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答案
课后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后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 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2. 三大改造: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通过合作化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B.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深刻变化有()A.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B.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C.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各个领域初步确立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下列选项中不是其理论依据的是()A.发达国家先进入社会主义B.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C.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不可以进入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各个领域初步确立答案及解析1.【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所以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其中“一化”是指()A.社会主义现代化B.农业合作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A、B、D三项排除,故C项正确。
2.辛亥革命100多年来的历史表明,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是()A.中国共产党B.中国工人阶级C.人民解放军D.企业竞争活力,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
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总路线不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材料不是反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强调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而非通过扩大公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下列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正确的是()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科学地指明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的条件和手段④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历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①②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③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不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历程,④错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答案

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中国确实立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使用“新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主义论?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专政?2、指出,新主义国家部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群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开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新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会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没收的官僚资本C、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中国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C、新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7、新中国开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是指〔〕A、1952-1956年B、1949-1954年C、1953-1957年D、1950-1955年8、从1953年开场的第一个五年方案的中心环节是〔〕A、优先开展重工业B、进展社会主义改造C、优先开展农业D、恢复国民经济8、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开展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8、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那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开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国家援助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11、提出的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开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国家援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A、方案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B5、B 6、D7、C8、A9、B10、A 11、D12、D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主要包括〔〕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B、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C、新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E、土地改革的完成2、新主义的经济形态包括〔〕A、社会主义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新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是〔〕A、社会主义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新主义义的三种根本阶级力量是〔〕A、工人阶级B、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D、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E、官僚资产阶级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展和平改造的主要依据有〔〕A、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两面性B、中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C、建立了人民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施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E、马克思、列宁关于“革命转变〞与过渡时期的理论6、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政策主要包括〔〕A、委托加工、方案订货的加工费和货价B、“四马分肥〞中的资方红利C、公私全营后资本家拿取的定息D、国家支付给资本家的补偿基金E、给资本家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和恰当的政治安排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展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A、方案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8、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根本原那么和方针包括〔〕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B、积极开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C、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那么D、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E、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9、我国在对个体进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要求过急B、工作过粗C、改变过快D、侵犯了中农的利益E、形式过于简单划一1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历有〔〕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采取和平的方式C、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D、对所有制和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E、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DE3、ADE4、ABD5、ABCD 6、ABCE7、ABC8、ABCDE9、ABCE10、BCD三、简答题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哪些主要经历?2、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开展的必然?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所有制改造的关系?4、简述我国进展社会主义改造的外条件四、辨析题1、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实现和平赎买政策的适当的经济形式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所有制问题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指的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五、论述题1、试述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试述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可能性六、材料分析题材料1:“这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小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主义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

、过渡性质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并将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 体系A 、社会主义E 、资本主义 C 、民主主义 D 、共产主义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的社会。
A 、资本主义性质B 、社会主义性质C 、独立性质D 3.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 )。
A 、集体经济E 、国营经济C 、.混合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A 、重工业B 、轻工业 C、交通运输业D 、农业5、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 ) 。
A 、 1951 年B 、 1952 年C 、 1953 年D 、 1954 年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7、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的时间是 ( ) 。
A 、 1955年B 、 1956 年C 、 1957年D 、 1958 年 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形式是( )。
A 、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 、和平赎买D 、国家资本主义9、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高级形式是( )。
A 、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 、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0、 在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为( )。
A 、无偿没收B 、四马分肥 C、核价收购 D 、实行定息A、加工订货B、四马分肥、经销代销、实行定息11、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我国对资本家采取的赎买形式是()。
A、上海市B、天津市 C 、广州市 D 、北京市12、我国最早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城市是()。
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
、公私合营A、加工订货 B 、统购包销、和平赎买1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是()。
第八章题库2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立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是1956年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D选项正确。
2.【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C选项正确。
3.【答案】B【解析】参见上面第2题的解析。
4.【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没收官僚资本。
D选项正确。
5.【答案】B【解析】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反”、“五反”运动是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运动。
B选项正确。
6.【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D选项正确。
7.【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三大改造是两翼。
B选项正确。
8.【答案】B【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9.【答案】D【解析】1953年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一五”计划的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D选项正确。
10.【答案】A【解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是高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人民公社是“大跃进”时期出现的。
A选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中共中央在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新教材统编高中政治必修一课后作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含解析

课后作业(四)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我国开始迈向社会主义。
这次变革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我国开始迈向社会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答案] C2.“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手工业合作化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依据题干“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故正确答案为C。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这表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是()A.废除资本家的剥削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C.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D.为农业、手工业改造提供范例[解析]依据题干“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一、选择题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经济3.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4.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有理、有利、有节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相互监督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A.党的理论长期准备不足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二、辨析题1.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三、论述题1.怎样看待新中国成立以后为进行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的制度选择?2.怎样看待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3.怎样看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正确性?4.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的正式文件里是怎样评价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的?四、材料分析题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到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
高中政治同步练习 必修1 第2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含答案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中国共产党原来设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用10至15年的时间来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但受系列因素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主义改造步骤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的设想发生了一些变化。
原来的设想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①私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③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④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管理个体农业经济的经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面图片反映出()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①是基于个体农业经济不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②过渡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③表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得益于()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迅速发展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③个体农业经济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④生产力适应了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①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偶然性②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③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④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以“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这一认识与愿景为出发点,党的八大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改革精神,概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这表明()①党的八大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苏联的模式,开始走自己的路②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③党的八大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④党的八大找到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首次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论》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2、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会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没收的官僚资本C、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7、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A、1952-1956年B、1949-1954年C、1953-1957年D、1950-1955年8、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优先发展农业D、恢复国民经济8、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8、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11、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B 6、D7、C8、A9、B10、A 11、D12、D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主要包括()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B、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E、土地改革的完成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包括()A、社会主义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是()A、社会主义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新民主主义义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是()A、工人阶级B、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D、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E、官僚资产阶级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主要依据有()A、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两面性B、中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施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E、马克思、列宁关于“革命转变”与过渡时期的理论6、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政策主要包括()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的加工费和货价B、“四马分肥”中的资方红利C、公私全营后资本家拿取的定息D、国家支付给资本家的补偿基金E、给资本家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和恰当的政治安排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8、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包括()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B、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C、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D、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E、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9、我国在对个体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要求过急B、工作过粗C、改变过快D、侵犯了中农的利益E、形式过于简单划一1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有()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采取和平的方式C、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D、对所有制和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E、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CDE3、ADE4、ABD5、ABCD 6、ABCE7、ABC8、ABCDE9、ABCE10、BCD三、简答题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哪些主要经验?2、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所有制改造的关系?4、简述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外条件四、辨析题1、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实现和平赎买政策的适当的经济形式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所有制问题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指的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五、论述题1、试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试述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可能性六、材料分析题材料1:“这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小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
这种提法是有害的。
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样‘确立’?要‘确立’是很难的哩!……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
这是要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
‘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 -----毛泽东在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分析: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其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毛泽东为什么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哪些主要经验?中国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这些经验主要是:第一,改造的和平(自愿)的方式。
不仅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造的,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成功实现了列宁曾经设想过但未能在苏联得到实现的“和平赎买”的政策。
第二,采取了逐步(稳妥)过渡的形式。
三大改造均采取了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形式。
如对个体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经历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由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
从而,保证了改造和和平平稳进行。
第三,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把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生产者,在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四,所有制的改造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发生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2、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经济,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农业生产,使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第三,改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必然要求。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所有制改造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构想出了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这就是建设与改造并举、发展与变革同行,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在变革生产关系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思路。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是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和手段。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由于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仍然是党和国家的迫切任务。
因此,在考虑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时候,毛泽东的首要着眼点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然后才考虑到与之相适应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变革生产关系,在中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
4、简述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外条件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
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独立而斗争的国家同情中国。
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四、辨析题1、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实现和平赎买政策的适当的经济形式参考答案:对。
和平赎买是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政策,而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实现和平赎买政策的适当的经济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在实质上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经济政策,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