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思想梳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的思想主张
以“道”为本的天道观
•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认为一切由 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 • 其一,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第 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 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 其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 天下母。” • 其三,道是无。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在这里生于“无”即是生于“道”,“道”就是 “无”。
• 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 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 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 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 简要说一说。 (3分)
•〖参考答案〗
• 1、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 全生命,享受自由。
• 2、(开放题,有观点,有分析,自圆其说 即可)
• 1.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 (1分)方面的主张。“烹小
鲜”与“治大国”之间的共同点是
(1分)(2
分)
源自文库
• 2.老子和韩非子关于治国的主张有哪些异同?(3分)
〖参考答案〗
• 1. 治国 清静无为、不扰民 • 2.相同点:以民为重,不伤民(或:无为
而治(1分) • 不同点:老子:主张以道来治理,遵循自
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向相反的一
面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 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
老子承认转化,但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 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 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以固强 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 上,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 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 的力量莫过于它。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 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
•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
•
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
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
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
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
•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 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老庄的无为而治的区别
• 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 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 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 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
• 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 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 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 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逍遥游的境界
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 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 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
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万物各顺其本性,只要 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 就同等幸福。
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 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 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 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 是与天地融合。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这 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我 本身也已经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 恒的幸福。
然之道,互不干扰,以德互交。(1分) • 韩非子观点:以法治理,要保持法律的稳
定简明,不要轻易改变,让百姓安心。(1 分)
庄子的思想主张
•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 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 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 何而安之若命。
课后作业
• 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2题(5分) •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论语》)
•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 “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日: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 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比龟者,宁其死为留 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 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日: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老子的思想。
(2)结合材料,具体解释一下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老 子的思想。 答案:(1)寡欲(或“知足”)
• (2)结合材料,具体解释一下这一思想的 积极意义。
(2)①老子认为,人们沉醉于声色犬马和口腹 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 受损。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才是真正愉 悦享受。②统治者的无厌欲求则会引发战争, 使百姓受苦;统治者去欲寡求则会造就一个 有道的社会。这在战争频发的春秋时代有着 深远意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 【甲】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 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
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选自《道德经第六十章》)
• 【乙】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 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
若烹小鲜。 (选自《韩非子·解老》)
治,以其智多”。因此,主张“常使民无知无
欲”。
•
“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
•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
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 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向往结绳记 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民会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表现出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
【模拟试题举隅】
•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2题。(10分) •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
焉。” (《论语·颜渊》) •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猬乎!狂者进取,猬
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
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外篇》) • 1.孔子和庄子在交友上有怎样的共识?试用简明的话语
• 老子还认为人要有寡欲自知,要有克 服自己弱点的毅力。人如果要“自 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仅达 不到目的,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 十二章)
“虚静”“玄鉴”的认识论
•
老子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出
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
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
成”。他还宣扬“涤除玄鉴”的直观方法,教人
们洗心内照。
•
他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反对启迪民智,要
人们做到“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他认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
概括。(4分) • 2.上述材料对你交友有怎样的启示?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
〖参考答案〗
• 1.适度交往,保持距离。 • 2.①把握交往的“度”,过犹不及,反受
其辱。 ②交往中主张“中庸之道”,但当 结交巾道不行时,要变通,可以结交狂狷 者。 ③坚持“君子之交”,以“义”合而 不以“利”合,清淡如水。 •
以“道”为本的天道观
•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认为一切由 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 • 其一,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第 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 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 其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 天下母。” • 其三,道是无。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在这里生于“无”即是生于“道”,“道”就是 “无”。
• 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 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 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 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 简要说一说。 (3分)
•〖参考答案〗
• 1、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 全生命,享受自由。
• 2、(开放题,有观点,有分析,自圆其说 即可)
• 1.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 (1分)方面的主张。“烹小
鲜”与“治大国”之间的共同点是
(1分)(2
分)
源自文库
• 2.老子和韩非子关于治国的主张有哪些异同?(3分)
〖参考答案〗
• 1. 治国 清静无为、不扰民 • 2.相同点:以民为重,不伤民(或:无为
而治(1分) • 不同点:老子:主张以道来治理,遵循自
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向相反的一
面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 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
老子承认转化,但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 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 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以固强 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 上,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 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 的力量莫过于它。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 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
•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
•
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
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
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
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
•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 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老庄的无为而治的区别
• 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 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 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 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
• 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 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 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 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逍遥游的境界
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 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 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
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万物各顺其本性,只要 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 就同等幸福。
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 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 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 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 是与天地融合。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这 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我 本身也已经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 恒的幸福。
然之道,互不干扰,以德互交。(1分) • 韩非子观点:以法治理,要保持法律的稳
定简明,不要轻易改变,让百姓安心。(1 分)
庄子的思想主张
•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 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 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 何而安之若命。
课后作业
• 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2题(5分) •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论语》)
•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 “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日: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 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比龟者,宁其死为留 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 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日: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老子的思想。
(2)结合材料,具体解释一下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老 子的思想。 答案:(1)寡欲(或“知足”)
• (2)结合材料,具体解释一下这一思想的 积极意义。
(2)①老子认为,人们沉醉于声色犬马和口腹 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 受损。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才是真正愉 悦享受。②统治者的无厌欲求则会引发战争, 使百姓受苦;统治者去欲寡求则会造就一个 有道的社会。这在战争频发的春秋时代有着 深远意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 【甲】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 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
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选自《道德经第六十章》)
• 【乙】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 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
若烹小鲜。 (选自《韩非子·解老》)
治,以其智多”。因此,主张“常使民无知无
欲”。
•
“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
•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
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 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向往结绳记 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民会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表现出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
【模拟试题举隅】
•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2题。(10分) •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
焉。” (《论语·颜渊》) •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猬乎!狂者进取,猬
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
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外篇》) • 1.孔子和庄子在交友上有怎样的共识?试用简明的话语
• 老子还认为人要有寡欲自知,要有克 服自己弱点的毅力。人如果要“自 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仅达 不到目的,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 十二章)
“虚静”“玄鉴”的认识论
•
老子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出
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
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
成”。他还宣扬“涤除玄鉴”的直观方法,教人
们洗心内照。
•
他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反对启迪民智,要
人们做到“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他认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
概括。(4分) • 2.上述材料对你交友有怎样的启示?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
〖参考答案〗
• 1.适度交往,保持距离。 • 2.①把握交往的“度”,过犹不及,反受
其辱。 ②交往中主张“中庸之道”,但当 结交巾道不行时,要变通,可以结交狂狷 者。 ③坚持“君子之交”,以“义”合而 不以“利”合,清淡如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