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
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内容详解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3)理解孟德尔用测交验证分离现象的原因4)运用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设计育种过程或分析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遗传现象【要点归纳】一、基本概念2、交配类:◆杂交: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类型。
(确定显隐性关系)杂交的目的:把亲本的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到F1中。
◆自交:植物体中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自交系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子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测交:杂种F1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
(检验某个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辨析: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3、性状类:◆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遗传因子(基因)类;◆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基因(遗传因子)。
◆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遗传因子)。
◆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二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显性遗传因子(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遗传因子(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
5、个体类:◆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遗传因子组成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提醒:①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笔记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二笔记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是整个高中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遗传与进化的诸多关键知识。
以下是对这部分内容的详细笔记整理。
一、遗传因子的发现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比如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他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2、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过程包括: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2、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4、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比如人类的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三、基因的本质1、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符号表示: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子二代。
二、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1、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步骤: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两次套袋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3、孟德尔采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避免干扰;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花大,易于操作;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三、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四、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五、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纯合子1-(1/2)n、显性纯合子1/2[1-(1/2)n]、隐性纯合子1/2[1-(1/2)n]、杂合子(1/2)n n为自交次数。
七、判断显隐性方法1、两种性状个体相交,后代只出现其中一种,则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同种性状的两个体相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八、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生物(2019)必修2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知识点小结)
单元知识点小结生物(2019)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于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所以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
(2)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3)花大,易于操作。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矮茎。
后来,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
(P4)3.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的研究方法是,两大定律的适用范围:。
4.分离定律实质:减数分裂Ⅰ后期。
5.判断基因是否遵循两大定律的方法:。
6.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是7.测交实验结果能说明:。
8.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方法是;不断提高纯合度的方法是;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方法是(植物常用)、(动物常用)。
9.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内容:(1)生物性状是由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进入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P5)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P10)2.孟德尔用实验验证了其“自由组合假设”是正确的。
(P11)3.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和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P12)4.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个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的基因可能是。
5.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选用了正确的实验材料:;②用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③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试验→分析→假说→验证→结论,即法。
④由的研究思路;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有利于逻辑分析遗传的本质。
6.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学问点:遗传因子的发觉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小编打算了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学问点,希望你喜爱。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别: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试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确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确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别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别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别比为显:隐=3 :1,则双亲肯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别比为显:隐=1 :1,则双亲肯定是测交类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涉及到哪些生命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涉及到哪些生命观念遗传因子的发现涉及到以下生命观念:
1. 遗传性:遗传因子的发现证明了生物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传递来实现的。
遗传因子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它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编码。
2. 进化论:遗传因子的发现也支持了进化论的观点。
通过研究不同种群遗传因子的分布和变异,可以揭示物种的起源、演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
3. 决定论:遗传因子的发现表明了生物个体的性状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中的基因编码了生物体的特征和功能,这些特征和功能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得到表达。
4. 可变性: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了生物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遗传因子的变异和重组是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5. 精细调控:遗传因子的发现还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是高度精细调控的。
通过研究遗传因子的调控机制,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发育、生长和繁殖等基本生命过程。
知识点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的别离定律〔1〕一、遗传学根本概念1. 遗传、变异遗传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变异又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 性状、相对性状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
有的是形态构造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特征〔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如种子的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种子的形状有圆滑和皱缩之分〕。
【重要提示】相对性状的理解要点:“两个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
二、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1. 豌豆花的特点〔1〕从构造上看,豌豆花属于两性花。
〔2〕当花蕊成熟后,豌豆花雄蕊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这种方式叫作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3〕豌豆花在未开放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防止了外来花粉的干扰,称为闭花授粉。
〔4〕由上述分析说明,在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种。
2. 人工杂交的根本操作〔1〕①是除去花的全部雄蕊,称为去雄,该过程的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结合豌豆花的授粉特点分析,该操作过程应在雄蕊和雌蕊未成熟时进展。
〔2〕②是套袋处理,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③是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朵花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这种方式称为人工异花传粉,其中,提供花粉的A花称为父本〔♂〕,承受花粉的B花称为母本〔♀〕。
〔4〕④仍是套袋处理,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 相对性状豌豆的各种性状易于区分并可以稳定遗传【核心归纳】豌豆的特点成功的关键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防止外来花粉混杂,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许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易于栽培,生长期短实验周期短,实验易于开展和分析能产生较多的种子便于搜集数据,利于结果的统计花较大易于进展人工异花传粉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为了便于分析,孟德尔首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展杂交实验。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及解题技巧整理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性状能稳定遗传(三)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YYRR×yyrr↓ ↓F1:黄圆F1: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 yyR--Y--rr yyrr9 :3 : 3 : 1 9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半纯半杂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
Aa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男性正常 女性正常
孩子白化病概率:
Ⅳ
?
2/3Aa×Aa= 2/3×1/4=1/6
②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显性遗传病) 如:多指、并指等 正常: aa 患者:AA Aa
已知亲本的的基因型,求后代的基因型 (1) AA × AA AA (2) AA × Aa AA Aa (5) Aa × Aa AA Aa aa
A、猫的白毛与蓝眼 B、兔的短毛与长毛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正交
( 1)——发现问题 ——实验现象
反交 对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你 能提出哪些问题?
P F1
♂
×
高茎
♀
矮茎 高茎
P♀
×
♂
矮茎 高茎 ◇为什么F1全为高茎? ◇为什么F2中出现了矮 高茎 F 1
×
孟德尔(1822—1884)
孟德尔成功的奥秘
阅读课本P2-P3,寻找名词 1.自花传粉 2.自交 3.闭花受粉 4.纯种 5.人工杂交 6.异花传粉 7.去雄 8.父本♂ 9.母本♀ 10.性状 11.相对性状
一、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
豌 豆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原因:(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高茎 高茎 高茎
基因型 表现型
指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
孟德尔的研究历程:
实验 假说 验证 总结规律
性状分离 3: 1
4点假说
测交
四、孟德尔第一定律P7
一、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 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①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
在未开花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防止了外来花粉干扰,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相对性状。
③豌豆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④豌豆生长周期短,且后代数目多,便于统计分析。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3、人工异花传粉方法步骤:【如雌雄异株那么不需去雄而直接给雌蕊套袋】①去雄:在雄蕊未成熟前,彻底、干净地清楚全部雄蕊②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③授粉:待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到去雄雌蕊柱头上④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4、遗传试验中符号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1)过程:①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子一代,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②得到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性状别离,且表现型之比为3:1〔2〕相关概念:Ⅰ·正交与反交:统称为互交,即以高茎豌豆作为父本或母本进展两次实验Ⅱ·相对性状:在孟德尔实验中子一代中表现出来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Ⅲ·性状别离:在杂种后代〔杂合子自交〕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现象。
Ⅳ·一样基因与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①一样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基因〔如A与A〕②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基因〔如A与a〕③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Ⅴ·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一样个体〔如AA或Aa或AABB等〕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个体〔如Aa或AABb等〕〔3〕孟德尔对别离现象解释〔提出假说〕①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
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别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
(4)孟德尔对别离现象解释验证〔演绎推理〕通过测交实验完成: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结合 得到后代相对性状别离比是1:1,验证了孟德尔假说。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演绎推理实验检测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让F1与_隐__性__纯__合__子__杂交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请
测交
Dd × dd
预
测
配子 D
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
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
亲本(P):实验中互相交配产生后代的植 株或个体
父本(♂):提供雄配子的个体或植株 母本(♀):提供雌配子的个体或植株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
•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 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
• 自交():自花传粉,遗传因子组成相 同的生物个体进行交配的方式
•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 的杂交
•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 ×乙(♂)为正交,则乙(♀)×甲 (♂)为反交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1、杂交:
P
×
(杂交)
高茎 矮茎
F1
高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_互__不__干__扰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 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分__离__,决定不同 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__由__组__合__。
Yy Y Ro r
R r
R y
r
观察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PPT课件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孟德尔(1822—1884),奥地 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21岁起做 修道士,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 学,1865年宣读了自己研究的豌豆 杂交实验的论文《植物杂交验》。 62岁时带着对遗传学无限的眷恋, 回归了无机世界。主要贡献有:
结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 为高茎:矮茎 3:1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 比例为DD:Dd:dd 1:2: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请
测交
Dd × dd
预
测
配子 D
d
d
实
验
结
Dd
dd
果
测交后代 高茎
矮茎
?
1 :1
在实际的测交操作过程中,得到64株后代,
复成对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3(∶高茎)2 ∶1∶(矮茎1)
高茎 豌豆 和矮 茎豌 豆杂 交实 验的 分析 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D
d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2 :1
总结: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豆荚的形状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豆荚颜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必修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与豌豆有关的基础知识(1)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2)两性花和单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如豌豆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这样的花称为单性花,如玉米花、黄瓜花。
(3)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如豌豆。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如南瓜。
(4)闭花受粉:豌豆花的雄蕊和雌蕊都被花瓣紧紧地包裹着,在花瓣展开之前,雄蕊花药中的花粉就已经传到了雌蕊柱头上。
(5)父本和母本:不同植物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的材料,结果可靠,容易分析。
(2)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差异悬殊,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和统计。
(3)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人工传粉→再套袋。
(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5)后代样本的数量足够多,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1)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好父本(雄性,供应花粉的植物)和母本(雌性,接受花粉的植物)。
(2)去雄:在花蕾期雄蕊没有成熟时,剪掉雄蕊。
(3)套袋:在去雄的花上套上纸袋,以免外来花粉干扰。
(4)传粉: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5)再套袋:将人工授粉的花再套袋,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6)详细记录杂交各代的系谱,用统计法分析结果。
性状类基本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本章解说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本章解说
内容提要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生物遗传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在配子里是成单的。
遗传因子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性状也有显隐性之分。
在杂种细胞内成对因子不相混合,形成配子时分别进入配子。
不同对的因子在各自分离的同时,彼此自由组合进入配子。
本主要讲述了孟德尔的两个豌豆杂交实验,通过两个杂交实验阐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同时阐明了科学实验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思维的观点。
学法指导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和实验(二)这两节内容的阐述顺序是相同的,即先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出遗传规律。
所以,在学习时要紧紧把握住这条线索,以求事半功倍。
2.可以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来领会遗传的分离定律;结合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结果来理解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本章的概念较多,在学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解。
4.可运用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来理清两个遗传规律的特点以及其解题思路和技巧。
5.要从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任何一对相对性状都符合遗传的分离定律,即遗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家实验(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通过分析的结果,发现了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3、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传粉、受粉;具有。
4、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如豌豆植株中有高茎和。
5、实验: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用表示)进行杂交。
发现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还是作父本(),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简称,用表示)总是的,子二代中又出现。
分析:进行数量统计,F2中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接近重复实验: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是或不是)偶然的。
6、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叫做。
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用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用表示。
2、体细胞中的是成对存在的,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中,配子中只含有的一个。
4、受精时,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是让与杂交。
用来验证。
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类型的理论之比为四、分离定律1、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在生物的中,控制的遗传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别进入中,随遗传给后代。
2、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遗传图解:P (高茎) dd()F1()( ) ( ) ( ) 比例约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还是,结出的种子(F1)都是。
这表明和是显性性状,和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和。
进行数量统计时数量比接近于,并且发现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循。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表现为。
2、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数量比例是:。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种:。
性状表现有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3、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还是作,后代表现型有种:,它们之间的比例是,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种:。
4、黄色皱粒豌豆可能的遗传因子类型是,绿色圆粒豌豆可能的遗传因子类型是。
遗传因子为YYRr的个体性状为 ,yyrr的个体性状为。
5、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和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并提出了和的概念。
2、表现型指,如豌豆的和矮茎;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如高茎豌豆色基因型是或,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控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D和;和y等。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而细胞。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2、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都相同,一条来自方,一条来自方的染色体。
联会是指的现象;四分体是指联会后的含有。
3、(理解)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4、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5、受精作用是的过程。
6、精子的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就与卵细胞的相融合,使彼此的会合在一起。
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其中一半的来自精子( ),另一半来自 ( )。
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1)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 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 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 性。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 。
体现了有性生殖的 性。
(2)就进行 的生物来说, 和 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 细胞中 的恒定,对于生物的 ,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 和 行为存在这明显的 。
2、科学家 的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具有一定的 ;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 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 中,独立地随 遗传给后代。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 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
第三节 伴性遗传1、位于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 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2、人类的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无论在 和携带的 都不一样。
Y 染色体只有X 染色体大小的 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
所以许多位于X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 。
3、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 。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 。
4、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 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
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
5、ZW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 ,其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 。
6、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其特点(1)人类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性患者人数 女性患者;具有 遗传现象,即致病基因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 ;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遗传病,其特点是:女性患者人数男性患者;具有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一定是患者。
(3)完成下列遗传图解:: : :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 ×亲代 配子 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比例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和_________________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1、时间、人物:1928年_____________,1944年____________23、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1)过程、结果① ___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__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____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____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____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1)过程、结果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______、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_________,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2)结论:转化因子是_________。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时间、人物: ______年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 T2噬菌体。
(是一种专门_______在大肠杆菌体内的________)3、过程:① T2噬菌体的________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 T2噬菌体内部的 _____ 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______进入细菌细胞中,而________留在外面。
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进入细胞。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遗传的。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1、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_____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而是。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1、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4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__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①由______脱氧核苷酸链______平行盘旋而成的_________结构。
②外侧:由_______和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形成碱基对。
碱基对的形式遵循___________,即A一定要和____配对(氢键有 2 个),G一定和____配对(氢键有 3 个)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____________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____________的量。
第三节 DNA的复制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___________ 为模板合成 _________ 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_____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____ ,是随着 ___________ 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 ___________ 。
4、过程:(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___ ,在 ______ 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_____ ,以游离的____________为原料,遵循 ___________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_____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___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1)DNA复制是一个 __________ 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____ 。
6、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 ___________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___________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传递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____________ 的连续性。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一条染色体上有 ____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________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