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工作总结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工作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医生经常接触到的一类疾病,它们对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往往在儿童早期就会出现症状。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及时发现并干预这些疾病,以减少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此外,我们需要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空气污染、病原微生物等。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及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儿童带来健康和快乐。
儿科7--呼吸系统疾病
• 2、血气分析:反映气体交换和血液的酸碱失衡状 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当PaO2﹤50mmHg(6.67kPa), PaCO2﹥50mmHg (6.6kPa), SaO2﹤85% 时为 呼吸衰竭。 • 3、肺脏影象学: •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在直视下活检或刷检, 也可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了解肺泡灌洗液中细胞 成分、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分析各种细胞因子和 炎症介质。
预防
• • • • 主要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提倡母乳喂养; 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肺炎 pneumonia
• 肺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 • 小儿肺炎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 因是卫生部四病防治之一。 • 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羊水、 油类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主 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 难和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重症可累及 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 症状,如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肠麻痹。
• (五)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 1、典型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肺 炎。 • 2、非典型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病毒性肺炎等。 • 02年冬季和03年春季我国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 性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WHO命名 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初步认定为新型 冠状病毒引起。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传染性强, 病死率高。儿童患者较成人轻,病死率较低。
一、分类 classifing
• • • • • ㈠病理分类:按病理累及的部位分为: ①支气管肺炎 最多见 ②大叶性肺炎 ③间质性肺炎 ㈡病因分类 ①病毒性肺炎:国外RSV占首位,我国曾ADV为 主,现在RSV占首位。 • ②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军团菌等。
人卫版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
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原则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维持适宜的温湿度;遵医嘱治疗,观察 病情变化;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加 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采 取适当的降温措施;注意观察病情,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 等症状应及时处理;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患儿不适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是一种气流受限性疾病,与长 期吸烟、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
有关。
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 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
伴有咳痰或无痰。
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 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
致窒息。
胸痛
可能由于肺部炎症或胸 腔内器官病变引起,疼 痛位置多在胸骨后或侧
胸部。Βιβλιοθήκη 发热人卫版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目录 CONTENTS
•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 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家庭护理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康复与预防
01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定义
01
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 系统的各类疾病的总称,包括鼻 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等器官的病变。
求护士关注儿童的感受和需求,提供温暖、关爱和尊重的护理服务。
儿科护理学发展历程
要点一
总结词
儿科护理学经历了从传统经验式护理向科学化、专业化发 展的过程,其发展历程与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早期的儿科护理学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式护理,随着医 学和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儿科护理学逐渐走向科学化和专 业化。现代的儿科护理学不仅涉及到临床护理,还包括预 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 ,儿科护理学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信息技术、 循证护理等,以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护理服务。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点整理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概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胸膜疾病, 呼吸道异物, 先天畸形和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1.解剖特点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前者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 后者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这里注意几个点:①婴幼儿期很少发生鼻出血;②小儿易发生鼻窦炎;③婴幼儿患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④扁桃体炎常见于学龄儿童, 婴儿少见;注: 扁桃体的发育时间有时考到。
腺样体(咽扁桃体)6个月时已发育, 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腭扁桃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 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14~15岁时逐渐退化。
⑤右支气管短粗, 异物容易进入;⑥小儿肺血管丰富, 间质发育旺盛。
2.生理特点小儿呼吸频率高于成人:新生儿: 40~44次/分;<1岁: 30次/分;1~3岁: 24次/分;3~7岁: 22次/分;7~14岁: 20次/分;14~18岁: 16~18次/分。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 膈肌相对较发达, 呈腹膈式呼吸(人卫第9版:腹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 呼吸肌逐渐发育成熟, 膈肌和腹腔脏器逐渐下降, 出现胸腹式呼吸。
几个与呼吸功能有关的参数了解其定义即可。
注意小儿肺活量50~70ml/kg, 潮气量6~10ml/kg。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为喉部以上, 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临床表现无殊, 脑补一下自己感冒时的样子就行。
相比之下, 年长儿症状较轻, 婴幼儿则较重, 以全身症状为主。
这里主要有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①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
特征性体征是在咽腭弓、悬雍垂、软腭及其附近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 大小灰白色疱疹, 周围有红晕。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第五单元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第五单元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单选题]1.患儿,体温39℃,咳嗽、有痰,听诊啰音在咳嗽后位置改变,初步诊断为()。
A.上呼吸道感染B.急(江南博哥)性喉炎C.哮喘D.支气管炎E.肺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和咳嗽。
体检的特点为湿啰音易变,常在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一般无气促和发绀。
[单选题]2.患儿,男,2岁,上呼吸道感染,T39.4℃。
需用乙醇擦浴降温,配制的浓度是()。
A.10%B.35%~50%C.60%D.70%~75%E.95%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婴幼儿皮下血管丰富,皮肤薄,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乙醇成分容易被机体吸收。
因此,乙醇必须稀释浓度为35%~50%后方能用于擦浴,以防止乙醇中毒。
[单选题]3.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下列哪项症状较突出?()A.鼻塞B.拒奶、乏力C.咽部不适D.流涕、咳嗽E.喷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
①局部症状:流涕、鼻塞、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和咽痛等。
②全身症状:发热、畏寒、头痛、烦躁不安、拒奶、乏力等,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高热惊厥。
[单选题]4.下列病毒引起的急性上感可出现不同形态皮疹的是()。
A.鼻病毒B.腺病毒C.呼吸道合胞病毒D.肠道病毒E.流感病毒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肠道病毒感染者可出现不同形态皮疹,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单选题]5.上呼吸道感染的年长儿,可因链球菌感染而并发的疾病是()。
A.鼻窦炎B.中耳炎C.急性肾炎D.喉炎E.咽后壁脓肿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有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年长儿可因链球菌感染而并发急性肾炎及风湿热。
[单选题]6.有关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鉴别
1.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最常见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起病多数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升高或偏低,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值多上升,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胸片有助于鉴别。
2.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肺部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罗音,病程一般为1~2周。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胸片有助于鉴别。
3.急性会厌炎:是会厌粘膜的急性炎性病变,治疗不及时常致脓肿形成。
因为会厌周围组织间隙松弛,一旦发生炎症很容易出现急性炎症的水肿,发病急,极易造成呼吸困难、窒息,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唾液外溢、语言含糊不清,喉镜检查见会厌红肿,舌面尤甚,重时可呈球形,若脓肿形成,会厌舌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可除外此病。
4.支气管异物:异物吸入后,可使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
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引起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有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声嘶,重者引起窒息,异物随气流向上冲击声门下区,偶可听到拍击音。
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胸片等可排除此病。
5.急性感染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亦可并发于麻疹、百日咳和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冬春季多发,多见于婴幼儿,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
根据以上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可排除此病。
6.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感染,婴幼儿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常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等,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罗音和粗中湿罗音。
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可鉴别。
初级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初级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单选题]1.上下呼吸道的分解标志为A.环状软骨B.咽C.会厌D.甲状软骨E.喉状软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呼吸系(江南博哥)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掌握“基础知识-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知识点[单选题]3.小儿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A.小儿免疫系统比较弱B.咽鼓管宽短呈水平位C.咽鼓管血管丰富D.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E.肺组织发育不成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小儿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掌握“基础知识-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知识点[单选题]4.婴儿的呼吸类型是A.胸式呼吸B.腹式呼吸C.胸腹式呼吸D.胸式与腹式交替E.男婴式腹呼吸,女婴胸式呼吸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范围小而膈肌活动明显,呈腹膈式呼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和膈肌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增大,出现胸腹式呼吸。
掌握“基础知识-小儿呼吸系统生理、免疫特点”知识点[单选题]5.小儿扁桃体炎的好发年龄为A.新生儿B.1岁C.1~3岁D.4~10岁E.14~15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咽扁桃体6个月已发育,腭扁桃体在1岁末才逐渐增大,在4~10岁时发育达高峰,14~15岁后逐渐退化,因此扁桃体炎常见于4~10岁的小儿。
掌握“基础知识-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知识点[单选题]6.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血清中IgA缺乏B.分泌型IgA缺乏C.血清中IgM缺乏D.血清中IgG缺乏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掌握“基础知识-小儿呼吸系统生理、免疫特点”知识点[单选题]7.不属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的是A.鼻咽部狭窄且垂直,粘膜柔嫩B.右侧支气管较左侧短、粗、直C.喉部呈漏斗状,喉腔声门狭窄D.肺含气量丰富而含血量相对少E.胸廓呈桶状,而肋骨呈水平位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小儿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额护理
第一节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肺部炎症●通气、换气功能障碍2.清理呼吸道无效●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无力排痰3.体温过高●肺部感染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1.【最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2.婴儿很少发生鼻出血,6~7岁后鼻出血觉较为多见。
【原因】:黏膜下层的海绵组织未发育完全。
3.婴幼儿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眼结膜引起炎症。
4.【婴儿咽鼓管的特点】1短2宽3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导致中耳炎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0~15岁时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幼儿则少见。
6.【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严重的腺样体肥大7.由于右支气管短而粗,故异物较易进入右主支气管。
8.【儿童肺组织的特点】:含血多,含气少,易发生肺部感染。
【具体】:儿童肺泡数量较少,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9.【儿童呼吸频率的特点】:儿童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10.小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最为明显。
11.【婴幼儿的呼吸类型】:腹式呼吸;7岁以后以混合呼吸为主。
12.儿童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第五节肺炎1.【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①发热②咳嗽③气促④呼吸困难⑤肺部固定湿罗音2.按病理类型分类,【儿童最常见的肺炎】:支气管肺炎3.【迁延性肺炎的病程】:1~3个月4.重症肺炎时,全身中毒症状明显;5.【支气管肺炎】的定义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6.【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7.【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8.【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9.【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60次/分,不能用肺炎/其他并发症解释②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呼吸困难解释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甲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④肝脏迅速增大(达肋下3cm以上)⑤心音低钝、出现奔马律,但因为婴幼儿颈短、局部脂肪丰厚,所以颈静脉怒张往往不明显⑥尿少/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ppt课件
XXXX
32
因
各种病毒及细菌,或为混合感染
危险因素
免疫功能失调,营养不良、佝偻病、 特异性素质、鼻炎、鼻窦炎等
XXXX
33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干咳→有痰) 婴幼儿较重, 常有发热、吐、泻 体检 双肺呼吸音粗, 不固定、散在的干湿啰音 一般无气促、发绀
47
重症肺炎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
中毒性脑病:①烦躁、嗜睡,凝 视;②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③ 昏睡、昏迷、惊厥;④瞳孔改变⑤ 呼吸变化;⑥脑膜刺激征
XXXX
48
肺炎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轻症:胃纳差、吐泻、腹胀等 重症:中毒性肠麻痹,肠鸣音消失
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样物, 大便潜血阳性或柏油样便
XXXX
86
五、肺炎支原体肺炎
1. 发热,咽痛 2. 刺激性咳嗽突出, 或百日咳样咳 3. 年长儿可伴胸痛, 肺部体征不明显 4. 婴幼儿可有喘憋、呼吸困难、肺罗音多 5. 可有全身多系统病变
5.病原特异性抗体检测 病毒特异性IgM — 早期
6.其他 ①鲎珠溶解物试验—G- 杆菌 ②冷凝集试验 ≥1:64 ③ MP-IgM ≥1:40
XXXX
56
二、外周血检查 1. 白细胞检查 2. C反应蛋白(CRP)
XXXX
57
三、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粗
典型 以后:小斑片状阴影,沿支气管分布
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隔区多
XXXX
49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SIADH)
血Na≤ 130mmol/L,血渗透压 <275mmol/L 尿Na≥20mmol/L 血容、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ADH升高 尿渗透克分子浓度>血渗透克分子浓度
儿科护理:呼吸系统疾病02
• 4.血液气体分析
(三)呼吸道免疫特点
•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 差。 • 新生儿、婴幼儿的咳嗽反射和气道平滑肌收缩 功能差,纤毛运动功能亦差,难以有效地清除 吸入的尘埃及异物颗粒。 • 婴幼儿的S1gA、IgA、IgG和1gG亚类含量均 低,而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 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 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一)急性传染病早期
– 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等, – 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 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 (二)急性阑尾炎
– 上感伴腹痛者应与本病鉴别。本病腹痛常先于发 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 张和固定压痛点; – 血WBC及N↑。
【临床表现】
(二)几种特殊类型上感
3.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 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大流行。突出表现为严重的感 染中毒症状,患儿持续高热、寒战、头痛、乏力、 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呕吐等,可以伴有惊厥,甚 至昏迷、休克等。易继发肺炎、心肌炎等,病程 >7天。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不明显。
【并发症】
【治疗】
解剖特点
• 1.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源自括鼻、鼻窦、 咽、咽鼓管、会厌及喉;
• 2.下呼吸道
–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 管、毛细文气管、呼吸性毛 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环状软骨
• 3.胸廓
– 较短,呈桶状
下呼吸道
肺泡管
初级护师-相关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初级护师-相关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单选题]1.肺炎选用抗生素的原则中错误的是A.早期B.联合C.广谱D.足疗程E.足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按(江南博哥)不同病原选择抗生素。
使用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小儿肺炎辅助检查、治疗要点”知识点[单选题]2.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A.中医中药治疗B.补充水分C.对症处理D.适当休息E.常规应用抗生素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预防并发症。
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
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如确诊为链球菌感染者应用青霉素,疗程10〜14日。
无并发症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要点”知识点f单选题]3;细菌性肺炎的血常规检查表现为A.白细胞总数正常B.嗜酸性粒细胞增高C.白细胞总数降低D.中性粒细胞增高E.淋巴细胞增高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降低;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小儿肺炎辅助检查、治疗要点”知识点选题]4.£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是A.支持治疗B.中药治疗C.抗感染治疗D.抗病毒治疗E.抗生素使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预防并发症。
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
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如确诊为链球菌感染者应用青霉素,疗程10~14日。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要点”知识点[单选题]5.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时不宜使用的药物是A.红霉素B.青霉素C.氯丙嗪D.地塞米松E.异丙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察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原则。
烦躁不安者不宜使用氯丙嗪,氯丙嗪可导致喉部肌肉松弛,加重喉梗阻。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要点”知识点[单选题]6.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除控制感染外,还应同时应用下列哪种药物减轻症状A.镇静剂B.止咳剂C.肾上腺皮质激素D.吹塞米E.甘露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察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原则。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概述】本章内容呼吸道感染、哮喘为重点,并应当结合成人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哮喘共同记忆,事半功倍;一、解剖生理特点1. 解剖特点(1)鼻: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2)鼻窦:由于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3)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4)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腭扁桃体1 岁末才逐渐增大,4~10 岁发育达高峰,14~15 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5)喉: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6)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7)肺: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黏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8)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故当肺部病变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2. 生理特点(1)呼吸频率与节律:①小儿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频率越快;②新生儿40~44 次/分,~1 岁30 次/分,~3 岁24 次/分,3~7 岁22 次/分,~14 岁20 次/分,~18岁16~18 /分;(2)呼吸型:婴幼儿呈腹膈式呼吸;随年龄增长,逐渐转化为胸腹式呼吸;7岁以后以混合式呼吸为主;(3)呼吸功能特点:①肺活量:小儿肺活量约为50~70 ml/kg;婴幼儿呼吸功能储备量较小;小儿发生呼吸障碍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大不超过正常的2.5 倍,而成人可达10 倍,因此易发生呼吸衰竭;②潮气量:小儿潮气量约为6~10 ml/kg,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死腔/潮气量比值大于成人;③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前者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后者按单位肺容积计算与成人相近;④气道阻力:由于气道管径细小,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因此小儿发生喘息的机会较多;3. 呼吸道免疫特点: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1)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2)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婴幼儿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使分泌型IgA、IgG,esp.IgG2亚类含量低微;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 病因(1)病毒: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ADV)、冠状病毒等;(2)细菌: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3)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不仅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4)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免疫缺陷病、被动吸烟、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2. 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上感①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 d内自然痊愈;②全身症状:1°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2°可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注: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③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3.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不难(2)鉴别诊断:流感、急性传染病早期、急性阑尾炎、过敏性鼻炎等4. 并发症(1)病变邻近组织蔓延: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等;(2)也可以引起风湿免疫性疾病;5. 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2)抗感染治疗:①抗病毒药物1°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利巴韦林;2°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用磷酸奥司他韦口服;3°合并结膜炎者,可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②抗生素:常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 日;(3)对症治疗:①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②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③咽痛可含服咽喉片;三、支气管哮喘1. 临床表现(1)咳嗽和喘息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和清晨为重;发作前可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喘鸣声;严重病例呈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2)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凹症,肺部满布哮鸣音,严重者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可消失,称“闭锁肺”,是哮喘最危险的体征;(3)肺部粗湿啰音时现时隐,在剧烈咳嗽后或体位变化时可消失;在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4)哮喘发作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称为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表现为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至表现出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的征象;2. 诊断与鉴别诊断(1)儿童哮喘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⑤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1项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1°速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溶液或气雾剂吸入;2°以0.1%肾上腺素0.01 ml/kg皮下注射(最大不超过0.3 ml/次);在进行以上任何1种试验后的15~30 min内,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哮鸣音明显减少者为阳性;5岁以上患儿若有条件可在治疗前后测呼气峰流速(PEF)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治疗后上升≥15%者为阳性;如果肺部未闻及哮鸣音,且FEV1>75%者,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2)咳嗽变异型哮喘标准★:①持续咳嗽>1 mon,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③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病史,过敏原检测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3)哮喘的分期与病情的评价:①急性发作期:患者出现以喘息为主的各种症状,其发作持续的时间和程度不尽相同;②慢性持续期:许多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和胸闷);③临床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肺功能(FEV1或PEF)≥80%预计值,并维持4 周以上;(4)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发作时,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表现为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甚至表现为端坐呼吸,语言不连贯,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的征象;(5)鉴别诊断①以喘息为症状的哮喘: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气道异物、先天性疾病;②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3. 治疗与预防(1)哮喘的治疗目标:①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症状;②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③尽可能将肺功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④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⑤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⑦防止因哮喘死亡;(2)治疗原则: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①急性发作期治疗重点为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②慢性缓解期应坚持长期抗炎,降低气道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危险因素和自我保健;(3)治疗哮喘的药物包括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①缓解药物能快速缓解支气管收缩及其他伴随的急性症状,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包括:1°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2°全身性糖皮质激素;3°抗胆碱能药物;4°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5°短效茶碱等;②控制药物是抑制气道炎症需长期使用的药物,用于哮喘慢性持续期,包括: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2°白三烯调节剂;3°缓释茶碱;4°长效β2受体激动剂;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6°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等;(4)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5)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6)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①氧疗:所有危重哮喘患儿均存在低氧血症,需用密闭面罩或双鼻导管提供高浓度湿化氧气,初始吸氧浓度以40%为宜,流量4~5 L/min;②补液、纠正酸中毒: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③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危重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应尽早使用;④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可用:1°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2°氨茶碱静脉滴注;3°抗胆碱能药物;4°肾上腺素皮下注射;⑤镇静剂:可用水合氯醛灌肠,慎用或禁用其他镇静剂;⑥抗生素:酌情使用,儿童哮喘发作主要由病毒引发,抗生素不作为常规应用;⑦辅助机械通气指征:指征为:1°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2°呼吸音减低或几乎听不到哮鸣音及呼吸音;3°因过度通气和呼吸肌疲劳而使胸廓运动受限;4°意识障碍、烦躁或抑制,甚至昏迷;5°吸氧状态下发绀进行性加重;6°PaO2≥65 mmHg;△注:1、β2 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上治疗哮喘应用最广泛的支气管舒张剂;2、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效果最好的药物;3、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吸入型速效β2 受体激动剂;4、严重哮喘发作的治疗首选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5、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首选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6、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7、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当β2 受体激动剂及茶碱类无效时,应改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7)预防①避免危险因素:应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吸烟、呼吸道感染和气候变化等);②特异性免疫治疗:应与抗炎平喘药物联合使用,坚持足够疗程;③哮喘的教育与管理:哮喘患儿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四、肺炎1. 肺炎分类(1)病理分类: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2)病因分类①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首位);②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③支原体肺炎;④衣原体肺炎;⑤原虫性肺炎;⑥真菌性肺炎;⑦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3)病程分类☆①急性肺炎:病程<1 个月;②迁延性肺炎:病程1~3 个月;③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4)病情分类①轻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②重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出现其他系统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5)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①典型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肺炎;②非典型性肺炎(SARS):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性肺炎等;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儿童患者临床表现较成人轻,病死率亦较低;(6)发生肺炎的地区进行分类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②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指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2. 临床表现:2 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1)主要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③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2)体征①呼吸增快:40~80 次/分,并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绀;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3)重症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①循环系统:可发生心肌炎、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1°呼吸突然加快>60 次/分;2°心率突然>180 次/分;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5°肝脏迅速增大;6°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5 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②神经系统:可有中毒性脑病;1°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2°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3°昏睡、昏迷、惊厥;4°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5°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心跳解离(有心跳,无呼吸);6°有脑膜刺激征,CSF检查除压力↑外,其他均正常;在肺炎的基础上,除外高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如有①~②项提示脑水肿,伴其他一项以上者可确诊;③消化系统:一般为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④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1°血钠≤130 mmol/L,血渗透压<270 mmol/L;2°肾脏排钠增加,尿钠≥20 mmol/L;3°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皮肤弹性正常;4°尿渗透克分子浓度高于血渗透克分子浓度;5°肾功能正常;6°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7°ADH升高;⑤DIC: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凉,脉速而弱,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出血;3.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①一般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的症状;②肺部听到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或X线有肺炎的改变均可诊断;(2)鉴别诊断①急性支气管炎:全身状况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多不固定,随咳嗽而改变;②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可有肺不张和肺气肿,可资鉴别;③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患儿具有过敏体质,肺功能检查及激发和舒张试验有助于鉴别;④肺结核:一般有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示肺部有结核病灶可资鉴别;4. 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疱等;5. 治疗(1)治疗原则:采用综合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2)一般治疗及护理:①室内空气要流通,温度18~20℃、湿度60%为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②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③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以输液速度输入适量液体;(3)抗感染治疗①抗生素治疗: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1°原则: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较高的浓度、早期、联合用药、足量、足疗程;2°根据不同病原选择药物:3°用药时间:a)一般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 天,症状、体征消失后3 天停药;b)支原体肺炎至少使用抗菌药物2~3 周;c)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后2~3 周可停药,一般总疗程≥6 周;②抗病毒治疗:1°利巴韦林:可滴鼻、雾化吸入、肌注和静脉点滴;2°α-干扰素:5~7 天为一疗程,亦可雾化吸入;(4)对症治疗:①氧疗:有缺氧表现,如烦躁、口周发绀时需吸氧,多用鼻前庭导管给氧,经湿化的氧气的流量为0.5~1 L/min,氧浓度不超过40%;②气道管理:1°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2°雾化吸入;3°气管插管;4°机械通气;③腹胀的治疗:低钾血症者,应补充钾盐;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④其他:高热患儿可用物理降温、口服对乙酰胺基酚或布洛芬等;若伴烦躁不安可给予氯丙嗪、异丙嗪肌注;(5)糖皮质激素:①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降低颅内压;②使用指征为:1°严重憋喘或呼吸衰竭;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4°出现脑水肿;(6)并发症及并存症的治疗:①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吸氧、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活性药物;②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的治疗:脱水疗法(甘露醇)、改善通气(人工辅助通气)、扩血管(酚妥拉明)、止痉(地西泮)、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促进脑细胞恢复(ATP、胞磷胆碱);③SIADH的治疗:原则为限制水入量,补充高渗盐水;④脓胸和脓气胸:应及时进行穿刺引流,若脓液黏稠,经反复穿刺抽脓不畅或发生张力性气胸时,宜考虑胸腔闭式引流;⑤对并存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者,应给予相应治疗;(7)生物制剂:血浆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含有特异性抗体,如RSV-IgG抗体,可用于重症患儿;6. 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1)病毒性肺炎(2)细菌性肺炎(3)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
儿科学-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第1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和检查方法PPT课件
免疫特点
➢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如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平滑肌收缩功能差,难以 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 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婴幼儿的 SlgA 、 lgA 、 lgG 和 lgG 亚类 含量均低,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 、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小儿呼吸系统检查方法
➢ 血气分析
小儿血气分析正常值
项目
新生儿
2岁以内
2岁以后
pH PaO2(kPa) PaCO2(kPa) HCO3-(mmol/L) BE(mmol/L) SaO2(%)
7.35~7.45 8~12
4.00~4.67 20~22 ﹣6~+2 90~97
7.35~7.45 10.6~13.3 4.00~4.67
小儿呼吸系统检查方法
呼吸系统体格检查时的重要体征
➢ 特殊的呼吸形式 • 吸气喘鸣 (stridor) :正常儿童吸呼时间比 (I: E) 为 1 : 1. 5 - 1 : 2. 0 , 如果吸气时出现喘鸣音,同时伴吸
气延长,是上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 呼气呻吟 (grunting) : 是小婴儿下呼吸道梗阻和肺扩张不良的表现,特别见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哮鸣音:哮鸣音常于呼气相明显,提示细小支气管梗阻。哮鸣音又称“哨笛音”。干性啰音的一种。
呼吸系统的胚胎发育
腺泡:是肺内气体传导气道的一根终末细支气管所分布到的肺组织,其外围的包 膜不完整,黏膜下组织渐退化,直接与肺轴性结缔组织连续,腺泡内有呼吸细支 气管、肺泡管、肺泡等。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病学词典
人卫版第九版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第五节分享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二、生理特点
(三)呼吸(hūxī)功能特点
•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 潮气量(tidal volume) • 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
• 气道阻力
肺活量曲线(qūxiàn)
第八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三、免疫(miǎnyì)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 喉痉挛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四、治疗(zhìliáo)
(一) 一般治疗:缺氧者给予吸氧
(二) 糖皮质激素 :能及时减轻喉头水肿,缓解喉梗阻(gěngzǔ) (三) 控制感染
(四) 对症治疗 (五) 气管插管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小儿(xiǎo ér)喉炎伴喉梗阻急救处 理(扩展阅读)
炎为特征。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 (yǒushí)伴消化道症状。
第十八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二)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 jíxìng)上呼吸道感染
1.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kějiàn)多个 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 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俗称“感冒(gǎnmào)”,是小儿最常见的 疾病。
第十五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一、病因(bìngyīn)
• 90%以上为病毒感染
• 病毒感染(gǎnrǎn)后可继发细菌感染(gǎnrǎn)
儿科主治医师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二)
儿科主治医师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二)[单选题]1下列检查对预测支气管扩张手术预后有帮助的是()。
A.肺功能B.胸片C(江南博哥).B超D.高分辨CTE.血气分析[单选题]2.纤维素性胸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O。
A.细菌和结核B.肺吸虫C.肺炎支原体D.肺炎衣原体E.病毒[单选题]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是()。
A.肺炎链球菌B.厌氧菌C.真菌D.病毒E.以上均不是[单选题]4.渗出液的特点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Riva1ta试验(一)B.比重>1.106C.细胞数>500∕mm3D.蛋白>25~30g∕1E.胸水1DH/血清1DH>0.6[单选题]5.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0。
A.无明显季节差异B.症状与体征有特征性C.以夏秋季多见D.以冬春季最多见E.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肺炎少见[单选题]6.患儿3岁,男,反复呼吸道感染3个月,体检时血常规白细胞6.0义109∕1,中性粒细胞0.5,淋巴细胞0.5,血红蛋白1O1g/1;IgA0.2g∕1,IgG4.5g∕1,IgM0.3g∕1o可诊断为()。
A.继发性免疫缺陷病B.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腺甘脱氨酶缺陷病D.选择性IgA缺陷病E.X1A[单选题]7∙男,8岁,因肢体无力IOd就诊,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查体:神志清,心肺腹无异常,脑神经检查无异常,双上肢肌力IV级,双下肢肌力∏级,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深浅感觉存在,巴氏征(-)。
脑脊液压力正常,WBC1OX109∕1,蛋白15g∕1.糖4.0Im1O1/1,该患儿的诊断应为()。
A.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B.急性脊髓炎C.脊髓灰质炎D.病毒性脑炎E.化脓性脑膜炎[单选题]8.患儿,男,6岁,发热、咳嗽3天,声音嘶哑2天就诊。
查体:体温37.5C,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口周发青,口唇、指、趾发绢,双肺呼吸音减低,无啰音及喘鸣音,心率140次/分,心音低钝,肝肋下2cπb此患儿应诊断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肺部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防治密切相关。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发炎时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与吮奶困难。
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
婴儿出生后6个月便可患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与筛窦最易感染。
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4.患儿,男,1岁半。
因发热,咳嗽3天,1天来诉右耳痛,五官科诊断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其发病机理为A小儿喉部呈漏斗型,感染不容易向下,故向周围蔓延B血行播散C淋巴管播散D咽鼓管较宽、直而短、呈水平位E上呼吸道IgA分泌答案:D咽部亦较狭窄而垂直。
咽扁桃体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l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
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历年考试的重点: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不力,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直接延伸,异物易坠人右支气管内。
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助理】25.小儿下呼吸道的解剖特点是(2006)A.气管腔较宽B.粘膜血管少C.纤毛运动好D.左侧支气管较直E.肺弹力纤维发育差(三)胸廓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较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活动范围小,肺不能充分地扩张、通气和换气,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
小儿纵隔相对较大,占胸腔的体积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力,故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一)呼吸频率与节律小儿因代谢旺盛,需氧量高,但因解剖特点,呼吸量受到一定限制,只有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
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新生儿最为明显。
(二)呼吸型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时肺向膈肌方向移动,呈腹膈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开始行走时,膈肌和腹腔脏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遂出现胸腹式呼吸。
(三)呼吸功能的特点1.肺活量肺活量系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小儿为50〜70ml/kg。
在安静时,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儿则需用30%左右,说明婴幼儿的呼吸潜在力较差。
2.潮气量潮气量系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3.每分钟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正常婴幼儿由于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通气量如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似。
4.气体弥散量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靠弥散作用,C02弥散速率比02大,故比O2易于弥散。
小儿肺脏小,肺泡毛细血管总面积与总容量均比成人小,故气体弥散量也小。
但以单位肺容积计算则与成人近似。
5.气道阻力气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管腔大小与气体流速等。
管道气流阻力与管腔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惟随气道管腔发育而递减。
6.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为平静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受肺脏体积与肺弹性回缩力改变的影响。
从上述小儿呼吸功能特点看,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
当患呼吸道疾病时,较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四)血液气体分析新生儿和婴儿的肺功能不易检查,但可作血气分析以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为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小儿动脉血液气体分析正常值见表12—11—1.表12—11一1小儿血液气体分析正常值项目新生儿〜2>2岁氢离子浓度(mmol/L)5035〜50Pa02(kPa)13.310.6〜13.3PaC02(kPa)4.674.67〜6.0HC03看(mmol/L)2222〜24BE(mm01/L)+2-4〜+2SaO2 0.970.955-0.977三、呼吸道免疫特点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新生儿及幼婴儿咳嗽反射及气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差,纤毛运动功能亦差,难以有效地清除吸入尘埃及异物颗粒。
婴幼儿的SIgA.IgA 、IgG 和IgG 亚类含量均低。
此外,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及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21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2004)A 呼吸浅表B 呼吸频率快C 呈腹式呼吸D 呼吸道粘膜缺少SIgAE 鼻腔短小,狭窄,粘膜血管丰富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 ,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各种病毒、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占90%以上,主要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后,亦可继发细菌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的一种。
8.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A 呼吸道合胞病毒B 肺炎链球菌35〜50 8〜12 4〜4.67 20〜22 -6〜+2 0.90〜0.965 35〜 10.6〜 4〜 20〜 -6〜 0.95〜C肺炎支原体D衣原体E轮状病毒答案:A二、临床表现本病症状轻重不一。
与年龄、病原体及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一)一般类型上感常于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发热等,热度高低不一。
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纳差、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
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
病程约3〜5天。
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炎症波及其他部位。
(二)两种特殊类型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上感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菌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为多次考。
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nl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病程为1周左右。
24.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柯萨奇病毒D.单纯疱疹病毒答案:C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常发生于春夏季。
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散发或发生小流行。
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
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
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
病程1〜2周。
19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2004)A流感病毒B合胞病毒C柯萨奇病毒D腺病毒EEB病毒答案:D(2004)(5〜7题共用备选答案)A化脓性扁桃体炎B咽结合膜热C流行性感冒D疱疹性咽峡炎E急性鼻炎下列病原体能引起哪种上呼吸道感染5.腺病毒答案:B6.鼻病毒答案:E7.链球菌答案:A化脓性扁桃体炎主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临床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流行性感冒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
有明显流行病史。
全身症状重,如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一定出现。
(二)急性传染病早期上感常为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三)急性阑尾炎上感伴腹痛者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后者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有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张及固定压痛点等。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四、治疗(一)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二)病因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①双嘧达莫(潘生丁,persantine)对RNA病毒及某些DNA 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每日3〜5mg/kg;②三氮唑核苷(病毒唑,virazole)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疗程为3〜5日。
如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常用者有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疗程3〜5日。
如证实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l0〜14日。
局部可用l%病毒唑滴鼻液,每日4次;病毒性结合膜炎可用0.1%阿昔洛韦(aciclov-ir)滴眼,每l〜2小时l次。
(三)对症治疗①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醇浴降温;如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②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五、高热惊厥及其处理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一)高热惊厥(febrilconvulsions)年幼儿的任何突发高热的颅外感染均可能引起惊厥,其发病率为2%〜8%,这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了解,可能因为6月〜5岁小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分析、鉴别和抑制能力较差,以致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典型的高热惊厥具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6月〜5岁小儿,6岁罕见,最后复发年龄不超过7岁;②患儿体质较好;③先发热后惊厥,发热多38.5C,惊厥发作多在初热的24h内,(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常见于上感);④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一般预后好,伴意识丧失,持续10min内,不超过15min,发作后很快清醒:多件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而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
⑤惊厥发作后2周脑电图正常;患儿体格检查和精神运动发育正常。
注意: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