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编制心理学复习精华完整版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习意义一、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二、研究内容: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状态;人格(个性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三、教师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神经系统的结构1.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细胞体和突起(树突、轴突)组成。

三种神经元: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2.神经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大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调节感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大脑左半球是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2)周围神经: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实现发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古希腊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意识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二、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第二节注意<一、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最基本的特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

教师入编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师入编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第一章概论(多为小题,名词解释、选择、简答等)1、心理学(名解):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选择):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构造主义心理学:①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或称心理学之父)。

②冯特创造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

4、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主要代表是杜威。

它否定意识的结构,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5、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

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他宣称心理学只研究行为,而行为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提出了“刺激—反应”公式(S—R),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持教育万能论。

华生的名言:“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6、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创始人人有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等,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为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习惯把看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

7、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

8、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强调“自我实现”。

9、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01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①提示学习结果的性质②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③阐明学习的过程④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3、新教师的特点:(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4、教育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1)新手水平(2)高级新手水平(3)胜任水平(4)熟练水平(5)专家水平5、专家教师与新手老师的差异表现在:(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的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的,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6、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7、影响教师成长因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8、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几种主要的形式:(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发生认识论(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3)认知发展:①图式②同化③顺应④平衡10、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的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13、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3)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①内化②“最近发展区”理论③支架式教学14、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2)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1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1)婴儿时期: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阶段(2)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3)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阶段(4)儿童期: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5)青年期:获得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感阶段(6)成人前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7)成人中期: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感阶段(8)成人后期: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16、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帮助学生渡过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17、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分别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18、柯尔柏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对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提出的建议):(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2)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比较,引起冲突(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更为合理(4)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然道德教育的目标19、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20、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1)学业成绩(2)自我价值感(3)心理健康21、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表现在:(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求(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22、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用的习惯性方式23、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2)沉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3)整体型与系列型(英国心理学家戈登﹒帕斯克)(4)聚合式思维与发散式思维(5)具体型与抽象型24、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25、认知结构的差异变量:(1)观念的可利用性(2)观念的可辨别性(3)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26、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1)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3)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4)对学科选择的偏好27、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识差异的教学手段28、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29、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成四层:(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30、性格差异的鉴定方式:(1)自陈量表式测验(2)投射测验(3)情景测验(4)自我概念测验31、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性格(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32、特殊儿童是指由于生理、智力、感觉、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无法在正常教育条件下获得学习效果而需要特殊教育措施及服务来发展其潜能的儿童33、特殊儿童的类型:(1)智力超常儿童(2)智力落后儿童(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4)社交和行为问题(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自闭症)(5)生理和感觉缺陷(生理和健康损伤儿童、视觉损伤儿童、听力丧失儿童、多种严重残疾)34、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35、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3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3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有意义学习(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创造)和机械学习38、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代表人物: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刺激泛化(2)刺激分化(3)消退(4)恢复39、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斯金纳)(1)强化(2)消退(3)惩罚40、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程序教学,基本原则为:(1)小步子(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41、社会学习论的观察学习方式(班杜拉)(1)直接的观察学习(2)抽象性的观察学习(3)创造性观察学习42、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4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布卢姆)(1)掌握学习(2)自律学习(班杜拉)(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44、布鲁纳认识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提倡发现学习45、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1)激进建构主义(2)社会建构主义(3)社会文化取向(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46、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47、建构主义学习观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创建与使用、课程设计、学生心理辅导及教师的教育等48、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认识学徒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49、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4)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50、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提出一些具浓厚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2)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3)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5)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51、构建出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52、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命题网络、图式53、三类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54、同化过程的三种形式的命题学习:(1)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5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56、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2)重复比较复杂的材料(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4)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复习的笔记(5)为学生做笔记提供结构上的帮助57、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为五个亚类:(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58、教师需要知道促进辨别学习的下列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1)刺激与反应接近(2)反馈(3)重复59、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60、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阶段61、认知策略学习的特点:(1)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2)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3)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62、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背景(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2)变式与练习(3)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63、简析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与“概念”这两个术语含义的异同: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羽毛这一特征64、试比较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命题表征”与奥苏伯尔的“命题学习”两者的异同:两者都重视若干概念间的关系。

2019年教师编制心理学复习精华完整版

2019年教师编制心理学复习精华完整版

2019年教师编制心理学复习精华完整版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2.心理现象及结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直觉、思维、想象、记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注意”:不是心理过程,而是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内在动力)需要、信念理想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能力、性格、气质(个性心理特征差异表现)(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三)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冯特“心理学之父”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被公认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创立杜威安吉尔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依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2019教师招聘试卷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

2019教师招聘试卷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019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综合--心理学

2019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育综合--心理学

心理学模块***(一)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3,知觉的分类:(1)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2)空间知觉—对事物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又分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方位知觉,D深度知觉;(3)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4,感觉相互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5,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6,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效果;(2)制订观察计划,提高观察的条理性;(3)观察过程中要进行指导。

(小学生观察的一般特点是:观察对象多,观察背景少;笼统的观察多,仔细的观察少;无顺序观察的多,按顺序观察的少)7,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8,记忆的种类:(1)记忆内容的不同: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动作记忆);(2)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7±2容量),长时记忆。

9,记忆的过程:(1)识记-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2)保持和和遗忘(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3)再认和再现(无意再现和有意再现,直接再现和间接再现)。

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及培养(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282一,记忆能力的发展:1,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的发展:学前期是儿童无意识记快速发展的时期,有意识记在三年级以后逐渐占主导地位;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从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又一特点,识记方式转化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四年级;3,形象记忆和逻辑记忆的发展:小学生的知识经验较少,形象思维占优势。

2019安徽教师考编-招考教育心理学总结背诵版

2019安徽教师考编-招考教育心理学总结背诵版

招考教育心理学总结背诵版科目章节小节知识点教育心理学一、绪论研究对象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研究任务理论任务:揭示教学系统中学生的学习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与条件实践任务:应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二)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认知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主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就是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结构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理论阶段论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不能用语言符号存储信息;②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能够用语言符号来为事物命名,;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能够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④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

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则或违抗师长。

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影响因素成熟:有机体的自然生长练习和经验:个体在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平衡化: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动物进化的结果,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是表现出来的特征高级心理机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心理发展观: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低级机能不断转化成高级功能的过程内化外界环境的信息向内在心理结构的信息的转化过程:儿童的喃喃自语——耳语--口唇动作--内部言语和思维,从而完成内化过程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作用,应用:1、在教学是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依靠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复习提纲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2)前运算阶段(2-7)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万物有灵论”现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质的“守恒”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7-11)出现“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思维“去自我中心”(4)形式运算阶段(11-16)命题思维形式的出现;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系统思维;具有灵活性;建构主义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技能。

①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②这种适应性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

适应:①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②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的情景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或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的平衡状态。

影响发展的因素:①成熟;②练习和经验;③社会性经验;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教育价值:①.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②.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获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维果斯基是建构主义者。

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的个体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换的过程。

表现:①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的关系变化与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内化学说语言的习得,是儿童低级心理机能转化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必要条件。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1、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3、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4、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5、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200个必考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汇总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200个必考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汇总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200个必考的教育学⼼理学基础知识汇总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200个必考的教育学⼼理学基础知识汇总1.在个体早期⽣命中有意个⽐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或没有影响。

⼼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2.智⼒测验中的⼀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3.我国教育⼼理学家主张学⽣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为规范的学习。

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5.⼼理辅导的⼀般⽬标可归纳为两个⽅⾯,第⼀是学会调适,第⼆是寻求发展。

6.学⽣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致可分为三个⽅⾯:⼀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是总是解决能⼒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理的培养。

7.先于⼀切的活动则⼜指向该活动的⼀种动⼒准备状态称为⼼向与定势。

8.贮存时间⼤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瞬时记忆。

9.在读⼀⾸诗时,某⽣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增加学习⼏分钟。

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

10.中学⽣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是可以做到⾔⾏⼀致,具有⾃律性。

11.能让学⽣以⾃⼰的速度和⽔平⾃学有特定顺序和⼩步⼦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法,是程序教学。

12.课堂⾥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课堂⽓氛。

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13.有系统的根据有关学⽣学习⾏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标对其进⾏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教学评价。

14.标准化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客观性;第⼆,计划性;第三,可⽐性。

15.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

16.罗森塔尔借⽤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效应称之为⽪格马利翁效应。

17.信息加⼯学习理论认为学⽣的学习是⼀个信息加⼯的过程,信息时以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概念: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教,如何学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习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3、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乌申斯基。

5、1903年,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主要有弗洛伊德的理论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由廖世承1924年编写。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布鲁纳总结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此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常用方法有问卷法和访谈法)④个案法⑤教育经验总结法⑥产品分析法⑦测验法其中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①客观性原则(前提)②教育性原则(基本伦理道德)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由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科学性决定的)④系统性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个体的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资料精编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资料精编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4、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6、测验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

7、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8、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里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9、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10、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11、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12、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13、兴趣:是个体力求人是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1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5、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6、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9、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0、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22、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23、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4、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

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一、教育学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性和延时性。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与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规模和速度、结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2)与政治经济制度。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教育的目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决定教育的体制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培养所需人才、促进民主化进程、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与文化。

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作用: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更新、创造文化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1)顺序性。

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2)阶段性。

针对不同年宁阶段的学生分阶段进行教育(3)不平衡性。

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

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

要注重对个体的因材施教3、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教师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同事: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019年教师考编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背诵版)

2019年教师考编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背诵版)

2019年教师考编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背诵版)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育心理学)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1 23/ D 4 56/(F E D C B A)7/(C)8/(A)9(C)10(B)11(A)12(C)13(A)14(B)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 B,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A、瑞士皮亚杰B、奥地利劳伦兹C、美国桑代克D、苏联维界斯基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自我意识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其公式表述为:A、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B、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C、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D、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4、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019年教师招聘教育类学心理学复习完整资料版

2019年教师招聘教育类学心理学复习完整资料版

希望对您有帮助!教育学部分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方法、理论成熟的程度,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科学化和现代化四个阶段。

注:①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习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②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③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④1776年,康德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开讲教育学,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⑤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的“五段教学法”,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运用。

⑥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二、教育及其发展1、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强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发展历程: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第一,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第二,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第三,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

⑵古代教育:①奴隶社会的教育:1、古代学校出现;2、教育阶段出现;3、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

②封建社会的教育: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2、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3、内容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4、方法以严格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修行;5、形成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累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2.心理现象及结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直觉、思维、想象、记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注意”:不是心理过程,而是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内在动力)需要、信念理想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能力、性格、气质(个性心理特征差异表现)(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三)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冯特“心理学之父”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被公认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创立杜威安吉尔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依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五)心理学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神经系统的结构(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2)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3)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大脑分为四叶,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额叶: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顶叶:调节机体触、温、动感觉等;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对听觉进行加工。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运算和推理等;大脑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主要处理的信息是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情感、欣赏音乐和艺术等。

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

3、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2)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又叫信号反射。

巴普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3)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a.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b.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

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是负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是正诱导,互相诱导可能是同时性的,也可能是相继的。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a.客观性—客观现实(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心理,“狼孩”b.主观性—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主管映像,“仁者见仁”c.能动性—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能动反映,“改变世界”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概念(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认知的起点(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直接作用在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属性(3)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感觉机体觉——内脏感觉:饿、胀、渴、窒息、恶心、疼痛内部感觉:平衡觉——姿势感觉或静觉、晕车运动觉——关节肌肉的感觉根据人脑反映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物体知觉时间知觉: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顺序性运动知觉:真正的运动知觉知觉似动知觉:动景运动(电影、动画片、霓虹灯)、诱导运动(月动云静)、运动后效(瀑布)自主运动(暗室内静止的烟头光点在动)社会知觉:社会刻板印象(群体特征归属每个人,无视个体差异)晕轮效应(某人有某特征时,对其他特征相似判断;一白遮百丑)首因效应(最初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新近获得信息影响最大;最近效应)投射效应(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角色效应错觉: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知觉的特殊情况。

(错误的知觉,不可克服)种类:大小、形状和方向、时间、倾斜“视崖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深度知觉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1、感觉的规律感觉规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特征)感觉阈限:引起人感觉的刺激范围(数值)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刺激的觉察能力;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差异刺激的感觉能力;最小差异量,最小可觉差明适应(5分钟,时间短)感受性下降(1)感觉的相互作用视觉暗(亮-暗)适应(30-40分钟,时间长)感觉适应听觉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痛觉同时对比“月明星稀”,黑人牙齿很白感觉对比继时对比正后像(前后一样)感觉后效:视觉后效(像)负后像(前后不一样)彩色视觉一般是负后像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受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他感受器的影响而有所变化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偿:感觉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机能来弥补。

如:聋哑人能“以目代耳”。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红色热烈、温暖。

”“蓝色看起来清凉”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规律(特征)—选择性:自动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影响因素:(客观)刺激物绝对强度、独特性,对象背景差别性、活动性(主观)知觉目的、已有体验,动机爱好、情绪理解性:知识经验为基础,再加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整体性:根据知识经验,把各部分属性综合,整体把握事物;恒常性:事物本身不变,知觉条件变化,知觉映像相对不变;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声音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答: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的重要条件。

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⑤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四、记忆概述1、记忆及其品质(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2)记忆的品质:敏捷性(速度、过目成诵)、持久性(保持时间)、准确性、准备性(提取应用,前面三种综合体现)2、记忆的分类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短时记忆≤1min形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记忆情景记忆(亲身经历,有时空关系)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知识类的,概念公式等)情绪记忆(曾体验过的情绪,紧张害怕等,十年怕井绳)动作记忆(做过的运动动作)根据记忆的意识参与的程度外显记忆(主动收集经验)内隐记忆(已有经验自动表现)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陈述性记忆(what,事实事件)、程序性记忆(how)五、记忆过程及其规律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

2、识记的分类无意识记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有意识记识记机械识记根据实际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意义识记3、保持及其规律(1)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2)保持的规律:①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一般表现为减少甚至遗忘;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还表现为记忆恢复。

(记忆恢复<记忆回涨>是指实际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实际后及时测得的保持量。

)②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一方面记忆内容中不重要的细节部分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能较好地保持,从儿时记忆内容简略、概括和合理;另一方面,记忆内容中的某些特点和线索有选择地被保留下来,同时增添某些特征,使内容成为较易理解的“事物”。

4、遗忘及其规律(1)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系列位置效应;(该效应是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③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

)④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⑤识记的方法;⑥时间因素;⑦情绪和动机。

(3)遗忘的原因① 退说;记忆痕迹逐渐衰弱至消失②干扰说;(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③压抑说;(弗洛伊德)情绪压抑作用引起的主动遗忘、情绪紧张引起(考试)④提取失败说;(“话到嘴边现象”“舌尖现象”)缺乏提取线索⑤同化说/认知结构说。

(奥苏贝尔)记住轮廓,忘记细节;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5、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再度呈现(选择题时);6、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事物不在面前重新呈现(问答题)六、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如何依据记忆规律有效组织复习?(1)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间隔复习④循环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3)复习次数要适宜(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七、表象概述1、表象:是事物不在前面时,在头脑出现事物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