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

浪漫主义的源泉是上古神话,神话以它奇妙的幻想启发着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并以它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得题材,先秦时代,受神话影响最深,走上浪漫主义道路的于散文方面是庄子,于诗歌方面是屈原.他们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基本上处于相同的时代(屈原约前340——前278,庄子约前369——前286)。同样接受过中原文化的影响,所以二人身上具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同样对当时的政治现实很不满,同样崇尚人格美。但最多的还是不同点。

一相同之处

1、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庄子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朐箧〉〉)“圣人不知,大盗不止。”“绝圣弃之,大盗乃止。”“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以论议〉”对于现实社会他既如此憎恶,在其心目中自有一个理想社会存在。〈〈至乐〉〉篇的寓言:庄子到楚国去,在路上见到一个髑髅。庄子想让髑髅复活,髑髅却托梦给庄子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利,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可见他所向往的,先是一种没有君臣之别,不受束缚的生活。《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也就意味着泽雉宁可自由自在地过艰苦的生活,却不愿在樊笼中养尊处优。这种向往跟他的崇尚自然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并且他视相位如腐鼠,视忠君为可笑,决不应千金之聘,决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为着他心中的理想,他还要达到“吾丧我”的境界,并在《人世间》里提出了“心斋”的论点。

屈原更是理想主义者,他对当时战乱分裂的社会很不满,他心中也有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楚国要富强壮大,要重新恢复统一,并出现唐虞三代那样的盛世。从〈〈惜往日〉〉可看出他的法治主张:实行法治和举贤授能,统一全国的理想。〈〈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是我衷心喜爱的事啊,纵然为它死上多次也不后悔半点,可见他的理想与愿望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及对腐朽势力的贪婪、嫉妒、荏弱的揭露和批判并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离骚〉〉及〈〈九章〉〉就是他追求理想、反抗邪恶的战斗历程的形象反映。

2、崇尚人格美的倾向

崇尚人格美是屈原和庄子的浪漫主义创作所力倾的,他们都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保持性行高洁的人格。

庄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自由而高昂的境界,鄙视凡俗。《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中,他一就描绘了大鹏鸟的伟大而高傲的形象。鹏鸟硕大无比,在其鼓翼起飞时海水激荡,狂飙起涌,及其展翅天际,由下方的一切在其眼中都不过是春日泽中游气和尘埃一样的渺小,整个下界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这就是庄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形象写照: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并且庄子认为天下沉浊,社会太黑暗,所以不为金钱所惑,不为高官显位而动心,不愿与统治者合作,在《庄子》一书中有记及楚王用重礼聘请他为相,被他所拒绝的事,此外,庄子最藐视那些溜须拍马、厚颜无耻、不择手段、逢迎主子、骗取高官厚禄的小人。如《列御寇》篇中他与宋人曹商,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庄子道直秆宁肯穷困终生,也不与小人混迹。

屈原同样具有这种高尚的人格,他不愿与旧贵族同流合污,为使楚国富强状大,最终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进行不懈努力,他所强烈坚持的两项主要原则:实行法治和举贤授能大大触犯旧贵族集团的利益。所以“制宾夺稿”实际上并非屈原与上官居大夫个人之间的斗争,而是楚国新旧两派政治势力进行搏斗的表现。正因为这样屈原才遭到整个旧贵族势力的排挤与打击,虽进行了坚韧顽强的斗争,但遭受的却是越来越严重的迫害,被谪居汉北,被放江南,流放到湘西地区的深山穷谷,为了不当俘虏,又再下沅江,穿过洞庭湖而至湘水流域,最后

就在长江东北的汨罗江没水自杀,从身殉国。虽然遭遇如此坎坷,他仍然保持了坚强的斗志,无论处境多么严酷,他都坚信他所斗争了一生进步理想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在这期间《哀郢》、《涉江》、《惜往日》都证明了这一思想,《衷郢》对腐朽的旧贵族势力作了极其尖锐有力的揭露,对国家人民以至楚国的山川风物倾注其深刻的眷恋,在这之后又写了《涉江》从诗中可看出,无论处境多么严酷,仍然保持坚强斗争的性格,同时也坚信他所为之一生的进步理想,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在死之前的《惜往日》对他自己一生的斗争作了最终的概括,使人清楚地看到他最根本的思想主张,就是出于爱国主义而强烈要求在楚国实行法治,使国家富强起来。然而由于楚国的旧贵族势力极其强大,他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私利,必须支持“背法而心治”,所以屈原的理想与主张尽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还是被反动的旧贵族势力所催残,以至于扼杀了,所以他的诗篇充满了壮美充满了高洁。

二、不同之处

1、因出身经历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是战国时代宋国蒙人,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也就是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学者,都有闪光的文章著世。但由于出身经历不同导导致迥异的态度,使他们作品的风格不同。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的老子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善于自我安慰,他是哲学家、思想家兼文学家,但庄子这样知识分子,只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社会地位相当低,不得不承受种种束缚和压迫,如果他胆敢反抗,就必然会带来更大的不自由,他出于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对政治始终抱着一种疏远和冷峻的态度,对统治者始终抱着一种反抗的不合作的态度“终身不化,经快吾志焉”。所以他的作品也带有疏远和冷峻的风格,同时还带有超然。

而屈原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并且本身就是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之职,并且楚民族独特历史发展进程形式的热爱祖国,顽强不屈、勇于进取的精神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滋养了他的爱国激情和持正不阿、奋斗不止的抗争精神。所以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国势的兴衰。由于二人不同的政治态度,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庄子做文章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批判社会,而在于崇尚自然,在于为困境中的人类寻找精神的家园,他为人只是内心炽烈、激世之情无法掩饰的自然流露。洒脱超然,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致力于对世俗价值的超越,对人生困境的超脱,故创作风格冷峻超然。

而屈原的终极目标是中国最终要重新恢复统一,并出现唐虞三代那样的盛世,故他致力于法治,而时刻担心祖国的现实、民族的前途,对朝野上下的贪婪愚忘之风的迫害贤良,祸国殃民的群小切齿痛恨,对自身的价值和也所坚持的理想充满自信,所以他愤概难平,种种忧怨,郁结心头,故浑融为一股悲慨愤激之气,形成了屈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郁愤缠绵的风格。

2、因思想不同而形成了迥异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和屈原政治态度迥异,故形成了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精神即消极与积极。

庄子的作品始终葆有平民分子的强烈愤世精神,由于他为人正直不阿,不媚权贵,不屈于权势利益,所以他对社会上的许多丑恶现象都能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抨击(用辛辣和冷峭的文字〉。如《养生主》中对当时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的批判精神,《肢箧》中“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不治矣”。对国君、诸侯表示了极大的憎恶,所以他对黑暗社会是大胆的揭露和批判;对邪恶势力是冷嘲热讽,嬉笑怒骂,但对美好事物是热情赞美歌颂。他歌颂残疾怪人的高尚情操,对所有有德之人,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赞美“德人”说:“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庄子的浪漫主义,更多地歌颂自然,要求个性解放,探索人生自由的理想境界,这是庄子浪漫主义的突出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