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附件1: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一、考核指标及数据来源

二、指标解释及计分办法

1、村庄规划编制。指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及“美丽乡村”专项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总分3分。

(1)修编完成村庄建设规划(规划覆盖全村),做到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并依法报经批准实施的,得1分,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2)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对中心居住点、规划保留村点编制美丽乡村创建环境提升设计方案和节点、亮点等工程的设计,设计方案通过会审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3)对拟撤并村点、农户明确搬迁去向,编制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详细规划,制定农户搬迁政策,并与计划搬迁农户签订搬迁意向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2、村庄规划执行度。指美丽乡村创建当年村庄建设规划得到有力推进的情况。总分3分。

(1)村庄各类建设项目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得1分。每发现一处建设项目未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扣0.5分,直至不得分。

(2)通过土地置换、流转、购买等途径,落实或部分落实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地块并完成用地报批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按照村庄建设规划无村庄撤并的山区村此项不扣分)

(3)创建年份农民集中居住区启动农房建设(以完成地基建设为准)的农户超过20户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新建农房实现结顶的加1分。(按照村庄建设规划无村庄撤并的村此项不扣分)

3、土地集约利用。指村庄建设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情况。总分3分。

(1)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建筑用地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得2分;每发现一户农房新建项目占地超标或没有落实建新拆旧规定的扣1分,直至不得分。

(2)村庄建设新占用耕地积极通过宅基地复垦实现占补平衡的(若当年难以实施复垦,则需与搬迁农户签订原宅基地退出协议),得1分;否则不得分。

4、村庄风貌品位。指通过美丽乡村创建使村庄布局、特色、品位得到有效提升的情况。总分4分。

(1)严格按照美丽乡村创建环境提升设计方案和节点、亮点等工程设计组织实施,按时完成并保证建筑质量的,村中心居住点和规划保留村庄整体形象和特色风貌得到有效提升的得1分,达不到要求者酌情扣分。

(2)村庄布局合理,文化、体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场所

布点合理、建筑品位较高,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建农房不一味贪大求洋、美观实用、保留地域传统特色风貌、与保留村庄风貌基本协调一致的,得1分,达不到要求者酌情扣分。

(3)村内“五线”得到有效整治,视觉效果良好的得1分,否则酌情扣分。

(4)创建当年积极整治村域范围内有碍观瞻的破旧房屋、棚披、私搭乱建建筑,整治力度大且基本没有有碍观瞻建、构筑物及私搭乱建建筑的得1分,否则酌情扣分。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的情况。总分2分。

(1)完成村域内“农村道路联网工程”及“农村低承载桥梁”改造,得1分,否则酌情扣分。

(2)完成电气化改造,获“新农村电气化村”称号,得1分,否则不得分。

6、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指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便民服务、商业服务等发展状况。总分5分。

(1)按照村庄布局规划属中心村的设有比较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点,能提供多项或综合服务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按照村庄布局规划属基层村的设有满足农户生活基本需求的商贸服务设施,得1分;否则视情扣分。

(2)有达标的幼儿园(参考标准:有宽敞的教室和活动场地,教室人均面积达到1.5m2以上,户外场地面积3m2以上,有必要的教学设备,有较好的卫生保健条件,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幼教和保育人员任职资格等),得1分。按照教育部门的幼儿教育布点规划,本村没有规划幼儿教育点的,此项不扣分。

(3)建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即按要求设立“一窗口四室五站两栏”(便民服务窗口;村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综治调解室、多功能教育室;农业服务站、社会事业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站、保障救助服务站、综合治理服务站;村务公开栏、法制科普栏),具体由民政局按建设标准记扣分,达标得2分。

(4)至少建有一处供村民休憩的面积不少于700平方米的集中式休闲公园,得1分,否不得分。

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值为14000元,达到指标值得3分,每减少600元扣1分,不到600元按比例扣分,直至不得分。

8、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按照《湖州市市级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方案》(湖农发〔2008〕66号)中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创建村提出申请,由所在乡镇政府推荐,经县(区)农业局核定上报,列入市、县(区)级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创建计划并通过考核验收,获得县(区)

级农村信息化示范村(或达标村等)称号的得2分;获得市级以上农村信息化示范村(或达标村等)称号的加0.5分。

9、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年度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及其它收入(不包括上级项目拨款、土地征用费、银行贷款等项目收入;一次性付清、多年使用的承包收入按照年份分摊后计入)及发展情况。总分4分。

(1)年度内村集体经常性收入达到30万元得2分,村集体经常性收入每减少5万元扣1分,直至不得分。

(2)年度内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实施且完成(以开始产生效益为准)年稳定增收达3万元以上的项目得2分;新实施但没完成(指没开始产生效益)年稳定增收达3万元以上的项目得1分;新实施且完成(以开始产生效益为准)年稳定增收达5万元以上的项目加1分;没实施集体经济增收项目或增收项目年稳定增收额不足3万元不得分。(若本村前二年已实施效益明显的集体经济增收项目且确实因条件限制当年难于新实施项目的,视情计分。)已经实施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加0.5分。

10、农民社会保障。指农民享受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情况。总分3分。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指本村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占全村应参加总人数的比率。参保率≥96%得1分,每下降1%扣0.5分。

(2)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指45-60周岁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参保人数占可参保人数达到90%以上得1分,每降低5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不得分。

(3)行政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行政村建有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得1分;劳动保障工作站配置电子显示屏并及时更新、公布就业信息的加0.5分。

11、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及农民创业。指本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及农民创业情况。总分为4分。

(1)全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面积(或产值,限二个以内亩均效益超2000元的种养产业)占农业经营总面积(或产值、不含生态公益林)的比例达到30%以上得2分,每降低5个百分占扣0.5分,直至不得分。(注:通过验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视作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面积。)

(2)全村规模经营种养户及在二、三产业创业的户数(指创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达50%以上)占总农户的比例达到30%以上得2分,每降低5个百分占扣0.5分,直至不得分。

12、土地流转比例。农业企业、大户经营10亩以上的耕地面积(与原承包户签定规范化的流转合同,且土地流转期限在2年以上)和达到专业化规模服务要求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48%的得3分,指标值<48%,每降3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不得分。平原村农户连片蔬菜基地视作土地流转面积。山区村、丘陵村可以用生态高效林业特色基地指标替代。生态高效竹林、花卉苗木、经济林基地占林业经营用地面积的比重达到25%的得3分,每降低5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不得分。

13、社区卫生服务“星级站”建设。指在已建立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星级站”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满意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情况。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市级考评达到三星级或以上的,得3分,否则不得分。

14、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建设。指建有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有专用设施、专人负责日常气象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群众能方便查询到日常气象信息,有固定传播渠道及时传递气象预警信息,编制重大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定期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群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知晓率80%以上。

15、村庄道路硬化亮化。指村内道路硬化及村庄亮化情况。总分为5分。

(1)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通行政村主干公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村庄连接道路、村内主要道路宽3.5米以上,进户道路宽1.5米以上,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得3分。道路不符合硬化建设标准或硬化比例不足视情扣分。

(2)村庄亮化。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100%,且维护到位、使用正常的,得2分,路灯安装量不足、损坏不及时维护则酌情扣分。

16、河道、沟渠、水塘整治率。指村庄内河道、沟渠、水塘开展清淤、护岸、保洁,保持水体清畅情况。总分为3分。

(1)村庄内河道、沟渠、水塘完成清淤、居民集中地做到砌石护岸、危险河段通过护栏等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得2分,否则视情扣分。

(2)河道、沟渠、水塘净化整洁,水体清澈,无淤积,无白色污染、无垃圾等杂物的得1分,否则酌情扣分。

17、生产生活污水(废气、烟尘)处理。指村域范围内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农家乐废水(油烟废气)处(治)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工业企业排放达标情况。总分为5分。

(1)村中心的基本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指农户生活污水经

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比例)达到70%以上,规划保留点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得2分;村中心的基本建成区污水处理率或规划保留点污水处理率每降低5个百分点扣1分,直至不得分;每发现一外污水处理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要求厨房间、卫生间污水一并接入、进出水可见、出水正常)扣0.5分,直至不得分。村中心的基本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规划保留点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附加1分得3分。

(2)村域内农家乐污水、废气开展治理达标排放得1分,否则不得分。

(3)村域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得到全面整治、龟鳖温室养殖废水(废气)得到有效治理、村辖内湖泊等水体珍珠养殖得到全面清理的,得1分,某一项没按要求组织实施完成,扣0.5分,直至扣完。

(4)村域内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90%,得1分,每下降5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扣完。

18、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指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有专人收集,集中运送到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情况。总分为3分。

(1)设施配置。按照村庄建设规划、村庄人口分布和自然村落布局合理配置垃圾房、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垃圾房一般一个行政村至少配一座、垃圾箱每10户左右配一个、垃圾清运工具一般一村2-3辆),且各类环卫设施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垃圾房、箱、桶内垃圾不外溢,得1.5分,配置不合理或管护不到位的酌情扣分。

(2)垃圾收集处理。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并实现区域集中处理,村域内无成堆垃圾,路边无明显垃圾,绿化带、花坛、公共活动场地无垃圾的,得1.5分,每发现一处扣0.5分,直至扣完。

19、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指彻底消灭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村内公共场所建有公共厕所,各农户家庭的卫生厕所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总分5分。

(1)公厕建设维护。彻底消灭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村域内建有数量合理、符合建设部三类以上标准的公共厕所,且公厕保洁、维护、运行良好的得1分,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分。每发现一处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本项不得分。

(2)农户家庭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指厕所化粪池符合无害化处理(如三格式)要求,且不渗、不漏、密闭有盖)达到78%以上得2分,每下降5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不得分。积极争取中央农村改厕项目(无害化卫生改厕),并按建设的标准要求,完成率达100%得2分,每降5%,扣0.5分,不争取不得分。

20、村庄绿化。分平原、丘陵和山区三种类型,村中心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8%、23%和18%,村中心和规划保留点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宜绿化地段实现绿化,农宅之间有绿化带,村庄绿化树种丰富、乔灌草合理搭配、有特色,得3分,达不到上述要求者视情扣分。

21、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指行政村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长效管理维护机制情况。总分为4分。

(1)管理机制。行政村合理配备专门保洁人员、垃圾清运人员、园林绿化养护人员、公共设施维护人员,并明确各类人员管理维护区域、责任的得2分,人员配备不合理或责任不明确的视情扣分,具体考核依据以聘用人员合同及工资发放表为准。委托专业化公司进行管理的以签订的合同为准。

(2)监督机制。成立环境卫生监督队伍,制定保洁人员、垃圾清运员管理、园林绿化养护人员、公共设施维护人员检查考核等制度的,得1分,考核监督机制未建立的不得分,具体考核依据以每月对上述人员的检查考核记录为准。

(3)经费筹措。按《浙江省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精神,确定本村个人筹集标准,并按标准足额筹集的,得1分,未确定个人筹集标准或筹集不到位的不得分,具体考核依据以村民代表会议纪要和财务凭证为准。

22、生态墓地建设及坟墓治理。指生态墓地建设和坟墓治理情况。总分为2分。

(1)生态墓地建设。按照规划要求进行自建或与相邻村联建生态墓地,且所建生态墓地符合标准要求的,得1分。具体由民政局按标准计扣分。按照规划要求本村无生态墓地建设要求的不扣分。

(2)坟墓治理。对本村进村主干道、村庄连接道路及村中心视线范围内的坟墓完成整治的,得1分,每发现一座应整治坟墓扣0.5分,直至不得分。

23、文明村创建。指文明村创建情况。获得市级以上文明村称号的得3分,获得县区级文明村称号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24、农村文化建设。指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总分为4分。

(1)文体设施建设。建有老年及青少年活动室(面积较宽裕、设施配套的球类练习室或其他活动室),得1分。建有标准篮球场等室外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得1分。建有乡村文化舞台,得1分。否则不得分。

(2)积极组建文体活动团队,经常性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3)文化遗存挖掘保护。具有历史文化遗存的村,积极对村庄

内古树名木、古桥梁、古建筑、古民居等进行修复保护,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展现古韵古味的,附加1分。通过挖掘古民俗风情、历史典故、名人文化,修建品味格调较高的展示长廊、展示馆、文化墙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载体的,附加1分。

25、计划生育达标率。指新生人口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比率。达到100%要求的得2分,不达标不得分。

26、学前教育情况。指学前三年教育情况,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含95%)以上得2分,每减少5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不得分。

27、庭院绿化美化。指农户积极对住宅小环境进行绿化美化的情况。总分为3分。

(1)庭院绿化。行政村通过培育庭院绿化示范户、免费(优惠)供应庭院绿化苗木、指导农户开展庭院绿化种植养护、开展庭院绿化户评比等措施,积极推进农户庭院绿化开展,有庭院绿化空间(指围墙内)的农户80%以上积极开展庭院绿化且效果明显的,得2分,比例每降低十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不得分。

(2)杂物清理整理。农户家庭积极对廊前、庭院、房前屋后、墙体周匝杂物进行整理清理,保持农户小环境与村庄公共环境空间协调合拍的,得1分,每发现一户农户杂物乱堆乱放的,扣0.2分,直至不得分。

28、基层组织建设。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明显,村级班子结构优化,村级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双带双创”比例达到85%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当年没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得3分。如班子成员中当年发生违法违纪案件的不得分,其余酌情扣分。

29、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按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要求,经考核评定,获得市级示范村的得3分,获得县级示范村得2分,省级以上示范村加1分。否则不得分。

30、平安村建设。是指创建平安村情况,至申报期,连续三年获得“平安村”称号得2分,连续二年获得“平安村”称号得1分,申报期内获得“平安村”称号得0.5分,否则不得分。

31、民主法治村创建。按照民主法治村创建要求,经考核评定,获得市级民主法治村2分,县级民主法治村得1分,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加1分。

32、村级档案建设。指行政村档案建设。行政村档案规范化建设达到省级或市级标准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学习考察浙江省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感想体会

学习考察浙江省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感想体会 石文兵 今年7月,我随全县党政考察团到浙江省湖州市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观摩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带给人的第一感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康县山大沟深,是个穷地方,可如今,走进这个昔日的贫困县,苍翠的山峦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像山水画一样,美得让人陶醉。在岸门口镇严家坝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核桃树遮荫,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王坝乡大水沟村是康县核桃“双十”综合管理示范村,这里随处可见冠大叶茂的核桃树,走近后会发现,每棵树不仅涂了白、编了号,在树枝上还悬挂了黄色的粘虫板。行走在康县境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不时驻足观看。在平洛古镇,一排排新建房屋的围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民俗画、儿童画,这些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普法宣传、农业科技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

墙,已成为康县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乡风的主阵地,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 我们利用两个半天看了8个村庄,这些村庄的建设管理都有其共同点。一是因地制宜,注重挖掘村庄古文化内涵,围绕路、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打造出符合乡土文化的农村景观。二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注重建管并举,合理规划布局,强化环境治理,开展“六争六评”、“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月检查、季通报,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四是精神风貌好,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办法多。 以上是我学习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与感想。 一、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不搞“一刀切”,是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立足“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着力塑造村庄特色品牌。编制示范村建设规划,注重与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房屋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装饰风格、外观、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挪一颗石”,尽可能在原有

整合与创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5, 5, 13-18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72589671.html,/journal/sd https://www.360docs.net/doc/272589671.html,/10.12677/sd.2015.51003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Rugang Wang, Shan Jiang, Jingying Zhang, Xiang Qiu Zhi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Email: wrg19741230@https://www.360docs.net/doc/272589671.html, Received: Jan. 7th, 2015; accepted: Jan. 16th, 2015; published: Jan. 21st,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272589671.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eveloping trend,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upgrade” of the new rural planning; its work is with a comprehensive, local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wo questions on the operational level including the technical basis miss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ail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proposes the two measures of planning integra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Key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Zhejiang Province 整合与创新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析 汪如钢,蒋山,张静莹,邱翔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 Email: wrg19741230@https://www.360docs.net/doc/272589671.html, 收稿日期:2015年1月7日;录用日期:2015年1月16日;发布日期:2015年1月21日

美丽乡村案例报告

美丽乡村案例报告 3、5亿元?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距上海大约两个小时车程,翠竹山坞间,民宿产业星罗棋布。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xx年,莫干山镇的精品民宿有近百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 3、5亿元。当地民宿动辄千元一晚的价格俨然成为了标配,有些甚至达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的时候还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与如今的火热相比,多年前,莫干山镇却是另一副模样。虽然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在其境内,但当地却没有享受到多少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作为水源保护地,莫干山地区所有产生污染的产业都被清退,除了小农耕作和零星的农家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20xx年,南非商人高天成(Grant Horsfield)在游玩时发现,莫干山乡间的宁静非常适合都市人休闲度假,但档次偏低的农家乐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高天成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便在一个村里租下六间破败不堪的老房子,通过精心设计,改造成「洋家乐」。高天成认为莫干山的农舍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浑然一体,通过旧物利用和空间设计,就能满足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之后,他又相继租用老屋,打造了「裸心乡」等一干既有设计美感,又保留了乡土元素的精品民宿,吸引了很多游客入住。高天成的试验,为莫干山开启了一个新的产业,许多投资者纷纷效仿,在此打造精品民宿,曾经被空置或遗弃的破败老宅,重新焕发了生机。而近年来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兴起的「逆

城市化」生活方式,则让越来越多的人拥进莫干山。在民宿产业的带动下,莫干山农房的租金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而当地村民除了房租收入,有的还在民宿做起了服务员。此外,村民栽种的蔬菜和水果,每年都会以略微高出市场的价格供应给民宿。在整个民宿产业发展中,当地政府也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德清县政府认定精品民宿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旧屋改造上给予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年五月,德清县发布全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有规划地引导民宿差异化发展,并通过成立莫干山民宿学院,为从业者提供专业化的民宿课程培训。投资者、村民、当地政府,多方要素的有效组合,使莫干山民宿成为乡村创新发展的出色范本。年10月,莫干山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成功案例二袁家村:缺山少水但越做越大人口: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 1、以村民为主体协调发展; 2、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农家乐”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3、整体发展约有一个多亿的投资,其中村集体和村民投入就有六七千万元,良好前景让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纷纷回村; 4、比较典型的市场导向。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也不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典型村”。但这个村的村干部们带领村民们想办法、出点子,齐心协力硬是以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条例草案送审稿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条例(草案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规范美丽乡村建设管理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b5E2RGbCAP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城市、城镇建成区以外的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是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活动。 第三条【基本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职责】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部门职责】 市、县(区)人民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部门是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指导、协

调、督促、考核等工作。p1EanqFDPw 市、县(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建设、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水利、林业、文广新、卫生、旅游、综合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DXDiTa9E3d 第六条【村委会职责】 村民委员会负责本村域内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具体工作,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RTCrpUDGiT 第七条【宣传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5PCzVD7HxA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工作的公益宣传。 第八条【权利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参与和维护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工作,有权举报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行为。 第二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第九条【农村生活垃圾定义】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农村日常生活、农户家庭生活及生活性服务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包括农村的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农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畜禽和宠物的尸体。jLBHrnAILg 第十条【生活垃圾处理原则】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行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控制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经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

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中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经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经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经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础。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附件1: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一、考核指标及数据来源

二、指标解释及计分办法 1、村庄规划编制。指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及“美丽乡村”专项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总分3分。 (1)修编完成村庄建设规划(规划覆盖全村),做到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并依法报经批准实施的,得1分,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2)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对中心居住点、规划保留村点编制美丽乡村创建环境提升设计方案和节点、亮点等工程的设计,设计方案通过会审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3)对拟撤并村点、农户明确搬迁去向,编制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详细规划,制定农户搬迁政策,并与计划搬迁农户签订搬迁意向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2、村庄规划执行度。指美丽乡村创建当年村庄建设规划得到有力推进的情况。总分3分。 (1)村庄各类建设项目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得1分。每发现一处建设项目未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扣0.5分,直至不得分。 (2)通过土地置换、流转、购买等途径,落实或部分落实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地块并完成用地报批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按照村庄建设规划无村庄撤并的山区村此项不扣分) (3)创建年份农民集中居住区启动农房建设(以完成地基建设为准)的农户超过20户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新建农房实现结顶的加1分。(按照村庄建设规划无村庄撤并的村此项不扣分) 3、土地集约利用。指村庄建设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情况。总分3分。 (1)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建筑用地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得2分;每发现一户农房新建项目占地超标或没有落实建新拆旧规定的扣1分,直至不得分。 (2)村庄建设新占用耕地积极通过宅基地复垦实现占补平衡的(若当年难以实施复垦,则需与搬迁农户签订原宅基地退出协议),得1分;否则不得分。 4、村庄风貌品位。指通过美丽乡村创建使村庄布局、特色、品位得到有效提升的情况。总分4分。 (1)严格按照美丽乡村创建环境提升设计方案和节点、亮点等工程设计组织实施,按时完成并保证建筑质量的,村中心居住点和规划保留村庄整体形象和特色风貌得到有效提升的得1分,达不到要求者酌情扣分。 (2)村庄布局合理,文化、体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场所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2015年,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

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日期:2013-12-02 为配合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兴根带领部分农工委委员,先后赴区农业局、区风景旅游局、转塘街道、双浦镇等9个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根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在西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强统筹、强特色、强推进”的要求,抓规划、排项目、定资金、明措施,有序有力实施各项建设计划任务,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下几方面工作值得充分肯定:(一)突出特色,强化规划引领。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编制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2015年)》,确立了“最美西湖·风情乡村”战略定位,提出了三墩平原湿地水乡、转塘龙坞和双浦湖埠山地茶乡、双浦东南部沿江渔乡等三大片区的村庄肌理规划理念,明确了转塘、双浦、三墩、留下所辖35个创建村社的相应整治模式和初步目标,以及环境改善、产业提升、特色培育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的实施内容。二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方案”,根据各村实际,因村制宜制定每个村的整治规划方案,切实增强整治方案的可操作性。三是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村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目录指南,提出了13个大项、46个分项、157个子项的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分级配置的内容和标准,在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进行规范化定义,为乡村整治提供了有效借鉴,也为后续单村整治规划的编制和项目设计提供了指导。 (二)落实保障,强化政策支撑。一是按照全方位全覆盖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推进西湖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西湖区分类推进村庄整治争创美丽示范乡村工程实施方案》这两个“龙头”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整治目标和原则、模式和标准、申报程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二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制定了《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整治类项目以奖代补管理办法》,2011年-2015年区(含之江)财政将共计安排3亿元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功能提升、生态保护、产业扶持、文明创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大力整合支农项目,将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于创建村,积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三是配套出台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西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验收实施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组(现场办)及分组方案》等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强化制度的约束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三)注重结合,强化统筹推进。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都市农业精品区、休闲旅游示范区、文创产业示范区打造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统筹推进。一是狠抓项目推进。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扎实推进整治项目建设,两年来,西湖区72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项目中,已完工37个,正在建设7个。二是加快产业升级。结合无公害茶叶精品园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休闲观光设施农业园建设,带动东江嘴村、灵山村、华联村等创建村的特色产业培育。发挥中国美院得天独厚的文创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外桐坞村文创产

考察报告: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

考察报告: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城镇与乡村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学习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有助于推进我省的美好乡村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今年1月中旬,我中心组织力量,赴安吉县就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报告,供参考。 一、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 安吉建县于公元185年。汉灵帝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赐名“安吉”,寓意“平安吉祥”。安吉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近75%的土地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常住人口46万。安吉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县城距上海223公里、杭州65公里,是杭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 上世纪80年代的安吉县,交通条件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被列为浙江省25个贫困县之一。为了快速发展起来,安吉向浙南、苏南学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上“工业强县”之路。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安吉当时引进和发展的大多是一些资源消耗型或环境污染型产业,如造纸、化工、印染、建材等。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GDP的高速增长,安吉很快摘掉了贫困县帽子,步入了小康县行列。 但高强度开采和高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工业废水的

直接排放造成了西苕溪水质严重污染,生态多样化锐减;林木、矿产等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生态恶化。1998年,国务院发出黄牌警告,安吉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安吉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查和反思,认识到安吉的优势是山水,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宝贵的资源。2000年,安吉县人大作出了《关于实施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决议》,“生态立县”正式成为该县的发展战略。安吉之所以选择“生态立县”之路,是基于挫折之后的深刻反思,认识到必须顺势而为,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基、强县之本。 安吉县委县政府把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对污染企业进行强行治理甚至关闭,凡是对生态不利的项目不上,对环境有害的企业不批。通过几年的努力,安吉山青了、水清了、空气净了,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71%和75%,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Ⅱ类以上,成了浙江生态最好、环境最美的县。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带动了当地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生态资源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县委县政府也进一步认识到,安吉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极具发展潜力和特色的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和放大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安吉的实践。于是,2008年,安吉根据中央、省市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创新开展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 二、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弘利遴选)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目标,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着力构建“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体系,以“中国竹乡”品牌为依托,增强城市竹韵,精心打造一批风情旅居小镇集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

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进。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她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美丽乡村国内外发展案例

美丽乡村国内外发展案例

(一)规划战略——城乡统筹发展经验PROGRAMMATIC STRATEG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以生态用地的高标准功能策划、及高品质的建设、 创新的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区域的成功发展 项目:丹阳市城乡一体化规划 特色:一产带动“三带七区”,包括“丹西高效农 业带”,“丹东品牌农业带”和“山水观光农业 带。 带” 项目运作模式:政府主导的运作模式包括一步到位 和分步实施;外部推动的操作下,可依托村企共建 和项目带动。

(二)空间战略——荷兰中代尔夫兰城郊案例SPATIAL STRATEGY -Case study of Midden Delfland 紧凑的乡村聚集区中心区的开敞空间‘open’agricultural Compact village centers open agricultural area in the center 疗养休闲的 边界区 Recreation sites along adges 生态自然景观区Nature /g 荷兰南部省份的开敞空间布局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an ‘open’space structure in the Province of 荷兰南部中代尔夫兰地区案例赏析C t d f Midd D lfl d Nature / ecological area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an open space structure in the Province of South Holland, The Netherlands. -荷兰南部省份的郊野乡村景观(浅绿)为提升大都市(浅灰)周边的生活品质 Case study of Midden Delfland. -一个为城市发展区围绕的中心农业地带,一个边界赋予了自然与游憩功能的地带,一个为城乡提高可达性的城郊地带。 A t l i lt l (l d b b d l t )ith i t t d t l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light green) plays a prime role in improving the lifequality of the metropolitan urban area (grey) -A central agricultural area ,(enclosed by urban developments), with integrated natural & recreational functions along the edges and enhanced accessibility from the surrounding urban areas.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到,力争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

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进。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她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_2020年]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2017年农业品牌推进年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17〕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7〕3号)、《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发挥质量标准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湖政办发〔2017〕38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湖州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率先发展,以市委“四新”主题实践为载体,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深入挖掘湖州农业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推动湖州农业品牌建设向更高品质、更高水平迈进。 二、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品牌发展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市场监管,创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品牌的社会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品牌定位、

形象塑造和传播推介。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自主品牌,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充分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宣传引导,讲好湖州农业品牌故事,培养消费者品牌情感,树立消费信心,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力建设,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以提升湖州农业整体形象为目标,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合作联创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为主体,以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品牌培育、发展、宣传、保护体系,形成优势农产品品牌集群效应,创建农业品牌强市。 1.农业品牌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做大一批传统农业品牌,整合做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农业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到2020年,培育1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3个,其中“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40亿元;新增40个省级以上农业品牌,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200件;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示展销活动60个。 2.品牌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不断完善农产品生产、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ARKTREE整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健全,面貌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还显落后,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就成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我完善,而是应当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趋势。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以渔猎社会为起点,逐步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发展在农业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民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工业社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农业的地位不断下降,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新兴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农民的数量不断减少,影响力不断减弱,最后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工人的数量持续减少,工业的主导地位将慢慢让位于服务业目前,国内许多发达地区基本上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信息化与工业化开始深度融合互动,真正的职业农民已经很少,更多农民从事的是非农产业事实上,中国的小农经济正在走向历史的终点。 城乡一体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由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牺牲农业支援工业,牺牲农村支援城市,城乡之间不论是在居民收入,还是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都形成了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影响着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社会活力的迸发,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我国农村的分散性,在农村进行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