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组培快繁与移栽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金线莲组培快繁条件的优化

金线莲组培快繁条件的优化

金线莲组培快繁条件的优化肖小君;王曼丁;曾桢迦;唐正义【摘要】为优化金线莲快繁技术体系以批量生产金线莲,以其无菌苗为外植体,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6-BA,NAA,IBA)、蔗糖及活性炭等研究金线莲不定芽增殖、生根的影响,并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金线莲不定芽增殖培养以MS+ 6-BA 3.0 mg/L+NAA 0.5 mg/L+蔗糖40 g/L的效果较佳,生根培养以1/2MS+IBA 0.5 mg/L+NAA 0.3 mg/L+活性炭0.2 g/L的效果较好,较适移栽基质为珍珠岩∶泥炭土∶松树皮=1∶1∶1,成活率达98%.【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2【总页数】4页(P12-14,19)【关键词】金线莲;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作者】肖小君;王曼丁;曾桢迦;唐正义【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四川成都610031;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2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海拔500~1 600m的阴湿森林或竹林内[1]。

其株型小,叶形优美,叶脉金黄色呈网状,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可全草入药,是名贵珍稀的中草药[2],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金线莲的种子发育不全,由于其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在野生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和繁殖率都极低[3],加之近年来,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性采挖,以致处于濒临灭绝之地[4]。

随着药效学和临床应用对金线莲研究的深入,对金线莲药用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导致金线莲的市场需求压力增大。

目前,虽然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技术在各个环节的研究已有报道[5-8],但不同基因型植物其繁殖体系还不稳定,工厂化、规模化的生产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技术_陈永快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技术_陈永快

开2 ̄3次花,花色变异效果明显,花瓣也可由长筒花瓣变为匙瓣或平瓣等;可增加唐菖蒲和百合的花序长度,并可在花序上分生出新的花序,增加小花数,使之紧凑,增长花期,显著增加了商品价值。

碧玉兰作为观赏花卉,其叶的观赏价值也是毋庸质疑的。

通过人工诱变方法可能使碧玉兰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叶片宽度增加,长度大大缩短,颜色有黄色或者黄绿相间等,表型特征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园艺价值。

3.2辐照剂量直接影响突变的频率在致死剂量以下,随剂量增大,受辐照植物的成活率下降,突变频率上升,增殖率降低。

事实上,由于辐射诱变是随机的,因此对一定的靶标,照射剂量越高引起诱变的概率也越大,同时电离辐射对植物的损伤和抑制也越大。

相关权威学者建议,将植物的成活率为60% ̄70%时所对应的辐照剂量定为其最适辐照剂量。

一般地说,由于诱变选育是一个随机复合事件,其诱变成功率由植物成活率与突变率的乘积决定,对应最大概率积的剂量才是最适剂量。

实际上,考虑到突变体的选择分离和稳定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适当提高辐照剂量以提高突变频率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经长期实践认为,一般剂量的选择通常采用半致死剂量或临界剂量,即达到有较多的变异,又不致过大地损伤植株。

由SPSS分析出来的方程计算得到碧玉兰的半致死剂量为28.88GY,死亡百分率与剂量关系的各点较分散,经精度较高的数理统计分析死亡百分率与剂量之间呈现不对称S型曲线关系。

满足SPSS软件分析要求的条件,故由其计算出来的半致死剂量对诱变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3.3辐射可改变原有花卉品种的某一性状而保留其它优良的特性特别是在降低株高、提高抗性、缩短生育期、改变花色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范例。

碧玉兰的变异植株平均株高比对照矮得多。

至于这种当代出现的矮化植株,有可能相当多是辐射损伤造成的当代效应,只有较少部分是矮性突变的植株。

真假变异植株往往很难分辨,这就需要进行二代以上的系统观察和对比分析,以确定其表现性状的稳定性。

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观察金线莲幼苗的生长状况,统计不同移栽基质配比、种植密度、遮荫率和营养液条件下金线莲幼苗的成活率及植株高度、地径和植株鲜重的增长量。

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的生长状况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泥炭-河沙2∶1,种植密度为3 cm×3 cm,遮荫率70%,1/4MS营养液的条件下,金线莲组培苗的成活率高且长势较好,为金线莲组培苗的人工栽培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

标签: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生长情况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又名金线兰、金丝草,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名贵中药材,主产于福建、浙江、台湾、江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炎、急慢性肝炎等,在民间享有“药王”的美称[1-3]。

现代研究表明金线莲中含有金线莲苷等活性成分,具有修复受损胰岛细胞,恢复正常胰岛素分泌的药理活性,以金线莲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如复方金线莲胶囊,在临床上已用于糖尿病的治疗[4-7]。

由于金线莲种子微小,胚胎发育不完全,在自然条件下极难发芽,若以分根或扦插繁殖,则耗时长且繁殖系数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成为解决种苗繁育问题的有效途径[8]。

目前关于金线莲组培快繁的报道较多,但就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研究较少[9-10]。

本试验对不同移栽基质配比、种植密度、遮荫率和营养液条件下金线莲幼苗的成活率及植株高度、地径和植株鲜重的增长量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金线莲组培苗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供试材料为金线莲A. roxburghii组培苗,来自于浙江农林大学中药学科组培室,由浙江农林大学胡润淮教授鉴定。

1.2 试验设计试验在浙江农林大学百草园大棚中进行,选取长势良好、大小一致、无感染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金线莲组培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

分别设定移栽基质配比(泥炭-河沙3∶1、泥炭-河沙2∶1、泥炭-河沙1∶1),表面均加盖1层活苔藓、种植密度(3 cm×3 cm,4 cm×4 cm,5 cm×5 cm),遮荫率(全光照,50%遮荫,70% 遮荫,95%遮荫)和营养液(1/4MS,1/2MS,MS)等移栽条件,每个小区面积为1.2 m×3.0 m,每个处理3次重复。

多倍体金线莲一次性成苗及移栽

多倍体金线莲一次性成苗及移栽

多倍体金线莲一次性成苗及移栽何碧珠;吴沙沙;邹双全;兰思仁【摘要】筛选多倍体金线莲一次性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探讨不同基质对移栽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1.0 mg·L-16-BA+1.5 mg·L-1 NAA+150 g·L-1土豆+3%蔗糖+0.65%琼脂+0.15%活性炭为最佳一次性成苗培养基配方;经120 d培养即可获得生长、生根同步完成的组培瓶苗,具有长势一致(株高5~7 cm),茎节多且粗(茎粗1.19 cm),根系发达(每株2~3条根)等优势;最佳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碎松树皮=1:1(体积比),移栽苗成活率(92%)最高,长势最好,植株增高(1.53 cm)、增重(0.43 g)均达到最大,折干率(13.31%)相对较高.%Polyploid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has bigger vegetative organs than its diploid plant, such as roots, stems, leaves, be-sides which it also has higher growth rate and organics synthesis rate, stronger resistance, and higher medicinal ingredients. In this study, one-step seedling formation culture medium and transplanting of polyploid A.roxburghii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MS+1.0 mg·L-16-B A+1.5 mg·L-1 NAA+150 g·L-1 potato. mud+3% sucrose+0.65% agar+0.15% activated carbon is the optimum culture medium for one-step seedling formation. Fully growing plants formed from one stem, 5-7 cm in height, 1.19 cm in stem di-ameter, and 2-3 healthy roots can be gained after 120 d′s cultivation. The optimum transplanting medium is matrix peat : bark=1 :1 (v : v) with 92% 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 1.53 cm increase in height, 0.43 g increase in weight, and 13.31% dry discount rate. To solve transplanting problem of polyploid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because of its larger vegetative organsand high growth rate, one-step seedling formation culture medium and transplanting of polyploid A. roxburghii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S with 1.0 mg·L-16-BA, 1.5 mg·L-1 NAA,150 g·L-1 potato mud, 3% sucrose, 0.65% agar and 0.15% activated carbon was the optimal culture medium for one-step seedling formation. After 120 d cultivation, plants fully developed to 5~7 cm in height, 1.19 cm in stem diameter, and 2~3 healthy roots. The optimum transplanting medium was matrix peat:bark = 1 : 1 ( v : v) with 92%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 Moreover, it resulted in 1.53 cm increase in height, 0.43 g increase in weight, and high dry discount rate at 13.31%.【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7页(P522-528)【关键词】金线莲;多倍体;一次性成苗;移栽【作者】何碧珠;吴沙沙;邹双全;兰思仁【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兰花保育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兰花保育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兰花保育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兰花保育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9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地生兰[1-2],在民间素有“药王”、“神药”和“金草”等美称,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炎、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等症,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3],市场需求量大,但在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自身繁殖能力差、生长缓慢、抗性弱[4].多倍体植株具有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较二倍体大,植株生长速率和有机物合成速率快,抗逆性增强及有效药用成分增加的优势[5].多倍体金线莲产业化生产对于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产上所用的金线莲种苗均来源于组培繁育苗,需经增殖、壮苗和生根等多个阶段[6-7],生长周期长,且瓶苗存在生长弱小、茎节徒长、炼苗时间长、栽培适应性差、缓苗速度慢和成活率低等问题,成为金线莲产量、有效成分积累以及产品品质提升的限制因子,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和种植难度,影响产业发展.一次性成苗方法在朱顶兰(Amryllis vittata)[8]和枣树(Ziziphus jujuba)[9]等植物组织培养中有报道过,具有成苗时间短和成本低等优点,但有关多倍体金线莲一次性成苗快速繁殖技术及在产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经鉴定的多倍体金线莲继代植株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一次性成苗培养基和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结果对于缩短培养时间、降低培育成本、减少工作量、提高产品品质、增加有效活性成分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1 材料以福建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金线莲(图1A)为试材建立无菌体系,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秋水仙素诱变多倍体植株.对变异植株的株高,茎节粗细程度、数量,叶片数量、大小、厚度等形态学特征进行初步筛选,经细胞学鉴定确定后,将四倍体无菌植株(图1B)用于一次性成苗繁育和移栽研究.1.2 多倍体植株一次性成苗的诱导在超净工作台上将高6~8 cm,具3~4个节间、3~4片叶的粗壮植株从丛生芽中选出,切成带一个茎节,长1~2 cm的茎段接种到经高压灭菌的一次性成苗培养基上,接种茎段有序平放在培养基上,以增加培养材料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及有效苗的形成.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0.65%琼脂和0.15%活性炭,设计6-BA(0、1.0、2.0 mg·L-1)、NAA(0.5、1.0、1.5 mg·L-1)和有机添加物(3 mg·L-1花宝1号、150 g·L-1土豆泥、3 mg·L-1蛋白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共设1~9号处理,每处理接种7瓶,每瓶4个芽,重复4次.培养室温度(23±2) ℃,接种后第1周置于黑暗培养10 d,后光照培养11 h·d-1,光照度1 500~2 000 lx.培养120 d后对各组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测定其增殖芽数、株高(用游标卡尺测定茎基部至最高芽顶端的长度)、茎粗(用游标卡尺测定茎中部直径)和生根数(每个处理所有植株根系总条数/植株总数).株高5~7 cm、根数>1.5条的植株为有效苗,有效苗/%=有效苗数/接种数×100.1.3 炼苗与移栽将一次性成苗培养基培养4个月的瓶苗(苗高6~8 cm,单株苗重1.05 g,具有2~3条根系,根长1.0~2.0 cm)移到自然光条件下炼苗(夏季用黑色遮荫网搭建炼苗棚)5~7 d后从瓶内取出,用自来水清洗根部附着的残留培养基,将清洗干净的小苗放入竹框中置阴凉处阴干至不滴水为止,根部用1%多菌灵浸泡消毒5~10 min后用于移栽.移栽基质选用泥炭、碎松树皮、蛭石、珍珠岩、椰糠、稻壳、细沙和水苔,按不同体积比混合(表1).移栽基质经过消毒后装入50孔穴盘(规格:5 cm×10 cm)中,挑选生长一致的瓶苗进行移栽,每种基质种植50株,移栽后浇足定根水.将移栽好的穴盘置于塑料大棚中,大棚光照度控制在3 000 lx左右,温度控制在25~28 ℃,日常管理中根据土壤干湿程度进行浇水.种植3个月后统计移栽成活率,把苗挖出、洗净、擦干,测量每株株高和鲜重,然后在80 ℃的恒温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测量其干重,计算净增高、净增重和折干率.折干率%=(鲜种-干重)/鲜种×100.1.4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2.1 不同培养基对金线莲一次性成苗培养的影响将带一个茎节,长1~2 cm的茎段接种到一次性成苗培养基中,接种40 d后茎节处萌发出1~3个芽,随后芽体生长,新叶伴随长出;培养3个月,植株长成具有3~4个节的小苗,在基部第1和2节处分布许多白色绒毛并长出根系;随着茎节不断生长,根系也逐渐变长,根颜色由白色转为深绿色,部分根系扎入培养基中;培养120 d可获得生长与生根同时完成且植株生长一致可直接进行移栽的健壮瓶苗.不同培养基一次性成苗的培养情况如图2所示.从表2可知:不定芽增殖倍数最大的是9号处理,培养120 d不定芽增殖2.91个(图2I),其他依次为6、5、7、8、4、1、2和3号处理,长出有效芽较少,生长不一致(图2A~H);株高和茎粗最大的是6号处理,其株高和茎粗分别为7.08、1.19 cm,其他依次为2、7、3、8、4、9、5和1号处理,有效芽较少,生长不一致导致株高和茎粗存在较大差异;生根数最多的是3号处理,培养4个月后生根2.21条,其他依次为6、2、5、4、1、8、9和7号处理.对表2中不定芽增殖数进行极差分析,从极差R的大小(表3)可以看出,3个因素对不定芽增殖数影响程度大小为:6-BA>有机添加物>NAA.由K的大小和不定芽增殖数可知,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2.0 mg·L-1 6-BA+1.5 mg·L-1 NAA+2.0 mg·L-1花宝1号.类似地,3个因素对株高影响程度大小为:有机添加物>NAA>6-BA.比较K的大小和株高可知,培养基较佳组合为1.0 mg·L-1 6-BA+1.5 mg·L-1 NAA+150 g·L-1土豆.3个因素对茎粗影响程度大小为:有机添加物>6-BA>NAA.比较K的大小和茎粗可知,培养基较佳组合也是1.0 mg·L-1 6-BA+1.5 mg·L-1 NAA+150 g·L-1土豆.3个因素对生根数影响程度大小为:6-BA>NAA>有机添加物.比较K的大小和株高可知,培养基较佳组合为0.0 mg·L-1 6-BA+1.5 mg·L-1 NAA+2.0 mg·L-1蛋白胨.2.2 3个因素对金线莲4个测量指标的效应检验和多重比较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处理因素对一次性成苗不同考查指标的影响,以便找出更佳的一次性成苗培养基,对表2、3作进一步分析,进行各因素主体间的效应检验和多重比较,结果如表4、5所示.从表4可知:因素A对不定芽增殖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因素B、C对不定芽增殖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从F的大小看出,3个因素对不定芽增殖数影响程度大小为:6-BA>有机添加物>NAA,其结果与极差R的比较结果一致.对影响不定芽增殖数的3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SSR检验,结果(表5)显示:在0.05水平上,因素6-BA的第1水平与第2、3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第2水平与第3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因素NAA和因素有机添加物的第3水平与第1、2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第1水平与第2水平的差异不显著.从表4可知:因素B、C对株高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因素A对株高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从F的大小看出,3个因素对株高影响程度大小为:有机添加物>NAA>6-BA,其结果与极差R的比较结果一致.对影响株高的3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SSR检验,结果(表5)显示:在0.05水平上,因素6-BA的第2水平与第1、3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第1水平与第3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因素NAA和因素有机添加物3个水平间的差异极显著.从表4可知:因素C对茎粗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因素A、B对茎粗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从F的大小看出,3个因素对茎粗影响程度大小为:有机添加物>6-BA>NAA,其结果与极差R的比较结果一致.对影响茎粗的3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SSR检验,结果(表5)显示:在0.05水平上,因素6-BA的第2水平与第1、3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第1水平与第3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因素NAA的第1水平与第2、3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第2水平与第3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因素有机添加物3个水平间的差异极显著.从表4可知:因素A、B对生根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因素C对生根数的影响不显著.从F的大小看出,3个因素对生根数影响程度大小为:6-BA>NAA>有机添加物,其结果与极差R的比较结果一致.对影响生根数的3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SSR检验,结果(表5)显示:在0.05水平上,因素6-BA的第3水平与1、2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第1水平与第2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因素NAA的第3水平与第1、2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第1水平与第2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因素有机添加物的第1水平与第2、3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第2水平与第3水平的差异不显著.综合评价6-BA、NAA、有机添加物对不定芽增殖数、株高、茎粗和生根数的影响,对茎段培养4个月后诱导出的不定芽增殖数、株高、茎粗和生根数进行极差分析、4个测量指标的效应检验和SSR检验.结果表明:对不定芽增殖数影响程度大小为:6-BA>有机添加物>NAA,最优组合为2.0 mg·L-1 6-BA+1.5 mg·L-1NAA+2.0 mg·L-1花宝1号;对株高影响程度大小为:有机添加物>NAA>6-BA,最优组合为1.0 mg·L-1 6-BA+1.5 mg·L-1 NAA+150 g·L-1土豆;对茎粗影响程度大小为:有机添加物>6-BA>NAA,最优组合为1.0 mg·L-1 6-BA+1.5 mg·L-1 NAA+150 g·L-1土豆;对生根数影响程度大小为:6-BA>NAA>有机添加物,最优组合为0 mg·L-1 6-BA+1.5 mg·L-1 NAA+2.0 mg·L-1蛋白胨.一次性成苗的培养目标是有效芽数量多,茎节纤维多且粗壮,长势一致,根系粗壮且多,综合考虑这些指标,一次性成苗培养的最优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1.5 mg·L-1 NAA+150 g·L-1土豆+ 3%蔗糖+0.65%琼脂+0.15%活性炭.2.3 不同基质对金线莲移栽苗生长的影响从表6和图3可以看出,6(泥炭+碎松树皮)、1(水苔)和5号(泥炭+珍珠岩+蛭石)基质移栽苗的成活率均高于90%,且长势相对较好.6号基质移栽苗长势最好,叶片大、饱满,顶芽长出新叶,茎粗壮、较硬(图3F),植株增高(1.53 cm)和增重(0.43 g)均达到最大,折干率(13.31%)相对较高;1号基质移栽苗虽长势较好,叶片大,有新叶长出,但基部叶片枯萎(图3A),折干率(9.53%)低;5号基质移栽苗长势优良,叶片饱满,部分叶片发黄脱落,顶芽长出新叶,茎杆挺直.7号基质(泥炭+珍珠岩+稻壳)移栽苗与5号基质移栽苗的长势相当,7号基质加入稻壳对茎的生长有利,茎段纤维含量高,折干率最高,同时成活率高于85%.4(泥炭+珍珠岩+细沙)、3(泥炭+椰糠+蛭石)和2号基质(泥炭+椰糠+细沙)移栽苗的成活率均低于80%.其中,4和3号基质移栽苗的长势较差,基部叶片发黄掉落,茎杆细弱;2号基质移栽苗的长势最弱,生长现象不明显,大部分叶片脱落,叶片柔软,茎细小,净增高、净增重和折干率均最低.3.1 金线莲一次性成苗与分段成苗的差异金线莲分段成苗一般需经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两个诱导过程才能完成,增殖培养需要120 d左右,生根培养需要30 d,为了增加增殖系数,激素用量比较大,从而使有效苗所占比例减少[10-15].分段成苗的植株生长弱小(单株重0.875 g)、茎节徒长、炼苗时间长(需30 d)、环境适应力差、缓苗速度慢、成活率低(60%~70%)、抵御病虫害能力差、连续生长时间短(大量存活仅60~90 d),直接影响产量、品质和内含物的变化,增加生长成本和种植难度.一次性成苗从茎段开始培养到成苗、生根再到可移栽的时间只需120 d,一次性完成生长过程,在培养期间无需更换培养基,获得培养时间短(培养4个月后直接移栽)、扩繁系数高、植株生长一致、炼苗时间短(7~10 d)、适应性强、缓苗速度快(7~10 d)、病虫害少、茎粗(直径4 mm)、根系发达(3根以上)、叶片颜色深且绒毛状明显、叶脉金线明晰、连续生长时间长(2 a以上)的植株,培育时间缩短1/5,节约能耗30%,节约劳动力50%.金线莲分段成苗的繁殖系数一般为2.5~5.2[16-18],而一次性成苗的增殖率虽然仅为2.55,但一次性成苗的有效成苗率、移栽成活率比前者高.从育苗成本上看,由于分段培养添加了大量激素,植株表现为茎细小、水分含量高、自身营养积累欠缺、苗体弱、根系发育不良,因此在规模化生产上要想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是延长炼苗时间,分段成苗的炼苗时间需30~40 d[19],而一次性成苗的炼苗时间仅为7~10 d.在生产实践中增加炼苗时间并不是提高移栽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更直接的因素是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合理构成及有机添加物的合理配比,才能使苗生长得更加健壮.3.2 金线莲一次性成苗培养基的选择兰科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有机添加物都是一些成分较复杂的天然复合物,如土豆含有脂肪、蛋白质及少量的Ca、Mg、K等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胨含有机氮化合物、维生素和糖类物质;花宝一号含有N、P、K等丰富的矿质元素.这些有机添加物的使用有利于生根和壮苗.鉴于有机添加物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试验在金线莲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了土豆泥、蛋白胨和花宝一号,随着有机添加物比例的增加促进了株高、茎粗、生根数和有效成苗率的提高.有机添加物在瓶苗培养过程中的效果依次为土豆泥、花宝一号、蛋白胨.金线莲一次性成苗培养综合考虑的是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内生长有效芽数多、生长健壮、长势一致、根系发达等指标,选择出最优的培养基为MS+1.0 mg·L-1 6-B+1.5 mg·L-1 NAA+150 g·L-1土豆泥+3%蔗糖+0.65%琼脂+0.15%活性炭,一次性成苗每个茎段成苗数2.55株,每株根数2.14条.此结果与江建铭[10]的“金线莲一步成苗中每个外植体增殖4.8株、每株根数2.5条”结果差异较大,可能由培养基成分构成及外植体接种方式不同引起.金线莲一次性成苗培养采用平放接种茎段的方式诱导有效芽.3.3 金线莲移栽苗和移栽基质的选择瓶苗的质量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很大,移栽时要选择株高适中(6~7 cm)、茎粗壮、具2条以上根系的瓶苗进行移栽.若苗过小,根系发育不好,移栽后缓苗时间长,适应力差,抵抗病虫害能力差,容易死亡;苗过大,移栽后地上部分蒸腾作用大,遇高温天气时容易萎蔫.此结果与黄慧莲等[12]的研究结果相近.移栽时应选择株高5 cm以上、茎径0.18 cm以上、具2~4条根系、生长状况良好的苗,才能保证有高的成活率.金线莲属浅根性植物,根系不发达,生长在土壤表层,要求土质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等,且金线莲瓶苗生长在无菌、营养丰富的环境下,适宜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移栽时基质的选择很关键.胥学峰[13]认为,单一基质(蛭石或木屑)较适宜金线莲移栽苗的生长,移栽成活率高达95%;吴坤林[14]认为,细沙、珍珠岩和泥炭按一定比例混合用于金线莲种植,成活率可达90%.不同移栽基质对金线莲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不同,这与基质构成、种植品种的不同有关.本试验结果表明,泥炭与碎松树皮按1∶1的体积比混合最适宜金线莲生长,成活率达92%,生长良好.泥炭保水能力好,但透气性差,易板结;而碎松树皮呈细块状,吸水性差,孔隙度大,二者结合互相取长补短,防止基质板结,保水透气性好.【相关文献】[1] 陈裕,林坤瑞.金线莲生长发育与光照强度关系[J].福建热作科技,1996,2(4):22-23.[2] 蔡文燕,肖华山,范秀珍.金线莲研究进展[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32(3):68-72.[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08.[4] 马志杰, 胡宏友. 民间药材金线莲研究动态(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 31(S): 27-31.[5] 陶抵辉.植物多倍体的研究与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0(7):22-27.[6] 王建明,王松良,詹巧杰,等.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条件优化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45-46.[7] 黄德贵,陈振东.金线莲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研究:无菌外植体建立技术和配方[J].福建热作科技,1993(3):11-14.[8] 储成才,李大卫,余慧琳.朱顶兰组织培养一次成苗[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3):47.[9] 陈宗礼,薛皓,延志莲,等.枣树试管苗一次成苗培养基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2005,25(1):57-63.[10] 江建铭.一种药用金线莲组织培养一步成苗快速繁殖:200810059233.3[P].2008-07-09.[11] CUMPIENKO G S, PAVIOVA N 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ant of gamma-irradiation of seeds for diploid and poly-ploidy paints [J]. Radiasionnaya Biologiya Radioekologiya, 1995,35(4):518.[12] 黄慧莲,刘贤旺.金线莲试管苗移栽试验研究[J].江西科学,2001,19(1):52-54.[13] 胥学峰.金线莲的种苗繁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7.[14] 吴坤林.金线莲快繁及工厂化生产中间试验[J].中药材,1997,20(12):595-597.[15] 孟志霞,郭顺星,于雪梅,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福建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3): 1 777-1 780.[16] 梁丽凤,林晓林,伍宇雁,等.金线莲增殖和生根培养条件的优化[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27(3):5-8,13.[17] 祁永琼,王丽莉,罗瑞芳,等.金线莲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成苗技术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8):57-59.[18] 刘荣,申刚,罗晓青,等.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61-62,102.[19] 陈汉鑫.金线莲组培苗设施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2015,26(1):60-62.。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线莲(Ligularia fischeri Turcz. ex Besser)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和现代药物研发领域。

金线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包括清热解毒、消肿止咳、抗炎镇痛等功效,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对象。

金线莲野生资源受限,采集困难,种植周期长,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大规模繁殖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为金线莲高效繁殖的有效手段。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金线莲的无性繁殖和高效繁殖,大大缩短了繁殖周期,提高了金线莲的产量和品质。

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在金线莲种苗繁殖、药材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和应用,可以为金线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金线莲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1.2 研究意义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金线莲组织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加速繁殖金线莲,提高金线莲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金线莲组织培养,可以大幅提高金线莲产量,缩短培育时间,同时减少自然环境的影响。

金线莲组织培养对金线莲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推动金线莲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和应用,可以为金线莲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促进金线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金线莲产业的发展,提高金线莲产量和品质,保护金线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金线莲(Lycium barbarum)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和保健食品原料,其种子、根、果实等部位均具有药用价值。

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在种子繁育、遗传改良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


要: 通过设置不 同的试验来优 化金 线 7 5 % 乙醇 ( 浸泡 3 0 S ) +
0 . 1 %H g C I ( 浸泡 8 m i n ) 的效果较好 , 诱 导芽培 养基 以 MS+B A 2 . 0 m s / L+N A A 0 . 3 m g / L的处理效果 最优 , 芽丛生增殖培 养基 以 MS+B A 1 . 5 mg / L+N A A 0 . 5 mg / L的效果 最优 , 在 增殖培 养基 中添加 2 0 %香蕉泥对芽苗的增 殖及壮苗培养均有极 大的促进作用。在 芽体 分化培 养过程 中, 在M S+B A 0 . 0 5 m s / L+N A A 0 . 5 m g / L的培养基 中, 接种密度为每瓶 1 0颗和 8 0 0
Ab s t r a c t :Di f f e r e n t t e s t s we r e c o n d u c t e d t o o p t i mi z e t h e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An o e c t o c h i l u s r o x b u r g h i i .T h e r e s u l t s
Ke y wo r d s : A n o e c t o c h i l u s r o x b u r g h i i ; S t e m s e g me n t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 a n d r a p i d p op r a g a t i o n ;B u d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B u d i n d u c e me n t
mg / L+NAA 0. 5 mg / L.t h e i n o c u l u m d e n s i t v 0 f 1 0 p l nt a s p e r b o t t l e a n d t h e l i g h t t r e a t me n t o f 8 0 0 I x c o u l d p r o d u c e i d e l a e f e c t s .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金线莲系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

金线莲为名贵中草药,享有“药王”等美誉。

金线莲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加上长期采挖,野生种质资源稀缺,已濒临灭绝。

利用组织培养这一生物技术对其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地保存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经济价值。

一、组织培养1、外植体选择由于细胞具有全能性,金线莲各器官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或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力,但不同的器官诱导率差异甚大。

因此,筛选出适宜的外植体,是金线莲组织培养首要的,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目前的研究多以茎段、茎尖或果实为试验材料。

2、消毒方法金线莲外植体消毒采用常规方法即可。

果实由于有一层厚实的果皮包裹着,可适当提高消毒剂浓度、增加消毒时间。

3、愈伤组织诱导与种子萌发金线莲组织培养比较复杂,一般有三条途径。

一是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继而使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然后将不定芽进行继代培养使其形成丛生芽(数量增加),最后诱导其产生不定根形成完整组培苗;二是诱导外植体产生腋芽或顶芽,再将腋芽或顶芽进行继代培养,最后进行壮苗与生根;三是进行种子无菌萌发产生原球茎,原球茎发育形成完整小苗,小苗长大后将其切段进行继代培养,最后进行壮苗与生根。

有的步骤可合二为一,比如继代培养与生根培养就可同时进行。

既增加数量,又产生不定根。

而有的步骤顺序可以前后交换,如原球茎可发育成完整小苗后进行继代培养;也可先进行继代培养,形成大量类原球茎后,再将类原球茎培育成完整小苗。

3.1 愈伤组织诱导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使用最多的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搭配使用可诱导植物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但不同的植物对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不尽相同。

因此,需要筛选出适合金线莲愈伤组织诱导的配方。

使用较多的是6-BA与NAA的组合,浓度分别以2-4mg/L和0.5mg/L左右为宜。

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试验

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试验

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试验作者:汪佳秀武艳艳钟田坤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6年第02期摘要目的:建立金线莲无菌繁殖体系。

方法:以金线莲植株茎段为外植体,分析茎段不同位置、培养基、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对不定芽增殖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外植体以中间段茎节(不含顶芽和长根)为宜,一步成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培养基+IBA(吲哚乙酸),用量为10 mL/L,香蕉100 g/L,活性炭2 g/L,白砂糖30 g/L,琼脂4.2 g/L,pH值5.8;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TDE,用量为0.1 mL/L,土豆汁100 g/L,白砂糖30 g/L,琼脂6 g/L,pH值5.8;壮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生长调节剂添加适宜量为6-BA(0~0.5 mg/L)+NAA(3.0~4.0 mg/L),香蕉(20.0%)对促进幼苗生长有利,活性炭(0.3%)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试管苗移载适宜基质为丹麦泥炭土,成活率可达到96%。

结论:合理利用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建立无菌繁殖体系,能够实现金线莲幼苗的快速繁殖。

关键词金线莲;不定芽诱导;壮苗培养中图分类号:Q9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03金线莲中富含氨基酸、抗衰老活性微量元素,药效价值较高,被视为珍惜名贵药材,备受青睐。

但受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影响,金线莲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和繁殖率较低,在药品市场一直供不应求[1]。

基于这一现状,利用植物培养技术来提高金线莲繁殖速度,加大人工培养规模,对保护金线莲和稳定市场供应,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将有关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无菌繁殖体系建立为江西金线莲野生种源,采集植株茎段,外植体以含顶芽茎段为主。

1.2 方法1.2.1 一步成苗1.2.1.1 无菌繁殖取植株,去叶,先放入水中漂洗,再用流水冲洗,时间分别为5、30 min;以75%酒精浸湿,放入0.1%氯化汞溶液中,12 min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取茎上段(即具茎尖)、中段和下段(即匍匐茎段),各1.5 cm,均带有节间,并分别接种于备好的培养基上。

兴仁金线莲组织培养与快繁试验_罗晓青

兴仁金线莲组织培养与快繁试验_罗晓青

兴仁金线莲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彻底清理叶、叶苞 培养基进行长期培养试验。
鞘、根,用肥皂水浸泡 20 min,流水冲洗 30 min,在超 1. 2. 3 种子无菌培养 经消毒处理的蒴果在超净
净工作台上用 75 % 酒精消毒 30 s,后用 0. 1 % 升汞 工作台上用无菌解剖刀剖开果皮,将内部种子撒播
收稿日期: 2013 - 06 - 03 基金项目: 贵州省农业攻关“贵州金线莲有机生产关键技术研 究与加工应用”[黔科合 NY 字( 2010) 3032]; 贵州省科学基金 “金线莲 丛 生 芽 悬 浮 培 养 基 配 方 研 发”[黔 科 合 J 字 ( 2012 ) 2254] 作者简介: 罗晓青( 1971 - ) ,男,副研究员,从事兰科植物保育 与资源利用研究,E-mail: luoxq999@ 126. com。
DOI:10.16213/ki.scjas.2014.01.055
2014 年 27 卷 1 期
西南农业学报
Vol. 27 No. 1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331
文章编号: 1001 - 4829( 2014) 01 - 0331 - 06
mosanus Hayata ) [11 ~ 12],滇 越 金 线 莲 ( A. chapaensis Gagnep. ) [13]。但到目前为止,未见兴仁金线莲的组
准备好的培养基上。蒴果表面消毒采用清水清洗 后,放在 75 % 酒精里浸泡 3 min,在酒精灯上快速烧
培研究报道,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贵州珍稀名 贵药用植物兴仁金线莲,笔者于 2011 - 2012 年对兴
1. 1 材料

一、项目名称金线莲高效繁育及仿生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项目名称金线莲高效繁育及仿生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项目名称:金线莲高效繁育及仿生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二、推荐奖种:省科技进步奖三、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四、项目简介: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具有极高的药用、观赏和营养价值。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大,野生资源长期遭到人为掠夺性采挖,濒临灭绝。

金线莲产业化栽培过程中,由于道地优势种源未确立,种源混杂,生产用种培育与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仿生栽培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盲目种植成活率低,导致产量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金线莲产业发展。

项目组持续10年研究,取得了金线莲种质资源保育、林下仿生栽培和简易设施栽培等整体性技术集成和系统创新特色明显的重要成果。

1、收集筛选优良种源及多倍体诱变技术获得优良新种源。

(1)收集了闽台两岸优质种源10多种,建立种质资源库;(2)选育漳州、福州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宜的品种;(3)通过诱变获金线莲多倍体植株,抗逆性和适应性显著增强,产量和活性成分明显提高,林下种植6个月,增重2.5倍,多糖含量9.98%,总黄酮含量1.98%。

2、发明了立体组培设施。

率先采用室内设施育苗技术,建立高效多层立体培养厂房,在国内金线莲产业化培养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单位面积产量提高3倍,节约能耗30%,节约劳动力50%,节约空间66.7%。

3、建立一次成苗技术。

采用一次性成苗技术直接获得生长完整的生根瓶苗植株,成活率和生根率均达95%以上,每瓶有效苗20-28株、总重量35-40g、扩繁系数≥5.5、生产周期135d、每瓶成本控制在3.0 元以下,瓶苗移栽成活率和优质率均达95%以上。

4、率先开展金线莲林下仿生设施栽培技术研究。

合理利用巨大的林下经济资源,改良原有的设施大棚,依据不同林分条件、地形、地貌等构建适宜的林下仿生设施栽培模式,实现金线莲生态抚育栽培,简化程序,节约成本,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受到林农一致好评。

林下仿生简易设施栽培金线莲品相好,产量高,单株平均株高、鲜重、折干率、多糖、黄酮等比设施大棚高。

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研究

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研究

或淡黄, 幼叶很少展开, 培养 30d 后繁殖系数可达
9 倍左右, 如果在丛芽诱导前期降低光照强度, 芽增
殖力可增至 11 倍, 但都不如前述茎段繁殖的苗茁
壮, 成苗率也较低. 在培养基中加入 214- D 对金线
莲的生长有不良的影响, 表现为繁殖系数及成苗率
降低, 同时易引起植株褐变死亡, 这在组织培养金
固定剂 发根速度 (天) 培养 10 天的发根率 (% )
培养 25 天的发根率 (% )
琼 脂
14
56125
100
蛭 石
10
100
100
215 试管苗的移栽 金线莲苗高度低于 3cm 者, 移栽成活率均很低, 甚至不成活. 苗高 3cm 以上时, 其
移栽成活率则随着苗高的增长而增加, 见表 6. 金线莲移栽成活率与光强关系密切, 光强 应控制在 3000L х以下, 同时应注意通气和保持湿度, 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以提高移栽成 活率. 光线太强、 土壤含水量太高、 闷热等不利条件易造成移栽试管苗的死亡.
表 1 不同季节金线莲外植体的褐变死亡率和存活率比较
项目
2月 5月 7月 9月
褐变死亡率 (% ) 21143 16100 25193 62170
成活率 (% )
78157 84100 74107 37130
注: 褐变死亡率和存活率是扣除污染率后统计.
212 植物激素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21211 植物激素对初级无菌苗 (金线莲) 生长的影响: 组织培养中金线莲的分化和生长 需要较长的时间, 一般要在 20d 以上方可用肉眼观察出变化. 刚长出的小芽一般为黄白
关键词 金线莲,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0 引言
金线莲, 又名金线兰、 鸟人参等, 属兰科植物,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日本、 中国、 斯 里兰卡、 印度和尼泊尔等国. 其生态分布也较特殊, 适应性较窄, 主要生长在深山密林 下或溪涧旁潮湿的草丛中或竹林下, 特别是阔叶林下的荫湿地带, 一般呈稀疏、 零星分 布, 很少成片密生. 金线莲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 它清凉解毒、滋阴降火、消炎止痛, 对无名肿痛、 发烧、 止泻、 蛇伤等均有显著的疗效, 无毒无副作用, 使用安全; 其株型 小巧美观, 叶型优美, 叶脉金黄色呈网状排列, 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观叶珍品, 因此 金钱莲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然而, 由于金线莲对生态条件要求较严, 而适应性较 差, 其蕴藏量甚少, 加上山间蛇、鼠和鸟等飞禽走兽喜食, 变得更为珍贵[1~ 3]. 金线莲珍 贵的另一个原因是自然和人工繁殖均很困难, 其市场价高达每 kg 2000 多元. 为了人类的 医药保健事业, 人们期望有朝一日能借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金线莲的快速繁殖, 以降低 市场价格, 造福人类. 但这方面的研究, 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报道[4~ 6], 1990 年以来, 作 者考察研究了本省 11 县 5 市金线莲的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学特性并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培 养研究, 以探索快速繁殖金线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经过 3 年多的努力, 取得了一些进 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其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金线莲的生长特点,然后详细讨论了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接着探讨了金线莲组织培养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强调了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金线莲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生长特点,方法,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应用,植物繁殖,未来发展,重要性,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线莲(Gynura bicolor)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其叶片鲜艳丰满、色彩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金线莲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缓慢,繁殖困难,限制了其在园艺和农业中的应用。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金线莲的大规模繁殖和快速繁衍,为其在园艺和农业中的广泛推广提供了可能。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解决金线莲繁殖难题,还有助于深入了解金线莲的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生化特性以及遗传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为金线莲的品种改良、抗逆性培育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推动金线莲的产业化发展和植物生物技术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期为金线莲的栽培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1. 探究金线莲的生长特点,为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2. 系统总结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为实践操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3. 分析金线莲组织培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克服困难提供技术支持。

4. 探讨金线莲组织培养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价值,展示其在农业生产和科研领域的重要性。

5. 展望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和促进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金线莲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植物培养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为金线莲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将就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金线莲的产业化发展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一、金线莲简介金线莲(学名:Ophiopogon japonicus (L.f.) Ker-Gawl.)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金线莲植株矮小,具有块茎,叶子细长如线,叶色深绿,叶片具有光泽,观赏性极佳。

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滋阴润肠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

二、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1. 金线莲愈伤组织培养金线莲的愈伤组织培养是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基础。

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无性系植株,为金线莲的繁殖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材料。

已有研究表明,金线莲的茎段和叶片均可作为愈伤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材料,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和培养基组分对金线莲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均有一定影响。

目前,金线莲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为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研究奠定了基础。

2. 金线莲植株再生金线莲植株再生是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植物再生,可以将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扩展到整株植株水平,为金线莲的规模化繁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目前,研究人员已成功实现了金线莲植株再生的初步研究,为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突破。

3. 金线莲遗传转化研究金线莲的遗传转化研究是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

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可以向金线莲中导入外源基因,实现对金线莲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金线莲的基因转化技术研究,为金线莲的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