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工程材料进场监理验收制度
工程材料进场监理验收制度一、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和标准,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工程材料进场监理验收制度,确保所有进场材料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建设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其材料供应商。
三、基本原则工程材料进场监理验收工作应坚持公正性、准确性、及时性原则,确保每批材料都能得到严格检验。
四、验收程序1. 材料报验:施工单位应在材料进场前向监理单位提交报验申请,包括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等信息。
2. 现场检查:监理单位应对照报验资料进行现场实地检查,核对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
3. 取样检测:对于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材料,应按相关标准进行取样,并送至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 结果评定:根据检查结果和检测报告,监理单位对材料的合格情况进行评定。
5. 办理手续:合格的材料由监理单位出具验收合格证,不合格的材料必须立即退场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五、责任划分1. 建设方负责提供准确的工程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2. 监理单位负责组织和实施材料进场的验收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
3. 施工单位负责按照验收制度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报验资料,并配合监理单位完成验收工作。
4. 材料供应商应保证所提供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六、监督管理建设方应加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任何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都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变更,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第一篇: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工程材料、设备进场验收控制程序一、目的为了有效控制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伪劣产品保护,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特制订本程序。
二、制定依据现行工程建设有关法规、规范和验收标准。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施工现场的用于该工程项目的建筑材料、设备的验收、保管。
四、职责1、项目经理:(1)负责安排施工单位提交材料进场计划;(2)负责检查现场建材设备进场控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现场工程师:(1)负责编写甲供材料进场计划;(2)负责进场材料、设备抽检;(3)负责审查进场材料设备的资料及供货商的资质;(4)检查材料质量,发现质量问题责令退场;(5)负责协助施工单位清点甲供材料设备的数量;(6)负责监督检查现场材料设备堆放及标识;(7)负责进场材料设备在安装中的成品保护的检查。
五、控制程序1、开工前项目经理安排施工单位制定材料进场计划;2、每月现场工程师安排施工单位编制当月材料进场计划报给项目经理审批;3、组织材料、设备进场单位提前1-2天监理工程师,以便做好材料进场准备。
4、材料、设备进场验收:(1)材料进场时,由现场工程师组织供货单位、施工单位根据进场设备的具体情况对材料、设备进行抽检、全数检验。
(2)材料、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时,现场工程师必须检查产品质量证、使用说明书、生产许可证、国家安全认证标志。
(3)对于需送检的材料,如:钢筋焊接接头、承重结构用料、防水材料、混凝土、砂浆试块等必须由现场工程师负责安排监督取样送检。
(4)对于混合材料检查配合比是否正确,计量工具是否完备、完好。
(5)对于进场的材料设备需检查是否与样品吻合一致,外观是否有第二篇:工程材料进场验收1.审核材料的认可范围产品生产厂、钢号、级别、规格、标牌、外观检查、锈蚀度、重量正负差,并附生产厂家合格证、随货材质单2.材料的进场验收:品牌、规格、颜色、质量、数量(包括配件)、品质证明1)质量证明文件应反应工程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性能指标等,并与实际进场材料相符2)质量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应与原件内容一致,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签字和时间。
工程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及流程
工程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确保工程材料(设备)进场质量,加强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规范进场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程序,特制定本作业标准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标准及流程适用于××有限公司开发的所有工程项目三、术语和定义3.1.乙供材料(设备):施工合同约定应由乙方供应的用于工程中的材料或设备;3.2.甲供材料(设备):施工合同约定应由甲方委托第三方供应商供应的用于工程中的材料或设备。
四、职责4.1.供货单位或施工单位参与材料的检查验收,负责材料的取样和送检,负责提供合格的工程材料(设备),填写提交附产品合格证及本批次检验报告等文件的《建筑材料报审表》、《甲供或乙供材料(设备)进场验收表》;对不合格材料清退出场。
4.2.监理工程师组织进场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严格按合同及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检查验收,见证材料取样并旁站送检,监督不合格材料退场,在相关质量证明文件中签字确认。
4.3.工程技术部负责对进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格按合同及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检查验收,监督供货单位或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进场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程序和过程,在相关质量证明文件中签字确认。
4.4.成本合约部负责甲供材料合同的签订,负责组织甲供材料样品的确认并于合同签订后5-10个工作日内移交至工程技术部,参加甲供材料和甲指乙供材料或大型设备等进场的检查验收工作。
负责配合工程技术部办理交验货手续;负责对质量不合格要求的材料、设备办理退货、换货或索赔等工作。
五、制度及流程5.1.验收标准5.1.1. 所有进场材料(设备)质量必须符合合同、设计文件、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具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复检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5.1.2. 抽样检测单位应选择本地权威的检测试验单位,所选单位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资质要求,且需报甲方认可。
甲方监理进行平行取样所选检测单位不得与施工单位选择同一家检测试验单位。
钢筋工程全过程检查验收程序与要点
钢筋工程全过程检查验收程序与要点一、钢筋原材料的进场验收1、钢筋进场后首先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的标牌;首先核对出厂标牌与材质证明是否一致,同时收集出厂标牌,并复印在材质证明书的背面或单印;如下图所示:(另外需要注意:如材质单为复印件时需加盖供货单位红章。
)2、外观检查。
钢筋应平直,表面无损伤、裂纹、结疤、折叠和油污,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最大高度。
3、检查钢筋堆放。
钢筋宜堆放在仓库或料棚内,当条件不具备时,也可堆放在露天场地,但应选择地势较高,有一定的排水坡度的地方堆放,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00mm.4.钢筋原材料取样频率:一般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
取样方法:(1)热轧带肋、热轧光圆钢筋GB1499-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第二部分。
(2)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0《冷轧带肋钢筋》(3)冷轧扭钢筋JG190-2006《冷轧扭钢筋》每批由同一型号、同一强度等级、同一规格尺寸、同一台(套)轧机生产的钢筋组成,且每批不大于20t。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壁纸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得比值不应大于1.3(3)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小于9%。
复试报告如下图:二、钢筋加工1、钢筋除锈:(1)辨别锈蚀程度。
钢筋保管不善或存放过久,在钢筋表面形成铁锈。
铁锈分为水锈(色锈)、陈锈和老锈三种,水锈使钢筋表面呈黄褐色,一般可以不处理;陈锈呈红褐色,在钢筋表面已有铁锈粉末,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一定要清除干净;老锈呈深褐色或黑色,钢筋表面带有颗粒状或片状的分离现象,不得使用。
(2)选择除锈方法。
除锈方法很多:钢筋除锈机除锈、钢筋调直中除锈、人工除锈和酸洗除锈等,由施工单位根据设备条件选择,报监理人员备查。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检验的方法和程序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检验的方法和程序一、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检验的方法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检验的方法包括:考察、选样封样、审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质量检查、开箱检验、复验与见证取样。
1.考察对影响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材料,应审查生产供应单位的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及生产能力,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
依据设计文件和合同文件等要求,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参加,对拟选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生产供应单位进行实地察看与核实,包括查看生产规模、生产情况、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情况、技术指标的符合情况等。
2.选样封样按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合同文件的要求,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生产供应等相关单位参加,对拟选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进场前选定样品并进行标识和封存备查的一种质量控制方法。
3.审查质量证明文件项目监理机构根据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合同文件的要求,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审查,并将质量证明文件与进场的实物进行核对。
(1)质量证明文件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合同文件的要求,新材料、新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还应包括专家论证意见。
(2)质量证明文件应真实、齐全、有效,并具有可追溯性。
如非质量证明文件原件,需标注原件存放处,复印件应清晰可辨认,并应加盖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印章,并有经手人签字;必要时可查阅主管部门网站或向检测机构进行确认。
(3)由建设单位采购供应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到货检验,并向施工单位出具检验合格证明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4)质量证明文件一般包括产品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和企业相关证明文件两大类。
第一类产品相关质量证明文件:①产品质量合格证;②型式检验报告;③性能检测报告;④生产许可证;⑤随机文件中文安装使用说明书;⑥中国强制认证书(CCC);⑦计量设备检定证书;⑧产地证明;⑨知识产权证明文件;⑩授权机构认证的合格认证证书;⑪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材料验收流程指引
材料验收流程指引日期:日期:日期:目录第一局部综述 (4)一、目的 (4)二、适用范围 (4)三、验收流程 (4)第二局部各种材料的验收控制要点 (7)一、管桩进场验收 (7)二、开关插座进场验收 (7)三、电缆、电线进场验收 (8)四、防水材料进场验收 (9)五、砌块进场验收 (10)六、外墙砖进场验收 (11)七、商品混凝土进场验收 (12)八、塑钢窗进场验收 (13)九、钢材进场验收 (14)十、水泥进场验收 (17)十一、保温材料进场验收 (18)十二、防火防盗门进场验收 (19)十三、电梯进场验收 (21)十四、涂料进场验收 (22)十五、板材进场验收 (24)十六、管材进场验收 (25)十七、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常用材料进场验收 (26)附件一: (28)附件二: (31)附件三: (32)材料验收流程指引第一局部综述一、目的为标准工程施工材料采购工作程序,加强对各环节的监控,确保进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减少材料的浪费和周转次数,协调好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本钱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开发小区的施工配合管理工作。
三、验收流程1、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复检前方可进场使用的材料必须经甲方、监理见证送检,由质量检测部门出具【材料检验合格报告】上报至甲方现场工程师前方可投入使用。
2、取样材料种类:3、甲方供材验收流程验收通过后各方会签【材料进场验收单】,由甲方现场工程师将质量保证资料移交给用料单位,并建立【工程材料验收台帐】4、乙供材料进场检验送检流程:工程部、监理公司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材料检查复检报告复印件存档,并给承包商下发材料使用证明,然后建立材料验收台帐。
材料进场后,采购部及时通知用料单位做好收料接受工作,并报监理、工程部共同做好验收。
材料的验收是根据采购部的通知和采购的手续,分供方的供料、凭单和凭证在施工现场验收,并参照有关的资料对名称、规格(标识)、数量、外观特征、包装标识通过适当的检查,对照、检测计量等加以检验,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检验批及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程序和要求
承包单位向监理单位进行材料报验:1、总承包单位材料进场后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项目监理部提交(工程材料报审表),同时附: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按规定要求进行复试的检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使用。
2、2、专业承包单位材料进场后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将合格资料报送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检查合格后由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向项目监理部进行材料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使用。
3、检验批:4、检验批是指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点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5、检验批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最小单元。
6、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的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7、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并按照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
8、检验批合格质量验收的内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9、分项工程:10、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
11、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12、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
13、分项工程质量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填写。
14、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的表头及检验批部位、区段、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检查后给出评价并签字,交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验收。
15、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的内容:所含的检验批质量均应合格;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16、分部工程:17、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勘查、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进行工程验收。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流程
邓超 2020年12月1日
目录
一、验收的目的 二、验收的程序 三、验收的内容 四、验收材料的台账登记
一、验收目的
1、为了有效控制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杜绝 伪劣及三无产品,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二、验收程序
1、施工单位应在材料进场前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及项目部,原材料进入施工 现场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验申请(附合格证、材料合格证明文件等), 通知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到场进行验收; 材料进场后应提报相关资料,包括:A、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B、材 料相关的证明文件,包括供货厂商和生产商的资质资料:营业执照、组织机构 代码证、资质证书(如生产许可证、产品型式认可等)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原印, 若已完成样品确认的材料,上述资料无需重复提供;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产品 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检测报告(如第三方检验报告、出厂检验单、材质证明 书等,如果是复印件必须盖生产厂商的公章原印)等;C、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二、验收程序
师应根据合同、图纸及技术要求仔细核对材料的品牌、规格及要求。 当设计、招标条件以及工程量清单三者指定的品牌范围不同时,以合同相关条文 规定的先后顺序为准。
2、资料审查不合格,监理工程师应通知施工单位重新申报资料,直到资料审查 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验收。
2.2检查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发料单、质保资料及型式检验报告等 是否齐全;
2.3认真核对报审资料与进场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及进场数量是否一致;
三、验收内容
B现场验收: 3、数据记录:应根据材料类别和检查项目认真填写《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填写 内容应真实、详细、清楚,监理工程师与项目工程师应同时签字确认。对需要 送检的材料及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
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工程项目的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较为完整的1200字以上的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的具体步骤和内容:1.编制进场检查验收计划工程项目部门应根据项目计划和合同约定编制进场检查验收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检查验收时间、地点、人员分工和任务分工等内容。
2.编制进场检查验收清单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合同约定,编制进场检查验收清单。
清单应包括材料和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3.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人员按照进场检查验收计划和清单进行现场检查。
对于已经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应核对清单上的信息,确保其数量、规格和质量要求与合同约定一致。
同时,对于尚未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应查验供货商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证书,如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和质量保证书等。
4.进行质量检验对于进场的材料和设备,验收人员应按照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和重量测量、样品检验和性能测试等。
通过检验,可以确认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和工程要求。
5.编制进场检查验收报告验收人员应根据现场检查和质量检验的结果编制进场检查验收报告。
报告应包括材料和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和验收结果等内容。
对于存在质量问题或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应在报告中做出详细说明,并提出整改要求。
6.进行进场检查验收会议根据进场检查验收报告,召开会议进行进场检查验收的总结和评估。
会议应邀请相关的项目负责人、供货商代表和验收人员参加。
在会议上,对于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可以商议下一步的使用和安装计划。
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和设备,应要求供货商进行整改或更换。
7.编制进场材料和设备验收记录进场检查验收会议结束后,应编制进场材料和设备验收记录。
记录应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以及进场检查验收的结果和相关决议。
进场材料和设备验收记录应保存在工程项目档案中,作为后续验收和跟踪使用的依据。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本(三篇)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为确保材料进场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材料进场的报验程序和要求,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的依据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项目的材料进场报验工作。
三、报验人员1. 材料供应商质量控制员: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填写完整的报验单。
2. 项目经理:对材料质量进行监督和质量验收。
四、报验程序1. 材料供应商将所供材料送至工程项目现场,并向项目经理提供相应的报验单。
2. 项目经理收到报验单后,对材料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并与报验单上的材料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进行核对。
3. 如发现材料外观有质量问题,则暂时拒收,并将问题材料与供应商协商处理。
4. 如材料外观无质量问题,项目经理将报验单中检查结果填写完整,同时签字盖章确认。
5. 一式三份的报验单,供材料供应商、项目经理及材料监督部门保留。
五、报验内容1. 材料名称、规格、数量等基本信息。
2. 材料外观的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是否完好、无明显污损等。
3. 材料包装是否完整。
4. 材料附带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完备。
六、报验记录和归档1. 项目经理应将报验单归档保存,以备后续验收使用。
2. 如发现报验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处理,并留存相应的处理记录。
七、违规处理1. 对于未按照本制度规定进行材料进场报验的,应给予相应的警告或处罚。
2. 对于故意提供质量不合格材料的供应商,应取消其供应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
八、附则本制度自颁布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调整。
以上即为材料进场报验制度的范本,具体执行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完善。
材料进场报验制度范本(二)1. 目的: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防止低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项目的材料进场验收。
3. 责任人:项目负责人负责实施材料进场报验制度,材料部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
检验批及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程序和要求【范本模板】
承包单位向监理单位进行材料报验:1、总承包单位材料进场后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项目监理部提交(工程材料报审表),同时附: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按规定要求进行复试的检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使用。
2、专业承包单位材料进场后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将合格资料报送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检查合格后由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向项目监理部进行材料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使用。
检验批:检验批是指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点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检验批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最小单元。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的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并按照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
检验批合格质量验收的内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分项工程: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
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
分项工程质量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填写。
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的表头及检验批部位、区段、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检查后给出评价并签字,交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的内容:所含的检验批质量均应合格;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勘查、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进行工程验收.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内容有:所含分项工程质量均应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有关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1、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首先应依据质量标准、设计图纸、等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定,符合要求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和完整的质量资料,请建设单位组织验收;2、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勘察单位虽亦是责任主体,但已参加了地基验收,故单位工程验收时可用不参加。
材料进场控制流程图
材料进场控制程序一、进场材料验收1材料进场验收程序:按查看、卸车、取样、送检、验收。
(1)材料在采购之前15天之,施工单位应向甲方材料部报材料样品(3种以上,部分特殊要求的材料,品牌围从甲方要求的围提供),由甲方材料部进行确定,确定的样品甲方封样储存。
(2)施工单位对材料部同意使用的材料进场前1天通知甲方及监理,说明本批次进场材料的品牌、材质、数量及使用部位。
(3)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施工单位通知甲方材料部及监理人员进行验收,未验收之前施工单位进场材料不准卸货。
(4)施工单位提供进场材料的检验报告、合格证、提货清单(进口的材料要有报关单)报甲方材料员。
(5)所有需要检测的材料,施工单位必须要给检测单位足够的时间,必须要有检测报告后方可使用。
甲方材料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填写进场验收单(附件1),签字盖章后三方各存一份。
2、材料进场验收依据:施工图设计、合同约定要求、封存样品、验收标准进行。
(1)施工图:根据施工汇总相关所有材料数量、面积、参数及相关要求进行验收。
(2)合同约定要求:以所签的合同及工程联系单对材料的参数约定进行材料的验收。
(3)样品:对所报我部门并且由我们认证的封存起来的样品进行现场材料的对比进行验收。
二、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抽样,1、抽查的依据:(1)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材料员现场发现不是约定的材料时(2)对已用的材料有疑问时,方可提出抽样要求:2、抽查的过程:(1)由工程部、材料部、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随机取样,填写材料抽检单(附件2);(2)由三方共同送至相关的质检单位进行送检;(3)检验证出来后根据检验结果上报材料部经理、工程部经理处理。
3、抽样结果处理:(1)抽样合格的施工单位进行正常施工使用;(2)抽样不合格的材料对该批次进行清理出场且处以该批次材料价格的3至5倍的罚款。
附件1 材料进场验收单附件2 材料抽样验收单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
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一、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的准备工作1.制定验收计划:根据工程的施工计划,制定工程材料的进场验收计划,包括验收时间、地点、人员等。
2.验收人员安排:确定参与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使其熟悉验收标准和程序。
3.验收标准准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制订工程材料的验收标准,并将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确保验收标准的统一4.验收工具准备:准备常用的验收工具,如测量工具、检测仪器等,以便对工程材料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检验。
二、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的具体步骤1.工程材料送检:供应商送达工程材料后,验收人员根据验收计划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信息,如送货日期、供应商、货物数量等。
2.外观检查:对工程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表面是否平整、颜色是否一致、有无明显的破损等。
3.规格尺寸检查:对工程材料的规格尺寸进行检查,比对其与验收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
4.技术性能检查:对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能进行检查,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测量和测试,确保其性能满足要求。
6.安全环保检查:对工程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进行检查,确保其不会对施工和使用环境造成危害。
7.验收合格判定:根据验收结果和验收标准,判定工程材料是否合格。
如果不合格,需及时通知供应商,并对其质量问题进行整改。
8.合格材料入库:将验收合格的工程材料安全、整齐地入库,并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施工使用和跟踪管理。
三、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验收标准执行:验收人员要熟悉验收标准和工艺规范,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不得放松要求。
2.验收过程要记录: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包括供应商信息、验收时间、检查结果等,以便后续查验和追责。
3.验收结果要及时通知:对于不合格的工程材料,验收人员要及时通知供应商并与其协商整改措施,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4.工程材料保管要细致:验收合格的工程材料要进行合理、安全、整齐地保管,以防损坏或遗失。
以上即是一个常见的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通过严格执行此程序能够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并保证工程建设的成功进行。
钢筋进场验收程序与流程详解
钢筋进场验收程序与流程详解钢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之一,承担着支撑和加固结构的重要作用。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对钢筋的进场验收程序与流程进行详解尤为重要。
钢筋进场验收程序及其流程是指在钢筋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对其进行检查和验证,以确认其符合相关标准及技术要求的一系列工作。
下面将围绕着钢筋进场验收程序与流程展开详细解析。
1. 材料进场准备:首先,在施工之前,建筑公司需要与钢筋供应商联系,确认交货时间和数量,并根据工程需要做好相应的钢筋数量计划。
同时,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业人员参与钢筋的验收工作。
所需的检测设备和工具也要提前准备。
2. 进场验收仪式:在钢筋到达施工现场时,应举行进场验收仪式。
仪式上,施工单位和供应商代表一同参与,确认交付的钢筋数量、规格和质量证书,并签署相关的文件。
这一仪式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也有助于明确双方责任的界定。
3. 钢筋检查与记录:进入正式的验收环节,专业人员需对钢筋进行检查与记录。
首先,对钢筋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包括钢筋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锈蚀、划伤或损坏情况。
其次,果断对钢筋的尺寸、直径、截面形状等进行测量,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此外,还需对钢筋的强度和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要求这一检测由专业实验室完成,确保验收结果准确可靠。
4. 钢筋标识与存储:验收合格的钢筋需要进行标识,将其规格、批号等关键信息标明在钢筋上,便于后续施工过程中使用和管理。
之后,钢筋应存储在避免受潮、受损和交叉污染的合适场所中,以防止钢筋的质量发生变化。
5. 验收结果与处理:验收完成后,根据验收结果进行处理。
若钢筋合格,则可以按计划投入使用。
若部分钢筋不合格,施工单位应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要求其进行更换或提供合格的替代品。
若大部分钢筋不合格,应及时报告有关单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追究责任、重新采购等。
6. 钢筋质量跟踪:在施工中,应进行钢筋质量的持续跟踪。
通过现场取样和检测,检验钢筋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确保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工程材料与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
工程材料与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一、引言工程材料与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是指在工程施工前,对所采购的工程材料与设备进行进场检查和验收的一系列程序,以确保材料与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符合施工的需要。
本文将介绍该程序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进场检查程序1. 材料与设备进场前准备在进行进场检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进场检查的时间和地点;- 编制进场检查表格,明确需要检查的项目和标准;- 指定专人负责进场检查工作。
2. 进场检查步骤进场检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一:核对材料与设备的清单核对材料与设备的清单,确保所购买的材料与设备的种类和型号与清单一致。
步骤二:外观检查对材料与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检查有无变形、裂纹、划痕等表面缺陷以及有无污染等。
步骤三:尺寸检查对材料与设备的尺寸进行检查,确保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步骤四:性能检查对材料与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包括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测试、试验等。
3. 进场检查注意事项在进行进场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检查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能够准确判断材料与设备的质量; - 检查时应按照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不得有任何马虎和疏漏; - 检查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等,以备后续处理和跟踪。
三、进场验收程序1. 验收前准备在进行验收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验收的时间和地点; - 编制验收表格,明确需要验收的项目和标准; - 指定专人负责验收工作。
2. 验收步骤验收步骤主要包括: #### 步骤一:核对材料与设备清单核对材料与设备清单,确保验收的材料与设备的种类和型号与清单一致。
步骤二:性能验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性能验收,包括进行测试、试验等。
步骤三:文件验收检查材料与设备的相关文件,包括质量证书、检验报告等,确保文件的完整和合法性。
3. 验收注意事项在进行验收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验收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材料与设备的质量; - 验收过程中应按照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不得有任何马虎和疏漏; - 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验收报告,明确验收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
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1、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进场时需会同监理进行检验和交货验收,施工单位将进场材料和工程设备的供货人、品种、规格、数量如实填写“材料进场检查及取样验收记录”,提供材料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质量证明等文件,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经监理检验同意后方可进场;2、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场后,施工单位要立即通知实验室在监理见证下进行材料的抽样检验和工程设备的检验测试,监理认为有必要时可按合同规定进行随机抽样检验;3、工程材料和设备经实验室检验和测试合格后,施工单位将试验和测试结果报送监理,经监理批准后,该批材料和设备方可使用;4、施工单位如不按材料检查验收程序,违约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我们将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附表1、材料进场检查及取样验收记录附表2、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材料进场检查及取样验收记录编号:注:编号流水号为:钢筋:AXXX,型材:BXXX,水泥:CXXX,钢管:DXXX,止水:EXXX,外加剂:JXXX,纤维:QXXX,河沙:HSXXX等。
CB07 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承包[2009 ]材验001 号)b4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检验、审核后,返回承包人2份,监理机构、发包人各1份。
承包[2009 ]材验001 号附表b5CB07 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承包[2009 ]材验002 号)合同名称:重庆市玉滩水库扩建工程闸门制作安装工程合同编号:HYZB2009-263b6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检验、审核后,返回承包人2份,监理机构、发包人各1份。
b7承包[2009 ]材验002 号附表b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b9。
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
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程序
1、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进场时需会同监理进行检验和交货验收,施工单位将进场材料和工程设备的供货人、品种、规格、数量如实填写“材料进场检查及取样验收记录”,提供材料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质量证明等文件,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经监理检验同意后方可进场;
2、工程材料和设备进场后,施工单位要立即通知实验室在监理见证下进行材料的抽样检验和工程设备的检验测试,监理认为有必要时可按合同规定进行随机抽样检验;
3、工程材料和设备经实验室检验和测试合格后,施工单位将试验和测试结果报送监理,经监理批准后,该批材料和设备方可使用;
4、施工单位如不按材料检查验收程序,违约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我们将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附表1、材料进场检查及取样验收记录
附表2、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
材料进场检查及取样验收记录
编号:
注:编号流水号为:钢筋:AXXX,型材:BXXX,水泥:CXXX,钢管:DXXX,止水:EXXX,外加剂:JXXX,纤维:QXXX,河沙:HSXXX等。
CB07 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
(承包[2009 ]材验001 号)
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检验、审核后,返回承包人
精品
精品
CB07 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单
(承包[2009 ]材验002 号)
精品
精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2)
光明生物公司技改项目配套宿舍工程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1.本工程所有涉及大宗重要原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首先由施工单位提供三家以上质量保证体系完整、生产规模大、品牌信誉好等厂家或供应商备选考察,建设单位再组织监理、施工方进行现场考察,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出具考察意见,并经各参建方同意后,由建设单位签发,施工单位方可采购进场。
2.未经考察的重大材料,严禁使用于本项目工程。
一旦经各参建单位共同考察,并达成一致的考察意见后,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对于钢筋进场的问题,本工程所用钢筋,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产品,原则上只能采用同一种厂家的品牌,由于其它原因别的品牌缺货,备用2家左右,严禁随意采购未事先认可的产品,擅自进场不符合要求的主要材料,要求坚决退场。
3.建筑原材料(如钢筋等)进场前,施工单位先备齐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如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或经业主、监理同意不需考察的供应商资质证书等材料进场报验资料,并填写工程材料进场报审表,提前报监理单位审查。
4.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施工单位方可组织工程材料进场,进场后,施工单位质检员需按规定对现场的材料进行自检,并查验厂方随来材料证明文件。
5.施工单位应首先对原材料(如钢筋等)进场自检合格,再申请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经各参建方共同对材料的外观,产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铭牌、开箱记录等查验,各参建方一致认为合格,施工单位方可进行卸货。
如发现现场实际所进的原材料(如钢筋等)与申报资料不符合的材料或夹带其它厂家资料套牌,不予现场验收,同时也不予进场,要求立即退场。
对合格的原材料(如钢筋等),对需要送检的材料,按国家、地方现行规定要求,由监理人员见证送检。
6.送检原材料(如钢筋等)合格,则办理材料验收手续,方准使用于本工程部位。
如送检材料检测不合格的,应按规定加大抽样频次复检,如再次检测不合格,要求立即退场,并由监理方现场监督退场,严禁不合格原材料使用于本工程部位。
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材料进场验收程序一、目的为了规范材料进场验收工作,确保材料质量合格,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材料进场验收工作。
三、验收程序1.核对计划材料进场前,验收人员应依据工程需求和材料计划,核对进场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等信息,确保材料与计划相符。
如有问题,应及时与采购部门沟通解决。
2.外观检验对进场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查看材料表面是否完好无损,无明显的划痕、凹陷、锈蚀等现象。
如有明显外观缺陷,应拒绝验收,并通知采购部门处理。
3.尺寸检测对进场材料的尺寸进行检测,核对材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如发现尺寸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应拒绝验收,并通知采购部门处理。
4.证件检验对进场材料的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等相关证件进行检查,确保材料具有完整的合格证明和相关质量保证资料。
如缺少必要证件,应拒绝验收,并通知采购部门处理。
5.性能试验对需要进行性能试验的材料,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性能试验。
性能试验合格的材料方可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应拒绝验收,并通知采购部门处理。
6.验收记录对进场材料的验收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核对计划、外观检验、尺寸检测、证件检验、性能试验等方面的信息。
验收记录应准确、完整,并存档备查。
7.不合格处理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如需退货、换货或降级使用等处理方式,应与供应商协商一致后进行。
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不合格材料均不得随意使用或擅自放行。
8.归档整理验收完成后,应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并归档保存。
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验收记录、性能试验报告、合格证明文件等。
归档整理的资料应便于查阅和追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工程材料是建筑施工的主要物质基础,对于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于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程序,保证各项物质的性能达到设
计要求,是材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主要针对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程序进行介绍,以帮助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正确落实相关工作。
一、验收前准备工作
1、制订验收方案
验收方案的制订要根据进场材料的类型和用途进行制定,针对不同材料制定不同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并制定相关验收文件和记录表格,明确验收程序、人员和职责。
2、配备验收工具
根据进场材料的性质和特点配备相应的工具、设备和器具、以便对材料进行精确测量、检查和测试,如量具、试验仪器、光学仪器、电子仪器等。
3、组织验收人员
验收人员要根据材料的种类和用途,选择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技术人员,以便对材料进行科学的检测和评估,确保验收的结果准确可靠。
4、做好验收记录
验收人员要做好验收记录,保留完整的验收台账和相应的检测报告、指示书等文档。
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应及时记录,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二、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1、材料车辆清点
进场材料要进行车辆清点,检查车辆的类型、数量和运输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对运输单据进行核对。
如有疑问,可当场要求司机出示相关单据或检查车辆条件,
确保材料运输的安全和准确性。
2、材料标识签收
在清点完车辆和货物后,验收人员要对材料进行标识,包括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质量等级、编号等相关信息,填写相应的签收单,做好材料的记录和管理。
3、材料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材料验收的重要环节,包括对材料的颜色、形状、表面特征、表面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检查是否存在裂缝、破损、划痕等缺陷或污染等不良现象,以确
保材料的良好状态和质量。
4、材料尺寸检查
对于尺寸要求比较严格的材料,如钢材、水泥等,要进行复查和精度检测,保证其尺寸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同时,要对相应的检测数据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工作
验收时查看。
5、检查材料性能
进场材料的性能检测是材料验收的关键环节,通过检测可判断材料的强度、硬度、质量、韧性等相关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针对不同材料要进行不同的性能检测,如对于
水泥、砂浆可以采用压缩强度试验仪器进行检测,对于钢材、混凝土等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检测等。
三、验收后处理
经过相关人员的全面检测及评估,如果进场材料的质量、性能和规格等均符合要求,则可以进行接收,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明细汇总和安排。
如果发现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通知生产部门重新调整材料,保证材料的合格率和安全性。
针对于材料验收的程序,要从制定验收方案、配备验收工具、组织验收人员和做好验收记录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落实,保证材料的合格率和安全性。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督促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工作质量,为保证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