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发烧的五个穴位
孩子感冒发烧时的中医穴位贴敷

孩子感冒发烧时的中医穴位贴敷感冒和发烧是孩子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医穴位贴敷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孩子感冒发烧时的中医穴位贴敷方法以及其作用。
一、背俞穴贴敷背俞穴是背部的穴位,贴敷背俞穴可以起到温散寒邪、祛除病邪的作用。
感冒发烧时,可以选择背俞穴进行贴敷。
方法:1. 将孩子平躺或坐直,稍微伸直背部。
2.用温水将背部稍微擦湿,不要太湿。
3.取一张薄荷膏药膏或者跌打万花油贴敷于背俞穴处。
4. 贴敷后轻轻按摩一分钟,使药膏或者万花油渗透更好。
5. 抚平贴敷处的药膏,确保贴敷牢固。
背俞穴贴敷可以帮助身体温暖,提高免疫力,缓解鼻塞、咳嗽、喉咙痛等感冒症状。
二、足三里穴贴敷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是一个重要的免疫调节点,贴敷足三里穴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缓解感冒发烧导致的不适。
方法:1.让孩子坐下,轻松放松。
2.用温水将足三里穴处擦湿,不要太湿。
3.取一张贴敷药,在足三里穴处进行贴敷。
4.贴敷后轻轻按摩一分钟,使药膏更好地渗透皮肤。
5.抚平贴敷处的药膏,并确认贴敷位置正确。
足三里穴贴敷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
三、大椎穴贴敷大椎穴位于颈部,是一个重要的养护穴位,贴敷大椎穴可以帮助舒缓孩子的病痛,促进疾病的康复。
方法:1. 让孩子坐或站直。
2. 用温水将大椎穴处擦湿,不要太湿。
3. 取一张薄荷膏药膏或者跌打万花油贴敷于大椎穴处。
4. 贴敷后轻轻按摩一分钟,使药膏更好地渗透皮肤。
5. 抚平贴敷处的药膏,并确认贴敷位置正确。
大椎穴贴敷可以帮助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不适,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四、合谷穴贴敷合谷穴位于手背,是一个重要的经络交通穴位,贴敷合谷穴可以帮助平衡体内的阴阳,缓解疾病。
方法:1. 让孩子伸直手掌。
2. 用温水将合谷穴处擦湿,不要太湿。
3. 取一张贴敷药,在合谷穴处进行贴敷。
4. 贴敷后轻轻按摩一分钟,使药膏更好地渗透皮肤。
5. 抚平贴敷处的药膏,并确认贴敷位置正确。
发烧按摩退烧法退烧小妙招

发烧按摩退烧法退烧小妙招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此时人们最容易受到风寒的袭击,引起感冒、发烧,那么在发烧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退烧呢?中医认为,按摩3个穴位能起到退烧的作用,赶紧来了解下吧。
发烧时按摩哪些穴位1、合谷穴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处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合谷穴是比较好找的一个穴位,当我们把拇指跟食指并拢起来后凸出来的肌肉对应的凹陷处就是了。
当出现发烧、发热时,按压合谷穴1分钟左右能疏风散热,起到退烧的作用。
2、曲池穴很多人对曲池穴并不了解,曲池穴位于手肘附近,按摩这个穴位能激发阳气,起到清热解毒、泻内火的作用。
人们发烧的时候可以按压曲池穴2-3分钟,此外,中医还认为经常按摩曲池穴能预防肺经相关的疾病。
3、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部,低头时可以摸到颈后的2个椎骨,在椎骨中间凹陷处就是大椎穴了,发烧时除了可以按摩大椎穴来退烧以外,也可以用刮痧的手法刮到出痧,也有明显的退烧效果。
除了按摩穴位以外,生活里我们还可以怎么退烧呢?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个退烧小妙招,一起接着往下看。
发烧时就用这些退烧小妙招1、多喝点水在发烧的时候,体内的免疫细胞正在努力跟病毒作斗争,此时多补充一点水分可以给它们带来更多的能量。
另外,喝水也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细菌跟病毒,也能缓解发烧流汗时的水分流失。
2、试试泡脚发烧的时候如果没有出汗,那么不如用热水泡脚来逼汗。
专家建议,此时也可以在热水里加一点生姜,或者直接用生姜煮水然后兑凉水来泡脚,出汗的效果会更好。
很多朋友反应,发烧时出点汗有利于退烧。
3、泡温水澡与泡脚的原理一样,泡澡也可以让身体出汗,起到缓解发热症状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在非常疲惫的时候泡澡,建议发烧后泡澡时要有家人或者朋友提醒时长,避免泡太久水凉后加重病情。
4、酒精擦身在发高烧的时候,我们可以酒精或者白酒兑点水,然后浸湿毛巾之后擦拭四肢以及后背,这样做可以起到快速退烧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擦身千万别擦胸口,否则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穴位按摩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穴位按摩冬季是儿童感冒发烧咳嗽的高发季节,家长们常常为孩子的健康而忧心忡忡。
除了及时就医并按医嘱治疗外,穴位按摩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疗法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穴位按摩方法,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1. 精神门穴(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弓的凸起处,是一个常用的治疗头痛、咳嗽和发烧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指腹,以适度的力道在太阳穴处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摩,每次按摩3-5分钟。
按摩时要轻柔且有适度的力度,不宜过猛。
2. 鱼际穴鱼际穴位于两侧鼻翼外缘与面颊的交界处,是缓解儿童鼻塞、流鼻涕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拇指,在鱼际穴处以适度的力道做旋转按摩。
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2-3次。
3. 子午流注穴子午流注穴位于手腕横纹下方,是一个有助于缓解咳嗽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拇指,在子午流注穴处以适度的力道做点按摩。
每次按摩1-2分钟,每天多次。
4. 鱼腰穴鱼腰穴位于两侧小腿内侧,距离膝盖下方三寸,是一个经常用于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拇指,在鱼腰穴处以适度的力道做旋转按摩。
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多次。
5.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棘突下方凹陷处,是一个常用的治疗咳嗽和鼻塞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拇指,在大椎穴处以适度的力道做点按摩。
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多次。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按摩前,要确保孩子的手脚干净,避免引入细菌。
- 按摩要轻柔且有适度的力度,不宜过猛,以免伤到孩子的皮肤。
- 可以在按摩时配合温热的热水袋或毛巾,使按摩更加舒适。
- 按摩前后,可以与孩子进行简单的瑜伽或舒展体操,促进血液循环。
- 如果按摩过程中孩子出现不舒服或异常,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就医。
除了穴位按摩,家长在儿童发烧咳嗽期间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压的烟尘和异味。
- 给孩子适量温开水或温汤,保持水分摄取。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捏按方法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捏按方法寒冷的冬季,儿童易患发烧和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除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外,中医学中的穴位按摩治疗也可以有效缓解儿童发烧咳嗽的症状。
下面介绍一些适用于冬季儿童的中医穴位捏按方法。
1. 百会穴 (GV20)百会穴位于头部的最高点,中间线上。
使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适量的力度向上按摩顺时针方向,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对于清除头部堵塞和缓解咳嗽有很好的效果。
2. 大椎穴 (GV14)大椎穴位于颈椎的第七椎骨上方凹陷处。
使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适量的力度向上按摩或旋转,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缓解发烧和咳嗽引起的不适。
3. 风池穴 (GB20)风池穴位于颈椎的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位于耳朵后侧突出的一块肌肉中间。
使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适量的力度揉动此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舒缓感冒引起的头痛和咳嗽。
4. 耳门穴 (TE17)耳门穴位于耳垂尖的后方至耳轮下方凹陷前方1.5厘米处。
用拇指指腹用适当的力度揉动和按摩此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帮助缓解鼻塞、咳嗽和喉咙痛。
5. 太冲穴 (LR3)太冲穴位于脚背上,当第一和第二脚趾骨之间凹陷处使用拇指指腹,以适当的力量按压太冲穴,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舒缓咳嗽和喉咙痛。
在给您介绍了一些适用于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捏按方法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如果儿童有发烧的情况,应首先就医,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
2. 在按摩穴位之前,要保证双手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3.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对儿童造成不适。
4. 儿童在发烧或咳嗽期间要休息充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和烟尘刺激。
总结起来,冬季儿童发烧咳嗽可以尝试中医穴位捏按方法来缓解症状。
然而,在实施之前,仍然应该尽早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并使用必要的药物治疗。
此外,儿童在康复期间需要适当休息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加强身体免疫力,以预防未来的疾病。
穴位退烧最快最好的方法

穴位退烧最快最好的方法
退烧的穴位按摩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医学治疗和用药。
推荐的穴位组合及操作方法如下:
1. 风池穴- 位于颈部两侧,穴位的定位在大枕肌前缘的凹陷处。
用拇指轻压穴位,双侧都可以按压。
2. 承浆穴- 位于手三阳经,在虎口近拇指一侧的凹陷处。
用食指或中指按压。
3. 三阴交穴- 位于手三阴经,在虎口近小指一侧的凹陷处。
同承浆穴方法。
4. 照海穴- 位于手太阴经,在手腕横纹上方1寸处。
用拇指轻按。
5. 太溪穴- 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在外踝前方的凹陷处。
用拇指按压。
6. 大巨穴- 在足阳明胃经上,外踝下方约一个横指处。
用拇指按压。
每次按压时间约1-2分钟,可随时进行,但不可以代替医生的处方用药。
如果发烧超过38度,还需要及时就医。
成人发烧按摩什么穴位

成人发烧按摩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成人发烧按摩什么穴位1. 成人发烧按摩大椎穴2. 成人发烧按摩肩井穴3. 成人发烧按摩十宣穴4. 成人发烧按摩的其他穴位*二、发烧不能吃什么食物*三、发烧头疼该怎么办成人发烧按摩什么穴位1、成人发烧按摩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成人发烧按摩肩井穴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
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
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引起发烧患者。
3、成人发烧按摩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
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
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4、成人发烧按摩的其他穴位 4.1、攒竹,这个穴位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也就是额头的正中线,用两大拇指在额头正中线自下而上交替直线推动。
4.2、坎宫,坎宫是自眉头起沿眉毛向眉梢的一直线。
用两大拇指分别放在两个眉头上,然后沿着眉毛向眉梢分推。
4.3、太阳穴,发烧感冒的时候,都可以揉这个穴位。
4.4、肺经,在无名指上,由指端向手掌方向直线推动,称为泻肺经。
4.5、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成一条直线,用食指和中指沿着那条线从手腕推向肘,这叫做泻天河水。
发烧不能吃什么食物大多数人认为发烧时吃鸡蛋,不但清淡容易消化,而且还有营养,对恢复健康很有帮助,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发烧的病人吃鸡蛋,会使你的机体内热量增加,因为热量无法散发,如同“火上浇油”,会让病人烧的更加厉害。
虽然鸡蛋的营养很丰富,但在发烧期间千万不能多吃,尤其是煎荷包蛋或者是炒鸡蛋。
因为鸡蛋内主要含有卵蛋白和卵球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质,99.7%能被人体吸收。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疗法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疗法寒冷的冬季是儿童常见的发烧咳嗽的高发季节。
中医学认为,儿童的发烧咳嗽是由内寒外邪入侵导致的,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中医穴位疗法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疗法。
一、足三里穴位疗法足三里穴位位于小腿前肌肉外侧髌骨下方约四指宽度处,是调节体内阳气的重要穴位。
儿童发烧咳嗽时,可以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位,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样可以刺激穴位,促进体内阳气的流通,增强孩子的免疫力,缓解发烧和咳嗽的症状。
二、大椎穴位疗法大椎穴位是位于颈椎第一椎骨与第二椎骨之间的凹陷处,是儿童咳嗽的重要穴位之一。
儿童发烧咳嗽时,可以用拇指按压大椎穴位,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按摩2-3次。
刺激大椎穴位可以调节肺部功能,舒缓咳嗽症状,促进病邪排出。
三、劳宫穴位疗法劳宫穴位位于手掌与手腕之间的横纹处,是儿童发烧咳嗽的重要穴位之一。
儿童发烧咳嗽时,可以用拇指按压劳宫穴位,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按摩2-3次。
按摩劳宫穴位可以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从而缓解发烧和咳嗽的症状。
四、太渊穴位疗法太渊穴位位于脚心的前1/3与后2/3交界处,是儿童发烧咳嗽的重要穴位之一。
儿童发烧咳嗽时,可以用拇指按压太渊穴位,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按摩2-3次。
刺激太渊穴位可以温补肺气,缓解发烧和咳嗽的症状。
五、曲池穴位疗法曲池穴位位于手臂内侧肘弯的横纹处,是儿童发烧咳嗽的重要穴位之一。
儿童发烧咳嗽时,可以用拇指按压曲池穴位,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按摩2-3次。
刺激曲池穴位可以调节肺部功能,缓解发烧和咳嗽的症状。
综上所述,冬季儿童发烧咳嗽是需要及时处理的常见问题。
采取中医穴位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但是请注意,在给儿童按摩穴位时要轻柔缓慢,以免造成过度刺激。
如果症状持续或者加重,请及时就医。
同时,家长们也可以通过注意儿童的保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等方法来预防发烧咳嗽的发生。
感冒发烧!中医按摩必备的几个穴位,按上一按,病去一半

感冒发烧!中医按摩必备的几个穴位,按上一按,病去一半发烧怎么办?按这几个穴位帮你退烧。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
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
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
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经常揉按这3个穴位,预防秋季感冒,改善血液循环1、点揉风池穴该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左右耳后约两指宽的凹陷处。
用两手拇指点揉数十下,可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适合热感冒患者。
2、拿肩井穴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
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
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患者。
3、揉足三里穴该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3指宽处。
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用力点住,而后慢慢揉数十下。
该穴被称为人体的“强壮穴”,按揉之后,有疏风散热、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感冒必灸的四大穴位,你知道哪几个?(1)大椎(可加风门、肺俞)大椎穴在人的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
可疏风解表,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鼻塞、咳嗽。
(2)风池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
可缓解头痛,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在宝宝生病发烧的时候,轻易不要给宝宝吃退烧药,也不要输液!告诉各位妈妈退烧的一个方子: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白萝卜2-3片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
待温度适中给宝宝喝,宝宝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
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后来妈妈问我关于推拿的事情,于是我找来这篇文章,是小儿推拿,用以疏风解表。
同时也分享给各位妈妈。
要感谢篱笆网上的缘缘妈妈。
1 开天门(攒竹):直推法两拇指自眉心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线(如图从眉心到天庭)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2 推坎宫:分推法用两拇指正面从印堂穴沿眉头至眉梢方向分推(如图沿眉骨方向)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 揉太阳或推太阳眉梢与外目眦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太阳穴如图所示)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这三个穴位是治疗感冒最主要的学位,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
还有一个穴位4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凹陷中。
作用:疏风解表临床上这个叫外感四大手法:开天门100-150次、推坎宫100-150次、运太阳100-150次、揉耳后高骨100-150次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推拿次数根据孩子年龄增加可以增加。
头部背部上呼吸道疾病常用的穴位图开天门的穴位图太阳穴位图推坎宫的穴位图耳后高骨,找不到图片说明,退热的有效穴位还有掐十宣,或者十宣放血都是非常有效地。
这个对成人也有效果。
捏脊是一种复合操作手法,我很难用文字表述,位置如图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烧也很神奇,针对发烧很有效果。
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就是在天河水上,不过操作手法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其声音就像是马过河发出的响声。
最近天气转凉,很多的宝宝都得了感冒,或者留清鼻涕,或者咳嗽,大部分宝宝都是感染风寒感冒。
作为妈妈如何预防,如何帮助宝宝从感冒的症状里面快速的摆脱出来呢?特别向大家推荐感冒四大手法:开天门200-300次,推坎宫200-300次,揉太阳穴1-2分钟,及耳后高骨200-300次,这套手法针对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适用。
穴位按摩缓解发烧

穴位按摩缓解发烧
五大穴位可以缓解发烧,包括大椎穴、合谷穴、涌泉穴、十宣穴和曲池穴。
1.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
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合谷穴:用于治疗咳嗽哮喘、鼻塞、发烧等症。
3.涌泉穴:用于感冒所致身体乏力、鼻塞、身体发热等症状。
4.十宣穴:常用于热病、癫痫等。
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
为宜。
5.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
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天河水穴和退六腑穴等方法来缓解发烧。
具体方法需要根据个人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穴位按摩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对于高烧持续不退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同时,按摩穴位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发烧按摩哪个部位退烧

发烧按摩哪个部位退烧
人体的有五个常用退烧穴位,发烧时按它们往往的会有奇效。
一、大椎穴,大椎穴可治感冒、肩背疼、头疼、咳嗽、气喘,也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位,不管患了风寒感冒还是因为其它病变造成的高烧不退,按摩这个穴位就可以快速退烧。
它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用食指缓缓用力按压大椎穴持续数秒再慢慢放手,反复操作十到十五次。
二、是十宣穴。
多用于急救,广泛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十宣穴就缓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压、手指麻木等作用。
十宣穴位与手食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的穴位,拇指的指甲用力的反复着掐尾,有酸疼感为主,十宣穴变红变热,刺激总时间的每次也不超过三到五分钟为宜。
三、是曲池穴,是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主要具有散风止痒、清热消肿、疏通经络的功效,它可以治疗流行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等,位于胳膊肘横纹的尽头凹陷的地方,与指腹按压或敲打一到三分钟,每日次数不限。
四、就是合谷穴,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驻的地方,可以预防感冒镇静止疼,痛经活络,清热解表,增加身体抵抗力。
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间凹陷中,将另一手的拇指,第一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即是合谷穴,每次按压一百下,每天三次,按压至有酸麻感。
外关穴也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经常按摩能够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缓解耳鸣头疼的症状,跟以腹掌取穴,外关穴在腕背横纹往上两寸,用拇指的指腹按压尺骨与桡骨间隙的中点,会酸胀为主。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发热退烧针灸穴位

发热退烧针灸穴位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
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大椎为诸阳之会,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艾灸大椎穴,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即十指尖,共10个。
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
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
也可艾灸这3个穴。
上述方法仅适合于应急,要想彻底退热,关键还得针对病因治疗,尤其是小儿和发热严重者,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中医七步手法4分钟退高烧

中医七步手法4分钟退高烧
偶遇高烧,很多人束手无策。
尤其是妈妈,那心情可谓一番苦滋味。
4分钟退高烧,确实可以,你听的一点没错。
如何做到?
1、檀中穴:按揉檀中穴,按开任脉,阳脉自然通。
2、云门穴,中府穴:轻轻按揉,按开这2个穴位。
3、小肚子:轻轻的揉一揉,捏一捏,提升带脉约束力,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4、督脉:整个背部,轻轻拍打,按揉,通气血。
上面4点做完后,四肢温度基本上就没了。
5、肺经:手太阴肺经轻轻拍打,轻轻的锤,艾灸都可以。
抓住两手,两边揉揉,玩耍一样,瘀在体内的热自然就有通路出来了。
此操作后,躯干,四肢,背部,腹部基本就OK了。
6、大椎:手搓热后按摩,1分钟左右,小孩会出汗。
7、此时基本烧退完。
如果头部还有部分热,可以借助艾条,在大椎上1-2cm处烤一下。
这些操作都很简单,就像和孩子玩耍一样,在不自觉中,帮孩子快速退高烧。
其实,用手法退高烧真的不难,只要你明白高烧的原理,手法退烧就真的是手到烧退!。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地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寒冷的冬季是儿童容易感受疾病侵袭的时候,尤其是发烧和咳嗽等常见症状。
中医学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身体的自愈能力,帮助儿童缓解发烧和咳嗽的不适。
下面将为您介绍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
1. 鱼际穴鱼际穴位于手臂背侧,手腕与掌横纹相交的凹陷处。
用拇指按压或揉搓该穴位,每次按摩1-2分钟。
这个穴位有助于清热解毒,缓解儿童体内的炎症反应。
同时,按摩鱼际穴还能够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2. 中庭穴中庭穴位于胸前中线,第三、第四肋骨之间。
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压该穴位,每次按摩1-2分钟。
中庭穴具有润肺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儿童咳嗽、气喘等症状。
3.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手臂外侧,尺骨与桡骨之间,尺侧肱二头肌腱内缘凹陷处。
用拇指按揉或刺激该穴位,每次按摩1-2分钟。
曲池穴能够疏风清热,舒肺平喘,对于儿童的高热、咳嗽、胸闷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效果。
4. 天突穴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突的凹陷部位。
用中指或示指按压该穴位,每次按摩1-2分钟。
天突穴有助于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缓解儿童的发烧、咳嗽等症状。
5.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按揉或刺激该穴位,每次按摩1-2分钟。
合谷穴是一个全身调理穴位,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对于儿童的发烧、咳嗽等疾病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总结:通过按摩特定的中医穴位,可以缓解儿童冬季发烧咳嗽等症状。
上述提到的几个穴位,包括鱼际穴、中庭穴、曲池穴、天突穴和合谷穴,都有助于清热解毒、宣肺化痰、舒缓咳嗽等作用。
按摩时可用适量力量,每次按摩1-2分钟,每日可进行多次按摩。
当然,在按摩穴位之前,建议先对儿童进行全身的按摩,帮助放松身体,增强血液循环。
若发烧或咳嗽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疗法。
值得注意的是,按摩只是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辅助疗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家长在为儿童按摩时,应根据儿童的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按摩手法。
发烧怎么办 4个退烧的穴位你要知道

发烧怎么办4个退烧的穴位你要知道
发烧怎么办,很多人一发烧就往医院跑,开始吃药或打退烧针,可是遇到半夜交通不便、或是孩子发烧已经不起路上折腾时怎么办?今天教大家中医穴位退烧法,紧急时拿刮痧板刮一刮,很快即可退烧!并且纯物理疗法,对身体无伤害哦。
一、大椎穴
大椎穴是督脉与人体6条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胃经、胆经、膀胱经)交汇之处,6条阳经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因此大椎穴可以总督一身之阳气。
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正坐低头,颈后最高点,会摸到两个椎骨,上方的是颈椎,下面的是胸椎,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大椎穴所处位置。
刮拭长度:大椎穴上方5cm刮至下方5cm力度稍大,速度快一点的泄刮。
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刮拭部位微微发热即可。
二、大肠经
大肠经全名手阳明大肠经,手臂上阳气最盛的条经络,邪热必刮经络。
重点刮拭手臂部分:可以分三段进行刮拭:上臂、肘窝、下臂和手,每段刮拭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微微发热即可。
三、曲池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手肘关节连接点凹陷处。
曲池穴可解表热、泻内火。
四、合谷穴
又名“虎口”,是大肠经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
位置:处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对应的凹陷处。
退烧穴位:

退烧穴位:
退烧穴
第一组穴位是:外关和三阴交。
为什么要用到外关,外关是三焦经上的,三焦通五脏六腑,中医有一句话: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痛发热外关起。
第二个穴位是肝脾肾的交点——三阴交,这两个穴位就可以治发烧。
第二组穴是曲池穴、合谷穴、内关、外关、冲阳穴五个穴。
你单压一边就可以,就是你按了左边的内关就不用压右边的,内关外关同时压
这两个穴正好一内一外。
你压右边的冲阳、合谷,压左边的内关、外关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这组穴位退烧的效果比较快,大人小孩发烧的,最快的,你穴位还没按完了烧就退了。
这是两组常用的退烧穴位。
用上面两组降不了,你再用下面第三组的方法。
第三组:耳尖刺血、少商、商阳刺血。
这三个点刺血的话,几乎没有什么烧是退不下来的。
第二组穴当中的冲阳穴是治高烧不退的,就是烧达到39度你就要用到冲阳穴。
《大椎、合谷、曲池》三穴对高烧治疗很有效果!

《大椎、合谷、曲池》三穴对高烧治疗很有效果!1、大椎穴取穴方法: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一个养护阳气的穴位,除了补充阳气,还能调和阴阳,对提高免疫力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在大椎穴进行刺血,能治疗人体发热。
功能与主治:(1)大椎是治疗发热、感冒之特效穴。
能祛除三阳之外邪,解表退热,适用于各种证型感冒与外感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气虚、阳虚型感冒均能治疗。
(2)大脊椎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病。
针灸具有清泻余热、祛风化瘀的作用。
用刺消热、解毒、活血化瘀经常用于治疗风疹、荨麻疹、湿疹、痤疮等皮肤病。
(3)大椎是治疗颈椎病的要穴。
本穴是阳气汇聚之点,针刺该穴意在调整阴阳,活血化瘀,祛邪通络。
故是治疗头项强痛、落枕、肩背痛、脊背痛的常用效穴。
(4)脊椎是治疗疟疾的特殊点。
(5)大椎具有镇静安神之效。
能通督镇静、安神定惊,临床可用于神志病及脑部疾病,如癫狂、脏躁、智力低下、小儿惊风、失眠等病证。
(6)大脊椎的另一侧。
用于某些缺乏综合征(冷清、骨蒸热、污垢)、肺疾病(例如咳嗽、哮喘)。
使用方法:特别提醒大椎深部是脊髓,不宜自行针刺,宜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按摩:按拇指。
拔罐:用火罐留罐。
gua:从中心向外刮。
刺血: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2毫升。
2、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歪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使用方法:针刺: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或深刺2.0~3.0寸,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
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
此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成一条直线,用食指和中指沿着那条线从手腕推向肘,这叫做泻天河水。
以上这5个穴位及其按摩的方法,都是治疗发热的基本手法。因为发热又分风寒和风热,所以除了基本手法外,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再添加其他的穴位按摩。
/archives/90-Get-rid-of-stuffed-or-running-nose-without-drugs.html
/archives/44/comment-page-1
發燒的護理
六忌强迫进食:有些孩子发烧时,家长往往认为发烧消耗营养,不吃东西那就更不行了。于是,他们强迫孩子进食,有的还拼命给孩子吃高营养食物。其实,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促进食欲,而且还会倒胃口,甚至引起呕吐、腹泻 等,使病情加重。
医网专家温馨提示:感冒发烧时煮点白粥喝,买一斤新鲜的香菇,肉质薄薄的比较好,只放水和一点点盐,煮开后小火炖15分钟,趁热喝汤吃香菇,不能吃辣的。人在发烧时能量消耗比较大,抵抗力也较弱,更需要补充一些营养。对于没有伴随发烧的病毒性感冒,患者应该尽量多休息,多喝开水,保持室内通风,吃一些缓解症状的感冒药就可以了,在饮食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不存在尽量多吃食物一说,保持足够的能量即可。即便感冒同时伴随有发烧症状时,在饮食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一般以清淡食物为主,并搭配一些新鲜水果,没有必要在食物的量上做过多计较。
6.當病人有畏寒感覺時必需注意保暖。
7.保持安靜,多休息。
8.飲食方面:應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稀飯、果汁、清湯,少吃油膩食物。
9.請勿自購成藥服用:發燒一定有其原因,須讓醫師詳細檢查,不可自行服用成藥。
============================================================
三忌多喝冷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 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四忌多食蜂蜜: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 。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五忌多食辛辣: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五、發燒的程度:
1.輕微的發燒 37.4℃ - 37.8℃ 。
2.低度的發燒 37.8℃ - 38.3℃ 。
3.中度的發燒 38.3℃ - 39.5℃ 。
4.高度的發燒 39.5℃ 以上。
六、發燒常見的原因:感染症、延遲性過敏症、藥物過敏、中樞神經障礙、燒傷、外傷、急性腫瘤、手術後。
(Nursing Fever)
一、體溫:體溫是身體深部體腔內的核心溫度,通常是以口溫、腋溫、耳溫、肛溫等部位來測量。
二、成人正常體溫範圍:口溫(耳溫) 36℃ - 37.4℃ 。
三、溫度的測量:肛溫>口溫 1℃ ,口溫>腋溫 0.5℃ 。
四、發燒的定義:體溫持續高於正常值時,即所謂發燒。
一忌多吃鸡蛋:鸡蛋所含营养的确丰富,但不宜在发烧期间多吃鸡蛋,这是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并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二忌多喝茶:喝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七、發燒的身心反應:皮膚潮紅、摸起來很溫暖,呼吸速率增加、心膊過速、疲倦、全身倦怠、虛弱、嗜眠、盜汗、血壓降低、食慾減退;甚至體重減輕,舌苔、口乾、舌燥,尿少色深味濃、頭痛、渾身酸痛。
八、發燒的一般護理:
1.多補充水分,每天至少 2000c c(包含食物),以預防脫水;除非有心臟病或腎臟疾病之禁忌。
2.穿著輕便的衣服促進散熱,勿用厚毛毯或衣服包裹。
3.注意室內空氣的流通,如打開冷氣或電風扇,調節環境溫度:濕度為40% ~ 60%,室溫為24 ~ 25℃ 。
4.冷敷: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濕後放於前額、用冰枕於腦後或額前(嬰兒避免使用)。
5.溫水拭浴(擦澡)或泡熱水澡可協助散熱。
23:00: 37.5C, beat73
治疗发烧的五个穴位
一是攒竹,这个穴位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也就是额头的正中线,用两大拇指在额头正中线自下而上交替直线推动。
一是坎宫,坎宫是自眉头起沿眉毛向眉梢的一直线。用两大拇指分别放在两个眉头上,然后沿着眉毛向眉梢分推。
一是太阳穴,发烧感冒的时候,都可以揉这个穴位。
感冒发烧时多喝水,吃点清淡的如稀饭,不要吃油腻,大鱼大肉的食品,多睡眠,盖被子睡出身汗就好了。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烧,它是患病时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患病发烧时,由于体温升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减退,所以一个人发烧时会发生营养 消耗增加与消化功能减弱的矛盾。无论是服用退热药还是自然退热,都是以出汗的形式来实现的,人体在发汗散热的同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盐分。因此,发烧时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营养物质,此时的饮食原则首先是供给充足水分,其次是补充大量维生素,然后才是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且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特别应注意以下六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