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合集下载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 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
2. 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基本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主要内容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二、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提出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五种成分
社会主义 性质的国 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 性质的合作 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 本主义 经济
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基本经济 成分:
社会主义 经济
相应的阶 级力量:
工人阶级
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 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 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 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 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进程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主要有两种: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其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包括个 别企业的公司合营和全行业公司合营。
❖ 具体路径
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公司合营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司合营
不同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企业在外部的结合。 个别企业公司合营(半社会主义的):国家入股; 共同管理;“四马分肥”。 全行业公司合营(完全社会主义的):资本归公; “定息”制度。

近代史复习题 第八章(含答案)

近代史复习题 第八章(含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对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性质、人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4.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转向()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5.建国初期我国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6.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7.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8.1951~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行贿、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9.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A土地革命总路线B过渡时期总路线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小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1.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方式是()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1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14.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C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15.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最初设想是在()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在()A 1949年B 1952年C 1956年D 1957年1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8.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生理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的开始19.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总路线20.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笔记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笔记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6、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1)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必然性
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
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3)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圣才出品)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2014年10月、2010年10月真题]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至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

[2013年4月、2012年10月、2011年4月、2009年10月真题]A.合作社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C【解析】到1949年底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没收官僚资本所属的金融机构2400多家、工矿企业2858个以及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业和商业贸易公司。

至此,全国大陆地区的官僚资本企业都已由人民政府接管,归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所有,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2009年10月真题]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答案】A【解析】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而召开的会议是()。

[2015年4月、2013年4月、2011年4月、2009年10月真题] 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三中全会C.最高国务会议D.中共八大【答案】B【解析】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肥”。
1954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关于有步
骤地将有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
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开始了个别行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公私合营,进入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在个别行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分配依然 是“四马分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 国家税收
企业公积金
职工福利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30%
得利润不再随企业盈利多少而增减。
全行业公私合营
农业合作化
严格区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界限。 对官僚资本采取剥夺、没收政策。 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 策。最终实现和平赎买。
利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民生有利 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些发展。限 制,就是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的 消极作用。改造,就是把资本家的私有制改造为 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4. 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 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 劳动者。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
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 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动用了其陆军的1/3,空
军的1/5,海军的近1/2,消耗作战物资7300万 吨,直接消耗战费达200亿美元以上。其伤亡 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36万人,也超过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时太平洋战争44个月的18.1万人
的一倍还多。
今日三八线
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D.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3、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是在A. 1949年10月B. 1950年10月C. 1951年10月D. 1952年10月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 《中国土地法大纲》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 1950年5月B. 1950年6月C. 1951年7月D. 1951年8月6、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7、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9、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A. 没收官僚资本B. 征用外国资本C. 赎买民族资本D. 合并公营资本10、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D.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1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A. 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B. 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C.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D.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1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A. 肃反运动B. 整风、整党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B. 反主观主义、反保守主义、反官僚主义C. 反贪污、反行贿、反盗窃经济情报D.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4、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打击不法资本家的A. 镇压反革命运动B. 工商业调整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5、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 苏联B. 朝鲜C. 越南D. 蒙古16、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A. 中苏互助同盟会议B. 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C. 社会主义国家论坛会议D. 亚非国家友好会议17、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A. 朱德B. 彭德怀C. 陈毅D. 刘伯承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C.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D. 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现有工商业的调整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D.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贪污B. 反浪费C. 反主观主义D. 反官僚主义4、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决定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运动是A. 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B. 反盗窃国家资财C. 反偷工减料D.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1949年至1952年开展的重大运动包括A. 土地改革运动B. 镇压反革命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5、针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全方位”6、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A. 丹麦B. 瑞典C.法国D. 瑞士三、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史纲》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史纲》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 第一,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有偿的而不是无偿的,逐步的而不是突然 的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第二,给予必要的工作安排(工程技术人员)
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选举权,对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的代表人物适当的政治 安排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新中国的经济基础 第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被推翻,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 级,广大人民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第三,解放了生产力 第四,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的伟大创举,以新的实践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宝库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总路线提出的背景 由“先工业化再社会主义改造”到“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同时并举”的转变 设想转变的原因: 第一,新民主主义的遗留任务彻底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 化。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 道路”的矛盾,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是必要的。 第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 化,“社会主义的成分逐渐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逐渐增强”,向社会主 义过渡已经开始了。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0%) 2、个体经济(40%,占比最高),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 走向资本主义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0%) 4、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 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个阶 段。“一次革命、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 阶级领导的,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 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2年——人民群众V三座大山残余势力 1953-1956年——工人阶级V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V资本主义道路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第一,政治上,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 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经济上,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第三,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如下(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12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
4、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 会。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解决了 土地问题以后,国际上是中国同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1953年以后) 阶级的矛盾。(1953年以后)
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 即1949年至1952年,在着重完 1949年至1952年,在着重完 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 已经开始实行了。这主要体现 在以下三方面: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年12月,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12月,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这就是:“从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中国继建立社会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 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 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 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开始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 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没收官僚资 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 义轨道。 第三,引导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 互助合作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刚要导读》第8章

《中国近现代史刚要导读》第8章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目录
CONTENTS
1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国情
(一)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 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 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 遏制,中国不但不可能从资本主义大国得到什么援助,而且连进行普通的 贸易和交往都很困难。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 之一。
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 代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选择了社 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 义改造,这是十分必要、完全 正确的。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 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 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历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质上就是在改造生产关系的同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即“一化三改”“一体两 翼”的总路线。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不可分离,并相互促进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国营经济处于市场领导地位成为新民 主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 种经济成分并存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形态。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我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 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第⼋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2)教学⽬的与要求:1、了解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2、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及伟⼤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评价2、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条件和评价教学⽅法与⼿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第⼀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的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命阶段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命阶段的开始,即进⼊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建国前⼣,中共中央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的经济体系。

新社会的主要⽭盾是⽆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两个阶级⽃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争。

1949年3⽉,中共七届⼆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实际上提出了进⾏社会主义⾰命的任务。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新中国成⽴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第⼀、没收官僚资本,确⽴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地改⾰后逐步⾛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个凝固不变的、独⽴的社会形态,它本⾝具有过渡性,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

第⼆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民的选择⼀、⼯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1、提出国家⼯业化的任务进⾏经济建设,⾸先要把中国从⼀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个先进的⼯业国,实现国家的⼯业化。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作完成时,中国⼯业发展的⽔平仍然是很低的。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练习题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练习题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D.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3、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是在A. 1949年10月B. 1950年10月C. 1951年10月D. 1952年10月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 《中国土地法大纲》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 1950年5月B. 1950年6月C. 1951年7月D. 1951年8月6、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7、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9、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A. 没收官僚资本B. 征用外国资本C. 赎买民族资本D. 合并公营资本10、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D.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1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A. 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B. 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C.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D.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11、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A. 肃反运动B. 整风、整党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B. 反主观主义、反保守主义、反官僚主义C. 反贪污、反行贿、反盗窃经济情报D.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3、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打击不法资本家的A. 镇压反革命运动B. 工商业调整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4、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 苏联B. 朝鲜C. 越南D. 蒙古15、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A. 中苏互助同盟会议B. 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C. 社会主义国家论坛会议D. 亚非国家友好会议1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A. 朱德B. 彭德怀C. 陈毅D. 刘伯承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C.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D. 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现有工商业的调整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D.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贪污B. 反浪费C. 反主观主义D. 反官僚主义4、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决定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运动是A. 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B. 反盗窃国家资财C. 反偷工减料D.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1949年至1952年开展的重大运动包括A. 土地改革运动B. 镇压反革命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5、针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全方位”6、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A. 丹麦B. 瑞典C.法国D. 瑞士三、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了解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三年的努力,为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2)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2.思想教育方面:(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独特道路的介绍评析,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3.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解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培养学生从事物共性中挖掘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发现特殊性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和特色。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2)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社会主义的选择。

课时分配约用3—4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和各个解放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对于即将到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过分析,认为它应该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民主主义因素并存。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问答论述题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问答论述题第八章

第8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单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单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继续向西南、华南进军,相继发动了湘粤、广西和西南等战役,解放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

(单选)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单选)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单选)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新版试卷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新版试卷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C ) 2010.10\2009.07 P147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中级阶段2、新中国成立初期,指导新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文件是(C)2013.07 P1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C )2011.01\2009.01 P149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1951年10月西藏的和平解放D.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 B )2010.07 P150A. “经销代销”B.“公私兼顾、劳资两利”C.“消灭资本主义”D.“加工订货”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2009.04 P150A. 1950年5月B.1950年6月C.1951年7月D.1951年8月6、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B)2013.04\2011.04\2012.10\2009.10 P151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7、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B)2012.04\2009.01 P152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营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合作社经济8、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C)2009.10\2011.04\2013.04\2013.01P152A.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9、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2010.07\2009.10\2009.01\2009.04\2013.04\2012.10 P153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10、1950年2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B)2013.07 P155A.《中苏友好条约》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友好同盟条约》D.《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1、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A)2012.04\2012.10\2013.01\2011.10 P15839/56页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沿海工业 C(优先发展轻工业 D(优先发展内地工业12、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B ) 2010.10\2009.04 P158A.1950年B.1953年C.1956年D.1959年13、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是( C )2011.01\2011.10 P1591949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A.1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C)2013.01 P159A.农业合作化B.农业机械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现代化1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A)2012.04\2012.10\2013.04\2009.04\2009.01 P159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6、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是(B)2009.01 P161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1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D )2011.10 P161 2009.07\2010.10\A.互助组 B(变工队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8、1955年,毛泽东发表全面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经验的报告是(C)2011.01\2011.04\2009.04 P162A.《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B.《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D.《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B)2013.07 P163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互助合作D.股份制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实行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D )2012.04\2011.04 P163A.加工订货B.统购统销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21、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以前,对企业利润的分配方案是( B)2009.07 P164A.定股定息B.四马分肥C.加工订货D.统购包销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B)2011.10\2010.10\2013.01 P164A.加工订货B.和平赎买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2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D ) 2009.10\2009.01\2009.04 P166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轻触加载上一页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BCD)2013.01\2009.07 P147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是( BCD )2011.10 P152A(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C(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有(ABCD)2011.10 P157 A.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形式包括(ABC)2009.04 P161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5、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着重建设的三大钢铁基地是(ABD)2009.04 P166A.鞍山B.包头C.上海D.武汉6、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创建的企业有( ABCD)2011.10 P166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沈阳机床厂C.北京电子管厂D.沈阳飞机制造厂三、简答及论述题一、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10.04、2010.07)P147 答: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识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2.“三反”运动。

(识记)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3.“五反”运动。

(识记)1952年一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材、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4.西藏和平解放。

(领会)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5.没收官僚资本。

(领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三大战役的展开,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已经解放的东北地区城市开始大规模没收官僚资本。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

(简单运用)①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

②开展土地改革。

③镇压反革命。

④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和吸收工人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⑤妇女解放。

这是整个社会解放的标志。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⑥改革文化事业,制订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7.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的条件。

(简单运用)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③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8.国民经济迅速的恢复及其原因。

(简单运用)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民恢复和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不仅有数量的发展,而且有性质上的变化和质量上的提高。

①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仅仅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②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③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教学目的: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以及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经验,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过程有总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教学难点: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教学时间:2学时主要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开始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的发展问题上,达成了三个基本共识:革命的成功标志这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到城市,中心任务由革命战争转到和平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并且这个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实践,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共识进行的。

一、建国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从国情出发,按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共同纲领》精神,带领全国人民认真实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

1、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建立的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的国家政权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对过渡时期的国家性质、政权机构、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建国的政治基础,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的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1.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2)本国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称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主要考验有哪些?[单选、多选、简答]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各族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哪些措施】[多选、简答、论述])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2)开展土地革命及其其他民主改革;3)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其他多方面的民主改革;4)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确保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5)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统一全国财政。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经费的大量节减;6)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三反”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指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对国家财经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御资产阶级的腐蚀。

[多选]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 ①《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3.[多选、简答]新中国是怎样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打开外交局面的?(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同苏联等欧亚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3)1952年10月,主持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号召亚太地区和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4)参加抗美援朝并取得胜利,使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为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1)[多选]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2)[多选、简答]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哪些种类的经济成分?1)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3)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最主要的。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际步骤【采取哪些措施】,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1)[多选、简答]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采取哪些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条道路。

1)从世界历史上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最好的选择。

2)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简答、论述]中共中央在1952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4)[简答、论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点。

(5)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简答、论述]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三、开辟中国社会改造道路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多选、简答、论述](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②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方法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答: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4)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验1)实行的是和平赎买,这样既可以在一定时期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又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2)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3)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改造和对企业的改造结合起来,这样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又保持了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如何改造的: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赎买政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初级形式:加工订货、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四马分肥”的办法,“四马分肥”具体是指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

从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多选、简答、论述](1)“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2)“一五”计划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如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在工业建设上接连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许多项零的突破,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等;2)农业方面,农业产品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粮食从1.6392亿吨增至1.9505亿吨;3)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从此铁路贯通中国南北,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沟通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

(3)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初步物质基础。

[单选]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多选、简答]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3)总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这些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政治方面的制度基础;3)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经济方面的制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