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教案(10篇)

高中地理教案(10篇)

高中地理教案(10篇)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篇一教学预备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分,初步熟悉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缘由二、力量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学问、提取重点和找出学问间内在联系的自学力量。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索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猎取学问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留意识别和抵抗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缘由教学工具地球仪、地球的。

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X月貌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连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讨论范围还只是地球外表,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对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学问。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究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头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展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觉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觉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全部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争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常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耀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教案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教案

从宇宙看地球一、考点突破1. 考试说明要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 考核目标与要求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公转轨道、方向、周期、速度。

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并理解其意义。

掌握“地球公转图”和“二分二至光照图”中节气、时间的判断。

能在“二分二至光照图”上,判读晨昏线,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和南北极地区极昼极夜的状况;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状况。

掌握地方时、区时、日界线与晨昏线的相关判断和计算方法。

能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学会利用地转偏向力来判断自然现象。

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3. 每个考点常出现的题型和大体分值本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组的形式出现,尤其在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针对此考点出2道一组的选择题,许多时候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追问,所以分值为8分或12分。

地理单科基本都会出现由2-3道题组成的选择题组。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理解晨昏线等基本概念,准确运用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熟练掌握地方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计算方法,力争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能够运动的地球模型。

一、重点知识梳理1. 日照图的应用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如A经线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如D经线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如C点处为6点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 如C>A>B>D>E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如B 点为10点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度 如C 、D 点 越接近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A>C>D>E2. 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3.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特别提醒:(1)从命题特点来说,主要是给出特定的情境从三个层面进行设问: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纬线晨昏线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春分日 秋分日 3月21日 9月23日 赤道和经线重合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夏至日 6月22日北回归线 与经线夹角达最大,与极圈相切 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越往南白昼越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南回归线 与经线夹角达最大,与极圈相切 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最大值一是针对题目情境,考查考生对规律的掌握水平;二是随着情境条件的变化,考查考生运用规律的能力;三是根据前面分析中所确定的时间、空间信息,拓展性考查考生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差异的能力。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特点。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的地理现象。

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地理知识,了解太阳系和银河系。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层级结构。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实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二课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极昼极夜、五带气候特点等。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等。

2.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植被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4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三课时: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的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实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1课时)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1课时)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课时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构造【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学习中要以“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在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本讲内容比较抽象,空间范围大,需要充分发挥想像力。

宇宙中天体及天体系统主要说明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这需要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和发挥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本讲基础性知识多,要善于运用图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

【知识构建】本讲的主要知识内容包括: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日地关系、地球在太阳系在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构造。

【教学目标】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知道主要天体的显著特征,并能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资料,说明地球是颗普通的行星,并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 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4、学会运用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全球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的特点。

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学会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根据考试说明结合近年高考考查内容,可将本讲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两点:一是“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因为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1.宇宙的组成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特点。

三、教学难点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宇宙、地球模型,地球仪,PPT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地球仪,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展示宇宙、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中的地球。

(2)提问:宇宙中有哪些天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2.学习宇宙的组成(1)讲解宇宙的概念。

(2)介绍宇宙中的主要天体: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3)展示宇宙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3.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介绍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图,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4.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讲解地球的形状:椭圆体。

(2)介绍地球的大小:半径、表面积、体积等。

(3)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课时1.学习地球的运动(1)讲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速度等。

(2)讲解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轨道等。

(3)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区差异等。

(2)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生物钟、农业布局等。

(2)讨论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列举宇宙中的主要天体,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3.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模型、图片、地球仪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特点。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掌握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结构、气候和资源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2. 太阳系的形成和特点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4.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5. 地球的气候和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2. 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结构和形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宇宙和地球的图片、视频和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地球运动和地理特征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介绍太阳系的形成和特点。

3. 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运动规律。

4. 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结构。

5. 讲解地球的气候和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地球结构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开展地球科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丰富学生的宇宙知识。

八、教学反馈与反思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宇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宇宙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2.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a.太阳系中的地球b.银河系中的地球c.总星系中的地球2.地球运动的特点a.自转:方向、周期、速度b.公转:方向、周期、速度、轨道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自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b.公转:季节变化、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2.分析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a.地球自转与地理环境b.地球公转与地理环境2.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a.地球运动对农业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交通的影响c.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提问: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农业生产b.交通出行c.建筑设计2.地球运动与可持续发展a.地球运动对资源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环境的影响c.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课堂活动1.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新高一开学第一周 地理 第2课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

新高一开学第一周 地理 第2课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

行星地球
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
、能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3、利用所学||,探究宇宙中除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物质||。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1、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

本节课教材在第一章行星地球中是高中地理开篇第一课||。

1、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学案、多媒体。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从宇宙看地球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从宇宙看地球

从宇宙看地球◆考纲要求1.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了解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3.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

4.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5.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层次。

3.了解太阳、太阳系的基本概况◆重点难点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

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太阳系的基本概况。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宇宙1.概念:和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世界。

2.特征(1)物质性: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叫。

常见的自然天体有、、、、等,其中和是最基本的天体。

【问题探究】如何区分流星体、流星现象和陨星?(2)运动性:①天体系统的形成: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②主要级别和层次:其他天体总星系其他天体河外星系(简称星系)3.范围: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目前已达到光年。

【问题探究】总星系就是宇宙,说法对吗?1.太阳系的成员(由近及远):【问题探究】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有哪些?【典型例题】(2007.湖北八校联考)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彗星和流星体B.空中飞行的飞机C.河外星系D.海洋中行驶的轮船(注意:物体要成为天体必须穿过大气层,到达宇宙空间。

)【课堂反馈】1、在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天体是()A.恒星和行星 B.卫星和彗星C.流星体 D.恒星和星云“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重温儿时的童谣,回答2-4题。

2、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大小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3、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⑥可见宇宙⑦宇宙⑧星系A. ①③⑤⑥⑦B. ①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⑧D. ①③⑥⑦⑧4、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5、在太阳系中,地球公转轨道位于()A.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B. 水星轨道与金星轨道之间C. 金星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D. 木星轨道与天王星轨道之间【归纳总结】【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4讲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案鲁教版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4讲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案鲁教版

第4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学生用书P25]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的物质组成宇宙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普通性(1)八颗行星⎩⎪⎨⎪⎧类地行星: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巨行星:E木星、F土星远日行星:G天王星、H海王星(2)普通性⎩⎪⎨⎪⎧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2.特殊性(存在生命)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②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微点1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地球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飞机、待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等。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流星现象(下图所示)。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体。

微点2 天体系统只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之间才能构成天体系统。

星座不属于天体系统。

微点3 总星系≠宇宙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不是整个宇宙,宇宙是由银河系和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组成的。

高中地理 第3讲从宇宙看地球学案

高中地理 第3讲从宇宙看地球学案

高中地理第3讲从宇宙看地球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能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类型2.学生能从空间上把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3.学生能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难点]1.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2.结合地球特殊性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3.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学法指导] 阅读自学法、问题探究、结合示意图分析地理信息[知识链接]图示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

回答1~2题:1.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 )A.①B.②C.③D.④2.美国“机遇号”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 )A.①B.②C.③D.④3.若下图中S表示太阳,则图示表示的天体系统有( )A.地月系与太阳系B.太阳系与银河系C.地月系与银河系D.太阳系与河外星系4.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太阳辐射能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环流关系不大C.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方位于四川盆地D.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5.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了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

埃及雷达受到的干扰来自( )A.雷达本身的故障B.以色列的秘密武器C.太阳紫外线增多的影响D.太阳活动[学习内容]考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定义: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2)天体类型: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组成:(画示意图)(3)光年:计量天体间的单位。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全文编辑修改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全文编辑修改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已经学习完,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差加上学习内容的难度较大,所以我设计了这节习题课。

针对本单元重点内容,选取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8个实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检验知识掌握水平的目的。

本节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1、学生对组检查前置作业2、学生谈生活中与本单元知识联系密切的具体例子3、学生讨论并展示学案第二部分的8个具体的生活案例4、知识结构展示5、能力提升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爱生活,善发现谈谈:生活中有哪些与本单元联系密切的具体事例?二、读生活,找热点1.假设今天晚上21点整用天文望远镜在某个位置发现了织女星。

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明天晚上要在同一位置再看到织女星,应该是什么时间?2.有一对双胞胎,一前一后生下,但人们从出生时间上看,发现弟弟比哥哥还大一岁。

这种情况可能吗?3.今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哪半球(南、北)?向南移动还是向北移动?4.正午的时候,我们的树影朝哪?哪一天正午树影的长度最长?哪一天最短?5.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面板要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

哪一天面板的倾角最大?6.为了保证每一幢楼的底层住户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南北两排楼房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间距。

这个间距的长短决定于哪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以我国为例)?南京与北京相比,哪个城市的楼间距应该大一些?7.在野外还可以利用树木断口的年轮来判别方向,树木年轮与方向有什么关系?8.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居正房大门通常都是朝向什么方向的?为什么?三、爱总结,爱学习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学习障碍:(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而不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加之间隔时间又比较长,因此,学生的基础极为薄弱。

(2)受年龄和生活经历的限制,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而该部分内容对空间能力的要求又比较高,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征。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如昼夜变化、季节更替)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来分析地球运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2.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包括星系、恒星、行星等。

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2.2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包括周期、方向和速度。

分析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昼夜变化、季节更替、五带现象等。

2.3 地球运动的观测与模拟介绍地球运动的观测方法,如日晷、恒星观测等。

指导学生进行地球运动的模拟实验,如制作简易日晷、模拟昼夜变化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宇宙探索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讲解与讨论系统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3.3 模拟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地球运动的模拟实验,如制作简易日晷、模拟昼夜变化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4 案例分析选取地球运动影响地理现象的典型案例,如极地的极昼极夜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分析案例,探究地球运动的影响。

3.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疑问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学习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

4.2 教学过程评价反思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学内容的适宜性。

五、教学反思5.1 成功经验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成功经验,如有效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等。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提问:地球在宇宙中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在宇宙中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讲授新课1. 天体系统的层次(1)介绍天体的概念和类型,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2)讲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包括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恒星、行星、卫星等。

2. 地球的宇宙环境(1)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2)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强调地球的宜居性。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和特殊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殊性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在宇宙中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探究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1. 介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大气、水等。

2. 讲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可能途径,如原始大气、原始海洋、生命起源等。

3.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高三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主备人:李彦君一、考纲展示: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考试预测:根据2011年山东高考文综考试说明²地理部分和全国高考地理大纲(新课标)变化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本部分内容的考试范围较往年保持不变,依然是作为基础进行考察,考试内容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纵观近三年考题,我们发现这部分知识,每年都有考察:200年北京文综题和2009年福建文综题都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察,2010年安徽文综题考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2010年天津文综考察了地方时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09年福建文综考察了极昼极夜的变化规律及地方时的计算。

2008年宁夏文综考察了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及昼长的计算。

2009年浙江文综以曲线的形式考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008年上海地理试题,利用地球俯视图的局部图,对地方时的计算,晨昏线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比较和昼长的计算进行了综合的考察。

结合上面情况,我们组三位老师进行了精心的集体备课,经过认真探讨后,对本单元的知识复习,我们做出以下部署:1、紧靠大纲,夯实基础。

把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全面掌握!2、本单元难点较多,对空间思维要求较强,结合往年高考试题和高考模拟题进行专题专练,精讲精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考试选题以中档题为主,大胆取舍,摒弃过难过偏试题,争取把中低档试题做全对!三、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5.理解昼夜的形成及昼夜交替的原因;掌握晨昏线(圈)的判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宇宙看地球一、考点突破1. 考试说明要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 考核目标与要求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公转轨道、方向、周期、速度。

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并理解其意义。

掌握“地球公转图”和“二分二至光照图”中节气、时间的判断。

能在“二分二至光照图”上,判读晨昏线,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和南北极地区极昼极夜的状况;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状况。

掌握地方时、区时、日界线与晨昏线的相关判断和计算方法。

能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学会利用地转偏向力来判断自然现象。

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3. 每个考点常出现的题型和大体分值本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组的形式出现,尤其在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针对此考点出2道一组的选择题,许多时候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追问,所以分值为8分或12分。

地理单科基本都会出现由2-3道题组成的选择题组。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理解晨昏线等基本概念,准确运用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熟练掌握地方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计算方法,力争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能够运动的地球模型。

一、重点知识梳理1. 日照图的应用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如A经线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如D经线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如C点处为6点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 如C>A>B>D>E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如B 点为10点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度 如C 、D 点 越接近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A>C>D>E2. 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3.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特别提醒:(1)从命题特点来说,主要是给出特定的情境从三个层面进行设问: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纬线晨昏线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春分日 秋分日 3月21日 9月23日 赤道和经线重合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夏至日 6月22日北回归线 与经线夹角达最大,与极圈相切 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越往南白昼越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南回归线 与经线夹角达最大,与极圈相切 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最大值一是针对题目情境,考查考生对规律的掌握水平;二是随着情境条件的变化,考查考生运用规律的能力;三是根据前面分析中所确定的时间、空间信息,拓展性考查考生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差异的能力。

(2)从情境的提供方式来看传统的光照图已经不常见了,如:取而代之的主要是三类:空间位置关系图、坐标图、文字描述。

空间位置关系图,如: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坐标图,如: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

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

文字描述,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

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

其实无论试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如何变换,解题的关键都在于是否能抓住核心信息,有效调动知识加以分析。

二、知识的拓展应用1. 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产生偏向造成的影响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产生偏向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产生偏向偏向向右偏向左偏气旋逆时针方向流动顺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顺时针方向流动逆时针方向流动三圈环流风向①信风带形成东北信风②西风带形成西南风①信风带形成东南信风②西风带形成西北风季风环流①东亚冬季吹向阿留申低压,形成西北季风②南亚冬季吹向赤道低压,形成东北季风南半球大陆面积不如北半球的大,季风环流不典型③东亚夏季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季风④南亚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洋流①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北赤道暖流 ②中纬西南风吹拂下形成北太平洋(或北大西洋)暖流 ③北印度洋冬季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①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南赤道暖流②南纬40º附近,海面广阔,终年受中纬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河流沿岸 河道右偏左岸泥沙堆积河道左偏右岸泥沙堆积2. 地球公转及其影响时间 7月初 1月初 地球公转速度 慢 快 太阳直射点移动 向南移动 向北移动 亚洲大陆上气压 印度低压强盛 亚洲高压强盛 北太平洋上气压 夏威夷高压强盛阿留申低压强盛北印度洋洋流流向 顺时针 逆时针 大陆等温线凸向 向北凸出 向南凸出 海洋等温线凸向 向南凸出 向北凸出 天山南麓牧场 在森林带以上在森林带以下北半球高山雪线 上升 下降 干湿地区举例 旧金山炎热干燥 地中海沿岸多雨 南亚季风与干湿季西南风、雨季东北风、旱季能力提升类例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 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º、高度为96m 。

完成下面两题。

1. 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A. 二层西部B. 四层东部C. 五层西部D. 七层东部2. 此后一个月内A. 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B. 广东省进入雨季C. 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D. 云南省昼短夜长一点通:本题考点主要是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解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从题目情境中提取出足够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太阳从正南照射过来,结合题目所给日期可知,此地为北半球,时刻为当地12点。

有了这两点信息,第1问很容易解决,25小时后,为11月23日13时,太阳向西南方向移动,且太阳高度降低,故楼影向东北方向移动,且楼影变长。

第2问,有了时间线索“此后一个月内”,可以判断仍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运用相关原理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

要注意的是,面对地球表面各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时,尤其要关注其中描述南半球的选项,必要时加以标注,以免出现失误。

答案:1. B 2. D综合运用类例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完成下面三题。

1. 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A.10时B. 13时C. 16时D. 19时2. 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A. 东方B. 西方C. 南方D. 北方3. 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A. 9月21~30日B. 10月1日~10日C. 10月11~20日D. 10月21~30日一点通: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是否理解“极夜后的首次日出”的含义,想象一下,此时晨昏线应和78°55’N相切,切点过11°56’E,即11°56’E处为12点。

有了这个基础,第1问很容易就可以求出了。

同样在这个背景下,该日黄河站夜长仍为24小时,12点日出,12点日落,所以太阳在正南方地平面。

第3问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两者有时间上的对称性。

黄河站极夜结束时距春分日的时间应和极夜开始时距秋分日的时间相等,本题可解。

本题给我们的提示是,一定要深刻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当你有效地将这种信息和所学的知识建立起联系时,你就会发现高考试题的实质都是对最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考查。

答案:1. D 2. C 3. B思维拓展类例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

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S地的纬度A. 与M地相同B. 介于M、N两地之间C. 高于N地D. 低于M地2. 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A. S地的白昼比N地长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 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3. 若R点沿直线RSA. 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B. 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C. 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 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一点通: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对此类题建议画辅助线或辅助图像进行分析,切忌凭空想象。

第1问据题意可画出下左图,纬线是直线,说明视线与地轴垂直;纬线m是一条直线,应从纬线m所在纬线圈所在的平面上看下去,而垂直投影是相对于地心而言的,故S地的纬度应低于M地和N地(见下右图)。

第2问关键在于由题目信息分析得出时间信息,此时“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n为昏线,可推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有了这样的时间背景,各选项的分析就较容易了。

应注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热少雨,所以火险等级高。

第3问的难点在于考查了学生在变化中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掌握,首先,m、n两交点间的距离实际上是昼长(或夜长),不会因观察者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若R点沿直线RS 上升,观察者位置位于m纬线所在的平面之上时,m纬线应呈现出向南弯曲的形状,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1. D 2. B 3. C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地球运动部分的题看起来千变万化,但其实变的只是题目的设问情境,考的仍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所以在复习和练习时我们需要关注:1. 基本概念内涵要明确,如黄赤交角、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垂直投影……2. 基本计算方法要熟练,如时间计算,昼(夜)长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算法,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夜)的纬度的关系……3. 基本原理、规律要清晰,本讲重点是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尤其要关注在现象中如何应用规律。

自己做练习题时,应先将题目文字和图像中信息转化成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再进行题目的解答,出现错误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信息没有提取出来,还是规律没有用对,对典型题要进行记录和积累。

面对地球运动的题目,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做,没有思路,怎么办?这是考生们最常见的一个问题,首先,关于地球运动的原理和规律一定要完全理解,尤其是特殊日期、特殊时间所代表的含义要非常清晰,保持做题时思维的连贯有序。

第二步,掌握一些常用读图的切入点,例:如果图像呈现的是晨昏线,切入点就是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一般有三种情况,与赤道交点,可以推知某地时间;与极圈交点,可以推知日期范围;与任一纬线交点,通过昼(夜)的范围推知时间。

第三步,对题目中文字、图像提示的信息要认真解读,找出解题的突破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