行车租赁系统、自行车租赁APP等模块组成。
自行车租赁站点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自行车租赁站点的管理,自行车租赁系统实现自行车的租赁,自行车租赁APP则可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自行车租赁服务。
交通规划综合设计方案
交通规划综合设计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套综合的交通规划方案,旨在优化城市的交通流动,提高通行效率,确保交通的安全性。
交通规划原则在制定交通规划方案时,我遵循以下原则:1. 可持续性:交通规划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互配合,以满足未来需求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多样性:设计方案应包括各种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道和步行者通道,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灵活性:规划方案应具有可调整性,能够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4. 安全性:交通规划应优先考虑道路安全,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和交通事故的减少。
设计方案1. 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减少私家车辆使用量的关键。
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更多地铁和轻轨线路,覆盖城市核心区域和郊区。
- 提升公共汽车的服务质量,增加公交车辆的数量,缩小车辆之间的间隔,以缩短市民候车时间。
- 推广电动巴士,以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 建立智能公交系统,包括实时公交到站信息、自动售票和刷卡支付等便捷功能。
2. 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作为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并降低碳排放。
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覆盖城市各个区域,并与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相连。
- 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方便市民在需要时借用自行车。
- 设立自行车停车点,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停车服务。
- 定期维护自行车道,确保其安全和舒适性。
3. 步行者通道打造便于步行的城市环境可以鼓励市民走路出行,减少对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的依赖。
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人行道的宽度,提供更多的行人区域。
- 修建天桥和地下通道,确保行人的安全过街。
- 在商业街区设立休息区和公共设施,提供市民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 加强道路安全宣传,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4.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交通流动的顺畅程度。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及选址原则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及选址原则租赁的布局对于一个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租赁点布局,可以形成完整的自行车网络,这对于提高自行车的使用率有着极大的作用。
依据对佛山市现有站点的使用情况分析,我们发现有许多站点的利用率并不高,这都归结于前期在规划站点布局的时,考虑的因素不够充分,本项目根据佛山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现状,对如何布局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分析。
1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布局分析1.1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布局原则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而言,其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是租赁点,所以,租赁点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公共自行车系统营运的流畅性,为了使公共自行车系统更好,更合理的服务于城市的道路交通,可以根据自行车本身的特性和公共自行车建设的指导性方针,建议租赁点的规划建设原则如下:(1)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及发展相协调,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要以居民的便利性为宗旨,公共自行车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市民;(3)布设时应考虑到不同出行距离人群的需要,站点要有层次性、连贯性;(4)服务网点的规模应根据所处用地性质及规模确定;(5)初期服务网点的布设应具备一定规模,以保证服务质量;(6)要适应规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道路规划布局;(7)与周边的链接要协调、安全,尽可能少的减少与正常交通的冲突。
1.2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布局方式1.租赁点类别(1)居住点:在一些大型社区和居住的小区进行布设,其最要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附近的居民上下班,日常生活出行,以及学生上下学等;(2)商业点:在大型商场、超市、餐饮娱乐聚集点布设,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市民休闲购物以及在此工作的人员上下班的出行需求;(3)行政办公点: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成熟商务圈附近布设,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区域内部工作人员的公务往来以及上下班的出行需求;(4)换乘点:通常情况下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主要公交车站附近进行布设,其主要目的是有效解决车站与目的地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5)公建点: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共区域进行布设,最主要的目的解决居民短距离出行的问题,例如:超市,银行,医院,商场,菜市场,企事业单位等;(6)休闲娱乐点:在一些人流量大的旅游景点和公园进行布设,其主要目的是方便居民游玩;(7)校园点:在一些大学校园和中学校园附近进行布设,其主要目的解决学生短距离出行问题。
汪怀毅版《交通管理与控制》整理
在进行交通管理与控制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四大原则:(1)交通分离原则交通分离是指采用科学交通管理手段,对各种交通形态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进行分离,以解决混行交通,达到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目的。
(2)交通连续原则交通连续是指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和交通工程之间的有机合理联系,尽量保持交通的畅通性与不间断性,从而使各个交通参与者在交通活动中尽可能的迅速、便利、经济。
(3)交通流量均分原则交通流量均分是指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对交通流进行科学的调节、疏导,实现交通流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衡分布,简称交通分流。
(4)交通总量消减原则交通总量消减是指在保证交通参与者的合法交通权利的前提下,采取各种管制措施,减少交通参与者的数量或消减所有交通参与者占用道路的时间与占用道路的面积之乘积的总和。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道路交通缺乏系统建设(2)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设施极少(3)混合交通流十分严重(4)不重视城市交通的综3.1平面交叉口相关基本概念及其交通管理原则平面交叉口(以下简称交叉口)是道路网中通行能力的“隘路”和交通事故的“多发源”。
由于机非干扰、信号灯控制等影响,交叉口每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等于路段的30%~40%,为使路段和交叉口通行能力匹配,充分发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同时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应对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
其基本思路是:减少冲突点数量,使冲突减少到最小限度,分化冲突点,给予主要车流优先权。
优化信号灯相位配置,增加交叉口车道数,减少机非干扰,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增设护栏、导流岛等交通渠化设施等,这些都是交叉口的交通管理的必要手段。
3.1.1平面交叉口相关基本概念1.视距三角形无控制交叉口通常没有明确的停车线,当车辆到达交叉口时,驾驶员将在距冲突点一定距离处做出决策:减速让行或直接通过。
驾驶员所做出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叉口上的视距,故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是靠交叉口上良好的视距来保证的。
自行车道设计说明
总说明一、工程概况xx市城区道路慢行系统河滨东路至练屋路段工程项目是xx市宜居城市建设项目二期工程的一部分,也是xx市进一步改善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工程之一,更是xx市创建健康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之一。
慢行交通系统即指城区的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努力构建一个心情愉悦、步移景异、适时休息、方便快捷、安全无忧的城市慢行与休闲空间。
xx市中心城区面积较小,南北向仅4.8KM左右,东西向约6.2KM,是自行车出行最适宜的长度。
随着城市的不断壮大以及交通车辆的不断增多,xx 市原有停车场太少,市区机动车停车越来越困难,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屡见不鲜,自行车交通及人行交通的不安全因素增加,在现今xx市区交通车辆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自行车交通所具有的经济性、准时性、多功能性、无污染等特点明显地凸显出来。
其次,慢行交通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休闲、娱乐系统,具有安全、便捷、舒适的特点。
本次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主要接续南山公园慢行系统工程进行城区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的改造建设,为广大市民开辟出一条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慢行通道。
二、技术标准1、设计采用标准及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3)、《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JTJ 004-89);(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7)、《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9)、《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
2、设计采用技术标准(1)、自行车道设计速度:15km/h。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2
2.1.8 建筑贴线 为保证街道界面的完整性与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所划定的三维控制线, 要求部 分或全体建筑物外立面在一定高度内需紧贴该线建造。 2.1.9 路侧自行车停车场 道路沿线两侧结合绿化带、设施带、建筑退线空间等设置的自行车停车场。 2.1.10 自行车过街带 通过地面标志标线或铺装指示规范自行车过街的通行区域, 提高自行车过街 的安全性。 2.1.11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调研方法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调研方法(PLPS 方法) ,是一种专门针对步行、自行车 交通和设施空间环境的调研方法。包括公共生活(行人流量、行人停留)和公共 空间两方面的调研, 通过了解人在公共空间中行为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评价现状 公共空间的质量,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1.12 导向标志 由图形标志、文字标志、距离信息与箭头符号组合形成,用于指示通往预期 目的地路线的公共信息标志。 2.1.13 安全标志 通过颜色与几何形状的组合表达通用的安全信息, 并且通过附加图形符号表 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 2.1.14 位置标志 由图形标志和(或)文字标志形成,用于标明服务设施或服务功能所在位置 的公共信息标志。 2.1.15 无障碍标志 由专为轮椅利用者(老年人、肢体残疾人、伤病人等) 、视觉障碍者使用的 图形符号、文字(包括盲文)和有关设备设施等构成,用于提高导向、位置、综 合信息服务的标志。
5
近目的地设置,以提高效率和方便使用。 4) 应特别注意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无障碍设计,以方便老人、儿童及残障 人士出行。 3.1.4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舒适性原则。 1) 在道路新建、改造和其他相关建设项目过程中,应保证步行和自行车通 行空间和环境品质,保障系统舒适性,增强吸引力。 2) 除满足基本通行需求外, 应结合不同城市分区特点, 结合周围建筑景观, 建设完善的林荫绿化、照明排水、街道家具、易于识别的标志及无障碍 等配套设施,尽量提供遮阳遮雨设施,提高舒适程度和服务水平。 3) 应与城市景观、绿地、旅游系统相结合,将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与城市景 观廊道、绿色生态廊道、休闲旅游热线合并设置,尽可能串联城市重要 景观节点和公共开敞空间,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4) 在兼顾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应考虑地面铺装、植物配植、照明、标识及 城市家具的美观性,力求体现当地环境特色,彰显地方文化特质。 3.1.5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应着重处理好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优化换乘 环境,密切车站与目的地的联系,形成贯通一体的出行链,拓展公共交 通覆盖范围,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2) 市政设施、管线应结合绿化带、设施带布置,并考虑与周边环境的适应 和协调,不得影响行人和自行车通行。 3) 公共服务设施应结合沿线区域的需求进行设置,并考虑与周边建筑已有 服务设施整合,避免重复,不得影响行人通行的安全与顺畅。 4) 核心商业区、活动聚集区、广场等行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应适当提高步 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标准,满足行人通行和休憩要求。 3.1.6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并参照各地相关规范标准: 1) 城市绿道应结合城市水体、山体布置,并尽可能延伸到城市中心,与城 市公园、绿地、公共空间相互贯通,连线成网,丰富和补充自行车交通 系统,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和休闲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 2) 城市绿道除休憩健身功能外,在中心城区应同时考虑交通功能,如设置 最短路径的自行车道,并与城市道路相连通,使城市绿道系统与城市步 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有效衔接。 3) 城市绿道应在铺装、街道家具、绿化景观、指示标识等方面满足步行和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绿色出行、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相关理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介绍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元素多样且复杂,每个元素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并共同服务于整个交通系统。
人行道是专为行人设置的通行空间,是慢行交通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要求连续、平整、安全,并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和过街设施。
非机动车道则是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提供的专用通道,其设计需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和安全要求。
交通信号与标志是确保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
包括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等,这些信号和标志的设置要合理、醒目,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
停车设施是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要方便使用、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慢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绿化和休闲设施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绿化能够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休闲设施则能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
为了保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慢行交通系统中还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盲道、坡道、电梯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使用者能够安全、方便地通行。
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信号与标志、停车设施、绿化与休闲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
规划中的自行车道建设
规划中的自行车道建设在过去几十年里,汽车交通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道路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加强自行车道建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规划中的自行车道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相关的规划和设计原则。
一、背景与意义:自行车道建设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背景和意义:1. 促进绿色出行: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低碳的交通方式,能够减少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降低城市空气污染,为建设绿色城市做出贡献。
2. 缓解交通压力:自行车道可以分流部分短途交通,减少小型交通工具对主干道的占用,缓解道路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3. 促进身体健康:骑自行车是一种有氧运动,对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减少健康相关的疾病发生率。
4. 促进城市美化:自行车道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化和景观的设计,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居民的居住环境。
二、规划与设计原则:在自行车道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自行车道应设置在道路右侧,与机动车道有一定的分隔,避免与机动车混行。
此外,自行车道宜采用红绿灯、标线、标识等设施,提高自行车行驶的安全性。
2. 连续性:自行车道应设立在主要道路上,形成完整的自行车出行网络,方便骑行者通过自行车道快速到达目的地。
3. 便捷性:自行车道应直达主要商业、居住区、学校等地点,提供便捷的自行车停放点,方便骑行者的出行需求。
4. 设计合理:自行车道的宽度应根据通行量和空间条件进行合理确定,同时需要考虑到行人通行的需求,确保自行车道的通行畅顺。
5. 绿化设计:自行车道两侧可以适当设置绿化带或景观设施,增加道路美观度,同时为骑行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三、实际案例:以下是一些国内外的自行车道建设案例,可供参考:1. 首尔自行车道:首尔在城市规划中大量投入自行车道建设,形成了完善的自行车交通网络,为市民提供了方便的出行方式。
2. 阿姆斯特丹自行车道:作为自行车友好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道非常发达,积极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并提供大量的停车设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3.12.30•【文号】建城[2013]192号•【施行日期】2013.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建城[2013]192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局、交通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件精神,切实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倡导绿色出行,科学编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发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灵活、准时性高,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接驳换乘的理想交通方式,是城市综合交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当地实际和《导则》要求,抓紧编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2015年前,设市城市要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参照《导则》的总体要求,研究出台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各项鼓励政策与指导细则,在城市道路新建、改扩建以及城市“绿道”、“河道”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方便性和吸引力,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慢行系统是指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理念。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机动车为中心,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而慢行系统规划则以人为本,强调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设施,使城市更加宜居。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步行和骑行也有助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社交互动。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缓慢的交通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环境,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二、慢行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慢行系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其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网络。
慢行系统应与公共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出行。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城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交通需求和空间特点,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再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步行和骑行是相对较为脆弱的交通方式,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人行道隔离设施等,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而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作为一种绿色、便捷、健康的交通方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设计与实现两方面分析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的构建。
一、设计阶段1. 系统架构设计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是通过智能硬件的监控和控制,连接各个租赁点,将用户需求和服务系统衔接起来的信息平台。
因此,系统架构设计是系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基于此,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的架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模块化设计:系统可以将不同的模块进行分离、组合和调度,使得系统的整体性能更加优化。
②可扩展性:系统应该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和升级,避免在未来变更时造成系统瓶颈。
③可靠性: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警机制。
2. 功能设计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的功能设计应该围绕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展开。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针对以下需求进行功能设计:①用户需求:方便性、易用性、用户注册、余额充值、车辆租赁、车辆归还、行程记录等。
②市场需求:租金计费、二次租赁设置、全天借还车、安全监管、服务质量监控等。
3. 技术设计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需要应用众多技术,如智能硬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在此基础上,系统需要采用以下技术:①定位技术:使用GPS技术或者其它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位置的精准定位。
②扫码技术:扫码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信息的快速读取,方便用户租车和还车。
③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
二、实现阶段1. 系统建设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包括智能硬件的购置、软件的开发费用、运维人员的工资等。
因此,在系统建设时,需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成本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2. 用户体验公共自行车共享服务系统的用户体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另外一个是系统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交互体验。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探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的交通规划是能够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
但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不单单需要考虑汽车交通,还应考虑慢速交通(如骑自行车与步行),以免给人们增添出行的困扰。
在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使其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并且对相应的项目设计进行审查。
只有这样,市民才能更加多样化地出行。
本文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0引言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能够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并降低汽车尾气排放,进而会创造出一个舒适安宁,整洁美好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已成为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向。
比如北京,上海,杭州与济南等大中城市已经开始陆续建设慢行交通系统,随之而来的就是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该系统的建立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市民的生活中。
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地将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有效区分开来,并且尽量避免相互干扰,使出行者能够享受高效,舒适和便捷的交通环境。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新型的慢行交通系统,该系统与城市发展兼容并且与城市公共交通完美结合,它将引导公民形成一个全新的出行概念。
1慢行交通的概述1.1慢行交通的特征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交通形式,也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出行方式。
相比与机动车交通,慢行系统在出行效率与交通安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的机动性,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广泛存在。
(2)距离较短的优势显而易见。
(3)节约土地。
(4)提高效率。
(5)在城市交通安全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环保出行方式备受关注。
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健康的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因此,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设计原则,以期为城市交通规划者提供一些建议。
一、整体规划
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应从整体出发,与城市的整体交通系统相协调。
首先,需要确定自行车道的布局,将其与道路网络相连接。
自行车道的布置应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宽度等因素,以确保骑行者的安全和便利。
其次,需要考虑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置,包括停车架、自行车停车场等,以满足骑行者的停车需求。
最后,还需要与公共交通系统相衔接,方便骑行者进行多式联运,提高出行效率。
二、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的首要原则。
在规划自行车道时,应尽量避免与机动车道交叉,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可以采用隔离带、交通标线等措施,将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开来。
此外,还应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设施,引导骑行者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还应考虑到夜间骑行的需求,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确保夜间骑行的安全。
三、便利性原则
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的目的是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
因此,应将自行车道布置在市区主要道路的沿线,以便骑行者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此外,还应设置自行车道与步行道的连接,方便骑行者与行人的互动。
在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置上,应考虑到停车的便利性,避免出现停车位不足的情况。
同时,还可以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地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方便游客和短途出行者使用自行车。
四、可持续性原则
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出行,
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政策激励等手段,提高人们对自行车出行的认知和接受度。
其次,应注重自行车交通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可用。
可以建立专门的自行车交通管理机构,负责自行车道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同时,还应加强对自行车交通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智能化原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规划自行车交通
系统也应借助智能技术,提升出行体验。
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等设备,为骑行者提供导航、租赁、停车等服务。
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布局和运行,提高出行效率。
此外,还可以借助智能监控技术,实时监测自行车道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总结:
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设计原则应从整体出发,与城市的整体交通系统相协调。
安全性、便利性、可持续性和智能化是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的重要原则。
只有在考虑到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出安全、高效、便利的自行车交通系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者应在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时,充分考虑这些原则,以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