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cd95a08db0717fd5360cdc9d.png)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识记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P149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2)“三反”运动P153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3)“五反”运动 P153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领会:2、(1)西藏和平解放 P149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
(2)没收官僚资本 P151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规定在某个城市解放的时候,根据事先调查的结果,由该城市的军事管制委员会立即派出军代表,按照官僚资本企业原属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整套接受。
官僚资本企业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简单运用:3、(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P150-151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近代史复习题 第八章(含答案)
![近代史复习题 第八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e6666a804d2b160a4ec001.png)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对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性质、人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4.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转向()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5.建国初期我国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6.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7.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8.1951~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行贿、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9.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A土地革命总路线B过渡时期总路线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小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1.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方式是()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1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14.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C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15.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最初设想是在()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在()A 1949年B 1952年C 1956年D 1957年1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8.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生理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的开始19.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总路线20.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c23e462be87101f69e3195ad.png)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 “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两翼?±?°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笔记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笔记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2c9666d376a20029bd642d1d.png)
6、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1)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必然性
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
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3)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圣才出品)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46aa98a482fb4daa58d4bdc.png)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2014年10月、2010年10月真题]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至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
[2013年4月、2012年10月、2011年4月、2009年10月真题]A.合作社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C【解析】到1949年底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没收官僚资本所属的金融机构2400多家、工矿企业2858个以及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业和商业贸易公司。
至此,全国大陆地区的官僚资本企业都已由人民政府接管,归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所有,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2009年10月真题]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答案】A【解析】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而召开的会议是()。
[2015年4月、2013年4月、2011年4月、2009年10月真题] 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三中全会C.最高国务会议D.中共八大【答案】B【解析】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242386e3941ea76e58fa04f0.png)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习要求一、学习目标学习和了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破烂摊子上,顺利的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学习和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重大意义,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中国共产党总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二、学习要点1.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2.向社会主义的过渡3.国家工业化任务的提出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5.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要点分析一、核心概念1.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中国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运动之一,历时一年多,范围涉及全国几乎所有地区,基本肃清了国民党残留的反革命势力,并清除了一批帝国主义间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2.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为保家卫国,中国政府在美国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任命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
1950年10月,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至此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3.“五反”运动“五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的针对不法资本家的经济行为的整顿运动,包括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报等。
4.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1952年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的新中国国家建设路线。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896b69011ca300a6c390b9.png)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D.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3、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是在A. 1949年10月B. 1950年10月C. 1951年10月D. 1952年10月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 《中国土地法大纲》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 1950年5月B. 1950年6月C. 1951年7月D. 1951年8月6、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7、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9、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A. 没收官僚资本B. 征用外国资本C. 赎买民族资本D. 合并公营资本10、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D.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1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A. 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B. 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C.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D.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1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A. 肃反运动B. 整风、整党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B. 反主观主义、反保守主义、反官僚主义C. 反贪污、反行贿、反盗窃经济情报D.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4、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打击不法资本家的A. 镇压反革命运动B. 工商业调整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5、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 苏联B. 朝鲜C. 越南D. 蒙古16、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A. 中苏互助同盟会议B. 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C. 社会主义国家论坛会议D. 亚非国家友好会议17、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A. 朱德B. 彭德怀C. 陈毅D. 刘伯承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C.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D. 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现有工商业的调整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D.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贪污B. 反浪费C. 反主观主义D. 反官僚主义4、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决定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运动是A. 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B. 反盗窃国家资财C. 反偷工减料D.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1949年至1952年开展的重大运动包括A. 土地改革运动B. 镇压反革命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5、针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全方位”6、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A. 丹麦B. 瑞典C.法国D. 瑞士三、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ppt课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d8c7d8e2bd960591c6772f.png)
3、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内容 内容表述 内容分析 “一体两翼””一化三改”关系的形象归纳。一体、一化指的
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两翼、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发展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 成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 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导地位已经确立。这使得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社会主义
性质) 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因素,
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所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1)工业化的任务属于完成近代中国第二项历史任务的范畴 (2)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两条道路 (3)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2bcb05b6fd0a79563c1e7213.png)
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6d691815f78a6529647d53b5.png)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鉴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毛 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 两个步骤,“民主革命是社 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 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 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 地区建立,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周恩来选集》上卷, 第368页。
决策变化——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 化。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 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到十五年,基本上完 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社会主义 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符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方针政策。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在完成了民主革命以后就要为在中国建立社 会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 之日起就确定了的奋斗目标,并且从来就没有动 摇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在革命胜利以 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 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 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主席的这些话, 给我极深的印象。因为这不 仅是初次听到他对我国如何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述,更 感到这是他依据形势的发展 变化所作出的新的判断。对 于他的论点,中央其他领导 同志没有提出异议,并连续 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了 讨论。”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165ad41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5.png)
第⼋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第⼋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2)教学⽬的与要求:1、了解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2、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及伟⼤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评价2、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条件和评价教学⽅法与⼿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第⼀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的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命阶段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命阶段的开始,即进⼊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建国前⼣,中共中央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的经济体系。
新社会的主要⽭盾是⽆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两个阶级⽃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争。
1949年3⽉,中共七届⼆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实际上提出了进⾏社会主义⾰命的任务。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新中国成⽴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第⼀、没收官僚资本,确⽴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地改⾰后逐步⾛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个凝固不变的、独⽴的社会形态,它本⾝具有过渡性,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
第⼆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民的选择⼀、⼯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1、提出国家⼯业化的任务进⾏经济建设,⾸先要把中国从⼀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个先进的⼯业国,实现国家的⼯业化。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作完成时,中国⼯业发展的⽔平仍然是很低的。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练习题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2163f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f.png)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D.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3、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是在A. 1949年10月B. 1950年10月C. 1951年10月D. 1952年10月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 《中国土地法大纲》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 1950年5月B. 1950年6月C. 1951年7月D. 1951年8月6、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7、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9、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A. 没收官僚资本B. 征用外国资本C. 赎买民族资本D. 合并公营资本10、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D.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1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A. 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B. 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C.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D.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11、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A. 肃反运动B. 整风、整党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B. 反主观主义、反保守主义、反官僚主义C. 反贪污、反行贿、反盗窃经济情报D.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3、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打击不法资本家的A. 镇压反革命运动B. 工商业调整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4、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 苏联B. 朝鲜C. 越南D. 蒙古15、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A. 中苏互助同盟会议B. 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C. 社会主义国家论坛会议D. 亚非国家友好会议1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A. 朱德B. 彭德怀C. 陈毅D. 刘伯承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C.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D. 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现有工商业的调整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D.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贪污B. 反浪费C. 反主观主义D. 反官僚主义4、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决定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运动是A. 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B. 反盗窃国家资财C. 反偷工减料D.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1949年至1952年开展的重大运动包括A. 土地改革运动B. 镇压反革命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5、针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全方位”6、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A. 丹麦B. 瑞典C.法国D. 瑞士三、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问答论述题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问答论述题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a8fd3a160b4e767f5acfceb5.png)
第8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单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单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继续向西南、华南进军,相继发动了湘粤、广西和西南等战役,解放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
(单选)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单选)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单选)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最新整理)自考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最新整理)自考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92115bf2fad6195f302ba6d0.png)
2021/7/26
15
(三)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合理调整工商业
三反
(党政机关工 作人员)
五反
(不法资本家)
2021/7/26
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资财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6
(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 发展。
2021/7/26
30
二、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
讨论: 我国为什么一定要搞工业化?
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要求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几代中国人的追求
2021/7/26
31
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从世界历史上看,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 路两条,而且都走通了。
从我国近代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因为无法保证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
经 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
济路
准备了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2021/7/26
27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展开。到 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 业2400余家,这些企业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 分。
2021/7/26
17
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的涵义是“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新版试卷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新版试卷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af53aabc51e79b896802264f.png)
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C ) 2010.10\2009.07 P147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中级阶段2、新中国成立初期,指导新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文件是(C)2013.07 P1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C )2011.01\2009.01 P149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1951年10月西藏的和平解放D.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 B )2010.07 P150A. “经销代销”B.“公私兼顾、劳资两利”C.“消灭资本主义”D.“加工订货”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2009.04 P150A. 1950年5月B.1950年6月C.1951年7月D.1951年8月6、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B)2013.04\2011.04\2012.10\2009.10 P151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7、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B)2012.04\2009.01 P152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营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合作社经济8、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C)2009.10\2011.04\2013.04\2013.01P152A.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9、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2010.07\2009.10\2009.01\2009.04\2013.04\2012.10 P153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10、1950年2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B)2013.07 P155A.《中苏友好条约》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友好同盟条约》D.《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1、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A)2012.04\2012.10\2013.01\2011.10 P15839/56页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沿海工业 C(优先发展轻工业 D(优先发展内地工业12、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B ) 2010.10\2009.04 P158A.1950年B.1953年C.1956年D.1959年13、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是( C )2011.01\2011.10 P1591949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A.1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C)2013.01 P159A.农业合作化B.农业机械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现代化1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A)2012.04\2012.10\2013.04\2009.04\2009.01 P159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6、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是(B)2009.01 P161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1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D )2011.10 P161 2009.07\2010.10\A.互助组 B(变工队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8、1955年,毛泽东发表全面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经验的报告是(C)2011.01\2011.04\2009.04 P162A.《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B.《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D.《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B)2013.07 P163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互助合作D.股份制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实行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D )2012.04\2011.04 P163A.加工订货B.统购统销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21、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以前,对企业利润的分配方案是( B)2009.07 P164A.定股定息B.四马分肥C.加工订货D.统购包销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B)2011.10\2010.10\2013.01 P164A.加工订货B.和平赎买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2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D ) 2009.10\2009.01\2009.04 P166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轻触加载上一页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BCD)2013.01\2009.07 P147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是( BCD )2011.10 P152A(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C(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有(ABCD)2011.10 P157 A.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形式包括(ABC)2009.04 P161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5、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着重建设的三大钢铁基地是(ABD)2009.04 P166A.鞍山B.包头C.上海D.武汉6、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创建的企业有( ABCD)2011.10 P166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沈阳机床厂C.北京电子管厂D.沈阳飞机制造厂三、简答及论述题一、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10.04、2010.07)P147 答: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b680b861ddccda38376bafa0.png)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识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2.“三反”运动。
(识记)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3.“五反”运动。
(识记)1952年一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材、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4.西藏和平解放。
(领会)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5.没收官僚资本。
(领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三大战役的展开,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已经解放的东北地区城市开始大规模没收官僚资本。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
(简单运用)①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
②开展土地改革。
③镇压反革命。
④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和吸收工人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⑤妇女解放。
这是整个社会解放的标志。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⑥改革文化事业,制订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7.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的条件。
(简单运用)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③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8.国民经济迅速的恢复及其原因。
(简单运用)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民恢复和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不仅有数量的发展,而且有性质上的变化和质量上的提高。
①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仅仅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②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③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第八章12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杨雪
![第八章12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杨雪](https://img.taocdn.com/s3/m/c961e2350b4c2e3f57276384.png)
第八章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重点:
一、怎样看待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为现 代化建设而进行的制度选择 二怎样看待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 三怎样看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正确性
主要讲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走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如果中国不搞社会 主义,而是走资本主义 道路,其结果会是怎么 样呢?
中国的民族工业资本,在1949年,不 过是20.08亿元人民币(按1952年币值计 算)。中国的富农经济尤其弱。据调查,大 部分富农一年只雇78个劳动日。靠中国这样 的资本家、富农,能够把中国的资本主义一 下子搞得那么发达吗?他们到什么时候才能 积累起巨额的资本,使得他们能够去建设现 代化的大型工业企业和现代化的农场呢?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 义轨道。
•
在1950年调整工商业时,即通过加工、 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把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不同程度地纳入到国家计划的轨道, 使之成为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会主 义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国家资 本主义经济。在1952年的“五反”运动中, 在对不法资本家的违法活动进行打击的同 时,进一步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到 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 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土地改革进行的同时 便已开始。中共中央于1951年底制定《关于农业 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要求在完成土 地改革的地区试行。到1952年底,全国已有40% 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并建立了3 600多个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aac632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a.png)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教学目的: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以及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经验,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有总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教学难点: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教学时间: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开始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的发展问题上,达成了三个基本共识:革命的成功标志这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到城市,中心任务由革命战争转到和平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并且这个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实践,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共识进行的。
一、建国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从国情出发,按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共同纲领》精神,带领全国人民认真实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
1、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建立的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的国家政权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对过渡时期的国家性质、政权机构、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建国的政治基础,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的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第八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88fa1542336c1eb91a375d8f.png)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改造 同时并举 “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 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 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 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 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 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 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 的革命, 是结合在一起的。 是结合在一起的。”
1952年与 年与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 年与 年各种经济成分在 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对比: 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对比:
土地分 红和按 半社会 劳分配 主义 相结合 各尽所 能,按 劳分配
高级社
统一经 营,集 体劳动
社会 主义
3、高级社 、 2、初级社 、 1、互助组 、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半社会主义性质
•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 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 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 的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合作化形式
原工商业者提高了觉悟 在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国家为资本家安排了工 作,许多人担负了一定的领导职务。这既有利于发 挥他们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特长,又可以为使他们成 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创造条件。
毛泽东接受工 商界代表乐松 生呈献的报喜 信。
对个体手工业、 对个体手工业、个体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
对于小农的任务, 对于小农的任务, 首先是把他们的私 人生产和私人占有 变为合作社的生产 和占有, 和占有,但不是采 取暴力, 取暴力,而是通过 示范和为此提供帮 助。
1952年 1952年: 国营经济19.1% 合作社经济1.5% 19.1%, 1.5%, 国营经济19.1%,合作社经济1.5%, 公私合营经济0.7% 个体经济71.8% 0.7%, 71.8%, 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71.8%, 资本主义经济是6.9% 6.9%。 资本主义经济是6.9%。 1956年 1956年: 国营经济32.2% 合作社经济53.4% 32.2%, 53.4%, 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 公私合营经济7.3% 个体经济7.1% 7.3%, 7.1%, 公私合营经济7.3%,个体经济7.1%,资 本主义经济接近于零。 本主义经济接近于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基本概念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
其形式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称公私合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5年后,开始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核定私营资本的价值和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即定股定息。
)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原来的私人资本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
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在生产领域和所有权领域中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中已经具有决定性作用了。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5、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其实施标志着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主要成就: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建成,多个第一。
二、简答题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❶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❷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❸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❹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2、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反”是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五反”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3、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其原因如下:❶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❷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❸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㈠特点:❶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❷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❸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㈡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是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5、简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❶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❷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一场伟大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6、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阐述。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❶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❷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❸军阀割据混战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❺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着怎样的严峻考验?(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考验)❶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❷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❸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❹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的必然性?)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表明,这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❷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❸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只有实行农业合作化来规模性增产农产品,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❹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密封锁和遏制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和方针?(简述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❶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❷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即干个体的积极性和要求合作的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❸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❹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❺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5、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特点:❶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❷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❸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突出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什么?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