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总结
生物学的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的进化知识点总结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生物种群随时间的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总结生物学中关于进化的知识点,从遗传变异到自然选择,以及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首先,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这些差异来自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动等因素。
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基础材料,使得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不同的表型。
其次,自然选择是进化的推动力。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性更强的个体在繁殖中更有优势,从而使其基因在种群中更频繁地出现。
自然选择分为三种形式:方向选择、稳定选择和离散选择。
方向选择是指环境选择某个极端表型,稳定选择是指环境选择中间表型,离散选择是指环境选择两个或多个极端表型。
进化的证据有多种形式。
化石记录显示了生物群体随时间的变化,揭示了物种的起源和灭绝。
比较解剖学研究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揭示了共同祖先的存在。
生物地理学研究了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揭示了地理隔离对进化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研究了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揭示了进化树的结构。
进化的机制包括突变、基因漂变、基因流动和基因重组。
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起源。
基因漂变是指随机的基因频率变化,主要影响小种群。
基因流动是指基因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传递,可以增加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总的来说,生物学的进化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基础材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推动力。
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证据揭示了进化的存在和机制。
突变、基因漂变、基因流动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进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
综上所述,生物学的进化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它涉及了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进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难题知识点总结

生物难题知识点总结一、生物进化1. 生物的来源和起源生物的起源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地球成为生命的栖息地之前,地球上现存的各种生物体都是从何而来?是通过化学反应而成的,还是从外太空飘落到地球的? 这个问题依然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家们对于生物的起源仍然是众说纷纭,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2.进化的机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但是生物的进化机制不仅仅是这一种。
生物的进化机制包括突变、基因流、隔离和物种形成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生物的演化。
生物学家还在探索生物进化的更多机制和原理。
3.基因组的进化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基因组的进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基因组结构的演化、基因组大小的变化、基因组的重组和重复等问题,都是生物学研究的难点,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物多样性和分类1.物种的定义和分类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物种的定义和分类、生物的分类学体系、生物分类原则等问题。
生物学家不仅要了解已知物种的分类,还要对新发现的物种进行分类、描述和命名,这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物种形成的机制物种形成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物种是生物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如何界定物种,如何理解物种形成的机制,这些都是生物学研究的难题。
3. 濒危物种的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濒危物种的保护成为了当务之急。
如何保护濒危物种,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三、生物生态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它包括生物群落、生态圈和生态位等组成部分,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等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生态系统的退化、破坏、恢复等难题。
初中地理【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1.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
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2.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
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生物演化)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3.进化论的演变。
最早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如何进化的是法国博物学家布丰,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
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观点,认为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物种进化的原因是自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对神创论造成致命打击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
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生物课后知识点总结一、生物进化与发展1. 进化的基本原理(1)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提出了物种的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即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具有有利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2)孟德尔遗传学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性状的遗传是由离散的基因控制的,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遗传规律。
这为后来的遗传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2. 生物的起源与演化(1)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于地球上某个早期阶段的化学过程,而后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现今各种生物种类。
生物的起源是一个跨学科性的问题,涉及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2)古生物与化石记录:古生物学通过对地层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 生物进化的机制(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它能够引起生物个体的遗传变异,进而形成新的遗传类型。
基因突变还是繁殖隔离和自然选择等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材料。
(2)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有利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3)随机漂变:随机漂变是指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漂变等原因导致基因频率发生随机性变化的过程。
随机漂变在小种群中更为明显。
二、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特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服务等。
(2)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整个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食物、药材和工艺品等。
(2)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了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①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导致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同时也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①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生物多样性1.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提示: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的进化。
(×) 提示:可遗传的变异中的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提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4.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 5.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提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初中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概念总结

初中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概念总结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进化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演变,还为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提供了关键的视角。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初中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概念。
首先,进化的基础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复制和传递,但这个过程并非完美无缺,会出现一些变化,这就是变异。
变异可以是基因层面的,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也可以是染色体层面的,比如染色体变异。
这些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它是一种随机的、自发的事件,可能会导致生物产生新的性状。
比如,某个基因的突变可能会让一种植物的花朵颜色发生变化。
基因重组则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比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则有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整套染色体组的增加或减少。
这些遗传变异在生物群体中普遍存在,使得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核心机制之一。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具有某些性状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将这些有利的性状传递给后代。
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性状则逐渐被淘汰。
例如,在一个充满天敌的环境中,跑得快的兔子更容易逃脱追捕,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跑得慢的兔子则更容易被捕食,其基因在种群中的比例会逐渐减少。
同样,在干旱的地区,能够更有效地保存水分的植物具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自然选择并不是主动地“设计”生物,而是通过淘汰不适应的个体,让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多机会繁衍,从而逐渐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适应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比如,北极熊厚厚的皮毛和白色的外观有助于它们在寒冷的北极环境中保暖和隐蔽;骆驼的驼峰可以储存脂肪,以应对食物短缺的时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适应是相对的。
生物进化的教学方法总结

生物进化的教学方法总结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进化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生物进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
一、概念引入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引入法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进化的思考,如“为什么人类的生物体结构和外貌会有差异?”“为什么恐龙已经灭绝了?”通过这样的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进化的原理。
二、实验观察法实验观察法是生物进化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进化的过程和原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模拟自然环境中某物种的生存竞争”,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进化中的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原则。
三、案例分析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进化案例,如“人类智力的进化”,“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植物的骨架结构变化”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进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四、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生物进化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进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最终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五、多媒体辅助法在生物进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如使用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展示进化的过程和相关实例。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综上所述,生物进化的教学应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通过概念引入法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验观察法直观展示进化过程,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通过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进化生物学专业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发展,它包含了宇宙的演化即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二、生物进化:生物在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第二章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一、生命的本质:作为生命实际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及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复制自身的多分子体系。
可见,生命就其本质而言也是物质的,它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一种形式。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自我更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是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2、自我复制: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的自我复制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3、自我调控: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自我调控的开放体系。
4、自我突变:突变常常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引起一定的表型变化。
三、熵:所谓熵就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四、生命起源的过程:1、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2、从有机小分子发展成生物大分子。
3、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
4、由多分子体系发展成原始生命。
第三章细胞的起源与进化一、超循环组织模式:所谓超循环组织就是指由自催化或自我复制的单元组织起来的超级循环系统。
二、阶梯式过渡模式:在上述超循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一个综合的由非细胞到细胞演化的过渡理论。
由原始的化学结构过渡到原始的细胞学说需六个步骤。
1、由不同的小分子聚合为杂聚化合物,这些杂聚化合物是进一步形成生物大分子的材料。
2、从无序的杂聚合物到多核苷酸,分子之间的选择作用有助于渡过复杂性危机。
3、多核苷酸进一步自组合成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分子系统,这时的多核苷酸还没有成为遗传载体。
4、蛋白质合成被纳入多核苷酸自我复制系统中。
5、分割结构的形成,是细胞演化的关键一步。
6、最后一步是原核细胞生命(微生物)的形成。
三、真核细胞的起源途径:四、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1、为生物性分化和有性生殖打下基础。
博士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学中的进化生物学是一个重要且广泛的领域,研究生物种群如何随时间逐渐发生变化和适应环境。
本文旨在对博士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进化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1. 进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进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遗传漂变和基因流。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中适应性较高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的现象。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间存在的遗传差异,这些差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遗传漂变是指种群中遗传频率的随机变化,通常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
基因流指的是基因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换。
2.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比较解剖学和分子遗传学。
化石记录显示了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
生物地理分布研究了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分布模式,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较解剖学通过研究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祖先。
分子遗传学利用DNA和蛋白质序列比较,揭示了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3. 进化的驱动力进化的驱动力包括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和突变。
自然选择是进化中最重要的驱动力,它会改变物种的适应性。
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在较小的种群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变遗传频率。
突变是进化的原始来源,通过引入新的遗传变异。
4. 形态进化形态进化研究物种的形态结构如何随时间发生变化。
形态进化的重要概念包括类似性和类群,类似性是指不同种群或物种之间的形态相似性,类群是指具有共同祖先和共同特征的物种的组合。
5. 分子进化分子进化研究基因和蛋白质的进化,通过比较DNA和蛋白质序列的差异来推断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钟理论可以估计物种分化的时间。
6. 进化机制进化机制包括突变、性选择、性别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和群体选择。
突变是生成新遗传变异的原因。
性选择指的是在配偶选择中表现出的选择性。
性别选择是指与繁殖成功相关的特征选择。
群体选择是指整个种群的特征会影响适应性。
进化生物学总结

进化生物学总结进化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和机制的学科,它试图解释生命在地球上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
这门学科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物种的起源和多样性,以及人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进化的基础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都能够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它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途径。
基因重组则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亲本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这也会带来遗传信息的改变。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具有更适应环境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将其有利的基因传递下去;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更容易死亡,其基因在种群中的比例逐渐减少。
例如,在一个寒冷的环境中,毛发更浓密、保暖性能更好的动物可能更容易生存和繁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这个种群中具有浓密毛发特征的个体比例就会增加。
除了自然选择,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生物的进化。
比如,遗传漂变。
在小种群中,由于偶然的因素,某些基因可能会突然增加或减少其频率,从而影响种群的基因库。
基因流则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如果两个种群之间能够自由交配,那么它们之间的基因差异就会逐渐减小。
物种形成是进化的重要结果。
物种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如山脉、河流、海洋等,使得一个物种的不同种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导致不同种群在遗传、形态和生理等方面产生差异。
当这些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即使地理障碍消除,两个种群之间也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这就形成了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进化的模式多种多样。
渐变式进化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的特征逐渐发生改变。
例如,马的进化就是一个典型的渐变式进化的例子,从始祖马到现代马,体型逐渐增大,四肢变长,牙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生物竞赛 进化生物学 知识总结

题型:①名称解释5个(5×3)②填空题30个(30×1)③选择题15个(15×1)④判断题15个(15×1)⑤简答题2个(2×6)⑥论述题1个(13×1)【第六章遗传平衡定律的计算题】1.什么是广义进化?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发展。
它包含了宇宙的演化(即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2.什么是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3.拉马克学说两法则两内容一进化两法则:①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就退化;②获得性状遗传:指由器官的用与不用而导致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两内容:①环境条件的转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②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一进化:“等级进化”,即生物具有按等级向上发展的趋向。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5.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差别①相同点:(1)都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里,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异,并且从一种生物类型变为另一种生物类型。
(2)都主张生物的进化史渐进的。
②不同点:(1)起源不同:拉马克学说:认为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各系统或群体生物并不起源于共同祖先,是典型的生物进化多元论的观点;达尔文学说:生存的物种都溯源于共同的祖先,共同起源是生物进化一元论的观点。
(2)对适应起源看法不同:拉马克学说:用进废退或获得性遗传是一步适应,即变异是定向的,“变异=适应”;达尔文学说:适应是两步适应,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的选择,即变异是不定项的,“变异≠适应”。
(3)创立的背景不同:拉马克学说:在同灾变论的斗争中创立的;达尔文学说:在同神创论的斗争中创立的。
6.分子进化中性论按照这一学说,生物进化的动力在于中性突变和突变的漂移固定。
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遗传性状上随时间逐渐改变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解释了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以及为什么现代生物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对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1. 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适应性和遗传传递。
遗传变异指的是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它是进化的基础。
适应性是指某些遗传特征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适应性较强的特征将被更多地传递给后代。
遗传传递是指遗传特征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它通过环境中的选择压力来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自然选择包括适应性选择、性选择和群体选择。
适应性选择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遗传特征相对较强地传递给后代。
性选择是指由于个体在交配中获得更多机会而产生的选择。
群体选择是指由于整个群体的适应程度而导致某些遗传特征被选择。
3. 突变和基因漂变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突发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者有益的。
有害的突变通常会被自然选择淘汰,中性的突变对适应性没有明显影响,而有益的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的适应性。
基因漂变是指基因频率在群体中随机变化的过程,它主要发生在小群体中,对遗传多样性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生物分类与系统发生学生物分类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整理和分类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序的生命形式的层次结构。
系统发生学是研究生物进化关系的学科,通过比较特征相似性来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
生物分类和系统发生学通过遗传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5. 进化证据进化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
化石记录显示了生物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比较解剖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结构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DNA或蛋白质序列来判断物种的演化关系。
生物地理学通过比较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来研究物种的起源和扩散。
6. 人类进化人类进化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生物进化理论总结

生物进化理论总结生物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通过对进化理论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本文将对生物进化理论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对这一重要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
1.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过程。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
在自然界中,个体之间的竞争和环境的选择会导致个体的适应性变异,这些变异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从而使物种逐渐改变并适应环境。
进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数百到数千代才能明显地显示出来。
2.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石。
他认为,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共同祖先及其后代之间的变异和适应性选择所致。
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概念,即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将其有利的特征传递给后代。
这种适应性选择在时间的积累下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 进化的证据进化理论得到了丰富的科学证据的支持。
化石记录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在数亿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遗传学研究揭示了物种间的遗传关系和基因变异。
生物地理分布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物种具有相似的进化历史和谱系关系。
其他证据还包括胚胎发育的相似性、生物分类的系统性和群体遗传学的研究结果。
这些证据共同支持着生物进化的理论。
4. 进化驱动力除了自然选择外,其他因素也可以驱动进化。
突变是进化的源泉,它是指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突变提供了新的遗传变异,从而为进化创造了可能性。
基因流是指物种间或不同种群之间基因的交换。
基因漂变是指随机事件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小的群体中。
这些进化驱动力共同作用,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多样性。
5. 人类进化生物进化理论也适用于解释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起源于非洲,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人类进化的证据来自古人类化石、基因组研究以及人类的行为和生理特征。
生物学中的进化曲线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中的进化曲线及相关知识点总结进化曲线是描述物种进化过程中变化的图形表达方式。
通过观察进化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物种在适应环境变化和进化过程中的趋势和模式。
以下是一些生物学中常见的进化曲线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1. 线性进化曲线(Linear Evolutionary Curve):- 线性进化曲线是指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线性的变化趋势。
这种进化曲线常见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物种的形态和功能逐渐稳定和定型。
2. 分支进化曲线(Branching Evolutionary Curve):- 分支进化曲线是指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分支的变化趋势。
这种进化曲线常见于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在环境变化或适应新生态位的情况下,物种会出现分化和多样化。
3. 放射进化曲线(Radiation Evolutionary Curve):- 放射进化曲线是指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放射状扩散的变化趋势。
这种进化曲线常见于快速适应新生态位或遭遇大规模灭绝事件后的物种,它们会快速分化并填补空缺的生态位。
4. 平行进化曲线(Parallel Evolutionary Curve):- 平行进化曲线是指不同物种在独立的进化过程中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
这种进化曲线常见于生活在相似环境中的物种,它们面临相似的选择压力,导致类似的进化结果。
5. 逆行进化曲线(Reverse Evolutionary Curve):- 逆行进化曲线是指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倒退或恢复到原始状态的变化趋势。
这种进化曲线常见于某些特定环境条件下,物种对变异因素的适应性减弱,导致向原始状态回归。
总结:进化曲线是了解生物进化过程中各种趋势和模式的重要工具。
线性进化曲线反映了环境稳定下的物种定型,分支进化曲线揭示了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放射进化曲线显示了快速适应和扩散的过程,平行进化曲线说明了相似环境中的进化趋势,逆行进化曲线则反映了环境变化对物种的影响。
生物学中的进化论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中的进化论知识点总结进化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发生变化的过程。
下面是对生物学中的进化论知识点进行的详细总结。
1. 演化定义:进化是指物种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种遗传信息的积累与突变的结果。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的自然选择理论。
他认为,物种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的。
个体之间的竞争会导致适应性更好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3. 突变与基因变异:突变是引起遗传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它是基因序列的突发性改变。
突变可以导致个体出现新的物理特征或生理特征。
基因变异是指种群中个体遗传信息的可变性。
4. 遗传漂变与基因流动:遗传漂变是指由于偶然事件(如天灾人祸)造成的随机变异和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流动则是指由于个体之间的迁移,导致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5. 繁殖隔离:繁殖隔离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繁殖交流被阻断,从而导致基因的隔离和分化。
这可能是由于地理隔离、生态隔离或行为隔离等因素所致。
6. 适应与驯化:在进化过程中,物种通过适应环境来提高其生存能力。
人类通过人工选择和驯化来加速物种的进化过程,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品种。
7. 生态位与资源竞争: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不同物种之间的资源竞争是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8. 共同祖先:进化理论认为,不同物种的共同祖先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而分化成了不同的物种。
这种分化过程可以通过物种的分类学和系统发育树来探索。
9. 栖息地选择:栖息地选择是指物种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环境的变化可以引起物种在行为、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
10. 序列比对与分子演化: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序列比对和分子演化分析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总结:进化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揭示了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的适应和变化过程。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
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学好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
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现代生物科技知识点这本教材的内容均是目前最前端的一些生物技术或理念,主要内容如下:(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细胞工程(克隆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注意事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3)胚胎工程: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
遗传与进化的研究方法总结

遗传与进化的研究方法总结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涉及到物种的起源、遗传变异以及进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机制,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研究方法。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用的遗传与进化研究方法。
一、群体遗传学方法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内基因频率和基因组变异的科学,其主要方法包括:1.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群体遗传学问题,通过模拟随机抽样方法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 连锁不平衡(LD)分析:LD分析通过研究位点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与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3. 等位基因频率分析:通过测量不同基因型的频率,可以了解群体中的基因多样性。
4. 多态性位点分析:多态性位点是指在群体中存在两个或更多的等位基因,并且这些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
通过多态性位点的分析,可以推断不同基因型对于群体适应能力的影响。
二、分子进化学方法分子进化学是研究基因和蛋白质序列变化、进化和分化的学科,其主要方法包括:1. 系统发育分析:通过构建物种间基因或蛋白质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可以了解物种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2. 分子钟法:分子钟法利用基因或蛋白质的序列变化速率来推断物种分化的时间,有助于了解进化的速度和时间尺度。
3. 遗传标记分析:通过研究遗传标记(如SNP、STR等),可以揭示不同物种间遗传变异的差异和变异的来源。
4. 基因组学方法:包括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等,通过对基因组或转录组的分析,可以了解物种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功能。
三、实验进化学方法实验进化学研究将生物放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通过观察其在短期内的进化变化来了解遗传变异和选择的作用。
实验进化学方法包括:1. 繁殖实验:通过繁殖实验,可以观察到遗传物质如何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进而揭示物种进化的机制。
2. 竞争实验:通过将不同基因型或不同物种放置在相同的资源限制条件下进行竞争,可以了解不同基因型或物种间的适应能力。
高三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三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
生物学是高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很多有关生命起源、生命活动和生命发展的知识。
作为高三生物学的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以备考试和未来的学习。
下面将对高三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生物由细胞组成,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细胞有许多不同的功能,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裂等。
2. 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和基因组成的学科。
我们需要了解基因是如何通过DNA分子来传递的,以及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原因。
3. 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物种可以改变和适应环境。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和比较解剖学等。
4. 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是为了方便对生物进行研究和探索而做出的分类体系。
生物可以根据其共同的特征分为不同的类群,从物种到界等。
了解生物分类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5. 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生物体需要维持一种稳定的内部环境,被称为稳态。
稳态调节包括体温调节、水分平衡和物质代谢等,以确保生物体的正常生活活动。
6. 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我们需要了解生态链、食物网和生物圈等概念,以及环境污染和保护等问题。
以上是高三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对生物学的整体理解和应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希望这份总结对你在高三生物学的学习中有所帮助!。
进化生物学总结

进化生物学总结进化生物学总结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1.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研究进化的过程、原因、机制、速度和方向,还研究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性的起源的一门学科。
2.生物重演律:生物在个体发育中迅速重演其祖先的主要演化阶段。
即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3.生物表型的进化:相对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而提出的,包括形态、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的进化。
表型进化是以分子进化为基础的,其本质还是基因频率的变异。
4.进化稳定对策(ESS):是基于最适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策的一种理论。
是一种混合对策,是经过长期进化检验的、最稳定的、而且最少受到其他可选对策的干扰。
5.内共生起源学说: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粒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于共生的螺旋体类真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进而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6.平衡性选择:又称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
是指能使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若干世代中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
这种选择常导致群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个体,从而维持遗传学多样性。
7.遗传漂变:指的是由于种群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又称为赖特效应,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机制。
8.正态化选择:即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称稳定性选择。
9.前进性选择:自然选择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包括单向性选择和分歧性选择。
前者使生物类型通过淘汰一种极端而保留另一极端的变异,后者把一个群体中极端变异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减少中间常态性。
10.量子种:骤变式物种形成方式,种群内部分个体由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遗传漂变)相对快速地获得生殖隔离,并形成的新物种。
11.渐变种:以缓慢的方式形成新的物种,同时具备较完整的中间过程。
达尔文认为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
12.中性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展开全文1、种群与物种项目种群物种概念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生物进化、生活和繁殖的单位,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活地域同一地点一定自然区域,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判断标准种群是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它通过个体间的交配而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相互联系物种是分类学的单位,反映了生物的本质属性:种群是生态学的单位,是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也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物种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例如同种鲫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离的种群)。
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进化论比较共同点: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不同点: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一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
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则将选择归于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3、基因频率的常用计算方法(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设二倍体生物种群中的染色体的某一座位上有一对等位基因,记作A和a,假如种群中被调查的个体有n个,三种类型的基因组成为:AA、Aa和aa。
在被调查对象中所占的个数分别为n1、n2和n3。
基因A的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则p=(2n1+n2)/2n,q=(n2+2n3)/2n。
(2)通过基因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用教材例子讲解如下:AA基因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1.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研究进化的过程、原因、机制、速度和方向,还研究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性的起源的一门学科;2.生物重演律:生物在个体发育中迅速重演其祖先的主要演化阶段;即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3.生物表型的进化:相对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而提出的,包括形态、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的进化;表型进化是以分子进化为基础的,其本质还是基因频率的变异;4.进化稳定对策ESS:是基于最适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策的一种理论;是一种混合对策,是经过长期进化检验的、最稳定的、而且最少受到其他可选对策的干扰;5.内共生起源学说: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粒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于共生的螺旋体类真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进而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6.平衡性选择:又称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是指能使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若干世代中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这种选择常导致群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个体,从而维持遗传学多样性;7.遗传漂变:指的是由于种群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又称为赖特效应,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机制;8.正态化选择:即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称稳定性选择;9.前进性选择:自然选择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包括单向性选择和分歧性选择;前者使生物类型通过淘汰一种极端而保留另一极端的变异,后者把一个群体中极端变异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减少中间常态性;10.量子种:骤变式物种形成方式,种群内部分个体由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遗传漂变相对快速地获得生殖隔离,并形成的新物种;11.渐变种:以缓慢的方式形成新的物种,同时具备较完整的中间过程;达尔文认为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12.中性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13.分子进化树:通过比较同一同源分子在不同生物间的差异及其他相关信息,来推测生物大分子的进化史,以此建立的系统树,称为分子进化树;14.同义替代:沉默替代,DNA序列突变后产生的密码子仍编码同一种氨基酸;15.非同义替代:DNA序列突变后产生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16.直系同源:不同物种之间的某一部分具有的同源性,不是整个物种之间的对比,只是其中的某些基因序列,例如:蛋白质的同源性、DNA的同源性;17.旁系同源:一些物种中来源于基因复制的蛋白,可能进化出新的与原来相关的功能;用来描述在同一物种内由于基因复制而分离的同源基因,旁系同源常见于同一物种,但也不是绝对如此;18.生态位:也称生态龛位、生态位置、生态灶等;物种所要求的生活环境和它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以及跟外界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境况称为生态位;19.协同进化:也叫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的某种依存关系;简答题1 生命起源的主要阶段1)由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2)由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3)有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4)由多分子体系发展成原的生命2 通信讯号的起源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通信信号的起源:动物信号起源于某些偶然的动作或者反应,如果这些动物或反应碰巧对其他动物起到了信号传递作用,则经过长期的适应、固定成为通讯信号;信号虽然起源于偶然的动作或者反应,但在其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加以改进,以提高信号传递信息的效率;2)通讯信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已经成功地利用通讯系统进行害虫的诱杀;Eg.在果园中设置糖醋盆来诱杀桃小食虫、苹果小食虫;在棉田用杨树枝把,利用杨树枝萎焉时放出的气味诱杀棉铃虫;在稻田设置荧光灯诱杀飞蛾;3 内共生起源的合理性及其不足合理性:1、在膜形态结构上,线粒体和细菌相似,叶绿体和蓝藻相似;在化学组成上,内外膜不一致,线粒体外膜与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而线粒体的内膜与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像细菌一样,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这些特征具有曾是独立生存的生物性质;它们所含的 DNA 均为裸露的环状分子;3、线粒体、叶绿体的核糖体在大小和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反应性质上与原核生物相似;4、现今的生物中,有些真核细胞中存在有共生现象;5、分子进化方面的证据,根据 16SrRNA 序列比较分析,红藻的叶绿体毫无疑问是从蓝藻来的;6、同工酶与代谢途径研究的证据也支持内共生学说;不足:1、只重视形态学方面而忽视细胞生理和生化特征;2、不能很好的解释细胞核的起源;4 生物微观进化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1、它是通过基因频率的变化积累产生的,累积的结果导致种内分化,是渐进式进化的基础;经过长期的选择,微小变异的积累,导致形成新的种或亚种;2、微观进化是生物体保持其连续性所必须的, 生物体必须通过微观进化来适应多变的环境;3、微观进化使物种的基因库更加丰富;5 宏观进化与微观进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进化层次不同:微观进化只能在物种范围内进行,对于整个生命史来说,具有决定意义是宏观进化;微观进化指小进化,即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宏观进化指大进化,即种和种以上分类群的进化;联系:1、微观进化是宏观进化现象的基础,微观进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不存在两者无关的、独立的进化过程;2、微观进化可以通过选择、隔离分化而导致高速率的进化,在一定条件下雨宏观进化相统一;3、微观进化的低层次积累通过自然选择改变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在宏观上表现出来;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共同完成生物圈的进化历程;6 物种形成的主要环节1.可遗传的变异是物种形成的原材料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物质改变所造成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物种的形成提供原材料;突变是随机发生的,这种随机突变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在群体内非随机地积累与储存,从而使群体发生分化;2.选择影响物种形成的方向环境条件会使某些基因型体现出优势,从而发生方向性选择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才能导致遗传物质交流中断,防止因基因交流而将彼此间的差异淹没,保证群体向各自方向发展,使歧化不断加深,直至新种形成;隔离主要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标志;7 渐变型式与间断平衡式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以时间和表型改变量来描述物种进化的宏观进化型式;不同点:1在线系上,渐变型认为新种主要是通过线系进化产生,而间断平衡型式认为新种主要通过线系分支产生,古生物学中的“时间种”是不存在的;2渐变型认为新种的产生是一个缓慢、渐变、匀速的过程,而间断平衡型式认为新种的产生是跳跃式、快速地形成;3渐变型强调进化的连续性和缓慢性,而间断平衡式认为进化是跳跃与停滞相间作用;4渐变型认为适应进化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线系进化,而间断平衡型式认为适应进化只能发生在种形成过程中;5渐进式演化量小且不明显,间断平衡式大且呈折线形式;8 什么是假基因,及其产生途径假基因:指基因组中与某一功能基因的序列高度同源,但没有功能的DNA片段;产生的途径:A、基因重复B、已存在的假基因重复,产生更多的假基因C、反转录转座:功能基因通过先转录成RNA片段再反转录成DNA片段,后插入到基因组中,产生基因拷贝,但会由于结构突变或丢失调控元件而失去功能而成为假基因;9 什么是基因家族,它的进化机制和特点1基因家族: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为单一的基因簇或称基因家族;2机制:基因家族中一个基因家族的成员通过遗传上的相互作用,使得所有成员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进化;主要有不等交换和基因转换:①不等交换可以在种系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或在减数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结果使得其中一条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发生重复而另一条发生缺失;②基因转换时两序列通过相互作用,其中一序列被另一序列转变,即在复制的过程中,除了以自身作为模板外,还以另一序列的部分区域作为模板进行复制;3)特点:在基因家族的致同进化中,基因转换比不等交换更具优越性:基因转换不改变基因家族中基因数目基因转换适于串联重复和散布式的基因基因转换在方向上更有利于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进化10 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括号中为所用软件1.最大简约法PAUP、MEGA、PHYLIP根据信息位点提供的各序列间的替换情况,在所有可能的树中筛选含最小替换数的树的方法;2.距离法之邻接法PAUP、MEGA、PHYLIP软件首先通过各个物种之间的比较,根据一定的假设推导得出分类群之间的进化距离,构建一个进化距离矩阵;再分别依次将序列合并聚类,构建进化树;由进化距离构建进化树的方法常见有:FM法、邻接法、邻居关系法等;3.最大似然性PAML、PAUP、PHYLIP选取一个特定的替代模型来分析给定的一组序列数据,使得获得的每一个拓扑结构的似然率都为最大值,然后再挑出其中似然率最大的拓扑结构作为最优树;在最大似然法的分析中,所考虑的参数并不是拓扑结构而是每个拓扑结构的枝长,并对似然率求最大值来估计枝长;4.贝叶斯推断 BAMBE、MrBayes11 现代人类起源的两种学说1多祖论与系统说:认为并不存在单一的发源地,现代人种是土生土长的,是由当地的直立人亚种逐渐演化而成,即现代人的起源是多中心的;依据是许多不同地区的现代人种群具有不同的解剖特征,而他们和该地区化石人类有明显的遗传联系;2单祖论与迁徙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距今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地区的女性;其后代中有一部分在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迁移到亚洲和欧洲;这些新移民后来完全取代了当地土着人种,并发展成现代人种;依据是根据对不同族裔妇女胎盘线粒体DNA的类型建立起一个人类谱系模型,研究结果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单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单祖论:各人种均属同一物种,共同起源,来自一种古猿;迁徙说:各人种由一个在非洲进化为具有现代人形态的人群向外迁徙,代替各地原有人群形成;12 生态系统进化的动力是什么1环境的变迁灾变①元古代中期氧化大气圈的出现: 由原核细胞向真核细胞的进化过渡;②元古代晚期大气圈进一步氧化、全球性降温和海平面变化: 原核生物衰落和多细胞动植物出现;③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的环境与生物的巨变: 带来面貌截然不同的新生态系统的建立;2新物种的出现替代a.新物种的形成,会引起包括生态位、竞争关系、食物链、网等一系列生态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b.总结:环境变迁和新物种的出现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且不再恢复到原来状态;环境变迁和生物物种的大规模替代往往是相伴发生的,其结果是生态系统的大改变;论述题简述利他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及其进化机制生物学意义:利他行为在给行为表达者带来眼前的不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亲缘选择的好处,即帮助传递自身基因的好处,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内在适应度;利他行为给行为接受者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帮助其提高了适合度存活能力和繁殖后代的能力;机制:英国科学家认为机制主要是亲缘选择和互惠利他;亲缘选择:在行为实行后,群体中某基因出现频率的变化取决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的亲缘系数,亦即取决于供体和受体具有遗传关系的个体中同源基因的平均份额;有助于行为的提供者基因的传递;互惠利他:如狒狒只帮助那些能够回报的个体,同时引起这类利他行为的基因的出现频率也可能增加;如何理解进化的不平衡性并举例说明1. 进化不平衡引起进化过程中生物体性状的各个部分独自地进行变化,由于生物在身体构造、机能等方面的发展引起镶嵌进化;Eg. 在鸟类和哺乳类的发展过程中,作为鸟类的特征的翅膀和羽毛、轻巧坚实的骨骼、恒温等,和作为哺乳类特征的颌骨成分和关节方式、毛发、恒温、乳腺等,也都是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形成的,而并不是一次产生或同时完成的;2. 根据进化速度的不平衡性可分为:低速进化:已有5亿年历史的海豆芽,活化石水杉、银杏、鸭嘴兽、大熊猫等;中速进化:已有6千万年的历史的马;高速进化:如果每1, 000代产生一个新种,就可为高速进化;如:有袋类5千万年、人类的进化200-300万年;影响进化速度的因素1.生物自身因素的影响①与生物体的结构水平相关;适合度、忍受变异的能力②生物种群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异花授粉③生物种群的大小和发生变异的能力的影响;2. 环境对进化速度的影响①环境的剧变可以产生较大的选择压力,引起或促进生物体发生变异,从而促进新种的形成;②未被占据的生态位为新种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转座有什么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