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识记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P149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2)“三反”运动P153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3)“五反”运动 P153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领会:2、(1)西藏和平解放 P149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
(2)没收官僚资本 P151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规定在某个城市解放的时候,根据事先调查的结果,由该城市的军事管制委员会立即派出军代表,按照官僚资本企业原属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整套接受。
官僚资本企业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简单运用:3、(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P150-151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近代史复习题 第八章(含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对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性质、人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4.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转向()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5.建国初期我国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6.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7.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8.1951~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行贿、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9.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A土地革命总路线B过渡时期总路线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小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1.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方式是()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1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14.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C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15.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最初设想是在()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在()A 1949年B 1952年C 1956年D 1957年1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8.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生理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的开始19.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总路线20.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 “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两翼?±?°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笔记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6、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1)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必然性
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
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3)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2014年10月、2010年10月真题]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至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
[2013年4月、2012年10月、2011年4月、2009年10月真题]A.合作社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C【解析】到1949年底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没收官僚资本所属的金融机构2400多家、工矿企业2858个以及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业和商业贸易公司。
至此,全国大陆地区的官僚资本企业都已由人民政府接管,归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所有,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2009年10月真题]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答案】A【解析】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而召开的会议是()。
[2015年4月、2013年4月、2011年4月、2009年10月真题] 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三中全会C.最高国务会议D.中共八大【答案】B【解析】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习要求一、学习目标学习和了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破烂摊子上,顺利的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学习和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重大意义,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中国共产党总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二、学习要点1.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2.向社会主义的过渡3.国家工业化任务的提出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5.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建立要点分析一、核心概念1.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中国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运动之一,历时一年多,范围涉及全国几乎所有地区,基本肃清了国民党残留的反革命势力,并清除了一批帝国主义间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2.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为保家卫国,中国政府在美国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任命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
1950年10月,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至此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3.“五反”运动“五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的针对不法资本家的经济行为的整顿运动,包括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报等。
4.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1952年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的新中国国家建设路线。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D.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3、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是在A. 1949年10月B. 1950年10月C. 1951年10月D. 1952年10月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 《中国土地法大纲》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 1950年5月B. 1950年6月C. 1951年7月D. 1951年8月6、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7、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9、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A. 没收官僚资本B. 征用外国资本C. 赎买民族资本D. 合并公营资本10、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D.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1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A. 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B. 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C.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D.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1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A. 肃反运动B. 整风、整党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B. 反主观主义、反保守主义、反官僚主义C. 反贪污、反行贿、反盗窃经济情报D.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4、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打击不法资本家的A. 镇压反革命运动B. 工商业调整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5、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 苏联B. 朝鲜C. 越南D. 蒙古16、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A. 中苏互助同盟会议B. 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C. 社会主义国家论坛会议D. 亚非国家友好会议17、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A. 朱德B. 彭德怀C. 陈毅D. 刘伯承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C.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D. 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现有工商业的调整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D.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贪污B. 反浪费C. 反主观主义D. 反官僚主义4、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决定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运动是A. 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B. 反盗窃国家资财C. 反偷工减料D.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1949年至1952年开展的重大运动包括A. 土地改革运动B. 镇压反革命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5、针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全方位”6、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A. 丹麦B. 瑞典C.法国D. 瑞士三、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ppt课件

3、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内容 内容表述 内容分析 “一体两翼””一化三改”关系的形象归纳。一体、一化指的
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两翼、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发展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 成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 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导地位已经确立。这使得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社会主义
性质) 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因素,
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所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1)工业化的任务属于完成近代中国第二项历史任务的范畴 (2)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两条道路 (3)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基本概念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
其形式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称公私合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5年后,开始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核定私营资本的价值和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即定股定息。
)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原来的私人资本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
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在生产领域和所有权领域中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中已经具有决定性作用了。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5、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其实施标志着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主要成就: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建成,多个第一。
二、简答题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❶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❷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❸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❹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2、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反”是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五反”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3、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其原因如下:❶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❷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❸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㈠特点:❶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❷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❸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㈡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是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5、简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❶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❷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一场伟大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6、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阐述。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❶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❷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❸军阀割据混战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❺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着怎样的严峻考验?(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考验)❶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❷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❸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❹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的必然性?)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表明,这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❷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❸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只有实行农业合作化来规模性增产农产品,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❹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密封锁和遏制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和方针?(简述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❶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❷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即干个体的积极性和要求合作的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❸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❹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❺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5、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特点:❶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❷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❸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突出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什么?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