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生考点习题演练《西学东渐》课内外习题Word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课时作业20 西学东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

据此可知魏源( A )A.启迪国人开眼看世界 B.要师夷长技以制夷C.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D.批判传统封建制度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描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但不能就此推断魏源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批判封建制度,故排除D项;材料中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描述有利于增长中国人的见识,启迪思想,故选A。

2.《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B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海国图志》出现了西方的一些政治词汇,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据此可以断定该书对西方政治制度有所涉及,B项正确,但无法得出A、C两项的结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项错误。

3.“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领戈登语)对这里“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师夷长技以制夷”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解析:由“李鸿章”可得知“最进步的思想”指的是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

B项是维新派的主张,C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D项是资产阶级的主张,均排除。

4.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高2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2)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

高2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2)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课时达标训练(二十)西学东渐(时间:25分钟总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 "强盗〞也是 "先生〞 .其中 "先生〞的主要含义是()A.输入工业商品B.输入西方文化C.瓦解自然经济D.开放通商口岸2. "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报纸书刊,并把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材料中的"他〞()A.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C.最|早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主张开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3.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 ,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A.表达了 "中体西用〞的思想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C.开留学教育的先河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4.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故其实质上是 "种豆得瓜〞.以下对 "种豆得瓜〞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 "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 ,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根本设想是荒唐的.〞 "这一‘自强 ,运动注定要失败〞主要是因为()A.在政局动乱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盲目自大以 "天朝上国〞自居D.对西方(政|治)文明缺乏科学认识6.中国近代某部作品动摇了清儒正统派的立脚点,从而推衍为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察估价.在思想上冲破古文经学 "述而不作〞之旧说,打击了顽固派的 "恪守祖训〞,梁启超称为之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这部作品是()A.?变法通议? B.?劝学篇?C.?新学伪经考? D.?孔子改制考?7.?文史参考?将梁启超家族三代人誉为 "国|家脊‘梁 ,〞,此 "梁〞一语双关,介绍了他们走的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的人生道路.梁启超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林那么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严复被称作中国 "精通西学第|一人〞,他们都()A.重视通过书籍报刊了解和介绍西方B.认识到了专制制度的腐朽性C.主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公元1607年 ,他与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 ,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 ,假设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 ,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 "科学院〞 .- -根据电视片?徐光启?整理材料二夫蛮狄羌夷之名 ,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 ,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 ,上通天象 ,下察地理 ,旁彻物情 ,贯串古今者 ,是瀛寰之奇士 ,域内之良朋 ,尚可称之曰 "夷狄〞乎?……呜呼 ,八荒以外 ,存而不管 ,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三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 "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 ,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 ,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 ,有要事要奉商 ,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潮日甚 ,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 ,普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 , "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 ,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屡次集会 ,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 ,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 ,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2)材料二中魏源提出了怎样的 "蛮夷观〞?其意图何在?(4分)(3)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8分)课时达标训练(二十)1.选B材料说明列强侵华除了对中国的抢劫 ,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文化 ,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趋势.B项正确.2.选A根据题干中 "采访夷情〞 "钦差〞 "翻译〞等信息判断 "他〞是指林那么徐 .林那么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 ,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 ,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 ,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应选A项.B项指的是魏源 ,C、D两项分别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3.选A材料反映了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科目兼顾中学与西学 ,西学主要是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 ,中学是儒家的学说 ,这充分表达了 "中体西用〞的思想.4.选C洋务企业的创办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即 "种豆〞;但洋务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那么超出了它的本意 ,即 "得瓜〞 .5.选D解读材料关键信息 ,该 "自强〞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武器和机械 ,但保持中国儒家道德 ,这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据此可判断这一运动是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仅学习西方的科技 ,不学习西方的制度 ,对西方的(政|治)文明缺乏科学的认识.选择D项.6.选C康有为认为 ,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 "古文〞经典是 "伪经〞 ,对所有古文经进行彻底的否认和批判 ,在(政|治)上打击 "恪守祖训〞 ,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 ,为资产阶级|改进运动作了舆论准备 .故C项正确.7.选D 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 ,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C项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8.选A林那么徐注重翻译西方著作 ,主张向西方学习 ,维护清朝统治;严复是维新派代表 ,编译?天演论? ,主张变革维新.因此A项二者主张的是相同点.B、C两项符合严复 ,D项符合林那么徐.9.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古代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心态的变化.第(1)问 ,据材料一信息概括西学东渐的现象;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概括 "原因〞.第(2)问 ,依据材料二 "尚可称之曰‘夷狄 ,乎〞及魏源的主张答复.第(3)问 ,依据材料三有效信息概括答复 "社会现象〞;从社会责任感和引领社会潮流方面概括 "心态〞.答案:(1)现象: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势力东侵,传教士来华;徐光启等知识分子主动学习 .(2)蛮夷观:对西方文明之国不能再称为蛮夷.意图: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 .(3)现象:民族危机加剧;维新思想传播;社会各阶层纷纷参加救亡行列.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5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5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20课西学东渐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括西学东渐思潮兴起的背景。

2.运用史料实证分析近代前期各种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特点。

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主张,认识其思想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主张已提升到学习“制度”的层次。

4.从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西学东渐思潮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

(3)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思想的制约,使国人对外界懵然无知.2.代表代表活动影响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报刊,命人译出《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1)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焦点: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

3.概括(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责顽固派的守旧言行。

4.评价(1)局限: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2)进步: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第20课西学东渐(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第20课西学东渐(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第20课西学东渐(含解析)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第20课西学东渐(含解析)1.(xx·四川文综·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

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

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考点】“师夷长技”思想【解析】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可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外之间的交涉事务应该是呈增多的趋势,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总理衙门大臣……交涉事务”等信息,可知其主要描述的对外交涉事务,而不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立宪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听其自然。

一闻《海国图志》……尚有色然以惊者”可知当时的总理衙门大臣对西方事务完全不通,从而说明了当时洋务人才的缺乏,故D项正确。

【答案】D2.(xx·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

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

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考点】“师夷长技”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当时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郭嵩焘“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高频考点)2015版高中历史 西学东渐配套练习 岳麓版

(高频考点)2015版高中历史 西学东渐配套练习 岳麓版

(高频考点)2015版高中历史西学东渐配套练习岳麓版1、(2013湛江模拟)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2.(2013·广东省百校高三联考)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年份船只数吨数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 1849 1855 1863 306331867441334373400142099142357300500858452547157191964309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3、(2013梅州模拟)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

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

”这类企业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D.存在于1949—1953年4、(2013广州检测)“(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B. “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 “兼容并包”5.(2013·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统考)自19世纪60、70年代起,诞生了一批中国绅商自行创办的新式企业。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企业表述准确的是A.官营企业、国家资本、手工工场B.民营企业、私人资本、近代工厂C.民用工业、官商合办、合股公司D.民族工业、官督商办、机器生产6.(2013·河北省名校名师高三二调)据记载:从1900至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练习: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练习: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位学者评价的是()B.曾国藩C.洪仁玕D.郑观应“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可,C项为农民阶级代表,D项为早期维新派代表,B项曾国藩主张“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政治体制,与“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不符合,故选A项。

2.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濮兰德认为李鸿章“是中国最好与最勇敢的舵手”,他“寻找人员与方法去填补漏水的船身、修整被击碎的帆桅。

多年来……用了大量的油漆与布料,把这艘船保持在外观上适于航海的状态。

”材料中“船”“油漆与布料”主要喻指()(导学号52400063)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养兵练兵之法“是中国最好与最勇敢的舵手”“填补漏水的船身、修整被击碎的帆桅”,表明李鸿章使这艘船保持着适于航海的状态。

而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结合上述内容可以判断,选择A项。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符合当时中国国情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D.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可知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但是,其经济发展道,故排除B、C两项;“中体西用”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项说法与题干的主旨不符。

4.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据此,可判断出他()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可知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故C项正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并非反对学习西方,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经典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经典练习】

第20课西学东渐一、选择题1.1840年10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密折中指出:“自道光元年(1821 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

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

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由此可见他( )①批评朝廷的闭关锁国政策②主张利用海关税收加强海防建设③视“制炮造船”为“制夷”的重要手段④希望扭转鸦片战争的被动局面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

材料没有提及闭关锁国政策,故排除①,从材料内容看,③显然是材料中所提到的,故本题选D。

2.“(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解析:选B。

“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描述,洋务派把西方先进科技嫁接到中国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上,体现了两者的结合,并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故选B项。

3. 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选D。

本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东方封建制度“嫁接”了西方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干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

说明以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主,在原有体制制度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4. 某图书目录有如下内容:上古茫昧无稽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据此判断该图书是(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解析:选C。

高三历史总复习 351西学东渐同步练习 岳麓版

高三历史总复习 351西学东渐同步练习 岳麓版

3-5-1西学东渐一、选择题1.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该日记中所说的“书”应是(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孔子改制考》【答案】C【解析】本题的干扰项是A项,材料中有一关键信息“贼中”,这说明曾国藩与该书的作者阶级立场不一致,《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与曾国藩同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故日记中所说的“书”不可能是《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的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应是所指。

2.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C.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改革【答案】C【解析】曾国藩(1811~1872年),不可能镇压义和团运动,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向西方学习,而题干中的人物是中国的政务活动家,排除B项;曾国藩并没有主张政治上的改革,排除D项。

3.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

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知有兵事”“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说明梁启超批判的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4.著名学者卓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来见转机。

”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D.革命销魂汤【答案】A【解析】“湘乡曾姓”指的是曾国藩,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故省略的是洋务清火汤。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 岳麓版:第59讲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 岳麓版:第59讲 西学东渐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第59讲1.(2018·沧州)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导学号26812548 (D)A.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淸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严复提倡西学,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废除专制政治、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但他也为自己没有科举功名而气馁,很大岁数还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没有如愿,于是接受了清朝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这体现了他的思想亦新亦旧、新旧杂陈的特点,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君主立宪制属于君主制度,排除;题干强调严复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而不是体现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排除B 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清末新政的内容,而是强调严复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排除C 项。

2.(2017·天津·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导学号26812549(A)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21~1850年”“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可知,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人们逐渐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人们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中心意思,排除;材料与挣脱文字狱的枷锁无关,排除D项。

3.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第20课西学东渐含答案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第20课西学东渐含答案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必要性: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2)可能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3)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2、代表(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3、意义(1)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2)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二、体用之争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围绕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和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2、派别(1)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主张“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2)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3、影响: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维新思潮1、产生原因(1)中法战争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2)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2、代表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①主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②目的: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③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2)梁启超:①代表作:《变法通议》.②主要思想: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3)谭嗣同:①主要著作:《仁学》.②主要思想:主张自由、平等,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4)严复:①主要著作:编译《天演论》.②主要思想: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的原理,阐明变法维新的重要性.③地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3、论战(1)双方: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2)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3)影响: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轻巧识记] 西学东渐[概念阐释]“中体西用”与西学东渐“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指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以求富国强兵.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而言,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狭义而言,指晚清民初欧美学术思想的传入.[名师点拨]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区别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易错提醒]抵抗派与洋务派都主张“师夷长技”,但二者之间在学习的目的、内容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别,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其目的是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其目的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抗列强的经济侵略,维护清朝统治.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的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一] (大的根本,这里指中国的制度)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臣亦不存此方隅之见.顾经国方略,有全体,有偏端,有本有末.如病方亟,不得不治标,非谓培补修养之方,即在是也.——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教你读史]材料以第一个句号为界前后分为两层.第一层涉及治国之本;第二层讲述要学习西方技术以巩固统治.[提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否有道理?说明理由.[教你读史]以第二个句号把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介绍西方的“体”和“用”;第二层则批判“中体西用”的弊端.其中暗含中西发展的比较.[提示] 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当时先进发达的国家都运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中国必须追赶世界潮流.用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的立场,主张“中体西用”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全球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材料一]恕忠爱之道,不然则民如标枝,人如野鹿,贼心乱性,悍鸷狠愚.……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康有为[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根据材料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教你读史]材料一注意以省略号分层,分析理解各层次之间的顺承关系.材料二注意材料的出处,从出处获取信息是关键.材料三从关键词“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分析当时的国内环境.[提示] 把西方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外衣宣传变法.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2)成因: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一、全面评价维新思想的历史意义1、维新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戊戌变法运动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政治运动的开展,政治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在原有体制下实行改革的道路行不通.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最后清朝覆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二、洋务派与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异同洋务派维新派不同点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西学的传入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核心 思想“中体西用” 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目的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 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影响 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培养人才,启动近代化;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变法以失败告终;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学习 层次 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相同点①都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最终结果都失败题组一 抵抗派和洋务派的思想1、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解析:选D 材料中体现了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故D项正确.2、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选C 当时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郭嵩焘“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项正确.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解析:选D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等开始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认为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中体”;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可见,他对西方科技的关注,但无法推测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故C项错误,D项正确.题组二维新思想4、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选C 《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5、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选B 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6、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维新派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________,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横线上的内容是( )A、变法,发展资本主义B、革命,发展资本主义C、变法,发展社会主义D、革命,发展社会主义解析:选A 维新派主张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866年6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为此,他主张( )A、建立海军,加强海防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业救国,保护商贸解析:选A 据材料“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和“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可知他主张建立海军,加强海防,故A项正确.2、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将公羊“三世”说解释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认为“三世”气运循环,社会历史由“淳朴”的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材料表明魏源( )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B、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C、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D、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解析:选C 根据题干中“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可知魏源认为历史是在不断变化的,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故C项正确.3、清同治帝曾有谕令:“惟该院(同文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籍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查,毋令滋弊.”这表明( )A、朝廷坚守中体西用的原则B、朝廷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传教D、同治皇帝反对洋务运动解析:选A 从“不准西人籍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查,毋令滋弊”可知,当时的清政府严格控制西方文化的传播,体现出仍然坚持中学为根本,没有充分发挥西方文明的作用,故A项正确.4、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A、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B、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C、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D、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解析:选B “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说明王韬没有认识到议会制度和君主立宪的本质,即法在王上、议会是权力的中心,故A、C两项错误;王韬认为“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体现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王韬主张保留君主,与卢梭思想不同,故D项错误.5、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指出:“自道咸以来,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这里康有为批评的是( )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解析:选A 根据材料此种思想开始于道光、咸丰年间,且其不知全变之道,由此推测该思想为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思想为康有为一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与本题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6、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中写道:“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在梁启超看来,“物竞天择”说( )A、验证了晚清社会革新趋势B、肯定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C、扭转了晚清社会发展进程D、改变了中国社会落后面貌解析:选A 结合题意可知梁启超认可“物竞天择”说,认为中国应该顺应时势加以变革,才能够生存,故A项正确.7、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析:选C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正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的阶段,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8、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摒弃陈旧腐朽的儒家文化B、改变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C、提倡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D、顺应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解析:选D 据材料信息可知是顺应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材料二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6分)解析:第(1)问,严复早期经历的大背景是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伴随着西学东渐,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严复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与洋务运动创办兴办新式教育有关,他在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的经历与洋务运动创建海军有关.第(2)问,严复主张“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治标”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增强军事实力,“治本”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治标”是他与洋务派的相同点,“治本”是他与洋务派的不同点.第(3)问,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从以下方面分析: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清政府的腐朽和固执成为改革的阻力,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改革者实力不足.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话题六西学东渐__晚清时期至民国时期的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话题六西学东渐__晚清时期至民国时期的

话题六西学东渐——晚清时期至民国时期的近代化的实践与曲折历程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艰难起步,20世纪上半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学术前沿·史学新论关注点 1 辩证认识洋务运动的双重作用[史学新论] 近代中国存在着几种不同性质的资本主义运动。

只有民族资本主义才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有利的,才是进步的。

官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则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因素,是反动的。

中国不是多了民族资本主义,而是多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比较起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十分微弱的。

因此,不加分析地以资本主义运动作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笼统地说洋务运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难以令人首肯的。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发现问题史学新论以全新的视角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双重作用,强调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生产力,融入了世界文明的大潮,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并制成了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轮船、铁路、电信工具等。

激活思维中国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将通过“中体西用”这根纽带,必然向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关注点 2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史学新论] 我们所谈的西学东渐指明清以来,早期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仁人志士作为传播者,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近代的仁人志士对国情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但中国人的视野没有停在被动挨打的范围,而是积极地反思原因……近代西学东渐这段历史也启示我们,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学习,都需要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升级练(六)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升级练(六)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主题升级练(六) 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期间,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在远处观战。

这说明( )A.英军获得民众大力援助B.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C.民众缺乏近代民族意识D.民众置个人利益于国家上,是出于获利,并非援助,排除A项。

材料中民众的态度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因此得出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排除B项;英军是外敌、外族,清政府是国家政府,清军是中国军队,从材料可知,民众在清军与英军作战时,不把自己当作清朝一方,而是置身事外,这说明民众缺乏近代民族意识,C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民众对鸦片战争的漠不关心态度,但没有体现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上,排除D项。

2.(2019某某某某模拟)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

这反映了林则徐( )A.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B.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C.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D.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认为中英之间只是军事上的差距,这明显是天朝上国的心态,故选B项。

在林则徐眼中,与英国的战争还不能上升到反侵略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如何与西方进行外交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说明林则徐在观念上意识到了中西之间的某些差距,但却并未上升到主动采取实际的行动来学习西方的程度,故才会有八字要言中的“胆壮心齐”之一说,这也是许多守旧派坚决排外、认为战败纯属意外的重要理由之一,排除D项。

3.(2019某某某某三模)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主X,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5.23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5.23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学案23西学东渐[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3)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评价:“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深度点拨]对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我们要全面看待: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方向;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并不深入,而且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也没有付诸于实践。

[重点精讲]“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新”特点(1)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睁眼看世界”。

(2)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3)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但主要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而且没有完全付诸于实践。

深化探究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魏源《海国图志》书影思考(1)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2)林则徐与普通的封建士大夫有何不同?(3)《海国图志》一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4)这一思想有何“新”特点?有什么影响?答案(1)认为清王朝是“天朝上国”,对外部世界的时代变化一无所知。

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册 第21课 西学东渐(练)含解析

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册 第21课 西学东渐(练)含解析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西学东渐(练)一、选择题1.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

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

这种融合首先发生于()A.政治领域B.军事技术领域C.经济领域D.思想文化领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和以李鸿章、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这一阶段,中国人学习西方依然停留在“器物"层面,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故B正确。

政治领域,在维新变法时期,故A排除。

经济领域,在洋务运动时期,故C排除。

思想文化领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排除。

2.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在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没有涉及中国的政治改革内容,故A错误,符合题意。

《海国图志》是反思中国战败教训,故B正确,排除。

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意在探究英国获胜原因,故C正确,排除。

《海国图志》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故D正确,排除.3.“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奇中.”持这种观点的应属于( )A.顽固派B.洋务派C.早期维新派D.维新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该派主张学习西方的轮船、火器,但又本之中国的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反映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故B正确.顽固派,没有中体西用思想,故A排除.早期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排除。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故D 排除。

4.“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高中历史第22课西学东渐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204

高中历史第22课西学东渐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204

高中历史第22课西学东渐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3,《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所起的直接作用A.介绍西方先进技术B.批评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C.启迪人们探索民主革命道路D.引导人们去了解外部世界4,称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机关、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

依据第三种权力,王侯或官府处罚犯罪或裁决公民中的讼争。

人们称这三种权力为司法权,而第二种权力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

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因为人们定会担心,同一个人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同时加以执行。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不复存在。

因为如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变成了压迫者。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2: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材料3: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全列入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学东渐》高考题(2007-2013年)
1.(2013·广东文综·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10分)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1)第一问是简单的,回答必修三中《西学东渐》一课的“中体西用”。

第二问考查洋务派与抵抗派的继续关系。

(2)从材料分析,刘锡鸿是顽固派,而郭嵩焘是维新派的。

所以他们说的“本末”是不同的,从这些方面分析就行了。

【答案】(1)中体西用。

(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
2.(2012·广东文综·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科学”
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
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2分)
【解析】从材料一中的“营制造者、讲求政艺”来分析变化,并通过时间信息,联系洋务运动、维新变化和新文化运动重要史实,分析原因。

【答案】(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2分)
3.(2011·广东文综·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1)据材料一,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6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常识的理解和论证分析、综合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对考生要求高。

第二小问梁启超的史学观从材料“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探察‘国民全部之经
历及其相互之关系’”“爱国心之源泉也”概括为“进化论思想”“西方民主思想”“救亡图存的
爱国思想”。

【答案】(1)思想:进化论思想、西方民主思想、救亡图存思想(近代民族主义思想)(6分,每点2分)
4.(2010·广东文综·38)(28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

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

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8分)
【答案】(2)明治维新,日本富强;(3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3分)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

(2分)
5.(2009·广东单科·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
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
C.西学D.科学
【解析】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

【答案】B
6.(2008·广东单科·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
新则攻吾太旧。

”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胡适
【解析】康有为(1858-1927)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守旧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是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

梁启超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思想比较能“与时俱进”。

D胡适(1891-1962),显然对不上“自戊戌以来”这几个字。

【答案】A
7.(2007·广东单科·27)(16分)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
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考查角度新、能力要求层次高,为能力立意考查。

第三问能力立意高,一要读懂材料,领会“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意,二要按题目中的时间限定梁启超的“今日”高度概括我国近代特别是19世纪80-9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情况,难度高,估计考生失分较多。

第四问属于中外对比,考查考生的比较能力,估计很多考生找不到可比点,无从下手,这给我们中学教学的一个最大启示;学习中要时刻注意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同类问题从哪些角度回答要注意归类。

【答案】
(3)答: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答: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