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方法艾灸治疗不同疾病的方法
艾灸疗法
凤怡堂艾灸疗法【概述】当今社会,由于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加之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现代女性出现精神欠佳、周身疲惫、入睡困难、不思饮食等症状,并伴有出现宫寒、手脚冰凉、痛经、胃寒胀痛、怕冷等身体不适。
这便属于亚健康状态。
艾灸疗法改善寒性体质调整亚健康。
《灵枢经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针、灸、药各具特点,各有其局限性,而灸法的特点在于弥补针、药之所不及。
其对于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
正如明代李延《医学入门》中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孟子“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艾灸疗法特别适合现代女性养生调理亚健康。
艾是纯阳植物,艾灸时温热并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
可从根本调理女性寒性体质,还可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增进细胞代谢机率,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
俗话说“心平气和,百病不生”。
国艾堂艾灸养生馆不只是调养身体,养心更是关键。
人的思想要放下,不要焦虑,但往往说着容易做着难。
艾灸的作用就是寻找一个突破口,灸后身体会有明显反应和改善,此时患者的心就会平和下来,对生活充满信心,身、心的互动由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唯有进入该良性循环,疾病才可除根。
【艾灸治疗机理】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1.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
艾灸方法大全
百科名片艾条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简介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之一。
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以治病。
艾灸分类: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条灸、太乙神针、雷火针。
4.温筒灸——铜制灸器。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
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
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历史艾灸条灸法的运用当起源千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一、“灸”字考“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
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但“灸”的本字是“久”字。
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
艾灸疗法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作用及操作方法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使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和草药挥发出的有效成分,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这种疗法起源于中国,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药的治疗体系中。
艾灸疗法主要通过热力和草药的双重作用来调节和激活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调理脏腑功能、强化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 温通经络:艾灸的热力可以进入人体经络,刺激经络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和反应,达到通经络、疏导血脉、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
2. 温散寒湿:艾草是一种温热性质的草本植物,艾灸可以将艾草挥发的有效成分引导入人体经络,从而温散寒湿,改善寒湿引起的各种疾病。
3. 益气养血:艾草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
4. 祛湿除痹: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促进湿气的排泄,改善湿气引起的疼痛和关节僵硬。
5. 驱邪解毒:艾灸的热力可以被用来对抗寄生虫和病毒,具有驱除寄生虫、解毒的功效。
艾灸的操作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准备艾条和艾灸器材,艾条的选择应当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进行选择,一般来说,艾条分为艾叶和艾绒两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治疗目的。
准备好艾条后,将其点燃,待其冒烟并散发出香味后,开始进行艾灸。
2. 选择穴位: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
一般来说,选择腹部、脚底、腿部等部位比较常见,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3. 艾灸过程:将点燃的艾条按照适当的距离离开皮肤,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在穴位附近以适度的距离上下移动艾条,使其热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穴位周围。
一般来说,每个穴位的艾灸时间为10-20分钟,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艾灸过程中,应当根据个人的感受,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和艾条的火候。
4. 结束和善后:在艾灸结束后,注意熄灭艾条的火焰,并确保艾条充分冷却后存放好。
此外,还应当注意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从而巩固艾灸的效果。
艾灸治百病
艾灸自我疗法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称“灸疗”。
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与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调整生理功能,增强身体之抵抗力而收到治病防病、保健强身之功效。
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内病外治方法,又因施灸的材料不同,故又有纯艾灸疗法与莲花香灸疗法之分,统称为灸疗, 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大力推广的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外治医疗方法。
1、自我疗法一、 灸疗治胃病取穴:中腕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
胃痛可立即缓解。
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
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灸疗,均能立时止痛。
注:急性胃痛灸至阳穴.效果很好 见效快!二、艾灸升阳气,补肾虚取穴:命门穴(位于腰部,对应肚脐)、肾俞穴(位于腰部,命门穴旁开1.5寸)、涌泉穴(足底部前1/3处与后2/3交点处)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可用能子灸具)在命门穴、肾俞穴灸10——15分钟,每天1次,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艾 灸 莲花香灸 能子灸具色为度。
说明:命门就是生命之门,人体的先天之气就蕴藏在这里。
它对各脏腑有温煦、激发、推动的作用;涌泉为补肾的名穴,又有人体第二大长寿穴之称(第一长寿穴为足三里),艾灸本穴就有纯阳的效力,这都是补肾的常用穴位,适用于各种肾虚的症状如人精神萎靡、面色晃白、腰酸肢冷、小便不利等。
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
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穴位点进行燃灸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和寒气被认为是人体内的两种常见类型的邪气,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排湿气和寒气的艾灸方法及其功效。
一、排湿气的艾灸方法湿气是指人体内的湿分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够被排除而堆积在体内,使人体机能受到阻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湿气症状的表现有:浑身沉重、不思饮食、动攻性稀便、舌苔厚腻等。
因此,排湿气的艾灸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湿气的排除和体内湿气调节。
1. 艾灸厥阴之窗穴厥阴之窗穴位于脚趾甲根部的下方,跖屈足以容之处,每晚可以在这个穴位上进行艾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持续10天为一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排湿气和调整体内湿气平衡。
2. 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肚肌肚的外侧,胫骨前缘的横纹下3寸(寸为人体中医的长度单位),也是排湿气的重要穴位之一。
可以每天进行两次艾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坚持一周左右,可以改善湿气症状。
3. 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腹部,也就是人体脐下3寸的位置,能够调理肠胃功能,排除湿气。
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坚持一周左右,可以明显改善湿气病症。
二、排寒气的艾灸方法寒气是指人体内的寒邪阻滞经络或脏腑,使人体经络气血不畅通而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病理状态。
寒性的症状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腹痛泄泻等。
排寒气的艾灸方法可以通过燃灸刺激相应穴位,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1. 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部,每天晚上可以用艾条或艾炷对该穴位进行燃灸,每次燃灸20分钟,连续15天为一个疗程。
通过艾灸可以温热下元,排寒散寒。
2. 艾灸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胃部上腹中线上的正中点,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20分钟,连续10天为一个疗程。
艾灸中脘穴可以散寒,温中止痛,改善寒性脉络病。
3. 艾灸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部中线的第三、四肋间,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灸15-20分钟,坚持10天为一个疗程。
艾灸
艾灸术语和定义艾灸用是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炷是将蒋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艾条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艾绒内是滞有添加其他药物一般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
直接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根据刺激量的不同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使用。
间接灸是相对于直接灸而言,即艾炷不直接接触穴位,在艾炷与穴位之间隔上某种药物施灸的方法,故又称为隔物灸。
晕灸,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重都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大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2、作用和适应范围(1)作用: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升阳举陷、回阳固脱;消瘀散结、拔毒泄热;预防疾病,保健强身(2)适应范围艾灸对于内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及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痛症、感觉、运动及功能障碍都有很好的预防保健效果,艾灸还可强身保健,可常灸命门、关元、气海、中脘、足三星等穴。
3、注意事项(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4.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4、操作方法(1)体位选择常用体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2)施灸顺序施灸的顺序,临床上常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施灸壮数先少后多,施灸艾灶先小后大。
(3)施灸手法施灸手法有补有泻需根据辩证而定,虚者宜补,实者宜泻。
5、常见操作方法(1)温和灸操作步骤:将灸条燃着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cm,进行熏灸。
最常见的三十个病症附艾灸治疗方案
最常见的三十个病症附艾灸治疗方案男女老少常见病症解决方案【艾灸治疗痤疮】艾灸治疗痤疮痤疮又名青春痘,中医认为,此病是由脾胃湿热、肝气郁结、血热瘀滞肌肤所致。
艾灸相关穴位可祛除湿热,调节脏腑,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改善治疗的目的。
取穴穴位:肺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艾灸治头痛】头痛通常是由风寒、孤僻、、太在相关穴位施灸可调节五脏六腑,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中医多从瘀、从虚、从湿论治。
可用艾灸治疗。
所用灸器:艾灸棒;灸条;四联套随身灸;20:1艾柱艾灸取穴:黄褐斑局部,四白(患侧),关元,气海,血海(双侧),足三里(患侧),三阴交(双侧)。
【艾灸治阳痿】成年男性未到性功能衰退年龄最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而且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畏寒肢冷等。
艾灸治疗阳痿有一定的疗效,须针对病因,配合其他治疗,方可治愈。
所用灸器:竹制灸器,随身灸,艾条,艾柱取穴穴位:肾俞(双侧)、命门、关元、气海、三阴交(双侧)艾灸时间:每次共灸30分钟左右,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疼【艾灸治肩周炎】艾灸疗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较好,若能配合功能性锻炼和针刺、推拿等综合治疗,则能得到更好的疗效并可预防复发。
所用灸器:颈部单联、艾柱取穴穴位:阿是穴(痛点处)、肩髃(患侧)、肩髎(患侧)、肩贞(患侧)、肩前(患侧)。
艾灸时间:每次共灸30分钟左右,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
【艾灸治颈椎病】艾灸能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症状,特别是对轻度颈椎病的疗效明显,若先稍加按摩,再施灸,效果更好。
所用灸器:颈部单联,艾柱取穴穴位:颈夹脊穴(双侧)、阿是穴(疼痛处)、风池(双侧)、大椎、肩井(双侧)。
艾灸时间:每次共灸30分左右,每天1-2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
大椎、合谷;1次,加太阳、印堂;暑热型灸大椎、风门、足三里、肺俞、风池,鼻寒加迎香,咳嗽加天突,头痛加太阳、印堂;流行性感冒灸大椎、肺俞、委中。
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有哪些
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有哪些
关于《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时节更替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的感染性非常大,小朋友一旦得了了流行性感冒便会引起别的的一些病发症,而针对成年人而言,也应当采用一些较为合理的方式治感冒,要不然便会感染上自身的小孩和亲人,那麼下边就介绍一下艾灸治疗发烧感冒的方式有什么吧。
实际选穴以下:
1.风池穴:从耳背骨突外缘向后摸,能够触到一个凹痕,这就是风池穴,上下各一个。
2.风府穴:选穴时,沿着我们的后脑壳向下会触到凹痕,这就是风府穴。
3.内关穴:便是我们平常说的“手掌”。
4.足三里:在小腿肚前两侧。
曲膝后,从膝关节外缘两侧的小凹处,往下量出三寸,就是足三里。
引燃艾灸贴后,悬在穴道以上,艾火间距皮肤2—3公分开展熏制。
每穴灸20分钟,各穴先后艾灸穴位。
常见问题:
1.风池、风府两穴都是有秀发遮盖,艾炙时要将艾灸贴稍微拉高,并以另一手剥开秀发。
2.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快越好。
若出現高烧、咽疼、流黄涕等病症,应立即到医院门诊就医。
以上便是艾灸治疗发烧感冒的方式及其常见问题,艾炙是我国较为传统式的中药治疗方式,针对去湿气和补气血而言十分的合理,归属于人体內部的调养,许多病人较为亲睐于中医治疗方式,它沒有非常大的副作用,并且针对调理人体有非常大的作用,能够提升本身的免疫能力。
艾灸疗法ppt课件
选取大椎、风门、风池,艾灸15分钟,每天 一次。
颈肩疼痛
选取颈夹脊、肩井、天宗,艾灸10-15分钟 ,每天一次。
慢性胃炎
选取中脘、足三里,艾灸20分钟,每天一次 。
膝关节疼痛
选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艾灸15-20分 钟,每天一次。
艾灸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艾灸疗法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温热刺 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相比药物治疗,艾灸 疗法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与推拿按摩比较
艾灸疗法与推拿按摩各有所长。推拿 按摩以舒缓肌肉紧张、放松身体为主 ,而艾灸疗法则通过温热刺激,促进 气血流通,适用于寒证、虚证较多。
艾灸疗法的效果评估与案例分享
评估方法
采用症状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分 数越高,效果越好。
案例分享
一位长期慢性胃炎患者,通过坚 持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逐 渐缓解了胃痛、胃胀等症状,恢 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艾灸疗法在康复科的应用
介绍艾灸疗法在康复科的应用,如中风后遗症、骨折康复等,并说 明其对促进康复的作用。
艾灸疗法的科学研究进展
艾灸疗法的科学研究概况
01Biblioteka 介绍国内外对艾灸疗法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机构、研究方法
和研究成果等。
艾灸疗法对免疫调节的影响
02
探讨艾灸疗法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如提高免疫力、减少炎症反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艾灸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艾灸的原理和临床应用,有助于 提高艾灸疗法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艾灸疗法的创新研究与技术发展
艾灸疗法的科学研究
深入研究艾灸的作用机制,探索其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疗效和优势,为艾灸疗法 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艾灸有哪些方法中医艾灸的方法及作用
中医艾灸有哪些方法中医艾灸的方法及作用艾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可以通过艾灸养生,那么艾灸具体有哪些方法和作用呢?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医艾灸的方法及作用,一起来了解吧。
中医艾灸的方法1、艾卷灸艾卷灸也就是直接燃烧艾叶卷来进行治疗保健。
不过,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穴位应该选择不同的艾卷灸方法。
常见的艾卷灸方法有3中,分别是艾条灸、温和灸和雀啄灸除了使用的艾叶卷中的药物不同,针灸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2、温针灸这是针法和艾灸结合的一个典例,温针灸除了使用艾叶之外还需要毫针来帮助。
主要的操作方法就是将毫针刺入身体的腧穴,记得需要留针。
然后将艾绒捏在针尾上,然后点燃艾绒。
等全部艾绒燃烧结束之后,清除干净灰烬,取出毫针就可以了。
3、直接灸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艾灸方法,直接取出适合的艾柱,点燃之后直接放在皮肤上方治疗。
这种方法分为是否有瘢痕灸,主要取决于是否要将皮肤烧伤化脓。
4、间接灸艾柱直接接触皮肤的艾灸方法我们称之为直接灸,那么一些需要隔开皮肤的方法我们就称之为间接灸。
所谓的间接灸指的就是用药物将艾柱和人体的皮肤间隔开来,常见的间接灸方法有生姜间接灸、大蒜间接灸等等。
艾灸的作用1、温经散寒按照中医的说法,人体的运行主要是气血在经络中运动。
如果气血出现了亏损,那么身体就会出现毛病。
艾灸就是给我们的经络穴位进行温热性刺激,最终达到温经散寒,令我们的身体气血运行回归正常。
所以,在平时,艾灸对于治疗气血运行不顺畅引起的腹痛等等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2、行气通络经络连接着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肌肉和皮肤等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经络是人体内至关重要的“公路”。
如果人体经络阻塞,那么就会出现气血不调,出现疼痛、肿胀等现象。
艾灸的作用就可以疏通经络、调节阴阳。
3、扶阳固脱中医上认为,除了正气之外阳气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之一,甚至决定了我们的寿命长短。
如果体内阴盛阳衰,那么体内就属于阴寒,导致身体出现元气亏损、身体虚弱的现象,例如手脚冰冷等等。
艾灸治疗大全(超全)
艾灸治疗大全(超全)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家庭常见病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是一份艾灸穴位对照表,供大家参考。
艾灸说明艾灸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推荐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方便、安全。
不推荐使用艾条直接灸,因为艾条燃烧的灰烬容易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艾灸时间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感冒: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XXX、足三里、中脘、梁门、XXX。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XXX。
贫血:足三里、XXX。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XXX、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XXX、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XXX、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XXX、志室。
艾灸治腰痛的方法有哪些呢
艾灸治腰痛的方法有哪些呢相信很多干过体力活的人都能够深深的体会到,一到冬天我们的腰膝酸软,腰痛等症状就会特别的明显,而很多人服过很多药,却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从而给他们的精神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其实艾灸治腰痛在我国有着独到的优势,那么艾灸治腰痛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做一个完整的解答吧!艾灸法是中医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有温经散寒、温通经络、活血逐痹、消瘀散结、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等作用,对慢性腰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艾炷灸、艾卷(条)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
根据不同的病情,我们需选择不同的灸法进行治疗,一般家庭多选用艾卷(条)灸进行自我施灸。
现在,介绍一下艾灸的治疗方法:腰部施灸时,选穴是比较关键的一步。
一般每次选3-5个穴点,首选穴是命门、肾俞,然后选取痛点。
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对的区域;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命门穴两侧旁开各1.5寸处。
这三处穴位均有强腰健肾之功,是治疗腰痛要穴。
选好穴点后,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腧穴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温和灸);或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的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回旋灸);或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雀啄灸)。
值得注意的是,在施灸前,腰痛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防发生意外。
以上几段话就是我为大家解答道艾灸治腰痛这个问题,相信那些长期被腰痛困扰的人群在看到过后,应该对于艾灸治腰痛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了吧!当然我还要说明一下,要想彻底的摆脱腰痛光用艾灸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每天注意饮食调理,这样才能远离病痛。
艾灸治咳嗽的方法
艾灸治咳嗽的方法在秋季的时候,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在这个时候大家往往很容易生病,尤其是一些有气管疾病的朋友,很容易出现咳嗽等情况。
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大家往往会选择吃一些咳嗽药,其实除了吃咳嗽药以外,大家还可以选择使用艾灸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方法一:艾条温取肺俞、脾俞、太渊、合谷、丰隆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
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站在患者身体一侧,手拿艾条,让火头对准穴位皮肤,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
建议患者自己灸可以灸到的穴位,方便控制温度。
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患者穴位皮肤潮红为度。
这样的治疗每日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
此种灸法最适宜于谈事咳嗽。
方法二:艾条温和灸取大椎、身柱、肺俞、脾俞、肾俞、气海、丰隆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
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的一端,火头对准穴位皮肤,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
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
对于知觉减退的患者,施灸者可把食指和中指放置在穴位周围,感受皮肤温度,以免灼伤患者皮肤。
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这样的治疗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5~10日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
此种灸法最适宜于气虚咳嗽。
艾灸属于我国一种及其古老的治疗方法,艾灸法是一种可以将药物与物理合并使用的治疗方式。
一些用药物或者治疗法都不可以治好的疾病可以选择采用艾灸法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一些顽固性咳嗽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艾灸法的方法来治疗。
用艾灸可治疗多种疾病
用艾灸可治疗多种疾病很多病症都要对准病灶治疗,艾灸的次序,基本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艾灸一定要灸透,这样效果才会好。
对于都是发汗的疾病,先补合谷,后刺复溜,可以发汗;先补复溜,后泻合谷可以止汗。
一、黄褐斑(1)从大椎穴开始,最好先用一次性点刺针,在大椎穴点刺3-5下,然后放血3-5毫升后,在此艾灸治疗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即可。
还可以艾灸神门和涌泉穴,把睡眠调整好了,你就会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关元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艾灸,时间在30分钟左右。
辅助穴位可以取肾俞、命门、也是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时间在20-30分钟。
艾灸取穴以中脘,神阙,天枢和足三里为主,这些穴位多以调整消化和吸收为主。
用一个三眼艾灸盒和四眼艾灸盒即可涵盖这些穴位,可以艾灸30分钟。
剩下就是在局部施灸10分钟左右,我们也叫阿是穴施灸。
(2)转手关节和脚关节,每天转300下。
能调动全身十二条经的原穴。
原穴本来就是各条经络相通的接口。
这一转,堵塞不通的经络瞬间接通,有许多人表里经,子母经交接不畅,如肝胆为表里,胆经是肝经排浊气的出口,若交接不畅,浊气就会堵在肝经里,肝必会受到损害。
肝经属木,心经属火,木为火之母,二者为母子关系。
若两经交接受阻,必然会形成木不生火的情况,也就是所谓心脏供血不足。
此法既能解除肝斑,自然黄褐斑,面色灰暗等诸多面子工程也可一同解决了,看来还是一粒美容神丹。
前两天,已经有网友反馈此法对足寒症效果甚佳。
我也推荐给了几个睡眠不好的人,反映都说有效。
(3)取穴头面部按摩蘸少许按摩油或甘油等润滑剂在头面部百会、四神聪、太阳、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承泣、迎香、颧穴位采用泻法进行按摩。
以点、按、揉手法为主。
每次30min,都做到面部泛红,使患者自觉面部微热感为止。
取穴拔罐嘱病人俯卧,暴露肩背部,在背部背俞穴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胃俞实施罐法。
选用4号玻璃火罐进行闪罐,当罐体发热后迅速进行滚罐,闪罐、滚罐交替进行,穴位刺激约20~30次,然后在背部均匀涂抹液状甘油等润滑剂,实施游走罐。
养生艾灸的方法
养生艾灸的方法温和灸:左手食指、中指放在施灸部位的两侧,距施灸部位1~2公分艾灸。
一方面,能感知皮肤受热的程度;另一方面,若垂直艾灸,一旦艾灰落在皮肤上,可马上补救。
灸到皮肤微微发热,皮肤红润即可,不要灼伤皮肤。
轮换灸:在温和灸的基础上,每次灸2~6个穴位,一个穴位稍痛立马换另一个穴位,如此循序灸,当每个穴位及其周围的皮肤红润时,可停止艾灸。
轮换灸即可节省时间,又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雀啄灸:艾条的点燃端与施灸穴位不固定,像鸟啄食一样,对准穴位,上下移动,一起一落。
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将艾条点燃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离皮肤2公分,上下左右水平移动,让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发疱灸:艾条点燃端距离皮肤1公分,当感觉疼痛时继续坚持3~5秒,穴位处可出现黄斑并有汗出,过1~2小时即可发疱。
发疱后不宜挑破,可自然吸收,短期内有色素沉着,但不留有瘢痕。
局部刺激艾灸疗法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
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
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
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常见病症的艾灸诊疗穴位及方法
咕响都是阳气进入身体的良性反应,坚持艾灸就会消失,
身体也会好转。
二.外排邪气
出现的反应:风、寒、凉、湿、痒、热
通过艾灸阳气把阴邪排除体外,如果身体过寒会感觉冒凉 气,湿气过重局部会有水珠出来,像出汗一样,手心或者 脚心是常见的部位。
三.艾火循经
艾火循经是做艾灸时最好的表现形式。有扩热、透热、传 热三种体现。感觉做艾灸的穴位附近一片都发热,或者感 觉温热之气顺着经络蔓延全身,就是艾火循经了。说明艾 灸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 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 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 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
灸法的特色
艾灸后的排毒反应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 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 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 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 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 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 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 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
(一)作用原理: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说明在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疗疾病, 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还可弥补中药和针 疗的不足。灸法是利用艾叶燃烧的温和热力刺激体表 腧穴,通过经络传导,籍以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 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运行(调气)的作用。
艾灸的方法有哪几种
艾灸的方法有哪几种艾灸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烟熏和温热刺激,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下面将介绍艾灸的几种常见方法。
1.按压艾灸:将艾绒包裹在特制的艾灸棒内,点燃后将其按压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按摩和刺激。
这种方法适合于治疗肩颈痛、腰腿痛、关节炎等疼痛和运动损伤。
2.推拿艾灸:将艾绒放入特制的艾盒,点燃后将其在身体表面轻轻地推拿,起到按摩刺激和温热效果。
这种方法适合于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疲劳。
3.面部艾灸:将艾绒放在特制的面部艾灸器中,点燃后进行轻轻的按摩和熏蒸。
面部艾灸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调理肌肤和舒缓疲劳,对于美容养颜有一定的效果。
4.泡脚艾灸:将艾绒放在热水中,用热水浸泡脚部,同时点燃艾绒,使艾叶的烟熏直接作用于脚底的穴位。
泡脚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疲劳。
5.炙热艾灸:将艾绒点燃后,直接对准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热敷。
炙热艾灸可以通过热力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适用于治疗关节炎、颈椎病等疾病。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艾灸方法,如蓝灸、温磁灸等,这些灸法都是根据不同的病症和治疗目的而设计的,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艾灸的频率和时间也需要因人而异,通常建议在早上或睡前使用,每次10-30分钟,每周1-3次为宜。
总结来说,艾灸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它可以通过烟熏和温热刺激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艾灸的方法有按压艾灸、推拿艾灸、面部艾灸、泡脚艾灸和炙热艾灸等多种形式,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使用艾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遵循医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怎么艾灸治疗慢性肾炎?
怎么艾灸治疗慢性肾炎?众所周知,艾灸能够治疗许多种疾病,比如能够治疗慢性肾炎,事实证明效果是特别好的,但这是特别专业的做法,患者应当寻求专业的人员来关心治疗,下面介绍这方面的相关学问。
一、艾灸穴位:建议采纳2天循环灸:第一天:涌泉穴、中脘、神阙、关元、中极穴、足三里、三阴交、复溜、太溪穴、阴陵泉二、艾灸方法与时间:1,腹部的穴位可以采纳从中脘到中极穴,上上下下来回艾灸,每次40-60分钟;其它穴位20分钟。
神阙(肚脐)、涌泉穴每天必灸。
2,初期,艾灸一周休息1天,每天1次;假如有好转,可以一周艾灸3-4次,每次每穴20分钟。
其次天:涌泉穴、神阙(肚脐)、肾俞、命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三、艾灸方法与时间:1,后背的俞穴可以采纳4孔艾灸盒,每次60分钟;其它穴位20分钟。
神阙(肚脐)、涌泉穴每天必灸。
2,初期,艾灸一周休息1天,每天1次;假如有好转,可以一周艾灸3-4次,每次每穴20分钟。
建议:每天晚上9点左右艾草饼泡脚,补充气血,并引火下行;水温以不超过50°为好,以身体微微出汗就好。
然后艾灸足部穴位(涌泉穴、太溪穴、太冲穴、复溜穴)。
四、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知道肾炎的种类是许多种的,最初发病缘由可以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但是肾炎并不是每一种用艾灸的方法都肯定有效的,所以还要看是哪一种肾炎疾病,但是,艾灸这种方法对缓解肾炎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可以用艾条温柔灸或回旋灸,每次取3到5个穴位,这样可以灸20分钟左右的时间,每日就一次可以使患者消肿,所以对肾炎的患者是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五、其实艾灸治疗的方法可以帮助治疗也可以促进肾脏对药物的汲取,并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当然在艾灸的时候肯定要找专业的针灸科医生来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够很好的治疗的这类疾病,但是不能单指艾灸这一种方法来进行治疗,还是应当协作正规的医疗手法来进行治疗的,但是在治疗肾病的同时建议去正规的肾病医院来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饮食上应当非常留意,多食用一些清淡低盐的食物,对患者的治疗也是很有效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的方法艾灸治疗不同疾病的方法2015年01月28日 13:17 编辑:马春连中医是外国的传统的医学,也是我过的一种文化与财富。
而中医的知识是非常的博大精深的,治疗的方法也是非常之多的,艾灸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那么对于艾灸你料及多少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宫寒艾灸的方法等等不同疾病的艾灸的正确方法。
目录1、什么是艾灸2、不同艾灸的正确方法3、宫寒艾灸的方法4、艾灸去黄褐斑的方法5、艾灸治疗失眠的方法6、艾灸治疗胃病的方法7、艾灸治疗鼻炎的方法 8、艾灸治疗类风湿的方法9、反复咳嗽怎么办艾灸帮你解决 10、艾灸治疗痤疮的方法什么是艾灸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历史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一、"灸"字考"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
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但"灸"的本字是"久"字。
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
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法》、《武威汉摹医简》中均作"久"字。
"久"以后演变为"灸"字。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
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为,"我释床,亦即庥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
灸法已在殷代出现。
康殷认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二、灸法的运用当起源千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就已开始用火。
陕西蓝田人在100万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口店人在5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已能保存火种。
《庄子·外物》载:"木与木相摩则燃",《绎史·大古第一》载:"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
人们在百万年的加工石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摩擦生火的事例,从钻木、刮木等生产实践所引起的燃烧中,逐渐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终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此种简便的方法,直到解放前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在使用着,如佤族用木棒上卜交互摩擦取火,苦聪人锯竹取火,黎族钻木取火等。
火的发现和使用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
三、灸的材料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
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四、灸的适应症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的,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载,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
病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
"攻"即是灸法,"达"即是刺法。
五、艾灸疗法起源于西周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
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
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六、艾灸历史源远流长纵观艾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里程,第一个是传统艾灸,第二个是现代艾灸,不论是传统艾灸还是现代艾灸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
传统艾灸有效,但有烟(有毒),有火(不安全),操作不方便(需要专业人士);现代艾灸,虽无传统艾灸之弊病,但疗法单一,有时好转反应太强烈,使有些客人难以承受,这正是其单一疗法的局限性所造成。
不同艾灸的正确方法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
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
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
图150。
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温针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又称针柄灸。
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
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
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直接灸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电子艾灸电子艾灸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磁疗、远红外理疗等技术。
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透皮吸收、多穴同灸等功能,完全具备传统艾壮灸、艾条灸的功能,并可实施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一系列灸法,使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灸片效果更佳,还弥补了传统艾灸烟熏火燎、灰烬烫伤、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不足,是传统灸法革命性的创新!如电子艾灸仪便是采用电子艾灸之法。
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无瘢痕灸无瘢痕灸与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温管艾灸温管灸,是用苇管(或竹管)作为灸器向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
因用苇管作为灸具,所以也称苇管灸。
首载于孙思邈所撰之《备急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剌耳孔中。
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
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
"古代医家主要用于中风口口呙的治疗。
现代不仅在灸具的制作上有较大改进,治疗病证亦有所扩展。
另外,还出现了一种肛管灸法,亦属温管灸法。
温灸器灸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
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间接灸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隔姜灸隔姜灸,在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
之后在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亦有载述。
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灸治方法与古代大体相同,亦有略加改进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
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
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
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