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正丁胺安全管理规程
三正丁胺安全管理规程
1.三正丁胺是剧毒品,严格执行《剧毒品安全管理规程》。
2.严格执行双人领用,双人使用、双人运送、双人双锁规定。
3.暂存室两把不同的钥匙必须由两人分别保管,两人同时到现场开、
上锁。
班班做好钥匙交接,并签字确认。
4.不准由同一人掌管两把不同钥匙或进行开、上锁。
5.开锁、上锁、运送三正丁胺桶装物料,当班班长必须全程监护。
6.对三正丁胺岗位存量、使用量进行班班交接,帐物相符,签字确
认。
7.使用正三丁胺原料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格的防毒面具、胶皮手
套等防护用品,用后洗消。
8.严禁在岗位吃零食、喝饮料。
9.再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报告。
10.现场保持告知卡、安全标志、货位卡齐全完好。
11.操作员工必须熟练掌握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演练。
12.发现异常、事故立即报告上级主管。
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正丁胺化学品英文名:ButylamineCAS号:109-73-9分子式:C4H11N分子量:73.1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2吞咽有害H312皮肤接触有害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32吸入有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全氟三丁胺311-89-7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法规信息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12月4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https://
Powered by TCPDF ()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5/5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https:// 4/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4.5 环境危害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请根据化学品性质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及相应的运输储存条件。运输工具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材 料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如选择公路运输,请按规定路线行驶。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由于化学品安全评估未要求/未开展,因此 PBT/vPvB 评估不可用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 物质。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可致灼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40 mg/kg(大鼠经口);250 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三正丁胺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n-butylamine
3正丁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化学品名称:正丁烷企业名称:凯涟捷石化企业地址:轮台县拉依工业园区邮编:841600 :0应急咨询:0填写日期:2012年2月1日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正丁烷化学品英文名称:n-butane分子式:C4H 10相对分子质量:58.12企业名称:凯涟捷石化生产企业地址:轮台县拉依工业园区邮编: 841600电子地址:kailianjie-xj163.传真:0企业应急:0技术说明书编码:00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正丁烷≥98.5% 106-97-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有窒息和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嗜睡和酒醉状态、严重者可昏迷。
慢性影响:接触以丁烷为主的工人有头晕、头痛、睡眠不佳、疲倦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术。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三正丁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三正丁胺标识中文名:三正丁胺英文名:Tri-n-butylamine分子式:C12H27N分子量:185.35CAS号:102-82-9RTECS号:YA0350000UN编号:2542危险货物编号:82510IMDG规则页码:8238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中间体、杀虫剂、乳化剂等。
熔点(℃):-70沸点:216.5饱和蒸汽压(kPa):0.32/55℃相对密度(水=1):0.78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燃烧热(kj/mol):无资料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可燃建规火险分级:丙闪点(℃):86爆炸下限(V%):1.4爆炸上限(V%):6.0自燃温度(℃):21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6包装类别:Ⅲ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废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溶于易燃溶剂或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LD50:540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
三乙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乙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343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具有腐蚀性。
建规火险分级:甲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10TLVTN:OSHA 25ppm; ACGIH 1ppm,4.1mg/m3[皮]TLVWN:ACGIH 3ppm,12.4mg/m3[皮]接触限值:美国TWA:OSHA 25ppm;ACGIH 1Oppm,41mg/m3美国STEL:ACGIH 15ppm,62mg/m3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正丁胺109-73-9
https:// 1/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咳嗽,呼吸短促,头痛,恶心据我们所知,此化 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https:// 3/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 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F;C R11;R35;R22 S3;S16;S26;S39;S45
2.3 其它危害物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C4H11N 分子量 - 73.13
4 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1125
国际海运危规 : 1125 国际空运危规 : 1125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无数据资料
14.3 运输危险类别
三正丁胺-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3)重点检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及排风扇;在可能发生三正丁胺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
(4)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
安全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库房温度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操作
安全
打开三正丁胺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有毒物质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避免直接接触三正丁胺,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
严禁用铁器敲击设备,以免引起火花。
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在三正丁胺环境中作业还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1)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储存场所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定期检查三正丁胺的储存包装容器,防止泄漏。
运输
安全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三正丁胺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三正丁胺理化特性、危险特性表标识中文名:三正丁胺危险货物编号:82510 英文名:tri-n-butylamine UN编号:2542分子式:C12H27N 分子量:185.35 CAS号:102-82-9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熔点(℃)-70 相对密度(水=1) 0.78沸点(℃)216.5 饱和蒸气压(kPa)0.32(5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LD50:540 mg/kg(大鼠经口);250 mg/kg(兔经皮)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
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
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可致灼伤。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闪点(℃) 86 爆炸上限%(v%): 6.0引燃温度(℃)210 爆炸下限%(v%): 1.4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灭火方法采用干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砂土灭火。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中间体、杀虫剂、乳化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资料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540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LC50: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接触限值: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无资料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三正丁胺
三正丁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废弃物性质: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三正丙胺-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项目
操作要求
一般
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③在设备内动火作业,除了执行动火规定外,还必须符合设备内作业条件,有毒气体浓度低于国家规定值,严禁向设备内充氧。焊工离开设备时不准将焊(割)具留在罐内。
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
安全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在使用汽车、手推车运输三正丙胺容器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装运时,应妥善固定。
三正丙胺管道输送时,注意以下事项:
①三正丙胺管道架空敷设时,三正丙胺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三正丙胺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三正丙胺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
操作
安全
打开三正丙胺容器前,应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使用三正丙胺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完整word版)正丁胺MSDS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WS/T164-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杭士平主编
气相色谱法(大气)《现代环境监测方法》张晓林等主编
5.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15mg/m3[上限值][皮]
-12℃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乙醚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 途:
用作乳化剂、药品、杀虫剂、橡胶品、染料制造的中间体及化学试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胸痛、肺水肿、昏迷。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甚至引起灼伤。口服刺激和腐蚀消化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00mg/kg(大鼠经口);850mg/kg(兔经皮);LC50800mg/m3 2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腐蚀性。
三正丙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三正丙胺化学品英文名:tripropylamine化学品别名:N,N-二丙基-1-丙胺CAS No.:102-69-2EC No.:203-047-7分子式:C9H21N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版),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3;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毒性-吸入,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会中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穿戴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眼罩/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漱口。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三乙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 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 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 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 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
刺激性: 家兔经眼: 250μg/24 小时,重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168
UN 编号: 1296
包装类别: O52
器、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氨臭。
熔点(℃): -114.8
相对密度(水=1): 0.70
5-(三正丁基锡)噻唑-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5-(三正丁基锡)噻唑化学品英文名:5-(tributylstannyl)-1,3-thiazoleCAS No.:157025-33-7分子式:C15H29NSSn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无危害分类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 吞咽会中毒H312 皮肤接触有害H315 造成皮肤刺激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安全储存:—— P403+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172--正丁胺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正丁胺;1-氨基丁烷;丁胺化学品英文名:n-butylamine;1-aminobutan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丁胺109-73-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胸痛、肺水肿、昏迷。
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甚至引起灼伤。
口服刺激和腐蚀消化道。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防毒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识
中文名:三正丁胺
英文名:Tri-n-butylamine
分子式:C12H27N
分子量:185.35
CAS号:102-82-9
RTECS号:YA0350000
UN编号:2542
危险货物编号:82510
IMDG规则页码:8238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中间体、杀虫剂、乳化剂等。
熔点:-70
沸点:216.5
相对密度(水=1):0.78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0.32/5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可燃
建规火险分级:丙
闪点(℃):86
自燃温度(℃):210
爆炸下限(V%):1.4
爆炸上限(V%):6.0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
化剂可发生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
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
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
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废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溶于易燃溶剂或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
焚烧炉排出
的氮氧化物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540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
LC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暴露于910mg/m3,6小时/次,19次,动物表
现不安,动作不协调,震颤及鼻刺激症状。
体重未见增加,脏器组织学无
异常。
220mg/m3仅有轻微嗜睡状态。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
吸入后,可因喉及支
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
接触后出现烧灼
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可致灼伤。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
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
的体检。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
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
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
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
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