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三语文语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语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语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8处)(4分)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答案】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析】此段文字加标点为:“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人名,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

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讲的是三方面的情况,是三个层次;而“能竭其力”“能致其身”“言而有信”则分别与“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一一对应,了解这些信息,正确断句就很容易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下列各句中“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旬乃还第。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B【解析】A项,却;C项,才;D项,竟然。

3.下列各项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沛公安在?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唯才是举。

D.籍何以至此?【答案】B【解析】A项,沛公在安;C项,唯举才;D项,以何。

4.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与“而今安在哉”相同的一项是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答案】 D【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考点解读】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B 级。

这个考点是江苏省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一定会考查。

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

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文言翻译-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文言翻译-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5 文言翻译考点解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理解”是指对句子在文中意义的了解、领会和把握,这是前提;“翻译”是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表述,是正确理解的具体体现;“文中的句子”是指依托原文语言环境又有相对独立性的语句。

这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融合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其运用,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总体难度中等偏上。

所考查文言文知识注重于教材的关联,大多能在现行初高中语文课本中找到相应根据,也有突出能力和素养考查的部分。

备注:语篇阅读中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文言翻译”这一考点。

典例示例一、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我奋力向上跳起来,只不过跳到几丈高就落下来。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我因为厄运,年幼遭遇不幸。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何况寿命的长短随造化而定,最终都要消失。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A项,翻译错误。

正确的翻译式:我奋力起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

故选A。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晙,沧州景城人,少孤,好学。

擢明经..第,除殿中侍御史。

会朔方元帅魏元忠讨贼不利,劾奏副将韩思忠败,律当诛。

晙以“思忠偏裨,权不己制,且其人勇智可惜,不宜独诛”,固争,得释。

景龙末,授桂州都督..。

州有兵,旧常仰饷衡、永。

晙始筑罗郭,罢戍卒;埭江,开屯田数千顷,以息转漕,百姓赖之。

后求归,州人诣阙留。

有诏:“桂往罹寇暴,户口雕瘠,宜即留,以须政成。

”在桂逾期年,人丐刻石颂德。

开元二年,吐蕃..以精甲十万寇临洮,次大来谷。

晙率所部二千与临洮军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袭。

去贼五里,令曰:“前是寇,士大呼,鼓角..应之。

”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追至洮水,败之,俘获如积。

2019年高考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9年高考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的综合性较强,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也是考生常失分的题型。

考点突破一翻译从3处着手,明确得分点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

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子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并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寻求文言文翻译的解题突破。

1.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例如:(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翻译这两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实词:(1)“备”(防备)、“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等词;(2)“如”(唯恐)、“举”、“胜”(完、尽)等词。

2.关键虚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例如:(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苏武传》)(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翻译这三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虚词:(1)“乃”(于是)、“以”(凭)等虚词;(2)“之”(这件事)、“以”(把)等虚词;(3)“之”(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矣”(语气助词,可译为“了”)等虚词。

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生版

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生版

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Ⅰ怎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五种句式一、判断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且相如素贱人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答案(1)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

精要点拨判断句,。

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二、被动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A.B.C.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精要点拨所谓被动,是指。

辨识被动句,三、倒装句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介词在介词宾语前,定语和修饰成分在中心词前。

古今汉语,基本如此。

但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子成分却是倒装的,这样的倒装句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四种。

我们在阅读和翻译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它们的结构,然后把语序调整过来,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

1.谓语前置句(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谁可使者D.事急矣,请奉命救于孙将军(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译文:②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载之。

精要点拨2.宾语前置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2)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5-2019全国三套文言文翻译

2015-2019全国三套文言文翻译

翻译专练一、(2019·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5分)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5分)【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很多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多次上奏,指出诸侯封地有的多达几个郡,不合古代的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解析】(1)关键词:“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诋毁,说人的坏话;“初学”学识肤浅;“擅”独揽;“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纷乱诸事”即“使诸事纷乱”,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关键词:“数”屡次,多次;“言”说,指出;“或”有的;“连”接连;“稍”逐渐。

二、(2019·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⑵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参考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就不必遵循旧礼制。

(关键点:苟,如果;法,效法;故,陈规;循,遵守;“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

(关键点:期年,满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1)苟,如果;法,效法;固,陈规;循,遵守。

“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期年,满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三、(2019·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专题十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专题十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例2】
现代汉语。
(2012· 广东卷)(原文见专题九)将下列句子翻译为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方言文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①“苟 ”
是一词多义,这里是表假设,“ 如果 ” 的意思; “ 自活 ” 是 宾语前臵,正常语序为 “ 活自” ,养活自己; “ 蜂 ” 是名词
作状语,像蜜蜂一样; “患 ”是一词多义,这里是 “祸患 ”
的意思。② “傅先生天下贤士 ”是判断句式; “ 尚 ” 是连词, 尚且;“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称呼名字。
译文:韩文公的文章,使八个朝代的衰颓(文风)得到振兴。
【例10】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解析:此句中的“骇”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 惊奇”。 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
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3.一词多义 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 重点。
点,要认识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词义有继承有发展。有些
古代词义一直保留到今天,而有些词的古代意义则先后发生了 或大或小的变化。
【例 1】
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
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误译】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流离失所,于 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拔高教育】6年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

【拔高教育】6年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高频考点解读】目前的试题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考查融入到文言语的翻译中去,与考查其他文言知识整合起来,形成表面看是翻译,其实是既考查文言实词,又考查文言虚词,也考查文言句式的综合题。

【热点题型】题型一翻译的原则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文:答案适逢(双方)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解析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

此两处用意译。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译文:答案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解析“衣冠”“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

(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答案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解析“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

(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处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解析“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

【提分秘籍】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第也不能变动。

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所谓直译为主,就是能够用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

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题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1.(2004年广东卷第15题)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答案】(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招颜回来(派人把颜回招来)。

(2)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解析】首先应抓住关键词语。

在实词方面,如未能把“识”译为“知道”“了解”,而译为“认识”,则容易犯以今释古,不了解古今异义,不考虑依据语境的错误。

在虚词方面,“以”表示条件关系,应译为“凭”,而不能误译为因果关系的“因为”。

在句式和用法方面,“穷其下”句中“穷”为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穷困”,如未能译出使动用法即造成错误。

在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词语方面,“越席”的意思是“离开坐席”,不能译为“越过席子”;“促驾”应意译为“派人”,不能译为“催促驾车”。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答案】(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解析】文言文翻译应对关键词语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

要注意这一问题。

此题中的“廷折”“面从”,即是关键词语,应译出其名词用作状语的用法。

其他,“佞”“化”,也都是关键词语。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句子中的词语都作为关键词语来要求的。

在命题时对难度的把握也有细致的考虑,例如第(1)题未将“遂”字列为关键词语,就是为了降低难度。

“遂”字在这里表示“竟然”的意思,是唐太宗深刻了解裴矩的为人以及在隋朝的表现后,感到裴矩的言行出乎意外,才用上了这个“遂”字,对于这个“遂”,如实在不懂得其意思,在翻译时可以不译,就用“裴矩遂能”来表达,并不影响得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高效素能提升10-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高效素能提升10-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①。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②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臵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节选自《明史·蒋瑶列传》)【注】①“疋”pǐ同“匹”。

②縆ɡēn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瑶执.不可执:坚持B.微.瑶,民且重困微:认为……卑贱C.竟.扈至临清而返竟:竟然D.迨.迁陕西参政迨:等到解析:微:假如没有。

文言文阅读3(含译文)

文言文阅读3(含译文)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3(含译文)(广东卷)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高考资源网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答案和解析】B【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文言文复习 理解并翻译句子

文言文复习 理解并翻译句子

解析: (1)介词“于”是一个关键,它造成 了句子的倒装——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应 调整语序,“寒于水”应翻译为“比水冷”。 (2)“于”字造成了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要 调整为正常的语序。“见欺于王”应翻译为 “被大王欺骗”。(3)要细心发现省略了的虚 词。在古代汉语中,介宾结构中的虚词常出 现省略的情况,翻译时须要根据文意加以补 充。本题中“臵”后省略了介词“于”。
【参考译文】 孔子说:“自己本身富裕又 能使别人富裕的人,想穷是不可能的。 自己 高贵又能使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是不可能 的。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 也是不可能的。”
典型例题三
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 任安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做官的人 能不改变自己气节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 人呢? (2)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杯饮酒却没有音 乐相伴。 (3)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
文言文翻译“六字译法”: 1.“对”,就是对译法,严格按照原文逐字 逐句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要尽可能地把 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翻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 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2.“换”,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 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运用替换法,可以是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去替换那些不宜用对译法翻 译的文言词语。 3.“留”,就是保留法,保留原文某些不必 翻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国 号、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虽有佳肴》(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虽有佳肴》(解析版)

专题23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虽有佳肴》(解析版)纂的。

⑴[旨]味美。

⑵[至道]最好的道理。

⑶〔困〕困惑。

⑷〔自反〕自我反思。

⑸〔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⑹ [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时间。

⑺ [学xiào]同“敩”,教导。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答案】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⑵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⑶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案】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答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⑸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案】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勉励自己。

⑹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⑺《兑命》曰:“学学半。

【答案】《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⑻其此之谓乎?【答案】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故曰:教学..相长也【答案】教学:教与学。

现代汉语中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

三、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

文言文——理解并翻译

文言文——理解并翻译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解析:“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 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
全句可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 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 找到。
小结: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 的。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 这在“理解句子”中已经说过,这里 不再重复。
解析: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 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 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 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 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 的请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 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 国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 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相 许”,许之,答应我)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

参考译文:(李广)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 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 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 流泪。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 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我曾经替鲍叔谋划 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 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 不好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出去做官,结果
三次都被君主罢免①,但鲍叔并不认为我 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还没有遇上好的 时机。生养我的人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 的人是鲍叔。”鲍叔使管仲进身为官后,
却情愿让自己官居管仲之下。因此,人们 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课案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课案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课案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随堂演练1.把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冯妇搏虎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①。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嵎②,莫之敢撄③。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④下车。

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尽心下》) 【注】①卒:后,终于。

善士:善人,指不杀生的人。

②嵎(yú):山势险要的地方。

③撄(yīng):迫近,触犯。

④攘(rǎng)臂:捋袖伸臂、发怒欲斗的样子。

(1)则之野,有众逐虎。

译文:(2)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译文: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注意“之”“悦”等词。

答案:(1)他走到野外,看见许多人正在追赶一只老虎。

(2)大家见了都很高兴,可是他却被士人君子耻笑。

参考译文: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打虎,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善人。

(有一次,)他走到野外,看见许多人正在追赶一只老虎。

老虎背靠着山势险要的地方,没有人敢去接近它。

大家望见冯妇,都跑向前去迎接他。

于是冯妇就挽起袖子,伸出胳膊,跳下车来,准备和老虎搏斗。

大家见了都很高兴,可是他却被士人君子耻笑。

2.阅读下面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注】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文:(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文:解析:要准确把握(1)句中的“王”“霸”“足”“亡”词类活用意义和“诸侯自择师者”定语后置现象;(2)句把握语气和“是”“以”两个虚词。

答案:(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高中语文人教版精编必修一阶段训练: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句子翻译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精编必修一阶段训练: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句子翻译 Word版含答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023年《黄鹤楼》阅读答案

2023年《黄鹤楼》阅读答案

2023年《黄鹤楼》阅读答案2023年《黄鹤楼》阅读答案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10.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3分)________________9.( C )(2分)10.(3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2023年《黄鹤楼》阅读答案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023年《黄鹤楼》阅读答案3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理解并翻译句子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理解并翻译句子

第3节理解并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将曾巩(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

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

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

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

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

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

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

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

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

”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

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

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

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北,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

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本朝政要策》)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

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

③商筭(suàn):商业赋税。

④衄(nǜ):错误,失误。

1.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

译文:把厚恩施加给他们,以真诚来对待他们,给他们财物使其生活富裕,减弱他们显赫的声名而培养他们的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答案1.(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特殊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及古今异义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者也判断句。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受”:通“授”,传授,讲授。

“之”: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2)(既)没有(嘈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字的词类活用、古今意义等。

“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丝竹”: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3)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及通假字等。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輮使之然也”是省略句,应为輮(之)使之然也。

“輮”:动词做名词,使弯曲的作法。

“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槁暴,枯干。

(4)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的特殊句式、“之”的用法及通假字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诸侯。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中的“之”意思是“的”。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中的“之”是代词,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

厌:通“餍”,满足。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暴”在这里是形容词,凶暴,残酷。

2.希望您(跟君王说)我是不敢违背君王的恩德的。

【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的特殊句式,通假字及助词“之”的意思等。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具”:通“俱”,全、都。

“倍”:通“背”,背叛,忘记。

3.这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安危,我实话实说而已,想要杀我就杀吧,为什么用锁来绑我呢!【解析】翻译此句时应注意句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

”是判断句。

“系”的意思是关系到,相关。

“奚”的意思是为什么。

4. 董俊拜见木华黎说:“武仙奸诈狡猾,最终也不会被我们所使用,请防备他。

”【解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中特殊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

“终不为我用”是被动句,译为最终也不会被我们所使用。

“谒”的意思是拜见。

“黠”的意思是狡猾。

“为”是被动句的标志。

“备”在这里是动词,防备的意思。

5.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解析】翻译此句时应注意句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始”是副词,方才、才的意思。

“以”是介词,用来,表目的。

“前”名词作状语,在前方,行为方向。

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垣墙:砌上围墙。

周庭,(于)庭子周围。

“然”……的样子,词尾。

当:通“挡”抵挡。

四、文言理解,归纳分析1.C 【解析】A项,不能表现皇上对姚崇了解和信任。

B项,没有与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D 项,这些话表现皇上对姚崇的器重。

【参考译文】黄门监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凭借着姚崇的引荐,才与姚崇同朝为相,姚崇内心里有些轻视他。

没多久魏知古被授予吏部尚书职务,负责主持东都洛阳的官吏铨选之事,姚崇却另派吏部尚书宋在门下省负责审定吏部、兵部注拟的六品以下职事官。

魏知古因此对姚崇十分不满。

姚崇的两个儿子在分设于东都洛阳的中央官署任职,倚仗其父对魏知古有恩,大肆揽权,为他人私下向魏知古求官;魏知古回到长安后,把这些事全都告诉了玄宗皇帝。

过了几天,玄宗漫不经心地向姚崇问道:“您的儿子才干品性怎么样?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啊?”姚崇揣摸到了玄宗的心思,便回答说:“臣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很大,行为也很不检点;现在他们一定是有事私下嘱托魏知古,只不过是臣没有来得及去讯问他们而已。

”唐玄宗原先以为姚崇一定会为他的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回答之后,高兴地问道:“您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姚崇回答说:“在魏知古地位卑微之时,臣曾经多方关照他。

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因此而感激臣,从而会容忍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于向他求取请托。

”唐玄宗因此而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想要罢黜他的职务。

姚崇坚决地请求玄宗不要这样做,他说:“此事乃是臣的两个儿子有罪,破坏了陛下的法度,陛下赦免他们的罪过,臣已经是感到万幸了;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们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朝的声誉。

”唐玄宗沉吟了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请求。

辛亥(二十五日),魏知古被免去相职,改任工部尚书。

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

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只用了一会儿功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那些宰相相比?”齐浣没有回答。

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

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

”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身患疟疾向玄宗请假,玄宗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

源乾曜上奏言事时,每当他的回答符合玄宗的旨意,玄宗总是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

”如果有时的回答不符合玄宗的旨意,玄宗就说:“你为什么不事先与姚崇商量一下呢!”源乾曜也常常向玄宗道歉,承认确实是如此。

朝中一有大事,玄宗就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姚崇的意见。

癸卯(疑误),源乾曜请求将姚崇从罔极寺搬到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入馆照料他的病,玄宗答应了这个要求。

姚崇认为四方馆内存有官署的文书,不是病人应当居住的地方,因此坚决推辞。

唐玄宗对他说:“设置四方馆本来就是为官员服务的;朕安排您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

朕恨不得让您住到宫里,您还有什么可推辞的呢!”2.B【解析】A项,“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应为“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

C项,“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不合原意,选人上的失误有晋帝干预的因素。

D项,与卢钦论用兵之本的是山涛,“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不准确。

【参考译文】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陕西)人。

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

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

他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

他和嵇康、吕安等人很要好,后来又遇到阮籍,就结交成竹林贤士,情投意合。

嵇康后来犯了罪,临被杀前,对他儿子嵇绍说:“有山涛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了。

”山涛年四十,才做了郡主簿。

被荐举为孝廉,州里提拔他为河南从事。

咸熙初年,山涛被封为相国左长史。

当时因为山涛在故里素负重望,晋帝就叫太子前往拜谒。

司马昭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平时也看重司马攸,曾对裴秀说:“大将军(司马师)开创基业还未完成。

我不过是接承其后罢了。

所以要立司马攸,将来好归功于兄长,你看如何?”裴秀认为不能这样做。

司马昭又问山涛,山涛回答:“废弃年纪大的而立年纪小的,违背礼制,不吉祥。

(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一定要依循古制。

”于是,太子的位置才确定下来。

太子亲自去拜谢山涛。

羊祜执政时。

当时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涛坚决地保护了他。

因此不合朝廷权臣的心意,被外放做了冀州刺史,兼任宁远将军。

山涛两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吏部官员有十余年,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就先拟定几个人,看皇帝意中倾向谁,他再公开启奏,按照皇帝的心意把他所想的作为先考虑的对象。

所以有时皇帝所用的人,并不是最佳推荐者,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好恶任意选人。

有人在皇帝面前攻击诬陷山涛,所以皇帝亲手给山涛写信告诫他:“任人唯才,不要因为疏远贫寒而遗漏,天下就能太平了。

”山涛仍旧我行我素,一年之后,人们的闲话才平息下去。

山涛在朝廷担任要职。

晚年正好是后戚专权时期,他不想让杨氏掌权,多次规劝皇帝,皇帝心中也明白,但却不能改正。

后来他以年衰病重为由多次上表苦苦请求退位,皇帝不准许。

皇帝曾到宣武场讲习武事.当时山涛有病,(皇帝)让他乘车跟随。

趁此机会他和卢饮谈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的军备,他的议论很精当。

当初,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治今山东平原北)令,贪污枉法,贿赂公卿,以求得好名声,也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源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

后来袁毅劣迹败露,用囚车送他到廷尉治罪,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被追究。

山涛就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印封完好如初。

五、文言文整体阅读一、1.D【解析】应为“全、都、一律”。

2.A【解析】“军谋密策,知无不为”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王导”。

3.C【解析】不是王导让元帝去观看上元洗濯,而是借此机会展示元帝威仪和风采。

4.恰巧赶上元帝出京去镇守下邳,就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

等到元帝调转去镇守建康,当地吴人不亲附他。

过了一个多月,官员和老百姓没有一个人来拜见元帝,王导很忧虑。

【参考译文】王导字茂弘,是光禄大夫王览的孙子。

王导父亲王裁,作镇军司马。

王导年少时风度气质出众,才识高,抱负远大。

十四岁的时候,陈留那一姓张的名士见到他后感到惊异,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看这少年的容貌志气,是个做将相的人。

”当时元帝司马睿为琅邪王,和王导平日关系友善亲密。

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兴复国家的志愿。

元帝也特别器重王导,二人融洽得如同挚友。

元帝在洛阳时,王导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

恰巧赶上元帝出京去镇守下邳,就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

等到元帝调转去镇守建康,当地吴人不亲附他。

过了一个多月,官员和老百姓没有一个人来拜见元帝,王导很忧虑。

恰逢王敦来见,王导对他说:“琅邪王仁德虽然高尚,但是名望还轻。

哥哥您威名已经远扬,应当对琅邪王有所帮助。

”正赶上三月上巳节日,元帝亲赴水边观看人们洗灌。

他坐着肩舆,仪表威严庄重,王敦、王导和许多名流都骑马跟在后面。

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名士,他们暗中察看,见到元帝这样威严,全都很敬畏,于是—一跪拜在路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