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粹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名师大讲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限时训练

【名师大讲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高考作文专家指出,近年的话题作文有利也有弊,它虽使应试作文减少了限制、增强了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写作能力,但也给套题、抄袭开了方便之门。

B.处于争议漩涡中的跨行查询收费对储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记者昨日从中国银联获得的数据显示,自6月1日开收0.3元跨行查询费用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ATM的跨行查询量减少了10%左右。

C.长假过后,于丹授课的网络视频点击、下载量节节攀升,网友好评如潮,因“俗事”缠身而二十多天未写博客的易中天也为此“破例”开博,写道:“于丹真棒”!D.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在调查“黑砖窑”问题时发现,一些干部对非法用工、无证照经营、拐骗和强迫农民工劳动、使用智障人员和童工等危害群众切身利益、损害人格尊严的行为竟熟视无睹。

【答案】D【解析】A项“限制”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顿号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但并列的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B项“多大”后的逗号应改为问号,问号是表示疑问句结束的停顿;C项叹号应在引号里面,此处为完全引用。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当代企业高级管理者来说,意识到这一点:计算机化企业、计算机化经济时代和计算机化企业经济管理思想正在形成,是极为重要的。

B.在八艺节筹备和举办期间,“鹿角立鹤”被广泛用于宣传、演出、展览等活动,使荆楚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宣传。

C.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

D.伊能静《爱的练习本》预售已攻进排行榜。

文中充满了一段段爱情呓语,让人忍不住猜疑:这是对哈林说的?还是另有其人?【答案】C【解析】A项冒号使用不恰当,可将冒号改为破折号;B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可删去省略号;D项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并列,表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精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精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精练(含解析)不分版本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时间:45分钟分值:37分)题组一专项练1.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最近,我们看到,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甲】比方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乙】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幅员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丙】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

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

A.甲B.乙C.丙解析甲句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答案 A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甲】我们说,老人要从思想上改变,接受新的生活观念。

老人退休以后,要建立新型家庭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合理安排退休后的生活,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可以陶冶情操的运动或文艺上面。

【乙】适当减少对子女感情的投入,降低对他们的期盼值,进而到达对子女的依恋适度,并使之充实孤独老人的生活。

通过网络,我们看到,当时,【丙】人们对空间和时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可分的;二是空间和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小段组成的。

A.甲B.乙C.丙解析丙句中分号应为逗号。

答案 C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对外追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甲】加拿大等国政府态度的转变,对携公款50多亿美元(注意,此乃2__000年统计数。

)外逃的众多犯罪嫌疑人来说,可谓当头一棒。

【乙】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常回家看看〞是给钱、给物代替不了的。

许多“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并不是子女给予物质就能解决的,【丙】他们需要子女的精神抚慰,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

高考语文 最后四十天专题突破训练 3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语文 最后四十天专题突破训练 3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一模块: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测试时间:45分钟)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刘海燕姓名:成绩:1.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这件事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俄罗斯,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近20亿亿人口。

D.他常用“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等四川俗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侦察和调查,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句是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3.下列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什么叫有中国特色的?什么叫的初级阶段?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

D.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104、108页)4.选出标点正确的一句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5.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A.表示意思的递进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说话中断或声音延长①在1942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专题练习常见标点符号的作用破折号1、引出总括性的说明2、表示突然转变话题3、突出语意转折4、表示声音延长5、表示解释说明6、表示递进引号1、表示讽刺和否定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强调突出省略号1、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2、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3、表说话断断续续4、表语言的中断5、表话未说完或表语意未尽括号1、表补充说明2、表示补加的文字3、表示引语出处4、解释说明冒号1、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2、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专项习题清代学者吴乔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这个比喻对我们认识诗歌与散文形象性的差异,具有启发性。

诗歌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是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和升华;上下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交代得那样着实具体,有许多跳跃和省略,让我们的想象飞得更高更远些。

而散文则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不用提《烛之武退秦师》《记念刘和珍君》记录真实人物事件的历史纪传散文,不用说《登泰山记》《荷塘月色》这些记游写景的散文,不用讲《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这些反映人世风俗的感怀类散文,就连《劝学》《师说》这种议论性很强的说理性散文也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

1.文中引用了吴乔比喻的说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近年来,“AI换脸”走红网络,无论是在手机应用商城还是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都能看到不少提供“AI换脸”服务的APP和小程序。

AI 换脸——用AI技术在软件上使用自己的照片代替影视剧或者小视频中的人物,从而生成以自己为主角的图片或视频。

2.下列选项中破折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俺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D.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吧——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

2020高考语文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粹课时训练.docx

2020高考语文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粹课时训练.docx

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 下列句子中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唐代古文化运的袖是愈,他的主是“文以道”“惟言之去”,之“文起八代之衰”。

B.套用王勃的一句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 不是也有意?C.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模式,如今却面着同的窘境——技工人缺口。

D.年味淡了,是和社会展的必然?是其中有原因?我是漠然置之?是极主地去做些什么?2.下列句子中,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李明考上了清大学,在建筑系学;王芳上了学院,会;我当了餐服:我都能开自己的美好未来。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的皮鞋作坊?已没法弄清了。

C.任中的两种,展开想像,以《××与××的》,写一个200 字左右的片段。

D.藏,水流,荒地,国有森林和其他海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3.下列句子中点使用正确的一是()A.“ 化嘛!” 迅先生微笑着:“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底下着个:可怕的化思想。

”B.山路崎,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走不个背着三十多斤西的山村女孩子( 她才只有十四 ) 。

C.麦收以后,地是种玉米呢?是种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莫衷一是。

D.木的大街上到着水果,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得人的香味儿。

4.下列句子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麦收以后,的地都播种完了,就剩下地。

地是种玉米呢,是种薯呢?到底种什么呢,村民,莫衷一是。

B.1861 年以后,慈禧曾在此“垂帘听政”( 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子手曾国藩、李章等,并勾“洋”,狂地了太平天国运。

C.“ 兮秋,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 。

自从屈原吟唱出人的佳句,) ,指使“木叶” 一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代的人,突出地成他笔下的形象。

D.次校委的“献心”活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高三年捐了一千元,高二年捐了九百元,而高一年多达一千八百元,同学捐款十分踊。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巩固提升训练: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3 (含解析)(山东专用)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巩固提升训练: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3  (含解析)(山东专用)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一、标点符号的种类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常见的点号有7种,标号有8种。

详见下表:二、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1.句号(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例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

例如:请把门关上。

2.问号(1)用于一般疑问句句末。

例如:你要到哪里去?(2)用于反问句句末。

例如:难道对他我还关心得不够吗?(3)用于选择问句句末。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通常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如: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鲁迅《祝福》)(4)生年、卒年不详或对其有疑问的,可用问号表示。

例如:曹邺(816—?),晚唐诗人,字邺之,阳朔人。

3.叹号(1)用在感叹句句末。

例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句末。

例如:你放着罢,祥林嫂!(鲁迅《祝福》)(3)用于带有强烈的反问语气的句子末尾。

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呢!(4)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例如: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4.逗号(1)句子内部主语和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的,停顿处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宾语较长时,宾语前面用逗号。

例如: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3)状语在句首时,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如:眨眼间,狂风裹挟着暴雨就呼啸着来到了眼前!(4)倒装句成分之间的停顿,用逗号。

例如:怎么了,你?(5)同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

例如:清华大学,中国最高学府,是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5.顿号(1)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

例如: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修辞手法对点专题训练(解析版)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修辞手法对点专题训练(解析版)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2022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2022新题型)标点符号+修辞手法专题对点训练题组一标点符号对点练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

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答案C解析A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书名,把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B项,“斧斤以时入山林”句号在引号内;本句为直接引用,句子完整独立,末了的标点符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D项,“等”和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答案B解析A项,“让阅读陪伴我成长”是主题内容,不是书籍,故书名号换成双引号。

C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不是问句,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D项,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删去其中一个。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故乡的人会那么怀念故乡?B.他们的行为举止、审美趣味,甚至读什么书,坐什么车,都在媒体掌握之中。

C.记忆是难捉摸的东西:有些东西强迫记忆,使用时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时一句偶发戏语,竟变成“永不消逝的电波”。

D.这种不合时宜的生命行为折射的正是现代知识分子最有价值的一面:即独立品格和理性原则。

答案B解析A项,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后面不能用问号,应改为句号。

高考语文复习 板块4 新高考模式下的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 考题研析 第3讲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98

高考语文复习 板块4 新高考模式下的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 考题研析 第3讲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98

第3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突破点一了解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见下表:质和作用。

(3)考查重点是点号;标号只涉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其余不涉及。

一、七大点号(一)顿号是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停顿较短。

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

考试时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能用顿号。

“大宅子”“鱼翅”“鸦片”分别比喻什么?并列短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等,连词前不能用顿号,或改为逗号。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句子内有多个词语并列,但同时又都带了语气词,停顿时间就自然长了些,之间不能用顿号。

房间里真乱呀,书呀,纸呀,椅子呀,衣服呀……乱七八糟。

1.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会带来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E.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都来了。

F.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D[A项,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并列词语后有“啊”“呀”“哇”“啦”等语气助词时,应用逗号。

B 项,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

C项,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那么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淮剧”后面的顿号、“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之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D项,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唐代古文化运动的领袖是韩愈,他的主张是“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苏轼赞之为“文起八代之衰”。

B.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C.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如今却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技术工人缺口。

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李明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建筑系学习;王芳上了财贸学院,读会计专业;我当了餐厅服务员:我们都能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C.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段。

D.矿藏,水流,荒地,国有森林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子(她才只有十四岁)。

C.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D.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麦收以后,别的地都播种完了,就剩下这块地。

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呢,村民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1861年以后,慈禧曾经在此“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曾国藩、李鸿章等,并勾结“洋枪队”,疯狂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佳句,“木叶”这一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突出地成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这次校团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一千元,高二年级捐了九百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一千八百元,同学们捐款十分踊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C.假如有这样一本书,能给“下海”或将要“下海”者以警示,告诉他们何处可能有陷阱,怎样才能达到金光灿烂的彼岸,那该多好!
D.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最近,教育部制订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课标是课程改革的依据。

B.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谁欺”,“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了。

C.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
不竭。

”(《明一统志》)
D.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从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7.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

”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对社会考生、省外回湘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后转入我省的学生),高校录取办法将在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中予以明确规定。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如果生命真是租来的,你还会埋怨条件不好吗?还会指责别人吗?对于租来的生命而言,风天、雨天,哪一天不好,天天都好。

8.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

”这句话说得未免夸大。

C.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病?
D.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表示不满,而冯小刚对此则保持沉默。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

当然,提出问题很难,解决问题更难,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却是相反,缘故是第二种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C.格里高尔接着又朝窗口望去,那阴暗的天气——人们听得见雨点敲打在窗格子铁皮上的声音——使他的心情变得十分忧郁。

D.孟子,鲁国邹人(现山东省邹县),为子思的弟子(一说是再传弟子)。

10.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 )
A.广州的BRT工程正在施工进行,许多人都关心这项工程完工后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多大的便利?
B.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C.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参考答案
1.解析:选择疑问句的问号应放在后面,“必然”和“漠然置之”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答案:D
2.解析:B项,陈述句,两个问号都应改用逗号;C项,书名号应改用引号;D项,前三处逗号应改用顿号。

答案:A
3.解析:A项中“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后用逗号;C项“是种玉米呢”后用逗号;D项“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中顿号应为逗号。

答案:B
4.解析:A项中“村民”前逗号改为问号;C项中第一个句号置于前面后引号内;D项中“一千八百元”后用句号。

答案:B
5.解析:A项说后的冒号应该为逗号;B项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D项括号的内容是对“斑斑”的解释,应紧接在“斑斑”后。

答案:C
6.解析:A项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B项去掉第二和第三个逗号;C项句号改到后括号的后面。

答案:D
7.解析:“哪一天不好”后的逗号改问号。

答案:D
8.解析:A项“生存”后问号改为逗号,句末应用句号;C项是一陈述句,句末用句号;D项“实话实说”是节目,不是书名,应用引号。

答案:B
9.解析:括号使用有误。

第一个括号应置于“邹”后,因为括号内容是对“邹”的解释,而不是对“邹人”进行解释。

答案:D
10.解析:A项,整句话不是疑问句,不要求回答,所以最后的问号应该改成句号。

B 项,“中国……讲习班”不用书名号,用引号。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刊名、篇章名、影剧名、歌曲名、图画名和法规文件等题名,而文艺晚会名、大赛名称、广电专栏名、证书名称、店名应该用引号。

)C项,举办的活动内容共三大类,三大类之间应用逗号隔开,“文艺评论活动”后顿号改逗号,第二大类中又有三小类,用顿号隔开。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