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
2-5平均速度的测量

10
5
9876
53
33 4 35
6
37
22 51
20
49 18 47 16
8 39
10 41 12 45 14 43
停表(秒表)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 是 30s ,分度值 是 0.1s ;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 是 15min ,分度值是 0.5min
使用方法说明
启动、 暂停
回零键
59 0 31
28 57
手持式测速雷达
车载式测速雷达
实践活动 实验一: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 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s/t 3.活动器材:停表或手表、卷尺、小红旗.
4.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5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 整,不少于5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60m的路程, 每隔 2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
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
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某同学骑自行车的记录请计算它的平均速度
s/m
t/s
V/(m.s-1)
400
40.0
10.0
800
78.4
10.2
1000
99.0
10.1
1.实验目的:用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 速度 2.实验原理:v=s/t 3.实验器材: 4.实验方法和步骤: 5.实验记录和结果:
第二章 机械运动
第5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新课引入
观察与思考
如图所示为一苹果由静止自由下 落的频闪照片,你需要知道哪些 条件才可以测出苹果下落过程中 任一阶段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班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4、会用公式v二、实验原理v 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速度v2。
五、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六、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1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
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 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 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 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 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 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 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小明用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 现冰熔化太快,没有找到冰的熔点。若要延长冰熔化的时间,请你写出 两条可行的办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根据实
2、如图是“探究海波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 实验中除了需要图3 中所示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要________。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_______(填 “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测试平均速度的原理

测试平均速度的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行中,人们需要对速度进行测试,以确保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效率。
而测试平均速度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
本文将介绍测试平均速度的原理。
一、什么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运动的平均速率。
在实际应用中,平均速度可以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效率。
例如,汽车的平均速度可以反映出汽车的行驶效率和燃油消耗情况。
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平均速度 = 总路程÷总时间其中,总路程指的是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运动的总距离,总时间指的是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总时间。
例如,一辆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80公里,那么它的平均速度就是80 ÷ 1 = 80公里/小时。
三、测试平均速度的原理测试平均速度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的总路程和总时间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测试平均速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手动测量和自动测量。
手动测量方法是指通过手动计时和计算距离来确定物体的总路程和总时间。
例如,一个人手动测量一辆汽车在一段路程内的行驶时间和距离,然后通过计算来确定汽车的平均速度。
自动测量方法是指通过自动设备来测量物体的总路程和总时间。
例如,一辆汽车上装有GPS设备和车速测量仪,通过这些设备可以自动测量汽车的总路程和总时间,然后通过计算来确定汽车的平均速度。
四、测试平均速度的应用测试平均速度在交通运输、物流配送、医疗救援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交通部门可以通过测试车辆的平均速度来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拥堵情况;物流公司可以通过测试货车的平均速度来评估物流配送效率和成本控制情况;医疗救援部门可以通过测试救护车的平均速度来评估救援效率和救治质量。
五、测试平均速度的注意事项在测试平均速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测试环境要符合实际情况,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2. 测试设备要准确可靠,尽量避免设备故障或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实验原理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实验原理哎呀,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这个实验可是涉及到了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哦,那就是速度!速度嘛,就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参数。
那么,我们这个实验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这里有一个纸带,上面有一些刻度线,还有一个计时器,用来计时的。
还有一把尺子,用来测量纸带的长度。
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我们开始实验吧!1.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让纸带飞快地通过一个固定的距离。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计时器来记录纸带通过这个距离所用的时间。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纸带通过一个20米的栏杆。
然后,我们再用尺子测量一下纸带的长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纸带通过这个距离的平均速度了。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啊,我们怎么知道纸带在飞快地通过那个距离的时候,是不是一直都保持着同样的速度呢?这可是个大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个改进版的实验。
2. 测量纸带的瞬时速度这个改进版的实验可就厉害了!我们还是让纸带飞快地通过那个20米的栏杆,但是这一次,我们不让它停下来!也就是说,我们在纸带上画一条线,让纸带在飞快通过栏杆的沿着这条线跑过去。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纸带在飞快通过栏杆的时候的速度了。
当然啦,这个实验还是有一点点小麻烦的。
因为我们不能一直让纸带飞快地跑下去,所以我们需要让纸带上的那个点先跑出去一段距离,然后再让整个纸带开始跑。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速度值了。
好啦,小伙伴们,今天的实验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学到一些关于速度的知识。
不过,大家可别忘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所以,大家加油哦!下次再见啦!。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实验原理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实验原理1. 实验的基础知识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又实用的物理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这个实验不光能让你了解速度的奥秘,还能让你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
拿起你的实验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1 平均速度是什么?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平均速度”。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条漫长的跑道,跑道上的每一段都要算在内。
举个例子,假如你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到学校,途中你可能有时骑得快,有时又骑得慢。
那么当你回头看看整段旅程时,你的“平均速度”就是你整个行程的总距离除以总时间。
简单来说,平均速度就是你这段时间内,跑了多远,花了多长时间,得出的一个“整体表现”。
1.2 瞬时速度又是什么?那么,瞬时速度又是什么呢?这就像是你在某一刻的速度,感觉像是那一刹那的“快照”。
比方说,你在赛道上跑步,你想知道你在某一瞬间跑得有多快。
这个时候,瞬时速度就出来了。
它告诉你在那个具体的时刻,你的速度是多少,而不是整个过程中平均的速度。
2. 实验的操作步骤现在,我们要来实际操作一下了!你可能觉得这有点像做科学小实验的那种感觉。
首先,我们得准备一些基本的工具:一卷纸带、一个小车(或者滑轮),还有一个计时器。
你可能会觉得这听起来像在玩具店里买玩具,但其实这些工具可都是科学实验的好帮手哦!2.1 设置实验设备咱们首先要把纸带固定在小车上,然后让纸带在小车上沿着某一固定方向运动。
小车的前进或后退都会带动纸带移动,这就像是小车在跑步,纸带则记录下了它的“足迹”。
接下来,我们启动计时器,开始记录时间,看看纸带上每一段的标记和时间。
2.2 记录数据和计算等纸带跑完一段距离,我们就可以开始计算了。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测量纸带上的标记之间的距离,记住,这个距离是纸带上每一小段的长度。
然后,我们用计时器测量纸带上每段的时间。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平均速度。
至于瞬时速度,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仪器,比如速度传感器来实时记录,也可以在纸带上找一个具体的点,通过更精确的时间测量来得到瞬时速度。
初二上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 讲解、练习、解析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2015春•涪陵区校级月考)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解析】AB 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 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总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一条直线轨道、一个小车、一个计时器、一个测量尺、一块光电门。
2. 将直线轨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确保轨道平整且固定不动。
3.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并确保小车能够顺利滑动。
4. 将光电门放置在轨道的起点和终点位置,保证小车通过光电门时能够被准确检测到。
5. 使用测量尺测量光电门之间的距离,记录下来作为物体的运动距离。
6. 开始实验前,保持光电门和计时器连接,确保计时器能够准确记录时间。
7. 将小车推动起来,让它通过光电门开始运动,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8. 当小车通过终点的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并记录下经过的时间。
9. 将记录的时间和距离代入公式:速度=距离/时间,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10.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轨道平整且固定不动,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 确保光电门的位置准确,使得小车通过时能够被准确检测到。
3. 实验时要尽量减小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比如避免风的干扰。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材料和仪器,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出其平均速度。
这对于物理学习和科学实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
一、引言
平均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可以用于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来计算平均速度。
本文将介绍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基本概念:
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速度的单位通常使用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来表示。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平均速度。
它可以通过物体所经过的总距离除以所花费的总时间来计算得到。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在实验中需要准备一个直线轨道、一个计时器和一个测量距离的工具(如标尺或测距仪)。
2. 将物体放置在轨道的起点,并确保轨道是水平的。
3. 使用计时器开始计时,并立即将物体推动或释放,使其在轨道上运动。
4. 在物体到达轨道终点时停止计时。
5. 使用测量距离的工具测量物体在轨道上所经过的距离。
6. 记录物体所经过的总距离和所花费的总时间。
7. 使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将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即可得到物体在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实验装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尽量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 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 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避免因摩擦等因素导致速度的变化。
5.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五、实验应用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运动学中,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交通工程中,可以通过平均车速的测量实验来评估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
六、总结
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和应用速度的相关知识。
实验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对于得到有效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装置的准备和稳定性,以及测量工具的精确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速度的概念,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