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益性科研机构分类定位及发展模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与治理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与治理

2011年第1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 R esearch 2011N o1收稿日期:2010-05-25,修回日期:2010-09-16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2008年重点资助项目 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研究 (2008A070100006)文章编号:1000-7695(2011)01-0026-06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与治理王福涛,范 旭(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社会公益型科研事关公共利益,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政府必须用财政支持以保障科研的开展。

然而,政府亦存在失灵。

价值理性在以技术理性为基础而构建起的官僚制中易于缺失,这种治理模式制约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

在回顾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改革的障碍予以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治道变革,深化改革的途径在于调整评估内容,完善评估制度以及启动新一轮人事编制改革的途径,进而为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从官僚体制中剥离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官僚制;治理中图分类号:G 311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 he Governance of China Public Scientific R esearch Institutions Based on Bureaucracy TheoryWANG F utao ,FAN Xu(College o f Publi c A d m i n i strati on ,Sou t h Ch i na U n i versity o f T echno l ogy ,Guangzhou 510640,Ch i na)Abstrac t :Public sc i entifi c resea rch concerns much about the pub lic i n terests .T he ex i stence o f m arket fa il ure m akes the govern m ent to pro tect the financial suppo rt to ca rry ou t sc i entific research .H ow eve r ,t here also ex i sts a govern m ent fa il ure .V a l ue rationa lity is eas il y m i ssi ng i n the bureaucra tic system based on techno l og ica l rati onality .T his governance m ode l leads pub lic sc i entifi c resea rch i nstituti ons a li m ited deve lop m ent .In rev ie w i ng t he h i story o f t he instituti ona l re f o r m,the paper ana lyzes the obstac l es and puts fo r wa rd so m e propo sa l s to promo te the governance transiti ons ,T he w ay to deepen the re for m is to ad j ust the assess m ent of the conten t ,i m prove t he assess m ent sy stem ,launch a new round of refor m,t hen let public sc i entifi c research instituti ons be stri pped from bureauc racy syste m.K ey word s :pub lic sc i entific research i nstituti ons ;bureaucracy t heory ;governance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自2001年开始至今已近十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研发能力与运行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建设研究

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建设研究

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建设研究团队建设最早起源于企业,后来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政府和公益型科研机构也逐渐重视。

科研团队是指以共同的科研目标为基础,通过某种独特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

随着团队建设的逐渐推进,公益型科研机构的团队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突显出一些问题。

因此,认真分析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对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是非常必要的。

一、公益型科研机构团队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公益型科研机构是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公共事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公益型科研机构逐步认识到进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一)团队建设深入人心。

团队建设最初,人们对团队的了解还很浅显,大部分人认为,一群人就是一个团队。

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仅靠单个人的力量进行研究远远不够,而许多人一哄而上也是不可取的。

于是,团队建设问题逐渐被提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团队建设的途径。

目前,几乎所有的公益型科研机构都将科研团队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几乎每一个科研项目周围都有一个团队的支撑,几乎人人都可以加入团队。

(二)团队成员层次不断提高。

通过积极建设科研团队,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富有协作精神的中青年专家逐渐充实到科研团队中,团队的人才结构得到优化。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例,1998年全院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只有73人,占职工总数的19%;到2006年底,全院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已达166人,占职工总数的5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有84人,占职工总数的29%。

1998年高级职称人员15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2%,到2006年高级职称人员达27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8%,可以说是稳步上升。

特别是近几年,专业技术人员逐渐年轻化,45岁以下具有研究员资格的人员由2001年的8人、占研究员总数的27%,提高到2006年的36人、占研究员总数的72%。

公益领域研究报告

公益领域研究报告

公益领域研究报告
根据对公益领域的研究,以下是公益领域的几个重点研究报告。

1. 公益组织的运作与管理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关注公益组织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研究公益组织的组织结构、领导力、资源筹措和监督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2. 公益活动的评估与影响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研究公益活动的效果和影响,通过评估公益活动的实施过程和结果,了解公益活动对受助人和社会的影响,为公益活动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依据。

3. 公益创新与社会创新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研究公益领域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案例,探索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的创新实践,推动社会创新在公益领域的应用。

4. 公益政策与法律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研究公益领域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分析公益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评估公益法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公益政策和法律的改进提供建议。

5. 公益领域的社会调查与分析报告:该报告主要通过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公益领域的需求与供给,深入了解公益领域的问题和挑战,为公益活动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研究报告通过对公益领域的研究,旨在提升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的效能,推动公益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公益类科研院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演示稿件

公益类科研院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演示稿件
促整改。
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数据支撑
要点一
加强信息化建设
要点二
强化数据支撑
公益类科研院所应积极引进先进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 现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 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通过信息系统对预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整理和分析,为 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制 度,及时向领导层和相关部门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部分科研院所预算考核过程不透明,缺乏公开、公正的考核机制,容易导致考核结果的不公正和争议。
预算考核结果运用不足
部分科研院所对预算考核结果运用不足,未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资源配置等挂钩,导致考核结果对 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意义。
04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管理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观念束缚
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影响,公益类科研院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 念。
信息沟通不畅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之间 以及科研院所与外部相关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影响预 算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数据处理能力不足
部分科研院所缺乏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无法对大 量的预算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难以为预算管理提供 有力支持。
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
01
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研究问题
如何针对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特点和需 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 系?如何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和监控 ?如何评估预算管理的效果并进行持 续改进?
02
公益类科研院所全面预算 管理现状
预算管理制度及实施情况
预算管理制度不健

目前,许多公益类科研院所尚未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或者 已有的制度过于陈旧,无法适应 新的发展需求。

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指标体系研究

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指标体系研究

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指标体系研究摘要:公益类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现有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指标体系,旨在更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组织形态和运营情况,为各级领导和公益类科研机构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指标体系1.研究背景公益类科研机构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研机构之一。

根据目前的划分方法,公益类科研机构包括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地震等多个领域,分别承担着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等任务,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和公益领域的发展,现有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方法和指标体系已逐渐显现出其不足之处。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优化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管理和运营,应对民生课题和应急事件,需要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与指标体系进行改革。

2.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和改革已进行了相关研究。

例如,朱翠荣等人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国内不同类型公益类科研机构进行分类,并从机构性质、组织结构、科技人员、科研项目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分类的机构的特征和发展状况。

另外,吴星辰提出基于绩效评价的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方法,主要从机构目标、组织结构与运作、人员管理与激励等方面分析了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分类方法不尽相同,存在分类不准确、分类指标不够全面等问题;二是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待提高,缺少标准化指导,数据来源不透明。

3.研究内容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指标体系,旨在更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组织形态和运营情况。

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机构性质与任务、组织结构与管理、科技人员与队伍建设、科研项目与成果转化、资源保障与服务能力。

其中,机构性质与任务是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基本属性,包括机构的类型、性质、任务及科研热点领域等;组织结构与管理是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决策机制、人事管理等;科技人员与队伍建设是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核心要素,包括科技人员的数量、专业分布、学历、学科背景等;科研项目与成果转化是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重点,包括科研项目数量、科研成果产出、成果转化等;资源保障与服务能力是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外部服务能力,包括预警监测、技术支撑、指导等。

加快中国科学院公益型研究机构的改革步伐

加快中国科学院公益型研究机构的改革步伐
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创新能力的竞 争,而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 是 人 才 的 竞 争 。 目 前我院的人才聘用体系尚未完全 建 立 起 “开 放 、流 动、竞争、协作”的机制,科技人员的流失,特 别 是 青 年骨干人员的流失现象仍然存在。在人才聘用上要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 国 家 和 地 方 部 门都要搞成以人才为本的计划和 规 划 ,在 抓 好 项 目 的同时,更要抓好高素质的科研 队 伍 建 设 。 抓 好 队 伍的关键是要建立新的机制,营 造 良 好 的 政 策 和 社 会 环 境 ,把 广 大 科 技 人 才 的 积 极 性 调 动 起 来 ,把 他 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激发出来。这要求科技主管部门 以及其它有关部门转变观念,善 于 利 用 全 社 会 的 科 技 资 源 ,用 招 标 竞 争 的 办 法 ,最 大 限 度 地 使 最 优 秀 的人才为我所用。要根据国家需求和科技发展方向 确 定 学 科 领 域 ,根 据 学 科 领 域 确 定 人 员 需 求 ,然 后 择 优 选 人 ,人 选 不 能 局 限 在 本 单 位 ,要 有 一 定 比 例 用 于 面 向 社 会 、面 向 海 外 招 聘 人 才 ,同 时 按 照 公 益 型 机 构 的 运 行 和 管 理 模 式 ,在 人 事 、分 配 和 课 题 管 理上采用新的管理体制。
二 对中国科学院公益型研究机构 深化体制改革的思考
我院 从 (--) 年 实 施 知 识 创 新 工 程 试 点 工 作 以 来 ,重 点 进 行 了 组 织 结 构 的 重 大 调 整 。 本 着 “有 所 为 、有 所 不 为 ”的 原 则 调 整 了 学 科 布 局 ,到 #$$# 年 结构性调整与整合基本完成。今后 &—) 年是我国 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也 是 中 国 科 学 院 发 展 的 至关重要时期。能否对社会 经 济 发 展 、国 家 安 全 做 出 贡 献 ,拥 有 可 持 续 创 新 发 展 的 能 力 ,将 决 定 中 国 科学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福建省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福建省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研究论文H A I X I A K E X U E 福建省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丛林[摘要]福建省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应以国家提出“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改革,推进转制”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公益科技发展需求为导向,长远规划、科学布局,理顺体制、系统重组,先行先试、分类治理,稳定支持、强化保障,探索并逐步完善既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又符合科学技术本身发展规律的现代科研院所新体制。

[关键词]公益类科研机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科技体制改革1发展概述福建省公益类科研机构多数成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然而,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带来全球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原有科技体制深层结构中的固有弊端日益显现,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颁布,推进了我省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序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步伐加快,阶段性成效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和公益服务能力逐步增强。

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福建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政策推进和发展态势进行客观分析,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2现状与挑战2.1我省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41家(其中1家机构在2009年经省编办批准已撤并),科研和技术服务领域涉及农业、林业、海洋、水产、医学、体育、标准、计量、测试、信息、环保、水利水电、农机等领域,是建设特色鲜明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

2.1.1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至2008年,省属41家公益类科研机构中,共有在编在岗人员266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09人,占30%,与2005年相比增长26%;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625人,占总在编人数的23.4%;但具重大贡献人员仅14人,占总人数的0.5%,如图1所示。

公益类科研机构行政主体地位探析

公益类科研机构行政主体地位探析

【摘要】公益类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主体,公共产品供给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双重属性,使公益类科研机构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主体,但我国行政法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公益类科研院所能否确立行政法地位,其是否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至关重要。

为此,有必要重新探讨行政主体的有关概念和理论,厘清公益类科研机构的行政主体属性。

【关键词】公益类科研机构;主体地位;行政主体一、公益类科研机构行政权的理论来源就其法律特征而言,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可见,行政主体的核心要件是享有行政权。

那么,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否享有行政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行政权的发展趋势和理论来源来判定。

(一)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从表面来看,公益类科研机构似乎跟行政权力并无多大关系。

传统的观念和理解一直认为政府才是行政权的唯一合法拥有者,其他组织即使有也是法律、法规授予的。

而在日常实践中,公益类科研机构因其“公立性”,在人事管理、科研经费等各方面受制于行政机关管控,没有自治权。

由此造成公益类科研机构似乎没有行政职权的印象。

那么,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否具备行政权力呢?笔者认为,一个组织是否具备行政权,不是看该组织属性是国家还是社会,而是看其在社会职能分工中到底从事的是公共活动还是私人活动,是以营利为最高价值追求还是以公共服务为最高价值追求。

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行政法的出发点是以国家机关为立足点,认为只有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才能行使行政权。

但这种理论已经受到挑战,并被现实所否定。

对此,传统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理论在学界已经有所修正、发展,学界普遍认为,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不一定是国家行政权,也可以是社会行政权。

因此,公益类科研机构即便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政权,也具备社会行政权。

当下,公益类科研机构具备行政权已成共识,只是其行政权的属性尚未界定清楚。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益性科研院所行业定额实施指导意见》的函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益性科研院所行业定额实施指导意见》的函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益性科研院所行业定额实施指导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4.07.03•【字号】京财科文[2014]1218号•【施行日期】2014.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益性科研院所行业定额实施指导意见》的函(京财科文〔2014〕1218号)市属各科研院所: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支持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7〕765号)有关精神,加强对市属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支持,根据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行业定额的功能定位,规范各单位的经费使用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北京市公益性科研院所行业定额实施指导意见》,作为市属科研院所行业定额经费预算和使用的依据,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公益性科研院所行业定额实施指导意见北京市财政局2014年7月3日北京市公益性科研院所行业定额实施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支持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7〕765号)有关精神,对公益类科研机构承担公益科研任务给予重点支持,培养造就高水平的公益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科研装备和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公益性科研院所行业定额(以下简称“行业定额”)是指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开展符合行业科技需求和公益职能定位、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科研工作的支出,主要包括优秀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开展自主选题研究、科研条件建设经费等。

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标准问题研究_以辽宁省为例

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标准问题研究_以辽宁省为例

#" 大部分公益类科研机构存在商业化行为。我
国应用开发性科研机构的改革模式是解决科技与经 济脱节问题, 寻求科研成果的商品化转化; 辽宁省公 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本该采取区别于开发性科研机构 改革的模式但却没能脱离其影响, 各科研机构不论性 质如何都通过创收行为来缓解科研经费不足的压力, 即“ 经费不足, 开发( 创收) 来补” 。这一做法严重侵蚀 了纯公益类科研机构公益性的本质,价值取向异化, 完全违背了公益类科研机构设置的初衷。鉴于此, 分 类标准中要抓住科研机构的科研性质和科研成果的 性质, 客观地对其赋予相应的权重, 以减少这种商业 化的行为对分类结果造成的偏差。 对科 $" 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的共享程度偏低, 研公共物品的提供总体不足。 受科技资源配置以及科 研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辽宁省公益类科 研机构的科研效率不尽如人意, 虽然近年来产出了大 量优秀的科研成果, 但从投入产出比的分析来看较国 务院部门属的科研机构还有一定差距; 而且缺乏科研 成果共享的基础平台,限制了已有成果的转化利用 率。从绝对总量来看, 科研机构对科研公共物品的提 供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 把提供社会急需科技 公共产品列为分类指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把 科研成果共享程度作为影响分类的因素也是适应当 今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体现。 其目标就是确定纯 公益性科研机构并加强对其研究的支持力度, 提高科
!""#$"%
&’
科技政策与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起独立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成为企业性质的中介机 构。 双赢的原则选 !" 部分科研机构可以本着互惠、 择性地进入或并入高校。 具体合并方式可采取以高校 为主, 通过拆分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组织体系, 补充高 校的人才梯队建设; 或者在高校的支持下, 科研机构 独立成所( 系) 或通过人才队伍建设独立组建学院。

科研机构及科研项目的分类与转制科研院所的身份定位

科研机构及科研项目的分类与转制科研院所的身份定位

科研机构及科研项目的分类与转制科研院所的身份定位[摘要]科所机构的所属类别是确定科研院所身份的重要依据,按照科研项目及其成果的分类,科所机构可分为公益(Ⅰ)、公益(Ⅱ)、公益(Ⅲ)和公益(Ⅳ)等四类转制科研院所大多数属于公益(Ⅲ)和公益(Ⅳ)两类。

因此,转制科研院所的事业身份不宜取消。

[关键词]科研机构;分类;身份定位为什么要将这一问题作为本研究项目的一个分报告来作专门的讨论呢?因为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广西转制科研院所的身份定位,这个问题搞不清楚,转制科研院所的身份就无法定位,对转制科研院所的深化改革就无从谈起。

一、科研机构分类的传统方法关于科研机构的分类,传统的做法是将科研院所划分为公益类与技术开发类,公益类定位为事业单位,政府提供全额的财政供给;技术开发类就转制为企业,靠市场吃饭。

这种划分方法很不科学。

其实,技术开发类也有公益性的,比如,用于国防军事目的的技术开发,在我们国家是不可以走市场和商品化的,只能定位为公益性。

这种划分方法的历史源头可追溯到1986年3月原国家科委颁布的《单位分类的暂行规定》,这个暂行规定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作出了外延列举式的定义:“凡专门从事以下三方面工作之一的单位,即属于此类型:①社会公益事业,如医药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灾害防治、环境科学等;②技术基础工作,如情报、标准、计量、观测等;农业科学研究工作。

”我们认为:这个文件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界定是十分片面的,很多涉及公共利益而消费无法排他又无法计量的科研产品没有列入公益性范围。

如地球科学、地质科学的研究、天体物理学、时空理论、宇庙学等等的研究;地外生命的探索与研究。

消费安全(包括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研究;涉及到国防安全的诸多技术研究;关系到国家科学技术发展长远战略的研究,如航空航天技术研究、宇宙天体的探测技术研究等等,这些技术成果的应用或消费主体都不是企业,更不是个人,只能由政府来买单,如果将其排挤出公益性技术研究范围,将这些研究机构视为技术开发类研究机构转制为企业,那么就等于取消这些研究领域,不仅对我国的国防安全、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对我国夺取科学研究领域的制高点,实现我国科学研究的长远战略目标及实现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注重评估

对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注重评估

对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注重评估
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对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注重评估的几个观点:
1. 评估能够客观地衡量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的绩效和成效,为机构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2. 评估有助于确定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度。

3. 评估能够提供给捐赠者、投资者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有关机构价值和透明度的信息。

4. 评估有助于促进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推动整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5. 评估能够鼓励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积极追求卓越,提高专业水平和研究质量。

6. 评估可以帮助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更好地管理和分配资源,优化项目策划和执行。

7. 评估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研究机构的工作内容、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增加公信力和声誉。

8. 评估能够帮助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9. 评估可以推动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的创新和实验,促进新思路和方法的探索。

10. 评估可以帮助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合作
关系,拓展合作伙伴和资源网络。

这些观点强调了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注重评估的重要性,评估对于机构的发展和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评估,机构能够不断改进和提升,更好地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谈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研究

谈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研究

谈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研究摘要: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关系着社会的公共利益,这些项目拥有典型的特征,除了社会性以及外部性之外,还具备非营利性的特性,因此对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进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界定以及特征,然后分析国外发达社会公益性项目的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影响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发展的对策,希望为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社会公益;科技项目;组织管理;参考借鉴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公平发展,这些项目的主要服务群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以及产品的为具备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或者非企事业单位。

国外知名学者彼得·德鲁克明确表示,知识社会需要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及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做好有效的配合和协调,这三个部门的角色与企业和政府有明显的差别,需要充分发挥出社会功能。

可以说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发展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对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展开研究相当有必要。

1 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界定及特征1.1 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界定(1)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内涵在国内“公益”一词具备自身的特殊含义,通常指的是与国计民生有密切关系的一系列公益性事业,除了灾害预防和治理以及医药卫生之外,还包括环境科学以及劳动保护等相关事业。

社会公益通常为非盈利性质的,其最终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利润,而是为普通民政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种公共服务,通过环境、社会、精神文化等诸多层面对人类的潜能进行开发,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指的是为了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稳定开展而展开的一系列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公益性科技项目的开展直接关系着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公共利益,与国家有关部门提倡的公共科学观以及发展观保持高度一致。

公益性科研单位增加知识价值的分配政策研究

公益性科研单位增加知识价值的分配政策研究

公益性科研单位增加知识价值的分配政策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益性科研单位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加大对公益性科研单位的支持,促进其增加知识价值,需要制定一系列分配政策,鼓励公益性科研单位在知识价值的提升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激励公益性科研单位加强科研创新1.加强基础研究方向的选定,针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需求制定研究计划。

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和社会服务转化,同时让公益性科研单位为国家发展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2. 设置科技难题攻关资金,建立特殊科研项目,提供高水平的务实创新平台,以针对性和持续性的资金支持,鼓励公益性科研单位在关键领域攻克难题,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3. 实现与高校、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合作,共同研发并推广应用成果,提升知识的价值和应用。

建立科技人才共享机制,促进科研人员相互沟通交流,加强协作,推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二、建立科技成果与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活力,需要建立科技成果与奖励机制,让公益性科研单位在知识价值的提升方面获得相应的回报。

具体做法包括:1.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和评价制度,采取灵活的奖励机制,鼓励公益性科研单位开展应用与推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和社会服务。

其中,产权与利益的归属机制是关键问题,应制定公正、合理的分配政策。

2.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系统,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评估科研成果的质量,提高科技成果的竞争力,为科技成果提供商业化价值支持。

此外,可以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知识价值。

3. 鼓励科技人才深入研究和实践交流,激发科研创新的活力。

同时,应建立优秀成果奖励机制,给予创新人才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公益性科研单位,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运作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多不局限于学术交流和展示,而是带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有时甚至是社会生产和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

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比较研究

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比较研究

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比较研究朱星华;李哲【摘要】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是事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福祉的研究项目,具有非营利性、外部性和社会性等主要特点.结合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的比较研究,建议根据社会公益科研项目特点选择支持方式,制定绩效考核体系,注重发挥企业在项目中的作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项目建议.【期刊名称】《科技与法律》【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社会公益;科研项目;组织模式;项目管理;绩效考核【作者】朱星华;李哲【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483.7我国已经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阶段。

社会公益性科研活动作为公共科技投入的重要领域,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妥善解决公共安全、公共卫生、资源环保等事关社会民生的各种问题,也需要社会公益性科研活动提供科技支撑。

比较分析和研究借鉴国外组织实施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的模式、机制和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提高我国实施公益性科研项目的管理能力,有效发挥公益性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支撑作用。

“公益”一词在我国有特定含义,它一般指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事业,如医药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灾害防治、环境科学等。

社会公益事业一般是非营利事业,其目的不是为了谋求利益、获得利润,而是为了造福于他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是从文化、精神、体质、社会、环境诸方面开发人的潜能,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各种基本条件的事业。

原国家科委(现科学技术部)于1986年3月颁布的《单位分类的暂行规定》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做出了外延列举式的定义,“凡专门从事以下三方面工作之一的单位,即属此种类型:①社会公益事业,如医药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灾害防治、环境科学等;②技术基础工作,如情报、标准、计量、观测等;③农业科学研究工作。

杭州市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现状与发展评价研究_林晔

杭州市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现状与发展评价研究_林晔

文章编号:1000-7695(2005)11-0073-04杭州市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现状与发展评价研究林晔,陈飞雁,倪芝青,施勇峰,周恺秉,沈悦林(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1)摘要:对2000年启动的杭州市市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价,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1改革现状杭州市共有8家市属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分别是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杭州市植物园、杭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杭州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所、杭州市医学情报中心、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杭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及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表1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现状序号单位名称类型改革基本方向进度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社会公益类成立市农科院已批复2杭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社会公益类成立市农科院已批复3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社会公益类成立市农科院已批复4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社会公益类成立市农科院已批复5杭州市植物园社会公益类保留6杭州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所社会公益类保留正在做方案7杭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社会公益类保留8杭州市医学情报中心社会公益类拟退出研究系列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

杭州市农科所、蔬菜所、茶叶所、水产所整合为杭州市农科院,杭州市城建所等3个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准备重组整合,成为提供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的科研中心。

一个拟退出研究系列。

2发展评价211市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的人员规模较小,经费较少。

根据2003年的年报统计数据,全市有市属独立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8家,共有从业人员572人。

8家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中杭州植物园比较特殊,因植物养护和旅游服务需要的从业人员占了总数的一半多,故在研究时排除在外,仅对7家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全市7家市属独立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有从业人员270人,每个机构平均从业人员3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1人,占67104%;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90人,占70137%,平均每家机构27114人。

公益类科研院所定位与运行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益类科研院所定位与运行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益类科研院所定位与运行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领域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

特别是当前我国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建设和运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费不足、人才短缺、科研成果转化难等等,造成公益类科研院所在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发挥不足。

因此,本研究选题就在于对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定位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益类科研院所的运转效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确立公益类科研院所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角色,为其定位和运行机制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为此,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公益类科研院所概念、类型和功能的界定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界定公益类科研院所的范围、类型、功能和服务目标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和相关概念,以便于后续研究进行深入。

2.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分析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建设和发展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后续研究提供分析框架和参考依据。

3.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定位和作用探究公益类科研院所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角色,分析其具体的价值和意义,为其定位和定位调整提供建议和思路。

4.公益类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研究公益类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运转规律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机制建设,从而提高其运转效率和质量。

5.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和社会效益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和社会效益,评估公益类科研院所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调研问卷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维度对公益类科研院所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定位和运行机制,为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绩效和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提高公益类科研院所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浅谈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模式

浅谈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模式

浅谈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模式——以北京麋鹿苑为例李坤(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100076)摘要:本文以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为例,讨论了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发展建设中的目标定位,应该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品牌推广意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益性事业发展战略北京麋鹿苑1北京麋鹿苑介绍北京麋鹿苑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成立于1985年,承担麋鹿重引进和繁殖工作。

重引入项目实施成功后,开始转型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麋鹿苑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同时,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环境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公益职能。

麋鹿苑的主要职能也由麋鹿保护转变为兼具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环境恢复、生态旅游等多功能户外教育基地。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麋鹿苑一直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管理制度落后,职工思想僵化,创新热情不高,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极低,这些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麋鹿苑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变现状。

然而,国有公益性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与其公益职能是密不可分的,有别于企业以创造利润为目的,确定总体战略目标的基础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理应义无反顾地接受服务理念,树立公共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战略目标的定位北京麋鹿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从1985年—1992年,工作重点在麋鹿的基础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从1993年—1997年,工作重点是麋鹿的迁地保护和野外放归,逐渐扩大麋鹿的种群,摆脱麋鹿的濒危状态。

第三阶段从1998—2004年,是麋鹿苑的快速发展时期,不仅完成了麋鹿的野外放归,而且在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

因此,根据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等文件精神,北京麋鹿苑的发展目标是明确的,即在未来的5—10年内,尽快建成北京南部的生态公园,以生态公园作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展示平台,使游人在参观游览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环保理念、生态伦理知识,感受麋鹿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息息相关,使北京麋鹿苑成为优秀的公共服务机构。

我国慈善机构现状研究及发展规划

我国慈善机构现状研究及发展规划

我国慈善机构现状研究及发展规划•相关推荐关于我国慈善机构现状研究及发展规划1 慈善机构及其运营模式慈善机构,顾名思义是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组织,其实质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为社会各类弱势群体提供无偿的人道主义救援,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慈善机构的地域,大致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类:1.1 我国的慈善机构(1)我国慈善机构的类型我国的慈善机构按照其组织形式,又可以分为事业单位、公益基金与非营利性的人道救援组织三种。

事业团体。

事业团体,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在现实生活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是一种典型的事业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是由中国各类残疾人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

从组织机构上看,中残联与一般的行政机关较为相似,中残联实行全国代表大会制度,设立有主席团、评议委员会、执行理事会等机构,受同级政府的领导。

从资金来源上看,中残联的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国家的项目拨款。

因此,这类实业团体有着与行政机关极为相似的外貌,其作用,更像是一种特定群体的自治组织。

公益基金。

中国的基金会分为公募与非公募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可否面向公众募捐。

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会多为半官方色彩的政府伙伴型基金会,而非公募基金会则多由企业出资设立。

公募基金会已为大众耳熟能详,以中国最大的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为例。

中华慈善总会是1994年成立,由热爱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组成,目前在全国拥有361个会员单位。

设立办公厅、筹募部、项目部、对外联络部等多个部门,同时监事会与总媒体分别履行监督与宣传的职责。

非营利人道救援组织。

我国的人道救援组织门类较多,其中以中国红十字会最为著名。

1.12运营模式国外的慈善机构组织形式以公司制为主,实质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但反映在形式上多为商业公司,决策机构为董事会,由内部选举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公益性科研机构的现状 公益类科研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的问题比 基础类、 开发类更为突出, 一直是改革的难点。很多 公益性科研机构中既有应当面向市场的科研活动, 也有难以面向市场、需要政府支持的社会公益类研 究工作。 但对其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工作, 在管理和 运行上却没有区别对待, 都在依赖政府的有限投入, 其结果是应当面向市场的科技活动缺乏进入市场的 动力和活力,应当由政府支持的社会公益性研究工 作国家投入的经费又严重不足。 因此, 公益性科研机
理论探讨
在优化结构, 分流人员的基础上, 建立起科学研究、 产业开发和代理行政三支队伍。 &’ 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提供公益服务无法 得到相应经济回报、 确需国家支持的科研机构, 仍作 为事业单位, 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 但必须从 结构、 队伍、 机制和制度等方面入手, 实施大刀阔斧 的改革。其中, 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部分, 也要向企 业化转制, 并逐步与原科研机构分离。 并逐 (’ 其他科研机构要向中介服务方向发展, 步向公司制过渡。 或开 展 $’ 鼓励公益性科研机构进入高等院校, 多种形式的合作。 ( 三) 公益性科研机构改革的优势特色定位方法 有的省市为了稳定与发展确能体现本省市优势 和特色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有选择地组建了省级 科研基地或重点实验室。如广东省根据支柱产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现有基础上, 充分利用 各类社会资源, 有选择地在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 现 代制造技术、 农业育种、 家用电器、 新药研究等战略 性领域建立若干个代表广东水平、体现广东优势和 特色的省级科研基地或重点实验室,聚集一批高科 技人才, 成为全省中长期关键技术、 共性技术研究开 发的骨干力量。 四、 公益性科研机构分类定位的发展模式 为贯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 中发)#***+#( 号) 精神, 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社会公益科 研工作, 增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活力, 国 务院对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改革实行分类改革。 现就公益性科研机构分类、定位的发展模式试述如 下: ( 一) 第一类, 公益性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 可整 体转制为企业法人模式。 这种模式应具备三个条件。 #’ 这类科研机构属公益性技术开 发 类 科 研 机 构,其应用研究部分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开发能 力; !’ 这类科研机构的自主科研成果能迅速转变为 生产力, 并能逐步形成企业的支柱产业, 在市场上具 有较强的拓展能力; &’ 这类科研机构现在的经营收入已稳定超过事 业费总收入,或已成为主要收入,或将成为主要收 入。 这种模式的管理和运行必须遵循: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决策, 监事会监管, 经理层负责制。 依照《 公司法》 建立股东
・#$ ・
《 !""# 年・第 #$ 卷・第 % 期 软科学》
足, 只好用开发创收来补” 这一政策取向模糊了公益 性目标与商业化目标之间的界限,导致院所对承担 的国家目标和公众利益目标弱化。二是公益性科研 机构中普遍的开发创收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科研经费的不足,但却违背了公益性科研机构 的成果是不应具有专属性或利益性的原则。三是公 益性科研机构的创收取向,对这些机构和科研人员 的行为是有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 也就是说, 商业化 活动侵蚀了公益性活动。 &’ 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是 对厉害的人动不了。 在事业单位, 由于养老保障等制 度未建立, 人员只能进, 不能出。 因此, 对厉害人不能 动, 也不敢动。二是对庸人迁就容忍。在事业单位, 由于种种原因进了一些不该进的人,这些人既不能 干单位的事, 也干不好单位的事。 因此对庸人长期迁 就容忍, 养了一批闲人和懒人。 三是委屈了能人。 事 业单位近几年进入的有学位的年青人很少,老人较 多, 论资排辈比较严重, 较年青的人提不起来, 新的 能人也引不进来。因此, 委屈了一些年轻的能人, 有 的只好一走了之。四是搞退路工程。事业单位中有 的经营者、 科技骨干, 到了要退休的年龄时, 为了今 后的出路, 人还未退休, 就将退休后的工作都安排好 了。 二、 公益性科研机构定位的原则和条件 ( 一) 公益性科研机构定位应坚持的四个原则 #’ 坚持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长远发展的原则。 根据四川的优势和特色,应着重考虑社会公益事业 的长远发展和基础建设,对涉及从事国计民生和资 源优势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 要予以重点稳定支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各地 !’坚持因地制宜, 公益性科研机构基础条件差别大, 发展极不平衡。 因 此, 改革不能一刀切, 有面向市场能力的, 要鼓励向 企业化转制,不能面向市场,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 报, 又确需政府保留支持的, 要通过优化结构、 分流 人员, 使之得到真正的加强。 &’ 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改革定位既要按照市 场经济的原则,更要遵循公益性科研机构自身的规 律, 更新观念, 调整结构, 分流人员, 建立适应市场经 济发展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运行机制。 发展与稳定相结合的原则。如四川 (’坚持改革、 省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基础薄弱,改革难度大。因 此, 既要按照国家总体要求大胆创新, 又要充分考虑 各院所的实际情况,一定要在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 作的前提下, 按照“ 积极、 稳妥、 试点” 的方针推进。 ( 二) 公益性科研机构定位的五个条件 ・#% ・
!"#$%&’$( 928: ;7;3< =33;>? 3@;>A<3: B23 6A4=8B8A4: 74= ;<8468;>3: 6A463<4845 A<834B7B8A4 AC DE/FGH 74= ;<3:34B: B2<33 I7?: AC A<834B7B8A4 ’’’’’’B7<53B A<834B7B8A4H J7<K3B 67;768B? A<834B7B8A4 74= 7=L74B753 ’627<76B3<8:B86 A<834B7B8A4& M7:3= A4 B23 7NAL3H C8L3 J7OA< =3L3>A;J34B ;7BB3<4: AC 6>7::8C867B8A4 74= A<834B7B8A4 27L3 N334 3@;AP4=3= AC DE/FG& )*+ ,-%.#( :6834B8C86 <3:37<62 84:B8BPB8A4 CA< ;PN>86 I3>C7<3 QDE/FGRS 6>7::8C867B8A4 74= A<834B7B8A4S =3L3>A;J34B ;7BB3<4:

!"#"$%&’ () *+$##,-,&$.,()/ 0%,").$.,() $)1 2"3"+(45"). 6$.."%)# (- 7&,").,-,& !"#"$%&’ 8)#.,.9.,() -(% 69:+,& ;"+-$%"
./0+ 12345’678 !"#$%&’( )*+,#($#’- .#*/$0+* 1 22+$#’0#+( +3 "$#/(0#3#$ 4/2/’*$% 5(#026 7%/(89& :;<<:=6 7%#(’>
理论探讨
《 !""# 年・第 #$ 卷・第 % 期 软科学》
关于公益性科研机构分类定位及发展模式的研究
丁政财 ( 四川省科研单位院所长协会,四川 成都 %#""*# )
摘 要: 本文对公益性 科 研 机 构 定 位 的 原 则 和 条 件 进 行 了 深 层 次 探 讨 , 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改革提出了目标 定位方法、 市场能力定位方法和优势特色定位方法。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公益性科研机构分类定位的五种主要 发展模式。 关键词: 公益性科研机构; 分类定位;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年・第 #$ 卷・第 % 期 软科学》
会、 董事会、 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 并规范运作。 进行三大制度改革。 !’ 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一是改革用工制度, 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 二是 改革人事制度, 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 三是 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形成工资收入能升能降的机制。 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一是要确定企业 &’ 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能适时调 整; 二是要保持“ 产、 学、 研” 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优势, 努力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三是要建立重大决 策的责任制度, 全力做好重大决策的可行性研究。 这种模式的申报登记: #’办理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办理完成资产剥离工作; &’办理完成资产评估工作; (’办理完成资产划拨有关手续; $’办理完成工商登记和注册手续。 ( 二) 第二类, 公益性应用研究类科研机构, 经审 核批准后, 可组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性质。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是指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向社会提供公共服 务, 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 国家财政给予经常性经 费补助, 确需国家支持的政府部门( 单位) 所属的社 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必须经科技 管理部门、 编委、 财政和税务管理部门批准。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法律地位: #’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 执行国家的法律、 法规,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 监 督下, 自主管理。 法规的 !’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要根据国家法律、 规定和出资者的约定, 制定章程, 明确宗旨、 业务领 域、 组织结构、 决策监督程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 非营利性机构, 是指其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 但并非不能营利; 它既 承担着政府的部分职能,又是为完成政府职能目标 服务; 它既是代表政府去解决部分“ 市场失效” 的问 题, 又是政府部分职能的具体体现。因此, 非营利性 科研机构, 主要是从事社会公益为主的科学研究、 技 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活动。 组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主要工作: 以省 #’主管部门的工作。省属科研机构的改革, 级各主管部门为主具体组织实施。 因此, 省级各主管 成立科研机构改革的领导 部门应抓好以下工作: ( #) 班子。 省级各主管部门应分工一名领导负责, 并指定 下属一个部门具体承担科研机构的转制改革工作。 认真分析本部门科研机构的现状和问题。 一是要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