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乳胶漆技术要求
乳胶漆技术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四、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墙面涂料中对人体有害物质容许限值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安全涂装及防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装饰装修用水性墙面涂料。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有机物作为溶剂的内墙涂料。
2、技术要求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g/L)≤2002游离甲醛(g/kg)≤3重金属(限色漆)(mg/kg)≤可溶性铅90可溶性镉75可溶性铬609涂料/油漆概述一.概要概述:按照以中国国家和当地相关规范和标准为基础,本技术文件和其它文件要求为增补条件,以及合同文件要求提供油漆和涂料。
如果中国国家和当地相关规范和标准与本技术要求条件出现矛盾,那么就以较高标准或条件执行。
国际同类参考标准达到或超过以上规定标准,也可以接受。
相关文件检查其它技术章节对规定的涂料的位置、范围和性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其它章节中未能涉及的表面涂料处理参照本节。
参照标准概述:除非被本技术文件和合同文件要求,请遵照参照标准的使用条款和建议。
参照标准中出现的任何建议或意见,都应视为强制性要求。
如果参照标准、本技术文件或者内部自身之间发生冲突,应以更严格的标准或要求为准。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10).《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标准》GB/T9756(11).《建筑涂料涂层试板的制备》JG/T23(12).《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JG/T24(13).《外墙无机建筑涂料》JG/T26(14).《建筑外墙用腻子》JG/T157(15).《多彩内墙涂料》JG/T3003(16).《健康型建筑内墙涂料》DB31/T15(17).其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当地相关规范和标准、行业规范和标准以及以上文件的现行版本。
油漆技术要求
油漆技术要求
1. 油漆的颜色得正啊!就像你选衣服颜色一样,你总不希望刷出来的颜色和你想要的差很多吧!比如你想要个明亮的蓝色,结果刷出来成了暗淡的蓝灰色,那多让人郁闷啊!
2. 附着性得强啊!别到时候轻轻一碰就掉漆,这可不行!这就好比你的手机贴膜,要是没贴好老掉,那多烦人!像给家具刷漆,总不能用着用着漆就开始剥落吧!
3. 干燥速度可不能慢腾腾的呀!不然等油漆干要等好久,多耽误事儿!就跟你等快递似的,慢吞吞的能把你急死!如果刷一面墙要等好几天才干,那可太糟心了!
4. 耐久性得多好啊!不能没几年就开始掉色、损坏。
就像一双质量好的鞋子能穿很久,油漆也得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啊!不然重新刷漆多麻烦!
5. 环保性很重要啊!那些味道刺鼻的油漆可千万不能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你想想在一个满是刺鼻味道的房间里待着,那得多难受呀!环保的油漆才能让我们安心使用呀!
6. 刷漆的时候可不能有流挂呀!不然那墙面就跟泪痕似的,多难看!这就像你化妆要是粉底没涂好,一块一块的多糟糕!好的油漆工艺可不能有这种情况!
7. 平整度也得有保障啊!要是坑坑洼洼的像麻子脸一样,那可不行!这和你整理床铺一样,总不能皱皱巴巴的吧!得把油漆刷得平平整整的才好看嘛!
8. 光泽度得合适呀!太亮了晃眼,太暗了又没精神。
就像灯光的亮度,得刚刚好才舒服!选择油漆的时候可得注意这一点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油漆技术要求真的都很重要啊,每一条都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有好的油漆效果呀!。
油漆的技术要求
一、目的:为规范回转装置在施工中油漆涂装操作和提高油漆涂装合格率,制定施工的具体技术要求。
二、范围:适合普通回转装置的油漆涂刷,如客户对油漆有特殊要求则需改变工艺流程。
三、具体要求:3.1涂装操作对样品试验、工具使用、堆放储存的要求:凡属不同漆类,颜色一定要按设计要求和确认样品后才能使用,所用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并在储存期内,在施工前应先做一块不小于300*300mm的样品。
等质检部、技术部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所用于油漆的工具都必须是准确、清洁、干净、无异物,包括喷漆的压缩机、管道和喷枪都要干净。
所有构件的油漆或喷涂都应该是在干净的环境中进行,同时应注意天气变化,不得在雨天、湿度大的空气或没有干透的表面进行施工。
另外不管是油刷还是喷射施工,对不该上油的部分保护起来,严禁上油后再铲除处理的方式。
在整套工序完成,油漆完全自然干透后,再进行保护处理。
油漆应单独堆放和储存,施工现场,要特别注意防火,应符合现场防火条例规定要求。
3.2回转装置油漆工艺流程:3.2.1清洗:使用90#汽油及钢丝球或钢丝刷对基座、端盖、顶盖等零部件表面进行清洗,去除杂质、油污。
3.2.2涂装底漆:首先将不需要涂装的配合面涂一层高温润滑脂,然后使用2组份的环氧富锌底漆施喷1~2层,每层隔5-10分钟,自然干透.(如供应的货品已经存在底漆则不需再喷涂底漆)3.2.3涂装中漆:暂时不使用.3.2.4涂装面漆:采用喷枪或漆刷喷涂凯维特级汽车漆(魔力黑)2-3层,每层隔5-10分钟,自然干透.(颜色可按顾客要求选定).3.3油漆涂装的检验要求:3.3.1油漆表面不能出现气泡、起小孔、涂层表面不平滑现象。
3.3.2油漆涂刷应均匀,不允许存在漏刷、流挂、露底或者皱皮等现象。
3.2.3油漆每度涂刷间隔时间严格按油漆厂说明书进行,防止新的涂层软化已涂装的油漆。
喷漆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喷漆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一、工艺流程1.每批订单生产之前先喷色板,经技术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2.修边打磨:(把原件有毛边的用刀片修平,再用砂纸打磨平滑).3.除油除尘:(把修好的件用除油剂擦拭一遍,注意:必须擦到位)。
4.上挂架:保证镜座和盖板一体喷漆,而且要和镜体同一车架对应上架,能保证同一批油漆喷漆,同一车架烘烤,避免造成三个件有色差,镜座要增加膜厚8—10μm。
5.喷漆底漆:(涂装底漆要在25μm±1,要均匀,不能少漆或多漆,底漆60℃烘干20分钟(常温在30℃±3的情况下烘干10分钟).(调配漆比例要严格按厂家给的比例).6.底漆层打磨:(把烘干的底漆件查看一遍有颗粒的用2000#的砂纸打磨平,把需要返工的挑选出来进行返修).7.喷漆色漆:(色漆厚应在30μm±2,特别要注意均匀的喷漆色漆60℃烘干20分钟(常温在30℃±3的情况下烘干10分钟),以免产生不同部位有色差).8.喷漆清漆:清漆的厚度应在35—40μm,不能少喷或多喷,少喷会产生局部的厚度不够而导致光泽度不够,多喷会出现挂流现象.9.烘烤:把喷好漆的产品用60℃烘烤120分钟。
10.包装:把烘烤好的产品晾置20分钟后即可开始检查。
注意,目视对比色板是否有明显色差,不良品进行隔离,表面不能有颗粒、少漆、挂流等现象。
有颗粒的需要打磨抛光,少漆和挂流的需返工、返修,杜绝不良品入半成品库。
11.入半成品库:把包装好的,贴有标签的入库,保证镜座盖板一体配送。
二、涂装产品标准1.涂装好的产品要和标准色板的颜色保持一致。
2.产品表面不能有明显的颗粒。
3.表面不能少漆。
4.表面不能有橘皮现象。
5.不能有挂流现象。
6.车厂有特殊要求的:用2B或HB的铅笔呈45°角用大于1。
5N力划过不能有明显的划伤。
7.附着力:百格测试不掉漆。
三、批次首检:每个批次生产前必需进行首检检测.1.依据色板或确认样件,检测是否与标准颜色一致。
车身油漆检验技术条件(3版)
车身油漆检验技术条件(3版)引言车身油漆是新车制造过程中的必要工艺,它能够为汽车提供保护、美化和增加价值的作用。
因此,对车身油漆的性能、质量和工艺有一个标准化的检验体系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车身油漆的检验技术条件(3版),从而帮助检验人员更好地判定汽车油漆的合格性。
一、检验技术条件1.1 检验项车身油漆的检验主要考核以下项目:1.颜色:检查油漆颜色是否与车身统一。
颜色变化不能超过色差5%2.亮度:使用亮度计测定车身各部位亮度,应在85%以上。
3.光泽度:采用针对横向和纵向的20度几何角反射测量仪或60度几何角反射测量仪进行检测,孔径应为9mm以上。
车身油漆的光泽度应在85%以上。
4.附着性:使用胶带进行检验,贴上去后迅速撕下,检查漆膜是否撕下或有裂纹现象。
5.硬度:使用铅笔做硬度测试,检查漆膜是否被刮伤。
6.耐污性:使用带有污渍的棉布,擦拭油漆表面,检查是否会划伤或起泡。
1.2 检验仪器车身油漆的检验需要使用专业仪器,包括:1.色差计:检测颜色差异。
2.亮度计:测定车身各部位亮度。
3.反射测量仪:测光泽度。
4.胶带:用于附着性测试。
5.铅笔:用于硬度测试。
6.污渍棉布:用于耐污性测试。
二、检验流程2.1 样品准备取车身各部位标准色板与待检车辆做对照,在同一光线下进行检测。
2.2 检验步骤1.颜色检验:取3个样品进行检测,按顺序放在色差计上,检测色差值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2.亮度检验:使用亮度计进行测量,注意在同一光线下检测各部位的亮度。
3.光泽度检验:使用反射测量仪进行测量,注意测量角度,避免误差。
4.附着性检验:使用胶带进行测试,贴上胶带后,迅速撕下,检查油漆漆膜是否撕下或有裂纹现象。
5.硬度检验:使用铅笔进行测试,检查油漆表面是否有刮痕。
6.耐污性检验:使用带有污渍的棉布擦拭,检查是否会产生划痕或泡沫。
2.3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依据《车身油漆检验技术条件》标准确定车身油漆是否合格,记录检测因素的数据,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表面喷涂要求和检验标准
ORICH邦盛医疗装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表面喷涂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文件编号:JS-0480106/A-2013)编制______校对______审核______批准______日期______表面喷涂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1目的提供了表面喷涂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规定了外观判定的基本方法和客观判定微小缺陷的标准。
以便于统一公司内外标准,减小判定误差。
2范围适用于在金属部件、塑料部件(包括玻璃钢材料)上喷涂处理后的品质要求,外观判定的标准(色调、色彩、性能等)。
3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温度:(23± 2)C,湿度:(50± 5)C。
4测试概要5样品准备试板按GB/T9271-2008标准准备。
1. 底材:a)底材与产品要求一致,喷涂工艺和技术要求参照产品要求。
b)底材为马口铁,厚度0.3mm喷涂工艺和技术要求参照产品要求。
2. 数量:底材为a)的准备:10块;底材为b)的准备:5块。
3. 大小:150mn X 200mm6表面喷涂的技术要求6.1外观要求a)外观级别分类:喷涂部件的分类标准如下表:b)、色调检查。
对照标准样板,测量色差,要求:△E W 1.0 ;对照前批次供货样板,测量色差,批次色差要求:△E W 0.6c)涂膜外观:涂层表面无漏涂、鼓泡、流挂、皱皮、针孔、渗色、划伤、印痕、褪色、颗粒、脱落、撞伤、色差等缺陷,涂层表面平顺、光滑。
6. 2性能要求:a)、附着力要求:在一定破坏力(两种方式)条件下表面不能被揭下来。
测试条件详见722。
b)、抗磨损要求:在经受一定力度和次数的摩擦后,表面喷涂颜色应无明显变化,表面上的图案不能消失。
测试条件详见7.2.3 。
c)柔韧性要求:正向冲击测试后,油漆表面无裂纹、皱纹、脱落现象。
测试条件详见7.2.4。
d)、抗溶剂要求:模拟产品在用化学溶剂擦拭后,表面应无褪色、腐蚀或变质等缺陷。
测试条件详见7.2.5。
e)、硬度要求:用规定硬度的铅笔在一定力度下划过表面,产品喷漆表面不应有剥落痕迹。
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油漆规范要求
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油漆规范要求建设装饰工程是构建美丽城市的重要一环。
而油漆作为装饰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工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为了确保施工效果和使用效果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建设装饰工程中对油漆的规范要求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油漆质量、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等方面介绍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油漆规范要求。
一、油漆质量要求在建设装饰工程中使用的油漆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并且要求具备以下特点:1. 环保无毒:油漆中不能含有有害物质,且对使用环境和人体无毒无害。
2. 耐久性好:油漆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使用寿命长,能够承受不同气候条件和外力的影响。
3. 抗污性强:油漆表面应具备良好的抗污性,易于清洁维护。
4. 色彩鲜艳:油漆应具有丰富的色彩选择,并且色彩鲜艳持久。
二、施工环境要求建设装饰工程中,油漆施工的环境要求非常严格,以确保施工质量和人员健康安全。
1. 温度要求:油漆施工应在符合要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5℃以上,湿度在85%以下。
2. 通风要求:施工现场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以确保有害气体及时排出,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干燥要求:施工现场应保持相对较低的湿度,以保证油漆能够迅速干燥。
三、施工技术要求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油漆施工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层处理: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确保基层平整、牢固,以免影响油漆的附着力。
2. 油漆搭配: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合的油漆产品,并按比例准确搭配,避免出现涂层色差等问题。
3. 施工工艺: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包括刷涂、喷涂等方式,确保油漆均匀一致,涂膜平整光滑。
4. 施工质量检测:施工完成后,应对涂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涂层的厚度、附着力等指标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油漆规范要求包括油漆质量、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才能确保油漆的质量稳定、施工效果良好,为建设美丽城市提供可靠的保障。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油漆是一种常见的涂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
然而,不合格的油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油漆检测标准,以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
首先,对油漆的成分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油漆通常由颜料、溶剂、树脂和添加剂等组成,而这些成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油漆的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检测人员需要对油漆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要求。
其次,油漆的物理性能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
这包括油漆的附着力、硬度、耐磨性、耐候性等指标的测试。
通过对这些物理性能的检测,可以评估油漆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确保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使用并且不会出现脱落、开裂等问题。
另外,油漆的环境性能也是需要重点检测的内容之一。
这包括油漆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重金属含量等环境污染物的检测。
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会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而重金属的超标则可能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这些环境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测。
此外,对油漆的色泽、光泽、均匀性等外观性能也需要进行检测。
这些外观性能的检测可以直观地评估油漆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用户的审美要求。
最后,对油漆的贮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也需要进行检测。
油漆在贮存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变质、分层等现象,可能会影响其使用效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对油漆的贮存稳定性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在贮存期间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
综上所述,油漆的检测标准涉及到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环境性能、外观性能、贮存稳定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全面检测,可以确保油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油漆检测标准对于行业发展和用户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喷漆技术规范
1.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我司在金属零件或其组合件上进行喷漆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
1.3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金属基结构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2409 涂料和清漆—交叉切割试验GB 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 9274-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 9754-88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 11186.2-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论每二部分测量GB/T 1732-93 漆腊耐冲击测定法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3.定义:批:指同一天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应用同种油漆的、材料和形状相似的零件的总和。
4.工艺鉴定要求:4.1 总则:生产者的工艺设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
生产者的工艺、设备、质量必须满足第4节的要求。
4.2 设计要求:生产者应保持并遵守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批准的设备、工艺和检验文件。
4.3 喷漆间设施要求4.3.1 喷漆间应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4.3.2 喷漆间的温、湿度应能控制在以下范围:温度15-35℃相对湿度30-80%4.3.3 喷漆间最好有单独的零件进、出通道,尤其是要控制进入喷漆间的零件不会受到污染;4.3.4 所有设备应保持清洁、良好的状态;4.3.5 压缩空气应无油无水(操作者可用压缩空气对着干净的镜子吹2-3min,检查镜子上应无油、无水痕迹);4.3.6 烘房内温度应保持均匀,有效烘烤区的温差应能控制在+-5℃以内;温度控制、显示仪表的精度不低于1级。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一)2024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一)引言:喷漆质量检验标准是保证喷涂表面质量和涂装工艺稳定性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介绍喷漆质量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表面平整度、颜色一致性、附着力、涂层厚度和光泽度方面的检验要点。
正文:一、表面平整度检验1. 检查喷涂表面是否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
2. 使用直尺或钢片检测表面是否符合正常平整度要求。
3. 检查表面是否存在鱼眼、皱纹等缺陷。
4. 利用手触摸表面检测是否存在明显的颗粒、气泡等。
二、颜色一致性检验1. 使用标准颜色卡与喷涂表面进行对比。
2. 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检查颜色是否保持一致。
3. 利用专业仪器测量颜色参数,如色差、色调等。
4. 对比不同批次的喷漆,评估颜色是否一致。
三、附着力检验1. 使用划格器或者胶带进行附着力测试。
2. 进行交叉划格检验,评估涂层是否牢固。
3. 根据涂层剥离情况,确定附着力等级。
4. 检查涂层是否存在开裂、剥落等现象。
四、涂层厚度检验1. 使用合适的仪器测量涂层厚度。
2. 确保涂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3. 检查涂层是否均匀,避免存在厚度梯度。
4. 对涂层厚度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涂装工艺的稳定性。
五、光泽度检验1. 使用光泽度仪测量涂层的光泽度值。
2. 对光泽度进行定量评估,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3. 在不同角度下观察涂层反射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异物和划痕。
4. 检验光泽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涂装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总结:喷漆质量检验标准的实施对确保喷涂表面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表面平整度、颜色一致性、附着力、涂层厚度和光泽度的检验,可以评估喷漆质量是否合格,从而保证涂装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在实施喷漆质量检验标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参数,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油漆工艺技术及要求
油漆工艺技术及要求要实现高质量的油漆工艺,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要求和技术:1.表面准备:在进行油漆之前,表面必须经过适当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洁、去除旧漆、磨砂等。
这些步骤可以确保油漆附着力和涂层的平整度。
2.涂料选择:不同的表面材料需要不同类型的涂料。
在选择涂料时,要考虑其适用性、耐久性和环境友好性。
一般来说,室内涂料通常是无毒无味的,而室外涂料则需要更强的耐候性。
3.涂料配方:涂料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包括树脂、溶剂、颜料等。
正确的涂料配方可以确保涂料的性能和耐用性。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涂料配方。
4.涂料施工:涂料可以通过刷涂、滚涂、喷涂等方法施工。
不同的涂料和表面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的施工方法。
施工时要确保均匀涂布,并避免涂料滴落和渗透。
5.干燥和固化:涂料施工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和固化才能达到最终效果。
不同的涂料需要不同的干燥时间。
在干燥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6.涂层检测:完成涂漆后,要进行涂层的质量检测。
这包括涂层的附着力、硬度、耐磨性等方面。
质量检测可以确保涂层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7.环境保护:在油漆工艺中,要注意环境保护。
选择环境友好型涂料,合理使用溶剂,正确处理废液等。
这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8.安全措施:在进行油漆工艺时,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通风设备等,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油漆工艺技术是一项细致且专业的工作。
正确的表面准备、涂料选择、施工和涂层检测是实现高质量油漆工艺的关键。
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油漆通用技术规范
油漆通用技术标准编制人:审核人:会签:批准人:南京华士电子科技发布油漆通用技术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条件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委外油漆处理的产品,是产品油漆相关工艺和质量通用标准的执行准那么,当客户或技术没有明确的美工技术标准输入时,以本技术标准为准;当客户或技术有明确的美工技术标准输入,那么以客户或技术的美工技术标准为准二、参照标准及标准:三、技术要求3.1 预处理焊接后的处理首先需要去除焊接后剩余的氧化皮、焊渣、焊接飞溅,此工艺可和除锈工艺合并处理。
3.1.2碳钢外表处理前预处理3.1.2.1 除油3.1.2.1.1 轻微油污可和除锈工艺合并处理;3.1.2.1.2 重度油污采用低碱液除油脂,利用低碱对植物油的皂化作用,形成溶于水的皂化物以除去油污。
低碱液使用温度为室温~80℃,PH值为9~12,处理试件为5~20分钟。
3.1.2.2除锈3.1.2.2.1执行标注根据标准GB8923,锈蚀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除锈等级分为Sa1、Sa2、Sa2.5、Sa3四个等级,假设使用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等级那么为St1、St2、St2.5、St3。
3.1.2.2.2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假设喷射处理易造成薄板的变形或零件尺寸较小时,可使用不锈钢丝刷或颗粒度60~80的砂轮打磨除锈。
除锈等级应到达St3。
3.1.2.2.3喷射除锈。
喷射除锈前,应去除厚的锈层,以及油污和污垢。
除锈等级应到达Sa2.5;对特殊性能和特殊加工要求的覆盖层,如喷镀锌、粘贴等应为Sa3。
处理结束后,外表的浮尘和碎屑应予以去除。
喷射除锈后的钢件外表粗糙度Ra12.5~50mm(铸件除外),外表粗糙度按GB 6060.5 规定的比拟样块进行对照检查。
3.1.2.2.4酸洗。
酸洗是利用酸对氧化物溶解以及腐蚀产生氢气的机械剥离作用到达除锈和除氧化皮的目的,当手工或动力工具打磨无法完全除锈,或者客户有特殊要求时,应采用酸洗进行除锈。
酸洗温度在常温~80℃,浓度10%~40%,并参加适量的缓蚀剂。
油漆检验标准
油漆检验标准油漆是一种常用的涂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
为了确保油漆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油漆检验标准,以便对油漆进行质量检验和评定。
本文将介绍油漆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油漆的外观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外观检验包括油漆的色泽、光泽、平整度等方面。
色泽应该均匀一致,光泽应该适中,不能过于暗淡或者过于亮眼,平整度则要求表面平整无明显凹凸。
其次,油漆的附着力也是需要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附着力是指油漆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直接关系到油漆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通常采用划格法、十字划格法等方法来进行检验,确保油漆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基材表面。
另外,油漆的耐候性也是需要重点检验的内容之一。
耐候性是指油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包括耐光性、耐水性、耐腐蚀性等。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实验,检验油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评定其耐候性。
此外,油漆的干燥时间和硬度也是需要进行检验的关键指标。
干燥时间直接关系到油漆的施工效率和使用周期,而硬度则关系到油漆的耐磨性和耐久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可以准确评定油漆的干燥时间和硬度指标。
最后,油漆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也是需要检验的重要内容。
VOC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害的化学物质,严格控制油漆中VOC的含量,对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都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油漆检验标准涉及到油漆的外观、附着力、耐候性、干燥时间和硬度、VOC含量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才能保证油漆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喷漆技术要求
港口机械防腐技术要求概述为延长合同设备使用寿命,尽量减少对合同设备外表面维护所消耗的材料和工时费用,合同设备将进行涂漆防腐。
1、总体要求根据ISO12944腐蚀环境的分类,沿海的钢结构属于C4环境:新建项目涂装方案部位:钢结构外表面维修项目涂装方案部位:钢结构外表面2、油漆要求2.1 环氧磷酸锌底漆●环氧磷酸锌底漆需能够适用于镀锌件表面的涂装。
环氧磷酸锌底漆涂装在镀锌表面上要具有良好的表面附着力,以提供长时间的防腐保护。
●体积固体份在63%以上,比重在1.4Kg/L以上,以保证足够的单位体积足够的产品质量。
2.2 环氧云铁中间漆环氧云铁中间漆需要能够提供常温固化型和冬用固化型两种,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有更大的选择范围。
●体积固体份在80%及其以上,比重在1.8Kg/L 以上,保证单位体积油漆有足够的质量,保证中间漆中足够的云母氧化铁含量。
●较宽的干膜厚度范围,干膜厚度的应用范围:100~200微米。
2.3丙烯酸聚氨酯面漆(1)体积固体份在57%以上,比重在1.2Kg/L以上(2)丙烯酸聚氨酯面漆要有优异的保光保色性●采用第二代技术的丙烯酸改性聚氨酯面漆,而非环氧改性聚氨酯面漆。
以保证面漆的高效保光保色性能。
(3)丙烯酸聚氨酯面漆要具有优异的柔韧性●保证在建造及生产作业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不会因为现场的碰撞造成漆膜破裂,影响油漆配套的防腐性能。
2.4 改性环氧树脂漆●体积固体份在82%及以上,比重在1.5Kg/L以上,以保证足够的单位体积足够的产品质量。
●改性环氧树脂漆应该能够满足维修场合表面处理的要求,对采用动力工具或手工处理的表面具有容忍性。
要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底材,对保留完好无损的涂层具有油漆兼容性,达到满足维修场合低表面处理状况底材高附着力的要求,为下道油漆提供良好的附着基础。
3、干燥及覆涂间隔各涂层间的干燥及覆涂间隔(25℃)如下:不大于备注:*冬用型,干燥时间和覆涂间隔将不大于10-12小时4、金属表面处理和涂装4.1. 钢结构处理为了保证涂料发挥最性能,钢结构表面在喷砂前,电焊缺陷例如气孔和不连续焊等要修正好。
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检测方法(一)
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检测方法(一)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检测在各种表面涂漆之前,确保油漆与表面能够良好地附着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油漆附着力的标准,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来评估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进行检测的技术。
1. 划格法划格法是用来评估涂层附着力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涉及在涂层表面进行刻线或划线,然后通过封闭或遮盖一部分划痕,以评估涂层附着力的好坏。
通过对剩余划痕的数量和大小进行评估,可以确定涂层的附着力。
常用的划格方法有:十字划格法、网格划格法和X划格法。
2. 拉伸法拉伸法可以通过应用拉力来评估涂层附着力。
它通常用于评估涂层在不同基材上的附着能力。
拉伸法通过测量在拉伸过程中涂层的剥离程度来评估附着力。
常用的拉伸方法有剪切法、撕裂法和折弯法。
3. 压痕法压痕法是另一种评估涂层附着力的常用方法。
它通过在涂层表面施加压力并观察压痕的形状和大小来评估附着力。
压痕法可以测量涂层在不同基材上的附着能力,并且非常适合评估较硬的涂层。
常见的压痕法有钢珠落砸法和洛氏硬度法。
4. 剥离法剥离法是一种直接评估涂层附着力的方法。
它涉及将剥离试验片与涂层表面粘合,并通过施加剥离力来评估附着力。
常见的剥离法有拉拔法和剪切法。
拉拔法适用于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而剪切法则适用于评估涂层之间的附着力。
5. 硬度测试硬度测试是评估涂层附着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测量涂层的硬度,可以间接评估其附着力。
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有洛氏硬度测试和巴氏硬度测试。
总结评估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进行检测是确保涂层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介绍了划格法、拉伸法、压痕法、剥离法和硬度测试等常用的方法。
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准确评估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并确保涂层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
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检测在前文中,我们介绍了评估油漆附着力的常见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检测的具体细节。
1. 标准在进行油漆附着力测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涂层附着力的标准。
喷漆技术要求
喷涂技术要求设备表面喷漆,对所用油漆品种、牌号、喷涂质量、执行和验收标准以及各系统的面漆颜色做出如下规定:一、油漆品种提供设备表面油漆采用海洋防腐油漆。
二、喷涂质量要求1、喷涂前进行表面处理,钢材无凹坑、夹层,边沿无毛刺,焊接接头、咬边、凸出处要打磨光滑,钢材表面无锈蚀、酸、碱、油脂等污物.2、结构件表面喷砂除锈等级应达到Sa2。
5 级,其它部件表面除锈等级必须达到Sa2 级或St3级。
3、油漆干透后漆膜应牢固地粘附在涂面上,不得有发粘、脆裂、脱皮、皱皮、气泡、斑痕及粘附颗粒杂质等缺陷,外观漆膜应均匀、细致、光亮平整、颜色一致,不得有流痕和明显刷痕。
三、油漆牌号和喷涂厚度各系统设备喷涂油漆牌号、底漆和中间漆颜色及每道喷漆厚度见如下要求:7、其它要求①若生产厂家喷漆规范高于此规范,按照生产厂家规范执行。
②此规范若与技术协议冲突,按标准较高要求执行。
四、执行和验收标准5308—87五、表面颜色1、红色:、管排架、走道、消防泵及消防泵电机、消防管线、砂箱、管汇支持和电缆槽支撑。
2、白色:上半部分、梯子外表面、电缆槽、电气设备控制箱、遮阳棚棚顶及框架、房体内壁(空气压缩机房、柴油发电机房)3、海蓝色:空气压缩机房、柴油发电机房)4、黑色:房橇座、工具房橇座、5、灰色:6、黄绿色:电气设备接地线7、黄色:护栏8、黄黑相间:手动和电动葫芦的梁、悬臂吊梁、9、银色:燃油罐本体10、出厂原色:空压机、柴油发电机组、其他进口设备、表面处理件、有色金属件、非金属件,以及本规范未提及和各配套厂家外购设备。
11、管线:气管线–蓝色、水管线–绿色、燃油管线–棕色,液压管线为海蓝色,软管为出厂原色;色卡号:红色为R03,黄色为Y06,海蓝色为PB05六、补充说明。
1、如设计上没有特殊要求,按以上喷漆技术要求执行。
2、如设计上有技术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油漆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
油漆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油漆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油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船舶等领域的涂料。
它不仅可以美化物体表面,还可以起到防腐、防水、隔热等作用。
然而,不同的油漆产品在质量、性能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保证油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的油漆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
一、油漆技术标准1. GB/T 9756-2001《建筑用涂料》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用涂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
其中,建筑用涂料分为内墙涂料、外墙涂料、木器涂料、金属涂料等四类。
标准要求建筑用涂料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候性、耐水性、耐碱性等性能。
2. GB/T 9755-2001《汽车用涂料》该标准规定了汽车用涂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
标准要求汽车用涂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腐蚀性、耐划伤性等性能。
同时,对于不同部位的汽车,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涂料。
3. GB/T 23985-2009《船舶用涂料》该标准规定了船舶用涂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
标准要求船舶用涂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海水性、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同时,对于不同部位的船舶,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涂料。
二、油漆主要指标1. 干燥时间干燥时间是指油漆在施工后变干的时间。
干燥时间短的油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但干燥时间过短会影响涂层的质量。
因此,干燥时间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2. 色泽色泽是指油漆的颜色和光泽度。
色泽应与样品一致,光泽度应适中,既不过于亮丽,也不过于暗淡。
3. 粘度粘度是指油漆的黏稠程度。
粘度过高会影响施工效率,粘度过低则会影响涂层的质量。
因此,粘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4. 密度密度是指油漆的质量密度。
密度过高会影响施工效率,密度过低则会影响涂层的质量。
因此,密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5. 硬度硬度是指油漆表面的硬度程度。
硬度过低会影响涂层的耐磨性和耐划伤性,硬度过高则会影响涂层的柔韧性。
因此,硬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6. 耐候性耐候性是指油漆在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下不变色、不脱落、不开裂等性能。
喷漆检验标准
喷漆检验标准喷漆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机械设备等领域。
喷漆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耐久性,因此喷漆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喷漆检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喷漆质量的评估标准。
1.外观检验。
外观是最直观的喷漆质量指标之一。
外观检验包括色泽、光泽、平整度等方面的评估。
色泽要求应与标准样品一致,不能出现色差;光泽度要求均匀一致,不能有明显的亮度差异;平整度要求表面平整,不能有凹凸不平或者气泡、流挂等缺陷。
外观检验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也可以借助专业的检测仪器进行评估。
2.附着力检验。
喷漆的附着力是指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程度,直接关系到涂层的耐久性。
附着力检验通常采用划格法或者粘贴法进行评估。
划格法是利用划痕工具在涂层表面划出一定间距的格子,然后用胶带粘取格子上的漆膜,通过观察漆膜的脱落情况来评估附着力;粘贴法则是将胶带粘贴在涂层表面,然后迅速撕下,通过观察漆膜的脱落情况来评估附着力。
3.耐候性检验。
喷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耐候性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
耐候性检验通常包括耐光性、耐腐蚀性等内容。
耐光性是指涂层在阳光、紫外线等照射下的稳定性,耐腐蚀性是指涂层在酸碱、盐雾等腐蚀介质中的稳定性。
耐候性检验可以通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或者自然暴露试验进行评估。
4.涂层厚度检验。
涂层的厚度直接关系到其保护性能,因此涂层厚度的检验十分重要。
涂层厚度可以通过磁感应式涂层厚度计、激光扫描式涂层厚度计等仪器进行测量。
涂层厚度的检验要求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进行,通常会规定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的范围。
5.环保性检验。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涂料的环保性也成为了重要的检验指标。
环保性检验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重金属含量等内容。
VOC是指在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物质,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涂料的环保性。
重金属是常见的污染物,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涂料的安全性。
油漆产品的技术要求
一、产品的技术要求、执行标准(检验标准)
1、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类面漆应符合下列标准:
说明:(1)漆膜性能测试为按GB 1927及GB/T 9271标准制板于23±2℃干燥48h后检验结果;
(2)综合性能测试按GB 1765准备,喷涂环氧防锈底漆40?3um、丙稀酸聚氨酯磁漆40?3um,并于23±2℃干燥168h后检验结果。
2、中涂漆应符合下列标准:
说明:漆膜性能测试为按GB/T 9271标准制板于23±2℃干燥24h后检验结果。
3、底漆应符合下列标准:
注:(1)漆膜性能测试为按GB9271-88标准制板24h后检验结果;
(2)综合性能为预处理喷丸后的中厚板涂环保环氧底漆40 3um并干燥168h后实验结果。
油漆涂装技术要求和检验规范
产品表面处理规范-----处理方法概述FZV/QS XX.1-2008一.概述本规范规定了产品最终表面处理的一般要求。
如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成品最终要达到的表面处理要求。
二.表面处理方法分类1. 对锻造阀体的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过滤器、旋塞阀: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阀门外表面采用表面磷化处理;c. 阀体材料为铜及铜合金类、铝及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和合金的,保持原有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2. 对锻造阀体的球阀: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保持机加工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完工表面采用油漆涂装方法;3. 对铸造阀体阀门:a.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b. 阀体材料为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类的,阀门外表面采用静电喷涂环氧粉末,色标RAL5015(天蓝);c. 其他采用外表面油漆涂装方法。
4. 其他表面涂装方法如ENP、镀锌、达克罗等方法作为特殊要求,根据需求执行,不列入本规范。
5. 参考或执行标准、规范:a. 酸洗钝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JB/T 6978《涂装前表面处理---酸洗》的规定;b. 磷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GB/T 6807《钢铁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的规定;c. 静电粉末喷涂参考GB/T 156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的规定;d. 油漆涂装按照FZV/QS XX.2-2008表三的规定选取油漆及操作方法,按FZV/QS XX.2-2008进行控制和检验。
产品表面处理规范------油漆涂装技术要求和检验规范FZV/QS XX.2-20081.目的为了规范油漆涂装作业,控制油漆涂装质量以达到需要的防腐、防锈以及装饰要求;2.范围2.1 FZV/QSXX.1-2008和本文件表三规定的适用产品的油漆和油漆工艺方法;2.2 油漆的储存、待油漆金属表面预处理及粗糙度和清洁度的规定;2.3 油漆涂层的质量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技术要求、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如下: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
检 验 方 法
引用标准
容器中液态油漆的性质
1
油漆状态
搅拌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打开容器,用调墨刀或搅拌棒搅拌,允许容器底部有沉淀,若经搅拌易于混合,则评为 “搅拌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3、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2支硬度H、2H、
方法:将削好的铅笔插入固定孔内,调平锁紧,按照1mm/秒向前推
动,每只铅笔犁5道3mm长的痕迹,以不划伤漆膜为该漆膜铅笔硬度。
GB/T6739
10
光泽
≥85%
镜面光泽度计
GB9754
11
耐冲击性
≥50cm
漆膜耐冲击仪
GB/T1732
12
柔韧性(轴棒法)
直径1mm长度35mm检测轴
4
遮盖力
朱红: ≤140g/㎡
草绿: ≤ 55g/㎡
底色不再呈现的最小用漆量
在100×100mm,黑白格玻璃板,喷涂油漆,以刚看不见黑白格为终点。
用感量0.01克天平秤出玻璃板及含有漆膜玻璃板重量,再计算。
GB/T1726乙法
5
干燥时间
烘箱温度:
130-140℃/20-30分钟
指触法测量:
手指轻触烘烤后的漆膜表面,若感到发粘,但无漆粘在手上,便可认为漆膜表面已干燥,计算出对应时间。
工具:柔韧性测定器
1、漆面朝上,紧压于直径1mm棒轴,在2-3秒内弯曲180°,用4倍放大镜观测漆膜有无开裂或剥离现象等破坏现象。
GB/T1731
13
绝缘电阻率
5-15MΩ.cm
采用1010型兆欧表(摇表)测量:匀速摇动手柄,读出数值。
HGT2-59-1985※
14
耐水性
48小时不起泡、不生锈、不脱落
目测
2
细度
≤20μm
1.器具:小调漆刀;50 μm刮板细度计
2.方法:取少许符合粘度条件试样,搅拌均匀滴入刮板细度计沟槽最深处,使样品略有溢出,在1-2秒内将垂直刮刀由深槽向浅槽端匀速拉过,平板不留余漆,保持视线与沟槽成15-30°夹角,对光观察颗粒均匀显露处,3秒内记下读数。
GB/T6753.1
3
常温浸水法:浸入25±1℃蒸馏水中
GB/T1733甲法
15
人工加速老化
200h 综合评定1级
(即失光≤2级;变色、起泡、裂纹≤1级;粉化、生锈、脱落≤0级)
1、制板GB1765制备复合层试板
2、漆膜复合层总厚度≥40μm
3、符合GB9278的环境中放置14天
4、在试验箱中进行, 设定测试参数UV313荧光紫外线光源、采用光照
8
附着力
2级
(≤15%)
QFH漆膜划格器
1、 漆膜划格器、软毛刷 、透明胶带、3倍目视放大镜
2、用漆膜划格器画出10条互相垂直、间隔1mm的方格,用软布从方格对角方向刷5次,用胶带粘接,沿60度方向,在0.5—1.0秒内平稳撕离胶带,用放大镜观漆膜脱落并与图示比较评级。
GB/9286
9
硬度
≥H
工具:1、QHQ-A型便携式铅笔划痕试验仪测试法;2、400#细、水砂纸;
评定GB/T1766
编 制: 审 核: 核 准:
2014-03-02
油漆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一.油漆规格类别要求:颜色:朱红色及草绿色;类别:静电漆;
二.油漆的工艺指标要求:满足大华现有生产工艺性能要求(如涂漆工艺:一底一面;漆膜厚度≥40μm;烘烤温度:≤140℃;烘烤时间:20分钟;链速1.5米/分钟;喷漆线布局:除油---第一道面漆---5米流平室---第二道面漆---12米流平室---30米隧道烘箱)
固体含量
(不挥发物)
≥50%
油漆元素含量及检测办法:
1.校验好天平,称取2克待检油漆放置在预先干燥和准确称量的器皿内;
2.将称取的试样放在指定的烘箱内,温度控制在125±2℃,连续烘烤1小时;
3.准确称量烘干后油漆重量;
4.烘干后油漆重量除于烘干前的重量百分比就是固体含量。
GB/T1725
(GB/T6751)
GB/T1728乙法
6
粘度
≥80s
涂-4粘度计测量:
左手堵住杯口,右手将油漆倒满流动杯,松开右手拿秒表计时,至杯中油漆流完按停秒表,此时秒表读数即为油漆粘度数值。
GB/T1723
漆膜性质
7
漆膜颜色及外观
△E≤膜平整光滑 ,无明显流挂、起泡、针孔、皱纹等弊病。
GB/T1761-1988
60℃/4h,冷凝50℃/4h。
5、评定
制板GB/T1765
测试GB/T14522
评定GB/T1766
16
高低温试验
6个循环无起泡、无生锈、无开裂、无剥落
1、制板GB1765制备复合层试板
2符合GB9278的环境中放置14天
3、在试验箱中测试,-40℃/2h→120℃/2h,6个循环。
4、评定
制板GB/T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