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具体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分为八个章节。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第一、二章节,详细解读其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品味诗歌的意境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恨歌》的故事情节,了解其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长恨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第一、二章节的故事情节、修辞手法及诗歌艺术特色的解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解读《长恨歌》第一、二章节的内容,分析故事情节,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课堂实践: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例题讲解:以第一、二章节为例,讲解如何鉴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鉴赏其他章节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歌原文及重点词汇。

2. 黑板右侧:诗歌结构、修辞手法、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第三、四章节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详细列出第三、四章节的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全集》,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古典诗词朗诵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长恨歌》教案范本

《长恨歌》教案范本

《长恨歌》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2)能够分析并欣赏《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3)能够解读并分析《长恨歌》中的主题思想,如爱情、忠诚、悲剧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

(2)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对《长恨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表达能力,将《长恨歌》中的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忠诚观和悲剧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2)《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3)《长恨歌》中的主题思想,如爱情、忠诚、悲剧等。

2. 教学难点:(1)《长恨歌》中的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的理解。

(2)《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深入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等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其他类似题材的诗歌,进一步体会《长恨歌》的独特之处。

5. 主题解读:深入分析《长恨歌》中的主题思想,如爱情、忠诚、悲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长恨歌》的基本知识、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评估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全文,着重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结构及诗意,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认识。

3. 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长恨歌》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意。

4. 意境分析:讲解诗歌中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6. 情感表达分析:讨论作者对杨贵妃的爱情、友情、同情等多重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解答类似的诗歌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长恨歌》起承转合结构图。

2.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表达:爱情、友情、同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答案应包括对诗句的理解、意境描绘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修辞手法讲解3. 情感表达分析4. 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一、诗歌结构分析1. 起:诗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揭示故事背景,引发读者兴趣。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长恨歌》。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歌结构宏伟,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

2. 分析诗歌的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影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唐玄宗杨贵妃爱恨交织悲剧收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长恨歌》读后感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背景的讲解上,时间稍显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首诗的背景。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叙事诗,锻炼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内容理解: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教案(范本

《长恨歌》教案(范本

《长恨歌》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四单元《唐诗》章节,详细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领会其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对《长恨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长恨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重点:掌握《长恨歌》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诗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恨歌》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

(1)背景: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矛盾加剧,诗人白居易借古讽今,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反映社会现实。

(2)情节:诗歌共分为四部分,分别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思念和重逢。

(3)人物形象:唐玄宗、杨贵妃、宫女、太监等,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4)艺术特色:采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3. 例题讲解:分析《长恨歌》中的名句,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讲解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长恨歌》中的其他名句,并简要分析其艺术特色。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各小组代表发言。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1)背景:唐朝安史之乱前后(2)情节:爱情、悲剧、思念、重逢(3)人物形象:唐玄宗、杨贵妃、宫女、太监等(4)艺术特色: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表现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表现手法:对比、象征、抒情等。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篇:《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长恨歌》教案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

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

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歌既成,使鸿传焉。

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

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

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陈鸿《长恨歌传》)三、赏析诗歌1、听朗读,梳理内容⇓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1)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歌鉴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百余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3. 分析并评价《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美、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教学重点:诗歌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画《长恨歌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恨歌》。

2. 诵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似的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注释,分析并评价《长恨歌》中的名句,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诗人:白居易3. 故事情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4. 人物形象: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5.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象丰富、对比手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韵律美的感悟尚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

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

长恨歌教案设计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恨歌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恨歌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长恨歌》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的第一首诗。

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她以高超的艺术性,丰富的人文性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长恨歌》里所涉及的李、杨爱情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对李、杨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学会用“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 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难点:诗歌的主题把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全文及课后习题。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唐朝盛衰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3. 领悟《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背景,讲解诗歌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分析:详细讲解诗歌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象征意义。

5. 例题讲解:结合课后习题,指导学生如何解答相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长恨歌》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作者:白居易背景:唐玄宗、杨玉环情节:爱情、悲剧、历史人物:唐玄宗、杨玉环、宫廷内外艺术特色:叙事、抒情、象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诗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中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单元《唐诗》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根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本节课将重点学习第一、二部分。

详细内容:1. 第一部分: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美丽与奢华。

2. 第二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逃往四川,途中杨贵妃被迫自缢身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了解唐代历史及诗歌创作特点。

2.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 体会诗人白居易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同情及对人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解读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短篇唐诗,分析其诗歌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小节。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背景及作者2. 诗歌结构分析3. 重点词汇解释4.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你最喜欢的一节,阐述理由。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诗歌内容、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诗歌韵律与节奏3. 历史背景的理解4. 课后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结构分析1. 诗歌的起承转合:起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总领全诗,点明主题;承句详细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转句“渔阳鼙鼓动地来”,转入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迫自缢的悲剧;合句“此恨绵绵无绝期”,抒发诗人感慨。

长恨歌教案教学

长恨歌教案教学

长恨歌教案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长恨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歌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赏析,以及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会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诗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赏析,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

学具:教材,《长恨歌》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意境赏析:选取典型诗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爱情的理解。

7.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讲解其修辞手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长恨歌》诗句,提升创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背景介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3. 诗句解析:重点诗句及含义4. 意境赏析:典型诗句及分析5. 主题探讨:爱情、悲剧、历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作业答案:《长恨歌》主题: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绘,表现了爱情与权力的冲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2. 拓展作业:请收集有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其他文学作品,并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朗读诗歌、解析诗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长恨歌》的内容与意境。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具体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该诗歌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诗歌共分为七个部分:叙事、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抒情、叙事。

详细内容涵盖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主题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基础知识。

2. 领悟诗歌所表达的爱情悲剧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及主题理解。

难点: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以及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诗句解析: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作者:白居易3. 诗歌结构:叙事、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抒情、叙事4. 重点字词、句式、意象5. 主题:爱情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对意象进行分析,并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见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培养文学兴趣。

王安忆《长恨歌》课件.文档全文预览

王安忆《长恨歌》课件.文档全文预览

王安忆《长恨歌》课件. 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现代小说”中的第二节“王安忆与《长恨歌》”,详细内容为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忆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长恨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长恨歌主题的画作,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介绍王安忆及其创作背景,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描述其心境和遭遇。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阐述其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王安忆及其创作背景小说情节概览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分析小说中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并说明理由。

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主要情节概括:略。

人物形象分析:略。

主题理解: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较为深入,但对主题思想的探讨略显不足,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王安忆的其他作品,如《叔叔的故事》、《小城之春》等,进一步了解王安忆的创作风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阐述其意义。

3. 作业设计:分析小说中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并说明理由。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2、学会树立正确的感情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多主题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讨论【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新课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恨歌》,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展示,教师纠错补漏)1、字音关:回眸(mu)粉黛(di)骊(l)宫霓(n)裳(chng)临邛(qing)鼙(p)鼓仙袂(mi)衣钿(din)千乘(shng)钗擘(b)马嵬(wi)阑干(ln)绰约(chu)2、知人论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好处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齐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3、背景简介:《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恨歌》教案范本

《长恨歌》教案范本

《长恨歌》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能够背诵并默写《长恨歌》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和情感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背诵和默写《长恨歌》的重要诗句。

2. 教学难点:(1)诗中复杂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对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意象。

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长恨歌》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3)制作教学PPT和教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长恨歌》的内容。

(2)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播放《长恨歌》的朗诵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讨论:(1)让学生分段朗读《长恨歌》。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解释诗中的一些难点词汇和表达。

(3)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诗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背诵与默写:(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背诵。

(2)检查学生的默写能力,鼓励他们默写重要诗句。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以及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情节,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并掌握《长恨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了解《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恨歌》的艺术手法分析,如对仗、用典、象征等。

2.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歌情节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情节分析:详细讲解诗歌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4. 艺术手法分析:结合诗句,讲解对仗、用典、象征等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历史背景介绍:讲解《长恨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6.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恨歌》2. 板书内容:主题思想: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艺术手法:对仗、用典、象征历史背景:唐玄宗时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长恨歌》中的对仗手法,举例说明。

(2)阐述《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3)简述《长恨歌》的历史背景。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长恨歌》的情节,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中的“《长恨歌》的艺术手法分析”。

3. 教学过程中的“情节分析”、“艺术手法分析”和“历史背景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 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 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 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
思考:本诗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呢?
马嵬
(清)袁枚
莫长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陈寅恪 《元白诗笺》所以激动人心,原因首先在于其故事情节之 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二、刻划人物细腻传神 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不仅生动地描 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 划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对李隆基,刻划主要是在马嵬兵变 之后。对杨玉环的描写刻划,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 她的美貌,一是她的忠贞。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年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知 人 论 世
写作背景
唐 宪 宗 元 和 元 年 ( 806 ) , 白 居 易 应 考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取入第四等, 被任命为位于长安西南的周至县县尉。这 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 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杨之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 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 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 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 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以意逆志
思考:
《长恨歇》的主旨 是什么?
(1)讽谕说
认为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 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 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 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 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 “安史之乱”。
(2)爱情说
认为这首诗通过对李杨悲剧 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 专一的爱情。
解题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 ,诗人 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 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 去感受。
默读诗歌,感知 内容、情节。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 (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3)双重主题说
认为这首诗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 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认 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 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 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笃相 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 后者。
相关评论 (1)一篇长恨有风情——漫谈
《长恨歌》的思想和艺术(文: 诸斌杰) (2)长恨歌为具备众体体裁之唐 代小说中歌诗部分,与长恨歌传 为不可分离独立之作品。故必须 合并读之,赏之,评之。
相关艺术作品
《长生殿》是清代洪升根据《长恨 歌》创作的戏曲作品,题目即来自
本诗中“七月七日长生 殿”一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