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基础知识整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基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99b7563b3567ec102d8ad8.png)
1 统计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层涵义。
2 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以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为研究领域,以研究和阐明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为内容,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3 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独立的统计科学,并且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5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过程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6 统计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叫做总体,即总体。
统计总体的特点: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7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相互转化)8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例如某企业的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工业设备的种类、个人的性别、年龄、工种、工资等。
总体单位和标志有关系,总体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它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9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特征的。
它在实践中一般有两种理解:⑴反应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某种数量特征的概念⑵反应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统计指标有3个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11 统计指标的种类1)统计指标按其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一般表示为总量指标、绝对数,它的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人口数、企业数、商品销售额等)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性质和数量关系,表明总体的内容构成、比例、发展变化速度和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2019年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章节习题
![2019年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章节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46f600caaedd3382c4d326.png)
2019年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章节习题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是( )A.解决问题B.克服困难 C .进行交流 D .认识社会2.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 )。
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经济统计学派3.在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将古典概率论引入社会经济现象研究的学者是( )。
A.阿道夫·凯特勒B.威廉·配第 C .约翰·格朗特 D.海尔曼·康令4.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 C .方法论科学 D.5.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A.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6.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7.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8.标志是指( )A.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D.9.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10.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不同可分为( )A.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D .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11.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 )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B.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C.某一高等学校D.12.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13.有200 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 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B.200C.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20014. 指出下列哪个是数量标志( )A.月工资B.学历 C .健康状况 D.15.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 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A.标志B.变量 C .指标 D.16.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 分、80 分、86 分和95 分,这四个数字是( )。
2020年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2020年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e61a7ea6c30c2258019e7c.png)
2020年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10,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A.不变B.扩大到10倍C.减少为原来的1/10D.不能预测其变化2.甲:2003年底安徽省总人口4680万人;乙:2003年安徽省人口出生人数为715万人,则( )。
A.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期指标B.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期指标C.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点指标D.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点指标3.调查2003级统计系62名同学学习成绩,获得部分信息,其中属于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的是( )。
A.班级学生人数62人B.全班“回归分析”平均成绩为75.6分C.全班“高等数学”成绩总和为4340分D.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4.某地区有100个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为10万人,工业总产值为10.5亿元,在研究工业企业职工分布和劳动生产率的情况时( )。
A.100个企业既是总体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B.10万人既是总体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C.10.5亿元既是总体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D.每个企业的产值既是总体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5.某企业2004年计划规定某种产品单位成本降低8%,实际降低5%,则该企业本年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03.26%B.3.26%C.62.5%D.22%6.计算平均指标的前提条件是总体单位的( )。
A.大量性B.具体性C.同质性D.数量性7.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乙企业,而两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又正好相等,那么( )。
A.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B.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一样大C.乙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D.无法评价哪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小8.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看作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 )。
A.变量值项数少B.无须加权计算C.各变量值权数都不相等D.各变量值权数都相等.又都为1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0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00042)](https://img.taocdn.com/s3/m/eabaf00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c.png)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对应关系来看,标志通常与()相同。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3.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4,这是()相对指标。
4.在+A的公式中,A称为()。
5.峰度是指次数分布曲线项峰的(),是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6.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平均数。
7.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的物量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实际上是()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8.对一个确定的总体,抽选的样本可能个数与()和()有关。
9.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统计史上,将国势学派和图表学派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
3.学生按身高分组,适宜采用等距分组。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5.基尼系数的基本公式可转化为2(S1+S2+S3)。
6.对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
7.分段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Σ(Y-YC)2=最小值。
8.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9.在不重复抽样下,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可能的样本个数为Nn个。
10.根据每对x和y的等级计算结果ΣD2=0,说明x与y之间存在完全正相关。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 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模型推断法 2.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A.复合分组B.层叠分组C.平行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体系 3.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A.1B.0.5C.0.25D.0 4.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 5.可变权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各个指数的A.同度量因素是变动的B.基期是变动的C.指数化因数是变动的D.时期是变动的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反映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指标总体系包括A.社会统计指标体系B.专题统计指标体系C.基层统计指标体系D.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E.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2.典型调查A.是一次性调查B.是专门组织的调查C.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D.调查单位是有意识地选取的 E.可用采访法取得资料 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月末商品库存额B.劳动生产率C.历年产值增加额D.年末固定资金额 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 4.重复抽样的特点是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 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 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 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 5.下列关系中,相关系数小于0的现象有A.产品产量与耗电量的关系B.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关系C.商品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D.纳税额与收入的关系 E.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的关系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要求: (1)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否则,酌情扣分。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3d187c240c844768eaee0d.png)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B )A.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B.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C.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2、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单位进行调查并加以综合研究的方法是 ( A )A.大量观察法B.综合指标法C.统计分组法D.归纳推断法3、某地区组织一次物资普查,要求1月5日至1月30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 B )A.调查时间B.调查时限C.标准时间D.标准时点4、对企业职工按性别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工资水平分组,这种分组是 ( B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5、某企业1995年完成利润100万元,1996年计划比1995年增长5%,实际完成110万元,1996年超额完成计划 ( B )A. 104.76%B. 4.76%C. 110%D. 10%6、某地区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分别为1200元和1900元,标准差分别为80元和170元,人均收入的变异程度 ( A )A. 城市大B. 农村大C. 一样大D. 不可比7、交替标志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 ( B)A. 0 ≤σ≤1B. 0 ≤σ≤0.5C. 0 ≤σ≤0.25D. 0.25 ≤σ≤0.58、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的条件下,扩大极限误差 ( B )A.可以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B.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C.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程度D.推断的可靠程度不变9、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95.45%, 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A. 576户B. 144户C. 100户D. 288户10、相关系数的正负号决定于 ( D )A. x 的标准差的正负号B. y 的标准差的正负号C.协方差的正负号D. x 和 y 的相关程度11、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标准差为10,因变量的标准差为16,相关系数为0.9,则回归系数为 ( A )A. 1.44B. 0.56C. 0.16D. 14.412、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 A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C.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13、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因素变动分析的主要特点是 ( C )A. 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都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B. 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都可不使用同度量因素C. 相对数分析可不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一定要使用同度量因素D. 相对数分析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可以不使用同度量因素14、在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C )A. 100%B. 120%C. 400%D. 1200%15、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 D )A .大量观察法 C. 统计分组法C .综合指标法 D. 模型推断法16、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 C )A .复合分组 B. 层叠分组C .平行分组体系 D. 复合分组体系 17、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 A )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18、两个相关变量呈同方向变动,则其相关系数 ( B )A. r <0B. r >0C.0=rD.1=r19、根据抽样的资料 (3%抽样),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在抽样人数相等的条件下,优秀生比重抽样误差 ( B )A. 一年级较大B. 二年级较大C. 相同D. 无法得出结论20、如果已知两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某种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要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的变动,应采用 ( C )A.综合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21、把各个时期的资金利税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形成的数列是 ( B )A.变量数列B.绝对数时间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22、按全国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 ( C )A.平均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23、对某市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其调查对象是 ( C )A.每台设备B.各工业企业全部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D.部分工业企业的设备24、研究某县乡镇企业生产工人状况,某乡镇企业的生产工人数是 ( B )A.数量指标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值D.变量值25、 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期限是指 ( A )A.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B.搜集资料的时间C.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D.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26、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是指( B )A.统计总体中的各单位是不相同的B.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C.对应于统计总体的指标名称各不相同D.总体中各单位有多个不同的统计标志27、标准差系数抽象了( B )A.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B.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C.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D.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28、若z代表单位成本,q代表产量,则公式Σz1q1-Σz0q1经济意义为 ( C )A.反映产量变化而引起的总成本变动的增减额B.反映产量变化的绝对额C.反映单位成本变化而引起的总成本变动的增减额D.反映单位成本变化的绝对额29、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误差范围扩大一倍时,抽样单位数( C )A.扩大一倍B.减少一倍C.只有原来的1/4D.只有原来的1/230、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是( A )A.同质性B.社会性C.大量性D.变异性31、若销售量指数下降,销售价格持平,则销售额指数必然( A )A.下降B.上升C.不变D.不确定32、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 D )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33、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B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34、每一吨铸铁成本(元)依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 56 + 8 x ,这意味着( C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D.如果废品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35、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指的是 ( A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绝大的比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3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B )A. 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37、某工人月工资600元,“工资”是 ( D )A. 品质标志B. 变量值C. 指标D. 变量38、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 D )A.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B. 组数的多少不同C.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D. 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多少不同39、某厂计划规定工人出勤率达到98%,实际只达到95%,则工人出勤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C )A. 3%B. 103.16%C.96.94%D. 40%40、重复抽样平均误差 ( B )A. 总是小于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B. 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C. 总是等于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二、多选选择题1、下面哪些是连续型数量标志 ( ABDE )A.住房面积B.商店的商品销售额C.高校的大学生人数D.人口的出生率E.工业增长速度2、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 ABDE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3、下面哪几项是质量指标( BC )A.商品流转额B.平均亩产量C.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D.人口密度E.工人出勤率4、常见的抽样组织形式有 ( BCD )A.重复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E.不重复抽样5、统计研究运用的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 ( ABCDE )A.大量观查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E.归纳推断法6、下面时期指标有( BCDE )A.耕地面积B.播种面积C.扩大的耕地面积D.新建的住宅面积E.国民生产总值7、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有 ( ABCD )A.组距B.组数C.组限D.变量值E.总体单位数8、统计总体的特征是 ( BDE )A.科学性B.实用性C.大量性D.同质性E.变异性9、属于调查资料准确性检查对象的误差有 ( ABCD )A.计量误差B.记录误差C.计算误差D.抄录误差E.抽样误差10、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包括 ( ABC )A.标题B.横行和纵栏C.数字资料D.主词E.宾词11、典型调查是 ( BCDE )A.一次性调查B.专门组织的调查C.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D.调查单位有意识选取的调查E.可用采访法取得资料的调查1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CDE )A.月末商品库存额B.劳动生产率C.历年产值增加额D.年末固定资金额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13、重复抽样的特点是 ( ADE )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14、对比两个计量单位不同的变量数列标志值的离散程度应采用( BD )A.平均数B.平均差C.全距系数D.均方差E.标准差系数15、对连续型变量分组成 ( BCD )A.要用单项式分组B.要用组距式分组C.组限必须重叠D.组距必须是相等的E.首末两组必须采用开口组限16、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加一成即增长 ( BC )A.百分之百B.0.1倍C.十分之一D.一倍E.百分之一17、平均数指数 ( D )A.是由两个平均数对比形成的指数B.是个体指数的简单平均数C.是按平均形式计算的总指数D.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E.其计算特点是:先平均,再对比18、对离散变量值分组( BCD )A.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B.也可采用组距式分组C.相邻组的组限不应重叠,但要相互衔接D.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E.要按"上限不在组内"原则处理与上限相同的变量值19、平均指标 ( BC )A.是代表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B.是反映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度量C.是反映总体分布离中趋势的度量D.只能根据同质总体计算E.可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0、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ABCDE )A.普查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三、判断题1、数量指标和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和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自考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历年真题集
![自考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历年真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e3f7a46fba1aa8114431d983.png)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42、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总体同时具备三个性质是(A. 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C. 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 2•统计设计的首要环节是( )A. 确定统计的指标C. 确定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B.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D. 数量性、具体性、可比性, B. 确定统计指标体系 D. 明确统计研究的目的3•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分组,再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是 ( )B. 机械抽样 D.整群抽样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 520B.510C. 500D.490 5•在相对指标中,主要用有名数来表现指标数值的是( ) A. 结构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6•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要求这两个总体的平均数( ) A.相等 B.相差不大 C.不等 D.相差很大7•在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各年二次差或二次增长量接近于一个常数,则该现 象应拟合()A. 直线 C. 指数曲线8•报告期商品价格降低 5%,销售量增加10%,则销售额( )A. 增加5%B.增加4.5%C.增加2%D.增加8%9•所谓大样本一般是指样本单位数达到或超过()B. 30 个 D. 100 个10•设直线回归方程斜率 b=12 , X =10 , Y =15,则直线回归方程为(A.随机抽样 C.分类抽样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B.抛物线 D.双曲线A.20 个 C.50 个A.Yc=12X+5C.Yc=-150+12X、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da4fd7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d.png)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r ( B )。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O D.等于12.统计的基础功能是 ( C )。
A.咨询功能B.管理功能C.信息功能D.监督功能3.样本平均数和全及总体平均数(B)。
A.前者是一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B.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一个确定值C.两者都是确定值D.两者都是随机变量4.某班学生英语成绩分别是65分、72分、85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5.在评比东部沿海省份之间社会经济状况时,将这些省份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属于 ( C )。
A.总量指标的时期数列B.总量指标的时点数列C.相对指标动态数列D.平均指标动态数列6.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 )。
A.时间和指标值B.变量和次数C.时间和次数D.主词和宾词7.某连续变量小组分为五组:第一组为10—20,第二组为20—30,第三组为30—40,第四组为40—50,第五组为50以上。
依据习惯上规定( B )。
A.20在第一组B.30在第三组C.40在第三组D.50在第四组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C)。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B.为了应用数理统计C.根据样本指标的数值来推断总体指标的数值 D.为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9.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相加的是(A)。
A.时期数列B.间断时点数列C.平均数动态数列D.相对数动态数列10.目前,我国将个体户归为 ( D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11.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A )。
A.国势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12.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D)。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13.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B)。
A.统计学B.统计活动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14.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A )。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c57f9e1ed9ad51f11df2e9.png)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享瓦尔,又可称为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政治算数学派创始人是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
配第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战后社会统计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国)该计划规定,要关心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和区域发展.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国)第二节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社会统计学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广义的社会统计学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社会统计学第三节社会统计的方法描述统计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第四节社会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被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的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现实总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构成想象总体想象总体都是无限总体.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称之为变量。
连续变量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离散变量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校考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校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dfe5e1e102de2bd970588b8.png)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代码00042)第一大题:填空题1、标志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_数量标志_______。
2、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和__指标数值所构成______。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________。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标志总量和_总体单位数_______。
5、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_集中趋势_______.6、测定循环变动的常用方法称为_剩余测定法_______.7、如果用的是各年份季度资料,应采取_四项_______移动平均。
8、三个或三个以上在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对等关系的指数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_指数体系_______。
9、就方法来说,参数估计的基础是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和_中心极限定理_______。
10、估计标准误差愈小,根据回归直线方程式计算的估计值就_愈准确_______。
11、从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对应关系来看,标志通常与_统计指标名称________相同。
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___65______。
13、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
4,这是___比例______相对指标。
14、在+A的公式中,A称为_假定平均数(任意常数)________。
15、峰度是指次数分布曲线项峰的__尖平程度_______,是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16、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_序时(动态)________平均数。
17、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的物量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实际上是_派氏物价___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18、对一个确定的总体,抽选的样本可能个数与样本容量大小和_抽样方法___有关。
19、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_估计标准误差________。
第二大题: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的( B )•A。
0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
![0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a0bdb526fff705cc170ae3.png)
课程名称:《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代码:00042专业名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代码:Y020202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1.统计调查对象是()A.总统单位B.现象总体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D.统计指标2.变量服从总体均值为50,标准差为8的分布,从此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A.50,1B.50,4C.50,8D.无法计算3.平均指标可以反映总体的()A.偏态B.峰度C.集中趋势D.离中趋势4.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6.下列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
A.某地区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C.某商场全年商品销售额 D.某地区全部职工人数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8.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
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9.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
A.组距 B.组数 C.组限 D.全距10.下列指标中属时期指标的是( )。
A.机器台数 B.企业数 C.工业净产值 D.耕地面积11.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强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2. 某厂2009年实现利润200万元,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利润超额完成计划为 ( )。
A.5.5% B.5% C.115.5% D.15.5%13.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
《社会经济统计》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c45807979563c1ec4da7174.png)
《社会经济统计》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统计的含义★考核知识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特点★考核知识点: 统计总体的含义★考核知识点: 总体单位的含义★考核知识点: 标志的分类★考核知识点: 标志表现★考核知识点: 变量★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标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标★考核知识点: 统计调查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考核知识点: 普查★考核知识点: 典型调查★考核知识点: 抽样调查★考核知识点: 统计分组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分组标志的选择★考核知识点: 统计分组的种类★考核知识点:分配数列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单项式分配数列★考核知识点: 组距式分配数列★考核知识点: 总量指标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总量指标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结构相对指标★考核知识点: 强度相对指标★考核知识点: 中位数★考核知识点: 众数★考核知识点: 全距★考核知识点: 离散系数★考核知识点: 抽样推断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抽样推断的特点★考核知识点: 抽样推断的有关概念★考核知识点: 纯随机抽样★考核知识点: 类型抽样★考核知识点: 机械抽样★考核知识点: 整群抽样★考核知识点: 抽样误差★考核知识点: 抽样平均误差★考核知识点: 抽样极限误差★考核知识点: 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考核知识点: 时间数列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时间数列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平均发展速度★考核知识点: 长期趋势分析★考核知识点: 季节变动★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数的概念★考核知识点: 统计指数的种类★考核知识点: 相关关系类型★考核知识点: 相关系数★考核知识点: 回归分析的概念★考核知识点:调查对象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动态相对指标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平均指标的计算★考核知识点: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考核知识点:增减量的计算★考核知识点: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考核知识点:统计调查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一次性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重点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连续变量的含义★考核知识点:品质标志的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总量指标和时间指标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极端变量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考核知识点:参数估计的理解★考核知识点:平均增长速度的概念★考核知识点:质量指标指数的理解★考核知识点: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正相关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判断相关关系★考核知识点:统计的含义★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原始资料的概念★考核知识点:品质标准的理解★考核知识点:时期指标的识别★考核知识点:样本单位数★考核知识点:区间估计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样本指标包括的内容★考核知识点:指数的作用★考核知识点:平均指数指标★考核知识点:正相关的概念★考核知识点:现象相关方向的指标★考核知识点:数量标志的理解★考核知识点:品质标志分析★考核知识点:典型调查的理解★考核知识点:调查单位的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按标志分组的特点★考核知识点:复合分组的理解★考核知识点: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考核知识点:标准差和平均数的运用★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的概念★考核知识点:首末折半法的理解★考核知识点:抽样的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函数的概念(二)判断部分★考核知识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考核知识点: 统计总体的特征★考核知识点: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考核知识点: 重点调查★考核知识点: 众数★考核知识点: 算数平均数★考核知识点: 调和平均数★考核知识点: 几何平均数★考核知识点: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考核知识点: 固定构成指数★考核知识点: 结构影响指数★考核知识点: 相关关系的测定★考核知识点:调查期限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抽样调查综合运用★考核知识点:统计分组的特点★考核知识点:标准差的概念★考核知识点: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考核知识点:变量数列的概念二、主观部分:(一)、填空部分★考核知识点: 统计调查的种类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一、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1、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形式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6aae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c.png)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附答案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B )A.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B.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C.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2、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单位进行调查并加以综合研究的方法是 ( A )A.大量观察法B.综合指标法C.统计分组法D.归纳推断法3、某地区组织一次物资普查,要求1月5日至1月30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 B )A.调查时间B.调查时限C.标准时间D.标准时点4、对企业职工按性别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工资水平分组,这种分组是 ( B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5、某企业1995年完成利润100万元,1996年计划比1995年增长5%,实际完成110万元,1996年超额完成计划 ( B )A. 104.76%B. 4.76%C. 110%D. 10%6、某地区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分别为1200元和1900元,标准差分别为80元和170元,人均收入的变异程度 ( A )A. 城市大B. 农村大C. 一样大D. 不可比7、交替标志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 ( B)A. 0 ≤σ≤1B. 0 ≤σ≤0.5C. 0 ≤σ≤0.25D. 0.25 ≤σ≤0.58、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的条件下,扩大极限误差 ( B )A.可以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B.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C.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程度D.推断的可靠程度不变9、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95.45%, 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A. 576户B. 144户C. 100户10、相关系数的正负号决定于 ( D )A. x 的标准差的正负号B. y 的标准差的正负号C.协方差的正负号D. x 和 y 的相关程度11、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标准差为10,因变量的标准差为16,相关系数为0.9,则回归系数为 ( A )A. 1.44B. 0.56C. 0.16D. 14.412、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 A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C.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13、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因素变动分析的主要特点是 ( C )A. 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都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B. 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都可不使用同度量因素C. 相对数分析可不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一定要使用同度量因素D. 相对数分析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可以不使用同度量因素14、在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C )A. 100%B. 120%C. 400%15、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 D )A .大量观察法 C. 统计分组法C .综合指标法 D. 模型推断法16、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 C )A .复合分组 B. 层叠分组C .平行分组体系 D. 复合分组体系 17、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 A )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18、两个相关变量呈同方向变动,则其相关系数 ( B )A. r <0B. r >0C.0=rD.1=r19、根据抽样的资料 (3%抽样),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在抽样人数相等的条件下,优秀生比重抽样误差 ( B )A. 一年级较大B. 二年级较大C. 相同D. 无法得出结论20、如果已知两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某种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要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的变动,应采用 ( C )A.综合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21、把各个时期的资金利税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形成的数列是 ( B )A.变量数列B.绝对数时间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22、按全国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 ( C )A.平均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23、对某市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其调查对象是 ( C )A.每台设备B.各工业企业全部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D.部分工业企业的设备24、研究某县乡镇企业生产工人状况,某乡镇企业的生产工人数是 ( B )A.数量指标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值D.变量值25、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期限是指 ( A )A.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B.搜集资料的时间C.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D.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26、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是指( B )A.统计总体中的各单位是不相同的B.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C.对应于统计总体的指标名称各不相同D.总体中各单位有多个不同的统计标志27、标准差系数抽象了( B )A.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B.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C.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D.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28、若z代表单位成本,q代表产量,则公式Σz1q1-Σz0q1经济意义为 ( C )A.反映产量变化而引起的总成本变动的增减额B.反映产量变化的绝对额C.反映单位成本变化而引起的总成本变动的增减额D.反映单位成本变化的绝对额29、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误差范围扩大一倍时,抽样单位数( C )A.扩大一倍B.减少一倍C.只有原来的1/4D.只有原来的1/230、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是( A )A.同质性B.社会性C.大量性D.变异性31、若销售量指数下降,销售价格持平,则销售额指数必然(A )A.下降B.上升C.不变D.不确定32、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D )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33、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B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34、每一吨铸铁成本(元)依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56 + 8 x ,这意味着( C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D.如果废品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35、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指的是 ( A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绝大的比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3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B )A. 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37、某工人月工资600元,“工资”是 ( D )A. 品质标志B. 变量值C. 指标D. 变量38、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 D )A.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B. 组数的多少不同C.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D. 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多少不同39、某厂计划规定工人出勤率达到98%,实际只达到95%,则工人出勤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C )A. 3%B. 103.16%C.96.94%D. 40%40、重复抽样平均误差 ( B )A. 总是小于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B. 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C. 总是等于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二、多选选择题1、下面哪些是连续型数量标志 ( ABDE )A.住房面积B.商店的商品销售额C.高校的大学生人数D.人口的出生率E.工业增长速度2、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 ABDE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3、下面哪几项是质量指标( BC )A.商品流转额B.平均亩产量C.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D.人口密度E.工人出勤率4、常见的抽样组织形式有 ( BCD )A.重复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E.不重复抽样5、统计研究运用的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 ( ABCDE )A.大量观查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E.归纳推断法6、下面时期指标有( BCDE )A.耕地面积B.播种面积C.扩大的耕地面积D.新建的住宅面积E.国民生产总值7、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有 ( ABCD )A.组距B.组数C.组限D.变量值E.总体单位数8、统计总体的特征是 ( BDE )A.科学性B.实用性C.大量性D.同质性E.变异性9、属于调查资料准确性检查对象的误差有 ( ABCD )A.计量误差B.记录误差C.计算误差D.抄录误差E.抽样误差10、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包括 ( ABC )A.标题B.横行和纵栏C.数字资料D.主词E.宾词11、典型调查是 ( BCDE )A.一次性调查B.专门组织的调查C.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D.调查单位有意识选取的调查E.可用采访法取得资料的调查1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CDE )A.月末商品库存额B.劳动生产率C.历年产值增加额D.年末固定资金额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13、重复抽样的特点是 ( ADE )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14、对比两个计量单位不同的变量数列标志值的离散程度应采用( BD )A.平均数B.平均差C.全距系数D.均方差E.标准差系数15、对连续型变量分组成 ( BCD )A.要用单项式分组B.要用组距式分组C.组限必须重叠D.组距必须是相等的E.首末两组必须采用开口组限16、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加一成即增长 ( BC )A.百分之百B.0.1倍C.十分之一D.一倍E.百分之一17、平均数指数 ( D )A.是由两个平均数对比形成的指数B.是个体指数的简单平均数C.是按平均形式计算的总指数D.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E.其计算特点是:先平均,再对比18、对离散变量值分组( BCD )A.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B.也可采用组距式分组C.相邻组的组限不应重叠,但要相互衔接D.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E.要按"上限不在组内"原则处理与上限相同的变量值19、平均指标 ( BC )A.是代表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B.是反映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度量C.是反映总体分布离中趋势的度量D.只能根据同质总体计算E.可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0、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ABCDE )A.普查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三、判断题1、数量指标和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和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2021年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1年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ac5d9c2d0242a8956aece440.png)
2021年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
A.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B.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C.两者都是正相关D.两者都是负相关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相关关系的有( )。
A.压力与压强B.现代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C.圆的半径与圆的面积D.身高与体重E.机械化程度与农业人口2.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各有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 )。
A.相关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互相依存关系B.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精确表达C.函数关系中各现象均为确定性现象D.相关关系是现象之间具有随机因素影响的依存关系E.相关关系中现象之间仍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法来寻求其变化规律3.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
A.正相关B.单相关C.负相关D.复相关E.完全相关4.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E.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5.相关系数r的数值( )。
A.可为正值B.可为负值C.可大于1D.可等于-1E.可等于16.相关系数r=0.9,这表明现象之间存在着( )。
A.高度相关关系B.低度相关关系C.低度负相关关系D.高度正相关关系E.低度正相关关系7.拟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为了( )。
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E.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8.在直线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
A.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B.均为随机变量C.对等关系D.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E.不对等关系9.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有( )。
浙江7月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7月自考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4c2355b14e852459fb571a.png)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4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_______。
2. 统计指标结构要求完整是指必须具有指标名称、数值、_______、_______及计量单位。
3. 重点调查从登记时间上看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
4. 按_______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属性分布数列。
5. ∑x-n x=_______。
6. 用移动平均法求长期趋势,若用的是各年月资料,为了有效地消除季节变动应取项移动平均。
7. 拉氏指数一般要求以_______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8. 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 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
A. 总体所有单位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可变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B. 总体所有单位的标志没有相同性C. 总体所有单位的标志有二个是可变的D. 总体所有单位的标志具有同质性2. 一个指标体系要求几个方面做到统一,是指( )。
A. 会计核算上的统一B. 分类标准与任务统一C. 指标口径、分类标准与计算方法统一D. 时间、空间与计量单位统一3. 对人口进行普查,普查对象是( )。
A. 每个人B. 全部人口C. 全部人口数D. 每户家庭4. 连续变量要求两个邻组的组限( )。
A. 不一致B. 重叠C. 间断D. 可取任意值5. 某产品单位成本2018年比2000年降低10%,实际降低1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
A. 150%B. 94.4%C. 104.5%D. 66.7%6. 已知三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程度资料和实际产值数,求三个企业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C. 加权调和平均数D. 几何平均数7.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2%、5%、6.1%,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e8a24ae53a580217fcfec4.png)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io分)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
2.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指标和指标。
3.统计调查按调查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和。
4•总量指标的三种计量单位,即单位、单位和单位。
5.在平均指标指数体系中,可变构成指数等于指数和指数的乘积。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其顺序依次为()。
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设计、统计分析C.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D.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设计2.下列各项中既可能是全面调查也可能是非全面调查的是()。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
A.各组组距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B.各组组距必须相等C.各组组距大小与分组无关D.等距式分组无开口组,不等距分组有开口组4.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是()。
A.工资总额B.出生人口数C.工业增加值D.设备台数5.某国男女两性的对比关系为106.3 : 100,这个指标属于()。
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6.下列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A.产品合格率B.人口增长率C.成本利润率D.劳动生产率7.若为算术平均数,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2(x- )=0B. 2(x-)H0C. 2(x- )>0D. X(x- )<08.全距的特点是()。
A.不受极大值的影响B.不受极小值的影响C.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D・不受中间变量值的影响9.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标志变异指标的是()。
A.全距B.标准差C.离散系数D・众数10.把某企业在十年间拥有的生产设备台数,按时间顺序排成数列,则这个数列是()。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以及答案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以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8c201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b.png)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第三次作业(课程代码:00042)1. 某班有50名学生,求该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对50个( )A 变量求平均B 标志求平均C 变量值求平均D 指标求平均 2。
成数与成数方差的关系是( )A 成数越接近1,成数的方差越小B 成数越接近0,成数的方差越大C 成数越接近0.5,成数的方差越小D 成数越接近0。
5,成数的方差越大 3。
在计算哪一种相对指标时,其分子分母有些可以互换( )A 结构相对指标B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动态相对指标 4。
某企业11月计划单位成本比上月降低5%,实际降低了3%,则计划完成情况为( ) A 超额完成2% B 差2%完成计划 C 完成程度为95% D 超额完成2% 5。
总量指标的计量形式中,实物单位不包括( )A 自然单位B 劳动量单位C 度量衡单位D 复合单位 6. 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A 几何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C 算术平均数D 中位数7。
采用四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 A 一项数值 B 二项数值 C 三项数值 D 四项数值 8。
一组数据为右偏分布时,均值、中位数、众数的关系是 ( ) 9。
假设检验中的取伪错误是指( )A 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B 原假设为真时不拒绝原假设C 原假设为伪时拒绝原假设D 原假设为伪时不拒绝原假设 10。
帕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报告期 C 任意时期 D 特定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下列指数中质量指数是( )A 产量指数B 价格指数C 销售量指数D 成本指数 劳动生产率指数 12. 两变量之间是高度线性相关的是( )A r =-0。
85B r =0.76C r =0。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53e44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d.png)
一、统计的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统计工作);二是指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它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A、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B、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
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过程。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3、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4、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如职工的年龄、工资、工龄等;品质标志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现的标志,如性别、隶属关系等。
5、变量:统计中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6、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
7、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出现小数;如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如人的身高、体重。
8、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9、简答统计指标的设置的要求。
A、指标所反映的总体特征,概念要有理论依据;B、指标要有明确的计算口径范围;C、指标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10、指标的分类:A、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有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期的数量表现。
B、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反映情况事物价值量的指标C、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反映情况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小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量等.这类指标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统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统计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认知工具。
本课程就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统计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其分析计算内容较多,在考试命题中将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对各种数值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的方法,掌握对各种数值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概念,统计学的特点;掌握统计工作的过程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统计学性质和特点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学中几个概念三、考核要求(一)统计学性质和特点1、识记:统计概念、统计学特点。
2、理解:统计三种涵义关系。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1、识记:统计工作四个阶段。
2、理解: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三)统计学中几个概念1、识记: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变量概念。
2、理解: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转换关系;标志与指标的区别;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区别。
3、应用:指标分类。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及统计调查的五种方法。
了解统计整理步骤,掌握统计分组作用及组距变量数列编制方法。
了解统计表的构成、编表的规则。
二、考核知识点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计表三、考核要求(一)统计调查方案1、识记: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2、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与一致性问题。
(二)统计调查组织方式1、识记:普查特点,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与统计报表概念。
2、理解:重点单位含义,抽样调查特点,三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区别。
3、应用:抽样调查应用实例。
(三)统计分组1、识记:统计分组概念及统计分组要求。
2、理解:统计分组作用。
3、应用: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
(四)分配数列1、识记:分配数列概念、变量数列概念、组限概念。
2、理解:变量数列的两个要素;单项变量数列与组距变量数列对变量类型要求,次数分布的四种类型。
3、应用:组中值及组距计算;根据实际资料进行组距变量数列编制。
(五)统计表1、识记:统计表制表规则。
2、理解:统计表构造。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概念、种类;掌握六种相对数的计算。
掌握平均指标的作用、特点及平均指标的计算;了解次数分布的形状与各种平均数关系。
掌握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及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一)总量指标(二)相对指标(三)平均指标(四)标志变动指标三、考核要求(一)总量指标1、识记:总量指标概念及作用。
2、理解: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点。
(二)相对指标1、识记:相对指标的概念及作用,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2、理解: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区别。
3、应用: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比例相对数、动态相对数及强度相对数计算及应用。
(三)平均指标本章重点内容之一1、识记:平均指标的概念及作用;算术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的概念。
2、理解: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几何平均数应用条件;算术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三者关系。
3、应用:算术平均数计算,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及应用;众数及中位数的计算及应用。
(四)标志变动指标本章重点内容之二1、识记:标志变动指标的概念,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概念。
2、理解:为什么有了平均数还有计算标志变动指标;标志变动指标共有哪些计算方法;全距法的优点与不足。
3、应用: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计算,标志变异系数应用。
第四章动态数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及种类,掌握动态数列水平及速度分析指标的计算,特别是序时平均数与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掌握长期趋势最小二乘法以及季节变动的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一)动态数列编制(二)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三)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四)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五)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三、考核要求(一)动态数列编制1、识记:动态数列概念及构成要素,动态数列的作用。
2、理解: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哪一数列是基本数列。
(二)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1、识记: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共有哪些?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量概念。
2、理解:序时平均数与一般算术平均数区别。
3、应用:序时平均数计算及应用,特别是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计算与应用。
(三)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1、识记: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共有哪些?2、理解: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关系;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关系;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3、应用: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应用。
(四)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1、识记:影响发展水平因素,长期趋势测定的意义。
2、理解:直线趋势的两种测量方法即移动平均法和最小二乘法特点。
3、应用: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趋势直线方程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五)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1、识记:季节变动的概念及测定的意义。
2、理解:季节变动测定方法种类;季节指数大小的含义。
3、应用:按月(季)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
第五章统计指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编制方法。
理解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的作用,掌握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和平均指标对比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以及几种重要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一)统计指数概念(二)综合指数(三)平均指标指数(四)平均指标对比指数(五)指数体系三、考核要求(一)统计指数概念1、识记:狭义指数的概念及特点,指数的几种分类。
2、理解:指数的作用。
(二)综合指数1、识记: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概念。
2、理解:同度量因素选择及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
3、应用:拉氏数量指标指数和派氏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三)平均指标指数1、识记: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2、理解:为什么要把综合指数变形为平均指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在计算中所要掌握的资料有何特点?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计算公式。
3、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运用。
(四)平均指标对比指数1、识记: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意义。
2、理解: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计算公式(五)指数体系1、识记:指数体系概念及作用。
2、理解:总量指标两因素指数体系分析方法。
3、应用:利用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进行两因素分析。
第六章抽样调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抽样调查的意义,理解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抽样误差计算;理解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掌握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方法及抽样单位数的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一)抽样调查意义(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依据(三)抽样平均误差(四)全及指标的推断(五)必要抽样单位数确定三、考核要求(一)抽样调查意义1、识记:抽样调查概念及特点。
2、理解:抽样调查适用范围。
(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依据1、识记:全及总体、样本、总体成数概念。
2、理解: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样本数目计算。
(三)抽样平均误差1、识记:抽样误差概念及性质。
2、理解:影响抽样误差因素。
3、应用:用样本平均数推算总体平均数时抽样误差计算方法;用样本成数推算总体成数时抽样误差计算方法(四)全及指标的推断1、识记:优良估计量的三个标准,点估计及区间估计概念。
2、理解:区间估计公式,抽样极限误差计算。
3、应用:总体平均数区间估计应用;总体成数区间估计应用。
(五)必要抽样单位数确定1、识记: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确定抽样单位数原则。
2、理解:确定抽样单位数的依据。
3、应用:总体平均数估计时抽样单位数计算;总体成数估计时抽样单位数计算。
第七章相关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意义,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种类。
掌握相关系数的作用及计算。
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回归估计标准误差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一)相关分析的意义和任务(二)简单线形相关分析(三)直线回归分析三、考核要求(一)相关分析的意义和任务1、识记: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概念。
2、理解:相关关系种类;相关分析主要内容。
(二)简单线形相关分析1、识记: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判断方法,相关系数概念。
2、理解:相关系数意义,相关系数取值范围。
3、应用:相关系数计算。
(三)直线回归分析1、识记:回归分析及回归估计标准误差概念。
2、理解:回归分析种类,回归系数经济意义;回归估计标准误差意义。
3、应用:回归方程建立,因变量点估计以及回归估计标准误差计算。
知识点(第二部分)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反映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差异程度的常用指标是(抽样平均误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的精确程度(随之缩小)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计算的基础是(个体指数)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折线图)按调查范围不同,可以把统计报表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统计设计的首要环节是(明确统计研究的目的)统计设计的首要环节是(.明确统计研究的目的)样本单位数越大,则( 抽样误差越小)历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数列是( 相对数时间数列)在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各年二次差或二次增长量接近于一个常数,则该(直线)在相对指标中,主要用名数来表现指标数值的是(强度相对指标)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之积)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是(.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l后的连乘积再减l)2013年某地区新批准75个利用外资项目,这个指标属于(.时期指标)如果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那么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某县规定2013年工业企业年报的呈报时间为2014年1月31日前,则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为(一年、一个月)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基期)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和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国民经济核算之五大核算中,属于存量核算的是(资产负债核算)从纯理论出发,在直观上最符合随机原则的抽样方式是(.简单随机抽样)已知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则下列方程中错误的是()23、目前,我国将个体户归为(住户部门) ……………………………………………………………………………. 标志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