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长恨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全文解读,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

具体章节为《长恨歌》全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对爱情、命运的深刻思考。

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增强对古代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全文解读,以及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让学生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 讲解: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汉宫秋月”、“夜雨寄北”等,解读其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长恨歌》全文2. 黑板右侧:诗歌主题、艺术特色、作者简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取《长恨歌》中的两句诗,分析其意境和艺术特色。

示例答案:(1)汉宫秋月夜夜心,仙子凌波袜生尘。

(2)这两句诗描绘了宫中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运用了意象、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对《长恨歌》的理解,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长恨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分析《长恨歌》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皇权与爱情的矛盾、宫闱斗争等。

1.2 作者简介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他与《长恨歌》的关系。

分析白居易在创作《长恨歌》时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2.1 诗歌结构分析《长恨歌》的整体结构,包括序曲、和尾声三个部分。

解析诗歌中的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以及它们在结构中的作用。

2.2 艺术特色分析《长恨歌》的语言艺术,如韵律、对仗、用词等。

探讨《长恨歌》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如“天长地久”、“恨”字的运用等。

第三章: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3.1 主人公形象分析唐玄宗的形象特点,如英明君主与多情种子的矛盾性格。

探讨杨玉环的形象特点,如美貌、智慧与悲剧命运的交织。

3.2 配角形象分析其他人物角色,如安禄山、杨国忠等,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影响。

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对主人公形象和故事发展的衬托和对比。

第四章:主题思想与现实意义4.1 主题思想分析《长恨歌》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如爱情与权谋的冲突、人生无常等。

探讨诗人对爱情、权力、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4.2 现实意义分析《长恨歌》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如对爱情、婚姻、权力等问题的启示。

探讨这首诗歌对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借鉴作用。

第五章:教学设计与评价5.1 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设计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讨论、练习等环节。

5.2 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主题思想的思考等方面的评价。

设计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方式。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课堂互动6.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多媒体资源,如音乐、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全文,着重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结构及诗意,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认识。

3. 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长恨歌》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意。

4. 意境分析:讲解诗歌中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6. 情感表达分析:讨论作者对杨贵妃的爱情、友情、同情等多重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解答类似的诗歌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长恨歌》起承转合结构图。

2.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表达:爱情、友情、同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答案应包括对诗句的理解、意境描绘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修辞手法讲解3. 情感表达分析4. 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一、诗歌结构分析1. 起:诗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揭示故事背景,引发读者兴趣。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2)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长恨歌》;(2)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3)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分析诗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阐述《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3)激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3)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2)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5. 课堂小结:(2)强调《长恨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3)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和研究。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长恨歌》;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

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写作背景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包括对诗歌语言、意境、情感的品味和分析。

4、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情悲剧和对历史的反思,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难点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多元解读。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感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解释、主题分析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或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长恨歌》。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提及他的诗歌风格和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即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的流传情况。

3、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4、字词讲解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回眸一笑百媚生”中的“眸”“媚”,“六宫粉黛无颜色”中的“粉黛”等。

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古今异义词和活用词语的含义。

5、诗歌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情节,包括杨贵妃的受宠、安史之乱的爆发、杨贵妃的死以及唐玄宗的思念。

分析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人物形象,如杨贵妃的美丽、娇柔,唐玄宗的荒淫、深情等。

6、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是单纯的爱情悲剧,还是对历史的批判,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发表自己的看法。

2024年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2024年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2024年人教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长恨歌》。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诗歌鉴赏、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长恨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悟作者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主题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恨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语调、停顿等。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课文,分析诗句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5.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鉴赏。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诗句,创编故事。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方法。

8.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长恨歌》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

9.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生字词:重点标注,便于学生记忆。

3. 课文结构:用图示表示课文结构,清晰明了。

4. 诗歌鉴赏:列出鉴赏要点,指导学生鉴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长恨歌》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2. 答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长恨歌》的研究资料,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学习2. 课文朗读3. 诗歌鉴赏4. 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6. 主题探讨7. 板书设计8. 作业设计一、生字词学习1. 音、形、义的讲解要到位,确保学生掌握。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的影响玄宗皇帝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1.2 作者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与影响白居易的创作风格特点第二章:诗歌结构与韵律分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段落划分诗歌的起承转合2.2 诗歌韵律分析诗歌的平仄与押韵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美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意象分析3.1 诗歌主题分析爱情的永恒与悲剧帝王的权力和责任人生无常与命运的无奈3.2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诗歌中的人物意象诗歌中的历史意象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4.1 诗歌情感表达诗歌中的激情与悲伤诗歌中的赞美与责难诗歌中的感情抒发4.2 诗歌艺术特色诗歌的语言艺术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画意与音乐美第五章: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5.1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5.2 课堂活动设计朗读与欣赏活动诗歌分析与讨论活动创意写作与表达活动第六章:诗歌段落解析6.1 第一段解析描述诗歌开篇的宏伟景象分析“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意义探讨“御宇多年求不得”的情感6.2 第二段解析解析杨贵妃的美貌与玄宗的宠爱分析“春寒赐浴华清池”的场景探讨“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形象第七章:诗歌意象与象征7.1 诗歌中的意象解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7.2 诗歌中的象征探讨“天长地久有时尽”的象征意义分析“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象征手法第八章:诗歌的审美与鉴赏8.1 诗歌的审美特点分析《长恨歌》的审美风格探讨诗歌的审美价值8.2 诗歌的鉴赏方法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如何欣赏《长恨歌》第九章:教学评价与反馈9.1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分析学生学习的效果和问题9.2 教学反馈与调整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第十章:教学拓展与资源10.1 教学拓展活动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角色扮演等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2 教学资源整合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参考书籍、视频资料等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第一章)2. 诗歌结构与韵律分析(第二章)3. 诗歌主题与意象分析(第三章)4. 诗歌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第四章)5. 诗歌段落解析(第六章)6. 诗歌意象与象征(第七章)7. 诗歌的审美与鉴赏(第八章)8. 教学评价与反馈(第九章)9. 教学拓展与资源(第十章)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在教授《长恨歌》之前,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对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至关重要。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本节课将重点学习诗歌的第三章至第六章,详细内容涉及杨玉环的入宫、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杨玉环的悲剧命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第三章至第六章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2. 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了解她在唐代历史背景下的命运悲剧。

3. 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对诗歌第三章至第六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解读诗歌表达的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描述杨玉环的美丽与命运,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相似的诗歌,教授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一首自选的古典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第三章至第六章内容梗概2. 杨玉环形象特点及诗歌表达的情感3.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运用本节课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写出诗歌的意境、韵律、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唐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唐代历史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长恨歌》教案通用

《长恨歌》教案通用

《长恨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单元。

教学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及注释,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唐代宫廷生活的描绘。

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恨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绘画,引导学生了解唐代宫廷生活,激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诵读:全班同学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讲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如韵律、对仗、比喻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长恨歌》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等,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主题思想:唐代宫廷生活、爱情悲剧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比喻作者:白居易创作背景:唐代中期,安史之乱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说明。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细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深入解析;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互动讨论;5. 板书设计的信息准确性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王昌龄。

(2)能够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3)能够解读《长恨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恨歌》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3)解读《长恨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长恨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王昌龄。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歌内容。

(2)让学生圈点勾画出生僻字词,互相交流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长恨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深入理解诗歌。

(2)解读《长恨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1. 熟读《长恨歌》,巩固所学内容。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配合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优质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优质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重点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诗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感悟。

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诗歌结构。

重点:通过讲解、分析和实践,使学生深入理解《长恨歌》的内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

3. 主题思想分析:a. 请学生结合教材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爱情、命运等。

c. 举例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阐述作者对主题思想的表达。

4. 艺术特色讲解:a. 分析《长恨歌》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如比喻、对仗、排比等。

b.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艺术魅力。

5. 诗歌结构分析:a.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b. 分析诗歌结构对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

6.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意象或修辞手法。

b. 选取一首其他古诗,让学生分析其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诗歌结构。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a. 主题思想:爱情、命运b. 艺术特色:意象、修辞手法c.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一种意象或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答案示例:分析《长恨歌》中的比喻手法。

如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通过将爱情比喻为园中的葵花,形象地表达了爱情的美好与短暂。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精品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精品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长恨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开篇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部分,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诗意、艺术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对爱情悲剧的感慨。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恨歌》中复杂情感的把握,以及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背景的了解,诗句的翻译与解析,以及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4.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诗句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诗人:白居易3. 背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5. 艺术特色:结构、韵律、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特色,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教学难点的把握。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长恨歌》全诗,进一步了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2. 艺术特色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解析1. 抓住关键词:如“天长地久”、“此恨绵绵”等,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体会诗人情感。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长恨歌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2、学会树立正确的感情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多主题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讨论【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新课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恨歌》,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展示,教师纠错补漏)1、字音关:回眸(mu)粉黛(di)骊(l)宫霓(n)裳(chng)临邛(qing)鼙(p)鼓仙袂(mi)衣钿(din)千乘(shng)钗擘(b)马嵬(wi)阑干(ln)绰约(chu)2、知人论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好处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齐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3、背景简介:《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第一、二两章,即“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和“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第一、二章的基本内容,了解古诗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 通过学习《长恨歌》,提高学生对爱情、历史、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意境以及历史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长恨歌”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齐读诗歌第一、二章,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对诗歌第一、二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表达手法。

4. 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的意境。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风格相近的古诗,指导学生进行鉴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对诗歌第一、二章进行翻译,锻炼翻译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恨歌》第一、二章2. 板书内容:诗歌韵律:五言律诗关键词语:重色、倾国、御宇、峨嵋、旌旗意象:美女、战争、爱情表达手法:对比、夸张、借代、象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翻译《长恨歌》第一、二章,并分析其中的艺术手法。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长恨歌》全诗,了解其完整的故事情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应具体化为:1. 能够背诵并理解第一、二章的诗句,识别其韵律特点。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重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了解白居易的创作特点。

2. 分析《长恨歌》的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长恨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白居易及其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4. 结构分析:讲解《长恨歌》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5. 意境分析:通过例句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6. 修辞手法分析: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情感表达:讨论诗歌中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8. 随堂练习:分析诗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图2. 重点词语和句子3. 修辞手法及例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分析《长恨歌》的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分析《长恨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教学过程中的意境分析、修辞手法分析以及情感表达环节。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全文解析,重点讲解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等,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诗歌的审美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作者、诗歌结构及主题;2. 领悟诗歌中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3.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

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杨贵妃的画作,引出《长恨歌》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长恨歌》的背景、作者、诗歌结构及主题;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爱情观,进而理解诗歌中的爱情主题;4. 例题讲解:选取诗歌中的经典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短诗;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恨歌》教案设计2. 板书内容:诗歌背景、作者诗歌结构、主题重点句子、修辞手法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以诗歌中的爱情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对爱情的认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1. 诗歌背景:介绍《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白居易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2. 诗歌结构:详细讲解诗歌的起承转合,分析其篇章结构,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组织形式;3. 诗歌主题:深入剖析诗歌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其中的情感;4.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艺术效果。

《长恨歌》教案精选

《长恨歌》教案精选

《长恨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全文,着重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具体章节为:《长恨歌》全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2. 领悟作者对爱情悲剧的深刻揭示和对人性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恨歌》中复杂情感的把握,以及对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结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长恨歌》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诵读:全班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实践情景引入:设定一个与《长恨歌》情感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

5. 例题讲解:结合《长恨歌》中的典型例句,分析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长恨歌》中的其他诗句。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长恨歌》的结构特点。

2. 意境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描绘。

3. 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情感表达:作者对爱情悲剧的反思。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描绘,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诗歌情感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爱情诗歌,如《离骚》、《九歌》等,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爱情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长恨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

2. 教学目标的设定:理解与掌握诗歌知识,审美情趣的培养,鉴赏能力的提升。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深入理解。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学案教学设想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听名家诵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播放视频等活动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喜欢中国古典诗歌。

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 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

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

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

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二、介绍白居易及写作背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中。

后被立为贵妃,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三、检查预习情况(给括号前的字注音)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城阙()千乘()花钿()萦纡()旌旗()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耿耿()霜华重()衾()临邛()绰约()玉扃()参差()珠箔()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擘()四、放录音诵读欣赏,并要求学生概述课文内容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不重生男重生女逃难途中,玉环被杀:骊宫高处入青云……不见玉颜空死处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五、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分层赏读,内容把握第一层: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内容: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入宫、得宠、杨家显赫——交代长恨之因,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思考: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答: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答: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3、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答: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第二层:渔阳鼙鼓动地来—魂魄不曾来入梦补充材料:马嵬兵变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

次年长安失守。

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

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

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

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

内容:马嵬兵变贵妃缢死入蜀及归途的思念——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揪心的“恨”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第三层: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内容:方士招魂仙山寄情——浪漫主义手法——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解题:长恨歌谁恨?李隆基和杨贵妃恨什么?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为什么恨?“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之内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

——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怎么表现恨?入蜀道上——归途的思念——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思考:分析玉环被杀后李隆基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景物描写)1、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2、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

)3、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

)4、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这两句景物描写刻画了人物什么心理?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念之情。

5、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此处景物描写又表现了玄宗什么感情?从黄昏到黎明,集中表现了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鲜明地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

6、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焦急与迫切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7、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又恐怕皇怀疑不信,“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

托物寄情。

(叙事见情)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

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

二、主题分析1、教师提供写作背景,然后再分析主题。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讽喻主题;•爱情主题;•双重主题。

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附录:写作背景①《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②《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

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1)讽喻说。

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

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

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

(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

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

是皇帝也是普通人。

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

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2、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提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

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