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3章知识点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原子、分子、离子以及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概念和知识。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原子和分子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中子电中性,也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带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

2.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相对单位,以质子质量为参照,常用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amu)。

3.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4.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5. 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分子,能反映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6. 分子式中的下标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数量,不写则默认为1。

分子式的写法应尽量简化,且不同分子的化学式不能写在一起。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2. 常见元素有氢(H)、氧(O)、碳(C)等。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用于查阅元素性质和信息。

3.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化合物的性质由组成它的元素种类、原子比例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

5. 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变化构成,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合物的生成和消失过程。

三、离子和离子键1. 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离子化。

2.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由接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3.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4. 离子键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以及良好的电导性能。

四、化学方程式和平衡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1、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2、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九年级化学三至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三至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氯化钠由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构成2、分子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气味),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体积)。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变,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原子没有变。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原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了。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微观解释:同种分子构成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是混合物。

5、原子构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②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③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6、相对原子质量(Ar):①公式:,它是一种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②Ar≈质子数+中子数。

7、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8、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层的具有2个电子)。

9、原子结构示意图10、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密切相关,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一般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11、离子: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12、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省略);①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镁离子Mg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铵根离子NH4+、;②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碳酸根离子CO32-、氢氧根离子OH-;1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

分子和原子一、微观粒子的共性1.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微观粒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气体>液体>固体二、微观粒子的种类1.种类: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三、化学变化的本质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HgO →Hg + O2氧化汞汞氧气3.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2.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氢原子没有中子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1)高速运动(2)无规则运动(3)分层运动把电子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的现象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层:1 2 3 4 5 6 7离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前3层)(1)先里后外(能量最低原则)(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3)最外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同时是第一层时最多排2个)3.原子结构示意图三、离子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目的是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的分类(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3.离子的表示方法阳离子:H+Na+K+Mg2+NH4+、阴离子:F—Cl—O2—OH—CO32—4. 离子符号的意义镁离子:Mg 2+ 5个硫酸根离子:5SO 42—5. 离子和原子的关系失电子 得电子阳离子原子 阴离子得电子 失电子6. 相对原子质量(Ar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的比值为这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素一、元素1.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性质:(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或原子(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3.分类: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4.含量:(1)地壳中:O Si Al Fe(2)空气中:N O(3)生物体中:O C H N5.决定: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区别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二、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种类改变1.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三、元素符号1. 定义2. 写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N/O/C(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如Ca/Mg3.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 表示氢元素 表示一个氢原子(2)对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还表示一种单质如Fe 表示铁元素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铁单质(3)元素符号前面加2以上的数字,只表示几个原子如 2N 只表示2个氮原子四、元素周期表1.结构2.编排。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一、微观粒子的共性1.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微观粒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气体>液体>固体二、微观粒子的种类1.种类: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三、化学变化的本质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HgO →Hg + O2氧化汞汞氧气3.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2.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氢原子没有中子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1)高速运动(2)无规则运动(3)分层运动把电子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的现象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层:1 2 3 4 5 6 7离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前3层)(1)先里后外(能量最低原则)(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3)最外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同时是第一层时最多排2个)3.原子结构示意图三、离子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目的是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的分类(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3.离子的表示方法阳离子:H+Na+K+Mg2+NH4+、阴离子:F—Cl—O2—OH—CO32—4. 离子符号的意义镁离子:Mg 2+ 5个硫酸根离子:5SO 42— 5. 离子和原子的关系 失电子 得电子阳离子原子 阴离子得电子 失电子6. 相对原子质量(Ar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的比值为这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素一、元素1.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性质:(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或原子(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3.分类: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4.含量:(1)地壳中:O Si Al Fe (2)空气中:N O(3)生物体中:O C H N 5.决定: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区别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二、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种类改变 1.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三、元素符号 1. 定义2. 写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N/O/C(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如Ca/Mg3.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 表示氢元素 表示一个氢原子(2)对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还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表示铁元素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铁单质 (3)元素符号前面加2以上的数字,只表示几个原子 如 2N 只表示2个氮原子四、元素周期表1.结构2.编排。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____年初中化学考试中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必考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分子和原子1. 原子概念-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电子带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中子是电中性的,位于原子核内。

2. 分子概念-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3. 原子间力和分子间力- 原子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被称为原子间力或分子间力。

- 原子间力包括电子云间的斥力和吸引力,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原子的排列方式- 原子可以排列成链状、环状、网状等不同的结构,影响物质的性质。

5. 元素和化合物- 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如金属铁、非金属氧等。

- 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如水(H2O)。

6.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原子组合成分子或离子。

- 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二、离子1. 离子概念-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 正离子带正电荷,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负离子带负电荷,由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2. 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 金属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离子。

- 非金属离子是由非金属原子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离子。

3.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离子键是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强电子吸引力。

- 离子晶体是由大量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结构。

4. 电负性和共价键- 电负性是原子吸引和结合电子的能力。

-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5.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有正负电极。

- 非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均匀。

三、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化学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关系。

-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个数,离子式表示离子中各离子的个数。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总结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总结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总结要点
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知识要点,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1. 原子和分子
- 原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合而成的粒子。

2.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式
- 化学式是化合物组成的简写方式。

-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通常由C、H、O等元素符号组成。

4. 反应式和反应类型
- 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所发生的变化。

-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解反应等。

5. 离子和离子反应
-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由原子组成的粒子。

- 离子反应:以离子为反应物的化学反应。

6. 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

- 摩尔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质量(克)。

7. 配制溶液
- 配制溶液的步骤:称取溶质、溶解溶质、加水并充分搅拌。

8.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知识总结要点。

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定义性质联系区别1.2.3.4.5.6.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备注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1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表示的是一种微观概念,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一种)微粒。

3、分子的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②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可以压缩。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可分三种情形: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b、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个数不同: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高中学习)4、分子理论的应用:(1)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2)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知识点二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2、原子的性质(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3、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注意: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答:不一定!金属单质 (如:Fe 、Cu 、Al 、Hg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固态单质 (如:C 、P 、S 、Si )稀有气体 (氦、氖、氩、氪、氙、氡 )6、原子的构成:质子 (带 正 电荷)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原子核(带正电)中子 (不带电)原子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 ———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小,但所占质量很大,电子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有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NaCl 硫酸锌ZnSO4(显著特征:含有SO4 CO3 NO3 OH NH4 PO4Cl等原子团)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闻到气味等;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相同物质相同,分子不同物质不同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kg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

121(kg)(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三节 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2-
Al
3+
2.原子得失电子数=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阴离子
得到电子
原子
失去电子
阳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
•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质子 和中子上。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 2.相对原子质量= 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 4.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物质 元素 分子 原子
元素
同 原 类 子 组成
物质
构 宏观: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成 微观: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
构成
分子
元素周期表
1.7个横行,即7个周期。 18纵行,16个族(8,9,10纵行共组1个族)。 2.由元素周期表可以得到的信息: a.原子序数=质子数 b.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所在周期数 3.从元素周期表的一个格可以得到的信 息:a. 该原子的名称 7 N b.该原子的元素符号 氮 c.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14.01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
1.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的总称。 2.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 也不变。 4.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列前四位: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排列:氧﹥碳﹥氢﹥氮
元素的分类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 头 • 元素 金属元素:“金”字旁 固态非金属:“石”字 旁 非金属元素 液态非金属:“水”字旁
•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裂 原子 重新组合 新的分子 • 分子 (新的物质)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 子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中考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中考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中考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第一节 分子和原子五、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六、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七、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6.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7.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8.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0.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4.原子的构成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5.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6.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kg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

121(kg)(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三节 元素8.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
一、微粒的性质
性质:①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
②微粒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③微粒之间有间隙,气体微粒间间隙较大易被压缩,液体、固体微粒间间隙较小不易被压缩; 注意:改变间隙,微粒本身大小不变。

二、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 2 8
2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第一电子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5)三决定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练习:辨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
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还有原子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是混合物
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则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3+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如O2--
注意: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①质子数相等
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常见离子:
H+(氢离子) K+(钾离子) Na+(钠离子) Ag+(银离子) NH4+(铵根离子)
Mg2+(镁离子) Ca2+(钙离子) Cu2+(铜离子) Zn2+(锌离子) Ba2+(钡离子) 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Al3+(铝离子)F-(氟离子) Cl-(氯离子) NO3-(硝酸根离子)
OH-(氢氧根离子)O2-(氧离子) S2-(硫离子) CO32-(碳酸根离子) SO42-(硫酸根离子)
3.相对原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