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出现。

为了有效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旨在持续改进抗菌药物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措施。

1. 加强监管与管理为了遏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医务人员、药品生产企业及患者进行严格监管,规范抗菌药物的开具与销售,限制其过度使用。

同时,建立药物使用档案,定期进行审查与评估,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提倡合理使用原则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时应坚持合理使用原则,严格按照标准指南和治疗方案进行用药,杜绝滥用和不当使用。

同时,加强医生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药物的认识和使用准确性,降低误诊误用的发生率。

3. 宣传教育与科普加强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提高其对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各类媒体、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途径,普及抗菌药物的知识,引导患者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

4. 加强药品研发与创新为了有效应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需要加大药品研发与创新力度,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并且不断优化现有药物,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注重多学科的合作研究,提升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5.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数据交流,及时了解各地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耐药性状况。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监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制定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改进措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降低耐药菌株的传播风险,保障人类健康。

希望各方能够认真执行上述措施,共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患者治疗成本的提高。

因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用药时机、用药剂量和疗程等方面提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

一、合理选择抗菌药物1. 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清洁手术,如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等,一般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唑林;对于污染手术,如结肠手术、胃手术等,则选择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呋辛;对于严重感染或高风险手术,如心脏手术、脑外科手术等,可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如头孢他啶。

2.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选择适合患者的抗菌药物。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二、用药时机1. 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开始使用,以确保手术过程中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对于污染手术,可在手术开始时立即给予首次剂量,术后根据需要继续给予后续剂量。

2. 对于清洁手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可在手术结束前再次给予一次抗菌药物。

三、用药剂量和疗程1.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剂量。

对于大多数手术,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确保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为24-48小时,对于某些特殊手术,如关节置换手术,可能需要延长至72小时。

对于清洁手术,如果手术时间较短且无感染高危因素,可考虑在手术结束后立即停药。

四、持续监测和改进1.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 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能力。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率过高、使用不当、药物选择不合理等。

为了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持续改进措施。

一、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培训内容应包括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疗程等。

二、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疗程等。

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执行指南和规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医护人员按照指南和规程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三、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医院应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定期收集和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评估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对存在问题的病例,应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医护人员进行整改。

同时,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纳入医院质量考核体系,与医护人员绩效挂钩,激励医护人员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四、加强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外科、感染科、药剂科等。

医院应加强多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标准操作规程,共同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共同解决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五、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配合度。

在患者出院时,应向患者说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疗程等,让患者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持续改进原则
遵循医学伦理原则
尊重患者的人权和尊严,遵循医学伦理规范。
持续改进措施
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适应症、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
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践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优化治疗方案。
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03
实施责任人
02
01
实施流程
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节。
定期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对感染病原体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了解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为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对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趋势。
评估流程
2. 抗菌药物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估原则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3.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提出抗菌药物使用的改进建议,包括更换药物、调整剂量、改变给药途径等。
CHAPTER
06
总结与展望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01
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总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的成果和经验
降低耐药菌感染风险
0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的实施有助于降低耐药菌感染的风险。通过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估和监测,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使用现象,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为了持续改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培训,加强医师和药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

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培训,以及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授予医师、药师相应的处方权和调剂权。

其次,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建立临床药师下临床查房制度,临床药师定期下临床并参与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每月进行抗菌药物双十检查,对按金额排名前十的抗菌药物对应的前十名医生的用药进行跟踪调查。

第三,临床药师每月负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用药评价,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汇总,以告知、通报、集中培训的形式反馈给临床,使医生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诊疗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不合理现象,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第四,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限制医生的处方权限,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细菌耐药。

第五,加强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针对处方、医嘱中出现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进行分析汇总,以告知、通报、集中培训的形式反馈给临床,使医生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诊疗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不合理现象,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第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建设,从源头上通过医生工作站对其处方、医嘱中各种超常规用药进行有效提示,并及时控制。

通过制定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整体管理规范,从而规范医师的用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和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制定和实施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二、整改目标1.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2.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认识;3.加强抗菌药物监测与管理;4.促进抗菌药物研发和创新。

三、整改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识,引导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判断能力。

2.建立规范的临床用药指南制定和完善临床用药指南,明确各类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提供合理用药的参考依据。

同时,加强对临床用药指南的推广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正确理解和遵循指南。

3.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批和监督责任。

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部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4.加强药物监测与报告建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发现和预警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

同时,加强药物监测数据的报告和共享,提供科学依据支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5.加强抗菌药物研发和创新加大对抗菌药物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制和上市。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解决抗菌药物领域的技术难题,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整改效果评估建立整改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抗菌药物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通过分析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预期成效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成效:1.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2.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认识程度;3.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风险;4.促进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治疗效果。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PDCA循环干预与持续改进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PDCA循环干预与持续改进

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PDCA循环干预与持续改进作者:刘光斌高颖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用于医院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

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制定目标,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并且执行措施,检查使其标准化。

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及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手术出院病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显著提高,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从79.2%下降到21.2%,药物选择合理率从19.6%上升到89.1%,术前用药时机合理率从48.0%上升到93.8%,给药剂量及频次合理率从59.0%上升到97.2%,术后用药疗程合理率从5.3%上升到88.2%。

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PDCA循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志码:A临床上细菌耐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导致了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多。

2011年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其中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是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

PDcA循环是美国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所以也称“戴明循环”。

我们尝试将PDcA循环运用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管理干预,并达到了持续改进的预期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未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和应用PDcA管理后2016年1月~2017年12月I、Ⅱ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病历,剔除Ⅲ、Ⅳ类切口及非手术患者,分析、评价医务人员对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实施PDcA前后比较,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类别等所占比例基本相当(见表1),可比性较强。

1.2计划阶段1.2.1找出问题每次循环的起点是发现问题。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是全球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保护抗菌药物的疗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至关重要。

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持续改进措施。

首先,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和评估。

同时,要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教育,提高对抗菌药物使用理性的认识。

通过制定和推广相应的临床评价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应用,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其次,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研究。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包括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测、对细菌抗药性的监测以及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

通过监测和研究,可以及时了解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分析引起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第三,加强药品管理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药品供应链管理,防止假药和劣质药品的流入。

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生产的抗菌药物质量安全可靠。

同时,加强对药店和医疗机构的监管,严禁非法销售和使用抗菌药物。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国际组织和合作平台,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最佳实践,推动各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五,加强研究和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逐渐增加,研发新的抗菌药物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需要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为治疗细菌感染提供更多选择。

总之,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管理、监测和研究、药品管理和监管、国际合作以及研发新药等措施的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确保人类在面对细菌感染时有可靠的治疗手段。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大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大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大全)第一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措施(大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改进措施一、考核内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使用。

二、考核项目:科室抗菌素使用率是否<60%,Ⅰ类切口手术抗菌素预防使用率是否<30%,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素预防使用时间是否不超过24h,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在30min-2h。

抗生素是否分级、合理使用。

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发现问题:1、外科个别医师病历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不规范、天数超过24h。

2、外科Ⅰ类切口抗菌素预防使用率超标。

3、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没有在30min-2h内使用、如9月份外科病例徐海成、住院号13090146、(多诊断左肾积水、左输管结石等)。

四、整改措施:1、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实行三级管理。

使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

3、监测外科手术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在30min-2h内使用。

五、效果评价: 各科室及时纠正医务科反馈的质量缺陷,外科未再出现预防性使用抗菌素超天使用情况。

外科Ⅰ类切口抗菌素预防使用率趋于下降,但超标。

第二篇:抗菌药物持续改进三病区一类手术切口病人使用抗菌素持续改进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可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才可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药敏结果而定。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整改措施标题:抗菌药物整改措施引言概述: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制定并实施抗菌药物整改措施至关重要。

一、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1.1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规范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1.2 设立抗菌药物专门使用委员会,定期评估和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使用策略。

1.3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档案,记录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疗程等信息。

二、加强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2.1 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和能力。

2.2 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等。

2.3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价机制,对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三、加强药品供应管理3.1 建立抗菌药物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采购渠道和数量。

3.2 加强抗菌药物库存管理,定期清点库存并监测药物过期情况。

3.3 加强抗菌药物配送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运输和储存。

四、推广抗菌药物替代疗法4.1 鼓励医护人员使用非抗菌药物替代抗菌药物,如中草药、免疫疗法等。

4.2 推广预防性使用疫苗,减少感染疾病的发生,从根源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4.3 加强对替代疗法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患者对替代疗法的接受度。

五、加强监测和评估5.1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发展趋势。

5.2 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效果的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5.3 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评估报告,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公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整改效果。

结论:抗菌药物整改措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抗菌耐药性问题,保障人民健康。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一、目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手术切口愈合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旨在规范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有效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外科系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包括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产科、整形外科等。

三、管理原则1. 遵循“预防为主,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

3. 遵循“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的原则,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所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经过审批。

2.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制度,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的能力。

4.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收集和反馈抗菌药物使用信息,为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提供依据。

五、责任与监督1. 外科系统的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制度的落实。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六、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临床实践的进展,及时调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通过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手术切口愈合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一、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培训,加强医师和药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授予医师、药师相应的处方权和调剂权。

二、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建立临床药师下临床查房制度,临床药师定期下临床并参与合理用药。

三、临床药师每月进行抗菌药物双十检查,对按金额排名前十的抗菌药物对应的前十名医生的用药进行跟踪调查。

四、临床药师每月负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用药评价,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汇总,以告知、通报、集中培训的形式反馈给临床,使医生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诊疗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不合理现象,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限制医生的处方权限,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细菌耐药。

六、加强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针对处方、医嘱中出现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进行分析汇总,以告知、通报、集中培训的形式反馈给临床,使医生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诊疗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不合理现象,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七、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建设,从源头上通过医生工作站对其处方、医嘱中各种超常规用药进行有效提示,并及时控制。

通过制定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整体管理规范,从而规范医师的用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八、建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是指通过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将从评估内容和方法、持续改进措施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加深对该制度的理解。

一、评估内容和方法(一)评估内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监测等内容。

1.治疗效果评估:评估患者病情的变化,以确定抗菌治疗是否有效。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疗效评价、微生物学疗效评价和生化指标监测等。

2.不良反应评估:评估抗菌治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及时发现并处理。

评估方法包括不良反应报告、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等。

3.耐药性监测:评估患者是否产生了耐药性,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

评估方法包括微生物学检测、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等。

(二)评估方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1.临床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疗效,评估抗菌治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患者的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3.系统评估:利用系统评估方法,综合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二、持续改进措施(一)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意识。

(二)制定和实施指南:及时制定和修订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使用原则,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

(三)加强监测和反馈:建立抗菌药物的监测与反馈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四)制定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和表扬,对滥用和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惩罚和批评。

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抗菌药物整改措施抗菌药物整改措施是针对目前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增加的严重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通过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旨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保护公众健康。

一、加强监测和报告体系为了及时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水平,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的监测和报告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监督,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真实可靠,并定期报告相关数据。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新浮现的耐药性。

二、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医疗机构是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场所,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生和药师的培训,提高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库存管理,防止抗菌药物的浪费和过期。

三、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公众对于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册、举办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告诉他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四、加强药店的管理药店是抗菌药物的重要销售渠道,加强药店的管理对于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非常重要。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药店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药店依法销售抗菌药物。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药店销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销售技能。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抗菌药物的问题是全球性的,各国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增加的挑战。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寻觅解决抗菌药物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之,抗菌药物整改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惟独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公众的意识和素质,才干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增加,保护公众的健康。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与持续改进28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与持续改进28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与持续改进摘要:目的研究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

方法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对比在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类型以及用药合理性差异。

结果实施前后均抽查200份处方,实施前不合理情况为64次,实施后降低至12次。

用药不合理类型大多为剂量偏高、用药间隔不当。

结论加强持续改进有利于提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运用。

关键词: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在外科系统中应用广泛,能够预防手术位置感染并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1]。

持续质量改进需要针对现阶段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性实施强化指导与控制,促使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不断提升。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围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随机抽选研究实施6个月前及6个月后病案资料各200例,查看处方不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类型。

实施前200例病患男女比例为111:89;年龄区间处于32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48.67±5.27)岁;就诊科室:88例普外科、22例泌尿外科、40例骨外科、50例神经外科。

实施后200例病患男女比例为108:92;年龄区间处于34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49.54±6.09)岁;就诊科室:93例普外科、24例泌尿外科、36例骨外科、47例神经外科。

实施持续改进前后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1.2.1成立管理小组由药剂科、医务科、感染管理科等派出人员组成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管理小组[2],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药物知识储备,主要负责抗菌药物的使用制度设定以及日常用药管理[3]。

定期公布各科室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含药物类别、使用频率以及差错发生情况。

尤其应针对术后三天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前半小时的抗菌药物,严格控制使用率。

定期展开会议,讨论现阶段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具体状况,合理筛选药物,选择相对廉价、不良反应小且具有可靠疗效的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考核内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使用。

二、考核项目:科室抗菌素使用率是否<60%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素预防使用率是否<30%,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素预防使用时间是否不超过24h,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在30min-2h。

抗生素是否分级、合理使用。

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发现问题:
1、外科个别医师病历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不规范、天数超过24h。

2、外科Ⅰ类切口抗菌素预防使用率超标。

3、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没有在30min-2h内使用、如9月份外科病例徐海成、住院号13090146、(多诊断左肾积水、左输管结石等)。

四、整改措施:
1、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实行三级管理。

使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

3、监测外科手术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在30min-2h内使用。

五、效果评价: 各科室及时纠正医务科反馈的质量缺陷,外科未再出现预防性使用抗菌素超天使用情况。

外科Ⅰ类切口抗菌素预防使用率趋于下降,但超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