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精品课件
议题研析微课堂
【观点辨析】 有同学认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未变,因此,我国新时代的 社会主要矛盾也未变。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议题研析微课堂
提示:我国现在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 情也未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我国 现阶段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议题研析微课堂
【情境在线】 请你说出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议题研析微课堂
提示:
时间
历史事件
社会性质变化
1842年
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成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思维·建模】
议题研析微课堂
议题研析微课堂
【解析】选D。本题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实行了公私合营。因此,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已不能继 续经营,但可以以入股的方式获得部分收益,D正确,A、 B错误;C中的“没收”说法错误。
议题研析微课堂
【素养·提能】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
议题研析微课堂
【思考小测】 请你填充下列历史事件中改造的对象: A.农业合作社(对农业改造)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改造) C.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议题研析微课堂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 的_主__导__性__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_社__会__主__义__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准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历史背景我国领导的我国人民会议于1949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在此前,我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战乱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疾苦深重。
新我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涵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要求坚持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要求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行党的基本路线,形成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政治秩序。
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要看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越性,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看是否充分发挥了人民的主人翁作用,是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
再次,要看是否充分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还要看是否充分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准是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取得了全社会的积极认同和支持。
5. 总结和回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取得的重要成果。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据统计,在国民收入结构上,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这三种经济合计占国民收入的92.9%。
上述情况表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1956年底,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7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 年增长128.3 %,居民消费水平比1952年高30 %。
3、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与保障。
4、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针对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片面强调生产力,列宁则预言,在东方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在这之前经过了长达二十八年的艰苦斗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政权。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国有化等大规模社会变革,推进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革命性转变。
此后,中国在思想、文化、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虽然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也经历了许多动荡和挫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
4.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
(1)标志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制度
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 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 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社会面貌
p27专家点评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 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结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在 中 国 的 确 立
最广泛深刻的社 会变革
1.过渡时期
2. 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
(1)时间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3)过渡的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标志 (2)确立的重大意义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D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24甘肃)改:2.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 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古老的中国在人民的手中换了人间。可见党领导人民 成立新中国( )
(1)背景 (2)借鉴 (3)指明方向:党的八大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3. 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
(2023.1 浙江)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通过苏联新宪法。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苏联:1936年召开的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它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中国: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二、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
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讲义 高中统编版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2、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鲜明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4、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国内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外条件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标志(1)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2、意义: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一)党的八大1、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前后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取得成就工业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设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础设施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和科技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三)探索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前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的制度框架,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
该制度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向和根本政治纲领,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文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主体】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概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 总结和回顾性:在全文中多次提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概念,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回顾,以深入理解。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准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需要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为人民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通过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保广大人民能够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人民民主专政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灵魂。
3.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牢牢掌握国家的政权和决策权。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巩固的根本动力。
4. 法治建设:法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中国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够有效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中,个人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论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和意义
论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和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从革命到建设的阶段。
这一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根本保证。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
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努力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享受到了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借鉴。
同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也为中国国内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中国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提供了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借鉴。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历史选择:在中国近代史的特殊背景下,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侵略与掠夺,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部分领土和经济权益,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要彻底摆脱这个局面,必须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劳动者为中心、物质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历史选择。
2. 人民选择: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条件极其困苦,他们渴望一个平等、公正、自由、幸福的社会。
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一愿望,而且在若干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土地改革、工业化和科技进步,推进了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这是人民选择。
3. 革命斗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共产党利用人民斗争的力量,打败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派,取得了全国政权。
共产党也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建设,如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打开了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之门。
所有这些都是革命斗争的胜利,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就是其中的结果。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
4、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 会。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解决了 土地问题以后,国际上是中国同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1953年以后) 阶级的矛盾。(1953年以后)
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 即1949年至1952年,在着重完 1949年至1952年,在着重完 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 已经开始实行了。这主要体现 在以下三方面: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年12月,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12月,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这就是:“从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中国继建立社会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 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 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 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开始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 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没收官僚资 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 义轨道。 第三,引导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 互助合作的道路。
教学设计6: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2.能力目标: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课,能够认同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
2.科学精神: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得与失,用发展法的观点去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2.教学难点: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四、课前准备教具: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2、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图片2.新课讲授(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中的总路线。
早在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庆祝国庆四周年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这条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问题:根据材料总结出过渡时期是哪一时期?并阅读课本26页总结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回答。
教师总结: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5、教学过程及策略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法
阅读教材P25-30,梳理标划以下问题答案。
1.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议题二: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巨大的成就
环节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与曲折 议题情景:观看《艰辛探索曲折与成就》
【 议 学 任 务 】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时 期 的 成 就 有 哪 些 ?正 确 看 待 探 索 中 的 严 重 曲 折 ?探 索 社 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
环节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与曲折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意义
本课脉络
啥时候——改造的时间
社
怎么办——总路线和总任务
会 驻
社会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为什么——历史必然性
义 制
(社会主义改造) 怎么样——改造成功的标志
度
怎么看——历史意义
在
为什么——历史新课题
学生讨论回答:
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 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活动】商议、阅读、观看视频、展示。
教学过程
议题二: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巨大的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优质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优质课近代我国经历了一系列动荡和变革,在国家独立和发展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挑战。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力求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1.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领导的革命斗争和长期奋斗的结果。
在我国的领导下,我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深刻改变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和发展机遇。
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社会带来了稳定和繁荣。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我国社会在政治上实现了稳定和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社会带来了公平和正义。
社会主义制度注重公平和正义,为我国社会创造了更加平等的社会环境和更加公正的社会秩序。
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社会带来了发展和繁荣。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稳定和繁荣,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也为我国社会带来了公平和正义,为我国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创造了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我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珍视。
4. 总结通过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总 路 线 提 出 的 原 因
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 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主 要 内 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 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 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 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时期。
半社会主义
高级社
社会主义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 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 积极性,通过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 械化的道路 。 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 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 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方针。 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 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 术改造相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标志是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剥削阶级。
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制度基本被消灭。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第二,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足具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的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清除出中国,官僚资产阶级以消灭地主和富农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改造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成为国家领导阶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变成社会主义的基本劳动者,知识界也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原因是因为邓小平认为当时的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站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大发达的中国就能搞社会主义。
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只是为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经过社会生产力极大的发展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
那么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下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简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程
简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程摘要: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背景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探索与发展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发展成果四、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展望正文: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道路。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成功完成了土地改革、国有企业的建设和集体化农业改革等任务,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探索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探索与发展之路。
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逐步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进程等一系列举措,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活力。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发展成果举世公认。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历史性跨越。
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使亿万人民摆脱了贫困,提高了生活水平。
同时,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全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展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新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知识归纳
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 国的确立
最深刻最伟 大的社会变 革
在艰辛探索 中前进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作用
1.新的历史课题 2.中共八大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成就 4.历史意义
一、最 为广泛而深刻 的 社 会 变 革
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
专家点评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 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探究与分享: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 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 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器、新式机床、 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的制造等,我国建立起一大 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 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计 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观点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经济政治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
一、最 为广泛而深刻 的 社 会 变 革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 革命
新民主主 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 年底
至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 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 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识记;易考选择题)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2.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深刻变化【考点: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深刻变化】(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2)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初步确立。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考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曾经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进入社会主义。
列宁批评这种观点是“庸俗生产力论”,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实践结论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_社__会__主__义_ 才能救中国。 (2)实现飞跃的根本原因是_毛 __泽 __东 ___思__想__的指引。
【练疑难】
1.判一判: (1)1956 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 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提示:×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 义制度。
议题探究
议题一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1952 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印度(1950 年产量)
钢产量
2.37 公斤
538.3 公斤
4 公斤
发电量 2.76 千瓦/时
2949 千瓦/时
10.9 千瓦/时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
2.中共八大指明方向 (1)意义作用 党 的 八 大是新 中 国 成立后 我 们 党召开 的 第 __一__ 次 全 国 代表 大 会。这次大会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 _主__要__矛__盾_和根 __本 __任 ___务_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 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探究 2:结合材料二数据,如何评价八大路线及建设社会主义 的探索?
(3)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__社__会__生__产__力__,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_农__业__国 ___变 为先进的_工__业 __国 ___。
中共八大成为当代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转向全面社会主 义建设阶段的历史坐标。
3.成就显著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建 筑、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科技等均取得显著发展。 据统计,1949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 84.5%,1952 年为 74.7%,1957 年为 62.3%。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 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一五”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果。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 经__济__文 __化 __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__民 ___需__要_的状 况之间的矛盾。 八大的路线就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全国人 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路线。这一路线既符合三大改造基 本结束的国情和民意,又富有创造精神。
材料二 1957 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 年产量 比 1952 年增加
粮
1.95 亿吨
19%
棉
164 万吨
26%
钢
535 万吨
296%
煤
1.3 亿吨
96%
电 193.4 亿千瓦时
166%
原油 146 万吨
235%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30% 93% 580% 210% 320% —
探究 1:据材料一分析,说明中共“八大”路线的正确性?
材料三 1956 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四 1950~1956 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工业总产值为 100,不包括手工业)
探究 1:据材料分析,从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为改变这 种现象党中央作出怎样的决定?
【学新知】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1)时间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__社 __会 ___主__义__改__造___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 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2)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工__业__化__,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_手__工 __业 ___和对资本主义_工__商__业___的社会 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__化__三__改__”。 “一化三改”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 系的有机统一。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探究 4: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名师点拨】
1.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 1956 年农 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 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 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 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2)成果 顺利实现了_生__产__资__料__私__有__制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 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__治 __前 __提 __和制 度基础。 1956 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没有现成的答案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个崭 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素养目标 1.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3.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树立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 4.在实践中反思各领域既有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性条 件。
要点晨背 1.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 4.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4)在社会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 生了变化。
(5)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 他领域基本确立。
【对点训练】
训练 1 1953~1956 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 )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 实行和平赎买。( )
提示:×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 赎买都是三大改造的形式,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 命。
2.议一议: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则发展多种经济。二者是不是相 互抵消,做了无用功? 提示: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尽管从表面上看,社会主义改造 的尾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头,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互抵 消,做了无用功。但是更深层次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共产党的 领导地位和权力,清除了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 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改革能顺利发展的前提之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 是简单地走回头路,而是党在经历了曲折路线后坚定的新方向。
提示:①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 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 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的需要和源自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提示:× 八大所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 间的矛盾。
(3)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 提示:×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 力。
提示:①三大改造有其历史必然性。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 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 的原则,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 造、公私合营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探究 3:据材料三、四分析,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 意义?
提示: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差距非常大,中国 的工业化几乎是一穷二白。党中央确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集 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探究 2:据材料二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改造的?
2.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 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 会的经济基础。 (2)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 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的社 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