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代词举例.doc

合集下载

精心整理文言文18个虚词

精心整理文言文18个虚词

中考18虚词整理1、之(1)代词:①代人、事、物。

例句:长跪而谢之、亲戚畔之、呼尓而与之、肉食者谋之、学而时习之、委而去之②指示代词,这: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助词:①结构助词,的。

例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咨臣以当世之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行道之人弗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莲之爱③调节音节,不译。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怅恨久之、公将鼓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句: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吾妻之美我者⑤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3)动词:到,往,去。

例:辍耕之垄上、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以(1)介词:①用、把、拿。

例句:因以为号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大易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君为长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必以分人②按照、依照。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虽不能察,必以情③凭借、依靠。

例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这所顺可以一战何以战(2)连词:①表目的,来,用来。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则责……等之慢,以彰其咎、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光先帝遗德以乐其志②表结果,以致于。

例句: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③因为。

例句:不以千里称也、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扶苏以数谏故、徒以有先生也(3)动词,认为。

例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皆以美于徐公(4)通“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3、于(1)介词:①到。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还于旧都、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簊畚运于渤海之尾②在。

例句:骈死于槽枥之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候③从。

例句: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舜发于畎亩之中④对,向。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欲有求于我也、万钟于我何加焉告之于帝⑤比。

文言文代词及翻译

文言文代词及翻译

一、人称代词1. 我、吾: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吾闻孔丘善礼,故往见之。

(《论语·述而》)翻译:我听说孔子懂得礼仪,所以去拜访他。

2. 你、尔、汝:表示对话中的对方。

例:尔何不归?(《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翻译:你为什么不回去?3. 他、彼:表示第三人称。

例: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他们兵力枯竭,我们兵力充足,所以打败了他们。

4. 吾、我:古代汉语中,吾与我在古代可以互换使用。

例:吾闻之,有善为师者,五日可成。

(《庄子·逍遥游》)翻译:我听说,有善于当师傅的人,五天就能成功。

二、指示代词1. 此、兹:表示近处。

例:此五霸者,天下之雄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翻译:这五位霸主,是天下的雄豪。

2. 那里、彼处:表示远处。

例:彼处有奇花异草,吾欲往观之。

(《庄子·逍遥游》)翻译:那里有奇花异草,我想去观赏。

3. 那个、彼:表示特指。

例:彼童子之才,何足以论!(《史记·孔子世家》)翻译:那个小孩的才华,怎么足以评论!4. 此、斯:表示近处。

例:此吾所以异于彼也。

(《庄子·逍遥游》)翻译:这就是我和他们不同的地方。

三、疑问代词1. 何: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例:何谓仁义?(《孟子·梁惠王上》)翻译:什么是仁义?2. 哪里、何处: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例:吾问曰:“何处得此奇遇?”(《庄子·逍遥游》)翻译:我问:“在哪里得到这个奇遇?”3. 哪个、何:表示特指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

例:何者为之?(《庄子·逍遥游》)翻译:哪个是它?四、物主代词1. 我的、吾之:表示所属关系。

例:吾之马,何能胜彼?(《庄子·逍遥游》)翻译:我的马,怎么能胜过它?2. 你的、尔之:表示所属关系。

例:尔之马,何能胜吾?(《庄子·逍遥游》)翻译:你的马,怎么能胜过我?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文言文常用虚词1.之(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曹刿论战》)2.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①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假如太尉认为我是个可教之才而不吝赐教,那就是我的福气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

《岳阳楼记》)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做法一样。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很久,狼好像闭上了眼,神情十分悠闲《狼》)③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这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炼、表达深刻,给人一种独特而庄重的感觉。

在文言文中,代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替代名词并引导整个篇章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文言代词以及其用法。

一、人称代词1. 吾:我吾欲言之者,乃众生也。

2. 余:我余所欲为者,则以仁义为基础。

3. 兄弟:我们兄弟同舟共济,方可克服困难。

4. 邦家:我们邦家之恩,念念不忘。

二、指示代词1. 是:这个是乃吾师之言也。

2. 此:这个此言甚是,可参详思虑。

3. 彼:那个彼乃圣贤之行也。

三、疑问代词1. 何人:谁何人敢当此重任?2. 何事:什么事何事如此重要,值得我们付出所有努力?3. 何故:为什么何故不思进取,却束手待毙?四、指代代词1. 其:他/它/她其人才高八斗,不可小视。

2. 其中:其中其技艺之高超,举世瞩目。

3. 若:如果若有变故,务必密切注意。

五、反身代词1. 己: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吾体:我的身体吾体尚且不适,焉能效力他人?六、指向代词1. 是故:因此是故,我们必须努力向前。

2. 非此:不是这个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

3. 云云:等等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宽容、理解,云云。

七、连接代词1. 而:而且学习不仅要刻苦,而且要坚持不懈。

2. 又:再加上山高水长,又有何妨?3. 乃:于是事情发展至此,乃不可逆转。

八、相对代词1. 非之:不是吾之过失均应自省,非之他人。

2. 之: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九、数量代词1. 众:许多众人皆醒,方能无往而不胜。

2. 无几:几乎没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无几。

十、疑问代词1. 客曰:请问客曰:“贵姓大名可否告诉在下?”2. 居乎:在哪里我前日曾见一人,不知其居乎何处。

以上是常用文言代词的介绍,这些代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熟悉它们的用法有助于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章。

希望读者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代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现代汉语、文言文代词汇总

现代汉语、文言文代词汇总

现代汉语各类代词汇总: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第二人称代词:你、您、你们
第三人称代词:她、他、他们、她们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么、怎么样、多少、、、
3、指示代词:这、这里、这样、这么、这些
那、那么、那里、此、如此。

文言文各类代词汇总: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吾、我、余、予、朕、孤、寡人、仆、妾、愚、臣、自、己、其等;
第二人称: 女(汝)、尔(而)、若、乃、子、君、卿、公、足下等;
第三人称: 之、其、彼、伊、焉等;
复数形式: (人称后加)侪、属、曹、辈、伦等。

(二)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 此、斯、是、兹、之、然等;
远指代词: 彼、夫、其等;
无定代词: 虚指(肯定性): 某、或
实指(否定性): 莫、无、靡
(三)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等。

文言文人称代词

文言文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

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代词(18个)用法与举例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代词(18个)用法与举例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代词(18个)用法与举例部编初中语文文言代词用法与举例
本文将介绍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代词及其用法,并提供相应的举例。

文言代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用来代替名词的一类词语,常常用于句子中引用、指示、强调等语境。

1.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用来代替人称的词语,可分为一、二、三三个人称代词。

- 第一人称代词:吾、予、余、吾等
- 例如:吾等众人皆为此事忧虑不已。

-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卿等
- 例如:尔欲何为?
2. 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是用来指示某个人、事物或概念的词语。

- 此、彼、斯等
- 例如:此山是我城市的标志。

- 是、此、待等
- 例如:是→这、此→这个、待→要、等→的人/事物
3. 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是用来提问的词语,用于寻求特定信息或事物的识别。

- 何、谁、何不、何者等
- 例如:何不掉头回去?
- 哪、几、何等等
- 例如:哪国人?
4. 性别代词
性别代词是用来指代性别的词语。

- 夫、妇、妾等
- 例如:妾身认为应该开放妇女的就业权利。

5. 代词的变化
代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会有一定的变化。

- 如何、恐、尚等
- 例如: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 所、之、其、於等
- 例如:这是所学的知识。

以上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言代词及其用法与举例。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同学,熟悉这些代词的用法,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人称代词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一、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

另外一种就是个人在对话中用的贱称,也叫谦称。

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

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

3、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是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7、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我就受恩感动激励不尽了。

8、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乐羊子妻》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

9、鄙人才疏学浅,难当此任。

我才智空虚学问浅陋,难于承担这一重任。

二、第二人称代词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另外,有“尔曹、若属”等词,译为“你们”。

“子、君、公、、卿、先生、阁下、陛下、足下”等是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例:1、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6、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代词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代词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代词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上枢密韩太尉书》)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

(《送东阳马生序》)以(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屠惧,投以骨(《狼》)?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二)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清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代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代词:
1. 人称代词:
- 吾、予、余: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 卿、尔、汝: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 彼、其、之: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

2. 指示代词:
- 此、彼:表示近指和远指,分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此”和“那/彼”。

- 是、非:表示对上文中提到的事物的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这些”和“那个/那些”。

3. 疑问代词:
- 谁、何、安: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谁”、“什么”和“哪个/哪些”。

4. 关系代词:
- 所:引导关系从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 其: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的”。

5. 不定代词:
- 若、或、某、凡:表示泛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某些”和“凡是”。

6. 反身代词:
- 己、自:表示动作的施事和受事是同一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自己”。

7. 指定代词:
- 某、夫、则:表示特定的人或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某些”。

请注意:
- 以上代词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更多的变体或特殊用法。

- 本文提供的翻译相对应,实际运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处理。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您,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辅助,请随时告知。

文言文代词汇总

文言文代词汇总

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

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

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1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在文言文的世界里,代词就像是语言大厦中的重要构件,它们在句子中承担着指代各种人、事、物的关键角色。

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代词,对于读懂古人的文章、领略其思想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聊聊“之”这个代词。

“之”的用法可谓多样。

它可以作动词,意思是“到……去”,比如“吾欲之南海”,这里的“之”就是“去”的意思。

更多时候,“之”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比如“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之”代指学过的知识;代物的话,像“肉食者谋之”,“之”指的是这件事;而在“渔人甚异之”中,“之”则代指渔人所见到的景象。

接着是“其”。

“其”作代词时,既可以代人,也能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有“择其善者而从之”,这里的“其”指的是他们;代物的话,“恐前后受其敌”,“其”代指狼;代事则如“以彰其咎”,“其”表示他们的。

“彼”也是常见的代词之一。

“彼”通常用来指对方、他方。

例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彼”指的就是对方。

“吾”和“我”都表示“我”的意思,但在使用上略有差异。

“吾”常用于书面语,较为正式;“我”则更为口语化。

像“吾日三省吾身”用的是“吾”,而“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用的就是“我”。

“尔”和“汝”都是“你”的意思。

“尔”有时带有轻视的意味,比如“尔安敢轻吾射”;“汝”则较为常用和正式,像“汝亦知射乎”。

“此”和“是”常用来指代近处的事物或眼前的情况。

“此皆良实”中的“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中的“是”,都是这样的用法。

“夫”作为代词,常用于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比如“夫战,勇气也”。

“焉”有时也能作代词,常指代人、事、物。

例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代指这篇文章。

“何”可作疑问代词,表“什么”“为什么”“哪里”等。

像“何陋之有”的“何”就是“什么”的意思。

要真正熟练掌握这些文言文代词,不仅要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还需要多读多练。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经典作品,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这些代词的用法,从而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自如。

2015中考备考文言文指示代词

2015中考备考文言文指示代词

2015中考备考文言文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常见的有如下几个:是,此,斯,兹;之;然,而。

2、远指代词:常见的有如下几下:彼,夫,其。

3、无指代词:常见的有如下几个:A、或,有;某。

(有的语法书,称为虚指)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慎尔言,将有和之。

某在斯,某在斯。

B、莫,无,靡。

4、旁指代词;常用的有如下几个:他,它,佗。

表示“其它”。

直到了魏晋以后,旁指代词才成为第三人称代词。

5、逐指代词:每,各。

6、特殊指示代词: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者:是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组成者字词组。

其用法如下:(动,形,数)+者:表示-----的人,------的事物。

赦之,以劝事君者。

深者入黄泉。

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者”字,作为代词必须和助词相区别。

下列情况中,“者”字是助词:A,判断句中的“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B,在“有”字的宾语后: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C,条件分句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杀。

D,时间词后: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食实足食也。

“所”字:它经常用在动词和动词词组前面,还可以用在介词的前面,所字结构本身是个名词性成分。

所字结构可以分成三类:1、所+动词:获秦王所乘云母车。

2、所+动词+中心词:仲子所居之室。

3、所+动词+者:视吾家所寡有者。

4、所+介词+动词: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5、所+(介词)+动词:冀之北土,马之所生。

(所以生,“以”字省略)所杀大臣,多吕后力。

(所以杀,指凭藉的力量。

)诺,恣君之所使之。

(所以的省略,使用他的方法)“所”字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使动词性成份名词化,如果名词,形容词出现在“所”字后也变成了动词。

如: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置人的罾鱼腹中。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

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

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1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在文言文的世界里,代词就像是语言大厦中的一块块基石,虽然看似小巧,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能够指代人、事、物,让语言表达更加简洁明了、灵活多样。

下面,咱们就来一起瞧瞧文言文里常见的那些代词。

首先要提到的是“之”。

“之”这个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那可是相当广泛。

它可以作动词,意思是“到……去”,比如“吾欲之南海”,就是说“我想要到南海去”。

更多的时候,“之”是作为代词使用。

作代词时,它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比如“愿陛下亲之信之”,这里的“之”就指的是前文提到的那些贤臣。

代物的话,像“策之不以其道”,“之”指的就是千里马。

代事的情况也不少见,“肉食者谋之”,这个“之”就是指打仗这件事。

接下来是“其”。

“其”用作代词也很常见,它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余嘉其能行古道”,“其”指的就是那个人。

代物呢,“恐前后受其敌”,“其”指的是狼。

代事的例子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这里的“其”指的是愚公移山这件事。

再说说“彼”。

“彼”一般指的是对方、他、他们。

比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彼”就是指对方的军队。

“尔”也是常见的代词,常用来指代第二人称,也就是“你”“你们”。

像“尔安敢轻吾射”,就是“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这里的“尔”就是“你”。

还有“吾”“我”“予”,这几个都是第一人称代词,都表示“我”的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予”,都是在说自己。

“汝”“若”“乃”则是常见的第二人称代词,意思是“你”“你们”。

“汝亦知射乎”中的“汝”,“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中的“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都是在跟对方说话时使用的。

“此”“是”“斯”这几个常常用来指代近指的事物,意思是“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是亦不可以已乎”中的“是”,“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都是在指眼前的、近处的情况或事物。

初中文言代词归纳

初中文言代词归纳

初中文言代词归纳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初中阶段中常见的文言文代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用于代替人的身份或称呼,常见的人称代词有:
- 吾:指代说话人自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

- 君:用来称呼对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

- 儿:用来称呼他人,表示亲昵或尊敬,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

二、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用于指示、代替事物或人,常见的指示代词有:
- 是:指示靠近说话人的事物或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或“这个”。

- 故:指示较远离说话人的事物或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或“那个”。

三、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用于提问,常见的疑问代词有:
- 谁:用于询问人的身份或姓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谁”。

- 何:用于询问事物的名称或性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

四、反身代词
反身代词用于表示动作的主体和宾语是同一个人,常见的反身代词有:
- 自:表示动作的主体和宾语是同一个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
的“自己”。

五、连体代词
连体代词用于修饰名词,常见的连体代词有:
- 其:用于修饰前面出现的名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她的”、“它的”等。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归纳,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
有所帮助。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代替词、短语、句子的词,叫做代词;現代汉语中代词属实词,而在古代汉语中代词的归属有分岐,一些语法书把它归入实词类,一些則把它归入虚词类;笔者以为代词虽具有一些实词的性质,但本身的意义还比较虚,不比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实在、确定,所以应归入虚词类;在第十节“常用文言虚词”里对代词已有一些例释,这里单独列一节对代词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代词大致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一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常見的有“吾、我、余、予”等,相当于“我”“我的”;一般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吾.一瓶一钵足矣;彭端淑为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曹刿论战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归有光项脊轩志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苏轼石钟山记生以乡人之子谒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此外,“朕”在先秦是一个一般人都可用来自称的代词,相当于“我”,如“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到秦始皇才法定为始皇帝自称的专用词,以后为历代皇帝独用;自称的代词还有“自”“已”;如“文天祥自.序其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第二人称常见的有“尔、女、若、乃、而”等,相当于“你”“你的”;一般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尔.安敢轻吾射欧阳修卖油翁尔.何知左传·殽之战居,吾语女.;论语·阳货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项脊轩志若.何为生我家黄示羲原君若.毒之乎柳宗元博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3、第三人称常见的有“之”,相当于他、她、它;“其”相当于他、她、它的;“彼”相当于他、他的;“之”“其”在第十节“常用文言虚词”一节里已有详细叙述,这里不再赘述;幸而杀彼.,甚善;柳宗元童区寄传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4、人称代词的谦称与尊称①文言文里的第一人称有时用谦称表示,但谦称不是人称代词;男的谦称自己为“臣、仆、走”,女的谦称自己为“妾、奴、婢子”,古代诸侯谦称自己为“寡人、孤”;翻译时都可译为“我”;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嗟呼嗟夫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司马迁报任安书走.虽不敏;张衡东京赋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孟子·庄暴見孟子..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②文言文里的第二人称常用尊称“子、君、公、卿、夫子、先生、足下、陛下、殿下、阁下”表示“你”、“您”,但尊称不是人称代词;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墨子·公输子.不久死耶纪昀刘东堂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卿.欲何言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何哂由也夫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范晔乐羊子妻..生我;马中锡中山狼传幸先生..休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梁启超谭嗣同..此外,对皇帝称“陛下”,对王称“殿下”,对大官称“阁下”,对不同官职的人称“将军”“大王”以代替“您”;5、关于副词“相”“見”的活用副词“相”在第五节“一词多义”的“相”这一目里有所阐述,这里再补充数例;“相”在指代接受动作的一方时,可以指代“我、你、他、她、它”,有人又把它叫做指代性副词,它不属人称代词的范畴;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思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相煎”等于说“煎我”;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莫相忘”等于说“莫忘我”;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三国志·鲁肃传“相迎”等于说“迎你”;他日归洞庭,幸无相避;李朝威柳毅传“相避”等于说“避我”;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相望”等于说“望他”;副词“见”放在动词前又不表示被动,就是表示他人对自己怎么样,指代“我”“自己”;有人也把它叫指代性副词,它也不属人称代词的范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見背”即“背我”;意思是离开我去世了;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柳宗元童区寄传“完”“恩”两个动词之间用“与”来连接;意思是“见.完”“见.恩”,即“保全我”“厚待我”;岳父见教的是;儒林外史·范进中举“見教”即“教我”或“教训我”;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見恕”即“宽恕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见录”即“记着我”;熟语中有“见谅”,即“原谅我”;6、人称代词的单复数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分别;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不分单复数;如“吾、我、尔、汝、之”等人称代词既可以表单数“我、你、他”,又可以表复数“我们、你们、他们”;如果一定要起指明表复数也可以在人称代词之后加“侪、辈、等、属、曹”;如“吾侪”“我辈”“尔等”“尔曹”“汝曹”“若属”“吾属”;另外,在“之”后加表复数的词,如“之流、之类、之属、之徒”;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的词叫指示代词;根据所指的内容可以分为近指、远指、虚指、无指、特指;1、近指所指的人或事物的距离比较近;有此、兹、斯、是等;相当于“这”“这个”“这种”“这里”;此.何遽不为福乎淮南子·塞翁失马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归有光项脊轩志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兹.游快且愧矣;徐宏祖游黄山记总此十思,宏兹.九德;魏征谏太宗十思书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是.心足以王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王安石伤仲永2、远指所指的人或事物距离比较远;有彼、夫、其等,相当于“那”“那个”“那里”“那样”;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硕鼠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王充订鬼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未必有其.实也;王充订鬼3、虚指指代不准确说出来或虚构的东西;易其首;方苞狱中杂记是以某某..余在狱,犹见某.姓;方苞狱中杂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贾谊论积贮疏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世说新语·周处4、无指表示没有人,没有东西;多用“莫”“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贾谊论积贮疏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庖丁解牛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5、特指所谓特指是说他们跟其它指示代词有特别的不同;即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其它词类结合起来构成短语,才有指代意义;“者”“所”就是两个特别指示代词,在本书第十节“常用文言虚词”里有详细的叙述,这里从略;三疑问代词用来发出疑问的代词叫疑问代词;1、代人的疑问代词有“谁”“熟”,相当于現代汉语的“谁”“哪”;缇骑按剑面前,问:“谁.为哀者”张溥五人墓碑记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两小儿辨日2、代事物的疑问代词有“奚”“何”“孰”,相当于“什么”“哪个”“为什么”“怎么”;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吾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礼与食孰重孟子·告子下3、代处所的疑问代词有安、焉、恶、奚;相当于“哪里”“什么”;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传且焉.置土石列子·愚公移山路恶.在孟子·尽心上子路宿于石门,晨城门曰:“奚.自”论语·宪问。

文言文代词总结

文言文代词总结

文言文代词总结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欲之南海,何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同予者何人?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臣不胜受恩感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君与仆有何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甚矣,汝之不惠。

尔安敢轻吾射?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吾知所以距子矣。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然足下卜之鬼乎?愿诸君勿复言。

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愿陛下亲之信之。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彼竭我盈,故克之。

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徒属皆曰:“敬受命。

”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余之游于是乎始。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此皆幼时闲情也。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然足下卜之(于)鬼乎?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郁郁适兹土。

挥手自兹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远指代词:其、夫、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常见代词举例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