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联合会诊制度流程图
护理会诊流程图

护理会诊流程图
申请会诊
实施会诊
落实会诊意见1、责任护士提出需要会诊的病例,填写护理会诊单,并请护士长审核同意
2、专科之间会诊,将会诊单送至相关科室;多科之间会诊由所在科室护士长口头邀请会诊科室或报告护理部,后补会诊单
1、科室或护理部接到申请后,组织人员进行会诊(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10分钟内实施)
2、会诊由申请科室护士长(或护理部人员)主持,简单说明会诊目的
3、责任护士报告病历,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4、会诊护士查看病历资料,进行床旁评估,确认患者护理问题
5、讨论:会诊者分析相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在护理会诊单上记录和签名。
责任护士将会诊意见归纳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l、责任护士根据会诊意见调整护理措施
2、护士长督导护理措施的落实
3、责任护士全面观察护理效果并记录
402。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引言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由于其病情复杂、病因不明或治疗无效,需要多个科室联合会诊,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以规范会诊过程、明确责任、保障病人权益。
会诊程序申请会诊任何一个科室或医生遇到疑难病例时,可向会诊科室发起申请。
申请中需注明病人姓名、年龄、住院号、病历号、联系方式、详细的病情描述以及需要会诊的科室和问题。
会诊安排会诊科室收到申请后,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和科室人员安排情况,确定会诊时间和会诊专家名单,并通知申请科室、病人和家属。
会诊专家之间要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记录,包括病情描述、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案等。
同时,要记录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指出责任及建立治疗计划的时间表。
治疗实施治疗方案的实施要在各科室之间建立交接机制,确保责任的层层分明,避免责任的推诿和重合。
同时,各科室要及时向会诊科室反馈病人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会诊专家专业背景会诊专家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背景,能够针对不同的疑难病例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同时,要了解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和治疗方法,便于协调和整合资源,共同为病人制定治疗计划。
专家选定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会诊专家的选定需要遵循专业化、特化原则,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的医生。
对于一个会诊,至少需要邀请两个以上的专家参与。
专家责任会诊专家需要严格遵守医疗道德和法规,为病人排除疑难、治好疾病、减轻病痛。
同时,要保护病人隐私,尊重病人的权益和选择。
注意事项保证病人安全在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治疗方案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病情、生理状态和心理需求等,避免药物过敏、副作用和误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尊重会诊专家会诊专家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沟通、友善合作,共同完成术前会诊、术中会诊和术后评估等重要步骤,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多科联合会诊制度流程图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及程序一、为提高住院疑难、重症患者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凡遇疑难、重症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二、对疑难、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专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提交《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紧急情况除外)并明确会议主持人(主持人须由副高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担任)。
医务科审核后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诊并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申请科室须提前将医务科核定后的《**医院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送达各邀请专家,以便受邀专家了解病情。
三、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四、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五、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六、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请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
会诊后,应及时书写《花都区人民医院院内会诊记录》。
七、受邀科室严格按照邀请科室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30分钟到达现场)。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概述:医院会诊是指医生之间就患者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等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过程。
会诊流程图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医院会诊流程而设计的一种图形化工具,可以清晰地展示会诊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会诊效率和质量。
会诊流程图示例: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医院会诊流程图示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确定会诊需求:- 主治医生评估患者病情,认为需要会诊时,向医院会诊科提出申请。
- 医院会诊科收到申请后,进行初步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会诊。
2. 安排会诊时间:- 医院会诊科根据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和会诊医生的时间安排,确定会诊时间。
- 会诊时间确定后,通知主治医生、会诊医生和患者。
3. 准备会诊资料:- 主治医生准备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并提交给会诊医生。
- 会诊医生收到资料后,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估。
4. 会诊讨论:- 在会诊时间和地点,主治医生、会诊医生和可能的其他专家一起进行讨论。
- 会诊讨论内容包括病情分析、诊断意见、治疗方案等。
5. 会诊报告:- 会诊结束后,会诊医生起草会诊报告,包括会诊意见、治疗建议等。
- 会诊报告由会诊医生和主治医生共同签署,并通知患者和其他相关医生。
6. 治疗执行:- 主治医生根据会诊报告的建议,制定治疗方案并开始执行。
- 治疗过程中,主治医生和会诊医生保持沟通,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随访和评估:- 治疗结束后,主治医生进行患者随访和疗效评估。
- 如有需要,可以再次进行会诊讨论和调整治疗方案。
8. 记录和归档:- 会诊资料、会诊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使用。
注意事项:- 会诊流程应符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要求。
- 会诊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是重要的原则。
- 会诊讨论应注重专业性和客观性,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判断。
- 会诊报告应准确、清晰地表达会诊意见和建议。
总结:医院会诊流程图是医院会诊过程的图形化展示,有助于提高会诊效率和质量。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引言概述:医院会诊是指为了确诊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或解决疑难病例等目的,由多个医生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的一种医疗方式。
医院会诊流程图是为了规范和简化会诊过程,提高会诊效率而设计的一种图形化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会诊流程图的五个部分。
一、会诊申请1.1 患者信息录入:医生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1.2 病情描述:医生详细描述患者的病情,包括症状、体征、病史等,以便专家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1.3 会诊目的:医生明确会诊的目的,例如需要确诊、治疗方案制定、手术决策等。
二、会诊团队组建2.1 专家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会诊目的,医生选择适合的专家组成会诊团队,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2.2 会诊时间安排:医生与专家协商确定会诊时间,确保专家团队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集中讨论患者的病情。
2.3 会诊通知:医生向专家发送会诊通知,包括会诊时间、地点、患者信息等,确保专家准时参加会诊。
三、会诊讨论3.1 病情评估:专家团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查阅患者的病历、化验报告、影像学资料等。
3.2 病例讨论:专家团队就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3.3 决策制定:专家团队共同制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
四、会诊结果反馈4.1 会诊报告撰写:专家团队将会诊结果整理成会诊报告,包括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
4.2 报告审核:会诊报告由主治医生审核,确保报告准确无误。
4.3 报告反馈:主治医生将会诊报告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并回答他们的疑问。
五、会诊总结与评估5.1 会诊总结:医生对会诊过程进行总结,总结会诊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会诊流程。
5.2 会诊评估:医院对会诊流程进行评估,收集专家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提高会诊的质量和效率。
5.3 流程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医院对会诊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会诊的效率和满意度。
护理会诊制度及流程图

护理会诊制度及流程图
护理会诊制度
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疑难、危重病例或护理操作及护理新技术推广等问题时,邀请相
关科室进行会诊,对适应医学发展,提高和保障临床疑难重症及实施新手术、新疗法患者的护理质量,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提高其专科业务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和表述能力,激发其主动思维,促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交流,发挥并强化高、中级护理骨干和专病护士在临床的指导作用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凡属复杂、疑难或跨科室和专业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技术,均可申请护理会诊。
二、科间会诊时,由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
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两天内完成(急会诊者应及时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
三、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
四、参加会诊人员原则上应由护师以上人员,或由被邀请科室护士长指派人员参加。
五、集体会诊者,由护理部组织,申请科室主管护士负责介绍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记录。
(完整版)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宣威云峰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部分疑难病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涉及多个专科,而单一的专科处理难以全面诊断病情。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解决这类疑难病症患者多学科就诊的困难和不便,医院决定建立多科联合诊疗制度。
一、多科联合诊疗的患者类别医师在接诊下列患者时,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填写会诊申请单,报经科室主任审核签字后,及时申请多科联合诊疗:(一)已在本院经过2个以上专科诊治,但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方案的患者;(二)患2 种或2 种以上疾病需明确诊断或治疗方案的患者;(三)疑难危重病需尽快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四)疾病诊断明确,但需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五)外院转诊的疑难病例。
二、多科联合诊疗程序(一)提出会诊:患者符合以上多科联合诊疗条件时,主诊科室医师告知患者多科联合诊疗目的及所需费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并签署意见后,开具会诊单,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为会诊做好充分准备。
(二)预约会诊:患者凭会诊单到门诊部办公室登记预约。
门诊部办公室根据主诊科室医师提出的要求或患者病情,邀请相应科室专家会诊。
会诊当日患者须携带门诊或住院病历、辅助检查报告、影像学资料,按约定时间抵达指定地点,等候会诊。
(三)组织会诊:门诊部专人负责组织会诊,首先由主诊科室医师向专家组做详细病史报告。
专家集中讨论,形成会诊方案,必要时可以现场问诊、体检患者。
讨论结束后,专家将会诊结果告知患者或家属,并解答其疑问。
(四)会诊后转归:会诊结束后,专家组形成书面会诊意见书,一式两份,一份交患者,一份留门诊部保存。
需要住院的患者由归口专科直接收住入院, 门诊治疗的患者由归口专科负责接待复诊。
归口的专科医师负责对会诊患者进行追踪观察,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会诊质量。
三、会诊地点:门诊楼多科综合诊室。
四、会诊专家资格: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五、收费:按照物价局批准标准,收取专家会诊费。
多科联合诊疗工作流程图。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一、前言联合会诊是指不同科室的医生在一个会诊小组中共同商讨、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的一种医疗方式。
对于重症、疑难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专长,以提高诊疗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建立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医疗卫生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合会诊小组的建立1.组成(1)每个联合会诊小组应由不同学科的医生组成,包括但不限于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内科、心脑血管科、呼吸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等;(2)每个联合会诊小组应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协调小组成员的参与和会诊工作的进行;(3)联合会诊小组的医生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会议及时间安排(1)联合会诊小组每周组织一次会议,时间为2小时以上;(2)会议时间由负责人组织并通知各成员,确保高效的组织和顺利进行。
三、联合会诊流程1.病历收集及筛选(1)病历由负责人收集,并根据病情的严重性和疑难程度进行筛选;(2)筛选后的病历由负责人通知成员准备会诊材料。
2.病情讨论及诊断(1)会议开始前,负责人对病历进行简要介绍;(2)各成员按照会诊次序对病情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负责人协调小组成员的发言,确保会诊的秩序;(3)在讨论过程中,通过多学科的专业交流和纠正,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和诊断情况,共同制定治疗方案;(4)根据讨论结果,医生填写会诊意见,并签署。
3.治疗计划及预后评估(1)会诊小组根据病历和讨论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2)建议制定治疗预期目标,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方案的预后评估;(3)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由负责人整理汇总,并通知患者及家属。
四、联合会诊的特点1.多学科的专业优势联合会诊可以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集思广益,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诊疗服务。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会诊是指医院内多个医生或者医疗团队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病情,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过程。
下面是医院会诊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描述了会诊的各个环节。
1. 患者申请会诊患者或者其家属向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检查报告等。
申请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2. 会诊申请审核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核会诊申请。
他们会核实申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将会诊申请分配给相应的专科医生或者医疗团队。
3. 会诊安排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与被指派的专科医生或者医疗团队联系,安排会诊时间和地点。
根据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可能会被安排在当天或者稍后的时间。
4. 会诊讨论专科医生或者医疗团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会诊讨论。
他们会子细研究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
会诊讨论通常包括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以及其他相关专家。
5. 会诊报告编写会诊讨论结束后,主治医生或者会诊团队的负责人会编写会诊报告。
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会诊讨论的内容、诊断结论和治疗建议等。
会诊报告需要准确、详细地记录会诊过程和结果,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6. 会诊结果通知会诊报告完成后,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会将会诊结果通知给患者或者其家属。
通知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会诊结果包括诊断和治疗建议,患者可以根据会诊结果与主治医生进一步讨论治疗方案。
7. 会诊报告归档医院会诊科会将会诊报告归档保存,以备将来参考。
会诊报告是患者病情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医院内部协作和沟通的重要依据。
8. 随访和评估根据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主治医生会安排患者的随访和评估。
随访可以包括复查、再次会诊、药物调整等。
通过随访和评估,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以上是医院会诊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描述了会诊的各个环节。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一、背景介绍会诊是指医院内部或者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生为了诊断和治疗疑难病例,共同商讨,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的过程。
会诊流程图是对医院会诊过程进行图形化展示,以便于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和参预其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会诊流程图的标准格式。
二、医院会诊流程图标准格式1. 患者就诊- 患者到达医院门诊或者急诊科,进行挂号登记。
- 患者填写相关就诊表格,包括个人信息、病史等。
- 患者等待就诊。
2. 初诊医生评估-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初步评估。
-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 医生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会诊。
3. 提交会诊申请- 初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向医院内部或者其他医院提交会诊申请。
- 会诊申请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初步诊断和需要会诊的专科等。
4. 会诊安排- 医院行政人员收到会诊申请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会诊专科的可用性,安排会诊时间和地点。
- 医院行政人员通知患者和会诊专科医生有关会诊的时间和地点。
5. 会诊过程- 会诊专科医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会诊。
- 会诊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查看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 会诊专科医生与初诊医生进行交流,共同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
- 会诊专科医生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初诊医生根据会诊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6. 会诊报告- 会诊专科医生根据会诊结果,撰写会诊报告。
- 会诊报告包括患者的病情描述、会诊意见和建议等。
- 会诊报告由会诊专科医生签名,并发送给初诊医生和患者。
7. 初诊医生跟进治疗- 初诊医生根据会诊报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 初诊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会诊结果和治疗计划。
- 初诊医生安排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
8. 会诊结果反馈- 初诊医生将会诊结果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会诊意见和建议。
- 初诊医生回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匡助。
9. 患者治疗和康复- 患者按照初诊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重症、疑难患者的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医院特制定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
二、多科联合会诊的申请1. 凡遇重症、疑难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2. 对重症、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专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报医务科审核并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议。
3. 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三、多科联合会诊的组织实施1. 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2. 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及预期目标,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等。
3. 多科会诊结束后,由医务科负责整理会议记录,并将最终会诊意见反馈给患者及经治医师。
经治医师根据会诊意见对患者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四、多科联合会诊的保障措施1. 医院设立多科联合会诊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多科联合会诊的开展。
2. 医务科负责多科联合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会诊的顺利进行。
3. 医院对参与多科联合会诊的专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激励专家积极参与多科联合会诊工作。
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流程图会诊是指医院内多个医生或医疗团队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病情,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过程。
下面是医院会诊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描述了会诊的各个环节。
1. 患者申请会诊患者或其家属向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检查报告等。
申请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2. 会诊申请审核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核会诊申请。
他们会核实申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将会诊申请分配给相应的专科医生或医疗团队。
3. 会诊安排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与被指派的专科医生或医疗团队联系,安排会诊时间和地点。
根据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可能会被安排在当天或稍后的时间。
4. 会诊讨论专科医生或医疗团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会诊讨论。
他们会仔细研究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
会诊讨论通常包括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以及其他相关专家。
5. 会诊报告编写会诊讨论结束后,主治医生或会诊团队的负责人会编写会诊报告。
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会诊讨论的内容、诊断结论和治疗建议等。
会诊报告需要准确、详细地记录会诊过程和结果,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6. 会诊结果通知会诊报告完成后,医院会诊科的工作人员会将会诊结果通知给患者或其家属。
通知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会诊结果包括诊断和治疗建议,患者可以根据会诊结果与主治医生进一步讨论治疗方案。
7. 会诊报告归档医院会诊科会将会诊报告归档保存,以备将来参考。
会诊报告是患者病情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医院内部协作和沟通的重要依据。
8. 随访和评估根据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主治医生会安排患者的随访和评估。
随访可以包括复查、再次会诊、药物调整等。
通过随访和评估,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以上是医院会诊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描述了会诊的各个环节。
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一、为提高住院疑难、重症患者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凡遇疑难、重症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二、对疑难、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学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报医务科审核并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议。
三、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四、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五、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六、受邀请参加会诊的多科专家必须仔细阅读会诊材料,了解本次会诊讨论内容,对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等做出判断。
应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主持会诊。
七、患者所在科室必须按照多科会诊讨论结果意见,认执行,并及时将诊治情况反馈相关科室,以便评价治疗效果。
八、受邀科室严格按照邀请科室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30分钟到达现场)。
九、医务科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列入医疗管理的常规工作,由医务科主要负责行政协调,并负责监督管制度落实,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多学科联合诊治质量,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 PPT课件

5
2、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 申请单,治疗小组长及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达 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被申请会诊人,由 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被申请 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
6
2019/9/13
7
3、院内大会诊:院内普通大会诊由经治医师 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和科主任 (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签字后送医 务科,医 务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 会诊。
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 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 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该次病程 记录的标审标准和评审 细则》要求,被会诊患者所在科室的经治医 师要在该患者治疗转归(转院、出院)后将 会诊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病人的病情诊治情 况告知相关科室或相关医师,由医务科组织 的大会诊要将书面反馈意见报医务科,医务 科每季度对各科室会诊的反馈意见汇总后进 行分析、评价,找出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 时提出整改意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
二、会诊人员资质:
1.正常上班时间: 急会诊要求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 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2.非正常上班时间:均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参加。
4
三、会诊工作流程
1、科内会诊: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 小组提出,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组长 签字,报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签字,由科室主 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组织,少于三个人 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单人会诊 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 疑难病历讨论形式书写会诊意见。
8
4、院外会诊:院外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 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报 医务科,由医务科与相关医院联系后再确定 会诊时间,完成会诊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及程
序
一、为提高住院疑难、重症患者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凡遇疑难、重症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二、对疑难、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专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提交《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紧急情况除外)并明确会议主持人(主持人须由副高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担任)。
医务科审核后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诊并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申请科室须提前将医务科核定后的《**医院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送达各邀请专家,以便受邀专家了解病情。
三、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四、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
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五、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六、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请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
会诊后,应及时书写《花都区人民医院院内会诊记录》。
七、受邀科室严格按照邀请科室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30分钟到达现场)。
八、医务科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列入医疗管理的常规工作,由医务科主要负责行政协调,并负责监督管制度落实,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多学科联合诊治质量,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流程
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申请会诊科室:申请时间:
院内多学科会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