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分析

合集下载

韦应物最的唐诗赏析

韦应物最的唐诗赏析

韦应物最的唐诗赏析韦应物最的唐诗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韦应物最的唐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韦应物最的唐诗赏析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这首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写了这首七言绝句。

诗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景物,诗人却特地说自己独爱幽谷中的小草,因其身处偏僻之地却安之若素,渺小却不自卑,这是诗人自我精神追求的写照。

我唯独喜爱长在幽谷山涧边的小草,枝叶茂密的树丛中有黄鹂在鸣叫。

春天的潮水夹杂着风雨,使夜里的涧水变得湍急。

在风雨和湍急的水流中,有一只小船横在野外无人的渡口。

韦应物最的唐诗赏析2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

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淮滨异时候,了似仲秋月。

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

高斋属多暇,怊怅临芳物。

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

赏析:这首诗写得非常朴实,没有太多修饰。

自从到此郡为官,两鬓生出了白发,岁月不饶人啊。

新年第一天便增加了一岁,不由得感叹年华流逝的迅速。

滁州与北方家乡的气候完全不同,冬天也像秋日似的,河流山谷都很温暖,护城河边的草木已早早地发芽了。

因为是节日,不需去衙署,呆在屋中很是空闲,但走出去一看见芳草,马上联想到自己无法归去,又十分感伤。

韦应物最的唐诗赏析3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赏析:这是诗人和朋友的唱和应酬诗。

在树林中读过《易经》后,又去小溪边悠闲地观看水鸟。

楚地诗人非常多,你同哪一位往来唱和最密切呢?前两句应为诗人酬答友人的内容,描述自己的生活情景。

后两句是针对友人而提出的新问题:楚地的诗很多,你同谁来往比较密切呢?这是典型的唱和格式。

韦应物最的唐诗赏析4【原文】《东郊》作者:韦应物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描绘了春天的西涧景色和夜晚的野渡所见。

诗人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自然风物的优美画卷,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志趣。

诗的前三句描绘了白天的西涧景象,绿草如茵,黄鹂啼鸣,春潮伴着夜雨轻轻涌来。

诗人钟爱那不起眼的幽草,而对炫目的黄鹂抱有轻蔑的态度。

在他们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守节的品格。

第四句则展现了西涧夜晚的另一番景致——野渡无人,空舟自横。

这幅画面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流露出他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人以空舟自横的悠然姿态寓言自己的人生哲学——淡泊名利,自在生活。

全诗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他以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表达情感,述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

同时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

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潮水急流、野渡无人等画面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首诗也展示了韦应物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西涧的独特景色,将人的情感和自然景色相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同时,诗人也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使诗歌充满了哲学意味。

总的来说,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山水诗名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涧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由、
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理解。

这首诗展现了韦应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我们去品味、去欣赏、去探索其中的深意。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2.表现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4.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5、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附――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三、鉴赏指导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1)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2)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3)、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4、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适恬静自由欢愉四、实战演练1、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韦应物的诗词《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的诗词《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的诗词《滁州西涧》赏析《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

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

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

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

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

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

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扩展阅读:人物简介韦应物(737—792),长安人。

唐玄宗时为三卫郎。

建中二年(781)为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江州刺史。

贞元初(785左右)为苏州刺史,后世称为“韦苏州”。

所作词仅存《三台》、《转应》数曲。

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

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

《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闲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淡雅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写作手法多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为主,修辞手法多以白描、衬托为主。

抒发的主旨多为: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水;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分)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①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就:近,到。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这两个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分)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3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

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①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韦应物和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都具备了“清”的审美理想和“雅淡”的诗境。

那么风格有哪些异同呢?一、韦、柳山水田园诗的共同风貌(一)萧索低沉的中唐之音韦应物的创作时期主要是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据《唐才子传校笺》载:“应物,京兆人也。

尚侠,初以三卫郎事玄宗;及崩,始悔,折节读书。

”第二册163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亲眼目睹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巨变,诗人清楚地知道美好的时代将一去不返,无奈、苦闷、叹惋等复杂的感情在心中相互交织却又无法言说。

柳宗元则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他一生面对的就是社会遭遇了巨变后的疮痍与民瘼。

他们的诗从内在的感情基调上就已经迥异于王孟,少了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中开阔明朗的意境与大气,没有了田园诗中所描绘的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劳动收获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借景抒发寂寞惆怅,借景来排遣心中的郁结。

而田园诗则描绘课税的沉重与农事的艰辛。

柳宗元就喜在诗中自言寂寞,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暄。

倚楹遂东旦,寂寞将何言。

”诗人中夜睡起,开窗欣赏起夜景,天上斜月初升,晶亮滚圆的露珠在竹叶上微颤,耳畔隐隐传来泉水的叮咚与偶尔的鸟啼,一切都静谧无声,清冷冷的空气使诗人睡意全消,直至东方发白。

在如此安静的夜里本应以闲适的情怀来欣赏自然景象的无限美,但诗人体会到的却是满腹的寂寞无以言说。

一个“寒”,一个“泠泠”将诗人的心情衬托得无以复加,景作情语,情由景出,顿觉寂寞悠长。

再来看韦应物的田园之作《观田家》中的:“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着重描写了农事的繁重。

新春来临,新一年的劳作又开始了,农人们终日辛勤耕作却换不来丰收,连课税也无法负担,道尽了农人的辛苦。

在韦、柳的诗中已经看不到盛唐时风发的意气、高扬的理想,没有了那种浓烈奔放的感情,萦绕诗中的始终是一股挥之不去的低沉与萧索。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审美赏析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审美赏析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审美赏析韦应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之一,后人多以王孟韦柳并称。

他的“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绕有生意”。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山水诗,也是韦应物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唐代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后野渡所见。

诗歌中,诗人寓情于景,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含蓄地表现出诗人进仕退隐的矛盾思想。

全诗如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怜”即爱的意思。

“涧”即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独”是“最”的意思。

“幽草”即长在阴深处的草。

诗一开始就写春天繁荣的景物中,诗人表明特别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

一个“独”字和一个“怜”字,不但把自己与幽草联系起来,而且以物喻人,借物抒情,表现出“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的情怀。

这样,诗人借此暗示了自己所具有的恬淡的情怀,表现出与世无争的胸襟。

第二句“上有黄鹂深树鸣”。

上句写山涧小草,通过视角描写草处之于幽处,也表现出诗人自己的情怀,属于静态描写。

这一句承上而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借山中树上的鸟来表现山之幽静,属于动态描写,以声衬静,从而突出了山之幽静。

“深树”即茂密的树林,或者树丛深处。

这里,诗人描写了深树上黄莺的鸣叫,打破了“幽静”的山林。

我们要注意,在诗歌中,诗人总是有所寄托的,不管是托物言志,或者是借物抒情,都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其实,诗人这里,借助山中“幽草”比喻的是安贫守节的人(当然也就是诗人自喻),而“黄鹂”比喻那些居高位而媚时的仕宦之人。

“君子在下,小人在上”嘛。

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含蓄地自己所处环境及其自甘寂寞的隐逸情感表达出来。

第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春潮”即指春天来临,冰雪融化,河水自然增长。

这句的意思是说,春潮加上春雨,河中的水势更加急促了。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诗与陶、王、孟一脉相承。

下面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山水田园是我国古代诗歌写作时的一个重要题材。

而唐代也是整个山水田园诗发展的重要阶段。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最著名的四位诗人。

韦应物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山水田园诗一直被尊为其创作的代表,后世学者对之有较高的评价。

白居易称其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胡应麟评其“苏州最古 ,可继王、孟”;沈德潜誉其为“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

严羽的《沧浪诗话》列举唐诗各体,其中就有“韦柳体”。

近现代对于韦应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二十世纪学界对韦应的文学探讨,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关于韦应物作品的考证;(二)对韦应物诗歌的评价。

(三)与其它诗人诗作进行的比较。

对于韦应物的作品考证主要集中在《滁州西涧》、《观田家》、《寄李儋元锡》等几首代表作的研究。

如钟林斌的《风景寂寥心境落寞—读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王国栋《写景中寄予的生命的欢歌〈滁州西涧〉赏析》就从具体的诗歌着手分析韦应物的写作特色与诗歌风格。

王海峰的《别有情爱在黎庶—读韦应物〈观田家〉》从爱情主题和简淡的语言风格两个方面来论诗了该诗与其它作家《观田家》的区别。

而储仲君《从<寄李儋元锡>看韦应物滁州时期的内心世界》和刘杨的《忧国伤时情真意切—读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都是从作品本身出发发掘出作者创作时忧国忧民内心情感。

对韦应物诗歌的评价大都集中在对其诗歌主题及诗歌风格的评价。

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有张天健的《试论韦应物及其诗歌》,高海夫的《中唐诗人韦应物》,葛晓音的《山水田园诗派研究》,顾静的《寄至味于淡泊—浅析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为代表。

如高海夫的《中唐诗人韦应物》认为前人所说的“澄淡精致”,“其实主要是指韦应物的个人抒情之作与流连光景之什而言的”。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分析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分析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分析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为后人留下了550多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反映战乱、批判权贵、同情民生嫉苦的好诗,也有拟古、歌行不乏千古传诵的名作,而最能代表其典型风格和突出成就的,毕竟还是山水田园诗。

任何一位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向和审美追求,这种独特的趣尚和追求,一旦溶于其作品中,便建构成其鲜明的风格。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就是以其独特的清谈、自然、抒情风格“自成一家之体”,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一.恬淡——淳美自然韦应物一生由豪侠公子走向文人学士,由三卫郎做到大州刺史,做官虽不算显达,然官运尚可,总是缓步升迁的,自无迁谪之怨;他做官勤慎爱民,以清廉直正见称,加之生性恬淡,自无躁进之心,更不会刻剥人民而取宠;他对当时社会前景缺乏足够的希望和信心,隐退思想时隐时显。

诗如其人,因此,他的诗在古朴隐淡之中,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淡淡的图画,表现了诗人淳美的自然情操。

1.淡而不枯。

试观其《赋得暮雨送李胃》: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离别之情,在历代文人笔下总是显得那样郁闷盘曲,但韦应物却将笔力放在写景上,寓情于景。

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题中的“暮雨”二字,淡淡几笔,勾画出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

二、三联四句接写江上景色:在沉沉西下的夕阳,傍晚的暮蔼里,伴随着微微小雨,出航的船只慢慢归来,而鸟儿却迟迟不愿离开,远望江面渐黑看不到朋友的远去的船只,只有岸边的浦树永远饱受这里江水的滋养。

全诗以“微雨”起,以“散丝”结,淡淡地涂抹,又淡淡地了结,显示韦应物恬淡的特色,因而翁方纲称韦诗“其妙全在淡处,实无迹可求”(《石州诗话》)。

2.溶浓入淡。

韦应物虽身在名利追随的官场,却能清心寡欲、恬淡自远,不为外物所动,他把生活的贫富、官场的沉浮看得很淡。

以一种澄沏清莹的胸怀处世,便自然心旷神怡,山水泉林在他的眼前也格外清新可爱。

山水田园诗鉴赏 (定稿用)分析

山水田园诗鉴赏 (定稿用)分析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 生活,闲适 淡泊,悠然自得等等。 2。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浑壮丽, 清冷空寂等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

A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B、写景的空间排列次序:由大至小、由小至大、由远至近、由近 至远、由上到下 C、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四、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内容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 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 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2、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 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 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 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 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描写山中清新自然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想要 远离官场,过宁静生活,向往隐居生活之情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唐德宗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春游滁州城西郊野两山之间的溪流所作。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诗人通过对比,从“涧边”写到“涧中”,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暮春游西涧赏景与晚雨渡口所见,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在诗中自然得到流露。

首句以“独”字领起,“怜”字紧承,诗人用独怜”二字表明自己的情景交融喜爱和心情,“独怜”的对象是那涧边生长在僻静处的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野草。

诗人不写春天的桃红柳绿,惟独喜欢这种安静而又有生气的景色,透露出诗人对洁身自好的人品和归隐生活的向往第二句,诗人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勾画,枝叶茂密的树木除处,黄鹏唱着悦耳动听的歌。

“深”字既状写大树参天、枝繁叶茂之态,又突出树林深处的静:“鸣”字以动衬静,也为西涧增添生机。

第三四句写雨中所见所闻。

春潮带着雨水,夜晚急着上涨;渡口无人之小船,独自打横在江上。

晚潮带春雨,水势更急,徜在要道,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会“舟自横”;而郊外渡口,行人本不多,此刻更无人,船夫也回家了,空空的渡船只有悠然漠然了。

待人以“急雨”、“春潮”来显示静中有动,又以“无人”和“舟自横”使动归于静。

这也是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诗人在仕途生涯中,优中唐政治弊端,疾百姓生活贫苦,有志改革而无力,欲归隐而不能,常常被出仕、退隐所困扰,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

诗人思归隐,故“独怜幽草”;自己的无所作为,正像水急之时的野渡舟横。

情人景,景融情,此诗令千古读书人步入画境。

诗之末句常被后人命作画题。

【文献综述】韦应物诗歌简论

【文献综述】韦应物诗歌简论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韦应物诗歌简论韦应物是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写下大量吟咏山水田园的隐逸诗歌。

他的诗在艺术风格上是清雅闲淡,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写实风格,伤感哀怨,充分流露出其内心矛盾。

韦应物在隐逸诗内容上不但继承了前人的基础,而且又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有所创新,承前启后,成为后来隐逸诗的典范,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综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有:一、山水田园派的杰出代表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指出:“他的山水田园诗再现了陶渊明和王维的真趣,同时又将盛唐山水田园诗优美清空的意境引向萧散淡冷,在中晚唐和宋代,特别受到白居易和苏轼的推重”。

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语言风格,韦应物均与陶渊明相近。

白居易在《题浔阳楼》一诗中将“陶”、“韦”并举:“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卞敬业《唐代田园诗人――韦应物》是本世纪较早对韦应物诗歌进行较深入、细致探讨的论文,文章论韦应物在诗坛上的地位云:"苏州诗平易冲和,随在表现;而其真朴处,亦人不可及。

""盖苏州诗品清高,极为当时文人所推重。

"论其各体的风格云:"盖苏州诗渊源于陶公,故以五言最为擅场,七言则较有逊色。

五古气质闲妙,浑然天成,所谓朱丝素絃,一唱三叹。

五律多简远,不作矜持语,而自然合拍。

五绝则甚古澹,渐入化境矣。

大抵韦诗多如行云流水,不著一字,神在阿堵之中,而情寄八方之表者也。

"文章又谓"其言情真朴处似渊明,其写景清婉处则多似玄晖",最后称韦应物 "为唐之陶潜"。

蒋寅在《大历诗人研究》一书中,称韦应物“自成一家之体,卓为百代之宗”,并认为大历时期能开宗立派、自成一家的诗人,只有韦应物。

二、以写实为显著特色的思想性韦应物思想性的形成与所处环境的骤变,接受教育的思想、人物自身性格等诸多因素有关。

时时流露出一种写实倾向,参与社会、关注民生的讴歌与痛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时时抒发复杂情感。

韦应物的诗歌风格

韦应物的诗歌风格

韦应物的诗歌风格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淡自然、抒情婉约、含蓄深沉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注和热爱,展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

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有以下特点:
1. 平淡自然: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以平淡自然为主要特点,诗中
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形象,将自然美与人情美融为一体,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 婉约抒情: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婉约抒情的气息,他
善于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歌中充满着淡淡的忧伤和哀愁。

3. 含蓄深沉: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以其含蓄深沉著称,他在表现
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同时,善于运用含蓄的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远意义。

4. 清新秀丽: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也具有清新秀丽的特点,他善
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奇特的想象,将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以其平淡自然、婉约抒情、含蓄深沉、清新秀丽的特点,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拓展: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绘
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在韦应物的诗歌中,自然与人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而到了中唐,经历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

早已不是曾经的开元盛世般的场景了。

劳动力的巨大损失,使中原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很多地区田地荒芜,农业生产几乎停顿。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正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力量益趋衰落,中央集权日趋瓦解,藩镇割据势力日渐强大,中央和藩镇、藩镇和藩镇之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人民更遭受长期的兵祸之苦。

均田制的瓦解,土地兼并的兴起,造成大量自耕农的破产,剩下的小自耕农中一些人因不堪日益加重的赋役负担,抛弃小块土地,为他人“力田”,也成为“客户”。

治世用文,乱世用武。

战乱爆发,文士被排挤到了社会边缘,再也看不到锦绣前程,盛唐的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乐观情绪和慷慨的气势,已经成为遥远而不绝如缕的馀响。

正是这种国家的衰落致使文人们不得不反思,不得不面对现实,用诗歌来宣泄国仇家恨,或感时伤事,或描写人民的疾苦和妻离子散的悲剧。

(二)没落贵族的家境韦应物没落贵族的家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韦氏历代都是簪缨冠族。

韦应物的六世祖,淡泊名利,朝廷前后十次征召,都不应命。

北周明帝即位,对他十分礼敬,曾经作诗赏赐,封他韦逍遥公。

五世祖韦冲,在隋代官至民部尚书。

高祖韦挺,唐太宗时历任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等显官。

曾祖韦待价是武后朝的宰相,官至吏部尚书。

唐代流传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语。

但到了韦应物时家道已经衰落,出生在这样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中的他由于家族的世代的影响,为官出仕是他们从小就被灌输的思想,所以在屡次被贬与辞官后,他都还是渴望着能够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

在加之没落贵族的家境,使之从小能有更多机会来接触劳苦大众,从而在他的心中有着一份和劳动人民不解的情意。

(三)贬谪生活中对农民生活的体验韦应物仕途充满坎坷,一生就在不断地出仕与罢任中徘徊。

一次又一次的出仕,一次又一次的罢官,闲居佛寺,这就是韦应物所走过的人生道路。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

韦应物和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之异同论 韦应物和柳宗元 的山水田园诗都具备了&ldquo;清&rdquo;的审美理想和&ldquo;雅淡&rdquo; 的诗境。

那么风格有哪些异同呢? 一、韦、柳山水田园诗的共同风貌 (一)萧索低沉的中唐之音 韦应物的创作时期主要是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据《唐才子传校笺》载: &ldquo;应物, 京兆人也。

尚侠, 初以三卫郎事玄宗;及崩, 始悔, 折节读书。

&rdquo; 第二册 163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 亲眼目睹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巨变, 诗人清楚地 知道美好的时代将一去不返,无奈、苦闷、叹惋等复杂的感情在心中相互交织却 又无法言说。

柳宗元则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 773),他一生面对的就是社会 遭遇了巨变后的疮痍与民瘼。

他们的诗从内在的感情基调上就已经迥异于王孟, 少了王维 、孟浩然 山水诗中开阔明朗的意境与大气, 没有了田园诗中所描绘的乡村生活的宁静 与劳动收获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借景抒发寂寞惆怅,借景来排遣心中的郁结。

而田园诗则描绘课税的沉重与农事的艰辛。

柳宗元就喜在诗中自言寂寞,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ldquo;觉闻繁 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暄。

倚楹 遂东旦, 寂寞将何言。

&rdquo;诗人中夜睡起, 开窗欣赏起夜景, 天上斜月初升, 晶亮滚圆的露珠在竹叶上微颤, 耳畔隐隐传来泉水的叮咚与偶尔的鸟啼, 一切都 静谧无声,清冷冷的空气使诗人睡意全消,直至东方发白。

在如此安静的夜里本 应以闲适的情怀来欣赏自然景象的无限美, 但诗人体会到的却是满腹的寂寞无以 言说。

一个&ldquo;寒&rdquo;, 一个&ldquo;泠泠&rdquo;将诗人的心情衬托得无 以复加,景作情语,情由景出,顿觉寂寞悠长。

再来看韦应物的田园之作《观田 家》中的:&ldquo;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 句作具体分析。


三 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 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 具体分析。 答:一方面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点)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 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 (具体化) 另一方面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 其潇洒疏放。(点)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 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 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 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具体 化)


一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 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 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 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 富有生活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 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 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 分点答之,两者兼顾 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 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 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韦应物的诗观田家

韦应物的诗观田家

韦应物的诗观田家韦应物是唐代文学巨匠之一,其诗歌尤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深得时人喜爱。

他的诗观田家,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以下是对韦应物诗观田家的分析。

1. 对自然的赞美韦应物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

在他笔下,大自然是美丽、宁静、神秘的,诗歌中常常有形象生动的自然景象,如“雾气蒙蒙月色微”、“绿树阴深夏日长”等等,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2. 对生活的热爱韦应物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他以农民和田园为主题,把田园生活描绘得细致入微,充满动人的诗情画意。

他认为田园生活有着人间至乐,是一种优美的境界。

3. 对现实的关注韦应物的诗歌中也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

他不仅描写了田园乡村的美好,也揭示了其中的贫穷、艰辛和社会现实等问题。

他借助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看法和思考,意在传递正能量。

4. 对人生的思考韦应物的诗歌中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他深刻地思考过生命、光阴和命运等问题。

他用诗歌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悟和领悟,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种种情景,表达出生命的无穷魅力和充满哲理的内涵。

5. 对艺术的热爱韦应物对艺术也有着深厚的热爱。

他善于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这些艺术元素也常常出现在他的诗歌之中。

他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对美的追求和热爱,也让他的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总之,韦应物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充满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思考,既描写了现实中的艰辛和不公,又借助诗歌抒发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元素构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在时代和历史中得到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二.写实――淳朴天成谈到写实,人们往往想到“自然流出,不假安排”,其实,这只是诗歌艺术的外在表现,是那些在表现上自然、淳朴的诗歌给我们的一种感觉,而不是诗人创作的实际。

而韦应物的诗却是实实在在的,在他的诗中没有什么是多余的;也没有向我们隐瞒什么,或者在诗中删除了生活中的什么,他只是从容不迫的告诉我们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1.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有如他生活的实录,使生活中的各方面内容基本上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诗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他在各州理政、视察、宴集、游赏、园艺、访友等生活内容,而且也可以了解到他在外郡时感时、忧民、思亲、念友等真实的心态。

如写理郡:“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薄》);写独居斋中:“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郡内闲居》);写宴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写交往:“朝与诗人赏,夜携禅客入”(《花径》);写游览:“弄泉朝涉涧,采石也归州”(《游西山》)。

但是,无论是宴集游览,还是闲居独处,韦应物总是时时提醒自己为官的责任。

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他对百姓是关心的,不仅“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而且o;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春游南亭》)。

试看《游琅琊山寺》: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

鸣驺响幽谷,前旌耀崇冈。

青冥台彻寒,绿褥草木香。

填壑跻花界,叠石构云房。

经制随岩转,缭绕岂定方?新泉泄阴壁,高萝荫绿塘。

攀林一栖止,饮水得清凉。

物类诚可遣,疲氓终未忘。

还归坐郡阁,但见山苍苍。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与外界的各种联系,现实中的韦应物也融入到诗中,并在诗里展现出来。

有琅琊山寺的缘由、经过、景物以及诗人的感受在诗里说得十分明白、具体。

“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点明了诗人出游的真正背景,毫不隐讳自己“受命”的身份,不去有意无意地把自己装扮成纯粹的隐士。

未了两句道出了他隐逸的念头,但他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州之长的职责:“疲氓终未忘”,仕与隐的矛盾如实反映在诗中,因此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

对韦应物的评价

对韦应物的评价

韦应物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官员,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恬淡高远,被誉为“韦苏州”。

他的诗歌以五言
古诗成就最高,其作品语言简洁朴素,有着“五言长城”之称。

在文学方面,韦应物有着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不仅情感真挚,而且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细腻传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韦应物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建树。

他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等地方官员,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

总的来说,韦应物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官员,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分析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分析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清谈、自然、抒情风格“自成一家之体”,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为后人留下了550多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反映战乱、批判权贵、同情民生嫉苦的好诗,也有拟古、歌行不乏千古传诵的名作,而最能代表其典型风格和突出成就的,毕竟还是山水田园诗。

任何一位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向和审美追求,这种独特的趣尚和追求,一旦溶于其作品中,便建构成其鲜明的风格。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就是以其独特的清谈、自然、抒情风格“自成一家之体”,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一.恬淡——淳美自然
韦应物一生由豪侠公子走向文人学士,由三卫郎做到大州刺史,做官虽不算显达,然官运尚可,总是缓步升迁的,自无迁谪之怨;他做官勤慎爱民,以清廉直正见称,加之生性恬淡,自无躁进之心,更不会刻剥人民而取宠;他对当时社会前景缺乏足够的希望和信心,隐退思想时隐时显。

诗如其人,因此,他的诗在古朴隐淡之中,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淡淡的图画,表现了诗人淳美的自然情操。

1.淡而不枯。

试观其《赋得暮雨送李胃》: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离别之情,在历代文人笔下总是显得那样郁闷盘曲,但韦应物却将笔力放在写景上,寓情于景。

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题中的“暮雨”二字,淡淡几笔,勾画出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

二、三联四句接写江上景色:在沉沉西下的夕阳,傍晚的暮蔼里,伴随着微微小雨,出航的船只慢慢归来,而鸟儿却迟迟不愿离开,远望江面渐黑看不到朋友的远去的船只,只有岸边的浦树永远饱受这里江水的滋养。

全诗以“微雨”起,
以“散丝”结,淡淡地涂抹,又淡淡地了结,显示韦应物恬淡的特色,因而翁方纲称韦诗“其妙全在淡处,实无迹可求”(《石州诗话》)。

2.溶浓入淡。

韦应物虽身在名利追随的官场,却能清心寡欲、恬淡自远,不为外物所动,他把生活的贫富、官场的沉浮看得很淡。

以一种澄沏清莹的胸怀处世,便自然心旷神怡,山水泉林在他的眼前也格外清新可爱。

于是韦应物情不自禁地投向了大自然优美的怀抱,去捕捉大自然中各式各样的生机盎然的澹远之美、恬静之美、自然之美,因而产生了一篇篇淳美、恬淡风格的诗篇。

韦应物有一首名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幽深茂盛的芳草,繁茂葱绿的树木,婉啭鸣叫的黄莺儿和春潮野渡,写得物象鲜明,有声有色,但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又只是那自在漂浮的空空渡船,无人问津的荒郊野渡和那自生自荣的自然之美,意境恬淡宁静而又悠远有味,很好地体现了韦诗“一寄鲜于简淡之中”(宋濂《宋文宪公全集》)的溶浓入淡的特色。

3.淡而有味。

自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风格艳丽清新,但片面追求华丽辞藻;谢眺在新体诗方面也是重辞藻,重声律;到大历诗人,他们是极力推尊“丽藻”的时代美观,韦应物虽也受其影响,但他并没有像大历诸子那样沿谢灵运的路子去片面追求丽藻,而是略去了六朝剪花雕彩、襞积细微的陋习,将这种轻利的笔调揉贯于自己简淡的诗风里,如《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

青莲界,萧条孤兴发。

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

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严城自有限,一水非难越。

相望曙河远,高斋坐超忽。

此诗旨趣超拔,刻炼精工,得谢灵运精髓。

却又能洗削赘语,用极为平常的词语描绘眼前的风景,比大谢诗更为省净。

而且诗风清新疏朗、明丽葱倩,又兼得谢眺的风韵。

因此朱熹称:“其诗无一字做
作,直是自在。

”(《诗林广记前集》)王世贞云:“韦左司平淡和雅,为元和之冠。

”(《艺苑卮言》)刘履谓:“子厚之工致,乃不若韦苏州之萧散自然。

”(《唐诗癸签》)诸家说韦应物无“做作”、“平淡和雅”、“萧散”,便是说其诗在艺术表现上极为自然,语言简洁朴实,不加雕琢。

韦诗这种淡然天成,淡而有味的特色正在于摒弃大历诸子有锻炼而求远的观念,韦应物用他朴实、自然的语言,使山水田园诗天然超妙,结体浑成,形成了悠然淡远、冲和平静、优寡舒缓的意境使其诗内蕴着恬淡的品格——淡而能真、淡而能厚、淡而有韵,这正是其人生境界的诗性表现。

二.写实——淳朴天成
谈到写实,人们往往想到“自然流出,不假安排”,其实,这只是诗歌艺术的外在表现,是那些在表现上自然、淳朴的诗歌给我们的一种感觉,而不是诗人创作的实际。

而韦应物的诗却是实实在在的,在他的诗中没有什么是多余的;也没有向我们隐瞒什么,或者在诗中删除了生活中的什么,他只是从容不迫的告诉我们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1.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有如他生活的实录,使生活中的各方面内容基本上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诗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他在各州理政、视察、宴集、游赏、园艺、访友等生活内容,而且也可以了解到他在外郡时感时、忧民、思亲、念友等真实的心态。

如写理郡:“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薄》);写独居斋中:“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郡内闲居》);写宴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写交往:“朝与诗人赏,夜携禅客入”(《花径》);写游览:“弄泉朝涉涧,采石也归州”(《游西山》)。

但是,无论是宴集游览,还是闲居独处,韦应物总是时时提醒自己为官的责任。

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他对百姓是关心的,不仅“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而且o;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春游南亭》)。

试看《游琅琊山寺》:
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

鸣驺响幽谷,前旌耀崇冈。

青冥台彻寒,绿褥草木香。

填壑跻花界,叠石构云房。

经制随岩转,缭绕岂定方?新泉泄阴壁,高萝荫绿塘。

攀林一栖止,饮水得清凉。

物类诚可遣,疲氓终未忘。

还归坐郡阁,但见山苍苍。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与外界的各种联系,现实中的韦应物也融入到诗中,并在诗里展现出来。

有琅琊山寺的缘由、经过、景物以及诗人的感受在诗里说得十分明白、具体。

“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点明了诗人出游的真正背景,毫不隐讳自己“受命”的身份,不去有意无意地把自己装扮成纯粹的隐士。

未了两句道出了他隐逸的念头,但他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州之长的职责:“疲氓终未忘”,仕与隐的矛盾如实反映在诗中,因此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

2.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在写景上也有其独特的写实风格。

韦应物笔下的'景物皆出自他身边现实中的山水,取景随意、自然,他不像以往诗人那样以一种统摄、凌跨山水的姿态出现,而是以一种温和、开放的态度接纳不同的山水。

如:在写月溪泛舟的情景时“岸筱覆回溪,回溪曲如月。

沉沉水如绿,寂寂流莺歌。

浅石方凌乱,游禽时出没。

半雨夕阳霏,缘源朵花发。

”(《月溪与幼遐君贶同游》),这既不是奇异之景,也没有佳句可摘,全然是身边的常景。

山川风物作为韦应物仕隐生活的环境,情感活动的背景再现在他的诗中。

又譬如《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东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遮。

全篇没有刻意雕琢,真实描写身边平常的景物,显得自然真朴,仿佛眼前便出现一幅杨柳随风飘、青山傍绿水的淡泊清美的画面。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具有的鲜明写实风格,是与其所处的时代、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

他所生活在中唐时期,前唐盛世潜伏的各种矛盾以“安史之乱”为突破口彻底爆发出来,盛唐由此走向衰落,诗人们面对战乱、争斗、倾轧的现实,再也不能像前辈李白那样热情的高歌“大江东去”。

战乱的场面、痛苦的民众、悲凉的心境,真实
而迅速地在大历诗歌中浮现出来,现实的内容成为诗人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

从大历诗坛写实风气的形成和变化中可以看出,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写实倾向并不是一个孤立现实,韦诗写实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大历前后的时代特征和诗坛写实风气密切相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