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毒的主要症状鉴别

合集下载

中医中毒

中医中毒
中医急诊学 急性中毒
石家庄市中医院急诊科
一概 述
定义: 中毒指毒物经人体食道、气道、皮肤、血脉侵入体内, 致使气血失调,津液、水精施布机能受阻, 甚则损伤脏器的急性病证。
历史沿革:最早有关中毒的记载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 害则成疾, 以此致危,例皆难疗。 凡煮药饮汁,以解毒者,虽云救急,不可热饮, 诸毒病得热更甚,宜冷饮之。”
病机
壅于脾胃,脾失健运 滋生湿热,湿热下迫, 伤及肠络,血溢脉外 腑气不通,浊气不降 毒邪内侵,燔于气血, 扰乱气机,生风动血
毒 物
腹痛
腹泻 便血
呕吐 抽搐
毒邪传里,耗伤肺肾, 肺失主气,坚失纳气,
毒入于肾,肾失开合, 膀胱气化不利,
咳喘 尿闭
毒入于心,心失所养, 神明逆乱;
神昏
毒入于脑,上扰神明, 闭塞窍络
【综合诊疗】 古代关于中毒的解救资料较为丰富,并很早就强调以催吐等方法
将毒物排出,如《太平圣惠方·解诸药毒诸方》:“解中毒……宜 速吐之。”而关于通用解毒药,则强调甘草、绿豆作用,而在 《普济方》有瓜蒌粉专解酒毒的记载。 现在研究中毒救治主要是如何快速清除未吸收的毒物,常用方法 有催吐、洗胃、灌肠等,努力寻找特效的解毒药物。中医药治疗 研究,主要在于增加排毒效能,减少毒物的毒性作用。 近年来,固定方药及验方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对有 毒中药的处理方面,如乌头类、斑蝥等中毒,应用中医中药治疗, 取得满意的效果。
(1)三圣散:藜芦、防风、瓜蒂,水煎顿服。
(2)催吐解毒汤:甘草、瓜蒂、玄参、地榆、水煎顿服。
(3)生鸡蛋10~20个,取其蛋清,加明矾,搅匀,白矾或胆 矾,温水冲服,

中药毒的名词解释

中药毒的名词解释

中药毒的名词解释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中药的一些潜在风险,其中之一就是中药中所含的毒性物质。

本文将对中药毒的概念进行解释,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毒物。

一、中药毒的定义及特点中药毒指的是中药中所含的具有毒性或副作用的物质。

虽然中药毒物通常生成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部分,但有时它们也可以是动物或矿物类的成分。

中药毒物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植物或动物的自我保护机制,另一方面则与中药使用时需要的药效相关。

中药毒物的特点在于,当用于治疗疾病时,它们可以产生滋补养生、调理身体的效果;但当用量不当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它们可能会产生中毒反应。

二、常见的中药毒物1.砒霜: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主要来源于中药中的白砒,常用于小剂量治疗白血病等疾病。

然而,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会导致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痉挛等。

2.雄黄:雄黄是一种含有砷成分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消炎、解毒和杀虫。

然而,雄黄具有很高的毒性,未经处理的雄黄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头痛、口渴、目光呆滞等症状。

3.雀麟石:雀麟石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中。

然而,它富含铅等重金属,长期滥用或无鉴别地使用会对人体造成重金属中毒的风险。

4.金银花:金银花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等作用。

但是,金银花中的毒性成分人工合成黄酮类化合物也有一定毒性,滥用或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对肝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5.甲醚:甲醚是一种用于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常见溶剂。

尽管甲醚在中草药制剂中含量很少,但它具有麻醉和致癌的潜在危险。

三、中药毒的安全使用为了确保中药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选择正规的中药材供应商或药店,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靠。

其次,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中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此外,搭配使用多种中药时,要了解不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

吃中药的禁忌_2

吃中药的禁忌_2

吃中药的禁忌有些患者自己认为久病成医,对所有患者患有的疾病都有所了解,就按照药方抓药,按照方法使用中药。

有些病人对于一些中医偏方很是痴迷导致发生中毒现象,还有一些卖中药的单位、销售公司,为了赢取暴利,忽略中药本身具有的副作用而卖给广大的消费者,导致不良反应。

1、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2、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3、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4、中药来源品种不当,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5、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7、误服误用中药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8、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

9、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

10、用药时间过长,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

11、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不良反应,如藜芦就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

12、中西药之间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13、性别、年龄和体质的差异都会影响中药的疗效,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14、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当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

15、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当。

辨证用药才能产生疗效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精髓。

辨证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前提,是选用药物的主要依据。

例如,根据辨证,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鉴别症状:恶寒重、发热轻,肢体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打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吐稀白。

风热感冒鉴别症状:发热重,恶寒轻或微恶风,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痛咽红,口渴。

暑热感冒鉴别症状:因受暑引起的头晕、烦闷、口渴、呕吐或腹泻,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或全身疼痛,不思饮食等。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毒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毒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毒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在继续教育中需要学习有毒中药的鉴别方法,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毒中药的鉴别方法:
1. 外观鉴别: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有些有毒中药可能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如有毒植物的毒性器官会有明显的标识。

2.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化学方法对中药材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和可能的有毒成分。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使用色谱、质谱等方法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生理活性测试:通过常规的生物学活性测试,如细胞毒性测试、小鼠药理试验等,评估中药的毒性。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评估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

4. 毒性标准和数据库:参考药典和毒性数据库,了解各类中药的毒性症状、剂量、禁忌等信息,以便于准确鉴别和评估。

5. 临床观察:通过医学观察和临床实践,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中毒症状,以便于及时警示和处理。

总之,执业药师在继续教育中需要掌握有毒中药的鉴别方法,以确保中药的使用安全。

同时,执业药师还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中药的评估和使用,提高患者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辨析

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辨析

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辨析本研究主要论述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应对措施,附子的药理分析以及炮制对附子所含生物碱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笔者对附子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标签:附子;中毒;排病附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草药,系毛茛科植物乌头侧根(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

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

”李时珍谓:“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附子其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经。

其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有升压及弱的强心作用等,对于元阳不足所致的各种病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药物,如抢救急性心衰及众多慢性疑难疾病如恶性肿瘤、再障等疗效明确,是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

近现代,火神派中医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用量也超出常用剂量,最多可达每剂200 g。

1 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1.1 临床表现虽然附子的功效巨大,但其毒性反应也是令人畏惧的。

历代本草都有附子有毒的记载。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口唇及肢体发麻,恶心、呕吐、心悸、气促、烦躁不安,甚至昏迷,间或抽搐,严重者心跳、呼吸暂停,心电图显示室性过早搏动,而呈阿-斯综合征。

另一方面,古籍及现代临床报道中也可见附子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排病反应。

所谓排病反应是药物进入体内,推动正气与病邪斗争,欲将病邪排出体外的过程。

《尚书》中说:“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就是说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排病反应是病情向愈的佳兆。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中有白术附子汤,方后注说:“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而。

”从本院的临床应用中,通过医生及患者的反馈情况来看,排病反应最常见的症状是一过性头昏,可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左右,可间断出现。

1.2 鉴别1.2.1毒性反应以身体麻木为首要表现,可逐渐扩展到全身,常于服药后数分钟内即出现;排病反应以头昏为首要症状,一般没有或轻微麻木感,常出现于服药1 h以后,且无进行性加重表现。

中药中毒的主要症状鉴别

中药中毒的主要症状鉴别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自古以来,人们以动植物为食物,在寻找食物的同时,通过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有生物活性作用的动植物,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因此有“'医食同源”之说。

神农氏(公元前2700年)尝百草,用以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

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依靠人体直觉的方法认识天然药物的情况。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同时,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人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粘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目的。

因此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为少。

从而使中药更加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欢迎。

随着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在人群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据文献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仅有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高达2217例。

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数量来看,中药品种达460种,其中单味药有239种。

按现代诊断学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常引起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中毒,严重者造成中毒性休克。

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①药毒泛指药物,如《周礼》所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②药毒指药物的偏性,如张景岳日、、药能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也”。

③药毒即是毒副反应,如《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保障人类的健康。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1.处方超量据文献资料统计,中草药不良反应者295例中,属超量者224例,占75.9%。

如超剂量内服瓜蒂、常山等致中毒死亡,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等。

有毒与无毒中药中医常识_2009

有毒与无毒中药中医常识_2009

有毒与无毒中药中医常识2009-06-04 20:27:36 阅读26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医又将妊娠用药加以研究,将可能损害胎元,甚至有堕胎作用的中药归纳为禁用、慎用二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半夏等。

近代研究表明,半夏汤灌胃给药可使妊娠大鼠阴道出血率、胚胎死亡率升高;注射给药对小鼠胚胎有致畸作用。

芫花中的芫花萜、芫花素可引起多种怀孕动物发生流产,莪术中的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有抗孕作用,水蛭、冰片、麝香酮等对小鼠有一定终止妊娠的作用。

针对中药有毒、副作用的情况,历代医学家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和防止用药引起的毒、副作用,主要措施有1)合理配伍药物。

用一种药物来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生姜可解生半夏、生南星的毒,干姜可解附子的毒等等。

(2)正确炮制药物。

如川乌、草乌生用内服容易中毒,制川、草乌的毒性就大为减少;巴豆、继随子泻下作用剧烈,炮制时去油取霜用就可减轻泻下作用;常山用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

(3)严格掌握用量。

因细辛有毒性,故得出用量"辛不过钱"(1钱约为3g)。

同样道理,川、草乌,大戟芫花等均宜轻用。

(4)讲究服用方法和时间。

对胃肠道刺激作用较大的药宜在饭后服,并以少量多次为佳如鸦胆子毒性大,以桂圆肉裹服,则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随着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深入开展,对中药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认识也逐步深化,这对正确应用中药非常重要,也是中药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客观依据。

中药的不良反应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近几年来,众所周知的龙胆泻肝丸事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

那是1990-1992年在比利时,有100多人服用同一家诊所开出的减肥药。

在服药1年后,数十名减肥者被查出肾脏受到损伤,研究认为是减肥药中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所导致。

中医药物中毒经典原文

中医药物中毒经典原文

中医药物中毒经典原文中医药物中毒是指在使用中药时,因个体差异、用量、用法、品质等原因引起的中毒反应,表现为生理功能、代谢、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的异常变化。

中医药物中毒虽然不如化学药物中毒那么常见,但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了预防和妥善处理中医药物中毒,本文会详细介绍中医药物中毒的具体表现、处理方法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一、中医药物中毒的表现中医药物中毒的表现因不同药物而异。

例如,常见的茯苓、制何首乌引起的中毒,表现为多尿、水肿、皮肤瘙痒等;红花、当归等中毒则会引起皮疹、过敏反应等;至于珍珠母、雄黄等重金属含量较高的药物,则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

中医药物中毒的严重程度也因药物种类及用药情况而异。

有的中毒反应轻微,只表现为轻度不适、头痛、头晕等,甚至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些中毒反应则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必须注意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二、中医药物中毒的处理方法中医药物中毒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停药一旦发现中药引起了反应,需要立即停止使用药物,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加重。

2. 引导催吐如果药物中毒是由于口服药物所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开始任何治疗之前引导患者催吐,促进体内的药物排出,缓解不良反应。

3. 口服解毒药一些中医药物中毒可以口服解毒药治疗。

国内的中药材市场上还出售多种能够缓解中药毒性的“解药”,但这些药物的疗效还需要多加研究。

4. 对症处理对症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治疗。

如性质温热的药物引起口腔溃疡,可以使用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中药治疗;如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可以使用肝肾保健方案治疗。

5. 化疗如果病情十分严重,需进行那些具有较强毒性的化疗。

这种疗法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在使用这些强化疗法时,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严格控制剂量。

三、中医药物中毒的相关参考内容1.《中药药理与毒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的成分、药效、用法及主要毒性。

乌头碱中毒16例临床分析

乌头碱中毒16例临床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乌头碱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02
春季和冬季是乌头碱中毒的高发季节。
发病情况
发病时间
乌头碱中毒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发病地区
乌头碱中毒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
发病年龄
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略多于男性。
性别
职业
饮食习惯
以农民和城市无业人员为主。
多数患者有食用蘑菇或植物的习惯。
03
患者基本情况
02
01
临床特点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是乌头碱中毒的常见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
头晕、头痛、四肢麻木、肌肉疼痛、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也是乌头碱中毒的表现。
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也是乌头碱中毒的表现。
乌头碱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预防措施
01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有关乌头碱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乌头碱的认识和警惕性。
02
规范使用中药材
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和使用的监管,规范中药材的采集、炮制、使用等环节,确保中药材质量和安全。
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
开展现场调查与流行病学调查
控制策略
疫情报告与监测
完善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乌头碱中毒病例得到及时、准确的报告。
乌头碱中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03
诊断标准及流程
患者有食用乌头碱污染的食物或药物史,出现呕吐、恶心、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
血液中乌头碱浓度升高。
血液检查
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电图异常表现。

植物中毒(急诊医学)

植物中毒(急诊医学)

植物中毒1.接诊任何中毒的患者,包括植物中毒(botanical poisoning),首先需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和循环情况。

如果呼吸不稳定,需给氧,若不能维持氧合,则需立即气管插管;循环不稳定则需补液、升压;如果心跳、呼吸骤停,则需立即心肺复苏,具体步骤参见心肺复苏章节。

2.边评估边询问病史,最好能获得准确的植物性毒物的名字、量,以及食入途径,有否和其他毒物或者白酒一起食入。

此外,还需除外该植物有否被喷洒农药,某些患者主诉为植物中毒,实则为农药中毒。

3.植物中毒常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某些毒蕈)、肝毒性(某些毒蕈)、肾毒性(雷公藤等)、心脏毒性如心律失常(草乌或附子)、溶血(某些毒蕈)、类似氰化物中毒的氧利用障碍(木薯)等。

4.食入中毒者仍需洗胃,关于洗胃时机,原则上是食入后6小时内,个别病例可放宽至24小时以内。

5.除了少数毒蕈中毒可用阿托品对抗外,植物中毒基本没有特异性解毒剂,血液净化治疗对某些中毒有效,个别毒物甚至是最优救治方法。

第一节乌头碱中毒病历摘要男性,60岁,有吸烟及饮酒史,平素酒量尚可;因“饮酒后心悸伴晕厥6小时”来急诊就诊。

6小时前患者饮50ml“白酒”后出现心悸,并晕厥1次,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苏醒。

来院时查体:BP90/70mmHg,神志清,精神焦虑,头部有一瘀青斑块,无发绀,呼吸稍促,双肺未及啰音,HR120次/分,心律极不规则,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神经系统(-)。

【问题1】该患者需立即留院观察吗?此患者有一严重信号——晕厥。

常见晕厥原因可分为:血管迷走反射性、脑源性及心源性。

其中心源性晕厥病情最为严重,常为恶性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进而血压下降,产生晕厥,此类晕厥随时有猝死风险,因此需严密监护。

尽管接诊时无患者心电图相关资料,但查体提示此患者心律极其不规则,因此需高度怀疑心源性晕厥可能,故需立即留院观察,心电监护;最好连接除颤仪,以备有恶性心律失常时使用。

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专家共识”

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专家共识”

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专家共识”百草枯中毒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中毒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近年来关于百草枯中毒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国内外已经取得了部分进展,但是对于中、重度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仍然没有形成突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百草枯中毒救治“齐鲁方案”(QiluScheme)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最新临床证据,广泛征求国内知名专家的意见,参考专家组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急诊医学》《预防医学》“百草枯中毒”有关章节及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GBZ246—2013),提出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专家共识”(简称“泰山共识”)征求意见稿。

2013年11月1~3日,第三届全国百草枯农药中毒学术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经修订后获大会通过。

1概念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paraquat poisoning)是指短时间接触较大剂量或高浓度百草枯后出现的以急性肺损伤为主,伴有严重肝肾损伤的全身中毒性疾病,口服中毒患者多伴有消化道损伤,重症患者多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20世纪50年代末,百草枯的除草作用首次被发现,1962年市场上开始出现百草枯产品。

由于百草枯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所以病死率很高。

口服自杀是我国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原因。

临床也有误食被百草枯污染的蔬菜导致中毒的病例,儿童百草枯中毒主要是将百草枯药液当做饮料误服所致,职业活动中的百草枯中毒主要是百草枯药液经皮肤黏膜接触吸收所致。

2毒理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百草枯为联吡啶类化合物,分子式C12H14N2C12,大鼠经口LD50为100mg /kg,尽管在毒理学分类上被列为中等毒性毒物,但由于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临床上应列为剧毒毒物。

肺是百草枯中毒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它同时会造成严重的肝肾损害。

百草枯中毒晚期则出现肺泡内和肺间质纤维化,称为“百草枯肺”,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一种变异形式。

乌头碱中毒

乌头碱中毒

乌头碱中毒中药川乌、草乌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药性为性辛、苦、热,有大毒,功效为祛风胜湿,温经止痛,主要应用于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不仁、筋脉挛痛。

乌头碱中毒主要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其毒性为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兴奋迷走神经,致心律失常及心动过速等,由于延髓中枢麻痹而产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又因麻痹运动中枢而致肢体活动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症状有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严重症状有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呼吸肌痉挛,最终可窒息,心血管症状有心悸、胸闷、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或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休克。

总之,乌头碱中毒的危险性大,尤其是致命性心律失常死亡率高。

如果必须服用川乌、草乌等类药物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宁少勿多同时给予中药生姜、生甘草各15g,银花18g,水煎服,以解毒,促进毒物排泄及对症治疗,乌头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等多种,主要含有毒性强大的乌头碱,口服0.2 mg即能使人中毒,3~5 mg可致死。

中毒与有无炮制和用量及煎煮时间有关,生服毒性最大。

一般中毒剂量:草乌3.0~4.5 g,川乌3~90 g。

乌头碱中毒能直接抑制窦房结,产生异位节律,亦可作用于心肌产生高频异位节律,包括交界性心律、多源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乌头碱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临床用之恰当,可起沉疴,救危逆。

因其毒性大,用之不慎,中毒者亦屡见不鲜。

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

其中以雪上一枝蒿毒性最剧烈,口服150ml即可中毒,是川乌、草乌毒性的几十倍。

草乌的毒性大于川乌,附子为川乌的子根加工品,其毒性小于川乌。

附子药用有三种规格,盐附子毒性大于蒸制过的黑附片、白附片。

乌头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

《本草纲目》中有毒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金石部

《本草纲目》中有毒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金石部

《本草纲目》中有毒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金石部李敏;曲聪聪;张晓朦;张冰;林志健;吴嘉瑞【摘要】目的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警戒思想,挖掘梳理《本草纲目》中金石部有毒中药药物警戒措施,探析李时珍对金石部有毒中药的应用规律与药物警戒意识.方法系统整理金石部中药的毒性、炮制、配伍、附方应用等情况.结果共录入33味有毒中药,分为有毒、小毒、微毒3种.结论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4个方面诠释《本草纲目》金石部有毒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可为现代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本草纲目;金石部;药物警戒;有毒中药【作者】李敏;曲聪聪;张晓朦;张冰;林志健;吴嘉瑞【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1.3;R282.76《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撰,集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

全书分五十二卷,共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 096个。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旧本虫鱼部三品,共二百三十六种。

今析出金、石二部。

”又云:“金石虽若顽物,而造化无穷焉。

身家攸赖,财剂卫养,金石虽曰死瑶,而利用无穷焉。

是以禹贡、周官列其土产,《农经》、轩典详其性功,亦良相、良医之所当注意者也。

”体现了李时珍对金石类药物的重视。

笔者以金部、石部为研究对象,探讨李时珍对金石部有毒中药的识毒、用毒、防毒、解毒思想。

1 金石类中药毒性认识《本草纲目》中金石类中药共161种(含附录诸石27种),其中金部42种,石部119种。

梳理药物下设的“气味”项中有毒无毒的阐释,统计得到金石部有毒中药共33种,其中金部有毒中药14种,石部有毒中药19种,共占金石类中药的20.5%,其毒性有“有毒”“小毒”“微毒”之分。

毒性中药ppt课件

毒性中药ppt课件

肝肾损伤
一些毒性中药可能对肾 等器官造成损害,长期使 用可能引发肝肾疾病。
生命威胁
如使用不当或误用,毒性 中药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02
常见毒性中药品种
砒霜
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 ,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 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 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显微鉴别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和技术,但可以提供更准确的 鉴别结果。
对于一些外观相似但毒性不同 的中药材,显微鉴别可以提供 更可靠的鉴别依据。同时,显 微鉴别还可以用于中药材的真 伪鉴别,确保用药安全。
理化鉴别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 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 是鉴别毒性中药最准确 的方法。
马钱子含有马钱子碱、番木鳖碱等成分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士的宁碱。过量服 用马钱子会导致中毒反应,如肌肉颤动 、惊厥、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会导
致昏迷和死亡。
马钱子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列为 稀有濒危植物。
乌头
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母根,其味辛、苦、温,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功 效。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如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作用。过量服用乌 头会导致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毒性中药的特点
01
02
03
药效迅速
毒性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往 往能迅速发挥治疗作用, 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疗效 。
使用风险高
由于毒性中药具有一定的 毒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 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药物中毒教学课件

药物中毒教学课件

二、辨证救治
1.实证 [临床表现] 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 物,或呕血、便血、尿血,瞳仁或 大或小,面红气粗,或口唇青紫, 或狂躁,气促,或神昏,抽搐,舌 质绛红,苔黄腻,脉弦数或结或代 或促。
[治法] 调中解毒。 [处理] (1)方药:甘草泻心汤和三圣汤。 (2)中成药:玉枢丹1锭,顿服;清开灵或醒脑 静静点。 (3)针灸: 取内关、足三里、中脘、天枢、公孙 梁门,毫针刺用泻法。 (4)其他疗法:催吐、导泻等。
二、钩吻中毒 钩吻(胡蔓藤)自古以来有许多异名,如野 葛、秦钩吻、毒根、冶葛、胡蔓草、吻莽、断肠 草、黄藤、烂肠草、大茶药、虎狼草、黄猛菜、 大茶藤、大炮叶、发冷藤、大茶叶、藤黄。 为植物马钱科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 的根及全草入药。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贵州等地。 据药理分析测出根、茎、叶 皆含有毒生物碱,包括钩吻 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甲、 钩吻素丙、钩吻素辰等,其 中钩吻素寅药性最毒 。
4. 误服误用; 5. 自杀他杀;
6. 伪劣药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病史特征: 有服用或误服某种药物及其制剂 的病史。 2. 发病特点:根据中毒药物种类、中毒方式及剂 量不同,发病表现各异,但大多先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 系统症状;继之出现头晕、头痛、 四肢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 可引起抽搐、惊厥、呼吸困难、心 悸、尿少浮肿,甚至昏迷。
[诊疗权变]
1.心动过缓者—静注阿托品; 2.频发室早者—静注利多卡因; 3.腹痛剧烈者—肌注阿托品; 4.躁动抽搐者—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或肌注安定; 5.呼吸衰竭者—立即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气管 插管,机械通气; 6.肾功不全者—控制补液量,低盐饮食; 7.急性出血者—给三七粉或大黄粉,必要时用止 血药; 8.血压下降者—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马钱子中毒症状,今后要懂得如何判断

马钱子中毒症状,今后要懂得如何判断

马钱子中毒症状,今后要懂得如何判断
马钱子这种中药越来越多的被使用治疗疾病了,比如可以治疗跌打损伤,治疗咽喉肿痛等疾病,但这种中药也有副作用,可能会导致中毒,马钱子中毒后会有下面这些症状表现。

1、轻度:头痛、头晕,舌麻,口唇发紧,全身肌肉轻度抽搐,精神神经轻度失常(好奇、醉酒感、恐惧)。

2、中度:严重时可见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苦笑状,双目凝视,渐至紫绀,瞳孔散大,脉搏加快。

此外,尚有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如耳鸣、耳聋、双侧面神经麻痹等。

3、严重中毒者可致心跳骤停而死亡。

4、马钱子的早期中毒症状体征有头昏、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全身瘙痒、疼痛、灼热、腹痛、烦躁不安、心搏缓慢、血压上升、呼吸增强、嚼肌及颈部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快、瞳孔缩小、全身发紧等,随之可出现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须与破伤风鉴别),继而出现士的宁中毒的典型症状,从阵挛性到强直性呈角弓反张姿势,惊厥症状可有10多分钟到数小时,持续可过几秒到数分钟,任何刺激都可使惊厥再次发作,惊厥后肌肉松弛。

严重中毒者可发生延髓麻痹,因呼吸麻痹、窒息或心力衰竭或心室纤颤而死亡。

马钱子中毒的治疗:
1.以浓茶、2%的鞣酸溶液或0.05%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

洗胃后,留置1%~2%活性炭混悬液30~40mL于胃内。

2.若见惊厥应将患者移至黑暗及安静处,给予镇静剂以制止惊厥,若病情严重者应立即给乙醚吸入作轻度麻醉,并可配合针刺。

惊厥控制后,可用蜂蜜、绿豆、甘草煎水服用。

马钱子中毒的预防:
生马钱子只能外用,不可口服,口服时要用炮制品,而且要严防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
自古以来,人们以动植物为食物,在寻找食物的同时,通过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有生物活性作用的动植物,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因此有“医食同源”之说。

神农氏(公元前2700年)尝百草,用以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

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依靠人体直觉的方法认识天然药物的情况。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同时,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人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粘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目的。

因此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为少。

从而使中药更加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欢迎。

随着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在人群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据文献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仅有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高达2217例。

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数量来看,中药品种达460种,其中单味药有239种。

按现代诊断学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常引起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中毒,严重者造成中毒性休克。

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①药毒泛指药物,如《周礼》所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②药毒指药物的偏性,如张景岳曰:“药能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也”。

③药毒即是毒副反应,如《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保障人类的健康。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处方超量据文献资料统计,中草药不良反应者295例中,属超量者224例,占75.9%。

如超剂量内服瓜蒂、常山等致中毒死亡,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等。

2.误食,误服误将广豆根作北豆根用于预防感冒而致中毒,白术误用而致害,误用甜瓜蒂致死等。

3.炮制与服法不当如乌头类药物,由于乌头碱在乙醇的溶解度较大,因此无论泡酒、酒煎或以酒送服,都会增强其毒性。

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乌头类药物中毒635例,其中93例均与酒同服,使中毒症状出现快,病情严重,发展迅速,且有7人造成死亡,不能不引以为戒。

4.配伍不当如甘草是一味很普通的中药解毒药。

中医传统用以解附子的毒性。

现代科学验证,甘草对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有较强的解毒作用,但若配伍不当,则会增加配伍药物的毒性,如肾上腺素及麻黄碱中毒时,使用甘草会加重毒性;甘草与甘遂配伍,小剂量能降低其毒性,大剂量会增强其毒性。

6.过敏体质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草药达150多种,而过敏性休克又占过敏反应总数的25.6%。

如僵蚕引起皮疹,口服鳖甲煎剂可致严重过敏。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7.盲目用药认为吃中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不遵医嘱,滥用中药,迷信偏方、单方、秘方等。

如用人参蜂皇浆或人参进补而不对症,以致中毒的例子屡见不鲜。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以来,全国各地有关中草药、中成药中毒病例的报道1000篇以上,引起中毒的中草药有几百种。

大量实践证明,某些中药即使在近代药典中未写有毒,在临床应用时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中药中毒的诊断
中药急性中毒具有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为使中毒病人尽快转危为安,必须尽快正确诊断,善于识别个别中药的特殊临床表现。

救治时间的早晚与病人的预后关系甚大,通过询间病史及体格检查,大致可以确定是否中毒及中毒的种类与程度,结合实验室检查,加以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争取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治。

急性中毒患者也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呼吸频率、心率的改变,重者则出现烦躁不安、谵语、昏迷、休克等症状。

1、询问病史
急性中毒患者可由本人或陪同前来者诉述,应询问何时服用何种中药、剂量及初期发病症状等,了解患者原先健康情况,并要求将剩余中药进行毒物分析及提供现场情况,以确诊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

既要防止漏诊或误诊,也要防止有意伪造病史。

2、体格检查
对轻症病人,可以全面检查,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当然也要避免因体格检查而延误治疗。

对危急病人则应观察其典型症状与体征,争取时间,有效地进行抢救。

如如含阿托品类中药中毒时,‘常有瞳孔散大、潮红、口干舌燥、心跳加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