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 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
2. 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基本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主要内容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二、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提出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五种成分
社会主义 性质的国 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 性质的合作 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 本主义 经济
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基本经济 成分:
社会主义 经济
相应的阶 级力量:
工人阶级
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 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 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 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 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进程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主要有两种: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其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包括个 别企业的公司合营和全行业公司合营。
❖ 具体路径
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公司合营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司合营
不同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企业在外部的结合。 个别企业公司合营(半社会主义的):国家入股; 共同管理;“四马分肥”。 全行业公司合营(完全社会主义的):资本归公; “定息”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准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历史背景我国领导的我国人民会议于1949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在此前,我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战乱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疾苦深重。
新我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涵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要求坚持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要求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行党的基本路线,形成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政治秩序。
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要看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越性,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看是否充分发挥了人民的主人翁作用,是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
再次,要看是否充分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还要看是否充分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准是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取得了全社会的积极认同和支持。
5. 总结和回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取得的重要成果。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据统计,在国民收入结构上,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这三种经济合计占国民收入的92.9%。
上述情况表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1956年底,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7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 年增长128.3 %,居民消费水平比1952年高30 %。
3、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与保障。
4、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针对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片面强调生产力,列宁则预言,在东方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前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的制度框架,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
该制度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向和根本政治纲领,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文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主体】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概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 总结和回顾性:在全文中多次提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概念,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回顾,以深入理解。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准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需要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为人民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通过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保广大人民能够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人民民主专政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灵魂。
3.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牢牢掌握国家的政权和决策权。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巩固的根本动力。
4. 法治建设:法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中国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够有效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中,个人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新中国的四个考验和四项工作
(2)四项工作p211
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 土改;婚姻法;关闭妓院、赌场、鸦片馆; • 剿匪:至1953年,历时4年剿匪,共歼灭匪特武装 273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2468门、各种枪178万余 支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到1957年应达到的指标,在 1956年底就提前达到了。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与基本矛盾; 2、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 本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2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 银元斗争(1949.6.10);粮棉斗争(1949.11.25) • 到1952年底,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
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 年产量
3外交三方针:抗美援朝 一边倒 中苏结盟
4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党员教育;“三反”;“五反”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第一节 从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开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
4、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 会。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解决了 土地问题以后,国际上是中国同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1953年以后) 阶级的矛盾。(1953年以后)
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 即1949年至1952年,在着重完 1949年至1952年,在着重完 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 已经开始实行了。这主要体现 在以下三方面: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年12月,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12月,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这就是:“从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中国继建立社会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 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 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 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开始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 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没收官僚资 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 义轨道。 第三,引导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 互助合作的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ppt课件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 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的道路。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部分。私营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 的部分被削弱以至淘汰。私营经济在数量上是明显上升的, 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下降了。
全面繁荣 受尊重、重视
20
(4)社会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 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逐渐消灭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 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age 21
社会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
社会阶级关系
资本家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
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 包括各革命阶 级在内的人民 民主专政
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包括广大 社会主义劳动者 和拥护社会主义 的爱国者的人民 民主专政
Page 22
Page 23
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 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 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 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的。
1、统一大陆 2、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与恢复 3、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清除旧社会遗 毒的斗争 4、工商业的调整 “三反”、“五反”运 动
Page 5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供
第 一
销
步小
组
稳步
供 第销 二合 步作
社
稳步
生 第产 三合 步作
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必要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主义 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必经之路
初级
高级
高潮
全行业公私合营
特点
采取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国家资本主义:
按照企业同社会主义联系程度的多少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多少, 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1966年9月,随着定息的停止,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性质就变 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了。
赎买政策:
这是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占 有的生产资料的一种特殊政策。
赎买政策的形式随社会主义改造的程度的不同也有两个不同 阶段: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允许资本家在企业利润中分取20% 的利润;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 年息为5%,共发10年,1966年定息停止,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完 全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
7.1 %
工业总产值 100 %
——
商品零售额 95.8 %
4.2%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 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 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初级形式:1953年以前,重点采取在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 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形式上。
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1954年,对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 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全行业公私合 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原来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公私共有,转归 国家支配。资本家虽然还对生产资料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只 是在定息的形式上被保留着。这时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基制度基本确立
第一节、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建国初期三大运动
1.抗美援朝(1950年10月8日——1953年7月27日
)
2.土地改革(1950年6月—1953年春)
3.镇压反革命(1950年12月——1951年10月
)
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制度在中国全 面确立,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最主要的标志。
经济成分 年份
国营经 济 19.1% 32.2%
合作社 经济 1.5% 53.4%
公私合 营经济 0.7% 7.3%
个体经 济 71.8% 7.1%
资本主 义经济 6.9% 接近0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简介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 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
由资本家经营 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
公私合营
流通领域、生产领域
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 议》: 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 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 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 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 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 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 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 排。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和重大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①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③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毛泽东创立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④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⑤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2)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1956年 32.2%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前后各种经 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 比重 56年
资本主义经济 0.1%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根本变化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 主要的标志。 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的巨变:
生产关系 私有制 公有制
社会经济结构
个体经济
6.9%
0%
53.4%
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来
名称 全国工业总产值 其中生产资料生产 消费资料生产 重工业生产在工业 农业总产值 粮食产量 全国居民平均消费 水平 1957 年 783.9亿元 增长210% 增长了83% 总产值比重 604亿元 19505万吨 102元 由1952年的35.5 %提高 到45% 增长25% 增长19% 比1952年的76元提高 1/3强 4.5% 3.7% 1957 年比1952年 增长128.3% 年均增长 18% 25.4% 12.9%
1956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
资本家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
社会阶级关系 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 包括各革命阶 级在内的人民 民主专政 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包括广大 社会主义劳动者 和拥护社会主义 的爱国者的人民 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标志着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所以说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一、开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涵与特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导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计划为主体、市场调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保障,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1.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与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变革。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2.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对我国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
2.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对世界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了我国智慧和我国方案,为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探索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解与思考3.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障了每个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挑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四、总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对我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解与思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时积极应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面临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不懈努力。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主阶级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
义之间的矛盾。
在土地革命任务基本完成以 后,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
相应的三个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 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
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
点——过渡性:在经济、政 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既有社
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 因素。
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
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
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
乱和纷争。”
——《资本论》
国际环境: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
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工 业 化 总路线 三大改造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 主体: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 两翼: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主要靠眼睛看,
不是靠耳朵听。
3.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10—1953.底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1954.1—1955.上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1955.下—1956.底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
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 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
之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也具有社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总 路 线 提 出 的 原 因
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 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主 要 内 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 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 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 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时期。
半社会主义
高级社
社会主义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 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 积极性,通过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 械化的道路 。 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 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 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方针。 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 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 术改造相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识记;易考选择题)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2.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深刻变化【考点: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深刻变化】(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2)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初步确立。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考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曾经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进入社会主义。
列宁批评这种观点是“庸俗生产力论”,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
毛泽东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高校理论战线2012.11在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价值理想。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根据中国实际,对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社会制度做了具体构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制度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一、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构想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党和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思考的重点是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等重大问题。
(一)关于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构想第一,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1948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九月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政权的阶级性是这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但不是仅仅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
[1](P135)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
1949年2月初,他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又指出,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人民毛泽东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肖贵清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设计了未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大体框架,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随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高三政治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汇总
高三政治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汇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说我们国家国情所需设立的基本制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三政治《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汇总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1)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在政治上,建立了在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权。
(2)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3)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4)1950年至1951年在全国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3.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4.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010· 福建宁德)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 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 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 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养殖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5.(2010· 广西贵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在哪一事件后?(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改造
赎买国家Biblioteka 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内容
对农业的 改造
形式
走合作化 道路 走合作化 道路 赎买
结果及历 存在的主 史意义 要问题
结果:完 成了社会 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 的改造
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 的改造
急于求成 工作过粗
意义:社 会主义制 度基本建 立
1953年
过渡时期 总路线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中国 钢产量(公斤) 2.37 发电量(千瓦时) 2.76
项目
国家
印度 美国 4 538.3 10.9 2949
(1)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你认为当时我国应当优先 发展哪一行业?党和政府采取了怎样在 措施改变一状况?
(3)这种状况在什么时候得到改变?你能 用一些建设成就来说明吗? (至少举出3个)
3.(2010· 山东潍坊)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 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2010· 广东汕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17.(2010· 河北)右图为所 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 营股票”,其印发的主要目 的是( )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D.实现对私营工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18.(2010· 湖北武汉)1949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 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 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标志是( ) A.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9.(2010· 湖南岳阳)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基本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1.(2010· 宁夏)“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 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10· 湖北咸宁)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 的长江大桥在什么地方建成?( ) A.武汉 B.沈阳 C.长春 D.鞍山
第五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 基本建立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有人对中国的经济做了 这样形象的比喻:工业是王二麻子,商业是林家 铺子,交通运输业是骆驼祥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 段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5.(2010· 广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 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 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2010· 吉林)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 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 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7.(2010· 陕西)1954年,毛泽东主席说:“我们这 次会议(注: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 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 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A.颁布了《中毕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8.(2010· 湖北荆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 工业基地,其中心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底 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
课文内容歌谣巧记:
1953学苏联,“一五”计划定五年,基本任务内容, “一化三改”是关键。 1957竟提前,汽车飞机都投产, 铁路交通大改观, 农业粮棉也增产。 1954开人大,通过《宪法》和选举,全国人大权力高, 民主法治奠基础。 1953到56 “三大改造”是重点,农业改造合作化, 手 工业改造迈步伐,“公私合营”工商业, 赎买改造 资本家。 “三大改造”一完成,社会制度全变新,生产资料公 有制,社会主义向前进。
3、到______年底,除部分_______地区外,全 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5、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国民经济,人民政 府采取措施:没收________________,建 立________________;打击投机倒把,稳 定物价;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 ________________;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大量___________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1.(2010· 山东威海)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2010· 山东青岛)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 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实现 城乡选举的“同票同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 设进一步完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 定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
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
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
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 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 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我国在经 济建设上取得了 哪些重大成就?
克拉玛依油田
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
武汉长江大桥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宝成铁路 鹰潭铁路
你还了解历 史上哪些具有宪 法性质的文献呢?
“三大改造”(1956年底完成)
1、三大改造的改造途径: 改造 农业: 土地、农具私有
集体化、合 集体 改造 作化道路 所有 手工业: 作坊、手工工具私有
资本主义 工厂、商店私有 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 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
1954年,康藏公路通车
1954青藏公路通车
1957年,新藏公路通车
鞍山钢铁公司 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基本形成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9.(2010· 福建莆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 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东北大会第一次会议 10.(2010· 山东泰安)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 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2010· 福建龙岩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 建立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2010· 广东)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 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 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2010· 山东聊城)今年8月,某工厂将举行百年厂 庆座谈会,准备邀请一位当年亲身经历过公私合营的 工人师傅讲厂史。下面四位师傅中最合适的应是( ) A.75岁的李会师 B.62岁的宋支前 C.58岁的王援朝 D.52岁的赵跃进
16.(2010· 江苏徐州)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 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 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 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2.(2010· 广东广州)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 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 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 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3.(2010· 四川南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