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练习题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练习题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ef176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4.png)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练习题高二生物免疫调节练题(2019.10.15)一、选择题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消除。
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的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4.美国的研究人员刚刚发现了3种以前未知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一组HIV1分离株中的90%以上的病毒株结合并中和它们。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B.抗体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C.HIV会引起人体患自身免疫病D.HIV属于原核生物5.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是()A.T细胞B.B细胞C.记忆细胞D.吞噬细胞6.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C.预防乙肝的疫苗是抗体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7.下列四种器官中,不属于免疫系统的是()A.淋巴结B.胰腺C.胸腺D.脾8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特异性免疫9.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长,这是因为初次回响反映使机体发生了一定量的()A.记忆细胞B.绵羊红细胞C.效应B细胞D.效应T 细胞10.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说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11.(2010·广东广州调研)为防止甲型HlNl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回响反映,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B.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开释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效果应T细胞,能发生相应的抗体12.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1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浆细胞打仗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打仗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打仗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14.按照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说中正确的是()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A.②⑥B.②⑤C.③⑤D.①④15.人感染一次天花,终生“永记不忘”,再有天花病毒侵入时,能在病毒为患之前迅速将其消灭。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c540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c.png)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国家卫健委提出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A.加强机场和口岸等处的疫情检测B.鼓励“互联网”挂号和网络就医C.要求所有人员一律要接种疫苗D.倡导保持一米的安全社交距离2.过敏反应()A.是一种免疫缺陷症B.是一种自身的免疫病C.是免疫机能过高而引起的D.是免疫机能过低而引起的3.雷帕霉素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能干扰细胞活化,对淋巴细胞有较强的特异性。
下列病人不适合使用雷帕霉素进行治疗的是()A.花粉过敏患者B.肾脏移植后的患者C.艾滋病晚期患者D.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在制备抗毒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类型、所用的蛇毒以及制备的抗毒血清与下列选项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B.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C.细胞免疫、抗体、抗原D.体液免疫、抗原、抗体5.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B.过敏反应一般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C.T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B.扁桃体是吞噬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C.B细胞和T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且都能产生淋巴因子D.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7.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并将病原体消化,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为多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Ⅱ蛋白结合,形成抗原— MHCⅡ复合体,进而抗原一 MHCⅡ复合体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并与之结合,启动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辅助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巨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再将其摄取处理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辅助性T细胞受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抗原— MHCⅡ复合体被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8.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B.抗体有特异性,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C.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D.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抗体是人体产生的9.“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免疫调节练习题(供参考)
![免疫调节练习题(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9027b86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e.png)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扁桃体B.脾C.肾脏D.胸腺答案C解析肾脏为排泄器官而不是免疫器官。
2.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如果淋巴细胞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C.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D.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答案C解析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胞吐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抗体与抗原结合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答案C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将病原体阻止在皮肤、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之外,使其不能进入机体组织细胞中,因此①②④⑤都是第一道防线。
4.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如果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答案D解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其物质基础是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其特点是作用范围广,作出反映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系统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其特点是作出反映慢、针对性强。
5.美国的研究人员方才发现了3种以前未知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一组HIV分离株中的90%以上的病毒株结归并中和它们。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B.抗体的产生只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C.HIV主要解决人体的T细胞D.HIV营寄生生活答案B解析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抗体是分泌蛋白,产生进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的参与;HIV主要解决人体的T细胞;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
完整版)免疫调节练习题
![完整版)免疫调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ead4f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6.png)
完整版)免疫调节练习题1.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并增殖。
3.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4.有关体液免疫示意图的正确叙述是: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5.如图所示,X细胞与耙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中,X细胞是指T细胞。
6.正确的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是: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7.图中①是指B细胞;②是指T细胞;①细胞在③淋巴结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浆细胞;②细胞在④胸腺或淋巴结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效应T细胞。
8.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①A阶段免疫缺陷病毒(HIV)侵人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少数病毒。
②B阶段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升高,T细胞浓度下降。
3.C阶段免疫能力降低,免疫系统被破坏,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4.D阶段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9.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B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为T细胞。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
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过程(箭头3)。
3.细胞G的名称是巨噬细胞,其作用是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图乙过程有关。
4.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抗体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溶菌酶。
10.1)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淋巴细胞分化。
2) 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
这属于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
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更快、更强、更持久。
3) 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抗体。
4) 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病毒。
第 章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 章免疫应答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973acc73a32d7375a4178065.png)
第十三章免疫调节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下哪一个分子与BCR交联后传入抑制性信号A.TCRB.FcμRC.FcγRⅡ-BD.CD19E.CD212.抑制TH2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是:A.IL-6B.IL-4C.IL-5D.IL-10E.IFN-γ3.抑制TH1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IC.IFN-γD.IL-10E.IL-74.活化T细胞表达的抑制性受体是:A.CTLA-4B.CD94/NKG2AC.TCR-CD79D.FcεR-ⅠE.IL-2R5.介导AICD的细胞是: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Mφ细胞C.活化的NK细胞D.活化的中性粒细胞E.肿瘤细胞6.T细胞活化的抑制性受体是A.CTLA-4 B.CD28 C.TCR D.IL-1R E.IL-2R 7.关于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B.抗原在体内耗尽,免疫应答将停止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有关E.抗原的性质与免疫应答的类型无关8.下列哪项不是独特网络的特点?A.多层次级联 B.独特型级联 C.闭合型网络D.依赖于NK细胞参与 E.周期性循环9.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学说的本质是A.Ag与Ab形成复合物B.妨碍致敏T细胞与抗原的结合C.使免疫应答处于稳定状态D.使抗体不受抑制地产生E.使NK细胞明显激活10.关于免疫复合物(IC)免疫调节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IC引起B细胞的BCR与FcR交联,抑制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B. IC(抗原量多,抗体量少时)与APC表面的FcR结合,增强APC的功能C. 免疫应答后期,IgG类抗体形成的IC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D. 免疫应答初期,IgM类抗体形成的IC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E. 免疫应答后期,IgG类抗体形成的IC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11.抗原抗体介导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是通过B细胞表面A.BCR与FcγRⅠ交联产生的 B.BCR与FcγRⅡB交联产生的C.BCR与FcγRⅢA交联产生的 D.BCR与FcγRⅢB交联产生的E.BCR与FcαR交联产生的12.能使B细胞表面BCR与FcγRⅡB交联的抗体是A.抗γ链独特型IgG类抗体 B.抗δ链独特型IgG类抗体C.抗μ链独特型IgM类抗体 D.抗μ链独特型IgG类抗体E.抗γ链独特型IgM类抗体13.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可识别A.HLA-I类分子 B.HLA-G分子 C.HLA-E提呈的抗原肽D.HLA-B提呈的抗原肽 E.HLA-C提呈的抗原肽【B型题】A.Th1细胞B.Th2细胞 C.NK细胞D.Tc细胞E.Tr细胞1.介导体液免疫起辅助作用2.主要产生IL-2和1FN-γ3.主要产生IL-4、IL-5和IL-104.介导细胞免疫起辅助作用A.FcεR-ⅠB.CTLA-4C.CD16D.CD94/NKG2AE.FcγRⅡ-B5.活化T细胞的抑制性受体6.B细胞抑制性受体7.NK细胞抑制性受体8.肥大细胞抑制性受体9.NK细胞活化受体【C型题】A.IL-10 B.IL-2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1.参与B细胞活化增殖的因子2.T淋巴细胞增殖必需因子3.可激活T淋巴细胞、NK细胞4.参与免疫调节作用A.IL-10 B.IFN-γ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5.抑制Th0向Th1细胞分化6.抑制Th0向Th2细胞分化7.由CD4+T细胞分泌的A.Th细胞B. Th2细胞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8. 功能过强可引起自身免疫病的是9. 参与免疫应答调节的是10.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的是【X型题】1.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是A.Th1B. BC. Th2D.TcE.巨噬细胞2.抗独特型抗体有下列哪些性质A.其特异性针对Ig的V区B.在自身体内也可产生抗独特型抗体C.可识别自身体内其他抗体上的独特型决定簇D.可识别自身体内其他细胞上的独特型决定簇E.Id-AId组成独特型网络,调节免疫应答3.参与免疫调节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是A.Tc细胞B.Th和TsC.MHC分子D.细胞因子E.抗体、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网络4.免疫网络学说的要点是:A.任何BCR或TCR上都存在着独特型决定基B.独特型决定基能被体内另一些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C.独特型决定基具有自身免疫原性D.独特型决定基和抗独特型抗体形成网络,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E.独特型网络对免疫应答主要起负调节作用,也有正调节作用5.免疫应答的调节包括A.整体水平的调节 B.细胞水平的调节 C.分子水平的调节D.免疫系统内部的调节 E.群体水平的调节6.抗原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有A.抗原存在是发生特异免疫应答的前提B.糖和脂类一般不能诱导MHC限制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C.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应答的能力D.结构不相似的抗原肽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应答的能力E.只要有抗原,就一定能诱导产生正免疫应答7.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A.Ig的CDR区 B.Ig的铰链区 C.BCR的V区D.Ig的FR区 E.Ig的V区8.免疫细胞表达的激活性受体包括。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5ec23952ea551810a6877d.png)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免疫调节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3.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4.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击病原体的特异性蛋白质称为()A.抗原B.抗体C.淋巴因子D.溶菌酶5.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B.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C.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D.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6.2006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会议在我国天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行动起来,遏制艾滋。
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7.H7N9禽流感病毒已经导致多人患病,我国正在加紧研发相应疫苗,接种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8.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
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Ⅰ真题演练1.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020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6免疫调节含答案
![2020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6免疫调节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b7ede3284ac850ad0242b6.png)
课时作业6免疫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体液大量流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解析】皮肤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和消灭病原体,大面积烧伤导致皮肤大面积受损伤,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B正确。
会导致体液部分流失,但不是感染病原体主要原因,A错。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特异性免疫,皮肤为非特异性免疫,C错。
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D错。
【答案】 B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效应B细胞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解析】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A正确;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C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答案】 C3.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B.HIV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几乎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解析】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A错误;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活动,在离开人体后不能存活,B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HIV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无细胞结构,D错误。
【答案】 C4.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解析】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B错误;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抗体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专题26 免疫调节(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26 免疫调节(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d9c53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f.png)
专题26 免疫调节1.(2022·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期中)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请问a、b、c、d 四种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a B.b C.c D.d【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辅助性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浆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
【详解】抗原侵入机体后,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因此a表示辅助性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浆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022·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教学研究室高二期中)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辅助性T细胞被HIV侵染与其细胞表面的受体有关B.抑制HIV的逆转录过程可以控制和降低HIV的数量C.艾滋病患者无法分泌抗HIV抗体而丧失免疫防御功能D.日常生活中,对于艾滋病患者要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关爱【答案】C【分析】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详解】A、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被HIV识别,进而被HIV侵染,A正确;B、HIV是一种遗传物质为RNA的逆转录病毒,因此通过抑制它的逆转录可以很好地控制和降低HIV的数量,B正确;C、艾滋病患者也会分泌抗HIV抗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是由于HIV破坏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使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减少,C错误;D、和艾滋病患者正常握手不会传染,日常生活中,对于艾滋病患者要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关爱,D正确。
历年(2019-2023)高考生物真题专项(免疫调节)练习(附答案)
![历年(2019-2023)高考生物真题专项(免疫调节)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53da4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4.png)
历年(2019-2023)高考生物真题专项(免疫调节)练习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023年高考真题〗1.(2023ꞏ山西ꞏ统考高考真题)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2.(2023ꞏ全国ꞏ统考高考真题)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乙肝疫苗的使用可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传播,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
重组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一种病毒蛋白)。
回答下列问题。
(1)接种上述重组乙肝疫苗不会在人体中产生乙肝病毒,原因是。
(2)制备重组乙肝疫苗时,需要利用重组表达载体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中表达。
重组表达载体中通常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
能识别载体中的启动子并驱动目的基因转录的酶是。
(3)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后,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染色体中,需要从酵母细胞中提取进行DNA 分子杂交,DNA分子杂交时应使用的探针是。
(4)若要通过实验检测目的基因在酵母细胞中是否表达出目的蛋白,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2022年高考真题〗3.(2022ꞏ辽宁ꞏ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4.(2022ꞏ北京ꞏ统考高考真题)人体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引起感染。
高中生物 第四章:免疫调节 练习题
![高中生物 第四章:免疫调节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a9cb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e.png)
高中生物第四章:免疫调节练习题1.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
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与结合病原体的受体C.巨噬细胞可吞噬入侵的病原体D.巨噬细胞可参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细胞D.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3.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排除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4.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表示细胞免疫B.图中甲、乙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有关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B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5.如图所示为在抗原注射前后的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为抗原注射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抗原,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抗体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可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抗原类似的抗原的刺激6.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免疫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组别处理方式检测结果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与M细胞混合培养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A.实验组中部分能够杀伤肺癌细胞的细胞可由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若将对照组中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用抗体处理将得到与实验组一样的结果C.M细胞最可能是吞噬细胞,它具有识别、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D.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7.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8.人类共有5类免疫球蛋白,分别为IgG、IgM、IgA、IgD和IgE。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6免疫调节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6免疫调节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a4313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3.png)
第4讲免疫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D)A.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和T细胞的共同刺激B.只有抗原侵入宿主细胞后,T细胞才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细胞C.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解析]B细胞增殖分化出浆细胞需要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刺激,A错误;抗原侵入机体后刺激T细胞,T细胞即可增殖分化产生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B错误;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C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将抗原从体内彻底清除,D正确。
故选D。
2.(2019·河南高三模拟)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C)A.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诱导靶细胞坏死释放抗原C.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不完全相同D.多次注射某疫苗的目的是刺激不同浆细胞产生不同抗体[解析]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A项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诱导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释放抗原,B项错误;初次免疫中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而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和记忆细胞,C项正确;多次注射某疫苗的目的是增加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数量,D项错误。
故选C。
3.(2019·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如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若B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则A可能是浆细胞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C.若A是死亡的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A被B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D.若B是吞噬细胞,A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解析]若B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则A可能是效应T细胞,A错误;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精卵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B正确;若A是死亡的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A被B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需要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参与,C正确;若B是吞噬细胞,A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神经体液调节关系、免疫调节练习题(详解)
![神经体液调节关系、免疫调节练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7d869b47fd5360cbb1adb3a.png)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暂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2、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B.体表温度一定与体内温度相同/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人体散热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4、天气变冷时,维持体温所散失的热能增多,人体内下列哪些腺体的分泌量会增多( )①垂体②甲状腺③胰岛④肾上腺⑤卵巢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②④ D. ③④5.下列关于抗利尿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喝水多,抗利尿素分泌多 B.喝水少,抗利尿素分泌多C. 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D.出汗多,抗利尿素分泌少6、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乙+-!-丙++-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7.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8.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10.人体血液中各种激素的含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正常水平上,这是通过下列哪项实现的( )A.激素间的协同作用B.激素间的拮抗作用{C.神经---体液调节D.反馈调节1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B.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12.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13.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免疫调节》精编练习题
![《免疫调节》精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a9a97e58fafab069dc02c2.png)
《免疫调节》精编练习题1.人体排除“非己”成分的方式是①阻挡②杀灭③吞噬④凝集⑤溶解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④⑤ C.只有③④⑤D.②③④⑤2.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3. 下列细胞中具有分化能力的是A. 效应B细胞B. 骨髓瘤细胞C. 记忆B细胞D. 胸腺细胞4. 在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共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与抗体结合,也可以被T细胞识别B. 抗原物质在进入组织细胞后,抗体就会与相应的组织细胞结合,刺激细胞消化抗原C. 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广泛分布于内环境中D. 记忆细胞可以接受同一抗原物质的刺激增值、分化5.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是( )A.T细胞 B.B细胞C.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6.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7.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8.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10.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11.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12.为使移植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A.激活免疫系统 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C.抑制术后感染 C.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13.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分组甲乙丙处理不做任何处理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结痂脱落切除胸腺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乙、甲 B.乙、丙C.甲、丙 D.丙、甲14.最近,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卷土重来,成千上万只鸟,包括家禽和野鸟,或病死或被宰杀。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705ac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4.png)
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 〔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根本单位——神经元①构造: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承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2、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构造根底——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构造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组成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一样的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构造。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泼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 +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 +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小体神经末梢〔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构造: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卷含答案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faf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c.png)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专题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7小题)1.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被病原体感染后,人体内的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有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C.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根除由少部分病原菌引起的传染疾病D.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外来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过程,必须有抗体参与2.如图所示的机体免疫过程属于()①非特异性免疫②特异性免疫③第二道防线④第三道防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如图是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免疫应答的某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代表浆细胞,可增殖并分泌特定抗体B.b代表抗体,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C.C代表抗原,来源于H7N9禽流感病毒D.抗原、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B.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C.艾滋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②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④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⑤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体的能力⑥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⑦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⑧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6.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摄取、处理该病毒B.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浆细胞的增殖分化C.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直接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D.患儿疫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7.人体内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细胞转化为丙细胞和丁细胞的过程中,RNA不会发生改变B.丙细胞分泌的物质大部分分布于血液和体液中C.丙细胞分泌的物质在体内外均可发挥作用D.甲细胞膜上识别抗原的受体即为抗体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可分化为效应T细胞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同C.胃黏膜及胃酸对病原菌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D.初次接种埃博拉病毒疫苗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多种免疫活性物质9.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10.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由于缺少免疫力,最终常常死于病菌感染或者恶性肿瘤11.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调节练习11.下图是胰岛素的作用示意图,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此图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B.葡萄糖通过协助(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C.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D.若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图中受体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人会患自身免疫病2.下列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 B.T细胞C.B细胞 D.精子3.下列液体中不含抗体的是()A.细胞内液 B.血清 C.乳汁 D.组织液4.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C.细胞X与Y的RNA不同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5.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而分享了诺贝尔奖。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应答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C.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D.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6.多巴胺是某些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一种递质,它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
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其作用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多巴胺的释放要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不消耗能量B .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C .可卡因可阻止多巴胺回收,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 .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干扰信息传递7.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细胞毒T 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
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
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效应细胞毒T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 .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C .在效应细胞毒T 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起重要作用D .在上述效应细胞毒T 细胞的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8.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B .抗体与抗原、细胞d 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C .过程Ⅰ和过程Ⅱ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D .细胞c 是效应B 细胞,细胞d 是效应T 细胞9.每次注射青霉素,病人是否都要做“皮试”? 其目的是( )A .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任何过敏反应即可B .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即可C .必要,决定青霉素的药剂量D .必要,确定是否有相应抗体10.T 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 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 细胞)的分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 细胞B .效应T 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 .记忆T 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抗体D .记忆T 细胞可以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11.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抗原细胞b 细胞d 靶细胞抗原Ⅰ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 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12.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13.(每空1分,共6分)图示体液免疫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D为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
(2)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分泌抗体的过程要消耗(细胞器)提供的能量。
14.、如图为人体部分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免疫过程属于免疫中的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细胞(填名称)。
(2)图中a、b、c、d中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
(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
15.所示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图中表示细胞增殖分化的序号包括。
(答全)(2)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免疫对付侵入人体细胞内的SARS病毒。
(3)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原因是。
(4)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浆细胞来源于的增殖分化,⑩指。
16.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答出两个即可)。
(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
A.溶菌酶 B.皮肤C.口腔黏膜(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能产生淋巴因子的细胞称为。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4)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5)记忆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
免疫调节练习21.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甲乙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2.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B.浆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并分泌抗体C.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3.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吞噬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推断合理的( )A.DC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运输功能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从而发挥免疫效应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将有特定mRNA的合成4.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
图中甲、乙所示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表示激素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并且乙图的调节比甲图更准确、更迅速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图所示的作用方式5.下图所示为体液免疫示意图,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乙可以分泌淋巴因子,抗体是由丁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D.在二次免疫反应中,丙发挥了重要作用6.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7.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
科学家曾做过如下图实验:将X蛋白的抗体加入到从裂解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中,结果实验①、②发生了免疫沉淀反应,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该实验也能检测蛋白质Y是否与X结合B.该实验依据的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C.实验中采用的X蛋白抗体最好使用单克隆抗体D.该实验可以通过加热或加入重金属使细胞裂解8.下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避免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9.如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10.目前已知艾滋病病毒共有4种类型,每种来源不同,其中传播最广的M型和N型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较罕见的O型和P型来自喀麦隆的大猩猩。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4种艾滋病病毒可通过逆转录合成自己的遗传物质B.4种艾滋病病毒可使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C.4种艾滋病病毒遗传物质的水解产物基本相同D.艾滋病病毒M型和N型主要攻击人类的T淋巴细胞11.下图甲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抗体浓度的变化(前两周),图乙表示两周内淋巴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填名称)。
(2)过程①还要依靠________细胞发挥作用。
(3)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________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的模板。
(4)过程③表示,过程⑤表示。
(5)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SARS病毒,其体内的抗体变化曲线如甲图所示。
此时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原因。
(6)从根本上来说,SARS病毒的抗原特异性是由决定的。
(7)在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基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因为。
1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下图表示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三种方式,其中A~F为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特定细胞分泌的信息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