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 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精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概。
集体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背诵课文。
4.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猛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富强富强而乐观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概。
集体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猛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富强富强而乐观进取的精神。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是少年人,少年与国家是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深刻地了解一下。
2.助读资料:(1)走进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仆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首领之一,中国近代维派、法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饮冰室合集》。
(2)写作背景:梁启超生活在清末民初。
面对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和国家的落后、虚弱,他追随康有为,乐观投入一系列变法维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精彩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乐观,情感颜色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概。
集体朗读课文。
(重点)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留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深启超先于199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制瓜分。
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园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资料,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联系。
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清代末年,一位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看到了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因此他写了一篇脸脍炙人口之作《中国少年说》。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1.简介作者2.写作背景(当时入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
三、读文识字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程中画出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内讨论,解决。
四、整体感知1.细读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1)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
(2)运用了象征等手法,描绘少少年中国的前程。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3.第1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中国的影响?智----高----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4.重点阅读第2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五、师总结并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文章第1自然段用层层深入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以及文章所传达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观点。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重点讲解和练习生字词,如“翩翩”、“矫健”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少年中国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虽然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似乎还是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此,我打算在之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个人展示的环节,鼓每个学生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写作练习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部分学生似乎对这种模仿写作感到困惑。我反思可能是练习的难度设置不够合理,或者是引导不够到位。接下来,我会尝试调整练习的难度,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练习。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主题思想和生字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历史背景和文本结构,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
说》课文原文
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如果少年聪明,国家就会聪明;如果少年富裕,国家就会富裕;如果少年强壮,国家就会强壮;如果少年独立,国家就会独立;如果少年自由,国家就会自由;如果少年进步,国家就会进步;如果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会胜过欧洲;如果少年在地球上崛起,国家就会在地球上崛起。
旭日初升,光芒万丈。
江河奔腾,水波滚滚。
巨龙潜伏深渊,鳞片翱翔。
猛虎咆哮山谷,百兽震惊。
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沙尘。
奇花初开,绚烂夺目。
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天空高远,大地广袤。
无论是前途还是未来,都充满着无限可能。
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与时间不老!多么壮观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与国家无边界!
注释:
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沙尘。
隼指一种凶猛的鸟。
翕张指一合一XXX。
②XXX: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干将是古代宝剑名,硎指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履指踩、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困境,写下的振奋人心的文章。
这篇文章通过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本课节选了文章的一部分,语言优美,富有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材内容共分为五个自然段,分别从“少年中国”、“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五个方面,赞美了少年中国的生机勃勃和充满希望。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排比,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本文的语言较为生动形象,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和排比,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感染力。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排比,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感染力,以及作者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感染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梁启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交流。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富有激情、充满鼓舞人心的演讲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少年一代的期望。
课文通过描绘少年中国的壮丽景象,呼唤少年们奋发向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一些较长的课文可能存在阅读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同时,学生对朗读和口语表达的兴趣较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难点: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表达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祖国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3.讲解: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朗读: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表达:鼓励学生用口语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者的爱国情怀。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堂笔记
少年我国说是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13课的教材内容,通过这一主题,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我国少年的成长故事,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一主题展开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并为您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第一部分:少年我国说的故事梗概及人物评析在少年我国说这一课文中,我们见到了主人公小明的成长历程。
通过小明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以及他们如何在这些困境中成长和奋进。
通过对小明以及其他人物的个性、性格、行为和语言进行评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少年我国说这一故事所传递的内涵和寓意。
第二部分:我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少年我国说这一教材涉及了许多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教育思想,如孝道、礼仪、忠诚、诚实等。
这些传统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将对我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教育意义进行解读和分析,探讨这些传统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塑造。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反思作为一个热爱教育的写手,我对于少年我国说这一故事和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这一部分,我将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对少年我国说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以期能为您提供全面、深刻和灵活的思考角度。
结尾部分:总结和回顾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回顾,对少年我国说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以期能够为您提供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并对您深刻理解这一主题提供帮助。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少年我国说这一主题,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
希望本次写作能够满足您的要求,为您带来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第一部分: 少年我国说的故事梗概及人物评析在《少年我国说》中,小明是一个勇敢、乐观、孝顺的少年。
故事中,他在乡村生活中面对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克服困难。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节选)》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提到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查阅资料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具体事件和人物,解答学生的疑问。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一篇爱国主义演讲稿,后被收录在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2课。
文章通过对少年中国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和对少年一代的期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节选了文章中的一段,通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少年的期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对于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文言文式的表达,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僻的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会分析文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僻的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会分析文本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PPT、生僻字词的解释、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阅生僻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作者为什么对少年中国充满信心?作者对少年一代有什么期望?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隼:一种凶猛的鸟。
翕张:一合一张。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干将:古代宝剑名。
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履:踩,踏。
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的经典之作,全篇以“少年中国”为主题,论述了中国少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课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诗意的语言,展示了少年的朝气蓬勃和祖国的繁荣昌盛。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诗歌大意,感受作者情感。
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讨论。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难点: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课文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梁启超的生平和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作者和背景,引入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然后教师呈现课文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逐句解读,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人教版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的关键词汇与句子,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体会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与对未来的展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学内容:•文本选段:选取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经典段落,重点围绕“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等核心内容。
•背景介绍:简述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梁启超的生平及思想,以及《少年中国说》的创作背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材料:梁启超图片、清末民初历史图片、相关视频片段。
•教学PPT:包含课文原文、关键词汇解释、问题引导、讨论话题等。
•学习材料:学生预习材料,包括文章节选、背景知识简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反映中国近代史变迁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什么有人会说“少年强则国强”?•教师引言: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探索他对中国未来的深切期望与对少年的殷切寄望。
二、背景介绍(约10分钟)•梁启超简介:简述梁启超的生平、主要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历史背景:介绍清末民初的社会现状,包括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等,为理解文章主旨铺垫。
•创作动机:解释梁启超撰写《少年中国说》的目的,即激励国民,尤其是青少年,为国家的崛起而奋斗。
三、初读感知(约15分钟)•朗读课文:全班或分组朗读《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注意停顿、语气,感受文章的激情与力量。
•关键词汇:解释“老大帝国”、“少年中国”、“红日初升”等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初步理解: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选段大意,教师适时补充,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少年中国说》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主要情节。
2.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其含义。
3.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少年中国说》课文内容。
2.学习生词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3.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阅读和表达。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3.准备相关课前导入活动。
4.准备课件、板书内容等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少年中国说》课文理解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情节。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梳理课文结构。
3.学习生词和短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分角色演绎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2.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1.完成课文后的相关习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进行课文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利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和练习,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 教学内容:爱国主义教育1.通过《少年中国说》中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报国的意义。
2.分析课文中涉及的爱国主题,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承担。
3.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
六、教学反思《少年中国说》是一篇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课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滋养。
以上是针对《少年中国说》的教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综合运用能力。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新人教版
①课文内容梳理:
1.标题:少年中国说
2.作者:梁启超
3.课文结构:引言、正文、结尾
4.课文主旨:赞美中国少年的精神风貌,强调少年强则国强
②关键词语解释:
1.少年:指年轻一代,具有活力、梦想和担当精神
2.中国:指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3.强:指强大、繁荣、进步
③课文重点句子: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3.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板书、实物演示等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5.启示和感悟题
题型说明:此类题型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例题: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国强”的理解。
答案:我认为“少年强则国强”意味着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要立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上,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只有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不断努力,国家才能够更加强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感受作者的热情和豪情。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朗读和表达。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导入新课,二是学习课文,三是总结拓展。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中国少年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课文环节,可以通过分段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总结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少年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件(40页)
“红日初升”“河出伏流”象征了什么?
“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 限量。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句意: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 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 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
——屈原《离骚》
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1)课文用红日、黄河、潜龙、小老虎雄鹰隼鸟、奇 花、干将剑等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2)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少年中 国”指的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这个“ 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 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
上述三句有什么具体含义?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 中的壮丽前景。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一句以刚刚磨砺过的 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中国立功德的中国少年。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句描写少年中国像 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句意: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 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 子无限远长。
上述两句有什么具体含义?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一指时间之长,一 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 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它的作用是什么?
运用了四言韵语,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 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把文章 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和 鼓舞。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 这首歌里的很多词都出自我们 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少 年中国说》。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讲解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讲解《少年中国说》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之一,该教材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以口述、手稿、文学作品等形式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民族精神,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认可。
首先,该教材包括了《课本》、《练习册》和《教师用书》三部分内容。
《课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民族精神。
首先,该教材通过时间穿越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
其次,通过名人手稿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名人的生平和成就,激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最后,教材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和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次,《练习册》是《少年中国说》的一部分,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练习册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理解、写作、语法练习等,既有选择、填空等基础题型,也有阅读材料的分析和讨论题型。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教师用书》则是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教师用书中包括了本教材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以及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听力材料等,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少年中国说》教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涵盖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土人情、名人手稿、经典文学作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俗历史、名人风采,引导学生爱国、敬业、礼让的民族精神。
此外,该教材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所以,该教材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学生和教师们的认可。
总的来说,《少年中国说》语文教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民族精神。
该教材通过多样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和认可。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5.我们来合作读吧,老师读蓝色的部分,同学们读黑色的部分。
6.下面女同学读我刚才读得部分,男同学还读黑色部分。
1.读诗歌
2.读准重点字词,书写“履”字。
本项活动指向引导学生继续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读出气势。
达成目标一
活动二
摇头晃脑背
1.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用最快短的时间把这篇文章背下来。
学业质量:
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
乐于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能诵读学过的优秀诗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记录活动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
内容与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会认会读6个生字;正确书写“履、疆”等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读出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旧中国的无奈和对青年的希望,对新时代的自豪和少年的责任。
3.梳理内容,理清结构,古今对比,写出对新中国的赞美。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根据预学单内容预习生字、词语,朗读诗文,搜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梳理与探究: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课程内容: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
实现强国梦想杰出人物事迹表
姓名
事迹
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 邓稼先 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作出了
重要贡献。
姓名
事迹
李四光
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 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 袁隆平 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
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繁森
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促进了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
参考答案:课文用来赞美少年中国 的事物有:红日、河流、潜龙、乳虎、 鹰隼、奇花、干将。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 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而强大富庶的中 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 国强所以少年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前途 和命运紧密相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随堂练习 三、课外拓展。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后作业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搜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
和同学一起做一份手抄报。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 势。背诵课文。
品读课文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品读课文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象征着少年中国
的冲天气势。
品读课文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朗读示例:少∙ 年∙ 智/则国∙ 智,少∙ 年∙ 富/ 则国∙ 富,少∙ 年∙ 强/则国∙ 强,少∙ 年∙ 独立/则国∙ 独立,少∙ 年∙ 自由/则国∙ 自由,少∙ 年∙ 进步/则 国 少∙∙ 进年∙ 步/雄,于少∙地年∙球/胜/则于国∙欧/洲雄/于则地国∙球/。胜于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少年中国说》
二. 本周教学目标:
1. 分作若干层次进行文言文朗读练习,培养文言语感。
2. 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过激的提法,在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应是当代社会的前进方向。
四. 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即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二)段落分析
第一段,“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是从正面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段,用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和处事态度来比拟国家之强弱。
第三段,指出造成今日老大中国是老朽者的罪过,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热烈讴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
此段分两层阐论。
第一层(从段首到“则国雄于地球”),阐明中国少年肩负建设重任。
第二层(从“红日初升”至段末),热烈讴歌少年中国。
(三)主题理解
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写作特色
1. 自由运用语言,“纵笔所至不检束”。
为了晓畅地表达思想,作者使用词语无所顾忌,不求雕饰,不以文害意。
2. 务求说得详尽,不嫌反复强调。
如第二段写老年人和少年人种种不同性格的对比、推论,以及老与少对比的比喻、象征句,都充分显示出梁文这方面的特色。
3. 感情充沛,“别有一种魔力”。
作者说,他写的文章“笔端常带感情”。
本文便是这样。
为了表达他那奔纵的思想感情,他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反复、重叠的修辞法,文章酣畅淋漓,热情洋溢奔放,如第二段运用重叠排比层层推进的手法,从正反两面加以反复阐发;又如结尾部分也是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写法,在对称中富于变化,在整齐中饱含气势。
【例题及分析】
汉五年,已杀项羽,而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爵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功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肖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走得兽;功狗也;至于肖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有三两人;肖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1. 用“|”给文中无标点部断句。
2.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岁余
..不决()②臣等身.披坚执兵()
③徒.持文墨()④顾.君臣等上()
⑤徒能走.得兽()⑥功狗
..也()
3. 刘邦为了说服群臣,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说明道理?
4. 本文塑造了刘邦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
1. 为爵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坚执兵| 多者百余战| 少者数十合| 功城略地| 大小各有差| 今肖何未有汗马之劳| 徒持文墨议论| 不战|顾居臣等上| 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析:根据文意划分)
2.
①一年多②亲自③仅仅④反而⑤跑⑥是狗的功劳
(析:根据上下文意)
3. 打猎
4. 开明的君主(析:根据刘邦的语言行动总结刘邦的形象特点)
【模拟试题】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 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
答:
2. 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答:
3. 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
【试题答案】
1. 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
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者。
2. 后来又要追杀匈奴使节是因为匈奴使节看出了床头捉刀的魏武才是真正的英雄。
怕他回去说了不利于自己的话。
3. 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