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长恨歌》教案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5901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1.png)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长恨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全文解读,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
具体章节为《长恨歌》全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对爱情、命运的深刻思考。
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增强对古代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全文解读,以及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让学生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 讲解: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汉宫秋月”、“夜雨寄北”等,解读其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长恨歌》全文2. 黑板右侧:诗歌主题、艺术特色、作者简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取《长恨歌》中的两句诗,分析其意境和艺术特色。
示例答案:(1)汉宫秋月夜夜心,仙子凌波袜生尘。
(2)这两句诗描绘了宫中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运用了意象、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对《长恨歌》的理解,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cf8051bb68a98271fefa8a.png)
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诗歌创作特点、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3、学习本诗在叙事、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据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出不久,就给诗人带来很高的荣誉,被称为“《长恨歌》主”,后世评论家亦诩为“自是千古绝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久为传诵的名作。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主张: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
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三、背景介绍:(一)写作背景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的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
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被册封为贵妃。
其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后面,我们看到玄宗是怎样动用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的,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fc906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5.png)
《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长恨歌》。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歌结构宏伟,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
2. 分析诗歌的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影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唐玄宗杨贵妃爱恨交织悲剧收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长恨歌》读后感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背景的讲解上,时间稍显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首诗的背景。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叙事诗,锻炼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内容理解: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教案8篇
![长恨歌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4c77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d.png)
长恨歌教案8篇高二语文课文《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名篇,这篇课文的教案如何写?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长恨歌教案相关内容,小编精心整理了8篇长恨歌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篇一一。
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
背景介绍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
三。
作者。
作品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1fa87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b.png)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课文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长恨歌》,了解诗歌背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例,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背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命运结构:起承转合韵律:平仄平平,韵脚优美表现手法:意象、意境、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默写《长恨歌》。
2.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平事迹,欣赏其他表现爱情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27ce4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9.png)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全文阅读与解析,重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韵律、情感等,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古风盛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结构、意象和韵律特点。
2. 领悟诗人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绘,表达出的深刻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情感把握,以及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长恨歌》的结构、韵律、意象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恨歌》的插图,引发学生对诗歌背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 背景介绍:讲解唐朝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韵律,详细讲解每个诗句的含义。
5.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汉宫秋月”、“夜雨寄北”等,讲解其象征意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节,分析其意象、情感。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每组派代表发言。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结构:起兴——叙事——抒情——议论3. 意象:汉宫秋月、夜雨寄北、春风十里等4. 韵律:七言古诗,平仄韵脚5. 情感:爱情、悲剧、历史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象,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少于300字。
2. 作业题目:根据《长恨歌》的故事情节,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答案要求:符合绝句格式,体现诗歌情感,不少于四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如《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进一步了解诗人及其创作风格。
唐世贵主编《大学语文》 长恨歌 教案
![唐世贵主编《大学语文》 长恨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e0c6b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b.png)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所以他 15 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 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 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 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33 课 教 学 实 施 计 划
章节名: 长恨歌
学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及要求(突出重难点):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教学要点
1、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讨论/思考题、作业:
1、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以为是讽刺荒淫,有人以为是歌颂爱情,有人以为 是双重主题。你的意见如何?理由是什么?
2、诗人在写作本诗时尚未曾到过蜀地,对蜀地的蜀山、蜀水描写是根据他人的小说来的,第四段开 头就写到“临邛道士”、“鸿都客”,这是指的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他在诗歌的结构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 作用?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
2
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982d7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1.png)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歌鉴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百余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3. 分析并评价《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美、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教学重点:诗歌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画《长恨歌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恨歌》。
2. 诵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似的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注释,分析并评价《长恨歌》中的名句,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诗人:白居易3. 故事情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4. 人物形象: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5.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象丰富、对比手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韵律美的感悟尚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a6451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8.png)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本节课将重点学习诗歌的第三章至第六章,详细内容涉及杨玉环的入宫、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杨玉环的悲剧命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第三章至第六章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2. 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了解她在唐代历史背景下的命运悲剧。
3. 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对诗歌第三章至第六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解读诗歌表达的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描述杨玉环的美丽与命运,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相似的诗歌,教授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一首自选的古典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第三章至第六章内容梗概2. 杨玉环形象特点及诗歌表达的情感3.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运用本节课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写出诗歌的意境、韵律、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唐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唐代历史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cde47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b.png)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唐诗宋词》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共有八百余字,分为七个部分。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诗歌的第一、二部分,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部分:描写杨玉环入宫受宠的经过。
2. 第二部分:叙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生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情节。
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爱情观、价值观。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意境、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情节、艺术特色、爱情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了解基本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5.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一段描写,讲解如何鉴赏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诗歌中的另一段描写,进行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第一部分:杨玉环入宫受宠第二部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生活2. 爱情观、价值观3. 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段描写,阐述其艺术特色。
答案示例:以第一部分为例,描写杨玉环的美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夸张手法,如“云鬓花颜金步摇”、“回眸一笑百媚生”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杨玉环的绝世美貌。
2. 课后阅读:《长恨歌》全文,进一步了解诗歌的情节和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代叙事长诗,如《琵琶行》、《长干行》等,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48584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9.png)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全文及注释,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诗歌意境。
具体章节为《长恨歌》全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对爱情悲剧的感慨和对人性的剖析。
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诗歌意境。
难点: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a. 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b.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c. 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喻等。
4. 例题讲解:分析《长恨歌》中的典型句子,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讲解其修辞手法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其他句子,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长恨歌》中的爱情观、人性观等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结构:起、承、转、合3. 主题思想:爱情悲剧、人性剖析4. 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比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句子进行解读。
a. 修辞手法:比喻b. 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c. 解读:诗人以园中葵花比喻杨玉环,朝露象征短暂的青春。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杨玉环命运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大学语文高职版教案——第十二课 长恨歌
![大学语文高职版教案——第十二课 长恨歌](https://img.taocdn.com/s3/m/d09b428f33d4b14e85246875.png)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重点环节
提示
4.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
6.题解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成了安史之乱。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次
时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长恨歌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一、 感受本诗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李杨二人的性格特征及其爱情本质。
二、理解“长恨”主题的双重意蕴,既有对唐玄宗荒淫无过的讽刺,也有对李、杨生死不渝感情的同情。三、 感知本诗的艺术魅力,了解其中情景相生的具体形式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长恨歌》-1教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长恨歌》-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57e6ba5ef7ba0d4b733b1c.png)
[小结]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重返京城,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睹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反复渲染诗中唐玄宗的苦苦追寻。现实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回环往复,让主人公的感情含蓄蕴藉,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1.讽喻说。主要观点,是把唐玄宗当作皇帝看,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唐玄宗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2.爱情说。主要观点,是把唐玄宗当作凡人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杨贵妃把“钿合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表示只要“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就“会相见”。又担心玄宗怀疑或不信,“殷勤重寄词”,以两人七夕之夜在长生殿立下的誓言作证。其中“比翼鸟”和“连理枝”的比喻,把杨贵妃不忘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靠一起才能飞。“连理枝”,两棵树枝干连生在一起。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小结]至此,诗歌运用多种写法,立体化地表现了唐
玄宗和杨贵妃二人之长恨。
五、恨因探寻
[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恨呢?[参考]根本原因——荒淫误国、安史之乱
直接原因——马嵬兵变、贵妃丧生
探析悲剧之因
六、主题讨论
[问题]白居易《长恨歌》有怎样的创作意旨呢?
[参考](一)《长恨歌》的主题意旨,历来观点不一, 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2.杨贵妃之长恨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92ad3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8.png)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全文,重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情韵悠悠”中的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结构分析,艺术特色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诗歌主题思想的挖掘,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恨歌》的相关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背景,讲解诗歌的结构,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背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结构:起兴、发展、高潮、结局艺术特色: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结构严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长恨歌》中的两句诗句。
分析《长恨歌》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参见课后附录。
参见课堂讲解。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长恨歌》的结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但部分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开放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0247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c.png)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重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了解白居易的创作特点。
2. 分析《长恨歌》的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长恨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白居易及其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4. 结构分析:讲解《长恨歌》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5. 意境分析:通过例句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6. 修辞手法分析: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情感表达:讨论诗歌中作者对爱情、人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8. 随堂练习:分析诗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图2. 重点词语和句子3. 修辞手法及例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分析《长恨歌》的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分析《长恨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教学过程中的意境分析、修辞手法分析以及情感表达环节。
选修语文《长恨歌》教案
![选修语文《长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41337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e.png)
选修语文《长恨歌》教案选修语文《长恨歌》教案【学习目标】1 、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2 、学会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多主题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讨论【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新课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恨歌》,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展示,教师纠错补漏)1、字音关:回眸(móu) 粉黛(dài) 骊(lí)宫霓(ní)裳(cháng)临邛(qióng)鼙(pí)鼓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g) 钗擘(bò)马嵬(wéi) 阑干(lán) 绰约(chuò)2、知人论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7c02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e.png)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长恨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全文解析,重点讲解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等,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诗歌的审美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作者、诗歌结构及主题;2. 领悟诗歌中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3.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
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杨贵妃的画作,引出《长恨歌》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长恨歌》的背景、作者、诗歌结构及主题;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爱情观,进而理解诗歌中的爱情主题;4. 例题讲解:选取诗歌中的经典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短诗;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恨歌》教案设计2. 板书内容:诗歌背景、作者诗歌结构、主题重点句子、修辞手法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以诗歌中的爱情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对爱情的认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1. 诗歌背景:介绍《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白居易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2. 诗歌结构:详细讲解诗歌的起承转合,分析其篇章结构,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组织形式;3. 诗歌主题:深入剖析诗歌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其中的情感;4.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艺术效果。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93e66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0.png)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诗歌欣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腐化,表达了诗人对爱情、人生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艺术特色、情感表达;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故事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领会其艺术特色。
3. 体会诗人情感,提高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理解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讲解其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片段进行朗读,体会情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结构:起兴、发展、高潮、结局3. 艺术特色:象征、夸张、对比、抒情4. 主题思想:爱情、人生、宫廷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象征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象征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天长地久”和“此恨绵绵”分别象征了爱情的永恒和无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诗歌的分析是否深入浅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理解其象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重点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二、背景介绍: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
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
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
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
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
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
卒年75岁。
四、诗歌朗诵,自由五、诗歌分析:1、长恨歌,就是歌长恨,恨是什么意思?恨什么?为什么恨?“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之内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
——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人抓住了人物——皇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
——皇之长恨“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至“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道士帮助皇找到杨女。
——过渡,浪漫主义手法“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让杨女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杨女之长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点明题旨,回应开头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皇之长恨:“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
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
行宫见月,想那曾一同望月的人,如今何在呢?月圆了,月缺了,似乎都不再是往昔的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啊。
夜雨闻铃,定然有风,有风而铃声闻,可见夜之空寂,人之心情更加悲凉。
风声,雨声,铃声,清晰入耳,声声扰人心绪,撩人愁思。
——借景抒情“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
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
于快乐中写悲情,愈见情悲。
踌躇,信马,不忍离去,不想离去又不能不去,只好信马由缰缓缓去,心无着落之凄凉可见。
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望月人何在?——叙事见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回长安后,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
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
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雨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
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
梨园弟子,阿监青娥,如果杨女尚在,又是如何面貌呢?——触景生情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直接描摹汉皇的辗转反侧,彻夜不眠。
想要入眠做梦梦见故人竟不能入眠,好不容易入眠,竟也看不见丽人的影子。
——叙事见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杨女之长恨:“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以“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梦魂”,使者是什么时候来的,何以在梦,是相思不可见,渴望梦中见吧?“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显示出她的焦急与迫切——以行写情,叙事见情“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传导出她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
比较比喻的运用,充分描写杨的外在形态,借以展现其内心情感。
——以形写情,描写见情作者以形写神,通过人物的外在行动揭示其内心世界,深入腠理,宛转动人。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又恐怕皇怀疑不信,“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
这段描写,把杨贵妃不忘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使这一形象平添光彩。
——叙事见情3、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汉皇:荒淫误国的昏君?深爱杨女的痴心男?杨女:祸国殃民的红颜?忠贞爱情的痴心女?主题:一、讽喻说。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